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案(多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云的分类和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2. 学会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云。
教学内容:1. 云的分类:高层云、中层云、低层云、垂直云。
2. 云的形成原因:水蒸气的凝结、空气上升、冷却凝结。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云的不同类型。
2. 讲解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用图表或图片进行展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云,分享观察结果。
第二章:云的运动和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云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2. 学会观察和描述云的移动和变化。
教学内容:1. 云的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2. 云的变化:形态变化、颜色变化、厚度变化。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云的移动和变化。
2. 讲解云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用图表或动画进行展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云的移动和变化,分享观察结果。
第三章:云与天气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2. 学会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变化。
教学内容:1. 云与天气的关系:云的类型和天气状况的联系。
2. 云的预测:根据云的形态、颜色、厚度等特征来预测天气变化。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云与天气的关系。
2. 讲解云与天气的关系,用图表或案例进行展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云的特征,尝试预测天气变化,分享预测结果。
第四章:常见天气云的识别教学目标:1. 学会识别常见天气云。
2. 了解不同云对应的天气现象。
教学内容:1. 常见天气云的识别:积云、层云、积雨云等。
2. 不同云对应的天气现象:晴朗、多云、降雨、雷暴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云的特征。
2. 讲解常见天气云的识别和对应的天气现象,用图表或案例进行展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云的特征,分享识别结果。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9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9篇)《看云识天气》教案篇一教学建议一、结构内容《》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第一部分(开头),总说云的形态变化,说明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小节),讲怎样,是课文的主体。
第三部分(结尾),说明观测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
二、语言特点寓准确于生动中,是这篇说明文的特点。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基本要求。
如课文结尾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自然有一定限度,与此同时,又指出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这两句话就严密地照应到前文多处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时一般可能等一类用语,把的事理,作了限制,这也是一种准确的表达。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
首先说明看云可以识别天气。
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
再说怎样。
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
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
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
这里有一个选取说明角度安排说明顺序的问题。
也就是说,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才有助于把的事理说清楚。
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的目的。
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准确。
这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发展过程以及内部规律和内部联系的一种实用文体,目的在于向人们介绍知识。
因此,说明文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才能给人以正确的、科学的知识。
在《》一文结尾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有一定限度,与此同时,又指出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科学的天气预报。
这两句话就严密地照应到前文多处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时一般可能等一类用语,把的事理作了限制,起到了准确表达的作用。
《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天气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学习天气知识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天气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引入看云识天气的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云朵来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1.4 教学资源:准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云朵和相应的天气情况。
1.5 教学步骤:1.5.1 开场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例如出行、穿衣等。
1.5.2 引入概念:向学生介绍看云识天气的概念,解释通过观察云朵可以预测天气。
1.5.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云朵特征,并讨论可能对应的天气情况。
1.5.5 总结:总结学生观察到的不同云朵特征,并给出相应的天气预测。
第二章:观察云朵的形状2.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通过观察云朵的形状来识别不同的天气情况。
2.2 教学内容:介绍云朵的形状与天气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云朵。
2.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云朵的形状来预测天气。
2.4 教学资源:准备云朵形状的图片,展示不同形状的云朵。
2.5 教学步骤:2.5.1 回顾上一章内容:回顾云朵与天气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观察云朵来识别不同的天气情况。
2.5.2 引入形状概念:向学生介绍云朵的形状,解释不同形状的云朵可能对应的天气情况。
2.5.4 实践练习:让学生自己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并根据形状来预测天气情况。
2.5.5 分享和讨论: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云朵形状和预测的天气情况,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三章:观察云朵的颜色3.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通过观察云朵的颜色来识别不同的天气情况。
3.2 教学内容:介绍云朵的颜色与天气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的云朵。
3.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云朵的颜色来预测天气。
3.4 教学资源:准备云朵颜色的图片,展示不同颜色的云朵。
看云识天气教案10(优秀7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10(优秀7篇)《看云识天气》教案篇一一、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体会说明文条理分明说明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二、课文解读: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云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云的种类繁多,相应的天气现象也多样,但仍能让读者一读就懂,其原因有:一、安排了合理的说明顺序,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文章开门见山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指出看云可以识天气,接着依次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即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结尾点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体现了总——分——总的结构。
二、充分体现了科学小品平实准确的介绍而又不乏生动形象的描绘的特点,把抽象的事理力求形象化,如把云和天气的关系写成“云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这个比喻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又如,运用大量形象的比喻把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云的形态生动描绘出来,既突出了云的特点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多方引用谚语,突出了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使人兴味倍增。
