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气象基础知识》课件

《气象基础知识》课件

雷电灾害及预防
雷电灾害
雷电是指天空中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放电现象,可导致火灾、爆炸、 电击等灾害。
预防措施
加强防雷设施建设,避免在雷电天气下使用高耸建筑物、金属框架结构等易导 电物体,不在大树下避雨,不接触裸露电线和电器设备等。
台风灾害及预防
台风灾害
台风是指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性涡旋,可导致狂风 暴雨、巨浪、风暴潮等灾害。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究的重点之一。
雷暴系统
雷暴是指积雨云中强烈的雷电和降水 现象,常伴随着大风、冰雹等天气现 象。
雷暴的预报和预警对于保障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雷暴的形成和发展与空气的上升运动 和不稳定能量有关,是夏季常见的天 气现象之一。
PART 05
气象灾害与预防
暴雨洪涝灾害及预防
暴雨洪涝灾害
暴雨是指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超 过50毫米的降水,可能导致河流 水位上涨、山洪暴发、城市内涝 等灾害。
详细描述
气象是研究地球大气层中发生的各种天气现象和气象过程的科学,包括温度、湿 度、降水、风、气压等要素的变化规律。气象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 重要意义,如天气预报、气候变化预测、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
气象的分类与特点
总结词
气象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和气象过程具有不同的特 点。
气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气象条件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气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如天气预报可以指导人们的出行和生产活动,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等 。同时,气象灾害也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重大损失,如暴雨、台风、干旱等灾害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造成威胁。因此,了解气象知识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基础知识》课件

《气象基础知识》课件
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理现象。 关注地震、火山活动、磁暴和太阳风暴等地球物理现象。
总结
通过了解气象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气象现象,抵御气象灾害,并掌握 气象预报和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同时,展望气象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推动气象科学的进步与创新。
2. 大气结构和公共气象观测要素
大气结构
大气圈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部大气层。 温度和压力在大气中随着高度的变化。
公共气象观测要素
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以及降水是公共气象观测的重要要素。
3. 气象灾害和防御措施
暴雨和洪水
暴雨和洪水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影响。 采取防御措施,如修建排水系统、建立防洪工程和加强预警体系。
雪灾和雪灾防御措施
雪灾可能导致道路封闭、交通堵塞和供电中断。 加强道路清理、冰雪防治工作和提醒民众防寒保暖。
台风和暴风雨灾害
台风和暴风雨给沿海城市和岛屿带来破坏性影响。 完善防台风准备工作,加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和紧急疏散计划。
4气象资料,对未来天气进行推测。 预报分类包括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气象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了解气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以及大气结构和公共气象观测要 素。掌握不同气象灾害的影响和相应的防御措施,同时了解气象预报和地球 物理学的基本知识。
1. 介绍气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 象
气象学,定义为研究大气现象和气象要素及其在气候和天气变化中的作用的 科学。
研究对象包括大气的物理性质、大气现象和大气过程。

气象基础知识

气象基础知识

百叶箱 温度表放在百叶箱里为什么?
百叶箱四壁、箱顶均采 用双层百叶,以利于通
风,箱内外以及支架均
涂白色,反射太阳、地
最高温度表
面和建筑物的辐射热。
(温度计高1.5米)
最低温度表
最高气温 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用横放的最高温 度表来测定。 最低气温 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低值,用横放的最低温 度表来测定。 体感温度

干球温度表
干湿球温度表 湿球温度表(温度计的球部
有湿棉纱包着)
使用方法: 先读出并记录干球温度表的示数; 再读出湿球温度表的示数; 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 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得出相对湿度。

4、风
高压区
流向
低压区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的定义
风是指相对于地表面的空气运动,气
象上把空气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定义为风,
人体所感觉到的温度叫体感温度,它受气温、 湿度、风、太阳辐射等因素影响,与气象站百叶 箱中测得的气温是有差别的。
2、气压



