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上岗证历年填空题
环评上岗证真题整理
环评上岗证真题整理全会必过220期选择题:⼟地利⽤现状图应反映:()()()()P232填空题:1、列出了49类400种危险废物按()()()()()()分类P275页2、⽣态影响特点()()()()P2173、⽔污染源按污染性质分为()()()() P1294、⽣态影响的变化程度应采⽤定量或半定量⽅式表述,难以定量的⽣态变化程度应采取()⽅式确定,也可以通过( )确定P2245、环境空⽓监测布点()没有局地排放源,()没有绿⾊植物. P3116、国家未发布()和()的建设项⽬,结合⾏业及⼯程特点,从()()()()()等⽅⾯确定清洁⽣产指标和开展评价P501、简答题: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中的项⽬建设的环境可⾏性P532 污染型项⽬⼯程分析的主要⼯作内容P763 取样断⾯布设的基本原则P3164 危险废物焚烧炉常见环保措施P2825 污染源SO2监测的校正,详见教材314页。
218期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1.环境影响识别的⽅法(列表法)(清单法)(矩阵法)()P422.种群的特征三个(空间)(数量)(遗传),P207⽣态影响评价较少涉及个体⽣态学问题,但对珍稀濒危物种个体及种群的(空间)和(数量)特征⼗分关注。
P2083.《地表⽔环境质量标准》适⽤于中华⼈民共和国领域内(河流)(湖泊)(⽔库)(渠道)(运河)等具有使⽤功能的地表⽔域。
P1304.估算模式是⼀种单源预测模式,可计算(点)(⾯)(体)等污染源的最⼤地⾯浓度,以及(建筑物下洗)和(熏烟)等特殊条件下的最⼤地⾯浓度。
P1275.A声级是模拟⼈⽿对(噪声)的(主观感觉)⽽设计的,单位是(db(A))P1906.三本帐的表达⽅式改扩建项⽬污染物=之前污染物+新增部分污染物-新增部分由于现有措施⽽减少的污染物P787.⽣态影响的特点(累积性)(区域性)(⾼度相关和综合性)P217填空我感觉还是⽐较难,虽然培训的⽼师基本都降到了,但是由于考点太分散,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所以我答的不是特别好。
环评上岗证考试试题集.doc
一填空题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方法和制度)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编制3 三个阶段(建设)(运营期)(服务期)4 (生态系统)的定义5 评价因子的筛选在()基础上得到的6 ()()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7 大气总量控制因子()()()8 噪声根据辐射特性及其传播距离分类()()()9 水污染物根据其性质分类()()()()10 噪声(痛阀)定义及其指标()11 焚烧时产生的主要有机氯污染物()12 生活垃圾填埋场距离人畜最近距离()13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14 水质监测的四个断面()()()()15 (环境影响后评价)二不定项选择题1 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应该由什么单位来制定2 工程分析中的“三本帐”适用的项目3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4 何种类型文件需要说明是否采纳公众参与意见5 安全填埋场距离居民区距离6 环境噪声常规监测项目7 L50的意义8 复杂地形9 防治水土流失首先选用的生物治理措施10 噪声叠加11 判别大河流的标准》15012 航空噪声用(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来评价13 生态系统的特点14 清洁生产的内容1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级要求的图16 水现状调查的时间17 飞机发动机处声压为630Pa,转化为db18 大气污染因子选择一般不宜超过几个19 下列那些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污染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20 达标分析和水质调查时,选择――因子(最好、最差、较差、一般)三简答(30分,每个5分)1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内容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3 工程分析中工艺技术分析内容4 清洁生产的定义5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环保要求6 公众参与的形式和主体四计算题1 大气评价等级的确定2 ISE方法确定影响最大水质参数3 噪声衰减五论述题(10分)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一、填空括号内为空数1. 三同时(3)设计、施工、投入使用2. 监测断面(2)对照、控制3. 环境容量定义(1)环境容量4. 监测数据的“五性”(5)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5.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2)规划建设项目6. 大气越不稳定烟囱大气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和其落地距离的变化(2)越大越小(?此题本人不太明白,我刚好答反了)7. 绘制等声线的监测取样方法(1)网格法8. 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调查方法(3)物料衡算、实测法、经验计算9. 正常生产和事故(2):题干记不清楚了:)大概就是在环评或者是工程分析的时候考察过程10. 垃圾焚烧的两个重要技术问题(2)预处理控制二恶因的形成11. S-P表示的是什么的关系(2)DO BOD12. 水的自净机制分为(3)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13. 清洁生产三个等级的内容(3)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国内基本水平二、选择(1.5*20)括号内为答案1. 检测限与检测下限的关系(3倍)2. 河流弯曲系数(1.3)3. 小风的风速范围(0.5~1.5)4. 清洁生产的定量指标为(污染物排放指标和能源资源利用指标)5. 大气边界层参数主要用于什么地形的项目观测(复杂地形1,2级)6. 十五规划水的总量控制因子(COD, 氨氮)7.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大气污染物(TSP,H2S,氨,臭气)8. 脑力劳动时最大允许噪声和睡眠时候的理想噪声值(60,30)9. 0.002等于多少dB(40)10. 机场噪声二类区域为什么(除一类以外的区域)11. 地表水划分为几类(5)12. 混合断面定义(5%)13. 属于推荐性的环境标准有(监测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14. 清洁生产最首要的是(源消减?)15. 复杂地形指(除了平原)16. 危废垃圾场主要潜在污染对象(地下水?)17. 植物调查草、灌、乔样方大小(1m2、10 m2、100 m2)18. 风险评价定义:事故发生时候污染物排放量(最大)19. 不同检测数据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级值法)三、简答题(5*6)1.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2. 生态环评评价因子筛选的技术要点3. 环境监测方案的内容4.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5. 清洁生产的定义6. 大气稳定度的分级和表示方法7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四计算题1 水质零维和一维模式的衰减2 最大落地浓度(比较简单,主要是考察的与高度和排量的比值关系)3 噪声的平均值和加和计算五、论述题针对环境污染污染的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中,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环评上岗证224-237期真题
224期真题一、填空1、水污染源按性质可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
2、地表水域环境功能保护目标一类功能区主要使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3、环境监测按目的分为(监视性监测)(特种目的的监测)(研究型监测)4、固废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真菌、破坏物质循环)(改变土壤结构)(有毒有害物质在植物富集,进入食物链)。
这是老师上课时归纳的。
5、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是以对项目的(工艺过程分析)为重点,核心是(工程污染源);生态型项目主要是以(建设期、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工程分析以对(建设期的施工方式及使用期的运营方式分析)为重点,核心是(确定工程主要生态影响因素)二、选择题1、哪年开始垃圾渗滤液不能再排入二级污水厂处理(2011 7月1 )。
