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甘政发〔2017〕82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甘政发〔2017〕82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甘政发〔2017〕8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精神,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调查目的和意义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当前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

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和推进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举措;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宏观调控、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的基本前提。

二、调查内容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内容为: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状况;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土地条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状况。

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调查时,应当重点调查永久基本农田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永久基本农田的数量、分XXX保护状况。

甘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中标单位情况表

甘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中标单位情况表
1
兰州昌佳数码测绘有限公司
裴子凌
杨倩倩
定西市陇西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1
甘肃国图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苏琦
尚海强
定西市渭源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1
西安大地测绘股份有限公司
王小平
冯文祥
定西市临洮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1
西安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
杨春泉
严鹏程
定西市漳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1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江西总队
俞岩
俞岩
临夏州和政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1
兰州新多维勘测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李玉龙
何成俊
临夏州东乡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1
海南图语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谭建
郭连坤
临夏州积石山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1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尚晓龙
徐俊
甘南州合作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1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姚恩平
陈志勇
太子山天然林保护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1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勘查院
姚恩平
陈志勇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1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勘查院
姚恩平
陈志勇
土地调查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
1
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
冯永忠
王丽梅
兰州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市级技术服务
1
兰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1
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陈建国
曹之星
庆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市级技术服务
1
庆阳市国土资源勘测规划设计院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规定,为全面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情况,制定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调查目标和范围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标是全面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保护情况,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保护土地资源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调查范围涵盖我国所有地区,包括农村和城市,涉及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各类土地类型。

二、调查方法和技术在实施土地调查时,将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和现场调查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精准地勘察和调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调查内容和重点本次土地调查的内容包括土地面积、土地类型、土地利用情况、土地所有权、土地利用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关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情况、生态保护地的保护状况等重要问题。

四、调查实施机构和保障措施土地调查实施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各地级以上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以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加强对调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调查成果的应用和宣传调查完成后,将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并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土地管理、土地保护等相关领域,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视程度。

结语通过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实施,将全面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土地管理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同时,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还将为国家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建设规划等提供重要支持和指导。

