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音版第11册 第四单元 劳动的歌教案
人音版第11册 第四单元 劳动的歌教案
![人音版第11册 第四单元 劳动的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9610e1c8d376eeaeaa31c5.png)
人音版第11册第四单元劳动的歌教案第四单元劳动的歌教学内容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连连夯》、《船工号子》设计理念通过反复听辨,让学生逐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将劳动号子渗透到歌曲教学中,让孩子系统地了解有关“号子”的音乐知识。
通过进行创编活动,进一步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
时教学目标1、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2、演唱《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能背唱其中一首。
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3、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4、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兴趣。
2、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教学难点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教学资源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修改意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时教学内容: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1、师播放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选曲《军民大生产》。
2、师:这首热烈欢快的歌曲取材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推炒面》。
二、新讲授1、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录音,设问:歌曲中出现了哪些记号?2、指导学生认识重音记号及上滑音记号,并带领学生演唱带有该记号的旋律。
3、用听唱法直接学唱歌词。
4、师讲解衬词的唱法:衬词应唱得轻快些,突出歌曲的气氛。
、请学生随伴奏带演唱歌词,学唱中应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表现歌曲的情感。
6、讲解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简称“号子”,是民间歌曲的一种类别,由伴随着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性劳动而产生。
基本特征是紧密配合并完全依附于每一劳动方式及其具体过程。
号子的音乐常常是极精致地适应着那一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韵律,同时具有粗犷奔放,热情豪迈,坚毅质朴,节奏鲜明,动力感强,音乐材料多重复使用,富有号召力和鼓动性等特征。
劳动歌 教案
![劳动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f635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7.png)
劳动歌教案教案标题:《劳动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歌的概念和特点;2. 学习并掌握《劳动歌》的歌词和曲调;3. 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积极性;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劳动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2. 打印或制作《劳动歌》的歌词;3. 音乐播放设备;4. 学生合作小组。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劳动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劳动的思考和兴趣。
导入:2. 播放《劳动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聆听并观看。
讨论:3. 引导学生讨论《劳动歌》的内容、歌词和曲调,了解歌曲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歌曲学习:4. 分发《劳动歌》的歌词给学生,并一起朗读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5. 分段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唱歌。
6. 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歌曲的表演和表达能力。
合作创作:7.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创作一段与劳动相关的歌词,并配以简单的旋律。
8. 每个小组派代表表演他们的创作,其他小组进行欣赏和评价。
反思总结:9.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让他们分享对劳动的新认识和体会。
10. 总结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寻找并学唱其他与劳动相关的歌曲。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对《劳动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评估学生在合作创作中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将《劳动歌》与其他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2.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舞蹈等方式表达对劳动的理解和感受;3. 组织学生参观或参与社区劳动活动,增强他们对劳动的实际体验。
注意事项:1. 确保音乐播放设备正常工作;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 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4. 在合作创作环节,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贡献,培养团队意识。
《劳动歌》教案
![《劳动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61cf7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9.png)
《劳动歌》教案教案:《劳动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教材《劳动歌》。
这首歌颂扬了劳动的尊严和价值,歌词描绘了劳动者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劳动歌》的歌词和曲调,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2. 通过学习这首歌,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
3. 通过对歌曲的学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劳动歌》的歌词和曲调,能够正确演唱。
难点:理解歌词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音乐教材、乐谱、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劳动场景的视频片段引入,如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辛勤和光荣。
2. 新歌教学:(1)教师播放《劳动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2)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3)教师对歌词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