由此可见,本文是篇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佳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释疑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
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
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可以“识”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那么,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
看云识天气教案(多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云的分类和形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气象学的基本认识。
1.2 教学内容云的分类:根据高度和形状,云可以分为几类?每类云的特点是什么?云的形成:云是如何形成的?影响云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3 教学活动观察云的图片,让学生尝试分类和描述每类云的特点。
通过视频或动画,展示云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云形成的因素。
第二章:云与天气的关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云与天气的关系:不同类型的云与天气有什么关系?天气预测:如何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天气下的云,并记录下来,分析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
第三章:常见天气现象与云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天气现象与云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常见天气现象:晴、雨、多云、雷电等天气现象的特点。
天气现象与云的关系:不同天气现象与云有什么关系?3.3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天气现象下的云,让学生分析天气现象与云的关系。
通过实验或模拟,让学生了解云和天气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云的观测与天气预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的观测方法和天气预报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云的观测方法:如何观察云?观测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天气预报原理: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云的信息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4.3 教学活动进行云的观测活动,让学生记录云的形状、高度、颜色等信息。
参观气象站或观看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视频,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云的信息在其中的作用。
第五章:云与气候变化的关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5.2 教学内容云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云是如何影响气候变化的?气候变化对云有什么影响?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环境有什么影响?5.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云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看云识天气》教案7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看云识天气》教案7篇本文主题为《看云识天气》教案7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变化。
看云识天气教案8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8篇看云识天气教案8篇看云识天气教案(一):目标:1、本事目标:培养观察本事和对美的感受本事2、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层次美、语言美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难点: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区分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设想: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
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课时:一课时操作:一、第一个教学板块:导入,检查预习(3分钟)1、导入:同学们,昨日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了解今日的天气情景。
那么,谁能告诉我今日的天气情景呢?你是怎样明白的?对,经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明白某天的天气情景。
可是大家想过没有,此刻正值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旅游季节,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边没有天气预报,为了避免被雨水淋湿的尴尬,你该怎样办呢?今日,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我们将会受益无穷。
2、点出常用雅词和谚语:二字雅词:峰峦招牌点缀预兆轻盈绫纱鳞波崩塌弥漫征兆四字雅词: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丝丝缕缕朦胧不清密密层层连绵不断群峰争奇耸入天顶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整体感知(15分钟)1、导读:将课文分成五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不一样的方式齐读、杂读)。
2、自读: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画出对它们进行描述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粗略板书)三、第三个教学板块:演读,理清层次(10分钟)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述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能够透过我照到地面。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词语。
2.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3.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积累词语。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谚语说:东边轰隆,西边雨,说的是云和天气的变化。
暴雨来临前,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
课堂实录一、作者档案1、朱泳燚,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现任江苏省常熟中学高级教师,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
1988年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评为首批江苏省名教师。
1993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
二、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1、自由地把课文诵读两遍,力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顺。
2、积累字音峰峦(luán)一霎(shà)间点缀(zhuì)绫纱(líng)晕(yūn)头转向月晕(yùn)崩塌(bēng tā)弥漫(mí)3、词语理解:峰峦:山峰和山峦。
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三、说明文的知识(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A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B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2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设计:看云识天气教学目的: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云朵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初步判断当前的天气状况。
2.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观察和判断才能,对不同类型的云朵进展识别。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云朵。
2. 笔记本或纸张供学生记笔记和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简单的问答或视频展示,引起学生对天气变化和云朵的兴趣,并向学生介绍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Step 2:云朵的分类1. 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云朵的图片或幻灯片,并解释每种类型云朵的特征和与天气相关的情况。
2. 向学生讲解如何通过观察云朵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初步判断当前的天气状况。
