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句子语病的七大诀窍
快速找出语病的七大诀窍
![快速找出语病的七大诀窍](https://img.taocdn.com/s3/m/11e1c5174a7302768e993935.png)
三、看关联词
1、关联词搭配不当 2、关联词位置不当 3、强加关联词 4、分句句序不当
举例
1、无论干部和群众,都必须遵守制度。 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 3、不但他喜欢京剧,而且喜欢黄梅戏。 4、他因为对学科有所偏爱,所以对数学
不感兴趣。 5、他不但能读书作文,而且能认字写字。
四、看介词及其短语
1、缺少主语 2、介词使用不当
举例
1、经过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 2、他们在大家的关怀中得到了力量。 3、改革对于我们是不陌生的。
五、看并列短语
1、主谓、动宾搭配不当 2、并列成分出现交叉 3、属种关系不合逻辑
一、看否定词
1、多重否定不当 2、多重否定与反问句连用不当
举例
1、为了防止事故不再发生 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
睡前不可饮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3、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
呢?
二、看两面词
1、两面对一面 2、一面对两面
举例
1、电子业能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要加 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举例
1、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 2、他统一安排了会议的内容、时间及应
注意的问题。 3、有关部门对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
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4、加快了速度和规模 5、报刊、杂志和一切出版物
பைடு நூலகம்
六、看数量短语
1、净数(增加了)和底数(增加到)混 用
2、数量减少用倍数 3、约数表示重复或前后矛盾 4、数量短语产生歧义 5、数量短语位置不当
举例
1、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 少年,纯真无暇,充满幻想。
病句答题技巧
![病句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b8c1384cc22bcd126ff0c74.png)
病句答题技巧:(1)病句成分残缺——一看全不全(主谓宾等)搭配不当——二看配不配(主谓宾等)语序不当——三看顺不顺(词序、句序)成分赘余——四看赘不赘(重复、多余)结构混乱——五看混不混(杂糅、混乱)表意不明——六看歧不歧(歧义、不清)不合逻辑——七看符不符逻辑(矛盾)【一看并列短语】其语言标志是连词“和、或”及顿号等,它使句子复杂化,导致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残缺或多余等语病。
【二看否定词】其语言标志是否定词“不”、“否则”、“杜绝”、“避免”、“预防”、“防止”、“忌”、“难道”等,否定副词的连用及其与反问、有否定意义的动词、形容词连用,易造成逻辑错误或赘余。
【三看数量短语】其语言标志是“百八十”、“将近”等表数量或范围的词,表数量减少误用倍数(只能用分数、百分数)和数量短语与表数量、范围的副词、代词连用,易造成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或赘余等。
“约…左右”、“近…左右”、“余…左右”、“达…多”、“达…以上”、“超过…以上”、“不少于…以上”【四看“是”作判断词的判断句】其主语和宾语之间若没有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就会造成搭配不当或残缺等。
“是”“成为”前后是否一致。
“原因是…在作怪”、“原因是…造成的”、“被…所”、“是因为…的结果”“受…所”【五看两面词】其语言标志是“是否”、“成败”、“关键”、“优劣”、“好坏”等,易出现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
【六看虚词或介词短语】其语言标志是介词“对”、“在……中”,副词“没有”,连词“虽然……但是”等,误用、混用、滥用、错位易造成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和赘余等。
“从、在、经过、通过”易缺主语。
代词指代不明。
【七看动态助词】时间副词“已经”、“将要”等与时态助词“着、了、过”连用,易出现前后矛盾的逻辑错误。
【八看关联词】当各分句主语不一致时,易因滥用省略或偷换主语导致前后脱节、关联词位置问题、关联词搭配是否得当、关联词使用是否得当。
【九看赘余词】前后两个词语在词义上重复或叠加,易导致重复啰嗦。
语病题答题技巧
![语病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793b15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e.png)
语病题答题技巧
以下是 6 条语病题答题技巧:
技巧一:遇到句子,先通读一遍,找找语感呀!就像你去挑苹果,总得先摸摸看看吧。
比如“我昨天去了商场买了一件漂亮衣服”,一读就觉得不太对劲,咋说呢,“去了商场”和“买了”感觉有点重复啦!