3. 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接龙演唱《劳动歌》,检验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单独演唱,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六、板书设计板书歌曲名《劳动歌》,并在旁边加上劳动相关的图片,如农民、工人等,以突出劳动的主题。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劳动歌》的歌词和意义,分享他们对劳动的认识。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他们对劳动的看法,并将想法写成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劳动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参加学校的植树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进一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和难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环节。
劳动的歌教案
![劳动的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bbef8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5.png)
劳动的歌教案教案标题:劳动的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劳动的歌曲,培养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2. 增强学生对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习劳动的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探讨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劳动的歌曲录音或视频。
2. 课件或投影仪。
3. 学生绘画用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师生互动:与学生一起讨论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发学生对劳动的思考。
展示歌曲:1. 播放劳动的歌曲的录音或视频。
2. 学生聆听歌曲,观察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歌词内容。
歌曲理解:1. 学生分组讨论歌曲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展示他们的理解和观点,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歌曲学唱:1.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并让学生跟随学唱。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发音、节奏和情感表达。
歌曲创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劳动主题,例如农田劳作、家务劳动等。
2. 学生根据选择的主题,创作一段歌词,表达对劳动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合作表演:1. 每个小组准备一段表演,包括歌唱和动作表演。
2. 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并与其他组分享。
反思总结:1. 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分享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并鼓励他们将这些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劳动相关的歌曲进行欣赏和学唱。
2. 学生可以进行手工制作,制作与劳动相关的艺术品或展板。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唱和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展示的创作歌词和表演是否能够准确表达对劳动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庭或社区中参与实际的劳动活动,进一步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可以进行劳动主题的写作或绘画创作,表达对劳动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教案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对劳动的认识和感激之情。
劳动之歌教学教案
![劳动之歌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b60f8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3.png)
劳动之歌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之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
2.识谱、朗诵、演唱《劳动之歌》。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劳动之歌》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
2.乐谱、歌词和翻译材料的复印件。
3.音乐器材如钢琴、吉他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热身活动(10分钟)教师播放一些劳动主题的音乐,如《工农兵》、《渔光曲》等,让学生跟着节奏拍打身体。
2.导入与感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劳动之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
3.听取文学知识(10分钟)教师播放《劳动之歌》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欣赏,感受其中蕴含的力量和情感。
4.短暂小结(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对《劳动之歌》的印象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时:1.学习歌词(15分钟)教师分发《劳动之歌》的歌词和翻译材料,逐句讲解并帮助学生理解含义。
2.训练声音(15分钟)教师教学生正确的发音、节奏、呼吸等基本唱歌技巧,并进行集体练习。
3.音乐表现(10分钟)学生们分组,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分组表演,模拟劳动场景,表达歌词中所描述的情感。
4.集体合唱(10分钟)学生们进行集体合唱练习,尽量做到声音、节奏、和谐。
第三课时:1.学习乐谱(15分钟)教师分发《劳动之歌》的乐谱,并教学生认识各个音符、音符组合等基本乐谱知识。
2.乐器伴奏(15分钟)教师演奏钢琴或吉他等乐器,为学生们伴唱,让学生们感受到乐器与声乐的结合。
3.技巧训练(15分钟)教师针对一些较难的音程和节奏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第四课时:1.组织开放课堂(20分钟)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特长,结合乐器和声乐,在班级中进行表演和演唱。
2.分享和总结(10分钟)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需改进之处。
课后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首或多首劳动主题的歌曲进行学习和演唱,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热爱。
2.学生可以通过调研和采访等形式,了解劳动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劳动者的困境,培养社会责任感。
六年级音乐教案《劳动的歌》2课时
![六年级音乐教案《劳动的歌》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3820515804d2b160b4ec0f0.png)
二.新授
1.初听,感受歌曲: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歌曲呢,也是一首朝鲜的民歌,下面就一起欣赏一下吧。听完以后请
教
学
过
程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
附案
同学们说一说歌曲演唱的内容以及听了歌曲的感受。
生:欢快,丰收的喜悦的。
2.再次聆听:
师:我们听了第一遍同学们感受了内容以及情感,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歌曲中的节奏,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比较难的地方?