Step 3:实地观察1. 带着学生到户外进展实地观察,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云朵,并结合天气情况,尝试判断当前天气状况。
2. 学生可以使用笔记本或纸张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判断结果。
Step 4: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判断体会。
2.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补充和纠正。
Step 5:总结归纳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观察到的不同类型的云朵以及它们与天气的关系。
2.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提问,加深对云朵与天气关系的理解。
Step 6:拓展学习1.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云朵的形成原理,并与学生分享一些有趣的云朵现象和云朵分类。
2.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或阅读相关书籍,更深化地理解和认识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Step 7:总结评价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和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并提出对下一节课的期望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判断天气。
2. 学生可以参观气象站或参加天文活动等,进一步拓展对天气和云朵的认知。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精选2篇(二)教案:看云识天气年级:小学四年级时间:2课时教学目的:1. 通过观察云朵的形状和变化,学生可以初步判断天气变化。
小学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
小学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看云识天气》,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云朵形态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理解科学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云朵的基本形态和特点,知道一些云朵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1.3 教学重难点掌握云朵的基本形态和特点;理解云朵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概述《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章,通过介绍云朵的种类、形态和特点,以及云朵和天气变化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
2.2 课文内容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云朵的种类、形态和特点;讲解云朵和天气变化的关系,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
第三章:课堂互动3.1 云朵形态认知游戏教师准备一些云朵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并说出云朵的名称;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识别得更快、更准确。
3.2 云朵与天气预测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云朵的形态和特点,尝试预测天气变化;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预测结果,大家共同讨论,看哪组的预测最准确。
第四章:实践操作4.1 观察云朵让学生在户外观察云朵,记录下云朵的形态和特点;学生回到教室后,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大家一起讨论。
4.2 云朵与天气预测根据观察到的云朵,让学生尝试预测天气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云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穿着和活动安排。
5.1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理解云朵和天气变化的关系,知道如何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
5.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思考如何更好地观察自然、理解科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然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科学素养。
第六章:拓展学习6.1 云朵与天气的互动游戏设计一个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云朵图片,判断天气变化,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例如,设计一个“云朵猜猜乐”游戏,学生需要根据云朵的形态和特点,猜测天气情况,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小奖励。
看云识天气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看云识天气教案教学设计1看云识天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云的形态和云与天气的关系,掌握看云识天气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能力,并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操作,让他们能够正确地预测天气。
3. 情感目标: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之处,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云的形态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2. 难点:看云识天气的方法及其正确率。
三、教学方法以“看云识天气”为主题,采用讲授、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用图片、视频等媒介让学生了解云的形态和云与天气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看云识天气的兴趣。
2. 讲解教师对云的形态和云与天气的关系进行详细讲解,强调云的种类和变化对天气的影响,引导学生重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3. 观察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云的形态,让他们观察云的颜色、形状、数量、高度等,并根据这些特征判断天气情况。
4. 实验教师现场准备气压计、温度计等仪器,让学生猜测天气,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温度、气压和天气的了解。
5. 讨论教师发起讨论话题,鼓励学生交流、发言,对不同云的特征和天气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并让他们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提高看云识天气的准确率。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收获,并激发他们对天气预报的兴趣。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包括思考、讨论、观察和实验的表现。
2. 真实预报评估:以学生观察云的形态、颜色、数量等方式,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并与实际天气进行对比评估。
六、教学反思看云识天气是一种常见的民间天气预报方法,它既有科学性,也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本节课教学主要强调学生观察云的形态、颜色、数量等信息,并从中推测天气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育,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实践,感知自然,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从而更好地认识环境和珍惜自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云的形态、颜色、数量等信息与天气之间的关联,掌握基本的看云识天气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看云识天气教案(多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多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云彩类型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云彩变化,预测天气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云彩的分类及特点:积云、高层云、雨层云、雾、露、霜等。
2. 云彩与天气的关系:如何通过观察云彩变化来预测天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云彩的分类及其特点,云彩与天气的关系。
2. 难点:如何准确观察和描述云彩变化,以及根据云彩变化预测天气。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云彩的分类、特点及与天气的关系。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际云彩,进行实践教学。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观察云彩的心得。
五、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云彩的图片。
2. 教学视频:有关云彩变化及天气预测的科普视频。
3. 分组讨论材料:记录纸、笔。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美丽的云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云吗?它是什么云?”2. 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看云识天气”。
