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心理学术语
心理学实用专业术语汇总
⼼理学实⽤专业术语汇总A型-B型(TypeA-TypeB)⼀种特质维度,能表明⼈们在具有⼲劲⼗⾜、时间紧迫感强等态度时所表现出的典型⾏为的程度。
Q分类技术(Q-Sort)⼀种评估程序,可以测试被试对⾃我描述的分类。
Rep测验(Rep test)⾓⾊建构技能测验,由凯利设计,⽤以查明个⼈建构。
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 style)与⾝边重要⼈物的关系很亲密且从不担⼼被抛弃的⼀种依恋类型。
本我(id)在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模型中,与直接需要的满⾜有关的那部分⼈格。
⽐较组(comparison group)指⼀种实验条件,通常是⼀个不接受任何处理的组,它与其他受到特殊处理的组之间的差异可以验证假设。
表露的相互性(disclosure reciprocity)对交谈伙伴⾃我表露亲密程度的匹配。
表⾯效度(face validity)⼀种确定效度的⽅法,考察测验项⽬从表⾯上来看是否能够测量所要测量的东西。
操纵的⾃变量(manipulated independent variable)赖以把被试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的⾃变量。
操作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通过在有机体产⽣某⾏为后给予某种反应⽽产⽣的学习。
超我(supergo)在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模型中,代表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格。
成长需要(growth need)⼀种使个体成长的需要,当得到需要的东西之后,该需要仍然存在。
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在成就⾏为发起过程中的参与和成功的动机。
重复试验(replication)查明能否获得与过去研究相似的结果的研究。
出⽣次序(birth order)⼀个⼈按照出⽣顺序在兄弟姐妹中的排⾏。
次级特质(secondary traits)除了中⼼特质以外的⽤于描述⼈格的所有特质。
催眠后遗忘(posthypnotic amnesia)被催眠者在被告知他们不会记住的情况下,被催眠后不能回忆起催眠中发⽣的事。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
第五讲:精神分析心理学(1900)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 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
它产生于19世纪末,既是一种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Neurosis)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如自由、联想、移情、释梦、解析等;又是一种潜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精神分析最初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而现在它也变成了一门科学的名称——潜意识心理过程的科学。
”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大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构成现代西方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世称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tic school)亦称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是由奥国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所创建的。
波林曾写到“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高觉敷译,1981,814)。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点:(1)从产生条件来看,它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o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2)从研究对象来看,它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3)从研究内容来看,它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着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容。
故通常把精神分析称深蕴心理学(或深度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
(4)从研究方法来看,它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方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
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运动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心理治疗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经常发生派别内部的分裂与重新组合。
在精神分析运动的早期,一方面弗洛伊德本人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他的前期理论与后期理论就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弗洛伊德的弟子们由于日益不满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先后与他分道扬镳。
于是出现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概念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概念精神分析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起源于维也纳的维尔海姆·特奥多尔·菲利普·弗洛伊德。
它是一种在心理治疗中探索个体潜意识的方法,旨在揭示个体的潜在冲突和心理过程,以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思维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其中包含个体不自觉的欲望、冲突和情感。
无意识是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础,它包含了个体在意识层面无法直接访问的想法和记忆。
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中,弗洛伊德提出了冲突理论。
他认为,个体心理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力量和冲突,主要是由于个体对内心冲动和外界现实之间的冲突引起的。
这些冲突可能来源于童年经历、社会期望和个人欲望之间的矛盾,而这些冲突可以导致心理问题和不适应。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个体的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个体最原始的部分,它包含了无意识的冲动和欲望,通过追求快乐和满足来驱动个体的行为。
自我是个体中介的实体,它负责处理现实和冲动之间的冲突,并通过调解来满足本我和超我之间的需求。
超我是个体的道德和伦理意识的部分,它通过内化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来约束个体的行为。