2、DO标准指数,已知现状DO 5mg/L,标准是6mg/L,标准指数是(D)A0.5 B 1.0 C 2.0 D 2.53、清洁生产定量的指标是?4、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主体?5、哪些是固体废弃物?A放射性废物 B 循环利用的油类 C 废机油 D 排入污水厂的废水三、简答题1、哪些类型项目需要进行环境风险分析。
2、污染物按性质分的种类(四个)3、区域环评的评价范围划分依据?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布点要求(p311)四、判断题1、噪声统计方面的2、危废填埋距离居民区的距离(错在3000米)3、超过50km补充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题。
<错的,应该有“并且地理特征不一致”(p115)>五、计算题1、PM10判别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给出了估算模式不同距离的浓度,一二三级日均浓度。
p=0.362/(0.15×3)=80.4%>80%D=6200>5000所以是一级,范围12.4km的圆或者长方形2、利用一维模式求下游6km处BOD浓度(3.83mg/L)225期简答简答1、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2、大气一级评价的预测内容3、生态型项目的工程分析的内容4、水评价划分的依据5、医疗垃圾焚烧的技术原理和优缺点计算题关于大气的,计算等效排气筒高度和等效浓度的226期简答1.大气环境一级评价的预测内容2.噪声现状调查的评价内容3.地表水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和适用条件4.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工程分析的章节内容5.新型干法熟料水泥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哪些污染物227期真题一、填空(共15分,每空0.5分)1、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_____和_____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_____或_____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选址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C.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D. 获得政府批准答案:B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包含哪些内容?A. 项目概况和环境现状B.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C. 环境保护措施和监测计划D. 所有上述内容答案:D3.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有哪些?A.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B.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C. 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D.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和自然环境保护评价答案:A4.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通常包括哪些步骤?A. 准备、筛选、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B. 筛选、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C. 准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和批准D. 准备、筛选、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和批准答案:D5.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现状调查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B. 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C. 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D. 技术环境和管理环境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 环境影响评价中,可能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A. 大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噪声污染答案:ABCD7.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查过程中,可能涉及哪些部门?A. 环境保护部门B. 建设单位C. 公众代表D. 相关行业专家答案:ACD8. 环境影响评价中,哪些是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A. 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B.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项目C. 可能造成区域性环境影响的项目D. 所有建设项目答案:AC9.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预防为主B. 公众参与C. 科学决策D. 经济合理答案:ABC10.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风险评价通常包括哪些内容?A. 风险识别B. 风险评估C. 风险管理D. 风险沟通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即在项目实施后进行。
环评上岗证填空题集锦
近20期环评上岗证填空题1.清洁生产分析方法:指标对比法、分值评定法2.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3.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专业判断法4.工程分析的方法: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5.常用的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实测法、遥感遥测法。
6.两本账、三本帐:新建项目两本账: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实现污染防治措施后的污染物消减量。
技改扩建项目三本帐: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以新带老”污染物消减量=技改扩建后污染物排放量7.环境监测的分类:科研性监测、监视性监测、特种目的监测8.工程分析的定义:对建设项目的工程方案和整个工程活动进行分析,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性质、清洁生产水平、总图布置方案、选址选线方案、工程环保措施方案等并提出要求和建议,确定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主要污染源强及生态影响等其他环境影响因素。
9.工业企业噪声标准同样适用于哪些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等外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
10.《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共列出了49 类危险废物的:废物类别、废物来源、废物代码、废物危险特性、常见危险废物组分和废物名称.11.地表水污染源按性质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12.生态影响的特点累积性、区域性或流域性、高度相关和综合性13.清洁生产指标国家未发布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相关技术指南的建设项目,结合行业及工程特点,从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等方面确定清洁生产指标和开展评价14.生态影响的变化程度应采用定量或半定量方式表述,难以定量的生态变化程度应采取专家评估方式确定,也可以通过历史图件的综合比较,采用背景比较分析方法确定15.环境空气监测布点,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的高度夹角小于30°,监测点周围有270°的采样捕集空间,20米没有局地排放源,15-20米没有绿色植物.1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水库渠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域。