通过深入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状况,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政策提供依据,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城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调查成果的应用也将有助于深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流转,增强农民土地产权保障,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二调的区别及建议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二调的区别及建议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二调的区别及建议作者简介:赵红涛(1988-),男,甘肃山丹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地调查㊂赵红涛,王㊀龙(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天水741020)摘㊀要:2017年底,我国正式拉开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序幕,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细化了本次调查目标㊂本文从调查技术手段㊁调查内容㊁数据应用等方面,对第二㊁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进行了对比,给出了三调调查建议,为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提供参考性意见㊂关键词:全国国土调查;三调;二调;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P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339(2019)01-0109-021㊀引言全国国土调查是政府实时掌握国家土地资源具体使用情况的方式,也是我国政府提升土地资源开发和使用效率的基础㊂我国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于2017年年底以不同于二次调查的方式在国家规定具体调查方向㊁范围㊁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内外一体化调查及问题图斑互联网+举证的双轨制调查方式,最终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㊂从二调到三调过程历时10年,这当中城乡二元体制的废除㊁自然资源结构重组对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㊂因此,对二调㊁三调结果进行定性对比,并充分发挥二调结果的作用,对三调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㊂图1㊀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的工作流程图2㊀二三调对比分析三调是在二调数据基础上进行的,但相比于二次调查,三调是对二调调查结果的精细化㊁更新和纠错㊂整体而言,相较于二调,三调调查技术更为先进㊁调查内容更加全面㊂2.1㊀技术手段的改进随着我国北斗定位系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了测量精度,也对我国土地资源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㊂首先,在基础底图选择方面,国家制定的卫星图像精度由之前的2.5m提升到1m,城镇内航空影像精度要求在0.2m之上;投影以及分幅则采用3ʎ带分带或高斯⁃克吕格投影技术㊂由于二调所应用的80坐标无法实现提升外部控制水平的目的,因此在三调中采取精度水平更好的2000国家坐标系,与80坐标系相比,2000国家坐标系精度扩大了十多倍㊂为保证三调的质量水平,国家根据调查所需制定了不同的图斑,并下发到各省㊁各市㊁各县㊂工作思路的侧重点由二调的全解译㊁全调查,变更为变化部分的解译及数据库的全面更新㊂2.2㊀调查内容的区别二调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土地调查㊁农村耕种用地调查㊁城镇土地使用调查以及我国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创建等部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的土地利用结构占比如表1所示㊂在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分类标准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土地资源㊁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对三调过程中的土地类型进行了改进,一级类标准分为13个等级,二级类标准分为56个等级㊂随着土地分类标准的重大转变,三调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土地资源使用现状调查㊁土地转向使用调查㊁土地权属调查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土地资源使用现状调查内容基本包含了二调调查内容,并将调查范围由城镇扩大到农村地区,同时细化了调查内容,旨在查清城镇村庄内部商服㊁工业等用地情况㊂在三次调查过程中未专门进行农耕用地的调查,因为2015年我国开启了全国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到2017年上半年止,这项工作基本完成,并成功创建了相应的数据库㊂因此,第三次全国国土资源调查是在对全国耕种用地详细划分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添加了专项用地调查这一要求,即要求加强对农田划定区外的耕种用地㊁未建筑用地等方面的调查㊂在数据库创建等方面,三调取消了二调关于土地应用现状调查这一内容,通过一致性的图斑进行表示,缩小了图标面积等,并不再增添可901表1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的土地利用结构占比(%)地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全国14.101.5426.4529.932.990.834.4519.71华北区13.49 2.900.83 19.24东北区34.580.7346.004.763.971.494.783.09华东区30.623.9837.181.539.972.3911.862.48华中区31.332.5143.442.607.901.738.282.20华南区17.00 5.601.29 5.05西南区8.761.2331.8143.591.390.423.938.88西北区5.390.5910.0636.620.930.332.9943.10㊀注:数据来源: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㊂调整用地㊂由于调查内容方面的差异造成数据库创建上的不同,在二次调查数据库中,分别创建地籍数据库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库,但三调则创建了四级一体的城乡数据库,并以四级核查㊁成果汇总等方式,确保数据精准度㊂2.3㊀数据应用的深化二调政务信息系统创建过程中在业务管理㊁耕地保护㊁土地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相关成果在各级国土部门㊁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三个层级的公开程度均十分有限,成果转化效率低㊂三调在地理空间系统㊁时空信息平台基础上提出 创建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和转向调查数据平台 要求,满足各类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和综合分析应用,有条件的地区更建议 开发相关分析功能,提高三调成果对管理决策的支撑服务能力 ㊂3㊀三调工作建议在对二调㊁三调差异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三调工作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第三次全国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应坚持政府主导和其他有关部门参与的基本原则㊂三调工作涉及到政府多个部门的数据支持,从而直接关系到有关部门数据的衔接和调整问题,如我国林业部门已有的林地面积和三调林地面积数据不一致,因此由政府部门入手进行数据调整和衔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从而有利于社会㊁公众对调查结果的应用,充分发挥调查结果的社会效益㊂要充分发挥各级部门调查成果的效用:首先,充分应用农业部门农村土地成本经营权调查采用的1ʒ2000航摄资料;其次,充分借鉴我国测绘部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调结果;再次,充分发挥年度土地使用权限调查成果和农村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资料;最后,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勘测资料和结果的作用㊂(2)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㊂二调工作于2007年7月正式进行,调查结果以2009年10月31日更新的数据为基准㊂二调过程中由于当时土地应用规划指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结果真实性无法保证,图数与实地有许多不一致㊂同时,由于土地变更调查过程中存在人和地方因素的影响,现有的调查成果强势不足,无法客观㊁精准地体现出全国各地土地资源的实际应用状况㊂因此,三调工作必须尽可能避免二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更客观㊁全面地体现出土地资源实际应用水平,精准地体现出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减情况㊂(3)以土地应用现状为调查工作的重点和主体㊂相较于二调,三调新添了不少的调查内容,如土地权属㊁土地条件㊁土地资源应用现状等㊂为便于三调工作的展开,要求在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完成调查数据库的创建工作,并在2019年下半年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㊁总结以及数据提交,2020年完成调查结果验收和发布㊂因此必须突出以土地资源使用现状为重点,从而保证三调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㊂(4)精确分析调查结果㊂首先,调查材料的准备㊂三调是在土地变更基础上展开的,可结合多种数据资料进行预判,因此,协调各地区的土地资源数据㊁水利㊁林业信息就显得特别重要,以有关数据为基础,加强数据分析工作,最大程度地提升三调工作效率和水平㊂其次,确定调查边界以及调查权属界线,尤其在农村地区的调查工作中,要确认边界并保证边界线的精准㊂最后,多维度数据分析,在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水准,从而提升三调调查成果的转化率㊂4㊀结语十九大后,进入新时代土地资源管理重大项目的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有着极大的意义和影响,承载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国土资源管理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㊂所以,加强土地资源调查统计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不仅关系到土地资源管理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推动性作用,同时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乃至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工作,为我国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提供理论依据㊂参考文献:[1]㊀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2]㊀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㊀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Z].北京:国土资源部,2017.[4]㊀黄文卓,田㊀甜.地理国情普查与二调数据对比及对三调的建议[J].江西煤炭科技,2018(1):14-16.011。