我们听了第一遍同学们感受了内容以及情感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歌曲中的节奏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比较难的地方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
教学课题:
劳动的歌
备课教师:
教学时数:
共2课时,第2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学唱《翁嘿呀》
教学目标:
学生能体会朝鲜民歌《翁嘿呀》的节奏特点,能用喜悦、跳跃的情绪演唱
教学重点:
歌曲节奏(弱起)的把握。
教学难点:
理解劳动号子的节奏特点,用喜悦,跳跃的情绪演唱。
教学方法:
讲授、聆听、游戏、律动
教学准备:
钢琴、三角铁、碰铃、沙球、录音机、磁带
资源利用:
教师用书,学生循环适用书,教学挂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活动
附案
前置性作业:
一.导入:
同学们,刚进教室的时候,我们听到的那段音乐,你们知道是哪个民族的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学习旋律:
a、老师弹奏,并范唱,让同学们体会旋律,轻声跟唱。
b、老师弹一段,学生唱一段。
c、最后把歌曲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劳动歌》教案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劳动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b400e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7.png)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劳动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劳动歌的歌曲内容•能够正确地唱出歌曲•感受劳动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歌曲的正确唱法:语调、节奏、音高•了解劳动的含义和重要性教学难点•歌曲的咬字、韵律•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的含义和重要性教学准备•《劳动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教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课件、PPT等•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简单了解一下本节课要学的歌曲《劳动歌》的内容,了解劳动的含义。
2. 歌曲学习让学生先听一遍歌曲,听听感受、跟唱。
然后再放一遍让学生认真听,了解歌曲的节奏和语调。
最后,带领学生反复练唱,让学生熟悉歌曲的咬字、韵律和音高。
3. 歌曲理解通过让学生听歌曲、看歌词,了解歌曲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劳动是光荣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劳动是快乐的”?•我们每天都要为生活劳动,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劳动变得快乐而充实?4. 课堂互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模拟工作的场景进行劳动活动。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如采摘水果、修剪树枝等,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充实。
5.在结束本节课前,再次唱一遍《劳动歌》,激励学生认真思考劳动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
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含义和重要性,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模拟劳动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充实。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方式需要适当地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增强自己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这样才能使课堂更具有启发性。
歌曲《劳动歌》教案
![歌曲《劳动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98213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f.png)
歌曲《劳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歌曲的特点,感受劳动的喜悦和劳动者的辛勤。
2. 学会演唱歌曲《劳动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劳动歌》,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合唱部分的配合。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劳动歌》乐谱、教学录音机、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五线谱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劳动歌》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2. 教学歌曲: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劳动歌曲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歌曲。
3.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4. 歌曲处理:教师指导学生对歌曲的音准、节奏、速度、力度进行处理,使歌曲演唱更加生动有趣。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和歌曲《劳动歌》的教育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劳动歌》,加强音准、节奏的掌握。
2. 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3. 教师在下一节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歌曲演唱:评价学生在合唱中的音准、节奏、表情和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歌曲《劳动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劳动主题的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2. 邀请劳动模范或有劳动经验的人士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劳动故事和心得,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3.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如植树、环保清洁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喜悦和价值。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歌曲《劳动歌》教案
![歌曲《劳动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bc8f3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2.png)
歌曲《劳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劳动歌》,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唱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劳动歌》的旋律、歌词和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音乐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劳动歌》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合唱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劳动歌曲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劳动歌曲产生兴趣。