二、教学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云彩的分类及其特点,如积云、高层云、雨层云等。
2. 学生观看云彩图片,加深对各种云彩特点的理解。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实际的云彩变化。
2.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云彩的颜色、形状、高度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四、互动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云彩变化。
2. 教师总结各组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云彩变化预测天气。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云彩与天气的关系。
2. 学生谈收获,提出疑问。
六、作业布置1. 观察云彩,记录下来,并尝试预测天气。
2. 收集有关云彩变化的科普知识,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1. 天气预报的解读: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内容,如气温、降水、风力等。
2. 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学习如何获取准确的天气预报信息,包括传统媒体和互联网资源。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3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3篇(范例推荐)看云识天气的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教学流程一、教学准备阶段(一)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收集各种看云识天气的资料,以便启发学生有效地阅读和欣赏。
(二)学生做好预习,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与天气的关系,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师预计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目标,以便及时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四)教师确定自学、合作、探究的具体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和评价。
二、创境设疑1、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
比如:你观察过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学生看教师制作的多媒体,多媒体投影:天空中不同的云朵,出现不同的天气。
点明:云朵与天气有关系。
2、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3、学生自读课文,看看云与天气变化有怎样的关系?明确:不同形态的云与天气和不同光彩的云与天气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对课文有了简要的认识后,明确了与教材有关的学习主题后,开始进一步学习课文。
4、教师导学: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可以遵循规律,即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
从以上四个方面去研读一篇文章,文章的脉络会更加清晰。
自主探究:出示表格,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表格,准确列出云及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
(学生可用作参考)可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在阅读中思考:(1)共有几种类型的云?(2)表格如何设计得简洁明了?(3)可以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也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仪在班上讲述自己的设计和理解,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课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背景:1、面向主体:七年级学生2、学科:语文3、课时:2课时4、课前准备:a、老师准备:配套课件;搜集天气谚语、各种天气的图片b、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和天气有关的谚语二、教学课题:《看云识天气》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思路明晰、文笔鲜活的科普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它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
尤其是异彩纷呈的修辞手法,在这篇说明文中构成了一道生动亮丽的风景线。
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
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四、教学方法《看云识天气》为我们描画出了一幅美丽的云图,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
“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鼓励创新”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采取“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由教师相机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
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通过科学的推理,培养学生的看、听、说、写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看云识天气》教案 5份(7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5份(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本文是编辑帮大伙儿找到的《看云识天气》教案5份【7篇】,仅供借鉴。
看云识天气教案篇一一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了解气象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难点:1、了解气象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
2、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收集有关云的谚语,3、云名称卡片。
4、云与天气关系简表(10份)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中国有句俗话叫“天有不测风云”,意思是“天也有不能预测的时候”,那么用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就成了“天气一般都能预测”。
确实,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已经能够预测天气了,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经验总结成了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
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谚语并做个游戏——找朋友。
我这里有谚语的上半句,下半句已经分到了你们手上。
我们就来找一找谚语的下半句各是什么。
一组: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师:请手里拿着这句谚语的同学到一组就坐。
第二组: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第三组:朝霞不出门这个简单,下半句是什么?生:晚霞行千里第四组:乌云接日头下一句是什么呢?生:半夜雨淋淋第五组:有雨山戴帽生:无雨云拦腰第六组: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师:请到第六组就坐。
师:(分学习小组)好,现在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也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相互配合。
下面我分配一下任务:请①②号同学代表小组发言;③号同学补充;④号同学为组长,组织好合作学习;⑤号同学负责记录下小组讨论的内容,给发言的同学参考。
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请认真完成。
师:我们看到古人是那么聪明,已经能将天气情况编成简单的谚语。
我们当然也不甘示弱,今天我们也来看云识天气。
(补充:课题2)我们虽然没有古人那么多的实践经验,但我们手头有较好的老师。
看云识天气教案(多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云的分类和形成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云的分类及其特征。
2. 掌握云的形成过程。
3. 培养观察云彩、识别不同类型云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云的分类:晴云、积云、层云、雨云、雪云等。
2. 云的形成:水蒸气的凝结、上升运动、冷却凝结等。
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各种类型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3. 实践环节: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天空中的云彩,尝试识别不同类型的云。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不同类型云的特征。
2. 学生能解释云的形成过程。
3. 学生能够在实际观察中识别不同类型的云。
第二章:天气现象与云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现象与云的关系。
2. 掌握常见天气现象的云层特征。
3. 培养通过观察云层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云层与天气现象的关系:晴云、积云、层云、雨云、雪云等云层特征与天气现象的联系。
2. 天气变化预测:根据云层的特征预测天气变化。