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实施方案》的通知

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实施方案》的通知

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定西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0.01•【字号】•【施行日期】2020.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甘肃矿区、兰州新区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经厅务会议审议同意,现将《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10月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为做好全省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满足全省三调耕地资源质量状况调查分析工作需要,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立足自然资源管理职责定位,紧扣耕地资源自然特征,充分利用各级自然资源和相关部门已有的基础数据,采取分类分级的思路,开展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

从自然地理格局、地形条件、土壤条件、生态环境条件、作物熟制和耕地利用现状六个层面,采用全国统一的分类指标体系,以三调耕地图斑为分类单元,建立基础数据库并进行分类统计,逐级汇总形成不同耕地资源条件及其组合的耕地面积与分布成果,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与管理提供支撑。

二、工作原则(一)分工负责确定指标数据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指标由国家统一构建,指标数据获取由国家、省、市、县共同完成。

国家下发自然地理格局、气候条件决定的作物熟制等宏观层面指标数据;省、市、县获取反映耕地资源本底状况的地形条件、土壤条件、生态环境条件、耕地利用现状等指标数据。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为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以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情况等相关信息,全国土地调查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一次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已经顺利完成,然而,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需要定期开展土地调查以获取最新数据,因此,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被制定出来。

二、调查目标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目标是:1.获取我国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土地质量等基本信息;2.掌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深入了解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情况;3.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4.为农地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三、调查内容1. 土地基础信息调查此项调查主要包括土地基本情况、土地类别、土地权利状况等内容,调查的方法包括现场测量和实地勘察。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调查过程中要准确记录土地的面积、地理位置以及土地利用情况。

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此项调查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质量评价等内容。

调查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数据统计等。

3.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调查此项调查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利用情况、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规划等内容。

调查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等。

4.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通过对历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了解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的可能发展方向。

四、调查方法1.实地勘察:组织专业团队对不同区域进行实地勘察,并编制详细记录,获取准确的土地信息。

2.遥感影像解译: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对土地利用进行遥感影像解译,获取土地利用类型。

3.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土地利用情况和变化趋势。

五、调查流程1.制定调查计划:根据调查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区域、调查对象以及调查方法。

甘肃省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进展

甘肃省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进展

甘肃省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进展赵璐辉 武志远 龙亚玲 陈雯花 常欢敏 汪春潮(甘肃省成县种子管理站,成县742500)摘要:依据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结果,比对1956年、1981年、2014年3个年度时间节点全县土地资源、气候环境和各类农作物品种资源消减变化情况,分析了当地农家作物品种资源加速消失的原因,提出了当前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的建议,以期对成县今后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建议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是宝贵的生物基因宝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濒危农作物品种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迫切工作。

2020年8月至12月,在省、市、县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安排部署下,甘肃省成县成立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由县种子管理站牵头,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和县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站相互配合,扎实开展了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

1 县域概况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秦巴山区腹地,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

地处105°23′~105°57′E、33°29′~34°21′N,南北宽约55km,东西长约52km,全县总面积1678.3km2,耕地面积27.2万hm2。

海拔750~2377m,森林覆盖率48.5%,年平均气温12.5℃,年均10℃以上有效积温3730℃,年日照时数1795h,无霜期210d,年均降水量613mm[1]。

全县共17个乡镇,245个行政村,总人口27.04万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21.96万人。

成县境内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大豆,主要果树有柿、李、桃、杏等。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重点工作的通知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重点工作的通知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重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0.07.21•【字号】甘资调函〔2020〕11号•【施行日期】2020.07.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重点工作的通知各市州、兰州新区自然资源局,甘肃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15号)、《关于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2020年工作要点>的函》(自然资调查函〔2020〕12号)要求,为有效落实2020年调查监测重点任务,结合实际有序推进构建我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上下协同,完成年度调查监测任务一是全力抓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以下简称“三调”)。

