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析之法

合集下载

新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类题目常见设问方式和答题法

新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类题目常见设问方式和答题法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审题: 审题型: 审范围: 审角度: 审数量: 审答法:
答:
审题:明考型 局部(颈联) 大角度(艺术手法) 数量 (哪些) 分析型(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首先要知道“颈 联”为哪一联,同时认真分析这一联的内容。诗歌颈联对仗 工整,其中“花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鞯”,“红 香湿”对“绿色匀”。而“柳拂”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同时 本诗从视觉(红、绿)、嗅觉(香)、触觉(湿)等多角度进行了描 写。
(1)简单型,只要求答出所用的艺术技巧。 (2)分析型,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对手法分析说明。 (3)完整型,要求在前两步基础上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方法点拨] 答题时主要根据具体问法来判断题型,也可以参考该题 的设问数量和分值分配情况来判定。一般来说该小题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小问题构成且各自之间不相关联,或者说该小 题只有一问且赋分在一分或两分以内,则可以确定为简单题 型,答题时只需要答出相关术语即可;如果该小题题干用语 是“分析”“说明”,则可以确定为分析题型,要先指出手法,
【注】 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 ,一种弦乐器, 如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审题: 审题型: 审范围: 审角度: 审数量: 审答法: 答:
审题:明考型 全词(上片与下片) 小角度(描写) 数 量(两片) 分析型(分析)
解析:本题从比较描写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的能力。上片第一句介绍乐曲演奏者,第二、三句运用比喻 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乐曲的复杂变化,第四句写乐曲超出了最 天然的音律和乐器,属于正面描写。下片由“洗耳为渠听” 可知,主要是从听者的角度来描写乐曲,并且运用联想与想 象进行渲染描绘,属于侧面描写。

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古代诗歌鉴赏题是考生感觉比较困难且得分较低的题型之一,结合平时的教学和复习,考生在解答诗歌鉴赏题常存在以下几种突出问题:1.读不懂诗歌,造成鉴赏困难。

1.不能正确理解诗歌的词句意义,造成理解不到位、不懂或误解。

诗歌的语言凝练,语言典雅,省略成分较多,再加上为了配合韵律,诗人需要将部分句子调整语序,学生读不懂有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对词句的理解不到位。

如杜牧的《山行》一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的“坐”应为“因为”之意,如不能准确把握这一词义,那么对诗人“停车”赏看枫林,凸现霜染枫林之美,诗人的惊喜,深爱之情,这些内容很难把握到位。

又如白居易的《晚桃花》一诗中,“寒门子弟遗较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如对“遗”和整个句子的语序不能准确把握,造成句意理解困难,就很难把握诗人借物喻人的准确感情。

1.意象的特定情感和特定含义积累不够,造成读不懂诗歌或理解不到位。

诗歌中的很多意象,大多是前人留下的语言材料,由于历史的积淀,往往有特定的内涵,考生如望文生义,可能就会出现理解上困难和偏差。

清孙自式的《西江月·九日》中的“何处砧声村曲,谁家笛响楼头。

”一句,如不能联系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和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那么“砧声”和“笛响”蕴含的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盼归之情就很难准确把握。

又如唐代诗人齐己的《剑客》尾联一句“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如果不能把握“易水”这一典故义,不能联想“易水悲歌”中的人物荆轲这一人物形象,就很难把握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诗中剑客慷慨、豪迈的个性特点。

1.联想、想象贫乏,造成对诗境感受不深刻。

中国古典诗歌,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意象之间跳跃性大。

需要我们根据诗中的“一鳞半爪”“断帛裂锦”,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这样才能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模板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模板是什幺的,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1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是什幺一、方法总论考纲概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题步骤:【第一步】抓关键点:(1)上看:看语文诗歌题目,圈出诗眼(某一重点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释题解,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看全诗主体,找出每句诗的重点词语,特别注意诗歌中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寂寞)。

语文诗歌的后半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歌的主旨所在。

这一步可以归纳为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审清题目要求,弄清答案的赋分点。

简单的小问题问什幺答什幺,复杂的大问题内容一般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内容附后);(2)手法表现的语文内容,即结合诗句,分析写作手法和技巧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幺特点,或者是抒发(表明)了什幺样的思想情感或哲理;(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什幺样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上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上述三个方面在不同的类型题中侧重点不一样,问什幺答什幺是回答的重点,也是比较稳妥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在答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此诗写了什幺内容,用了什幺手法,表达了什幺情感。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幺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1 之一:整体理解诗歌1、从诗题入手:20xx年全国卷I:《题竹石牧牛》并引,从题目,你可以初步判断出这是一首题画诗。