气压就是大气压强,是指与大气相接触的面上, 空气分子作用在每单位面积上的力,这个力是由 空气分子对该面碰撞而引起的。 在气象上,气压通常用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 (即整个大气柱)单位面积上的垂直空气柱的重 量表示的,以百帕(hPa)为单位。 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 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升高按指数递减。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等级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名称
无风 软风 轻风 微风 和风 轻劲风 强风
速度(米/秒)
0.0~0.2 0.3~1.5 1.6~3.3 3.4~5.4 5.5~7.9 8.0~10.7 10.8~13.8

气象基础知识PPT课件

气象基础知识PPT课件

气象上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
云底高度,将云分成高、中、低云三
大类。云是天气的相貌,一般天上挂
什么云,就指示地面上有与其相对应
的天气,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
天气变化的动态。
-
8
常见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 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风、 云、雾、雨、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 综合表现。一般可分为降水、地面凝结、视程 障碍、雷电等。
-
3
降水
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 态(经融化后)的水。降水量以在水平面上积累 的深度表示,单位为毫米(mm),取一位小数。 1毫米(mm)雨水相当于1亩地浇了约667公 斤(kg)的水。
-
4
固态降水有雪、冰粒、冰雹等,雨和雪的 混合降水在天气预报中称为雨夹雪。降雪大小 用降雪量和积雪深度来表述,降雪量和雨量一 样也用毫米(mm)表示,是将承接到的降雪融 化后量得的。积雪深度是在平坦开阔的地面上 直接用尺子量出来的,单位是厘米(cm),简称 雪深。冰雹以个体的直径表示,单位是毫米 (mm)或厘米(cm)表示。
-
19
扬沙:
由于风大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 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00米至小于10000米。
沙尘暴:
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
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根据能见度的
大小,沙尘暴的强度还可分为沙尘暴、强沙尘
暴、特强沙尘暴三个等级。
-
20
强沙尘暴图片
-
21
2.2.4雷电
-
18
霾: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空气普遍混浊 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 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气象小知识100条

气象小知识100条

气象小知识100条1.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2.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3.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通常为30年)大气状态和现象的统计特征。

4. 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单位是帕斯卡(Pa)。

5. 低气压区域通常伴随着多云和降水天气。

6. 高气压区域通常伴随着晴朗和干燥的天气。

7. 风是大气中气体的水平运动。

8. 风速是指风的速度,单位是米/秒(m/s)。

9. 风向是指风从哪个方向吹来,用16个方位表示。

10.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1.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12.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13. 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水在地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单位是毫米(mm)。

14. 雷暴是一种伴有雷电、强风和降水的天气现象。

15. 闪电是雷暴中电荷在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迅速放电的现象。

16. 彩虹是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彩色光圈。

17. 霜冻是指气温降至0℃以下,导致地面和植物表面结冰的现象。

18. 雾霾是由大量细小颗粒物(如灰尘、烟雾等)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低能见度现象。

19. 气象卫星是通过遥感技术观测大气现象的人造卫星。

20.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21. 气象站是观测和记录气象数据的设施。

22. 气象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探测大气中降水粒子分布的设备。

23. 气象气球是携带气象仪器升至高空的气球,用于收集大气数据。

24. 气象飞机是携带气象仪器在空中收集大气数据的飞机。

25. 气象船是携带气象仪器在海上收集大气数据的船只。

26.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变化的现象。

27.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温度持续上升的现象。

28.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和释放热量,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29. 臭氧层是大气中一层富含臭氧的气体层,位于平流层。

气象基础知识

气象基础知识


氧是一切生命所必须的,这是因为动物和植 物都要进行呼吸,都要在氧化作用中得到热 能以维持生命。氧还决定着有机物质的燃烧、 腐败及分解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又向大气 放出氧并吸收二氧化碳。 氮 (N2) 氮能够冲淡氧,使氧不致太浓,氧化作用不 过于激烈。大量的氮可以通过豆科植物的根 瘤菌固定到土壤中,成为植物体内不可缺少 的养料。 近期研究发现雷电是制造天然优质的“氮肥 厂”

水汽含量虽然不多,但它在大气温度变化范 围内可以发生汽态、液态和固态三相转化;
人们常见的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都 是水汽相变的表现。此外; 水汽还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显著影响 大气和地表的温度。