三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国情国力调查,按照全国三调办部署,7月底上报统一时点更新成果,之后开展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年底前完成数据汇总、数据库建设、成果发布等工作。

各地要靠实责任,加快经费落实,严格把控成果质量,确保调查成果真实可靠。

二是继续做好2020年度国土利用变更调查和地理国情监测工作。

国土利用变更调查是基础性常规监测,是保持现有调查成果现势性的重要途径。

2020年度变更调查在三调基础上,以2020年12月31日为时点,重点监测包括土地利用在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的年度变化情况。

各地要按要求组织做好项目实施,保证质量,按期完成。

地理国情监测是常态化专题监测,以2020年6月30日为时点,主要监测水草丰茂期地表各类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结果满足耕地种植状况监测、生态保护修复效果评价、督察执法监管,以及自然资源管理宏观分析等需要。

今年,我省自主承担兰州市、兰州新区、白银市地理国情监测,由甘肃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承担。

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实施步骤

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实施步骤

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实施步骤1. 确定调查目的•确定本次土地调查的目标和任务,明确需要获取的土地信息。

2. 制定调查计划•根据调查目的,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地点、调查时间、调查方法等。

3. 组织调查团队•成立专业的调查团队,包括土地调查员、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员等。

4. 准备调查工具和资料•准备与土地调查相关的工具,如测量工具、GPS等,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地图。

5. 实施现场调查•调查团队根据调查计划,到达调查地点,进行土地信息的收集和记录。

•使用测量工具对土地进行测量,获取土地的面积、边界等信息。

•利用GPS定位,记录土地的地理坐标信息。

•记录土地的土壤质量、植被覆盖情况等相关信息。

•根据需要,采集土壤或植物标本进行实验室分析。

6. 数据管理和整理•将采集到的土地信息进行数据管理,整理成数据库或电子表格形式。

•清洗和验证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7. 数据分析和解释•根据调查目的,对采集到的土地数据进行分析,进行统计、比较和解释。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8. 编写调查报告•根据实际情况撰写土地调查报告,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报告应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清晰准确地描述调查过程和结果。

9. 报告审阅和修改•将调查报告交由专业人士进行审阅和修改,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10. 报告发布和应用•完成调查报告后,根据需要进行报告的发布和应用。

•报告的发布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论文发表、政府报告、网站发布等。

•报告的应用可以为土地管理、土地规划、农业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确定调查目的、制定调查计划、组织调查团队、准备调查工具和资料、实施现场调查、数据管理和整理、数据分析和解释、编写调查报告、报告审阅和修改、报告发布和应用。

通过这些步骤的有序进行,可以获取准确可靠的土地信息,并为土地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用地用海分类基数转换实证探索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用地用海分类基数转换实证探索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用地用海分类基数转换实证探索作者:王婵颜刘军吕宏崔艳琳郭庆宋启全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2年第04期摘要:为推进统一自然资源调查标准化工作,构建科学统一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系统制订自然资源系列分类标准,进一步支撑重要业务推进,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统一自然资源分类标准研究工作,并于2020年 11月《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由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正式发布试行。

为了进一步验证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论述通过选取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为试点区域,遵循“一一对应型、一对多型、多对一型”等转换规则,运用分类衔接与转换方法,在梳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标准与新的自然资源调查职能衔接,预判标准的未来实施应用方向和技术可操作性,对“三调工作分类”与“用地用海分类”进行衔接转换,实证得到二者之间的转换基数数据,得出三个方面的实证结果:一是直接转换类;二是内业判读类转换;三是外业补充调查类转换。

其中内业判读及补充调查转换类着重从实证案例进行说明地类转换的过程中,存在三种形式,一是通过内业判读可以正确转换类;二是三调数据部分地类模糊判断类;三是在人工交互转换过程中存在误转类。

最后提出了实证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后期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分类标准提供参考依据,确保自然资源分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继承性和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基数转换中图分类号:F062.1;P756.8 文献标志码:A0 引言自然资源是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根本载体,是重要资源性资产。

