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宋新宁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的辨析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就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和这种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如果说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是一种种属关系的话,那么国际政治学和其他分支则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既有领域划分的不同,又有相互之间的渗透。
在中国,国际政治学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概念:我国认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概念的涵义国际政治研究对象的四层内容:(1)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他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国际社会,而是国际政治社会,即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
国际政治学研究他们的对外政策、对外行为和对外关系,研究他们内部之间以及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把他们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
(4)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抽象、具体的规律。
上述四层内容并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行为主体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国际政治学
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第一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一.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包括合作与冲突、双边与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
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包括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二.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国际关系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家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第三节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途径的基本概念及其争论1.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1)核心概念:如权力、无政府、国际行为体、主权国家、相互依存、国际体系等(2)范式:如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等(3)主要理论:(如权力平衡、集体安全、社会建构等)2.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争论3.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科学主义)的争论二.方法论概述层次分析法(最早由肯尼思?沃尔兹提出)1.系统层次。
在系统层次上主要研究国际行为体所构成的国际体系的影响,即研究国际环境,并且研究这种环境是怎样影响国家间互动的模式的。
2.国家层次。
国家层次研究的是国家和其他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检查他们怎样制定对外政策。
3.个人层次。
个人层次所所检查的是政治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在界定和追求国家的对外政策目标时所起的作用,关注的中心是领导者的个人背景、历史经验、价值选择和领导风格对决策的影响。
第二章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派第一节现实主义学派及其发展现实主义主要看法:1.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
这是现实主义学说的基本出发点。
2.在这个以无政府为特征的体系中,主要行为体是作为整体单位的国家。
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如何行事,决定性因素是国际体系的性质和国家的实力,而不是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
3.权力是理解国际关系的关键。
国家存在的根本目标是加强权力和安全。
所谓国际政治,就是国家间政治或权力政治。
国际政治学
一、从国家利益角度评述中美关系为何摇摆不定?二、辨析国家利益的主客观性。
答:国家利益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是统一的。
国家利益具有客观实在性是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人本的、与其他人相同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国家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基本条件就是国家的客观利益。
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可以因国家而异,但是所有国家对国家利益的理解和追求都必须以客观国家利益为基础和前提,客观国家利益限定了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国家若忽视其客观利益最终将会失去其国家的属性。
而一个国家要追求什么样的国家国家利益,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人权高于主权”,则属于主观认识范畴。
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对国家利益有不同的认识,同一阶级和阶层的人甚至在不同时期对此认识也有差别。
国家利益的客观性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得以表现和实现的,也与这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有关。
三、如何看待国家行为体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地位?全球化使国家的行为方式和国家问关系都受到制约和影响,国家的主要地位和绝对作用正在受到来自全球体系和国内社会两种力量的侵蚀。
民族国家仍然是全球政治舞台上的最重耍角色,但并不是惟一的重要角色,非国家行为体将与国家一样成为全球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非国家主体并非表明国家统治权力的衰弱或者是对国家权力的否定,其作用与国家权力之间也并不是一种对立关系,它只是说明国家在全球政治中所具有的地位与作用正在发生变化。
四、三次论战。
(一)第一次论战:一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
理想主义VS现实主义1、理想主义:①人性可以改造;②战争可以避免;③利益可以调和;④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⑤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⑥重视国际道德和公众舆论。
2、现实主义:①人性本恶;②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体,批判理想主义建立国际机构的乌托邦想法;③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④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⑤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⑥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