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中,梦境也被视为重要的窗口,通过分析梦境,个体可以揭示和理解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无意识冲突的表达,梦境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揭示和解释梦境中的隐含意义,来理解个体的潜在心理需求。
除了个案治疗,精神分析心理学还强调个体与社会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
弗洛伊德提出了文化心理学的概念,认为个体心理的形成不仅受到个人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他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和个人心理病理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精神分析心理学是一种探索个体潜意识的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通过研究无意识、冲突、人格结构、梦境和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精神分析心理学旨在揭示个体心理过程中的隐含冲突和欲望,从而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适应能力。
弗洛伊德心理学名词解释
弗洛伊德心理学名词解释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理论对于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弗洛伊德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无意识(Unconsciousness)人的无意识部分是弗洛伊德理论中十分重要的概念之一。
无意识是指个体不容易察觉到但却对其思维、情绪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心理过程。
无意识中包含了个体隐藏的冲突、欲望和痛苦的经验,这些经验往往被压抑和忽视,但仍然在无意识中影响个体的行为。
2. 意识(Consciousness)与无意识相对立的是意识,意识是个体能够直接感知和体验的心理过程,包括个体当前的思维、感觉、感知和意识活动。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仅仅是心理过程中的冰山一角,无意识才是冰山底下的巨大部分。
3.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创建的一种心理疗法方法,旨在通过揭示无意识中的冲突和痛苦经验,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精神分析通过分析个体的梦境、自由联想和口述等方式,来理解和解决个体心理上的困扰。
4. 冲动(Instinct)冲动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个体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
弗洛伊德区分了两类冲动,即生存冲动(Eros)和死亡冲动(Thanatos)。
生存冲动驱使个体追求满足和欢愉,而死亡冲动则代表着自我毁灭和冲突的一面。
5. 压抑(Repression)压抑是指个体将无意识的冲突、欲望和痛苦经验排除或剥夺意识的过程。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常常会因为社会和文化的因素感到压力,从而选择将某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冲突压抑至无意识之中,但这些被压抑的经验仍会在无意识影响个体行为。
6. 欲望 (Desire)欲望是指个体对于满足特定需求或获得特定东西的渴望。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欲望是多样而复杂的,包括了生理需要和心理需求之外的精神层面的渴望。
欲望会在个体心理中产生冲突和焦虑,成为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的重要考量。
心理学精神分析
心理主要理论流派: 积极或消极行为或人格特征是怎样获得的。 是怎样维持的 如何改变当事人行为,及如何取得改变。
理论取向
当治疗师与来访者初次接触时,治疗师的理论 思想决定着他们寻找什么和看到什么。这基本 决定了治疗的中心和过程,并影响着治疗策略 和步骤的选择。
没有理论的指导而进行咨询,就象在没有地图 和仪表的情况下驾驶飞机。
前意识
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 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
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
在精神分析中相对意义不大。
潜意识:
人的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那些我们意识 不到的,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及其他欲望, 这些本能、欲望为社会道德准则相悖,因 而无法直接得到满足,被挤出意识之外。 去除阻力、超我的监察作用之后才能显露 出来。如梦、催眠状态下。是过去经验的 大储藏库。
超我
自我 本我
超我 自我
本我
超我
自我 本我
(三)、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2-3岁) 性器期(4-6岁) 潜伏期(6-12、13岁) 青春期(青春期后)
(三)、性心理发展理论
口欲阶段(0-1岁左右):主要活动是口腔 的活动,快感来源于唇、口、吸吮的吃东 西。口腔构成了满足欲望以及进行交流的 最重要身体部位。
三者保持平衡则人格正常发展,关系失调 则导致神经症。
人格结构图解
至善原则 现实原则
稽查作用
快乐原则
意识 超我(super-ego) 自我(ego)
前意识
本我(id)
潜意识
人格的三个系统相互关系
人格的三个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 作用构成人格的整体。其中:
本我是人格中的生理成分 自我是人格中的心理成分 超我是人格中的社会成分
100个心理学名词
100个心理学名词这里列举了一些心理学中常见的名词,以涵盖不同领域和概念:1. 精神分析2. 行为主义3. 认知心理学4. 自卑感5. 社交认知理论6. 条件反射7. 心理治疗8. 神经元9. 神经递质10. 神经网络11. 大脑皮层12. 儿童心理学13. 成年期心理学14. 社会心理学15. 人格心理学16. 心理测量17. 情绪智力18. 自我概念19. 自我意识20. 情感21. 知觉22. 记忆23. 学习理论24.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5. 施瓦茨的价值观理论26. 心理学实验27. 社交认知28.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9. 心理动力学30. 生理心理学31. 心理学史32. 心理学伦理33. 面孔识别34. 孤独感35. 自闭症36. 人格障碍37. 强迫症38. 抑郁症40. 精神分裂症41. 创伤后应激障碍42. 情绪障碍43. 心理健康44. 儿童精神健康45. 恐慌症46. 心理学咨询47. 生理心理学48. 知觉心理学49. 认知失调理论50. 意识51. 非言语沟通52. 压力应对53. 冲突解决54. 决策心理学55. 追溯记忆56. 健忘症57. 需求满足理论58. 心理学研究方法59. 儿童发展60. 青少年发展61. 成年期发展62. 老年发展63. 生命事件64. 运动心理学65. 文化心理学66. 社会认知67. 社会认同68. 社会影响69. 社会认知理论70. 受害者心理学71. 积极心理学72. 团队心理学73. 社交心理学74. 遗传心理学75. 情景理论76. 行为遗传学77. 环境心理学78. 变态心理学79. 睡眠心理学80. 心理学统计学81. 言语发展82. 创造力心理学84. 认知失调85. 艾伦·霍夫曼研究86. 交往性心理学87. 认知神经科学88. 社交认知训练89. 跨文化心理学90. 儿童心理疾病91. 反社会行为92. 知觉失调症93. 意识形态94. 睡眠障碍95. 认知行为疗法96. 儿童行为学97. 文化认知98. 神经心理学99. 老年心理学100. 心理学教育这些名词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认知、社会、临床、发展等多个方面。