作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自然资源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为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翻开了新的篇章,尽快构建“六统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二、调查目标与原则
(一)调查目标
1.摸清我国土地资源家底,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明确土地权属关系,保障土地权益。
3.评估土地资源生态状况,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4.为国家土地政策制定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原则
1.科学性: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2.实用性:注重调查成果的实际应用,满足国家和地方管理需求。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第1篇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简称“土地调查”)。
3.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趋势等进行深入挖掘。
四、组织管理与分工
本次土地调查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各级政府分级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一)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
负责全国土地调查的统筹协调、重大事项决策和成果审核。
(二)地方各级政府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成果验收。
1.汇总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编制调查报告。
2.推广调查成果应用,服务于国家土地管理和决策。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保障调查经费,满足工作需求。
(三)严格质量控制,确保调查成果真实可靠。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五)深化成果应用,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根据实际情况可适时调整。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切实履行职责,确保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技术规程)是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国家土地空间信息网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国家土壤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实际需要,以充分发挥行政区划的管理功能,保障土地调查项目的质量与准确性,维护土地调查项目的长久稳定发展和安全性,综合考虑技术进步和现实需要,经过全国认真论证和研究,制定统一的技术规程,以此保障土地调查活动顺利进行。

技术规程包括:土地调查管理、土地调查技术要求、土地空间信息管理、土地调查数据处理、土壤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5部分,明确了下列要求:
(1)强调土地调查的科学性,要求调查项目的设计、样方定点实施和结果报告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2)土地调查结果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编制地籍数据,调查结果要做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将云端数据与地面实测结合,全面掌握国土总体状况;
(3)加强土壤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地籍档案存储管理体系,保障土地。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2024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2024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
2024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年(卷),期】2024()4
【摘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农建发〔2022〕1号,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要求,2024年要持续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工作,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强化内外业各环节质量控制和分环节验收,推进专题调查.
【总页数】3页(P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建发〔2022〕1号)
2.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第一批检测实验室名录的通知
3.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南京召开土壤普查工作座谈推进会
4.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研究加快推进土壤普查试点工作
5.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赴云南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调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为全面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一)主要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三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三调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三调是对“已有内容的细化、变化内容的更新、新增内容的补充”,并对存在相关部门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质量状况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

具体任务包括: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有效衔接实践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有效衔接实践

/RESOURCES1.引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实行确权登记的对象限于所有自然生态空间,如:湿地、滩涂、湖泊、荒地、无居民海岛等。

有序完善对集体所有和全民所有的界定,厘清不同确权所有者的界限,如:集体、全民和各级政府。

依据法律法规对确权登记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明确各确权所有者的归属、权利和义务,保证确权登记合法,同时也保证自然生态空间确权依法流转,加强对确权登记、流转的过程监督,形成一系列的制度体系。

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操作指南(试行)》,对确权登记过程中出现的几大常见问题进行规范,如:地籍调查、登记流程等。

对确权登记的流程、方法进行制度规范,并对确权登记工作标准、工作要求等进行明文规定。

国务院为了调查我国的国土面积、土地利用、使用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有效衔接实践曹勇刚1李鹏举1马智德21.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兰州7300502.甘肃省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兰州730050摘要:通过探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在现实中的“八点不同”,依据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实践得出两项工作在技术标准、数据基础和作业方法中的“四个衔接”。

在技术及成果中实现协同与统一,进而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科学建立自然资源分类、与用益物权进行区分和成果数据互通共享四方面为工作的实施提出具体建议,合力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与全国国土调查工作。

关键词: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国国土调查;祁连山国家公园;衔接Practice of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s right confirmation registration and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CAO-Yong gang 1,LI -Peng ju 1,MA-Zhi de 21.The Third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s Exploration,Gansu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s Exploration andDevelopment,Lanzhou 7300502.Gansu Province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Center,Lanzhou 730050Abstract:By discussing the "eight points of difference"between the natural resources right confirmation and reg-istration and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in reality,according to the work practice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right con-firmation and registration in The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the "four links"of the two work in the technical stan-dard,data basis and operation method are obtained.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ynergy and unification of technologies and achievements,specific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k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improv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scientifically establish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distinguishing usufructuary rights,and interworking and sharing of achievements data,so as to jointly promote the unified confirma-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national land survey..Key words:Unified registr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National land survey;The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link up基金项目: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目(ZHCH-ZB-081)。

关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思考

关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思考

147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关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思考王 辉(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白银矿产勘查院,甘肃 白银 730900)摘 要:按照国家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快速铺展开来。

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要求宁要数据的真实性,不要虚假的前后一致性。

再此要求下,一些省区发挥一些可以利用的技术手段,构建最严格的核查制度,采用最严厉的惩处措施,来开展三调成果核查工作。

下文以陇南市康县为例对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第三次;国土调查;土地利用现状;专项调查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6-0147-2收稿日期:2020-03作者简介:王辉,男,生于1985年,汉族,河北廊坊人,本科,中级测绘工程工程师,研究方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外业调查举证与数据库建设。