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天气现象对应的云层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
3. 实践环节: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层,尝试预测天气变化,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分析不同云层特征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2. 学生能根据云层特征预测天气变化。
3. 学生能够记录并分享自己预测天气变化的体验。
第三章:云的演变与天气预测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云的演变过程。
2. 掌握云的演变与天气预测的关系。
3. 培养观察云的演变、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云的演变过程:积云、层云、雨云、雪云等云的演变顺序。
2. 云的演变与天气预测:云的演变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云的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3. 实践环节: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的演变,尝试预测天气变化,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云的演变过程。
2. 学生能解释云的演变与天气预测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记录并分享自己预测天气变化的体验。
看云识天气教案(多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云的分类和形成1.1 教学目标:了解云的分类及其特点。
掌握云的形成过程。
1.2 教学内容:云的分类:高层云、中层云、低层云、垂直云和特殊云。
云的形成过程:水蒸气的凝结、微小水滴的生长、云滴的合并。
1.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各种云的分类,让学生识别并了解其特点。
视频播放云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云的。
1.4 作业: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云,制作PPT介绍其特点和形成过程。
第二章:云的高度和天气2.1 教学目标:了解云的高度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学会通过云的高度判断天气变化。
2.2 教学内容:云的高度分类:高层云、中层云、低层云。
云的高度与天气:云的高度变化与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关系。
2.3 教学活动:老师讲解云的高度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云的高度。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云的高度与天气变化的实例。
2.4 作业:学生观察周围云的高度,记录在不同天气下的变化,进行总结。
第三章:云的形状和天气3.1 教学目标:了解云的形状及其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学会通过云的形状判断天气变化。
3.2 教学内容:云的形状:层云、积云、积雨云、雾等。
云的形状与天气:不同形状的云对应的天气特点。
3.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各种云的形状,让学生识别并了解其与天气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云的形状与天气变化的实例。
3.4 作业:学生观察周围云的形状,记录在不同天气下的变化,进行总结。
第四章:云的移动和天气4.1 教学目标:了解云的移动及其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学会通过云的移动判断天气变化。
4.2 教学内容:云的移动:水平移动、垂直移动。
云的移动与天气:云的移动速度和方向与气流、天气系统的关系。
老师讲解云的移动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云的移动。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云的移动与天气变化的实例。
4.4 作业:学生观察周围云的移动,记录在不同天气下的变化,进行总结。
第五章:云的预测和天气5.1 教学目标:了解云的预测及其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看云识天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看云识天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看云识天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看云识天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天气对我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将天气观测作为中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门课程中,“看云识天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可以让学生通过观测云朵来推断天气变化,从而提高自己的天气预报能力。
本文章将之为大家提供一份《看云识天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道云的特点及分类。
2. 掌握观察云朵的方法。
3. 了解不同云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天气预报能力,提高他们的气象知识。
二、教学内容1. 云的特点及分类。
2. 观察云朵的方法。
3. 不同云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
教师先讲解云的特点、分类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指导学生自己观察云朵,推断天气变化。
2. 实验演示法。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云的特点,加深记忆。
3. 图片展示法。
教师将云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认识不同的云形态,从而推断天气变化。
4. 观察集体讨论法。
让学生分组,在户外观察云朵,然后回到教室,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互相学习。
四、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的一些基本特点,并讲解云的分类。
2. 让学生观察云朵,并记录下云的形态及分布情况。
3. 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不同的云形态,并了解不同云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4. 让学生自己观察云朵,推断天气变化,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5. 教师补充云朵的特点、分类和与天气的关系。
6. 进行一些实验,让学生体验云朵的特点。
五、学习评价1. 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观察云朵。
2. 学生能够根据云的形态推断天气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天气预报,具有一定的气象知识。
4. 学生能够具有团队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
六、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互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云识天气》集体备课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加深对看云识天气知识的了解。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分析法、表格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
(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象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板书课题)二、玩味文题板书课题之后,问: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明确: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明确: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三、解读课文1.速读课文。
要求:思考——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明确:抓住关键句来回答,即第1段最后一句。
2.通读全文。
要求: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3.精读课文。
(1)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
①这一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明确:总分总。
②如何分层?明确: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
③第1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明确:“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2)阅读第二部分。
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
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
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第三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
要求: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包括:云的种类,云的形状、位置,预示天气等。
晴天云彩简表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彩识天气简表4.背读课文。
在规定时间内,背诵你喜欢的一两句话。