“竹石牧牛”是画名,也应该是画面内容的概括。

2、从诗人入手:近年来,考察“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较普遍,解读时既要从诗人入手,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从注释入手:借助注释,对诗歌的理解就轻松多了。

4、从诗句入手:这是关键,前面的三项,都是为此效劳的。

之二:理解手法风格诗歌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诗歌常见的风格有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飘远闲逸、沉郁顿挫等。

知道这些术语有助于在进展文字表达时到达“雅”的要求,但就高考而言,整体理解诗歌,做到“信”和“达”才是关键。

之三:掌握常见意象诗歌常见的意象,表现离别和游子情感的有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等;表现思乡之情的有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等;表现田园风光的有牧童、老牛、炊烟等;表现凄凉悲愁主题的有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2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

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

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分析^p ,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活力,奠定昂扬的基调。

B、“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

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

E、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2〕“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答案一、〔1〕答B3分、E2分、D1分〔A、奠定飘零凄凉的感情基调;C、是推陈出新,蝴蝶是实有之物,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出题类型及答题技巧——分析意象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出题类型及答题技巧——分析意象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出题类型及答题技巧——分析意象类诗歌是借助意象抒发感情的,而诗歌的意象浸染了作者特有情感的具体形象,这个形象一般指某个特定景物如明月、山水、杨柳、杜鹃等,把握诗歌的形象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感情,因此,分析意象也是历年来高考诗歌鉴赏热考的内容。

常见的题型有指认形象、体会画面、揣摩情感等。

1、指认形象所谓指认形象,是要考生在阅读诗歌的基础上大体把握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如: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浙江卷)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试题解析】这里考的是填空题,要求考生找出两首诗中除荷以外的共同意象,只要考生细读原诗,一比较就能找出来它是西风,这是能力要求最低的考查形式。

除了考意象之外,还比较了两首诗所写的时间,从杜诗落日、杨诗的入塞可知,两诗写景的时间均为傍晚时分。

2、体会画面画面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构成的整体。

诗歌抒情言志所借助的形象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通过许多形象营造意境、构筑画面,从而达到表达感情的效果。

王维的诗读了令人觉得诗中有画,就是因为他善于利用不同色彩、状态的形象构筑生动和谐的画面。

鉴赏古诗词要善于领会诗人所营造的画面。

如: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广东卷、诗歌内容见上)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试题解析】这句诗借野水、渡口、孤舟的形象,描绘了孤寂的心绪。

如何使这几个简单的形象与作者的心绪融为一体,这就需要考生通过想象营造充实画面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专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专题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和说明诗歌中
没有说明这一种
返回
35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 一 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 a 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 b 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
感触觉 味觉 嗅觉 • c 描写方法: •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 虚实结
合3 动静结合 4 点面结合5 白描 工 笔
16
分析意境型景物形象
06浙江卷16 阅读……6分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 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 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 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
自然图景;其
流水意象体现出温润柔
分析意境型
19
分析意境型
•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变式提问: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 答题步骤:1 描绘诗中的画面 特点准确 3 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2 概括氛围
• 答题套路: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
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心情;心境
②通过 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幅 的画面;
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分析意境型
20
3了解形容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寥廓 雄奇 开阔 旷远 悲壮 悲凉 凄清 阴冷 幽静 萧 条 荒凉 冷落 衰败 孤寂 恬静 闲适 缠绵 清新 明丽 绚丽 壮丽 秀美 恬淡 朦胧 淡雅 空灵 苍凉 雄浑 旷 远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 奇优美 生机勃勃;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凄寒萧 条 繁华热闹等

现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

现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

现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而诗歌鉴赏又是高考语文评价能力综合考试的主要题型,所以对鉴赏评价能力的培养,解题技巧方面的训练也就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了。