心理分析小说的名词解释
心理分析小说的名词解释心理分析小说是一种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文学流派,它通过深入描绘和分析人物内心世界的方式,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多样。
在心理分析小说中,作者往往通过刻画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以及他们面对的挑战和冲突,揭示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命运的种种可能性。
本文将对心理分析小说的一些关键术语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形式。
1.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精神分析是心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和治疗方法,由维也纳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
在心理分析小说中, 精神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往往被用来解读和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潜意识。
通过揭示人物的欲望、冲突和内心动力等,精神分析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2. 自我(Ego)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体与外界之间的桥梁,负责平衡和调解冲突的需求。
在心理分析小说中,自我经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冲突,读者可以通过观察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和转变,了解自我在不同情境和压力下的应对方式和策略。
3. 潜意识(Subconscious)潜意识是指无法直接被意识察觉的心理过程和内容。
在心理分析小说中,潜意识经常起到重要的作用,激发和推动人物的行为和思维。
通过深入挖掘和揭示人物潜意识中隐藏的冲突、欲望和动机等,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机制。
4. 内心独白(Interior Monologue)内心独白是一种呈现人物内心思考过程的文学手法。
在心理分析小说中,作者常常使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怀疑、矛盾和冲突。
读者通过直接接触人物内心的独白,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受,进而对人物的心理状态有更全面的认识。
5. 心理冲突(Psychological Conflict)心理冲突是心理分析小说中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
它指的是人物内心世界中不同欲望、需求、信念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心理冲突常常成为人物行为和情节发展的推动力,也是读者深入了解并关注人物内心的关键。
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源自于维也纳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研究。
精神分析心理学探究人类个体潜意识中的冲突、欲望和挫折,并试图通过解决这些冲突来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对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无意识: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和行为受到潜意识中的无意识力量的控制。
无意识是指那些个体无法直接察觉或意识到的心理过程和冲突。
2. 潜意识:潜意识是无意识的一部分,包含个体未察觉到的心理过程、欲望和记忆。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会通过梦境、口误等形式表现出来。
3. 冲突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问题和症状源于潜意识中的冲突。
这些冲突可能来自于个体的童年经历、性欲望以及内心的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
4. 心理动力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包括意识系统、个体结构以及心理能量的观念。
意识系统包括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个体结构包括自我、超我和本我三个层面。
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早期经典派和后继发展两个阶段。
1. 早期经典派(1890-1939):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概念,如无意识、冲突理论和心理动力学模型。
他还发展了自由联想法和解析法等临床技术,并开展了大量的病例研究。
2. 后继发展(1940至今):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精神分析心理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改进。
包括弗洛伊德的学生梅拉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和儿童心理学家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在内的后继学派提出了许多新理论和治疗方法,丰富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内容。
三、精神分析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精神分析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和心理咨询领域。
心理学名词术语
心理学名词术语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许多名词术语,用来描述和解释不同的心理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学名词术语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学理论,强调潜意识对个体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在理解个体的心理冲突、意识和无意识过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心理投射(Psychological Projection):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将自己的不良特质或欲望投射到他人身上,以避免自我认同。
心理投射可以造成误解和冲突。
3. 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由巴甫洛夫提出的学习理论,指一个刺激因与一种有反应的刺激多次同时出现而产生相关联。
通过条件反射,恐惧、偏好和情感等可以被学习和改变。
4.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由阿尔伯特·班杜拉创立的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并从中学习而形成的。