技巧二:注意词语搭配哦!这就像是给娃娃搭配衣服,得合适才行嘛。
像“他改正了错误的看法”,“改正”和“看法”搭配就不合适呀,应该是“改变了错误的看法”。
技巧三:看看句子成分完不完整呀!就像建房子,不能缺砖少瓦的吧。
比如“通过努力,使他获得了成功”,哎呀,没有主语啦,应该去掉“使”字呢。
技巧四:注意有没有歧义呀!这就跟说话似的,得让人明白确切意思呀。
像“三个学校的老师来听课”,到底是三所学校的老师还是同一个学校的三位老师呢?
技巧五:留心有没有逻辑错误哦!好比走路得按正常路线嘛。
比如“他基本上把不好的习惯完全改正了”,“基本上”和“完全”就矛盾啦。
技巧六:多积累常见语病类型呀,这就像打怪升级,知道怪兽长啥样就好对付啦!比如“能否好好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这种两面一面的问题就得注意哦!
总之,做语病题就得细心细心再细心,像侦探一样找出问题所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找病句的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找病句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f308ab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5.png)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找病句的技巧
1.注意词语搭配是否准确:一些词语有固定的搭配,如果发现文中使用了不恰当的搭配,就可能是病句。
例如,"月黑风高"中的词语搭配是固定的,如果改成"月黑风凉",就是病句。
2.关注句子结构是否合理:句子结构应该清晰、连贯,如果句子过长或者断句不当,就可能是病句。
另外,注意主谓一致、时态一致等基本语法问题。
3.分析上下文语境:在阅读理解中病句常常是因为与上下文不相符合造成的。
要认真阅读上下文,并找出可能存在的不连贯、不合理之处。
4.注意修辞手法是否使用得当:修辞手法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使用不当会造成病句。
例如,如果一个描述性的句子中使用了太多的修辞手法,就可能使文意混乱。
5.反复推敲逻辑关系:句子之间应该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通过推敲句子间的关系,可以找出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比较关系、转折关系等逻辑错误。
总之,在阅读理解中找病句的关键是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连贯性和逻辑性。
通过提高对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理解,可以更准确地找出病句。
辨析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辨析病句的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b3581621eb91a37f1115c83.png)
辨析病句的方法和技巧一、抓住词语标志找语病1、否定词(1)“拒绝”类动词。
防止、阻止、避免、幸免、难免等等。
如:为了防止不在发生这类交通事故,交警人员加强了交通监管。
(2)多重否定。
注意不要误用三重否定。
如: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3)被动句、把字句的否定。
否定词应放在“把”、“被”后面。
如:我们把老虎没打死。
(4)反问句。
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如:难道能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取得巨大的成就吗?2、并列短语(1)短语语序是否不当。
如:a.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b.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2)短语之间是否存在种属关系。
如: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蔗,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3)并列短语的语法行至是否相同。
如:讨论是一种亲切、智慧、民主的做法。
(4)并列短语中的每一个词语与相关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如:a.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的关注。
b.周总理对他们的关怀、教诲和期望是多么深刻和殷切。
3、正反意义的词是否、成败、优劣、好坏、能否等。
要注意前后句对应承接是否恰当。
如: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4、代词句子中有代词时,可考虑代词是否指代不明。
如: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量就用在这方面。
5、关联词(1)关联词的位置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
如:a.小王不但会唱歌,而且小李也会唱歌。
b.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
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低。
(2)关联词的搭配如:a.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b.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像千斤重的砝码。
(3)关联词残缺如: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也在行。
判断病句的方法与技巧
![判断病句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942852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0.png)
判断病句的方法与技巧
1. 着重读出句子:细致地倾听句子中每个字,看看句子听起来是不是真正地逻辑正确。
2. 注意句式:非常重要,但有时很容易忽视,对比前后句的句式,如果不相符,例如将被动语态句式改为主动的,则可以认定有语法错误。
3. 检查逻辑:阅读句子,检查句子的内在逻辑,查看句子是否有缺失、少字或者多余字,判断句子是否有逻辑性。
4. 语意整合:把句子中的每一块意思结合起来,看它们之间是否有明显的逻辑关系,确保句子的意思串起来而使它们可以相互支撑,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语句。
5. 语义关联:检查句子中词语的语义关系,确保其词义交错串结,同时具备正确的语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句子的内容能够表达出完整的意义。
病句题的解题技巧
![病句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429ef7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a.png)
病句题的解题技巧
1. 嘿,首先得仔细读题呀!就像侦探找线索一样,把每个字都看清楚咯。
比如“我和他经常见面在公园里”,一读不就觉得怪怪的嘛,这就是要细心找问题哟。
2. 注意关联词呀!要是关联词用错了那可不行。
像“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没取得好成绩”,这样的搭配就很合理,要是弄反了可就错啦。
3. 句子的成分不能残缺呀!“他跑步”,这总觉得缺了点啥吧,应该是“他在操场上跑步”,这才完整嘛,懂不?
