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财政政策浅析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参考]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
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
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
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 1.26万亿元。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
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
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
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 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达8729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在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完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各项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至今已达到7.9亿人,等等。
宏观经济学中的财政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学中的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财政政策的定义、目标与工具、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财政政策的定义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它主要通过调节财政收支状况、调整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
二、财政政策的目标1. 经济稳定: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实现经济的稳定,防止经济周期的波动。
例如,在经济下行周期时,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在经济过热时,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或减少政府支出来降低过热压力。
2. 就业促进行动: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特别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方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增长。
这有利于改善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
3. 收入再分配:通过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务制度和社会保障政策来促进财富的再分配。
这有助于提高社会公平,消除贫困现象,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 供给侧结构改革: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税、减费等手段,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
通过降低企业负担、鼓励创新等措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财政政策的工具1. 政府支出:政府通过增加或减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影响经济的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机会;减少政府支出则可以降低财政压力,避免过度债务。
2. 税收政策:税收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调整税率、减免税收等方式,调节经济主体的收入和支出,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供给。
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3. 债务政策:债务政策是财政政策的一种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经济的总需求,满足资金需求,并直接影响利率水平。
四、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财政政策影响经济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适当的财政政策能够刺激经济增长,促进产出的提高。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例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外部不稳定因素增多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措施。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
首先,我国应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拉动内需的有效手段。
当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不足,特别是新兴产业和乡村地区。
因此,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可以有效地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其次,我国应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
在当前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我国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第三,我国应加强农村经济的支持和扶持。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而农村地区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农产品的减产、农民收入的不增长等。
因此,我国应采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财政政策,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我国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
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我国应加大对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提高民生水平,增加居民消费能力,同时也能够稳定社会大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当前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存在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必不可少。
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投资,加强农村经济的支持以及增加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我国可以有效应对当前的宏观经济挑战,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学对财政政策的建议
宏观经济学对财政政策的建议财政政策是国家利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可以为财政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建议。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就财政政策的制定提出几点建议。
一、稳健的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学的框架下,应当制定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政府在预算收支和财政赤字上保持适度,避免财政过度扩张或过度紧缩。
财政政策的合理稳健将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提高就业水平,并促进国内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二、适度的财政支出宏观经济学认为,财政支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财政支出过度扩张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上升,进而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和债务累积。
因此,在进行财政支出时,应确保支出项目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注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
三、灵活的税收政策税收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宏观经济学认为,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注重提高税收的透明度和公平性,鼓励创新和创业,减少税收的扭曲效应,优化税收结构。
此外,税收政策应灵活调节,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和社会公平。
四、强化经济结构调整宏观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还应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对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实现优化和升级。
五、完善财政政策评估和监督机制宏观经济学建议,建立健全的财政政策评估和监督机制,定期对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加强对财政预算的公开和透明,提高财政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和监督度,提高财政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决策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学对财政政策的建议主要包括:稳健的财政政策、适度的财政支出、灵活的税收政策、强化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完善财政政策评估和监督机制等。
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和政策。
财政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转型,财政政策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愈发显著。
本文将在多个方面探讨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指标的调节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对宏观经济指标的调节具有决定性影响。
在当今的中国宏观经济中,财政政策通常被用来应对通货膨胀、就业问题、经济复苏、发展转型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财政政策调节,中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通货膨胀率、实现就业目标、实现经济增长,进而推动发展转型。
1、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问题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经济问题之一。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政府支出、税收等手段调节经济运行,使之处于合理的通货膨胀水平。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增加了木材、肉类等商品进口,调节供给,以控制通货膨胀率。