社会认知理论对个体的自我效能、动机和自我调节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 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个体对事件或他人的预期可能会影响其行为,使最初的预期成为现实。
自我实现预言可以影响个体的表现、自我形象和信念。
6. 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y):研究个体如何通过经验和环境的改变来获取和改变行为的理论。
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认知学习等。
7. 自我概念(Self-Concept):个体对自己认知和评价的总和。
自我概念包括个体的价值观、自我意象和自我认同等方面,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8. 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个体对于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认同程度。
社会认同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感受,并对个体在群体中的表现产生影响。
9. 团体动力(Group Dynamics):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的流派,它由维也纳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建立。
本文将探讨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治疗方法以及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核心概念1. 无意识: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的思想和欲望不仅表现在意识层面上,还存在于无意识中。
无意识是个体心理活动中被压抑和忽视的部分,通过解读梦境、自由联想等方法,精神分析师可以揭示无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
2. 冲突与防御机制: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个体内部存在着各种冲突,包括本我(冲动与欲望)、超我(内化的社会规范)和自我(平衡两者之间)之间的冲突。
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平衡,个体会运用各种防御机制,如压抑、转移、投射等,来处理冲突。
3. 儿童性欲阶段:精神分析心理学强调人的个体发展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其中儿童性欲阶段是关键。
弗洛伊德提出了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器期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冲突和心理发展任务。
二、治疗方法1. 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患者被要求将自己的思维随意流动,不经过过滤和评判地表达出来,以便精神分析师能够获取更多的无意识信息。
2. 梦境解析: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梦境是无意识中冲突和欲望的表达形式。
通过解析梦境,分析师可以揭示个体无意识中的潜在需求和冲突,并帮助患者理解其中的心理动力。
3. 灵与治愈:精神分析心理学强调个体与精神分析师之间的关系对治疗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亲密而信任的关系,患者可以与师傅建立无需防御的连接,从而深入探索自己的无意识和根深蒂固的模式。
三、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 自我认同: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自我认同是对内心冲突的平衡结果。
个体在成长中不断地寻找自我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压力和期望的影响。
2. 人际关系:精神分析心理学强调一个人的个人发展与与他人的关系密不可分。
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通过接触和冲突来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并在关系中满足心理需求。
心理学名词术语
心理学名词术语1.物质依赖物质依赖,是指长期滥用某种物质后,产生一种心理上与躯体上的强烈而不能克制寻觅该种物质的状态,冀以体验重复使用该物质的心理快感,同时避免戒断的躯体不适。
前者称为心理依赖,后者称为躯体依赖。
2.心电感应心电感应是人体特异功能所出现的超越五官感知不可思议的能力。
具有这些能力的人士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经过气功修练到高深境界后所出现的,也有些是大难不死,如生重病或出意外之后出现的。
基本上它是一种人类潜在的能力,正式的名称应该定为“人体潜能”。
3.感觉记忆瞬时记忆亦称“感觉记忆”,记忆系统的一种,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短暂记忆。
通常是指1秒钟左右的时间,即刚刚感觉到所注意的信息时间(有人把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时间极短,大量的、被注意到的信息很容易消失,能够记住的东西才进入短时记忆。
4.心理动力是精神分析学的一个概念,指人类一切精神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5.冥想冥想是翻译过来的一个单词,在英文里,它指的是禅修的意思,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
瑜伽者通过冥想来制服心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直接沟通。
通过简单练习冥想,即可帮助人们告别负面情绪,重新掌控生活。
6.催眠催眠是指催眠师向被试提供暗示,以唤醒他的某些特殊经历和特定行为。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催眠与其他一般状态是相似的,包括放松、全神贯注和联想。
在催眠状态下,一个人可能经历“在感知、思维、记忆和行为上的一些改变”,包括暂时的麻痹、幻觉和忘记“对催眠术医师的暗示做出反应”。
7.超感知觉超感官知觉简称ESP,心理学研究范畴。
是指不凭借感官信息而对外界事物获得知觉经验的现象。
心灵学者对超感官知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心电感应或传心术,即两人在远距离下传递思想情感的能力;(2)灵感,即在无直接感觉下产生对具体事物的知觉现象,如可看到封闭在不透明容器内的东西;(3)预知,可预先知道尚未发生的事情或别人的思想;(4)心灵致动,即以心灵的力量来影响或控制物质对象的能力。
精神分析术语
精神分析术语2篇精神分析术语(一)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和学说体系,包括一系列术语来描述心理和潜意识的现象。
这些术语帮助着精神分析师理解个体的内在世界,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精神分析术语,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心理学领域。
首先,我们来谈谈“潜意识”。
这一概念是由弗洛伊德首次提出的,指的是我们意识之下的心理过程和情感。
潜意识中储存着个体的欲望、冲突、压抑的记忆和情感体验。
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意识到潜意识的内容,但它对于我们的思维、行为和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是“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一种精神分析技术,被用来探索和揭示患者潜意识中的内容。
在自由联想中,患者被要求放松并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维。