第三次全国国土地调查是针对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国情国力的大调查,不仅政策性非常强烈,同时还有着较强的规范性。

为了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此项工作,对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流程进行制定,这是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也是此次研究的重点内容[1]。

1 三调总体目标“三调”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实地认定地类,确保地类不重不漏全覆盖,在自然资源调查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在对存在复合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种植园、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质量状况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基础上,同步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业调查。

现阶段“三调”已完成初始调查、初次举证、补充举证和在线核查等工作,接下来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统一时点更新和年度变更调查[2]。

“三调”统一时点更新的主要目标是在“三调”初始调查成果基础上,通过全面内外业补充调查,将“三调”成果反映的国土空间利用状况更新到2019年12月31日统一时点上,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国土利用基础数据的需要。

基于fme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重点地类变化图斑提取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fme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重点地类变化图斑提取的设计与实现

1概述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1](以下简称“三调”),目的是全面查清当前全省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

随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国全面铺开,工期紧张,且任务量大。

同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二调”)成果基础上变化很大[2]。

尤其是撤乡建街道,撤村建社区的城市,变化可达到一半以上。

而重点地类变化图斑(新增的建设用地图斑、原有耕地内部二级地类发生变化的图斑、原有农用地判读为未利用地的图斑)又是国家重视的图斑。

重点地类变化图斑提取,对于外业调查、举证和最终成果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

2FME软件介绍2.1FME加拿大Safe Software公司所开发的空间数据转换处理系统———FME。

FME(Feature Manipulation Engine)是解决数据互操作问题的一个数据转换和变换工具。

FME有时也归类为空间ETL应用。

ETL表示Extract(提取),Transform(提取)和Load(加载)。

FME核心是一个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和数据格式的引擎,支持GIS、CAD、BIM、点云、XML、栅格、数据库及其他更多的数据格式。

2.2FME WorkbenchFME Workbench是定义数据转换和数据变换最主要工具。

它有一个直观的图形界面,将转换以图形方式描述数据流。

如图1所示:3技术方法3.1技术流程本文中处理的要素类型为表格、点和面。

通过FME制作流程模板,将二调最新变更库与三调地类图斑库中的地类进行对比分析,快速准确的提取变化图斑,流程如图2所示:3.2数据准备二调数据为国家下发的最新变更调查库。

三调数据为本次试点区域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

整理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3]与三大类对照表,三调工作分类[4]与三大类[5]对照表。

3.3数据叠加、属性传递1)利用FeatureMerger(要素合并)工具,以地类第35卷第23期2019年12月Vol.35No.23Dec.2019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基于FME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重点地类变化图斑提取的设计与实现李晓卫1,段彩梅1,张届1,王少宁2(1.兰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2.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时间:2018年4月2016年下半年:总结二次调查经验,征求部门调查成果需求意见,梳理调查技术条件,综合提出了三次土地调查任务和技术路线初步建议。

2017上半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前期研究相关工作,开展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对任务、技术路线、技术方法等进行验证。

第1阶段 第2阶段2017年下半年:总结形成《总体方案》,按照分步报批的要求,先向国务院呈报开展三调的《请示》,国务院发文后报《总体方案》。

会签相关部门。

2017年四季度:筹建调查办,完善各方案、技术标准;梳理2017年7月1日以来的存档卫星数据,每省选择三个左右县级单位先行开展三调工作。

树立标杆、以点带面,锻炼队伍、加强培训,总结经验、梳理问题。

第3阶段 第4阶段Part 01 主要特点对临时种植其他作物的耕地进行标注:耕种(GZ)、未耕种(WG)、休耕(XG)、园木(YM)、林木(LM)、绿化草地(LH)、牧草(MC)和坑塘(KT)。

对林地改种果树的园地进行标注:林区内的园地(LQYD)。

对草地标注:对灌木覆盖度大于等于30%小于40%的草地图斑,标注为灌丛草地(GCCD);对于草覆盖度大于等于5%小于10%的草地图斑,标注为稀疏草地(XSCD)。

工业仓储用地细化标注:按照工业仓储用地的实际利用状况,将部分工业仓储用地标注为:火电工业用地(HDGY)、钢铁工业用地(GTGY)、煤矿工业用地(MKGY)、水泥工业用地(SNGY)、玻璃工业用地(BLGY)和电解铝工业用地(DLGY)。