3、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①批判理想主义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现状怎样,而是看国际关系应当怎样,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完全凭主观意志。
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引言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家之间关系、国际组织、全球治理以及其他与国际事务有关的学科。
它涉及到国际关系、国际安全、国际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探讨国际政治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介绍一些国际政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国际政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国际政治现象。
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国际政治关系,即各国之间的政治互动和影响。
国际政治学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国家权力的分配、国际冲突的发生和解决、跨国组织的作用以及国际秩序的建立和维护等。
国际政治学的重要理论国际政治学涵盖了多个重要理论,其中一些理论对于解释国际政治现象和预测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国际政治学中的重要理论:1.实力政治理论:实力政治理论认为国际关系的主导因素是各国之间的实力对比。
实力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实力等。
根据这一理论,国际政治关系的演变和发展主要受到国家实力的变化和平衡的影响。
2.制度主义理论:制度主义理论认为国际政治关系是由国际制度和规则所约束和引导的。
国际制度包括国际组织、国际法律、国际协议等,它们可以规范各国之间的交往和冲突解决。
3.依赖理论:依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技术依赖。
这种依赖关系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并导致了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4.布尔什维克主义理论:布尔什维克主义理论认为帝国主义是导致战争的根本原因。
根据这一理论,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掠夺资源和领土来满足自己的扩张需求,从而引发了战争。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和推断国际政治现象的规律性。
理论研究是通过构建和比较不同理论模型来解释和预测国际政治现象。
除了这些传统的研究方法外,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为国际政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如数据挖掘、网络分析和模拟实验等。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 1.国际政治学的创立阶段(两次世界大战 之间)
• 2.西方完整的国际政治学的确立时期(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60年代)
• 3.国际政治学在全球范围内大发展的时期 (20世纪70—80年代)
• 4.冷战结束后的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 来)
• 在亨廷顿看来,中华文明(实际上指中国) 和伊斯兰文明(主要指阿拉伯人和波斯人) 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 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 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 冲突引起的。
• 涉及世界主要文明核心国家的全球战争很 可能不会发生,但不是不可能发生。
• 引发文明间全球战争的一个危险因素,就 是各文明之间及其核心国家之间均势的变 化。
第一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国际政治学的形成
• 国际社会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而逐渐形成的。
• 在古代社会和中世纪,由于经济条件的限 制,不可能有国际政治学。
•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产生了最初的一些国 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学说。它们散见于哲学、 历史学、法学、地理学和政治学的著述中, 既不完整,也不成熟,更不可能成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
•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各国加强了 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研究。
• (二)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 • 从思想史的发展角度看,对国际政治学的
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学 科: • 1.哲学 • 2.政治学 • 3.世界史学 • 4.国际法学 • 5.地理学 • 6.政治经济学
• 二、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
•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 约1700亿美元(当时币值)。
• 战争使人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是以政治学原理研究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和
国际关系、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经济等多学科有着交叉性的研究
内容。
它涉及到国家之间的权力、财富、利益和文化的分布,着重研
究世界的政治格局变迁、国家利益的博弈、安全政策的变化、外交政
策的种类等。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明确将国家的利益、分歧、合作等方
面的内容考虑进来,另外,还要研究国家间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传播等
内容。
通过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政策进行研究,以及国际经济、安全、军事等多方面的分析,来综合了解由于国家间竞争导致的国际政
治格局的发展变化,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同时,国际政治学也需要关注国家之间的条约、安全与军事配合、文化传播、社会研究、媒体宣传、民族价值判断等重要内容。
研究国
际政治学就是要研究国家和政府之间与国际社会间的关系,以及国家、人民和政府对外政策的方面,探讨国家各种关系,以及各国面对世界
形势时如何抉择,更好地服务于政治发展,如何处理实际形势下的国
际关系,以此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世界的发展。
国际政治学简明教程
国际政治学简明教程
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全球事务和全球治理的学科。
以下是一个简明的国际政治学教程,包括其概念、理论和重要领域。
1. 概念和基本原则:
- 国际政治学是关于国际政治行为和国家间关系的研究。
它涉
及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冲突、合作和竞争。
- 主权是国际政治学的基本原则。