2. 新课教学:a. 教唱《劳动歌》的旋律,注意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b. 教授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培养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c. 结合旋律和歌词,进行演唱练习。
3. 合唱部分教学:a. 分析合唱部分的旋律和节奏,讲解合唱的技巧和协调。
b.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声部的平衡和音量的控制。
c. 整队进行合唱练习,加强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协作。
4. 巩固与拓展:a. 让学生自主练习《劳动歌》,巩固所学内容。
b. 引导学生对其他劳动歌曲进行欣赏和分析,拓展音乐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劳动歌》,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学生能够在合唱中做到声部协调,音量平衡,表现出劳动的韵律和美感。
3. 学生能够理解劳动歌曲的意义,表现出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劳动歌曲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劳动歌曲的魅力。
3. 分组练习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其他劳动歌曲,引导学生对劳动歌曲产生兴趣。
2. 教授歌曲:a. 教唱《劳动歌》的旋律,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b. 教授歌词,解释歌词的意义,引导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c.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合唱部分教学:a. 分析合唱部分的旋律和节奏,讲解合唱的技巧和协调。
歌曲《劳动歌》教案
![歌曲《劳动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0c4e8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e.png)
歌曲《劳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歌》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2.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演唱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劳动歌》的词曲分析。
2. 歌曲的节奏、音高、音准等方面的教学。
3. 集体演唱《劳动歌》的排练。
4. 歌曲背景和劳动精神的讲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劳动歌》的词曲演唱,集体演唱的协调性。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背景、乐理知识。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集体演唱。
4.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歌曲《劳动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
2. 乐理知识教学:讲解歌曲的基本节奏、音高、音准等知识。
3.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歌曲,重点关注高音和节奏部分。
4. 集体演唱:全体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教师指导协调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演唱能力:评估学生在歌曲演唱中的音准、节奏和音色等方面。
3. 集体演唱协调性:关注学生在集体演唱中的配合程度,以及整体效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劳动主题的实践活动,如植树、打扫卫生等,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
2. 邀请劳动模范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精神和价值。
3. 举办劳动主题的文艺演出,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劳动精神。
八、教学资源:1. 歌曲《劳动歌》曲谱。
2. 相关劳动主题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音响设备、麦克风等。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集体演唱中发挥出最佳效果。
歌曲《劳动歌》教案
![歌曲《劳动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e1ec8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09.png)
歌曲《劳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劳动歌曲的风格特点,感受劳动的喜悦和劳动者的精神风貌。
2. 通过学习《劳动歌》,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学会用歌声表达劳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劳动歌》,理解歌曲背后的劳动精神。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音响设备、乐谱。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劳动的意义,引入劳动歌曲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劳动歌》,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3. 歌曲分析: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曲式,让学生了解劳动歌曲的风格特点。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错误。
5. 展示:各小组依次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和歌曲表达的劳动精神。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歌曲《劳动歌》,加强节奏、音准的练习。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3. 下一节课前进行课后作业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音准确性、节奏感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效果。
3. 歌曲表演:评价学生在分组表演中的表现,包括歌曲演唱、动作表情等。
4.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互相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如植树、扫地等,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喜悦。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劳动的歌》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劳动的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6d920fed630b1c59eeb5ac.png)
《劳动的歌》教案教学年级:六年级课题:《军民大生产》课型:唱歌综合课教材分析:《军民大生产》《军民大生产》是根据甘肃东部的打夯号子《推炒面》的曲调填写而成,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五段词,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生活场景,歌曲中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其具有“一领众和”的劳动号子的特点,节奏坚定有力,表现了边区军民的乐观精神。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船工号子》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2、声音富有弹性的演唱《军民大生产》,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精神。
