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创立
1、原因
(1)政治:周王室衰微;社会变革;大国争霸;
(2)经济:井田制崩溃
(3)思想: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4)个人因素:孔子对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思想文化改造
2、表现——孔子的思想主张(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
3、意义
(1)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2)“仁”——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3)“以德治民”——缓和社会矛盾,统治长治久安;
(4)教育——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推动了学术下移,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
1、原因
(1)政治:周王室衰微;社会变革;大国争霸
(2)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铁器和牛耕);
(3)思想: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4)个人因素:孟子、荀子等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表现——孟子、荀子
3、意义(见教材p5)
(1)儒学体系更加完整,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2)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厄运——焚书坑儒
1、原因
(1)根本原因: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直接原因:郡县和分封之争;
(3)理论指导:法家思想
2、实质: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是思想文化专制;
3、影响
(1)对巩固统一,维护封建新政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这种文化高压政策,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文化专制的先河,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法家思想地位提升,儒家思想遭受重挫。
四、独尊(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1)政治:西汉政治稳定,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根本原因)
(2)经济: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①无为
A、原因
——现实:秦末战争频繁,社会经济破坏;
——理论:道家“无为而治”;
——目的:恢复生产,安定人心,巩固统治;
B、内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者为庶人、士兵复员,授予田宅,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C、影响
——政治: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日渐强盛;
——经济:逐渐恢复和增强,社会繁荣;
——消极:也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问题)
②有为——原因(同上影响,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3)思想:
①黄老学术(无为)不在适应现实的需要;
②董仲舒对于儒家学说的改造;
③教育为儒家垄断;
(4)历史:吸取秦朝暴政的教训(法家思想)
(5)个人:
①汉武帝支持;
②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
2、过程
(1)董仲舒的新儒学
①产生:
A、政治: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
C、思想:对于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的吸收融合
D、其它:汉武帝的支持以及董仲舒个人的因素;
②观点:
A、政治统一:春秋大一统——大一统是天地常理,国家的需要;
B、思想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含义: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实行思想统一,不在儒家六经范围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根本原因:加强中央集权
——实质: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
——影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的传统文化;
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
扼杀了不同流派思想的专制做法不可取;
C、君权神授
——含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祸于他。
——评价:
为君主权力提供了合法的依据,有利于加强了君主专制,解决王国问题;
同时也对君主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
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D、三纲五常
——内容: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五常(仁、义、礼、智、信五种处世的道德标准)
——意义:(教p11页学习延伸)
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提倡孝道和个人品德,有利于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
强调君权——当时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长远来看对中国发展不利;
强调夫权,压迫妇女;
③特点: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带有神学倾向
④影响
A、积极
——对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适应了西汉社会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B、消极
——从长远来看,儒学独尊舒服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带有神学色彩,导致西汉长期的神学迷信的泛滥;
(2)儒学成为正统
①产生:
A、政治: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
C、思想: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社会的需要;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D、其它:汉武帝的支持
②过程
A、思想方面: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教p9)
B、政治方面:汉武帝起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措施:举孝廉、擢升平民、儒士为相;
——影响: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儒学大兴;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和统治基础;
为后世王朝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
C、教育方面
——教育为儒家垄断
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
——建立儒学教育体系
3、结果
(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权;
(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从长远来看,儒学独尊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5)春秋战国以来,风云一时的诸子学说逐渐沉寂;
五、新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1、表现
(1)面临严重的挑战——原因
①佛教盛行;
A、原因
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精神产生怀疑,渴求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