4. 语义重复也要小心哦!“大约大概有十个人”,哎呀,这不是重复了嘛,可不能这么写呀。
5. 搭配不当要留意呢!“强烈的阳光”,这就很对,如果说“强烈的月亮”,那不是乱来嘛。
6. 句式杂糅要避免呀!“他的病因是因为长期吸烟”,这就很混乱啦,直接说“他的病因是长期吸烟”不就好啦。
7. 歧义句也挺麻烦呢!“咬死了猎人的狗”,到底是狗被咬死了,还是狗把猎人咬死啦,这可得搞清楚呀。
8. 要符合逻辑呀!“他今天可能也许不会来”,怎么能又可能又也许呢,这不合理呀。
总之,做病句题就得细心细心再细心,多练练就有感觉啦!。
常用病句判断方法
![常用病句判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2bda9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5.png)
常用病句判断方法
1.词性判断法:判断句子中的词性是否正确使用,例如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2.逻辑关系判断法:判断句子中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清晰,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
3.主谓一致判断法:判断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是否一致,即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是否匹配。
4.时态一致判断法:判断句子中的动词时态是否一致,例如是否同时使用了过去时和现在时。
5.语序判断法:判断句子中的语序是否正确,即句子的语序是否符合语法规则,例如主谓宾的语序。
6.拼写及标点判断法:注意句子中的拼写是否正确,标点是否使用得当。
7.上下文判断法:根据句子的上下文来判断句子是否有意义或合理。
以上是常用的病句判断方法,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句子是否存在问题。
行测之找句子语病的七大诀窍
![行测之找句子语病的七大诀窍](https://img.taocdn.com/s3/m/76c81371f242336c1eb95ee7.png)
行测之找句子语病的七大诀窍一、看否定词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出现形式:1、多重否定造成表意不符。
2、否定副词与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造成表意相反。
3、多重否定与反问连用造成表意不符。
常见否定副词:不、没有、否则、无、忌常见否定动词:防止、否认、禁止、切忌、杜绝、避免常见否定形容词:常见反问句式:难道、岂例: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1993)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1994)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1998)4、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单靠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
5、他无时无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在假日里积累了许多资料。
6、李老大干活十分卖力气,村里的人没有一个不说他劳动不积极。
7、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05江苏卷6)二、看两面词一些句子的病点往往就在两面词上,一个句子如果出现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该句可能犯“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常见的两面词有: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成败、优劣例: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人才(1993)2、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1995上海卷)3、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1996)4、他的病情今后怎样,主要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与医生配合。
5、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6、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力的大小。
病句辨析口诀
![病句辨析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5a5f6db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b.png)
病句辨析口诀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病句辨析口诀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病句辨析口诀,欢迎阅读病句辨析口诀1诊断句子的毛病,七个方面查清楚,一看成分缺不缺,缺的成分要补全,二看搭配当不当,不当之处改流畅,三看指代明不明,不明之处要注清,四看用词当不当,恰当词语来换上,五看意思重复否,重复词语要赶走,六看句子矛盾处,去矛除盾要摆平,七看分类当不当,异类事物另置放。