3、通过本课的聆听和演唱使学生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
教学重点:能学唱好歌曲《军民大生产》的歌谱;初步认识劳动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演唱歌谱。
教学准备:图形谱、电子琴、教学磁带、录音机、多媒体等教学设计理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是本课的教学主线。
这节课无论从教学结构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我都始终围绕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为出发点,努力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要素紧密相连,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体验、感受、创造、表现音乐的美,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伴随着欢快的歌曲开始了我们今天的音乐四十分。
在这欢乐的四十分里,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来请同学们听一段录音,同学们一定非常的熟悉,请大家欣赏一下(播放《三鞭子》视频片段)。
师:这是赵本山老师表演的小品《三鞭子》,同学们看得非常的入迷,那么老师有问题考大家:这段视频中的呼号形式,在民歌中叫做什么?(生:不知道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接触的新内容------劳动号子(出示多媒体)劳动号子: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我们民歌主要体裁之一。
歌曲《劳动歌》教案
![歌曲《劳动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b6194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3.png)
歌曲《劳动歌》教案歌曲《劳动歌》教案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歌曲《劳动歌》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熟悉《劳动歌》旋律,感受艺术表现中的真善美二、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劳动歌》,能够理解和表现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三、能力目标:将歌词与曲调及画面结合,体会各种艺术要素的联系。
主动感受理解歌曲的内涵。
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分析歌曲中重复手法的运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学习识别艺术作品和艺术要素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并作出反应。
教学准备:1、美术活动的'材料与表演道具。
2、有关多媒体光盘和音响磁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辅助铺垫1、发声练习:连音与顿音唱法。
体会两种唱法的特点。
2、视唱练习:弱起节奏的认识与学习。
二、创设情景,以趣激思学唱歌曲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白雪公主》吗?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师:小矮人长的那么丑,有什么值得我们喜欢的?师:正因为它们有善良的美德,才深受人们的喜爱。
只要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他就是最可爱的人。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唱动画片《白雪公主》的插曲《劳动歌》。
(板书)《劳动歌》2、聆听歌曲《劳动歌》,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
思考与感受:a、从歌曲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景?(热烈的劳动场面)b、找出你认为最有特点的乐句。
3、学唱与分析歌曲。
(1~2遍)思考:a.歌曲由几部分组成的?(二部分)b.歌曲中有哪些重复的地方?(音调节奏\词义)c.这些重复有什么作用?——具有表现劳动动作和劳动律动的作用。
——有一种坚定、果断的表现。
4、重、难点练习,指导纠正。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自创情景,探索体验表演歌曲1、自创、自编、自演七个小矮人愉快劳动时的情景。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好吗?请看大屏幕。
师:你们的帽子准备好了吗?看谁的帽子最漂亮!(挑选七个同学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点评)2、分三组进行合作,共同演绎《劳动歌》。
劳动歌教案
![劳动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7e8e3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4.png)
劳动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歌的定义和作用;2.学习几首经典的劳动歌曲;3.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劳动歌的歌词和旋律;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三、教学过程:- 导入:用一段音乐作为导入,在孩子们进入教室的时候播放劳动歌曲,让学生们感受到劳动的力量和活力。
- 引入:引入劳动歌的定义和作用,并向学生们阐述劳动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们对劳动的兴趣和热爱。
- 学习经典的劳动歌曲:学生们跟着老师一起学唱几首经典的劳动歌曲,如《拍岸》、《劳动歌》等。
学唱时,注意帮助学生们理解歌曲的意思和培养正确的发音和节奏感。
- 分组演唱: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劳动歌去演唱。
通过分组演唱,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分享和讨论:让学生们分享他们演唱的劳动歌曲的感受和体会。
同时,引导学生们讨论劳动对于他们的意义和重要性。
- 动手实践:组织学生们开展一些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清洁、植树造林等,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意义。
-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对劳动歌的定义、作用和劳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们对劳动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评价指标:学生对劳动歌曲的学习和表演情况,学生对于劳动的理解和意义的回答。
2.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劳动歌曲,让学生们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了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只学习了几首劳动歌曲,以后可以适当增加更多的劳动歌曲的学习和实践体验,让学生们更全面地理解劳动的意义。
劳动的歌教案设计(推荐5篇)
![劳动的歌教案设计(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34482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3.png)
劳动的歌教案设计(推荐5篇)第一篇:劳动的歌教案设计《劳动的歌》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够对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及劳动歌曲。