对城市、建制镇和村庄范围内的地类图斑标注:相应标注城市(201)、建制镇(202)或村庄用地(203)属性。

城镇村庄外部的采矿用地和特殊用地应按实地利用现状调查,并标注“204”或“205”属性。

对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以外的部分耕地图斑标注:开展耕地细化调查并分别标注为:河道耕地(HDGD)、湖区耕地(HQGD)、林区耕地(LQGD)、牧区耕地(MQGD)和沙荒耕地(SHGD)。

1 批准未建设图斑单独图层:来自部监管平台,无需地方上报,如有错误,地方应在部监管平台更正。

基本农田单独图层:来自部监管平台,无需地方上报,如有错误,地方耕地保护部门向部耕地保护司申请修正。

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区范围界线图层:收集各部门的资料(省级、国家级)。

2 3 4 临时用地单独图层:经国家互联网+审查后,地方以单独图层的方式上报临时用地图斑,保持原数据库地类,三调后每年对其进行监测,直至拆除。

主要特点主要特点三次土地调查采取国家直接组织实施调查和地方组织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国家整体控制、统一制作底图、内业判读地类、建立数据库,地方细化调查、地类在线举证,国家核查确认、统一分发成果”的流程推进。

三次土地调查全面采用“互联网+”技术,地方开展实地调查和省级、国家级开展成果核查。

三次土地调查对国家级内外业核查中发现的不实地块信息,由国家组织队伍依据核查结果,对调查成果进行修正,并反馈地方予以确认,确保调查成果的质量。

010203质量控制01020304 为防止虚报瞒报建设用地,遥感影像不能十分确定为建设用地的建筑物,必须全部拍摄互联网+照片,并拍摄内部照片,以确定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的真实性。

0506 为防止因管理政策引起的虚报,对原有耕地内部二级地类发生变化的,以及原有农用地调查为未利用地的图斑,必须全部拍摄互联网+照片,并上报省级检查报告。

对国家内业提取的变化图斑,地方实地调查地类与国家影像判读地类不一致的,必须拍摄互联网+照片。

对国家内业未提取的变化图斑,地方自主调查新增的变化图斑,必须拍摄互联网+照片。

省级可通过土地调查云与国家同时获取互联网+照片,省级也要进行全面核查。

对拒不按照国家核查结果修改的,国家直接修改地类,并发给地方,15个工作日内不上诉的,视为地方确认了国家修改结果。

土地分类归并类型05商服用地只调查到一级类;将0601工业用地和0604仓储用地合并为工业仓储用地06H1;将0801机关团体用地和0802新闻出版用地合并为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用地08H1;将0803教育用地、0804科研用地、0805医疗卫生用地、0806社会福利用地、0807文化设施用地和0808体育用地合并为科教文卫用地08H2;09特殊用地只调查到一级类。

土地分类增加地类增加了08H2A高教用地和0810A广场用地。

增加了养殖坑塘1104A和干渠1107A。

主要目的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结果,实现成果信息管理与共享。

Part 02 主要任务工作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地调查每块图斑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等利用状况;2、城镇村庄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利用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成果,对城市、建制镇、村庄内开展细化调查等地类的土地利用状况。

结合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将城镇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外已完成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成果落实在土地调查成果中,对发生变化的开展补充调查。

1、耕地细化调查;2、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3、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成果汇总与分析 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数据汇总、成果分析、数据成果制作与图件编制。

1、建立土地调查及专项数据库;2、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及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与共享服务平台;工作内容1.开展前期准备2.组织宣传和培训工作3.获取遥感影像资料4.调查信息提取和调查底图制作5.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和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6.开展权属界线上图和补充调查7.开展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8.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共享服务云平台9.进行统一时点变更10.开展调查成果汇总及各类统计汇总分析11.开展调查成果预检及验收12.开展调查成果核查13.开展调查工作总结和成果上报Part 0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标准。

以图斑为基本单元开展调查。

飞地按照“飞出地调查,飞入地汇总”的原则。

数学基础 地类图斑 调查精度 200平方米: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400平方米:农用地(不含设施农用地)600平方米:其他地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分幅、编号及投影方式执行GB/T 13989-2012标准。

采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

调查界线及控制面积确定调查界线的调整1.国界线依据外交部提供的最新勘界资料调整;2.省、市(地)、县级调查界线,依据各级民政部门行政区划调整相关文件调整,报全国土地调查办备案。