环评上岗证考试267 268真题(回忆)
267 268真题
一、填空题
1、大气污染物最终排放量计算毒性污染物事故计算周期性污染物。
2、医疗废物类型。
3、设置卫生防护距离考虑的三方面措施。
4、生态防护措施原则。
5、地下水1类项目评价等级判定因子。
还有两道没印象了,选择题有好多是重复之前的真题。
总体感觉上岗证考试慢慢在变难,考试时大家应该注意审题,里面还是有一些陷阱的。
二、选择
选择题部分是以前的真题,选择题一定要把书看的很好,知识点分散
三、简答题
1、大气线源参数
2、地下水预测范围要求
3、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和炉渣入填埋场的条件
4、重要五类生态功能区
5、污染性项目工艺过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四、改错题
垃圾填埋场防渗系数、地下水预测范围、石油类生态一级评价范围、计权连续等效感觉噪声级、样方确定
五、计算题
一道是噪声叠加一道是一维模式水质计算
六、论述题
一道露天开采
一道危险废物。
环境影响评价试卷(填空题)含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试卷(填空题型)1.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________和________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进行跟踪监测、评估,提出预防措施和对策的活动。
2. 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一项重要的________制度,旨在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 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是________,它要求对项目或政策的潜在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4. 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类项目和政策。
5.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方面的评估。
6.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基本原则。
7.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成果,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部分。
8.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社会成员参与评价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
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识别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________和________,并提出相应的________和________。
10.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针对________和________的开发建设活动,评价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11.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12.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要素进行全面分析。
13.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风险评价主要评估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________和________。
14. 环境影响评价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评估项目环境影响的重要基础数据。
环评上岗证考试试题集.doc
一填空题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方法和制度)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编制3 三个阶段(建设)(运营期)(服务期)4 (生态系统)的定义5 评价因子的筛选在()基础上得到的6 ()()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7 大气总量控制因子()()()8 噪声根据辐射特性及其传播距离分类()()()9 水污染物根据其性质分类()()()()10 噪声(痛阀)定义及其指标()11 焚烧时产生的主要有机氯污染物()12 生活垃圾填埋场距离人畜最近距离()13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14 水质监测的四个断面()()()()15 (环境影响后评价)二不定项选择题1 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应该由什么单位来制定2 工程分析中的“三本帐”适用的项目3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4 何种类型文件需要说明是否采纳公众参与意见5 安全填埋场距离居民区距离6 环境噪声常规监测项目7 L50的意义8 复杂地形9 防治水土流失首先选用的生物治理措施10 噪声叠加11 判别大河流的标准》15012 航空噪声用(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来评价13 生态系统的特点14 清洁生产的内容1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级要求的图16 水现状调查的时间17 飞机发动机处声压为630Pa,转化为db18 大气污染因子选择一般不宜超过几个19 下列那些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污染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20 达标分析和水质调查时,选择――因子(最好、最差、较差、一般)三简答(30分,每个5分)1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内容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3 工程分析中工艺技术分析内容4 清洁生产的定义5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环保要求6 公众参与的形式和主体四计算题1 大气评价等级的确定2 ISE方法确定影响最大水质参数3 噪声衰减五论述题(10分)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一、填空括号内为空数1. 三同时(3)设计、施工、投入使用2. 监测断面(2)对照、控制3. 环境容量定义(1)环境容量4. 监测数据的“五性”(5)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5.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2)规划建设项目6. 大气越不稳定烟囱大气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和其落地距离的变化(2)越大越小(?此题本人不太明白,我刚好答反了)7. 绘制等声线的监测取样方法(1)网格法8. 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调查方法(3)物料衡算、实测法、经验计算9. 正常生产和事故(2):题干记不清楚了:)大概就是在环评或者是工程分析的时候考察过程10. 垃圾焚烧的两个重要技术问题(2)预处理控制二恶因的形成11. S-P表示的是什么的关系(2)DO BOD12. 水的自净机制分为(3)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13. 清洁生产三个等级的内容(3)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国内基本水平二、选择(1.5*20)括号内为答案1. 检测限与检测下限的关系(3倍)2. 河流弯曲系数(1.3)3. 小风的风速范围(0.5~1.5)4. 清洁生产的定量指标为(污染物排放指标和能源资源利用指标)5. 大气边界层参数主要用于什么地形的项目观测(复杂地形1,2级)6. 十五规划水的总量控制因子(COD, 氨氮)7.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大气污染物(TSP,H2S,氨,臭气)8. 脑力劳动时最大允许噪声和睡眠时候的理想噪声值(60,30)9. 0.002等于多少dB(40)10. 机场噪声二类区域为什么(除一类以外的区域)11. 地表水划分为几类(5)12. 混合断面定义(5%)13. 属于推荐性的环境标准有(监测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14. 清洁生产最首要的是(源消减?)15. 复杂地形指(除了平原)16. 危废垃圾场主要潜在污染对象(地下水?)17. 植物调查草、灌、乔样方大小(1m2、10 m2、100 m2)18. 风险评价定义:事故发生时候污染物排放量(最大)19. 不同检测数据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级值法)三、简答题(5*6)1.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2. 生态环评评价因子筛选的技术要点3. 环境监测方案的内容4.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5. 清洁生产的定义6. 大气稳定度的分级和表示方法7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四计算题1 水质零维和一维模式的衰减2 最大落地浓度(比较简单,主要是考察的与高度和排量的比值关系)3 噪声的平均值和加和计算五、论述题针对环境污染污染的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中,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环评爱好者论坛_第253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考题及参考答案(回忆完整整理版)