2、欣赏《船工号子》、《哈腰挂》、《催咚催》,体验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了解劳动号子及其基本类别,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
3、初步了解我国民歌类型中除号子以外的山歌、小调。
4、通过欣赏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2、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船工号子》是1981年的影片《旋涡里的歌》的一首插曲。
歌曲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
廖云、孑农作词,常苏民、陶嘉舟作曲。
《川江船夫号子》是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由8首不同特点的号子联缀而成。
行船时,通过号工的领唱来指挥、协调大家的动作。
领唱部分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远距离音程,和唱部分节奏富于变化,常与领唱交织重叠,构成多声部合唱。
每种号子有不同曲调,可以独立唱,也可以联唱。
其中,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有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子》。
《哈腰挂》是流行于我国东北林区的一种抬木号子。
又称“吆号子”,流传较广,遍及整个东北林区。
属于搬运号子类。
歌唱简便,气势雄浑,曲调起伏较小,表现了北方森林伐木工人粗犷、质朴、坚毅的性格。
在抬较细的小木头时,进行的速度比较快,歌声高亢,号子的旋律性较强;如遇到沉重的大木头时,每个人肩负着几百斤的重量,精神需要高度集中,行进速度不仅减慢,而且唱时不可避免地带着粗重的自然呼喊声,领唱与和唱在接腔时常形成声部重叠。
音乐劳动的歌教案教学
![音乐劳动的歌教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adeeca3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7.png)
音乐劳动的歌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音乐劳动的相关概念和意义;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录音机、CD、教学实物等;2. 教材准备:《音乐劳动的歌》CD、同步教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劳动的歌》CD,激发学生对音乐劳动的兴趣,让学生感受音乐劳动的魅力。
2. 学习歌词教师逐句带领学生学唱《音乐劳动的歌》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含义和主题。
通过鼓励学生谈论自己对音乐劳动的感受,引导学生对音乐劳动的认识和思考。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演唱一段《音乐劳动的歌》。
让学生自行分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小组合作顺利进行。
4. 制作音乐劳动实物教师发放制作音乐劳动实物的材料,如乐器、手摇铃等。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制作属于自己的音乐劳动实物。
教师可以在制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5.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演唱表演和音乐劳动实物。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感受,互相学习和借鉴。
教师在展示和分享过程中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和反思通过讨论和总结,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音乐劳动教学中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音乐劳动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劳动知识和技能,参与学校音乐劳动活动,如校园音乐会、校园乐队等。
2.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音乐纪录片或音乐剧,进一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和音乐欣赏能力。
3. 组织学生讨论音乐劳动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音乐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音乐劳动的概念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分组合作和制作音乐劳动实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劳动的歌教案
![劳动的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4bdf9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3.png)
劳动的歌教案一、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节美育课,主题为劳动的歌。
通过学唱劳动的歌曲,培养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掌握劳动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劳动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情感认同。
四、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劳动的歌曲教材。
2.教学工具:音响设备、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劳动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人们劳动的过程和劳动的重要性。
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学唱劳动的歌曲(30分钟)让学生集体学唱劳动的歌曲,如《劳动最光荣》、《白手起家》等。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表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分组合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劳动的歌曲,编写一段表演剧本,展示劳动的场景和故事。
要求每个小组的表演内容都要体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4.表演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通过表演展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劳动的内涵和意义。
5.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和美好,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及小组表演的表现。
2.评价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态度的改变。
七、拓展延伸在课外活动中,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志愿者活动,体验各种实际劳动,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唱劳动的歌曲和小组表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参与热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劳动的疏远和不重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人音版第11册第四单元劳动的歌教
案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Volume 11 of the Human Voice Edition Unit 4 The Song Lesson of Labo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人音版第11册第四单元劳动的歌教案
第四单元劳动的歌
教学
内容
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连连夯》、《船工号子》
设计