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享有独立
性和自主决策权。
- 国际制度指的是由国家共同参与的规范和机构,用于管理国
际事务和解决冲突。
2. 国际政治学的理论:
-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间的竞争和力量。
理论家认为,国家追
求自身利益,国际政治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权力游戏。
- 自由主义:强调国际合作和规则。
理论家认为,国际制度和
国际法可以促进和平与稳定。
- 社会构建主义:强调观念、制度和身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理论家认为,国家间关系是由共同的信念、文化和社会结构决定的。
3. 重要领域:
- 国际安全:研究战争、冲突和军事力量。
包括国际安全合作、军备控制和恐怖主义等议题。
- 国际经济:研究国际贸易、经济合作和全球化。
相关议题包
括经济制裁、多边贸易协议和国际经济秩序。
- 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研究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它们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 区域主义:研究地区合作组织和区域安全。
- 国际环境问题:研究全球环境挑战和环境治理。
以上是国际政治学的简明教程,涵盖了该学科的概念、理论和重要领域。
国际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紧密相关,对于了解国家间关系和全球事务非常重要。
国际政治学概论要点
国际政治学概论要点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体系理论:第一,马克思恩格斯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第二,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主要四点: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在形成金融资本的依附和连词的国际网方面所起的作用,垄断资本对世界的分割。
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各自由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国际体系发展变化的原因:第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三,第三世界的崛起;第四,垄断资本的两重性。
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简言之,国际政治格局就是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
国际政治格局的类型:一元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两极多元格局国际政治格局的一般特征:第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的,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第二,总是同世界降级格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三,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四,在其演进过程中,总是新旧交替,呈现出过渡性特征。
未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第一,国际政治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减弱“极化”世界的趋势;第二,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第三,区域化的趋势将有所加强,区域化的区域界限将进一步扩展。
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它的四个基本特征: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必须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国际政治学概论(综合版)
第二章 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二、古典现实主义流派(Realism)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峻现实(战后-60年代) 代表人物:汉斯· 摩根索 爱德华· H· 卡尔、 雷蒙· 阿隆、昆西· 赖特等、亨利· 基辛格 主要观点: 人性恶,需要一定的政治机制限制; 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不适于评判国家; 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国家间关系是权力关系 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是国际法 均势是维护国际和平的最佳选择
芝加哥大学教授莫顿· 卡普兰的国际系统论 密执安大学教授戴维· 辛格的层次分析法 哈佛大学教授卡尔· 多伊奇的“沟通理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3、国际政治学全面发展阶段(70-80年代) 西方国际政治学的全面发展 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分支林立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政治学建立 1976年苏联科学院甘特曼教授出版《现代资 产阶级国家关系理论》,1984年出版《现代 国家关系的体系、结构和过程》。 1978年华沙大学教授库库尔卡出版《国际关 系理论问题》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3、常用研究方法 a. b. c. 归纳法(从个别中找出一般)
问题:崛起的国家是否都会发动战争?
证实法(通过实践经验认识世界)
问题:中美两国进行战略合作的条件是什么?
综合分析法(通过全面分析得出结论)
问题: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B
单一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 如:战争与革命、民族主义、全球化等 优势: 关注和跟踪国际社会热点问题
探讨发展变化的进程及影响因素
C
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研究对象
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权力博弈与调整
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权力博弈:
• 国家之间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争夺权力和利益的过程
• 如国际贸易谈判、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资源争夺等
• 权力博弈影响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调整:
• 国际政治和经济体系在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中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
• 加强国际合作和制度建设,维护国际政治稳定和世界和
平
和平与国际秩序的维护与建设
和平:
• 国际政治的重要目标,实现国家之间无战争、无暴
力状态
• 为国际政治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保障
国际秩序:
• 描述国际政治中国家间相互关系和权力分配的规则
和框架
• 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提供制度保障
和平与国际秩序的维护与建设:
⌛️
02
国际政治实践中的主要行为体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作用与互动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 国际政治中的主要行为体,拥有独立的主权和国家利益