(病句诊治五字诀:查、补、换、改、删)诊断句子的毛病,七个方面查清楚,(查)一看成分缺不缺,缺的成分要补全,(补或删)1、下课铃响了,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地拥到操场上去。
2、读了《海伦.凯勒》这篇课文,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二看搭配当不当,不当之处改流畅,(补或删)3、我很久没有听到那清脆的歌声和喜悦的笑脸了。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三看指代明不明,不明之处要注清,(改)5、我把中不正确的错别字改了过来。
6、谁也无法不否认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动的。
四看用词当不当,恰当词语来换上,(换)7、我们必须培养独立生活的习气。
8、这部电视剧美丽、很感人。
9、我们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传统。
五看意思重复否,重复词语要赶走,(删)10、五彩的红旗在广场四周迎风飘扬。
11、会上,首先第一个发言的是李春梅同学。
六看句子矛盾处,去矛除盾要摆平,(换或删)12、昨天下午刮了一夜的风。
13、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七看分类当不当,异类事物另置放。
(删)14、市场上,蔬菜品种很多,有黄瓜、西红柿、豆角和西瓜等。
15、橱窗里陈列了许多商品,有床单、脸盆、日用品、热水瓶等。
病句辨析口诀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B.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初中语文判断病句的十六个方法
![初中语文判断病句的十六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f54ec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f.png)
初中语文判断病句的十六个方法一、提干法句子较长难以理解时,可采取提取主干的方法。
例如:1、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主干是“学员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谁“参加了学习”呢?显然是“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
“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既是全句的宾语,又是“参加了学习”的主语。
全句又不是使动句构成的兼语句,造成了句式杂糅的结构混乱的语病。
2、鲁迅猛烈地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
主干是“鲁迅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对什么“都进行了批判”呢?显然是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
句中的“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做了“反对”的宾语,就不能做“批判”的状语。
二、并列法当几个概念并列在一起时,应分析各自的外延大小与联系。
如果构成属种关系、交叉关系,那么这几个表述就是错误的。
例如: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句中“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并列在一起,“一切出版物”包含了“报刊”、“杂志”,是属种关系,不能并列。
4、他们演出了文艺节目、打猴儿鼓、耍狮子、打篮球、表演武术等。
句中“文艺节目”包含了“打猴儿鼓、耍狮子”,属种关系不能并列。
可以改成“他们演出了打猴儿鼓、耍狮子等文艺节目,进行了打篮球、表演武术等活动”。
三、补充法为了语言的简洁,复句中的后几个分句常常承前省略主语。
在省略的过程中,有的分句就偷换概念,表达成另一意义。
这种病句可用补充法辨析。
例如:5、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在这个转折复句中,“虽然”用在“这家工厂”后,那么“这家工厂”就是全句的主语。
说“这家工厂”“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是可以的,但说“这家工厂”“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就错了,因为“这家工厂”不是产品。
辨析病句的八大技巧
![辨析病句的八大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a7aa8a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8.png)
辨析病句的八大技巧
1. 哇塞,要看句子成分全不全呀!比如说“我吃饭”,这就很完整,可要是“吃饭”,这算啥呀,缺了主语呢!像“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学到了很多”,这里“通过”和“使”不能同时用呀,不然不就没主语啦,得去掉一个才行呢。
2. 嘿,注意词语搭配对不对哟!“发扬光大精神”就不太对呀,应该是“发扬光大传统”或者“弘扬精神”嘛,这就像穿鞋子,得搭配好才合适呀。
3. 哎呀呀,留意语义逻辑通不通呀!“他基本上把不好的习惯都改正了”,“基本上”和“都”就矛盾啦,这就好比走路,不能同时朝两个相反方向嘛。
4. 哟呵,看看有没有歧义呀!“三个学校的老师”,到底是三所学校的老师呢,还是学校里的三位老师呀,这可不能让人糊涂呀!