理念通过反复听辨,让学生逐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将劳动号子渗透到歌曲教学中,让孩子系统地了解有关“号子”的音乐知识。
通过进行创编活动,进一步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
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2、演唱《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能背唱
其中一首。
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3、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4、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兴趣。
2、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教学难点
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教学
资源
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播放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选曲《军民大生产》。
2、师:这首热烈欢快的歌曲取材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推炒面》。
二、新课讲授1、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录音,设问:歌曲中出现了哪些记号?2、指导学生认识重音记号及上滑音记号,并带领学生演唱带有该记号的旋律。
3、用听唱法直接学唱歌词。
4、师讲解衬词的唱法:衬词应唱得轻快些,突出歌曲的气氛。
5、请学生随伴奏带演唱歌词,学唱中应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表现歌曲的情感。
6、讲解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简称“号子”,是民间歌曲的一种类别,由伴随着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性劳动而产生。
基本特征是紧密配合并完全依附于每一件劳动方式及其具体过程。
号子的音乐常常是极精致地适应着那一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韵律,同时具有粗犷奔放,热情豪迈,坚毅质朴,节奏鲜明,动力感强,音乐材料多重复使用,富有号召力和鼓动性等特征。
其演唱形式以“一领众和”为主,亦有独唱、对唱等形式。
7、演唱中可鼓励学生设计演唱形式或参与表演。
如: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军民大生产》。
三、拓展延伸指导学生用《军民大生产》的曲调,创造性地即兴编配歌词和动作,并进行演唱。
这种创作活动可以分小组进
行,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小结全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演唱歌曲《翁嘿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播放朝鲜音乐《阿里郎》,设问:知道这首歌曲吗?是哪个民族的?2、生回答,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朝鲜族民歌《翁嘿呀》。
二、新课讲授1、师播放歌曲《翁嘿呀》,设问:歌曲的速度怎样?力度呢?2、生听后回答:歌曲的速度为中速,力度比较强。
3、师指导学生复听歌曲,设问:歌曲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4、生讨论并回答:朝鲜族农民在打麦劳动时的情景。
5、师带领学生用听唱法直接唱歌词,注意力度应强一些。
6、指导学生轻声演唱歌谱,注意反复记号的用法。
7、演唱中可鼓励学生设计演唱形式或参与表演。
如: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翁嘿呀》。
三、拓展延伸1、师继续讲解“号子”:民间音乐中号子的历史最为古老。
原始时代某些费力的劳动中,人们为了统一节奏、调节情绪而发出的呼喊,即是劳动号子的雏形。
后来,由于劳动形式的多样化和不断细密的分工,号子也随之丰富多样,以至形成诸如江河船夫号子、海上渔民号子、工程号子、作坊号子、放簰号子、林区号子、搬运号子等许多不同的类型。
尽管今天许多费力的劳动都机械化了,不需再唱号子,但是有些劳动号子仍将作为音乐作品流传下来。
2、为《翁嘿呀》编配朝鲜长鼓舞节奏,在演唱歌曲时作为伴奏。
2/4 xx xx | xx xx :||2/4 x o | x o :||四、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播放民间打夯时的片段,设问:你见过这样的场面吗?在干吗?2、生看后回答:在打夯。
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甘肃民歌《连连夯》。
二、新课讲授1、师播放歌曲《连连夯》,设问:歌曲的速度怎样?力度呢?2、生听后回答:歌曲的速度为中速,力度比较强。
3、师指导学生复听歌曲,设问:歌曲的歌词有没有实在意义?4、师讲解衬词:衬词在歌曲中起烘托歌曲情绪的作用。
5、师带领学生用听唱法演唱歌谱,注意装饰音的唱法。
6、指导学生跟随音乐演唱歌词。
7、演唱中可鼓励学生设计演唱形式,如: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连连夯》。
8、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即兴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如:打、夯等动作。
三、拓展延伸师简介打夯号子:《连连夯》是一首在打夯时唱的劳动歌曲,属于打夯号子类。
多为一领众和形式(也有少数是齐唱的)。
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
《连连夯》就是连续不停打夯时所唱的号夯。
词多即兴编唱,有时也引用某些戏曲唱词,唱词内容除与劳动相关外,也唱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之类的内容。
歌曲节奏鲜明、铿锵活跃、节拍工整,重音突出,音调质朴开朗,雄壮热烈,高亢有力,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展现了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图景。
歌曲虽短小却很精炼,适于劳动中歌唱,音乐显示出北方黄土高原高亢、开朗的特色。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男声独唱《船工号子》
2、综合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播放影片《漩涡里的歌》插曲《船工号子》,设问:歌曲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2、生听后回答:男声独唱。
3、师:今天我们将欣赏《船工号子》。
二、新课讲授1、师播放《船工号子》,设问:你听到了哪些号子声?能否模仿一下?2、生相互讨论:吆哦、吆呵、咳哟。
3、师设问:这些词加入歌曲中有什么作用?
4、生回答:衬托歌曲的情绪。
5、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注意情绪的变化。
6、指导学生跟随音乐演唱歌词。
7、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即兴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如:划船等动作。
三、拓展延伸1、师简介船工号子:《川江船夫号子》是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由8首不同特点的号子联缀而成。
行船时,通过号工的领唱来指挥、协调大家的动作。
领唱部分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远距离音程,和唱部分节奏富于变化,常与领唱交织重叠,构成多声部合唱。
每种号子有不同曲调,可以独立唱,也可以联唱。
其中,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有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子》。
2、可让学生们收集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尤其是本地区的号子,并在音乐课上向同学们演唱或介绍。
学生收集号子的范围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直接接触到
的号子,扩大到影视作品等传播媒介里间接见到的劳动号子。
四、小结全课
课后记录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