2、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中国近年来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财政政策中,一方面通过政府支出的增加,增加了公共服务部门,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补贴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等手段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吸引其它原因导致失业的人到这个领域就业。
另一方面,对于较高失业率的地区,采取就业促进计划,通过财政政策引导资金进入这个地方,建设或扩建一些设施、工厂,从而达到增加就业岗位的目的。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
财政政策通过调控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控制预算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实现经济增长。
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公共设施建设、扩大国内需求等措施也能促进经济增长,尤其是在实现经济转型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行业发展财政政策还能够通过对各个行业的资金补贴和税收调节等措施来促进行业的发展。
通过外有政府的资金帮助,内有市场竞争的压力,从而提升行业竞争力,加速行业发展。
在财政政策的体系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学分析
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学分析一、引言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财政平衡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财政政策的作用进行分析。
二、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学基础1. 政府支出理论政府支出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探讨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学家认为,政府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尤其是在民间投资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可以填补这一空缺。
但是过度的政府支出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甚至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从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2. 税收理论税收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主要探讨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税收可以影响消费和生产,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税收也可以影响公共支出的规模和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因此,在确定财政政策时,必须谨慎考虑税收政策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三、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中的作用1. 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收或扩大借贷等方式来刺激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当经济处于高峰期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收或紧缩借贷等方式来抑制经济,防止通货膨胀。
2. 财政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财政政策的变化会对消费和投资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可以刺激社会资金的流动,从而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投资;而降低税收则可以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消费需求。
3. 政府借贷对经济的影响政府借贷也是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的借贷行为可以影响利率水平和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经济活动。
例如,政府增加借贷,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反之,政府减少借贷,则可以降低通货膨胀水平。
四、财政政策的局限性1. 财政政策的执行难度财政政策的执行难度非常大,因为政府的支出和税收的变化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在经济中,而政府的行动也容易受到各种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前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当前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一、引言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的财政政策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当前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供一些改进的思路。
二、问题一: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当前财政支出中,过高的行政开支占据了较大比例,而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等民生领域的支出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财政资源在分配上的不平衡,影响了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
为改善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的支出比例。
同时,还应加强对行政开支的监督,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问题二: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当前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税收,并且税收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税收征收难度较大,一些企业和个人存在逃税行为,导致财政收入减少。
另一方面,税收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高收入人群和大企业享受的税务优惠过多,造成收入分配不均。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税收征收的力度,提高征收效率,加大对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应进行税收制度的改革,加强对高收入人群和大企业的税收调节,实现税收的公平分配。
四、问题三: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在当前的财政政策中,债务融资成为一种常见和重要的方式。
虽然债务融资可以帮助政府筹集资金,但过度依赖债务融资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债务负担过重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债务融资还存在着利率风险和违约风险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债务管理,规范债务融资的方式和期限,控制债务规模的增长。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拓宽财政收入渠道,减少对债务融资的依赖。
五、问题四: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当前,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存在大量隐性债务和融资平台的存在,这给地方政府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问题也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
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政府应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的审批机制,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当前我国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增长缓慢、结构矛盾突出、风险挑战增多。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就业率,创新发展模式等等。
下面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取向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2019年我国 GDP 增速为 6.1%,与历年相比较低。
造成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出口下降,内需下降以及疫情等外部冲击影响。
然而,2020年我国成功控制疫情,逐步恢复生产和消费,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恢复正常。
预计 2021 年 GDP 增速将达到 8% 左右。
同时,虽然外部环境仍然严峻,但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工作方针未变,市场活力和国内需求仍然强劲,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
财政政策取向为了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中国政府在财政政策方面采取了积极主动、灵活适度的应对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1.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稳定投资、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中国政府在财政政策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例如通过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和特别国债等方式加大财政支出,扩大投资规模,增加民生保障开支等。
2.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中国政府通过减免股权投资、专利西药认证、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多种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鼓励企业更积极地投资和创新。
3. 增强中央和地方财政调节能力。
中国政府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调节能力,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调结构作用。
通过一定程度的财政调控,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仍然是面临困难和挑战,但也具备机遇和发展潜力。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内需,实现高水平开放,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经济正在向着更加强大和美好的未来迈进。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经济增速虽有所下滑,但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
但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国内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财政政策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过去的财政政策主要着力于逆周期调节、刺激经济增长,现在的财政政策则更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入等方面的支持。