3、固体杂质 大气中悬浮着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 统称大气气溶胶粒子。
固体微粒有的来源于自然界,如火山喷发的 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微粒,海水飞溅扬入 大气后而被蒸发的盐粒,细菌、微生物、植 物的孢子花粉,流星燃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 和宇宙尘埃等;
臭氧( O3): 臭氧的生成有三条途径:太阳紫外线作用; 有机物氧化;雷电作用. 臭氧垂直分布: 从5—10公里高度出现,向上逐渐增加, 20—30公里达最大,再向上逐渐减少, 50—60公里高度消失。
大气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变化
臭氧的作用:
①臭氧的生成与分解,吸收了全部的紫外线, 对地面生 物起屏蔽作用。

概念差别:
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 状态(温度、相对湿度气压等)和大气现象(风、 云、雨、雪、降水等)的综合。 属于短时间内的微观现象,研究对象:地球上的 大气 气候:是指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 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天气 过程的综合。包括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极端天气 状况。 属于长时间宏观现象,研究对象:气候系统(五 大圈)

关于气象的知识内容

关于气象的知识内容

关于气象的知识内容
气象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自然现象。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运动和演变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包括台风、干旱、暴雨、暴雪、冰雹、霜冻、寒潮、雷电、高温等。

暴雨是指短时间内产生较强降雨量的天气现象,暴雨来势迅猛,能引起江河泛滥,常常冲毁堤坝、房屋、道路、桥梁,淹没田野,也能引起山洪暴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防御措施,以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气象学基础知识

气象学基础知识

气象学基础知识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二章§2~1§2~2§2~3§3~4§3~5§3~6主要气象要素及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大气的热力过程;大气污染与气象的关系;大气扩散模式;污染物浓度估算;厂址选择和烟囱设计。

§3~1主要气象要素及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一、低层大气的成分: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粒子二、大气的垂直结构三、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因子):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量,气象学中统称为~。

与大气污染关系密切的气象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空气湿度(气湿)、风(风向、风速)、云况、能见度、降水、蒸发、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等。

1、气温:表示大气温度高低的物理量。

通常指距地面1.5m高处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

2、气压:任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地单位面积上的大气柱重量.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气压随高度递减关系式可用气体静力学方程式描述,即ΔP=-ρgΔZ,其积分式—压高g公式:Z2Z1lnP2lnP1RTm据实测近地层高度每升高100米,气压平均降低约12.4毫巴(1mb=100Pa),在高层小于此值。

3、空气湿度(气湿):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和空气潮湿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水蒸气压力、体积百分比、含湿量、相对湿度、露点等。

4、风(windpeedanddirection)什么是风?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水平(horizontal)方向的空气运动称为风。

风的形成:风主要由于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而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是由温度分布不均造成。

P4P3P2P1At1t1=t2aBt2At1t1>t2bP4P3P2P1Bt2At1t1>t2cP4P3P2P1Bt2风的形成除热力原因外,还有动力原因,自然界的风是由于这两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只要有温差存在,空气就不会停止运动。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气象要素和气象变化规律的科学。

以下是气象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
1. 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压强、风速和风向等,这些要素描述了大气的物理状态和动力特征。

2. 气象观测:通过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对大气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获取气象数据。

常见的观测站点包括气象站、雷达站和卫星。

3. 天气系统:掌握不同尺度下的天气系统,例如大尺度环流系统(如赤道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带)、中尺度天气系统(如锋面、低压槽)和小尺度天气系统(如暴雨云团、台风等)。

4. 气候学:研究长期气候特征、季节变化和气候类型等,从而预测未来的气候趋势。

5. 气象预报:基于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预测未来短期(数小时至数天)和长期(数天以上)的天气情况。

6. 气候变化: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暖等问题,研究其对环境、生态和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7. 应用领域:气象学的应用包括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农业、航空航天、海洋、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以上是气象学的一些基础知识,涵盖了气象要素、观测、预测、气候学和气象应用等内容。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气象学是科学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了解气象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为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关于气象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组成,其中氧气占78%,氮气占21%,其他气体只占总体积的1%左右。

大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二、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指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因素。

天气是指其中一时刻或其中一天内的气象条件。

气候和天气都受到地球自转、公转、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三、大气运动大气中的运动主要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包括风的形成和风向风速的变化;垂直运动包括对流、辐散、上升气流等。