• 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行为体,为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国际
• 通过外交、军事、经济等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和国际地位
合作提供平台
• 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国际政治发展和国
• 对国际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引发政治冲突和战争
• 意识形态冲突影响国际政治稳定和世界和平
国际民意与国际政治决策
国际民意:
国际政治决策:
• 描述国际社会对国际政治问题和国际关系的看法和态度
• 国家和政府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制定和调整政策和战略的
• 如对战争与和平、人权与民主、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等问
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国际政治的界定及相关概念辨析1. 国际政治(international politics),如何给“国际政治”下一个确切定义?“国际政治”(International Politics)一词在西方权威性的百科全书类工具书中,往往难以找到较详尽的解释,甚至常常以“国际关系”、“国际事务”、“外交关系”等类的词语代替它。
如,美国麦克米兰公司在1968年出版的《世界社会科学百科全书》(David L Sills,“World Eneclopedia 0f Social Science"The Macmilliam Company,1968)第八卷,在“国际政治”(International Politics)条文中的解释是:“主要讨论国际关系间的重要政治体系、过程与问题。
详细内容请参阅国际关系条目。
”英国《大英百科全书》(1977年第九卷)的解释与《世界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的解释雷同,并强调,在一般情况下,“国际政治、国际事务、国家间关系、世界事务、世界政治、外交事务、对外关系、国际关系等词同义”。
西方关于国际政治的界定:西方学者的相关文章1。
美国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学流派的鼻祖,著名学者汉斯·J·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在《国家间政治》(Politics Among Nations—A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中曾给“国际政治”界定为“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2。
所谓国际政治,也是一种政治,而且是专门研究政治各种利害关系中“强力或权力”的实质及其应用的。
目前我国学者对国际政治的界定种种,相关文章有3:国际政治一般是指国际行为主体,尤其是国家行为主体,即主权国家间的政治关系,这种关系行为体的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体现出来。
4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体为了自身权益的需要实施外向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强权与民主、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战乱与秩序等现象和关系的统称。
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家和国际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影响的学科。
它探讨国际体系、国际组织、国际交流和国际冲突等方面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国际政治学对于我们理解世界格局、国家之间的互动以及全球事务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
它研究国家间的关系、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合作与冲突等问题,旨在揭示国际政治的规律和特点。
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和摩西在古代的政治思想,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
国际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国家行为、国际合作与冲突等。
国际关系理论是国际政治学的基石,它通过对国际体系的性质和结构、国际政治行为的动力和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理解和预测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
国家行为是国际政治学关注的重要问题,研究国家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决策。
国际合作与冲突是国际政治学的另一个核心领域,它关注国际间的合作与冲突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在国际政治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理论流派和学派。
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学的主流理论,它强调国家利益和权力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自由主义则强调国际法、国际组织和跨国机构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建构主义注重国际社会和观念对国际政治的塑造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学派和理论,如依赖理论、批判理论等。
总之,国际政治学对我们理解国际关系和全球事务的发展非常重要。
它帮助我们了解国际冲突和合作的原因、进展和结果,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学习国际政治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公民。
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现象的学科,旨在理解和解释各国之间的政治互动、国际组织的合作与冲突、国际法与国际秩序的形成与演化等问题。
在21世纪的今天,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受到全球化、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讨论国际政治学的核心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领域。
国际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国家、国际体系、权力和利益等。
国家是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单位,其内外政策和意识形态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国际体系则涉及国际关系中各种国家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权力在国际政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都与权力和资源的分配有关。
而利益则是国家行为的动因,国际关系中各种争端和合作都与国家的利益有关。
在理论框架方面,国际政治学主要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构造主义等学派。
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关系是基于国家的力量和互动,强调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自由主义则强调国际机构和规则的重要性,认为国际合作和制度可以减少国际冲突。