具体来说,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由于过去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水平有限,导致了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相关领域,如交通、通信、能源等,可以有效提升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支持民生投入:民生投入可视为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民生保障的基石。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政府加强了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旨在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到了调整和升级的时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财政政策所倡导的重要方向。
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供给质量,可以有效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4. 优化财政投资结构:财政政策的一大作用是调节经济投资结构,通过优化投资布局,引导社会资本的合理流向,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如加大对高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的投入,优先支持和培育新兴产业和创新人才,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稳定,财政政策取向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需求。
同时,我国还需要继续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_经济增长_拐点_与新积极财政
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_经济增长_拐点_与新积极财政一、概要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
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的现状,探讨经济增长的拐点,并提出新积极财政政策的策略与路径。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加速进行。
尽管面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劲,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逐渐加快,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我国经济提供了新动能。
经济增长的拐点已悄然来临,传统经济模式的动能逐渐减弱,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愈发凸显。
本报告将重点关注如何通过实施新积极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包括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投资引导、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减税降费等方面的工作将成为我们的重点研究内容。
报告还将探讨如何加强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最佳效果。
1.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概述。
全球经济形势正在经历复杂而多变的变化。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呈现不稳定的发展态势。
主要经济体增长呈现差异化,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增速较高,但也面临着内外部压力的挑战。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不断上升,给全球经济的稳定复苏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全球经济也正在经历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智能经济等新动能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样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形势同样面临挑战和机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政策对于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财政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经济增长拐点与新积极财政的关系,以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浅析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浅析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经济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浅析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其目标、工具和实施效果。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节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宏观经济稳定。
中国的财政政策目标主要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公共需求等。
中国的财政政策工具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
税收政策主要通过调整税率和税收结构来影响经济运行,包括减税、增值税改革等。
政府支出政策主要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扩大社会保障、提高公共服务等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
实施中国的财政政策可以带来多重效应。
首先,通过减税政策,可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增长。
其次,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此外,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可以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社会稳定。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央行利用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调控经济活动的政策。
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主要包括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稳定金融市场等。
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
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买卖国债等证券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存款比例,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贷款和存款活动。
利率是央行调控货币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消费和投资。
实施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会带来多重效应。
首先,保持物价稳定可以提高消费者购买力和企业生产成本的可预期性,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其次,通过调节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银行信贷活动,促进投资和就业。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用来稳定金融市场,预防金融风险。
总结来说,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经济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来实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来实施。
从财政政策分析当今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5篇
从财政政策分析当今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5篇第一篇:从财政政策分析当今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从财政政策分析当今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2005年– 2008年:稳健型财政政策2004年12月3~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5年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即“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但又不明显缩小,松紧适度,重在传递调控导向信号;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项目资金投向结构;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在保证一定中央财政投资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资金规模;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支出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06年是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第二个年头,着力点有所侧重,更多的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透视公共财政。
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财政支农的力度加大;二是科技投入资金规模加大,鼓励自主创新;三是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加大。
2007年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是继续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基本定位仍然是稳健的财政政策。
2008年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着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并加强与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把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和促平衡有机结合起来,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为保持我国在2009年经济能够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将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具体做法是: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重点建设;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预计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5000亿元左右;三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探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复杂性、挑战性和机遇性。
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速已经逐年缓慢下滑,2020年GDP增速仅为2.3%,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爆发加剧了经济困境。