大气运动是天气形成和演变的基础,也是气候的形成原因之一四、降水形成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以经过凝结、凝华或冷凝的形式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成的主要过程有对流降水、层状云降水和锋面降水等。

降水对农业、人类生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大气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天气现象的总称,包括高气压系统、低气压系统、气旋、锋面等。

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对天气产生重要影响,对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

六、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通过对大气的观测、分析和计算,运用气象学原理和方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天气预报可以提供给人们关于天气变化的信息,帮助人们做出相应的安排和决策。

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状态发生的长期性改变。

气候变化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活动等,而人为因素主要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如温室气体排放等。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

八、天气灾害天气灾害是指由于天气变化引发的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造成的重大破坏和损失。

常见的天气灾害有台风、暴雨、冰雹、干旱、洪水等。

气象基础知识

气象基础知识

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来源于黄河流域地区, 是我国劳动人民自春秋时代开始逐步发 展起来的。由于它反映了农事季节,又 便于掌握和指导农事活动,因而逐渐推 广到全国各地。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
其实它是根据阳历来划分的,即根据 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 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 分成24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度。 需要说明的是,黄道是假想太阳在天 空中周年运行的路线,实际上,是地 球的公转轨道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 黄道是古代起的,至今一直沿用下来。
(2) 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 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 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近百年来 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 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 现象出现的次年。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 区容易出现暖冬。
常见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 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风、 云、雾、雨、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 综合表现。一般可分为降水、地面凝结、视程 障碍、雷电等。
降水现象
降水从形态上分为液态和固态两种。 液态降水主要指雨、阵雨、毛毛雨; 固态降水主要有雪、阵雪、霰、米雪、 冰粒、冰雹等。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 同时出现时,我们称之为混合型降水, 主要有雨夹雪、阵性雨夹雪等。

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风向是 指风吹来的方向,如果风是从北方吹来就 称为北风。在天气预报中常用“级”表示 风速,8级大风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当于时速 60-70公里,10级风相当于时速90多公里。
风力等级表

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水滴或冰晶 胶体的集合体,雨雪降自云中。常规 气象观测中要测定云状、云高和云量。 气象上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 云底高度,将云分成高、中、低云三 大类。云是天气的相貌,一般天上挂 什么云,就指示地面上有与其相对应 的天气,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 天气变化的动态。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气象学作为一门研究大气和气象现象的学科,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气象要素1. 温度:气象学中的温度是指空气的热量状态。

温度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气候研究的基础参数之一。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湿度的大小会影响气象现象的发生和演变,例如降水过程和云的形成等。

3. 气压: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强。

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气象系统的移动和气候的变化。

4. 风速和风向:风是大气中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

风速和风向是描述风的两个重要参数,对气象预测和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形式落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二、气象现象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系统中不断进行的各种尺度和形式的运动。

其中包括纬向环流、横向环流和垂直环流等不同形式。

2. 暖锋和冷锋:暖锋和冷锋是气象学中描述冷暖空气交汇带的概念,暖锋往往伴随着雨雪天气,冷锋会引发气温骤降和风暴等现象。

3. 切变线和高空急流:切变线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风速和风向有明显变化的界面,常常伴随着天气变化剧烈的现象。

高空急流是指大气高空中高速的水平气流。

4. 气旋和反气旋:气旋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的涡旋运动,反气旋则是指旋转方向相反的气旋,它们会引发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

三、气象预警1. 暴雨、大风和雷电预警:气象部门会根据大气环流及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发布暴雨、大风和雷电等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2. 雾霾和霜冻预警:雾霾和霜冻是大气污染和低温天气造成的重要气象现象,气象部门会发布相应的预警来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台风、龙卷风和地震预警:台风、龙卷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威胁,气象部门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地区进行防范和救援工作。

四、气象数据1. 气象站数据:气象站是用来收集各种气象要素数据的设施,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指标,这些数据对气象预测和科研具有重要价值。