通过这几年的高三语文现代诗歌鉴赏的教学实践,我摸索了以下几个解题技巧。

1.领会意境,综合分析,整体阅读防片面。

现代诗歌鉴赏中,有些关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惑项干扰考生。

答题时,应整体阅读、把握原诗、看清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分析,领会意境,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例如: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醉汉(台湾非马)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1997年2月5日).A.前五句诗,淋漓尽致地描写了醉汉酒后神情恍惚、走路左摇右摆的神态。

B.“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形象地说明醉汉酒后已被酒精麻醉20年,难以自拔。

C.诗的最后三句回答了人们的疑问,醉汉之“愁”的原因在于思念“母亲”,却又长时间的骨肉分离。

D.诗中“短短的巷子”喻指台湾海峡,“母亲”则指祖国,“醉汉”喻指远离祖国的游子。

全诗篇幅短小,内丰涵富,表达了痛心分裂、渴望统一的感情。

“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表层意义是写醉汉的蹒跚步态,实际上是以脚步与时间的对映,形象说明回归路途之遥远与回返之艰难,这种象征蕴含的咫尺天涯的悲剧意识,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生的悲剧。

所以B是不恰当的一项。

2.把握意象,咀嚼重点,深刻体味辨真伪。

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与否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考生。

因此,应该先找出矛盾之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意象特点,咀嚼重点,感受情感内容,辨出真伪来。

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第10题: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若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真题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真题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真题解析从诗歌体裁、诗歌内容主题和主观题考查方向三个方面,梳理全国卷(含新高考)近五年的诗歌鉴赏真题,具体如下:8高考题考查内容7年份试卷篇目内容主题主观题考查2018全国Ⅰ卷李贺《野歌》(唐诗)写自己困顿中仍不失豪迈气概,对未来仍充满希望。

分析诗句含意与情感全国Ⅱ卷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宋诗)写自己醉中写草书,仿佛看见山河万里清平气象。

分析意象的作用全国Ⅲ卷王建《精卫词》(唐诗)赞美精卫(鸟)的精神。

分析形象与情感2019全国Ⅰ卷陈与义《题许道宁画》(宋诗)评价一幅画有诗意,意境深远。

分析诗句含意与情感全国Ⅱ卷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唐诗)展现真实才学,表达远大心志。

分析场景描写作用全国Ⅲ卷刘禹锡《插田歌(节选)》(唐)描绘热闹欢快的农家劳动场景。

分析语言风格2020全国Ⅰ卷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唐诗)叙述自己的教书生活,期待与友人相聚。

分析思想感情全国Ⅱ卷王安石《读史》(宋诗)认为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有差距,读史时要有批判精神。

分析诗歌道理与启示全国Ⅲ卷陆游《苦笋》(宋诗)借苦笋赞美魏征那样的正直有节操的人。

分析意象与情感关系全国Ⅰ卷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唐诗)送别友人,表达对先贤庞德公的仰慕。

分析意象与情感关系2021全国Ⅰ卷辛亦疾《鹊桥仙·赠鹭鸶》(宋)与鹭鸶对话,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分析语言特色全国Ⅱ卷陈师道《和南丰先生之作》(宋)赞美曾巩放弃隐居,出山做官。

分析诗歌内容新高考Ⅰ卷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唐诗)劝勉被贬友人白居易不要对仕途灰心。

分析内容与情感新高考Ⅱ卷陆游《示儿子》(宋诗)要求子孙读书躬耕,心怀国家。

分析内容与情感【总结】从上表可以看出,所选择诗歌基本上是唐宋诗词,而且多是名家的非名篇。

多集中在酬唱、咏物、题画、劝勉、评论等方面诗词,主题正面、情感积极向上,或体现理性思考的诗歌。

即便有离别思念,也是饱含劝慰;即便有厌世归隐,也是透出积极入世情怀;即便有困顿失意,也是失意中透着豪迈与希望;即便有批判,更多是理性思考……总之,近五年全国卷的诗歌已然没有被贬万里的失意思乡,没有生离死别的离恨情愁,没有人生失意的愁景悲情,所选择的诗歌材料也必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另外一种问法: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答案1.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2.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答案1.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2.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另外一种问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2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3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传达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答题示例2: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另外一种问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3答题步骤:1用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第四种模式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另外一种问法: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 : 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曦;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参考答案“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答题示例3: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答题示例4: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答题示例2: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答题示例3: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①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3.答题步骤:1诗歌某句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1: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答题示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说明情感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3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答题示例: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2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题示例: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案参考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各类题型解法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各类题型解法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各类题型解法命题角度(一) 形象类考 点思考 角 度典 题 示 例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形象外在形象:身份、职业、习惯、相貌、年龄等;内在形象①(对家人)品质:例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个性;②(在工作上)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③(在生活上)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④(对朋友、上级、下属等)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⑤(对国家)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大德歌·夏关汉卿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本曲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独守闺中而思念情人的思妇:因情人远在天涯,“困坐”“数对”两句表现出思妇万般慵懒、无所事事,好似有摆不脱、丢不开之苦。