去年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为-6.8%,但由于政府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三季度和四季度经济增长率逐步回升,加上口岸国际贸易复苏的拉动,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现在国内经济已经回归到了上升期。
此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不断显现,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动力。
但是,环保监管加强、金融监管收紧、房地产政策调整等政策的相应加码也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少压力。
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的主要取向是“稳定经济、促进发展”。
政策明确表态,将“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出手”。
今年的财政政策可以明显感受到开支力度比去年略微增加。
此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资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这表明了财政政策在增强内需、稳定就业方面下了硬功夫。
同时,财政政策也将更加注重结构性改革,加大研发、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投资,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政府通过减税降费、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创新创业,推进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升级。
此外,财政政策还注重做好宏观调控,特别是财政安全防范,统筹考虑资产负债表、预算收支和债务风险等多个方面,避免财政过度扩张给未来带来风险。
保社保稳定,还有去年加大对医疗和公共卫生投入也是财政政策所关注的一些重点。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并不宏观地面临太大压力,政府也加大了财政政策方面的力度,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很多的投资和扶持政策,相信未来我国经济能够逐步稳定回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在经济学中,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对公共支出和税收的管理。
它是一种政府调节经济的工具,能够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财政政策及其类型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支出和税收来调节经济发展的手段。
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增加公共支出和减少税收,促进经济增长;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减少公共支出和增加税收,收缩经济增长。
在实践中,财政政策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刺激性财政政策和稳健性财政政策。
刺激性财政政策针对经济疲软时期,借助增加财政支出,刺激市场活力。
稳健性财政政策则着眼于稳健的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降低经济波动并控制通胀水平。
二、刺激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刺激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 增加就业率和促进经济成长在经济低迷时期,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市场活力。
投资和消费会增加,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短期内,会增加经济产出。
这种刺激的效应被称为“乘数效应”,即一个增加的财政支出单位能够引起多个单位的经济增长。
2. 带来更多的负债财政部门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融资,以支持政府的支出。
当政府选择刺激性财政政策时,通常会增加政府的债务负担。
如果政府不够谨慎,过多的债务会为经济和货币政策带来风险。
三、稳健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与刺激性财政政策不同,稳健性财政政策通常被用于抑制通货膨胀和降低过度投资,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种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 收缩需求和减少通货膨胀水平在稳健性财政政策下,政府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抑制过度的消费和投资需求,这样可以缩小过多的投资和支出,同时减轻价格压力,降低通货膨胀率。
2. 减少政府债务稳健性财政政策也有助于减轻政府负债。
政府在较长时间内实行稳健性财政政策,主张固定或降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同时增加税收收入,历史上许多国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债务减轻。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民生。
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首先,我国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
当前,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下行压力。
此时,财政政策应当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宏观经济的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扩大总需求。
例如,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资,同时提高贴现率,促进民间投资,从而增加企业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可以通过减税降费来增加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和企业利润,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提振经济增长。
此外,还可以推动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通过财政政策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我国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促进就业。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尤其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很多企业面临裁员、停产等问题,失业率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扩大就业。
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公共就业岗位来创造就业机会,比如鼓励地方政府增加基层岗位、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收入待遇,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鼓励其扩大就业。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减税降费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招聘新员工,同时采取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就业。
最后,我国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改善民生。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和贫困群体的生活水平仍较低。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来改善民生。
比如,可以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缩小区域和收入差距。
同时,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提高其生活水平和社会参与能力。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财政支持,提高科技水平和人力资源质量,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浅谈经济下行背景下的财政经济运行及对策
浅谈经济下行背景下的财政经济运行及对策当前我国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经济增速放缓,对外贸易存在不确定性,国内消费需求疲软,这些问题都给我国的财政经济运行带来了挑战。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应对经济下行的相关对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刺激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方面,我国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需求,带动经济增长。
同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通货膨胀水平,保持经济运行平稳。
在财政政策方面,可以通过减税降费、增加政府支出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社会消费水平,拉动经济。
二、财政政策在税收政策方面,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收、个人所得税等手段来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在支出政策方面,可以增加政府投资,提高政府支出水平,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还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支持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三、结构性改革除了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外,结构性改革也是应对经济下行的重要手段。
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改革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率等手段来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可以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市场环境,创造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推动企业创新和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还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还可以通过改革金融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浅析中国财政政策
浅析中国财政政策中国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在经济运行中采取的财政手段和政策措施,以实现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从财政政策的背景与目标、主要内容和应对挑战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财政政策的背景与目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财政政策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背景下,中国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稳定物价、改善民生福利、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等。