气象基础知识

气象基础知识

气象基础知识一,人工影响天气1. 概述2. 人工降水3. 人工消雾4. 人工防雹5. 人工消云6. 人工防霜冻三,大气科学1.概述2.厄尔尼诺现象3.什么是天气预报4.什么是气象、天气和气候5.天气学, 天气图, 副热带高压, 天气, 天气系统, 气团, 锋面,温带气旋, 温带反气旋, 切变线, 大气环流, 大气动力学人工影响天气根据人们的意愿,通过人为干预,使某些局地天气现象朝有利于人们预定目的的方向转化,以克服或减轻恶劣天气引发的灾害,这种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措施称人工影响天气。

由于天气过程的能量十分巨大,一个10立方公里的云体,其含水量的凝结潜热相当于10万吨煤燃烧发出的热量,而一个台风的水汽每分钟释放的潜热,便相当于20个百万吨级核弹爆炸所释放的能量数。

因此直接制造和消灭一个天气过程是不可能的,比较现实的作法是在云、降水和其他过程中某些关键环节,施放一些催化剂,因势利导,促使天气过程按预定方向发展,以少量代价换取巨大经济效益。

中国人从17世纪至今的土炮、火炮消雹,便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例子。

目前正在各国试验的人工影响天气项目有:人工降水、人工消雾、人工防雹、人工削弱台风、人工消云、人工防霜冻、人工抑制雷电等。

我国从50年代开始,至今已在大多数省(自治区)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

世界上第一次对自然云作人工催化试验则是1946年美国V.J. 谢费尔等进行的,从那时起至今,全世界已有80多国家与地区开展过人工影响天气试验。

i) 人工降水也称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

人工增雨常分为暧云催化剂增雨与冷云催化剂增雨。

欲要暧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就得使云中半径大于0.04毫米的大云滴有足够的数密度,让它们迅速与小云滴碰并增长,成为半径超过 1.0毫米的雨滴形成降水,因此在那些大云滴数密度小而无法形成降雨的云中,用飞机、炮弹携带等方法,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使形成许多大云滴,便可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

关于气象科普知识

关于气象科普知识

关于气象科普知识
1.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模式预测未来天气的一种服务。

它可以告诉我们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信息,帮助我们做出相应的生活和工作安排。

2. 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通过各种仪器和方法来测量和记录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量等。

这些观测数据是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的基础。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在长时间尺度上发生的系统性变化。

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森林砍伐,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会带来许多影响,如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

4.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由天气或气候异常引起的灾害,如暴雨、洪涝、干旱、台风、飓风、龙卷风、雷电、暴风雪等。

这些灾害可能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5.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的大规模气流运动,它对全球气候和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信风带和极地附近的极地东风带是控制全球气候的重要环流系统。

6. 气象服务:气象服务包括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象监测、气象灾害预警等。

这些服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天气和气候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了解气象科普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天气和气候变化、提高生活质量以及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基础知识

气象基础知识

气象基础知识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面首先介绍几个气象基础概念。

天气是指短期内,大气在某地区的变化状态。

其中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向和风速等因素。

天气信息可以通过气象台提供的天气预报来了解。

天气预报通常根据气象仪器采集的数据和气象模型计算得出,可以提供一定时间段内的天气状况。

气候是指长时间尺度内,某地区的气候条件。

气候通常通过长期观测数据的统计来得出。

气候与天气的主要区别在于,气候变化较为缓慢,天气变化较为急剧短暂。

温度是气候学中的重要因素,它指标大气或物体的热度高低。

温度是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衡量的。

气温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农业和工业等都有重要影响。

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可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

绝对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相对湿度则是空气中含水蒸气的质量占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

气候干燥、潮湿与湿度有很大关联。

降水是指大气水分凝结成液态或固态水滴,并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降水包括雨、雪、雹、霰等形态。

降水对灌溉、环境和水资源的分配都有重要影响。

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风的强度可通过风速来衡量,风的方向表示风吹的方向。

大气压力差是导致风产生的主要因素,气温和地形也对风的生成和形态有影响。

雷电是大气中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由云与地面之间交流的电荷产生,并伴随着闪电、雷声和强烈的电流。

雷电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了解雷电的基本规律对预防雷击灾害非常重要。

以上是气象的一些基础知识,气象的研究和应用在农业、交通、航空、环保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对天气和气候的了解,有助于合理规划生产、出行和生活的安排。