通过自由联想,患者可以展示他们潜意识中的思维模式和联结,从而帮助精神分析师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另一个重要的术语是“防卫机制”。
防卫机制是潜意识的一种防御方式,用于保护个体免受内心冲突和焦虑的影响。
例如,“否认”是一种常见的防卫机制,个体会否认自己的欲望或冲突,以减轻焦虑感。
其他常见的防卫机制包括回避、转移和投射等。
精神分析师通过观察患者的防卫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在冲突和需求。
此外,精神分析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术语,包括“幻见”、“移情”、“抗议行动”等等。
这些术语都有助于描述和解释患者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通过使用这些术语,精神分析师能够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内心体验,从而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治疗。
总之,精神分析术语是精神分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帮助着精神分析师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并在治疗中提供指导。
了解这些术语,可以加深我们对心理学和人类心理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深入的洞察力,去看待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情感。
精神分析术语(二)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常用的精神分析术语。
在本文中,我将继续介绍几个重要的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精神分析领域的术语。
心理学之精神分析法
防御机制理论
总结词
防御机制理论是指个体在面对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时,会采取一系列心理策略来自我保护。
详细描述
防御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个体面临强烈的情感压力时,会自动采取一些心理策略来减轻焦虑 和恐惧。常见的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压抑、投射、反向形成等。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暂时缓解情绪 压力,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
通过分析解释,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 心理动态和内在需求,促进自我觉察 和成长。
04 精神分析法的贡献与争议
对心理学的贡献
01
揭示无意识过程
精神分析法揭示了人类心理的无 意识过程,揭示了潜藏在个体行 为背后的动机和欲望。
02
促进自我意识
03
发展治疗技术
精神分析法鼓励个体深入探索自 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我意识和 自我认知。
释梦
01
02
03
释梦
通过对梦境的解析,揭示 梦境背后的潜意识欲望、 冲突和情感。
目的
梦境是人类内心深处的反 映,通过释梦可以深入了 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内在 需求。
注意事项
释梦需要结合患者的文化 背景、生活经历和心理状 态进行综合分析,以准确 理解梦境的含义。
分析阻抗
分析阻抗
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 某些话题或情感的回避、 抵抗或抵制。
教育与家庭
精神分析法的理论也可以应用于 教育和家庭领域,帮助家长和教 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 需求和发展阶段。
02 精神分析法的主要理论
潜意识理论
总结词
潜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法的核心,它认为人的许多行为和思想是由潜意识驱动的,潜意识中隐藏着个体的欲望、 冲动和情感。
详细描述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是心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包含了大量的本能冲动和被压抑的欲望。这些欲望 和冲动在正常情况下无法被意识到,但在特定条件下,如梦境、口误、失言等,可能会浮现到意识层面。潜意识 理论认为,许多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都与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动有关。
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
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既是一种精神病症的治疗方法,也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理论。
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代表人物有安妮·弗洛伊德和梅兰妮·克莱因等。
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流派的理论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哲学观,构成了现代西方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
[1]中文名精神分析心理学外文名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 / psychoanalysis别名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产生时间1895年代表人物安妮·弗洛伊德,梅兰妮·克莱因1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思想背景▪科学背景2发展历程▪理论开端▪梦论产生▪学派成立▪学派分裂▪学派现状3理论体系▪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观点4主要贡献5主要缺陷1历史背景编辑社会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根源。
首先,它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病态现象的产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帝国特别是维也纳在经济上由资本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在政治上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互相交织,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精神沮丧,致使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其次,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试图解决犹太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压抑所造成的社会病态现象的产物。
虽然资本主义极力宣扬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反对禁欲主义,要求婚姻自由,但是当时的奥地利帝国由于维多利亚时代遗风犹存,在家长式统治的犹太社会里,宗教气氛依然非常浓厚,社会禁忌十分严格,特别是在男女两性关系上更是如此,完全否定妇女在性方面的平等权,使女性的性本能受到严重压抑,造成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创伤。