5. 哇哦,别忽视关联词用得对不对呀!“虽然下雨了,但是他坚持上学”这就很对,要是“因为下雨了,但是他坚持上学”,这就闹笑话啦,就像接力跑,交接得顺畅才行呢。
6. 嘿嘿,瞅瞅指代是不是明确呀!“小明和小红在公园里玩,他很开心”,这“他”到底指谁呀,得说清楚呀,不然就像捉迷藏找不到人啦。
7. 呀,要想想多层定语顺序对不对哟!“一件蓝色的新的羊毛衫”就得这么排,顺序乱了可不行呀,就如同排队,得按顺序来嘛。
8. 咦,注意数字用法准不准呀!“减少了一倍”就不对嘛,应该是“减少一半”或者“减少了50%”呀,这就像算数,得算对啦。
9. 哈哈,多从这些方面去辨析病句呀,肯定能让你的语言更通顺更完美呢!我觉得这八大技巧真的超有用呀,能帮我们写出好句子来哟!。
找句子语病的七大诀窍
![找句子语病的七大诀窍](https://img.taocdn.com/s3/m/dd9da92f2f60ddccda38a0dc.png)
找句子语病的七大诀窍(七大切入点)五、看并列短语表示并列短语的标志:1、词:“和、及、与、以及”,2、标点:顿号常见错误有:1、搭配不当,2、不合逻辑,3、成分残缺,4、有歧义,5、语序不当1、搭配不当。
并列短语中的某一个体与相应的词语搭配不当。
例:(1)这个文化站已经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1993年)(“培养”“失足青年”搭配不当)(2)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安排”与“问题”搭配不当)(3)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作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1996年)(“事件”与“批评教育”搭配不当)(4)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加快”与“规模”搭配不当)(5)在印度软件工程师培训公司的协助下,青岛软件开发区培养、建设、储备了一批职业化人才和管理人才。
(“建设”与“人才”搭配不当)(6)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7)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那段日子,他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和那么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教导”与“浮现”搭配不当)(8)在精湛的舞台灯光与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演员们绘声绘色的表演,使台下数千观众如痴如醉。
(05年福建卷17)(9)明末清初,重庆的挑花刺绣迅速崛起,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05年重庆卷22(1))2、不合逻辑有时并列短语本身出现交叉关系或者属种关系并列不合逻辑的语病。
(1)交叉关系例:党外人士还就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坚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等提出了意见和看法。
(“看法”改“建议”)(2)属种关系例:①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作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判断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判断病句的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cfe2e1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01.png)
判断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1. 哎呀,你可以看看句子是不是通顺呀!比如“我吃饭了,去散步”,这就很通顺,没啥问题。
但要是“饭吃我了,散步去”,那不是怪怪的嘛,这肯定就是病句啦!
2. 嘿,注意词语搭配对不对呀!“高兴地唱歌”,这就很合理;要是说“高兴地吃饭”,好像就有点别扭啦,这可能就是病句哟!就好像穿衣服,搭配好了才好看,句子也是一样呢!
3. 哇塞,看看句子成分是不是完整呢!像“他跑步”,主谓都有,完整得很。
要是“跑步”,这就缺了谁在跑呀,这就是病句呀,就像人缺胳膊少腿一样不完整嘛!
4. 哎哟喂,想想逻辑对不对呀!“我今天吃了饭,明天就饿了”,这也太不合理了吧,刚吃完饭咋明天就饿了呢,这肯定是病句呀!
5. 呀,注意有没有歧义呀!比如“他走了一个小时”,到底是他离开一小时了,还是他走路走了一个小时呀,这让人糊涂的不就是病句嘛!
6. 嘿哟,看看是不是符合语言习惯呀!“打扫卫生”,大家都这么说,没问题;但要是“卫生打扫”,咋听咋别扭,这可能就是病句喽!
7. 哇,重复的毛病也要留意呀!“他大概差不多有 10 斤重”,这“大概”和“差不多”重复了呀,多啰嗦,肯定有问题呀,这可别放过是病句哦!