二、主要内容1. 增加财政收入:为了保障财政的正常运行和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中国财政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包括降低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税收制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等。
2. 控制财政支出:财政政策在适度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也要注重控制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政府采取严格的预算管理、加强财政审计以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措施,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实施。
3. 促进经济增长: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财政政策重点关注投资和消费的促进。
政府通过增加投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优化产业结构。
4. 保障社会民生:中国财政政策注重改善民生福祉,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扩大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幸福感。
三、应对挑战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财政收入结构不平衡、税收体制不完善,制约了财政政策的发挥作用。
其次,财政支出规模逐年增长,如何合理控制财政支出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地方财政困难、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也需要积极应对。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中国财政政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创新。
首先,应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提高财政收入水平。
其次,加强预算管理,确保财政支出的效益和合理用途。
此外,要加强地方财政的管理和监督,推动地方财政体制改革。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社会民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宏观经济政策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旨在引导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就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之一。
近年来,我国一直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持货币的稳定。
特别是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得到了更加重视。
通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等手段,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近年来一直强调宏观调控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以支持和刺激经济的发展。
例如,出台各种减税降费政策,发放疫情防控专项资金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促进了企业的复工复产,推动了经济稳定增长。
三、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指政府对外汇市场的调控和管理。
我国积极鼓励跨境贸易和投资,同时也在加强外汇市场稳定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特别是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外汇政策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这为国际收支和对外投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严格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
当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金融风险的压力也在增加。
为了应对金融风险,我国加强了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监管制度。
通过加强金融监管,保持市场的稳定,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结论总体来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较为显著。
但也需要注意,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不容忽视。
未来,需要加强政策的协调性和前瞻性,注重创新和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宏观经济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财政政策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承担着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胀、促进就业等任务,同时也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结果。
一、宏观经济因素对财政政策的框架设定影响宏观经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框架和方向。
首先,经济增长率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直接影响着财政政策的设定目标。
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财政政策可能会倾向于维持经济稳定,加强经济结构调整;而当经济增长放缓时,政府可能会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通货膨胀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政策的重要因素。
当通胀率高企时,政府需要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抑制通胀,例如加大税收、削减开支等;而当通胀水平相对较低时,则政府可能会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失业率也会对财政政策的设定起到一定的影响。
高失业率意味着经济活动不活跃,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促进就业,例如增加公共支出、减税等。
二、宏观经济因素对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宏观经济因素也会对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经济周期的影响导致财政政策的效果具有时滞性。
在经济下行周期,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能够迅速刺激经济增长,但在经济高速增长时可能会引发通胀问题;而在经济上升周期,紧缩性财政政策能够抑制通胀,但也可能加重经济下行的压力。
其次,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还受到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如果财政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就算采取了合适的政策措施,也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
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度。
三、宏观经济对财政政策的风险和挑战尽管宏观经济对财政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经济过度依赖财政政策可能会导致财政风险的加剧。
如果经济对财政政策过度依赖,一旦财政政策失效或出现错误判断,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
其次,宏观经济因素的波动性也给制定财政政策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宏观经济学对财政政策的影响与解释
宏观经济学对财政政策的影响与解释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与税收水平,财政政策旨在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宏观经济学对财政政策的影响以及对其作出解释的方法。
一、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财政政策的目标之一是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通过适当调整政府支出与税收,财政政策可以对经济周期的波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降低税收来刺激需求,以促进经济复苏。
相反,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提高税收来遏制通胀压力。
财政政策的这种调节作用可以帮助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二、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鼓励创新与发展以及提供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来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减少结构性失业,并在长期内推动经济发展。
因此,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宏观经济学对财政政策的解释宏观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解释财政政策效果的各种理论模型。
其中,最经典的是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和新兴的供给侧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控总需求来影响经济。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填补私人投资不足的缺口,提高总需求以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在通胀压力加剧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来抑制总需求,以稳定物价水平。
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调节支出和税收,政府可以有效地掌控经济的波动。
与此同时,供给侧经济学理论强调供给面的重要性。
供给侧经济学认为,通过降低税收、减少管制等措施,政府可以刺激企业生产和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供给侧经济学主张通过提高生产率和激励创新来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
在解释财政政策效果时,宏观经济学还考虑了一系列其他因素,如货币政策、国际贸易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运用适当的经济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财政政策浅析发表时间:2013-06-13T16:32:21.327Z 来源:《学术月刊》2013年5月供稿作者:刘琳琳田治威[导读] 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
刘琳琳田治威(刘琳琳: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100083;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北京市海淀区 100085 )(田治威: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100083)[摘要]财政政策是政府用以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的宏观经济条件下,科学合理的运用好财政政策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在结合相关经济理论以及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现实背景下,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论述,并着重分析了现行财政政策在实际运行中有待改进的方面。