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巩固复习第三单元中比喻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
2.初步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能区分不同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语句,学会分析简单的修辞方法。
2.结合具体例子,初步学习对说明方法的分析与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学习欣赏语言的美感。
【教学重点】1.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2.巩固复习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2.关于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方法】分析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赏读课文1.提示赏析角度。
可以从文法的角度,可以从句式的角度,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可以从限制的角度,可以从说明方法运用的角度。
2.自主进行赏析。
方法:可说你的发现,可说你的疑问。
(1)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明确: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2)第1段中,结构是怎样的?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形态?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特征?明确:总分总的结构,姿态万千总写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写云的特征。
(3)“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是什么说明方法?明确: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4)“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是什么说明方法?明确:说明方法是打比方。
(5)本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是分类别、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来。
明确: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句子有:①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③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④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⑤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⑥隔着云的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的句子集中在写“晕”、“华”、“虹”、“霞”的段落。
(6)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作用是什么?明确:本文中比喻的作用:一是知识性,如“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这里的比喻分别说明了卷云和卷积云的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比如:还有的像峰峦,像刚川,像雄狮,像奔马……(7)文中的排比有什么作用?如:“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明确:比喻、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
(8)文中还有哪些说明的技巧,举出例子,说说作用。
如: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明确:对比,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深刻的认识和鲜明的印象。
如:站得高的云,叫卷云。
……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明确:拟人,使被说明的对象具体生动形象。
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明确:对比、引用,引用谚语可简洁、通俗地说明有关问题。
(9)在本文中,作者准确地使用了表示时间、范围的副词,在文中找出例子并分析。
例1: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例2: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
例3: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几个钟头内便下雨或者下雪。
例4: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以上加点的词表明天气的阴晴变化虽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又不是绝对的。
二、总结、扩展(这一环节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提出:云是天气变化的“()”。
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
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
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的关系,是本质。
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案:招牌低层云带来雨雪的云色彩天气)三、随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近几年来,有关酸雨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
酸雨对我国的影响愈来愈大,作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
②什么是酸雨呢?它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危害?我们如何来清除它的危害呢?③酸雨是指因大气污染而产生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雾露等。
酸雨中的酸主要是稀硫酸和稀硝酸,另外还有有机酸。
酸雨的形成虽然有诸多复杂因素,但根源在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这些物质进入大气对流层后,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过程,在暖湿静风等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或氮氧化物富集,在水汽凝结过程中溶于水而形成硫酸、亚硫酸或硝酸、亚硝酸,然后随雨降落,形成酸雨。
④酸雨给森林、土壤、湖泊、农作物等带来巨大危害,更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灾害之一,被人们称为“空中杀手”。
⑤酸雨破坏植物气孔,使植物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林木的大面积死亡。
欧洲、北美、亚洲等大面积的森林受到酸雨的危害;我国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每年都有大面积林木受酸雨危害枯萎或死亡,江苏、浙江等省森林受害面积达128万多公顷,每年林材损失达6亿元,生态效益损失更高达54亿元。
⑥酸雨破坏土壤结构,中和土壤中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造成农作物减产,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极大。
⑦酸雨使河流、湖泊的水质酸化,使鱼虾等水生物难以生存。
西欧、美国、加拿大等地的许多湖泊正变成生物难以生存的“死湖”。
⑧酸雨对文物、古建筑的破坏程度令人吃惊。
世界上许多千古不朽的建筑物、雕像等,被酸雨腐蚀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像希腊的雅典女神、意大利科洛西姆斗兽场、我国北京故宫的汉白玉雕、卢沟桥上的石狮等等,数千年保存完好的文化遗迹,在数十年间成了酸雨的牺牲品。
⑨酸雨更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科学家们测算,由于受酸雨的影响,地下水中的铝、铜、锌、镉等金属含量已超出正常值的几十倍,人类在饮用这种水后,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毒害。
含酸的空气也使多种呼吸道疾病增加。
例如,巴西的库巴坦布有20%的居民因受酸雨毒害而患有哮喘、支气管炎和鼻炎,其中5岁以下儿童患病率高达38%。
⑩防治酸雨首先要控制二氧化硫和氨氧化物的排放,这是最根本的措施。
在目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能源结构的情况下,应尽快改变我国对能源利用的传统方式,加快对煤炭液化、气化等技术的研究及生产步伐,加强二氧化硫的排放管理;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环保投入,治理酸雨污染,防止酸雨扩大;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开发低污染新能源,特别是在水能丰富而酸雨危害严重的西南地区加快水能的开发……⑾1998年初我国提出“向酸雨宣战”,经过两年的集中治理,一些污染重灾区如重庆、沈阳等大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好转。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积极行动,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扼杀这个来自空中的“杀手”,我们的天空会更蓝。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
请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它的特点。
2.本文采用________顺序来说明。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
4.第⑨段介绍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方面说明。
5.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五、布置作业1.在小字本上抄写本课所积累的词语。
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