构造主义则关注国际关系中的观念和规范,认为国际关系的形成和演化是由国家间共同构建的。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与全球化、地区安全与冲突、发展与贫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研究主要关注两个超级大国间的竞争与对抗,而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则面临全球化等新挑战。
全球治理与全球化研究主要探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等在全球问题解决中的角色和影响。
地区安全与冲突研究主要关注地区冲突和解决方式。
而发展与贫困以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则涉及全球南北差距和环境问题。
总之,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国际关系及其相关现象的学科,其核心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领域对我们理解和解释国际政治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和发展该领域的研究。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的变动刺激着国际政治理
论的创新。在理论与现实的互动以及现实主义与其他 理论流派的论争中,学者们逐渐认识到,现实主义严格 说来并不是一种大一统的理论,而是一个“理论群”, 其内部存在多个分支,并且这些分支之间的差异单凭既
有的传统现实主义(古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结构
现实主义)的划分已不能得到很好的说明。
如何对这些分支作进一步的考察,厘清究竟是
哪些理论假设为各分支所共有,而又是哪些假设造成 了各分支之间的差别,这方面的探讨既可加深我们对
现实主义理论及其政策含义的理解,也有助于今后现
实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和国际政治各理论流派之间
展开更清晰的对话。
近年来在西方现实主义流派中渐渐凸现出的进攻性现
实主义(offensive or aggressive realism)、防御性现实 主义(defensive realism)和新古典现实主义(neoclassical realism)三个分支。
防御性现实主义
• 代表人物:斯蒂芬· 范埃弗拉(stephen van Eve ra ) • 基本思路:如果一个国家是理性的,那么它可以 通过计算扩张的得失损益,通过从以往搞侵略扩 张的国家往往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制衡而最终导致 失败的历史中汲取教训,进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也就是说,无政府的国际体系并不必然导致激烈 的冲突和战争,它也会促使国家采取温和、慎重 和有节制的政策。
•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
国际大班花名册
•
如何解释民族国家的行为,这些国家追 求什么?关于政府发言人在对外政策中力图 实现的目标和目的,决策者是怎样下决心的, 而后分析家们又是怎样解释的?
国家利益容易被利用,成为政客推动政策的手段: 拿破仑以法兰西利益为借口,发动了对俄战争,最 终走上了通往滑铁卢的绝望之路; 林肯认为,对于美国来讲,联邦的分裂比内战更痛苦; 希特勒也是用德国国家利益的名义为其扩张政策而辩 护; 斯大林以苏联利益的名义,消灭或驱逐了数百万俄国 的农场主和反苏维埃分子; 小布什:攻打阿富汗、攻打伊拉克都是打着美国国家 利益的旗号。 小泉:参拜、与东亚各国闹僵也打着国家利益的旗帜 安倍:不参拜、快速修补中日关系也打着国家利益的 旗号
国际政治学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名词解释1、国际社会:国家产生以后,国家取代氏族公社成为国际社会的组成单位,并形成了国际社会。
是以国家为要行为体,由国家、国际组织等各种国际行为主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世界共同体。
国际社会是各国活动的大舞台。
它表现为民族国家等各种行为主体为追求利益与权力、争取正义与平等、维护秩序与安全、实现和平与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各领域开展的竞争与合作、对抗与共处、矛盾与依存的复杂关系。
各行为主体竞争合作、分化组合、兴衰成败,描绘出一幅多彩的历史画卷。
当今世界由于各国相互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使每个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对各国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2、国际社会结构:国际社会结构是指国际社会中各种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按一定原则或方式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关系式样、国际社会结构分析有助于我们宏观地了解国际关系架构,是我们进行国际政治研究的基本前提。
国际社会是一种复合构造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对国际社会进行分析。
3、国际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国际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国际行为主体既包括国家行为或主体,即当今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也包括大量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
国际行为主体的特征包括具有一定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具有自身特殊利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非国家行为主体: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相对于国家主体而言的,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不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
它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广义的非国家行为主体还包括具有较强行为能力的国内组织、国际社会运动,以及国际社会特殊的个人因素等。
4、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满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需求,是一个国家最高层次的利益。
在国际关系中,每个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经济实体都要追求和实现国家利益。
国际政治学
主要是研究和认识国际社会中国家与国家集团的行为表现、结构体系、基本特点、政治思潮,并探讨国际政 治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当代国际政治已发展为一种多层次、多方位的结构体系,国际政治参与者日益增多,各 种矛盾与竞争日益深化,新科技革命影响不断扩大,因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它主要包括:
第一,国际关系理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其他 各种关系的整体上,探索国际关系运行和演变的规律。特别在当代,应对国际多元政治中的国际关系及其种种表 现,在理论上进行科学的探讨和认识,对国家的对外政策决策和外交实践是十分重要的。
系统的比较方法主要描述国际关系史或外交史,对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研究者力图揭示在类似的国际条 件下,某种现象的重复发生,告诫人们重视国际政治发展的历史规律。