气象基本知识点总结

气象基本知识点总结

气象基本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结构1. 大气的分层结构:大气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辐射层等5个大气层。

2. 大气的成分: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组成。

3. 大气的压强:大气的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通常用巴(bar)来表示,地面上的气压大约是1013毫巴。

二、大气动力学1. 大气运动的原理:大气运动主要受到地球的自转、辐射加热和地形影响。

2. 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極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环流。

3. 大气的热传递:大气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进行热传递。

三、气象观测1. 气象仪器:气象观测主要通过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降水计等气象仪器来完成。

2. 气象观测站点:气象观测站点通常包括地面站、浮标、卫星和雷达等不同观测平台。

四、气象预报1.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模型进行的天气预测,通常包括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2. 气象灾害预警:气象灾害预警是根据天气预报结果进行的预警,包括暴雨、龙卷风、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的预警。

五、气象学科1. 动力气象学:研究大气环流、动力过程和天气现象等内容。

2. 热力学气象学:研究大气中的热传递、湿度变化等内容。

3. 气象物理学:研究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如云、雨、雪等。

六、气象与生活1. 气象与农业:气象数据和预测结果对农业生产、灌溉和疾病监测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气象与航空航天:气象对于航空航天活动的影响很大,例如飞行条件、气象雷达等方面都需要考虑气象情况。

3. 气象与环境保护:气象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气象基本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对气象有更全面的了解。

气象学基础知识讲解

气象学基础知识讲解

气象学基础知识讲解1.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

2.太阳黑子:太阳光球上经常出现的阴暗斑点。

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

根据统计,地球上天气或气候反常均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关系。

3.气候异常: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

主要由气候因子的配置发生较大变化所致。

常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相适应,而影响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危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

4.气候因子:形成气候的基本因子。

主要有三个主要方面: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地理因子。

5.气候预报:指利用气候演变规律制作的预报。

制作方法与“长期天气预报”相似。

它是从气候演变规律出发预报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6.生物气候学:研究生命有机体与气候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

属于应用气候学范畴。

7.季风与季风气候: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被称为季风。

受季风支配的区域里的气候又被称为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区一般夏季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受大陆气流影响,主要特征为冬干夏湿。

8.雾与城市雾:雾是悬浮在近地面层大气中大量微细水滴的可见集合体。

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华的结果。

城市雾是发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集中的城区及其相关设施(机场、港口及高速公路等)的雾,城市雾的出现往往叠加了城市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雾本身就具有局地性的特征,而城市雾则是发生在局地性极强的城市环境中的雾。

9.全球暖化:近年来全球气候普遍偏暖,且气温有持续逐年升高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气温已经连续20年高于正常值,其中最暖的10年全部发生在年以来,而其中7年又发生在年以来。

近年来的气候变暖,不仅受自然因素影响,而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气象基础知识教学内容

气象基础知识教学内容

气象基础知识气象基础知识一,人工影响天气1. 概述2. 人工降水3. 人工消雾4. 人工防雹5. 人工消云6. 人工防霜冻三,大气科学1.概述2.厄尔尼诺现象3.什么是天气预报4.什么是气象、天气和气候5.天气学, 天气图, 副热带高压, 天气, 天气系统, 气团, 锋面,温带气旋, 温带反气旋, 切变线, 大气环流, 大气动力学人工影响天气根据人们的意愿,通过人为干预,使某些局地天气现象朝有利于人们预定目的的方向转化,以克服或减轻恶劣天气引发的灾害,这种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措施称人工影响天气。

由于天气过程的能量十分巨大,一个10立方公里的云体,其含水量的凝结潜热相当于10万吨煤燃烧发出的热量,而一个台风的水汽每分钟释放的潜热,便相当于20个百万吨级核弹爆炸所释放的能量数。

因此直接制造和消灭一个天气过程是不可能的,比较现实的作法是在云、降水和其他过程中某些关键环节,施放一些催化剂,因势利导,促使天气过程按预定方向发展,以少量代价换取巨大经济效益。