作为治疗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精神分析,正是适应这些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精神分析心理学术语
精神分析学术语速查索引A: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的个体心理学,是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而产生的,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安全感:人在摆脱危险情境或受到保护时所体验到的情感,是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不了缺少的因素。
爱情:一种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一般是指男女之间产生的互相吸引、互相依恋的一种具有浪漫色彩的强烈情感。
爱童症:亦称恋童癖,性变态的一种。
特征是专以未成年的同性或异性作为性幻想、性冲动、性行为的对象,通常是对青春发育前或更早的孩子(一般十二三岁或更小)。
恋童的表现为窥视、抚摸裸童的生殖器,有恋童意象和冲动等,少数有性交行为。
暗示疗法:是指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也可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引导求治者顺从、被动地接受医生的意见,从而解除心理压力,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暗适应:当环境从强光向弱光转变时,眼睛对光刺激的感觉下降,光敏感度提高,逐渐适应低强度照明的过程。
B:白日梦:在意识轻度模糊、非睡眠状态下产生的超越现实、打破时空界限、高度自我卷入的幻想活动。
本能:动物在进行过程中形成并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不学就会的能力,它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无条件反射构成的。
比较分析法:在各种心理学的观点、思想、学说和理论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确定它们的异同点和关系。
主要有四种方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暴露疗法:亦称内攻疗法,是冲击法的变式。
将患者置于最大刺激的情境中直至其刺激反应渐趋平缓。
包容需要:一种社会性需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舒茨的人际行为三维理论中的基本人际需要之一,指个体想要和他人接触、交往,建立并维持满意的关系的需要。
背景效应:亦称上下文效应。
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1. 引言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是由维也纳医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体系。
该理论主要关注人类心理活动的无意识冲突和动力,并通过分析患者的梦境、自由联想、抵抗和转移等现象,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起源及其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2. 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的起源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起源于弗洛伊德的临床实践。
他观察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回避某些话题或感到痛苦,而这种回避和痛苦常常与他们的无意识冲突有关。
弗洛伊德开始探索人类无意识与冲突的关联,逐渐形成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3. 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3.1 无意识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活动中存在着无意识过程,它是个体意识之下的底层结构。
无意识包含了个体不易察觉的欲望、冲动和内心冲突,常常通过梦境、幻觉和症状的形式表达出来。
无意识对个体的影响往往超出其自我意识的范围。
3.2 动力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主要有两种冲突力量:生命冲动(Libido)和死亡冲动(Thanatos)。
生命冲动驱使个体寻求快乐和满足,而死亡冲动则使个体趋向破坏和自我毁灭。
这两种冲突力量在个体内部产生了不断的斗争和平衡。
3.3 自我、超我和本我精神分析心理学将人类心理活动划分为三个层次:自我(Ego)、超我(Superego)和本我(Id)。
自我是个体自我意识和理性的代表,超我是道德和文化的代表,本我是冲动和欲望的原初状态。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平衡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与行为。
3.4 梦境和自由联想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中,梦境是无意识冲突的主要表达形式。
弗洛伊德通过解析患者的梦境内容,揭示了一些隐藏在无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
自由联想则是一种治疗技术,患者被要求说出一切经过思维的内容,无论是意识到的还是无意识到的。
这有助于揭示患者的无意识冲突。
3.5 抵抗和转移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抵抗和转移的现象。
心理学最近发展区名词解释
心理学最近发展区名词解释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领域,涉及许多新的术语和概念。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最近发展的术语和概念的解释:1. 神经科学:神经科学是研究大脑和神经系统如何影响行为和认知过程的学科。
它使用各种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来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2. 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心理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深入探索潜意识和无意识过程来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
它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并受到了后续心理学家的发展和扩展。
3. 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个体如何实现幸福、健康和个人发展。
它关注个体的优点和积极特质,以及增强个体生活质量的方法。
4.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它探讨社会认知、社会行为和社会动态,以及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决策。
5. 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大脑如何处理和储存信息、进行思考和决策。
它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方法结合起来,以揭示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
6. 心理学的复制危机:心理学的复制危机是指一些经典心理实验的结果无法被其他研究人员复制的现象。