一、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1、按照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涉及物质的(危险性),可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依次由复杂到简单划分为(一、二、三级),如果建设项目无重大污染源,但存在危险性物质,具有发生事故的可能,评价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2、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点源调查的内容包括:(点源排放口的位置、排放形式、排放数据、用排水状况、排污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
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一级评价项目的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的监测点位不少于(6)个。
4、水土流失的自然环境影响因子调查内容包括:(气候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地质因素和地面物质、地表水、地下水水系及其水文地质条件、植被因素)和自然资源。
5、声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为,昼间(60dB(A))、夜间(60dB(A))。
6、生态现状调查方法有:(资料收集法、专家和公众咨询法、生态监测法、遥感调查法)。
7、根据填埋场污染控制的“三重屏障”理论,填埋场污染控制的重点通常是填埋场(选址)、填埋场(防渗结构)、(渗滤液)处理。
8、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包括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
二、选择题(30分,每题1.5分,多选少选均无分)1、以下各项中可选取为清洁生产指标的是(ABCD)A 设备热利用效率B 吨产品COD最终排放量C 循环冷却水循环率D粉尘无组织排放占总排放量百分比2、下列选项中,不是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重点的是(BD)A 已有、拟建和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B 主要污水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上游区域C 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D 可能出现地面沉降的主要区域3、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调查的气象要素包括(ABCD)A 风速B 风向C 气温D 相对湿度4、以下各项中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的是(ABCD)A 就地保护B异地保护C 建立种子库或基因库D设立生物通道5、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中,属于河流环境水文条件调查内容的(BC)A 水质B 河宽C 流量D 水面积6、(B)不属于固体废物A 假冒伪劣产品B 放射性废物C 石油及加工工业产生的油泥D 生活垃圾处理厂产生的残渣7、环境风险评价把(ACD)做为评价的重点(这个看不清楚,好像是这个意思)。
环境监测上岗证考试习题集下
第一章环境空气和废气第一节环境空气采样分类号:G1①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③布点与采样《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④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 14—1996)一、填空题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μ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μm 的颗粒物。
②答案:100 102.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主要以和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的总称。
②答案:一氧化氮二氧化氮3.从环境空气监测仪器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或监测光束距离的——倍以上。
③答案;两4.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采样、采样和采样。
③答案:注射器采气袋固定容器法5.气态污染物的有动力采样法包括:法、法和法。
③答案;溶液吸收填充柱采样低温冷凝浓缩6.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湿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
③答案:风速风向温度7.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主要有:法和法。
③答案:滤料自然沉降8.在环境空气采样期间,应记录采样、、气样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①答案:流量时间9.在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和,滤膜的毛面向上;采样后应检查确定滤膜无,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清晰,否则该样品膜作废,需要重新采样。
①答案:针孔破损破裂10.使用吸附采样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采样前应做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
①答案;气样中污染物穿透11.环境空气24 h连续采样时,采样总管气样入口处到采样支管气样入口处之间的长度不得超过m,采样支管的长度应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m。
①答案:312.在地球表面上约km的空间为均匀混合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层。
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地球表面上空km范围,叫对流层,特别是地球表面上空2 km 的大气层受人类活动及地形影响很大。
环评上岗证考试真题整理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概论1、环境标准体系的分类(填空)及哪些标准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之间的关系(简答);标准的分类,地方标准优于国家标准执行(选择);从制定与执行两方面简述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关系;在标准制定和执行方面,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关系;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的关系;排放标准与质量标准;简述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标准为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2、需要环评的规划种类(填空)3、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填空131+133期)、(简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环境影响评价按时间顺序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环境影响力后评价;环评概念4、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由()编制;哪些项目需要编制报告表5、环评分三个阶段(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环评的三个时段划分;建设项目环评的三个阶段6、评价因子的筛选在()基础上得到的7、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内容(简答);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分类(简单);哪几个情况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分类管理里面的小项。