中国人从17世纪至今的土炮、火炮消雹,便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例子。

目前正在各国试验的人工影响天气项目有:人工降水、人工消雾、人工防雹、人工削弱台风、人工消云、人工防霜冻、人工抑制雷电等。

我国从50年代开始,至今已在大多数省(自治区)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

世界上第一次对自然云作人工催化试验则是1946年美国V.J. 谢费尔等进行的,从那时起至今,全世界已有80多国家与地区开展过人工影响天气试验。

i) 人工降水也称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

人工增雨常分为暧云催化剂增雨与冷云催化剂增雨。

欲要暧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就得使云中半径大于0.04毫米的大云滴有足够的数密度,让它们迅速与小云滴碰并增长,成为半径超过1.0毫米的雨滴形成降水,因此在那些大云滴数密度小而无法形成降雨的云中,用飞机、炮弹携带等方法,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使形成许多大云滴,便可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道与节气星座对应图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3气象常识
2.3.1天气的概念 天气是一定区域内短时段的大气状 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 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 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2.3.2气候的概念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多年)的 天气特征,是较长时期内各种天气过程的 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 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概率等)是表述气 候的基本依据。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 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 征。按水平尺度大小,气候可分为大气候、 中气候与小气候。
2.2常见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 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风、 云、雾、雨、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 综合表现。一般可分为降水、地面凝结、视程 障碍、雷电等。
2.2.1降水现象
降水从形态上分为液态和固态两种。 液态降水主要指雨、阵雨、毛毛雨; 固态降水主要有雪、阵雪、霰、米雪、 冰粒、冰雹等。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 同时出现时,我们称之为混合型降水, 主要有雨夹雪、阵性雨夹雪等。
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 1986-1987、1991-1994、1997-1998、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2009-2010
2.4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来源于黄河流域地区, 是我国劳动人民自春秋时代开始逐步发 展起来的。由于它反映了农事季节,又 便于掌握和指导农事活动,因而逐渐推 广到全国各地。
2.1.2降水
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 态(经融化后)的水。降水量以在水平面上积累 的深度表示,单位为毫米(mm),取一位小数。 1毫米(mm)雨水相当于1亩地浇了约667公 斤(kg)的水。
固态降水有雪、冰粒、冰雹等,雨和雪的 混合降水在天气预报中称为雨夹雪。降雪大小 用降雪量和积雪深度来表述,降雪量和雨量一 样也用毫米(mm)表示,是将承接到的降雪融 化后量得的。积雪深度是在平坦开阔的地面上 直接用尺子量出来的,单位是厘米(cm),简称 雪深。冰雹以个体的直径表示,单位是毫米 (mm)或厘米(cm)表示。
2.1.3风
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风以风 向和风速两个参数来描述,分别表示空气 流动的方向和速度。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 向,如果风是从北方吹来就称为北风。风 速就是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所经过的距离, 单位以米/秒(m/s)、公里/小时(km/h) 等速率 单位表示。在天气预报中常用“级”(蒲 氏级)表示风速,8级大风空气的流动速度 相当于时速60-70公里,10级风相当于时速 90多公里。
吹雪: 由于强风将地面积雪卷起,使水平能见 度小于10000米的现象。 雪暴: 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风运行,并且不 能判定当时天空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见 度一般小于1000米。
霾: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空气普遍混浊 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 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浮尘: 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 见度小于10000米。浮尘多为远处尘沙经上 层气流传播而来,或为沙尘暴、扬沙出现 后尚未下沉的细粒浮游空中而成。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 其实它是根据阳历来划分的,即根据 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 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 分成24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度。 需要说明的是,黄道是假想太阳在天 空中周年运行的路线,实际上,是地 球的公转轨道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 黄道是古代起的,至今一直沿用下来。
2.3.3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
当你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时,“天 气”和“气候”这两个名词会经常出 现。有人认为,反正都是天气呗!就 容易将它们混为一谈。其实,二者的 含义有着较大的区别,相互间又有着 密切的联系。
我们从天气、气候的概念上就可以看出,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于,天气代表一个较短 的时间段,而气候代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而气候则是对天气的概 括。天气具有多变性,如晴转雨、雨转晴等。 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 的,群众中早有“十里不同天”之说,而同 一地区不同时间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 气候是一个较长时间内天气的概括,相对于 天气而言,气候是比较稳定的。