80年代后期,国外一些学者热衷于“案例研究”,他们按照一般的调查方法设计出调查提纲,带着同一组问 题去考察许多不同的案例,希望通过案例的比较分析,建立一些模式,得出一些有启发性的结论。如在国际冲突 的研究中,一些历史学家同政治学家合作,分析历史上的若干事例,企图找出哪些因素容易将国际矛盾和危机激 化为大规模武装冲突。其他形式的比较研究包括国际政治同国内政治的比较、各国对外政策的比较、决策过程的 比较、国际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比较、对外交产生影响的政治文化的比较等。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使国际政 治学同比较政治学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学导论•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广义地理解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狭义地理解,国际政治学即指有关国际政治的学说。
•国际政治:是指行为主体间围绕权力和利益实施对外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与关系的总称。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国际政治学的永恒主题是战争与和平。
第一章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马列主义基本观点:• 1.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体系• 2.要依据时代性质及其特征来认识世界的发展阶段,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条件的政策• 3.殖民地理论•殖民主义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一个主要因素,具有双重作用。
灾难;积极意义。
•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 4.帝国主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相互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5.世界各国经济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与外国经济的关系• 6.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是以和平共处为基础的,要用一切力量来维护和平•7.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列宁认为私有制和阶级的存在是产生战争的根源,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而且是和平时期政治的继续,和平则是战争时期政治的继续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见ppt)新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3.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4.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5.合作共赢.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第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第二,国际新秩序中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参与协商解决世界事务。
•第三,各国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任何国家不得干涉别国内政,不得把某种特定模式强加给别的国家。
•第四,国际新秩序应包括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两个方面。
•第五,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
中国国际政治学学科的发展(一)理论框架基本形成20世纪80年代引进西方理论(P54①)90年代确立自己的理论框架(P54②)(二)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论文、专著、教材)(三)与世界的学术接轨正在进行•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刊发国外学者的论文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指的是在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相互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一)整体性•是无政府的,又是统一的整体•(二)联系性•1.经济决定政治•2.世界政治对世界经济有反作用•3.世界政治与世界经济相互渗透•(三)不平等性•形式上平等、理论上平等•等级性:国内社会权力决定等级(南非)•国际社会实力决定等级(联合国)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类型依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国际政治格局可以区分为下面几种类型:•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两极多元格局国际政治格局的一般特征• 1.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 2.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4.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总是相互交错、呈过渡性特征国内政治对国际政治体系的影响•(一)国内政治是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二)不同国家的政治系统是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世界各国国内政治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国际政治体系的性质特征和发展方向。
•(四)国家政治力量的发展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国际政治体系对国内政治的制约•(一)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二)国际政治环境制约着国内政策和国家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三)世界舆论、世界潮流和世界性的运动能够形成一种迫使国内政策调整的国际压力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的相互关系•(一)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续• 1.对外政策是国内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集团利益的集中体现• 2.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受着国内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制约• 3.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二)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的区别• 1.对象不同• 2. 形式不同• 3.制约因素不同•结论:国家的对外政策在一定的条件下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甚至能够对国家的对内政策产生影响和作用。