(选择);建设项目分类管理的内容答:(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核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8、三同时(填空)9、环境容量的定义(填空);环境容量的定义(简答)10、监测数据的五性(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为了使环境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的现状,预测污染发展趋势,要求环境检测数据有(代表性、准确定、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保证监测数据具有完整性的质量特征(简答);如何分析监测数据的合理性;监测数据的统计方式(平均值)、(超标率)和(超标倍数)。
环评爱好者论坛_上岗证完整试题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题一、填空题:1、环境标准的分类: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2、需要环评的规划种类:综合性、专项性3、生态多样性含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4、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主体、受体、效应5、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6、大气自净能力:平流输送、湍流扩散、清除机制。
7、清洁生产定义:不断采用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8、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9、零维水质模型的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动、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10、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建设期、生产运营期、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11、生态系统的定义:是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
12、评价因子的筛选在影响识别基础上得到的13、风和湍流是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
14、大气总量控制因子烟尘、粉尘、SO2 。
15、噪声根据辐射特性及其传播距离分类点声源、线声源、面声源16、水污染物根据其性质分类: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17、使人耳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称为人耳的痛阀,其指标为20Pa。
18、焚烧时产生的主要有机氯污染物二恶英类,控制其生产是通过对初始阶段、高温分解阶段和后期合成阶段三个阶段。
19、生活垃圾填埋场距离人畜最近距离500米20、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总氮、总磷21、水质监测的四个断面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
22、环境影响后评价: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者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
环评上岗证考试231-240考试卷
环评上岗证考试231-240考试卷240期回忆题(回忆题可能有些小错误)一、填空题1、一般将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试运行期)。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包括(开挖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弃土(石、渣))量、(水土流失)量|、(新增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等。
2、对照污染物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分析其(长期浓度)、(短期浓度)的达标情况。
如监测结果出现超标,应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以及(超标原因)。
此外还应分析(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3、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数量)。
4、地下水等标污染负荷Pij=Cij/Coij×QjCij—第j个污染源废水中第i种污染物的(平均浓度)Coij—第j个污染源废水中第i种污染物(排放标准浓度)二、选择题1、属于改变排放方式的A新污染源不建无组织排放b雨污分流c污水排放口敏感点上游改到下游2、工程分析中类比分析相似条件A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C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3、已颁布环境质量标准的A生态B振动C辐射D空气4、河里有大鲵,需要还调查什么水质因子四个选项中有三个常规因子,一个是水生生物及底质5、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A草原 B森林C海洋 D荒漠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202规定:DO、COD、挥发酚、氨氮、氰化物、总汞、砷、铅、六价铬、镉十项指标平、丰、枯水期水质达标均应为100%7、防护距离计算时,源强用A源强最大值B处理达标后的源强8、声环境4a类区有哪些9、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可以看出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08)的适用范围三、改错2、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30改为5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3、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应根据飞行量计算到WECPNL为75改为70dB4、《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规定“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是指车流量每小时80改成100辆以上的道路两侧。
环评上岗证考试283---290期真题集合
1.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P109A≥20% B≥30%C≥35% D≥45%2.下面不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里所称的环境敏感区的是P25A文物保藏馆B 自然保护区C 天然渔场 D 封闭及半封闭海域3.《地下水—导则》中定义的地下水含义为A赋存于地表以下土壤与岩石空隙中的水B赋存与地表以下土壤与岩石空隙中的重力水C 地表以下土壤与岩石空隙中的所有含水层中的水D 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4.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中一般区域指P316A 特殊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区域B 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区域C 除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其他区域5.某排气筒高度为10m,已知15m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4kg/h,问该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多少(0.89kg/h)P956.