这引发了对心理学研究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的讨论,并促使采取更严格的研究方法和开放科学实践。
7. 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差异和相似之处。
它关注文化对个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以及文化间的价值观和信念。
8. 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
它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并提供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和治疗方法。
以上是一些最近心理学发展的术语和概念的简要解释。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新的领域和概念的涌现,为我们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理解提供更深入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学术语速查索引A: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的个体心理学,是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而产生的,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安全感:人在摆脱危险情境或受到保护时所体验到的情感,是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不了缺少的因素。
爱情:一种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一般是指男女之间产生的互相吸引、互相依恋的一种具有浪漫色彩的强烈情感。
爱童症:亦称恋童癖,性变态的一种。
特征是专以未成年的同性或异性作为性幻想、性冲动、性行为的对象,通常是对青春发育前或更早的孩子(一般十二三岁或更小)。
恋童的表现为窥视、抚摸裸童的生殖器,有恋童意象和冲动等,少数有性交行为。
暗示疗法:是指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也可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引导求治者顺从、被动地接受医生的意见,从而解除心理压力,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暗适应:当环境从强光向弱光转变时,眼睛对光刺激的感觉下降,光敏感度提高,逐渐适应低强度照明的过程。
B:白日梦:在意识轻度模糊、非睡眠状态下产生的超越现实、打破时空界限、高度自我卷入的幻想活动。
本能:动物在进行过程中形成并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不学就会的能力,它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无条件反射构成的。
比较分析法:在各种心理学的观点、思想、学说和理论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确定它们的异同点和关系。
主要有四种方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暴露疗法:亦称内攻疗法,是冲击法的变式。
将患者置于最大刺激的情境中直至其刺激反应渐趋平缓。
包容需要:一种社会性需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舒茨的人际行为三维理论中的基本人际需要之一,指个体想要和他人接触、交往,建立并维持满意的关系的需要。
背景效应:亦称上下文效应。
周围物体、时间或信息对机体如何反应刺激尤其是在知觉和认知方面的影响作用,如语言的上下文所形成的环境对阅读或听说的影响。
被害妄想:最常见的妄想之一。
病人无中生有地坚信周围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诽谤、监视、跟踪、迫害等不利活动。
比较心理学: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并比较各类动物的内在机制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毕生发展观:一种生物遗传与后天经验共同塑造个人毕生发展的理论。
用上述观点研究个人毕生发展各阶段(出生前—从受孕到出生;婴儿期—出生到约18个月;儿童早期—从约18个月到约6岁;儿童晚期—从6岁到约13岁;青春期—从约13岁到约20岁;成年早期—从约20岁到约30岁;成年中期—从约30岁到65岁;成年后期—从约65岁以后)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变态反应:对某种物质的不正常的极度敏感,出现紧张、焦虑,甚至休克等反应,一般由心理因素引起。
变态心理学:亦称病理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为研究行为异常的心理学分支。
致力于研究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探索将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C:参照群体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海曼提出的关于人的社会心理、态度和行为如何受群体参照力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操作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征之一。
用操作分析的方法和科学操作使心理学术语客观化,摆脱那些不能进行观察或科学论证的问题。
差异心理学:以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差异的性质、特征及其原因为研究内容的心理学分支。
成就需要:一种内化了的优越标准的追求成功,实现目标的需要,即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程序性记忆:程序性知识的记忆系统。
即关于如何让做事的记忆,贮存在其中的信息是通过一种比较慢的、需要反复尝试的学习方式获得,个体常常并非有意去意识或理解所学的事物。
冲动型人格障碍:亦称攻击型人格障碍。
特征为情感阵发性爆发,反复无常,易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不计后果冲动行事,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易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刺激:对有机体的反应发生影响的所有东西,包括自然刺激和社会刺激、具体刺激和抽象刺激、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等。
触觉:刺激物直接接触皮肤表面所产生的一种感觉。
从众:在任何形式下的群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观点、态度和行为,采取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观点、态度或行为的现象。
错觉:对刺激物、图像、事件、经验或问题的一种扭曲的知觉。
其出现并不是由于心理异常,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
存在心理学:亦称存在主义心理学,指以存在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心理学研究取向。
催眠治疗: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
在催眠状态下,对暗示性较高的治疗对象运用心理分析、疏导或采取暗示、模拟、想象、年龄倒退、临摹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
D:达利:萨尔瓦多·达利,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级人物。