•(三)对外政策对对内政策的影响和作用•对外政策对对内政策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外政策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服务于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 1.对外政策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国家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的对外政治经济关系,而国家的对外政治经济关系是实现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2.国家的对外政策影响着对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国际行为主体的特征• 1.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和行为能力• 2.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3.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4.必须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国际行为主体的类型•(一)国家行为主体(二)非国家行为主体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国家必须具备三大要素:•(一)具有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二)具有一定的政权机构•暴力手段→对内镇压,对外防御•管理机构→对内协调各阶级利益、协调关系,对外交往合作•(三)拥有主权•国家最根本的属性。
•否则是殖民地或者行政区。
国家主权: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如何认识国家主权理论的发展• 1.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和国家主权观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在国际关系实践中,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已经受到越来越大的现实挑战。
•主权被分割(受限)的现象在当今国际关系中是常见的:一是国家主权被霸权主义的外部力量强行干涉和分割;二是传统的国内事务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约;三是主权国家对自身主权的让渡和分享。
•国家主权受限的原因:•冷战结束后,主权的内容和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量变,表现为行使主权时受到国际社会公约、条款、规范、惯例和舆论的限制。
在主权的四个基本内容(管辖、独立、平等、自卫)中,对内管辖权受到了更多的限制。
•经济上,国际规则越来越多。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速度加快,很多国家的经济决策权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一是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主权受到市场的制约,政府对经济的控制作用减弱。
•二是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中,政府之间的相互制约增强,限制了主权的行使。
•另外,国家对资源和居民的管辖权也受到新的限制。
•政治上,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人道主义干预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政治原则。
•首先,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后,其他大国在安理会的影响力减小,这使得安理会达成一致决议的机会增加,并能调动足够的军事力量保证决议的执行。
•其次,发展中国家无法再利用美苏矛盾,抵抗国际组织和西方国家集体对其干涉的条件更加不利。
•最后,建立以信任关系为基础的多边集体安全合作的呼声增高,要求每一个国家对集体安全承担义务,自我限制,接受他国监督。
• 2.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的基本属性•互不侵犯主权还是大多数国家所坚持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尽管国内事务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约的现象十分普遍,但其依据仍然是现有的国际法体系,方式主要是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协商和交涉;•尽管主权让渡的现象在国际关系中日益频繁,但主权的让渡具备三个基本的属性,即:自愿性、平等性和共享性。
(P91)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主权国家之外的、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
跨国行为主体的基本类型•跨国组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
• 1.从成员的性质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两大类• 2.从目的和职能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政治性组织和专业技术性组织两大类。
• 3.从成员构成的地域范围来看,国际组织又可分为全球性组织和地区性组织两大类。
国际组织还包括世界性政党(政党)、国际宗教组织(教会)、世界性运动(国际组织机构)等。
•①按其资本构成的国度,跨国公司一般可以分为由几国资本共同形成的多国公司和由一国资本形成的跨国公司两大类。
•②按其资本所属国的经济社会性质,跨国公司也可分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社会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等。
跨国行为主体与国家行为主体的联系和区别• 1.二者的联系•跨国行为主体是在国家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国家间相互关系的补充和延伸;•跨国行为主体和国家行为主体一样,具备构成国际行为主体的四大基本要素,即行为能力、职能作用、实力和组织形态、独立自主性和独立决策权。
• 2.二者的区别•①跨国行为主体没有固定的领土和居民•②跨国行为主体不拥有集中统一的政权机构和暴力工具③跨国行为主体的成员来自两个以上的国家跨国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1.行为作用的跨国性•①跨国行为主体成员构成的多国性•②跨国行为主体的活动范围和影响作用的跨国性(面临和解决的是共同问题)•③跨国行为主体自身利益的超国家性• 2.参与方式的间接性•跨国行为主体一般不拥有强制推行其对外政策的手段,因而它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主要是通过召开国际会议,通过会议所作出的决议和制定的准则和规范,通过动员世界舆论,通过其成员广泛、积极的活动等途径,对成员国政府的决策施加影响,对国家间的关系起到调解和推进的作用,从而影响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
• 3.职能作用的协调性•由于行为作用的跨国性、参与方式的间接性两个特点所决定,跨国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能够发挥主权国家难以发挥的作用。
• 4.措施手段的非强制性•跨国行为主体作为若干个国家成员的集合体,不拥有集中统一的政权机关和暴力工具。
因此,各成员国共同协商做出的决议和规则对成员国缺乏强制性的约束力,主要还是通过道德和舆论压力的约束。
•即使是联合国安理会这样拥有一定强制力的机构,其做出的决议如果没有某些拥有巨大权力的成员国的支持,也往往不能得到执行。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一)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二)生产力发展是政治及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的发展二、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三、国际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国际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一)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矛盾运动•(二)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权力的概念•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主要是指,在国际政治互动关系中一个国家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行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