某建设项目经过一个自然保护区,问生态评价为几级P316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四级7.我国目前采用的二噁英环境质量标准为P386A 0.5ngTEQ/m3B 0.5PgTEQ/m3C 0.6ngTEQ/m3D 0.6PgTEQ/m38.下列哪一项还没有环境质量标准A 生态B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C 地下水D 渔业水质标准9.下列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里面的专项制度P380固体废物的管理A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B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C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D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10 大气监测常用的布点方法P482A 极坐标布点法B 空间布点法C 网格法D 同心圆布点法11 排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水域与执行的排放标准对应正确的是P122A 排入地表水III类水域,执行一级排放标准B IV类水域,执行二级排放标准C V类水域,执行三级排放标准D只要达标排放,就应该有统一的排放标准不定项选择2分共30分1.地表水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ABD)P128A 搜集资料法B 现场实测法C 类比法D 遥感遥测法2.承压水特点(承压性、水量稳定性、多年调节性)P 1673 10mx10m面声源,1m处测得65dB。
环评上岗证各期考题汇总1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相关书籍读后感132期复习资料(感谢chenxizy上传)一填空题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方法和制度)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由(获有环评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3 三个阶段(建设)(运营期)(服务期满)4 (生态系统)的定义5 评价因子的筛选在()基础上得到的6 (风速)(扩散系数)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子7 大气总量控制因子(SO2)(NO2)(TSP)8 噪声根据辐射特性及其传播距离分类()()()9 水污染物根据其性质分类()()()()10 噪声(痛阀)定义及其指标()11 焚烧时产生的主要有机氯污染物()12 生活垃圾填埋场距离人畜最近距离()13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N)(P)14 水质监测的四(三)个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15 (环境影响后评价)二不定项选择题1 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应该由什么单位来制定:2 工程分析中的“三本帐”适用的项目3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4 何种类型文件需要说明是否采纳公众参与意见5 安全填埋场距离居民区距离6 环境噪声常规监测项目7 L50的意义8 复杂地形9 防治水土流失首先选用的生物治理措施10 噪声叠加11 判别大河流的标准》15012 航空噪声用(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来评价13 生态系统的特点14 清洁生产的内容1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级要求的图16 水现状调查的时间17 飞机发动机处声压为630Pa,转化为db18 大气污染因子选择一般不宜超过几个19 下列那些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污染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20 达标分析和水质调查时,选择――因子(最好、最差、较差、一般)三简答(30分,每个5分)1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内容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3 工程分析中工艺技术分析内容4 清洁生产的定义5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环保要求6 公众参与的形式和主体四计算题1 大气评价等级的确定2 ISE方法确定影响最大水质参数3 噪声衰减五论述题(10分)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133期复习资料(感谢lzxlj)全凭记忆,可能有不正确之处一、填空括号内为空数1. 三同时(3)设计、施工、投入使用2. 监测断面(2)对照、控制3. 环境容量定义(1)环境容量4. 监测数据的“五性”(5)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5.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2)规划建设项目6. 大气越不稳定烟囱大气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和其落地距离的变化(2)越大越小(?此题本人不太明白,我刚好答反了)7. 绘制等声线的监测取样方法(1)网格法8. 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调查方法(3)物料衡算、实测法、经验计算9. 正常生产和事故(2):题干记不清楚了:)大概就是在环评或者是工程分析的时候考察过程10. 垃圾焚烧的两个重要技术问题(2)预处理控制二恶因的形成11. S-P表示的是什么的关系(2)DO BOD12. 水的自净机制分为(3)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13. 清洁生产三个等级的内容(3)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国内基本水平二、选择(1.5*20)括号内为答案1. 检测限与检测下限的关系(3倍)2. 河流弯曲系数(1.3)3. 小风的风速范围(0.5~1.5)4. 清洁生产的定量指标为(污染物排放指标和能源资源利用指标)5. 大气边界层参数主要用于什么地形的项目观测(复杂地形1,2级)6. 十五规划水的总量控制因子(COD, 氨氮)7.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大气污染物(TSP,H2S,氨,臭气)8. 脑力劳动时最大允许噪声和睡眠时候的理想噪声值(60,30)9. 0.002等于多少dB(40)10. 机场噪声二类区域为什么(除一类以外的区域)11. 地表水划分为几类(5)12. 混合断面定义(5%)13. 属于推荐性的环境标准有(监测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14. 清洁生产最首要的是(源消减?)15. 复杂地形指(除了平原)16. 危废垃圾场主要潜在污染对象(地下水?)17. 植物调查草、灌、乔样方大小(1m2、10 m2、100 m2)18. 风险评价定义:事故发生时候污染物排放量(最大)19. 不同检测数据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级值法)三、简答题(5*6)1.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2. 生态环评评价因子筛选的技术要点3. 环境监测方案的内容4.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5. 清洁生产的定义6. 大气稳定度的分级和表示方法7.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四、计算题1 水质零维和一维模式的衰减2 最大落地浓度(比较简单,主要是考察的与高度和排量的比值关系)3 噪声的平均值和加和计算五、论述题针对环境污染污染的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中,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环评上岗证263期 真题整理
第263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考题
一、填空题
1、安全防护距离不能满足要求是需要采取的措施:三个
2、地下水污染因素7个
3、城市轨道交通减振措施5个
4、5种生态调查现状方法5个
5、有源大气估算模式需要输入参数5个
6、水土防治6指标
二、选择题
比较活,有两道题是重复的,就是风险预测的重点和多个pH用什么方法评价,
还有大气防护距离用的什么标准
其他的记不太清楚了
三、改错题
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改成——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2、——考察一类项目位于基岩地区时,评价以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为调查评价范围。