于1904年5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的加泰隆尼亚省的菲格拉斯城,1989年1月23日逝世。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大小错觉:亦称大小对比错觉。
同样大的事物,在一些更大事物组成的环境中看起来觉得更小,反之,显得越大。
道德: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互相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等。
道德习惯:亦称道德行为习惯。
是品德的结构中的一种成分。
指个体经过长期的练习与实践所形成的非常巩固的、自动化的、无需任何意志努力而自然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方式。
电痉挛疗法:让电流通过大脑引起癫痫样抽搐发作以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
1937年问世以后,广泛用于临床,是治疗精神病的一种主要手段。
50年代以后,由于精神药物广泛应用,电痉挛疗法的应用已大为减少,但因其对某些严重的,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的精神症状,疗效显著,奏效迅速,所以被临床运用,是一种不应缺少的,有时甚至是挽救生命的措施。
动觉:亦称运动觉,由于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的活动引起的一种感觉,其感受器位肌肉、肌腱和关节中。
动机:一种能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心理倾向。
动物的合群行为:动物的群体活动倾向。
多重人格症:是心理疾病的一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CM)中归类于第一轴的解离症的一种。
多重人格具有超过一个(若是2个则称为双重人格)的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个人格都是稳定的、发展完整、拥有各别思考模式和记忆的。
多血质:一种表现出热情、感情丰富、抱有希望等特点的气质类型。
E:儿童恐惧症:一种情绪障碍。
学龄前儿童对黑暗、雷电、动物、登高临下等特定的对象和特殊情境产生持久而强烈的恐惧反应,会影响到儿童的适应性行为。
儿童多动症:儿童早期(5岁前)出现的一种不良症状。
其特征是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缺乏连贯性、过度无序的身体运动,患者常常易于冲动、轻率、粗心,易犯错。
儿童社会心理学:以儿童群体为研究对象的一个社会心理学分支。
它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交叉,不同于儿童心理学的地方在于:更重视儿童在互动、人际关系背景中的社会性发展。
其研究课题包括儿童的社会交往、攻击和亲社会行为,同辈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儿童的社会认知与归因。
二重心理学: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屈尔佩和麦赛尔同时提出的把意动和内容都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新观点。
F: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毕生旨在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寻找自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使命》、《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对人的破坏性之研究》等。
发散思维:从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观念发散到多个相关领域,追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常与创造性相联系。
发泄法:情绪能量的释放,其结果通常导致宣泄。
发泄可以自然的发生,也可以见之于心理治疗期间,既是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成分,也是格式塔疗法、心理和行为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治疗形式。
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是研究种系心理发展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
什么事弗洛伊德主义,按照弗洛伊德自己的说法,弗洛伊德主义是他“研究和治疗”癔病(神经病)的方法。
弗洛伊德心理学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解。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界,它最深层有着神奇的不能被人意识到的东西,这是个充满魅力的领域。
烦恼:烦闷而苦恼的情绪体验。
在各个年龄阶段都会出现,成年中期个体对于烦恼的体验要超过其他年龄阶段。
泛性论: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性的学说,亦称泛性主义。
认为性欲是一种追求快感的本能和驱动力,是心理性欲(爱欲)和生理性欲(体欲)的统一体,是人的身心发展和精神疾病成因的决定者,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原动力。
服从:个体遵守规则,或屈从于权威组织、权威人士发出的明确的指示、命令而行动。
冯特:德国心理学家,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创立者。
他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冯特认为,心理与生理是相互关联的。
他的认识论决定结合了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和黑格尔的理论,自称他的心理学为内容心理学,他的某些观点由铁钦纳继承,发展成为构造心理学。
他他的主要贡献是使心理学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学科。
这种实验方法就是在他所创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中采用的内省实验法。
冯特晚年发表了他的十卷巨著《民族心理学》。
分析心理学:(1)由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创立的一种新精神分析理论。
(2)任何将心理现象分解为基本元素来进行分析解释的力量和方法。
复演论:(1)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所倡导的一种解释个体发展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重演了种系进化的过程。
(2)指霍尔提倡的游戏理论。
该理论认为游戏是幼儿重演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一些本能活动。
反省认知:亦称元认知。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三者互相关联、密不可分。
妇女心理学: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通过与男子的比较研究,揭示妇女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规律。
G:过失: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虽有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后果的心理状态。
改造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的分支,研究罪犯在服刑或劳改期间接受改造的心理特点与规律的科学。
改造性记忆:亦称重构的记忆。
是在提取记忆信息时,使用某种策略对记忆内容进行了重新建构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