②爱怨交加的思妇: “俏冤家”三个字传神至极,把爱与恨交织在一起;表面上埋怨“绿杨”,骨子里却怨恨爱人不知早归,不珍惜爱情。

一个“偏”字,把少妇爱极而怨深的感情反映得淋漓尽致。

③孤独寂寞,形容憔悴的思妇:最后“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两句借用汉代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将躁动不安的苦思托现出来,表现出少妇难以言状的复杂心理。

2.分析人物性格①(对家人)品质:例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个性;②(在工作上)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③(在生活上)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2017年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④(对朋友、上级、下属等)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⑤(对国家)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参考答案】①(对家人)对兄弟重情重义:“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义重;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②(对生活)乐观、旷达、洒脱:第二句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句,从标题看出苏辙又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离别而泪沾双襟!③(对国家)爱国情怀、识大体:弟弟“远适”是为了“要使天骄识凤麟”,希望苏辙能够为国争光。

2020高考诗歌鉴赏——诗论评价题解答方法

2020高考诗歌鉴赏——诗论评价题解答方法
(2019宿迁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①,歘见②麒麟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①骅骝:赤色的好马。 ②歘见:忽见。
(2)清代学者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对这首诗的 评价是“结联,见公本色”。请作具体分析。(6分)
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
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远。(2分)
《点绛唇 试灯夜初晴 》
问题:
内涵:言辞高妙优美
谭献在《谭献词 关键词:“ 咳唾珠玉”
辨》中评“情如
水。小楼熏被, 角度:语言技巧
春梦笙歌里”三 对应诗句:柔情似水,独自回到小楼里,薰香拥被独自睡去,
句“足当‘咳唾 进入温馨的春梦,梦里恍惚听到笙歌乐音
问题:
清代学者浦 起龙在《读 杜心解》中 对这首诗的 评价是“结 联,见公本 色”。请作 具体分析。 (6分)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
内涵:体现杜甫原有的品质 关键词:“公本色” 角度:情感
对应诗句: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时,能到哪里去寻找像画中一 样的千里马,同英勇的人们同生共死、匡济时危呢?
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之诗论题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鉴赏之诗论题的出题角度 与特点; (2)学会解答诗歌鉴赏之诗论题,掌握 常规答题思路。
小组交流
1、读懂诗论语 2、分析答题角度 3、取长补短,完善答案
活动一:典题回眸
问题:
三、四两句 诗,明人陆 时雍《诗镜 总论》云: “代为之思 ,其情更远 。”请作具 体分析。(4 分)
尾联作者由画中的两匹马,联想到当时国家时局危急 ,难以找到与画中一样的千里马同英勇的人们一起同 生共死。(2分)表现作者渴望人才被选拔,能够为国 效力,匡济时危的思想。(2分)这正是诗人忧国忧民 、感时伤怀的爱国主义本色相符。(2分)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答题总那么: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根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那么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那么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那么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那么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构造上答复〔即在构造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那么可按2的方式答复。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

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1、写景抒情类。

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察。

2、即事感怀类。

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

如咏物诗,那么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比照、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

这类诗,那么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比照、衬托、扬抑、挖苦〔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

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

喜用术语:豪迈、大方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衬托、渲染、比照、双关、挖苦等等〔表现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及习题并答案一、表达技巧的种类(一)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抒情可分为:(三)表现手法:(四)行文构造:(五)材料取舍:。

二、可以推断诗句中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解析】比方、拟人。

2.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解析】反复。

3.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解析】夸大。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解析】互文。