3、最高速率改为浓度
4、环境质量标准改为机场周围环境质量标准
5、忘了
四、计算题
1、确定大气评价等级:给的是PM10和NO2的曲线图,横轴是距离,纵轴是占标率
2、一维模型计算就是书上的那个题,一类的。
五、简答题
1、生态影响预测范围的原则
2、公路防噪措施
3、一厂排放多氯联苯,企业排放口长期监测达标排放,问排放是否达标,阐述原因,监测措施效率的布点原则
4、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公式,混合过程段和完全混合段的定义
5、地下水影响预测范围要求
6、水污染物取样点布设
六、论述题
1、采矿场
地表塌陷的影响
需要的生态图件
2、一企业产生S1 S2 S3 S4种废物,自有焚烧场
环评报告中与固废有关的附件:就是委托书和资质
焚烧需要的预测因子:我填的产生的那五个因子
S2 S3(废液)是否可以进入焚烧场,原因,我写的不能,因为汗水率大于85%要预处理
S4进入填埋场做哪些预处理
我写的脱水干化。
275期环评上岗证真题回忆
275期环评上岗证真题回忆By Catherine Yu一、填空(题号顺序不一定对)(0.5分一空,共15分)1.大气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输入参数包括()()()()()p1182.渗滤液排放控制项目()()()()()()()()。
p3903.处于山区、()、()、的建设项目应编制水土保持方案p3414.应按照()()()()()等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p3365.6.7.二、选择(1.5分一题,共30分)考了大气防护距离的源强、生态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种群的定义等,其他的不记得了二、改错(1分1题,共5分)1.石油天然气开采的一级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影响范围并外扩2~3km其他的不记得了三、简答(25分)1.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和预测重点p1952.危险废物焚烧厂的选址原则p4033.生态一级评价的基本图件p3264.写出混合过程段的公式,并解释充分混合段的定义。
P145四、计算(10分)1.一维水质模型,求距离起始断面10km处的COD浓度,(公式P151)2.给出学校、厂界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不确定)标准、最高浓度、最低浓度、平均浓度,求什么叠加影响(真心没见过T_T,华丽丽的5分木有了T_T)五、论述(15分)都是生态的题1.公路的生态题(2个问)问评价需要的图件,评价的重点(大致这个意思吧)2.引水式发电站(3个问)问评价等级的划分,动物的保护措施,注:靠完了忙着郁闷,没赶紧回忆,很多不记得了,欢迎大家补充感想:答案基本都在书上,考的也都是老师讲过的内容(不过叠加影响真心没得印象了,看好的噪声、等效计算一题没中!),拿到题目,感觉挺熟悉,但是要完全按书上的文字写出来还是挺难的,考完后发现写的意思基本对了,但表述的和书上不同啊,悲剧了。
据说13年的考试要更新题库了,可能会有更多新的题目补充,不过掌握好书本,相信也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大家一定要在培训前就看几遍书,只靠培训的几天真的是不太够,要记忆的太多了!翻哪里都是重点!如果有条件尽量参加培训吧,老师们讲的都很有水平,可以收获到除了考试之外的很多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考试试题一、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1、地表水污染按照其污染物性质分类,可分为_ 持久性_污染物、_非持久性_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和废热四类。
2、生境是指物种(也可以使种群或群落)存在的环境域。
组成生境的各要素即为生态因子,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要求实施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4、大气影响预测中确定计算点网格时,若计算点距污染源大于1000m,网格间距为_100_m ~ _500_m。
5、燃料燃烧排放源、污染物的实测浓度要按相关排放标准规定的_烟气过量空气__系数、掺风___系数进行折算,得到排放浓度,作为检测结果报出。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在__山__区、__丘陵____区、___风沙_区以及_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___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7、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振动控制主要采取的措施有_重型钢轨__、__无缝线路和减振型钢轨___、__轨道不平顺管理_____、___高弹性扣件、弹性支承块、浮置板_____等。
8、在环境质量现状已超出环境功能区划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地区,原则上应提出具体可行的____区域平衡____方案或___削减_____措施,在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减少、环境质量改善的前提下。
方可进行项目建设。
9、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达标分析中,应对照各污染物相关的_____环境质量___标准,分析其长期浓度、短期浓度的达标情况,若结果出现超标,应分析__超标率______、_最大超标倍数__以及___超标原因__,还应分析评价范围内的__污染水平______和_变化趋势______。
10、机场噪声评价范围,主要航迹跑道两端各6-12km,侧向各1-2km。
11、水土保持防治标准的六项指标:扰动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
12、按照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涉及物质的(危险性),可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依次由复杂到简单划分为(一、二、三级),如果建设项目无重大污染源,但存在危险性物质,具有发生事故的可能,评价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1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点源调查的内容包括:点源排放、排放数据、用排水状况、调查排污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
1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一级评价项目的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的监测点位不少于(6)个。
15、水土流失的自然环境因子调查内容包括:气候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地质因素和地面物质;地表水、地下水水系及其水文地质条件;植被因素和自然资源。
16、声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为,昼间(60dB(A)、夜间(50dB(A)。
17、生态现状调查方法有:资料收集法、现场勘察法、专家和公众咨询法、生态监测法、遥感调查法、海洋生态调查方法和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
18、根据填埋场污染控制的“三重屏障”理论(即地质屏障、人工防渗屏障和废物处理屏障),对填埋场污染控制的重点通常是(填埋场选址)、(填埋场防渗结构和渗虑液)处理。
19、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包括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
20、生活垃圾填埋场应根据填埋区天然基础层的地质情况以及缓解影响评价的结论,并经当地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注,选择(天然黏土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或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区和其他渗滤液流经或储留设施的防渗衬层。
21、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方式和途径不同,环境影响评价中把建设项目分为污染型项目和生态影响型项目两大类。
污染型项目主要以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或声环境的影响为主,其工程分析是以项目的工艺过程分析为重点,核心是确定工程污染源;生态影响型项目主要是以建设期、运行使用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工程分析以建设期方式及使用期的运行方式分析为重点,核心是确定工程主要生态影响因子。
