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分类学讲义第一章菌物的基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教师:林英任博士教授
林英任,1951年11月生,男,汉族,安徽金寨人,中共党员,博士。1974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林学系,并留校任教。1998年于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部毕业,获博士学位。历任安徽农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现任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森林保护学、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菌物学会理事,《菌物研究》期刊编委,安徽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获省首届青年科技奖,被遴选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林英任教授主要从事林木病理学、菌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森林(经济林、园林植物)病理学”、“林病流行与治理”、“高级菌物学”、“拉丁文”等课程。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名。先后主持“中国真菌志·斑痣盘菌目卷研编”、”斑痣盘菌科及相关类群分子系统学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和“安徽盘菌资源及其经济重要性研究”等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有“中国斑痣盘菌目分类研究”、“盘菌纲一新属——新齿裂菌属”、“国内新见的木本药用植物病害”、“中华猕猴桃病害及其防治”等。合著《牯牛降科学考察集》、《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等。曾获国家农业科技推广奖、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校“九五”科技先进个人一等奖。
课程内容
《高级菌物分类学》以Ainsworth et al.(1973)的分类体系为基本框架,同时参考Hawksworth et al.(1995)和Kirk et al.(2001)的有关分类主张,系统讲授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亚门及其下属各分类阶元的分类地位和鉴别特征。此外对菌物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菌的治理和病菌、害虫天敌及食药用菌的开发利用等情况作简要介绍。旨在学生为识别、发掘、利用和改造菌物打下良好基础。
适用学科专业
森林保护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学分及学时
2.5学分,合50学时。
教学环节
理论讲授:30学时;
实验(观察菌物实物及玻片标本):20学时。
教材
1. 邵力平等(1984)。真菌分类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2. 邢来君、李明春(1999)。普通真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
1. 裘维蕃主编(1998)。菌物学大全。科学出版社。
2. 卯晓岚(1998)。中国经济真菌。科学出版社。
3. 蒲蛰龙、李增智(1996)。昆虫真菌学。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张中义等(1988)。植物病原真菌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5.Ainsworth, G. C. et al. (1973). The Fungi: An Advanced Treatise.Vol. 4A, 4B. Academic Press, London & New York.
6 .Hawksworth, D. L. et al.(1995). 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ary of the Fungi. 8th edn. CAB International, Wallingford.
7. Kirk, P. M. et al.(2001). Ibid. 9th edn. CAB International, Wallingford.
8. Alexopoulos, C. J. et al.(1996). Introductory Mycology. 4th edn. John Wiley & Sons. Inc. 目录
第一章菌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菌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章菌物的形态结构
第四章菌物的生活史
第五章菌物的生理与生态
第六章菌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及分类
第七章鞭毛菌亚门
第八章接合菌亚门
第九章子囊菌亚门
第十章担子菌亚门
第十一章半知菌亚门
第一章菌物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狭义与广义的“真菌”
英语Fungi一词,过去译为真菌,现今一些权威学者提倡译为
菌物(裘维蕃,1993)。菌物(Fungi)是个广义的词,并不
专门代表狭义的“真菌”。
狭义的“真菌” 指Eumycota(过去的真菌门),Kingdom Fungi
(《安、比氏菌物词典》第八、九版的真菌界)或True fungi
(真菌物)。菌物, 即广义的“真菌” ,除含上述狭义“真菌” 外,还包括Chromista 或Pseudo fungi(假菌)——如卵菌等,以及
Fungi-like protozoa(类菌原生动物)——如粘菌等(裘维
蕃,1998)。
第二节菌物的定义
定义:菌物是具真正细胞核,常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大都以分枝的丝状体吸收营养,一般都能进行无性和(或)有性繁殖并可产生孢子的一类生物。与其他生物类群的区别:
菌物因具细胞核,故不同于原核生物细菌、蓝藻和非细胞生物病毒等;因常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从外界吸收现成的营养物质,故不同于绿色植物(过去传统观念认为,菌物隶属于植物界中的一个门——菌藻植物门或真菌门);因具细胞壁,不能吞食营养,故更不同于动物。1993年5月中国菌物学会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根据中科院院士、北农大教授裘维蕃先生提议,将菌物看作是与动物界、植物界并列而三足鼎立的一个界,即建立菌物界。吞食、光合、吸收营养乃三界多细胞真核生物的最重要区别。
第三节菌物的种类及分布
菌物的种类繁多。据《安、比氏菌物词典》第八版(Hawksworth et al.,1995)统计,全球已有72065种被描述;该词典第九版(Kirk et al., 2001)中,又增至80060种。根据英国、芬兰、瑞士等国最近资料,菌物的已知种数是维管植物(全球已知23万种,实存25万种)的4~6倍。以此类推,人们估计自然界实际存在的菌物约有100~150万种(H a w k s w o r t h,1991)。真菌广泛分布于空气(甚至上万米高空)、土壤、水(甚至数百米深的海水)中,以及动、植物体及其它物体上。我们人类也可以说是生活在菌物的汪洋大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