雷暴: 为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 现象。表现为闪电兼有雷声,有时也可能 只听见雷声而看不见闪电。 闪电: 为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放电时 伴随的电光,但不闻雷声。 极光: 在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也可偶见)晴夜见 到的一种在大气高层辉煌闪烁的彩色光弧 或光幕。2.2.5Biblioteka 它天气现象气象信息员培训讲义
第二章气象基础知识
作为气象信息员,很有必要掌握 一些简单的气象知识,如温度、降水、 风、云等基本要素的概念,常见天气 现象的名称、强度等级的划分,理解 天气、气候与气象的区别和联系,明 白我市的气候概况。有了这些基础知 识做铺垫,可以更好地开展后续工作。
2.1常用基本气象要素概述
2.3.4什么是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是相对气候正常而言 的。所谓气候正常,是指气候的变 化接近于多年的平均状况,比较合 于常规和较适宜于人类的活动和农 业生产。异常就是不经常出现的, 如过冷、过热、严重干旱、特大暴 雨、严重冰雹、特强台风等等。气 候异常对人类的活动和农业生产有 严重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 赤道东太平洋每隔几年(3-7年)出现一次强 烈的升温并扩展到整个中东太平洋的现象。 拉尼娜现象(反厄尔尼诺现象): 赤道东太平洋每隔几年(3-7年)出现一次强 烈的降温并扩展到整个中东太平洋的现象。
其它天气现象还有大风、飑线、龙卷、 积雪、结冰等。 大风: 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0m/s(或目测估计风 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 飑线: 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 瞬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 亦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
龙卷: 一种小范围的强烈旋风,从外观看,是从 积雨云底盘旋转下垂的一个漏斗状云体。 有时稍伸即隐或悬挂空中;有时触及地面 或水面,旋风过境,对树木、建筑物、船 舶等均可能造成严重破坏。 积雪: 雪(包括霰、米雪、冰粒)覆盖地面达到气象 站四周能见面积一半以上。 结冰: 指露天水面(包括蒸发器的水)冻结成冰。
气象要素是指表明大气物理状 态、物理现象以及某些对大气物理 过程和物理状态有显著影响的物理 量。主要有:气温、降水、风、云、 气压、湿度、蒸发、能见度、辐射、 日照等。
2.1.1气温
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 量。日常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 位于气象观测场中1.5米高度百叶箱内 测得的空气温度。在我国,气温用摄 氏度(℃)表示。气温有定时气温、 日最高、日最低、日平均气温等。日 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3点钟, 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凌晨日出前。
雨量等级表
雪量等级表
2.2.2地面凝结现象
地面凝结现象包括露、霜、雨凇、雾凇四类。
雾凇图片
露: 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记露)。 霜: 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 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 晴朗风小的夜间生成。
雨凇: 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 坚硬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 隆突,也称冻雨。 雾凇: 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 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 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的物体或物体的 迎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
2.2.3视程障碍现象
视程障碍现象主要有雾、吹雪、雪暴、 烟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等八类。
雾: 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能见度是指人们 视线所能延伸的距离。雾按照水平能见度 可分为四个等级。 轻雾:水平能见度1000米~小于10000米; 雾:水平能见度500米~小于1000米;浓雾: 水平能见度50米~小于500米; 强浓雾: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
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1)台风减少。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 产生次数即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 少。 (2) 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 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 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近百年来 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 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 现象出现的次年。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 区容易出现暖冬。
风力等级表
2.1.4云
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水滴或冰晶 胶体的集合体,雨雪降自云中。常规 气象观测中要测定云状、云高和云量。 气象上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 云底高度,将云分成高、中、低云三 大类。云是天气的相貌,一般天上挂 什么云,就指示地面上有与其相对应 的天气,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 天气变化的动态。
扬沙: 由于风大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 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00米至小于10000米。 沙尘暴: 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 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根据能见度的 大小,沙尘暴的强度还可分为沙尘暴、强沙尘 暴、特强沙尘暴三个等级。
强沙尘暴图片
2.2.4雷电
雷电一般有雷暴、闪电、极光等三种, 其定义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