5.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设问。

6.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解析】双关。

7.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解析】用典。

8.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解析】反问,。

9.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对偶。

(二)表达方式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直抒胸臆。

2.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析】借景抒情。

3.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解析】托物言志。

4.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借古讽今。

5.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解析】多角度描写。

(三)表现手法1.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今昔比照,。

2.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解析】虚实结合。

3.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解析】运用反语,。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与习题并答案一、表达技巧的种类(一)修辞手法:(二)表达方式:抒情可分为:(三)表现手法:(四)行文结构:(五)材料取舍:。

二、能够判断诗句中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解析】比喻、拟人。

2.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解析】反复。

3.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解析】夸张。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解析】互文。

5.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设问。

6.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解析】双关。

7.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解析】用典。

8.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解析】反问,。

9.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对偶。

(二)表达方式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直抒胸臆。

2.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析】借景抒情。

3.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解析】托物言志。

4.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借古讽今。

5.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解析】多角度描写。

(三)表现手法1.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析】今昔对比,。

2.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解析】虚实结合。

3.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解析】运用反语,。

高考语文备考诗词鉴赏之客观题解题思路+八大挖掘点+错误选项设误类型+冷暖色调法判断客观题

高考语文备考诗词鉴赏之客观题解题思路+八大挖掘点+错误选项设误类型+冷暖色调法判断客观题

古代诗歌阅读解题要求1.通读诗歌。

从标题、作者、正文到注释(如果有注释),要务求全面。

看清诗歌的体裁、题材,撷取题目中的关键词。

2.看准要求。

这类题目往往是从“理解”“分析”“鉴赏”的角度设题。

但更重要的是看清选正确还是选错误,是一项还是几项,是不是有“最恰当”之类的词语。

3.细品选项。

诗歌鉴赏选择项的设置,往往按照诗歌内容上的先后,逐联设题。

要落实选项的内容在诗词中对应的语句,留意命题点在诗词中的位置,要注意是从语言、形象、手法还是情感角度设置,诗词中有无相应的关键词或提示点。

4.学会排除。

诗歌选择项的错误设置也存在望文生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因果错置、断章取义等问题,以及选项之间比较而言孰优孰劣的问题。

这些都要在准确、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巧妙排除,也可以带入原诗中,结合上下语句检验。

错误选项的设误方式(上)方式一错解词语意思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错项示例:第六句“空复情”的意思是满满的思念之情。

错用分析:“空”的意思是徒劳地、白白地。

判别技法: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方式二错解诗句意思错项示例:《沙丘城下寄杜甫》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树一样长青。

错用分析:三、四句只是写生活环境,句子理解有误。

判别技法: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联系语境,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方式三艺术手法辨析错误池上早秋①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③,何必更愁悲。

【注】①唐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

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年迈体衰。

③过潘二十岁:潘安32岁鬓生白发,应是52岁知天命的年龄。

错项示例: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诗词鉴赏三大题型分析+答题模板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诗词鉴赏三大题型分析+答题模板

1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1动词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描写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水,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

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句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之广阔而浓稠的感觉。

再如“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说秋天桔柚变红,给桔林中的人家增添了寒意;秋天的风霜使梧桐变老。

数量词有些诗句中的数量词经过了诗人精心斟酌、提炼,往往具有丰富隽永的诗味。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4副词有些副词对于诗句准确地传情达意起到重要的关联、辅助作用,品读诗句时不可轻易放过。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其中的“渐欲”“才能”这两组副词用得稳妥,“渐欲”表现出繁花纷纷扑面而致使诗人越来越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才能”表现诗人对春草初生的欣喜和爱怜之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内容主旨分析评价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内容主旨分析评价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内容主旨分析评价【考向阐释】“诗歌的内容主旨”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的总和,是作者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

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清歌,领会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分析评价的技巧1.知人论世,理解文字“人即作者,也就是与所写诗歌有关的作者的一些情况。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

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同时,由于作家的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柔美婉丽等,熟知作家气质的人有时仅看诗词本身,就能判断它的作者。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作家特别是著名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等方面注意积累,这就为鉴赏诗歌准备了条件。

“知人论世,了解风格流派”作为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在诗歌鉴赏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观象取意,理解诗境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表达了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