3.乡(镇)级调查界线,依据县(区、市)人民政府相关文件调整。

各省县级控制界线制作完成后应报全国土地调查办备案。

1.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更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自行采购。

2.综合调绘法。

综合调绘法是内业判读、外业调查补测和内业建库相结合的调绘方法。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类调绘及补测变化图斑的调查举证以全国土地调查办下发的调查底图为基础,将调查底图套合土地调查数据库,叠加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及相关部门调查数据,制作外业调查数据。

依据影像和实地现状进行图斑综合调绘及补测。

利用全国土地调查办统一下发的互联网+举证软件,拍摄包含图斑实地GPS坐标、拍摄方位角、拍摄时间、实地照片及举证说明等综合信息的加密举证数据包,报送至统一举证平台。

* 注意必须举证的情况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对城镇村庄内部的土地利用现状开展细化调查。

充分利用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统一登记成果,查清城镇村庄内部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特殊用地等土地利用状况。

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按照《工作分类》汇总。

☐采用室内勾绘和实地核实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城镇、村庄内部的每一块地的土地利用类型。

权属界线上图与补充调查●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数据库中确定的权属界线转绘到土地调查底图上。

城镇以外的独立国有土地使用权界线,依据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成果转绘到土地调查底图上。

城镇内部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界线不调查。

●对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不动产调查相关规定,重新开展权属界线补充调查。

按照《利用 DEM 确定耕地坡度分级技术规定》制作坡度图。

将坡度图与耕地图斑叠加,确定耕地图斑的坡度级。

关于坡度图及耕地坡度分级的确定1.原则上耕地坡度≤2 度的没有田坎,2 度以上的田坎以田坎系数表示。

田坎不能按图斑或单线表示。

2.田坎系数原则继续沿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测定的田坎系数。

关 于 田 坎● 原则上只继承最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现存可调整地类,● 不再新认定可调整地类。

关于可调整地类严禁将推土区调查为建设用地。

推土区可继承原数据库地类。

关于建设用地调查几个重点问题的处理● 耕地标注;● 建设用地标注; ● 园地标注;● 草地细化调查标注。

关于图斑标注● 按照“耕、园、林、草”的优先次序确定地类。

关于地类认定程序● 各类自然资源保护区等范围界线,按照单独图层方式录入土地调查数据库。

关于各类自然资源保护区范围界线● 军事用地范围内的土地,由军队负责调查,并将成果移交到所在地县级土地管理部门。

关于军事用地调查几个重点问题的处理● 各地应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 号)要求,开展设施农用地调查,严禁随意扩大设施农用地范围。

关于设施农用地调查●对于实地为临时用地的,应维持原数据库地类不变。

●对于临时用地,按照单独图层方式录入土地调查数据库。

关于临时用地调查● 对于将原数据库中的农用地调查为未利用地的,各地应说明原因,省级土地调查办公室进行审核后,形成省级报告,报至全国土地调查办。

关于农用地调查为未利用地● 线状地物以图斑形式表示。

宽度大于8米的,需调查为公路。

关于线状地物调查几个重点问题的处理010203 调查界线应依据最新提供的国界、各级行政区划等界线资料,对原调查的相应界线进行替换,并计算和调整各级调查区域的控制面积;统一转换为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本着“口径可比较、数据可分析、差异可处理”的原则建立土地分类对照表,根据《技术规程》要求,对各地类进行对照检查,经调整、补充调查后转换成三调要求的分类研究制定统一方法,建立统一的统计和分析口径,针对技术标准提升、政策要求变化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两次调查数据偏差,进行合理纠偏和修匀,保证数据可比性和延续性0405建立土地分类对照表,根据《技术规程》要求,对各地类进行对照检查,经调整、补充调查后转换成三调要求的分类研究制定统一方法,建立统一的统计和分析口径,针对技术标准提升、政策要求变化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两次调查数据偏差,进行合理纠偏和修匀,保证数据可比性和延续性0405Part 04组织实施与保障国家工作实施计划2017完成国家和省级三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组建工作; 国家完成三调技术规程、实施方案、培训教材的编制,对地方实施方案和相关细则进行备案;国家制定宣传和舆情引导方案,开展有关宣传工作; 启动遥感数据采集;制定调查信息内业提取技术规定,开展调查信息内业提取工作,并陆续下发各地开展调查等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