22、清洁生产的六个指标: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
其中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指标为定量指标,其余为定性指标或半定量指标。
23、焚烧适用于处置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不能再循环、再利用或直接安全填埋的危险废物。
24、铁路振动读数取每列车通过时显示的最大示数,每个测点连续测量20列车,取算数平均值。
2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基本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大气环境)状况、(地面水环境)状况、(环境噪声)状况、(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26、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①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②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治理变化程度、③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数量。
如建设项目符合两个以上级别的划分原则,按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
27、地下水的污染途径主要包括:①由于雨水淋滤,堆放在地面的垃圾、废渣中的有毒物质进入含水层、②污水排入河、湖、坑塘,再渗入补给含水层、③污水灌溉农田、④止水不良的井孔,会将浅部的污水导向深层、⑤废气溶解于大气降水,形成酸雨补给地下水。
28、安全填埋是一种把危险废物放置或贮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
29、源项分析内容是根据(潜在事故)分析列出的设定事故,筛选最大可信事故。
对最大可信事故进行源项分析,包括(源强)和(发生概率)。
30、环境监测按其监测目的可分为:监视性监测、特种目的监测、和研究性监测。
其中前者的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包括(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31、一般将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试运行期。
32、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开挖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弃土(石、渣)量、水土流失量、新增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等33、地下水排泄方式:泉排泄、向地表水排泄、蒸发排泄、人工排泄34、风险导则,根据(环境敏感程度)和所涉及(物质的危险性),把风险评价分为(3)级。
35、影响声音传播衰减的因素有(距离)、(障碍物)、(空气)、(地面)、(其它)等。
36、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包括:(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五个部分。
37、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由(原辅材料的选取)、(单位产品的取水量)、(单位产品的能耗)、单位产品物耗等指标构成。
38、在正常情况下,生产单位产品对资源的消耗程度可以部分地反映一个企业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即反映生产过程的状况。
从清洁生产的角度看,资源指标的高低同时也反映企业的生产过程的宏观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因为在同等条件下,资源能源消耗量越高,则对环境的影响越大。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通常可以由(原辅助材料的选取)、单位产品的取水量、单位产品的能耗和单位产的物耗等指标构成。
39.物料平衡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出产品)总量+(物料流失)总量+(回收物料)总量。
物料平衡计算包括(总物料)平衡计算、(有毒有害物料)平衡计算、(有毒有害元素)平衡计算。
40、用(峰值)(平均值)(有效值)表征振动加速度值。
41、大气预测计算点(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42、新增水土流失量是指(因开发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量,即建设项目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与(原地面水土流失总量(背景值))的差值43、河流水文特征参数:河宽、水深、流速、流量、糙率、纵比降、弯曲系数。
(弯曲系数>1.3为弯曲河流)44、地下水现状调查内容: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等五个部分。
45、声环境监测布点:厂界(或场界、边界)、敏感目标。
46、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适用于连续发生的稳态振动、冲击振动和无规振动。
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昼间不允许超过标准值10dB,夜间不超过3dB。
4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测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48、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49、地下水保护措施与对策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突出饮用水安全的原则确定。
50、生态保护措施一般包括预防、最小化、减量化、修复、重建、异地补偿、人工改造等。
51、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及其他地表组成物质在外营力(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的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过程。
也常定义为在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和破坏。
52、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一般应包括建设项目的建设概况、环境现状与主要环境问题、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项目建和的环境可行性、结论与建议等内容,可有针对性的选择其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写。
53、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另一种按其赋存的介质类型划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种。
54、大河,中河,小河的流量分别是大河≥150m3/s 中河15-150m3/s 小河<15m3/s55、噪声测点位置:一般户外,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m外测量,距离地面高度1.2m以上。
必要时可置于高层建筑上,以扩大监测受声范围。
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1.2m高度处。
在敏感建筑物外,距离墙壁或窗户1m处,距离地面高度1.2m处以上。
敏感建筑物室内,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1m,距离窗户1.5m处,距离地面1.2m-1.5m 高。
56、污染源和污染物类型统计排放量是各专题评价的基础资料,必须按建设期、运行使用期和服务期满后(退役期)三个时期,详细核算和统计。
57、对于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则要求算清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的“三本帐”,即某种污染物改扩建前排放量、改扩建项目实施后扩建部分排放量、改扩建完成后总排放量(扣除“以新带老”削减量)。
两本账:即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和经过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削减后的最终排放量。
58、环境影响评价合理确定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布局)59、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综合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