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宏观经济财政政策经济发展政策优化[作者简介] 刘琳琳(1981-),女,山东人,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在读,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讲师,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田治威(1958-),山西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导、教授,研究方向:林业财政政策与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5-0049-02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
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
下表1显示了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情况。
资料来源:各年度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
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1.26万亿元。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
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
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
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达8729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在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完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各项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至今已达到7.9亿人,等等。
从这些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积极财政政策在当前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我们知道,政府采取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往往不会只采取财政政策一种手段,而是通常要结合适当的货币政策一起实施。
因此,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也必须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方面。
下表2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各年度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表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两个年度政府货币政策以适度宽松为主,同时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
而自2011年以来,经济运行中的通胀压力较大,因此货币政策转而以稳健为主,同时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
事实上,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配合上的变化反映了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势,是对经济基本面的应对性反应。
二、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财政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但它毕竟不能取代私人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财政政策也只能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加以使用,它不能也不应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逐年提高,相应的财政支出也有增加趋势。
从不利的方面考虑,财政政策实施过速容易造成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减少,反而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此外,在具体实施方面,我国财政政策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从而限制了政策效果的有效发挥。
(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财政冲突在实施中,中央政府出台的财政政策还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来具体落实。
但是我们知道,自从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都面临不小的财政压力,财权上移事权下放的后果是地方政府必须通过多方获取财力才能维持正常的事务运作。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下拨的专门款项往往难以全部被用来投入相应领域。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中央财政专款在地方被转做他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比如福利建设资金被用来发展城市经营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政策的最终效果。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发展自身经济往往也会出台一些地方性的财政规划,而这些财政规划有时也会与中央政府的财政政策发生冲突。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尚存不足无论宏观经济环境处于何种状态,单靠政府财政政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有效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然,从政策实践中看,当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从两种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程序看,其政策制定的具体部门是不一致的,这就存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
其次,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看,两者对于不同经济形势的刺激作用并不是对等的。
比如在经济存在通胀风险的时期货币政策可能比财政政策更为有效,而在另一些条件下财政政策则又优于货币政策。
因此这就要求实践中两种政策之间必须视情况灵活配合,才能起到良好调控效果。
但是,当前的政策实践在这方面还存在种种问题。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是政府用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它与货币政策一起构成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体。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为进一步维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保证社会充分就业的基本目标,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科学正确的。
当然,目前在财政政策实施中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本文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财政政策实施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健全财政政策体系。
注重协调好不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关系,同时科学合理的分析过度财政支出所带来的财政赤字、挤出效应等负面影响。
应切实把财政政策作为补充社会投资的有效手段,而不是对社会消费和支出的替代。
二是协调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政政策实施中的关系。
应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关系,建立政策支持体系,保证地方政府在贯彻财政政策时不变形不走样,切实把科学的财政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协调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
为取得更好的宏观管理效果,实践中切实做好不同政策手段之间的协调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整体经济形势仍不十分明朗,内外部经济压力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起到一方面支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预防价格通胀的效果。
此外,财政政策与其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就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宏观管理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1.陈醒,于田.2013年:稳中求进,“进”更多一点[J].国际融资.2013(01):27-29.2.白贵,李婷.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评析[J].经济论坛,2012(03):126-130.3.余斌.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重点[J].经济界,2012(4):7-10.4.姜伟.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的财政政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0):137-139.5.付琳.对我国现阶段财政货币政策的思考和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2(6):49-50,63.6.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积极财政政策转型与财政可持续性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2):3-33.(责任编辑:王胜强)The Fiscal Policy in the Environment of Current Macro-economyLiu Linlin, Tian ZhiweiAbstract: Fiscal polic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gulate the operation of social economy. Currently, under the macro-economy condition of financial crisis, a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fiscal policy is of great help to impetus a better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combines economic theories with the current macro-economy situation, elaborat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hinese fiscal policy, and focuses on the aspects need reforming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current fiscal policy. The paper furthermore puts forward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 macro-economy; fiscal policy;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optim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