把握诗歌主旨,应抓住诗人所描绘的意象,体察诗人所展示的诗境,体悟诗人所抒发的真情,综合总结出诗歌主旨。

3.分析评价,诗本为重(1)分析评价的“助手”标题、序言、关键语句、注解。

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多是间接的。

抓住标题、序言、注解,理解关键语句,体味出省略的、含蓄的内容部分,对理解诗歌主旨会更如鱼得水。

(2)分析评价的角度----人事、景、物(以上从属于“写作内容”角度),情、理趣(以上从属于“写作目的"角度)。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高考语文13种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13种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第七种模式: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 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 得好,你认为呢?
答题步骤: 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
的形式就可以。
答题例如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6分)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 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 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炼字型、诗眼型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 妇形象,。〔步骤一〕 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 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 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 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 深切思念之情。〔步骤三〕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 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 己见。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 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 〞 存老马〞等,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 〞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 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析之法
诗歌鉴赏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体现。

因此,复习准备时一定要了解高考诗歌的命题类型和能力考查的角度等,做到心中有数。

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诗歌的语言材料领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往往要透过表面意义,挖掘其深层含义。

解答时要注意以下方法和技巧:
①知人论世,领悟情感
“诗缘情而绮靡”,作者的所思所感在诗歌中显现,现实生活在诗歌中呈现。

因此答题时,要注意联系作者的生平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中去考查,使自己置身于作者的审美观照之中。

如2003年高考试题:王维的《过香积寺》中对“泉声咽危石”和“日色冷青松”的分析,就需要对“诗佛”王维有一定的了解,体会他出儒入佛的人生经历,进而感知“咽”、“冷”二字所传达出的孤寂幽静。

因此要真切地感知诗意,就必须与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以及作者所具有的思想经历相联系,做到知人论世。

②分析诗题,把握诗眼
分析诗题是正确把握诗的主旨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时诗作本身并没有直接传达出诗的主旨,而是靠诗题直接揭示。

如唐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写闺意,实质是诗人以闺意作比,向主考官征求意见,反应了封建社会考生们彷
徨的心理。

因此把握诗题“近试”二字,对领略诗的主旨至关重要。

此时这个诗题就是“诗眼”。

现在一般提“诗眼”往往是用来指一首诗的眼目,即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诗句,但过去更多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因此“诗眼”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字”,二是“句”。

以字的形式出现的“诗眼”实际上就是古人所说的“炼字”问题。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此句借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以句的形式出现的“诗眼”,属“炼句”问题。

诗有诗眼,词亦有“诗眼”,谓之“词眼”。

这是鉴赏词的关键。

词眼的表现多以句的形式出现。

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愁之多,愁之连绵不绝,形象生动具体概括性强。

此句则谓之警句。

诗眼问题是诗歌鉴赏语言层面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那么如何找到诗眼呢?一般来说,诗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中心词,找到谓语中心词也就找到“诗眼”了。

谓语中心词一般由动词充当,有时动词、形容词活用后,也可充当。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中“客”字,即属此用法。

这个问题值得特别注意。

③意象意境,体悟感情
高考大纲要求学生能把握诗文的大体意思和艺术手法,这说明在这道题上并不会出一些艰涩难懂的作品。

因此出题者选择的诗歌意象不会太难把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
月”等意象感悟到词中所传达出的伤别情怀。

因此要求同学们注意传统的意象群,如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梅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

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如“望月思乡”“折柳伤别”、“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

这些传统的意象同时也营造出一份诗歌的意境。

对意境的鉴赏要注意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才能防止以偏概全,才能正确理解诗歌的形象和含义。

④鉴赏手法,术语先行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运用这些手法时,引用专业“术语”,往往会在诗歌鉴赏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主要术语有:白描、细描;抒情方式主要术语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术语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⑤比较阅读,切入角度
现在,比较阅读诗歌成为考试考查的一个新的热点,在2005年全国16套高考卷中,有4套涉及这一新型命题形式。

如何解答这类诗歌呢?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比较。

在内容上,注意
两首诗歌作者思想感情的异同;形式上,所用的表现手法的异同。

比如浙江卷:杜牧《齐安郡中偶题》和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两首诗进行比较,第二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感情特点,并作简要分析”就属此类!
⑥注释作用,不容忽视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出的暗示。

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

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以上主要从诗歌的语言、内容以及答题角度几方面,对诗歌鉴赏进行了粗略的探讨。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勤思考,善总结,不要为做题而做题,克服功利思想,切实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