8. 哈哈,别忘了,一些特殊句式也不能错呀!像双重否定,“我不能不说他好”,就是表示肯定;要是弄成“我不不能说他不好”,这可就乱套啦,就是病句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判断病句其实不难呀,只要多用心,按照这些方法和技巧,就能找出病句来啦!。
言语理解病句辨析技巧
![言语理解病句辨析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97cf36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a.png)
言语理解病句辨析技巧
1.注意语序和词组搭配。
病句常常是由于语序错误或词组搭配不当造成的。
在理解病句时,可以重新调整语序或检查词组的正确性。
2.从语法角度分析句子结构。
病句往往会违反基本的语法规则,例如主谓不一致、时态不正确等。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可以发现其中的语法错误。
3.寻找上下文的线索。
病句可能会在上下文中得到合理的解释,通过阅读前后文,可以推断出句子的意思或病句的问题所在。
4.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
病句通常会破坏句子的逻辑关系,例如主谓宾关系混乱、逻辑连接词使用错误等。
通过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可以揭示其中的问题。
5.注意修辞手法和上下义务。
病句可能会用到一些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夸张等,如果没有正确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就容易产生误解。
同时,病句往往会违背上下文的义务,因此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句子的意思。
初中语文病句和判断病句方法
![初中语文病句和判断病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0296c4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6.png)
初中语文病句和判断病句方法
1.词语搭配错误:通过知识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判断是否有词语搭
配不当的情况。
比如判断动词和宾语是否匹配,形容词和名词是否搭配等。
2.语序错误:判断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是否排列正确。
一般来说,汉
语的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
3.标点错误:判断是否存在标点符号的使用问题,比如是否缺少标点
符号、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等。
4.语法错误:判断句子中是否存在语法错误,比如主谓一致、时态一致、并列关系等。
可以根据语法知识来判断。
5.逻辑错误:判断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比如判断原因和结果是
否一致,条件和结论是否符合逻辑等。
改正初中语文病句的方法:
1.对于词语搭配错误的病句,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等工具来纠正。
2.对于语序错误的病句,可以通过调整词语的顺序来改正。
3.对于标点错误的病句,可以添加、修正或删除标点符号来提升语句
的表达准确性和流畅性。
4.对于语法错误的病句,可以根据语法知识进行修正,或是请教老师
或同学。
5.对于逻辑错误的病句,可以重新思考句子的逻辑关系,修改句子以
使其合理。
总之,判断和改正初中语文病句需要结合语言知识和语感来进行,通过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找病句的技巧和方法
![找病句的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3fd9b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4.png)
找病句的技巧和方法
找病句的技巧和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 关注句子结构,确定主谓宾是否搭配得当。
2. 注意词语的搭配,比如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等。
3. 避免出现成分残缺,比如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等。
4. 注意语序,比如时间地点状语的排列顺序,定语的排列顺序等。
5. 注意语义是否通顺,避免出现歧义或者矛盾。
6. 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
7. 注意句子的表达方式是否符合逻辑,避免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8. 注意句子的前后呼应,避免出现句子内部的不协调。
9. 注意句子的修辞手法是否得当,比如比喻、夸张、排比等是否使用得当。
10. 注意句子中是否有重复或者多余的词语。
在检查病句时,应该对以上方法进行逐一检查,找到病因后进行修改即可。
同时,也要多阅读文章,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减少写病句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句子语病的七大诀窍一、看否定词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出现形式:1、多重否定造成表意不符。
2、否定副词与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造成表意相反。
3、多重否定与反问连用造成表意不符。
常见否定副词:不、没有、否则、无、忌常见否定动词:防止、否认、禁止、切忌、杜绝、避免常见反问句式:难道、岂例: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4、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单靠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
5、他无时无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在假日里积累了许多资料。
6、李老大干活十分卖力气,村里的人没有一个不说他劳动不积极。
7、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二、看两面词一些句子的病点往往就在两面词上,一个句子如果出现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该句可能犯“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常见的两面词有: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成败、优劣例: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人才。
2、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3、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4、他的病情今后怎样,主要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与医生配合。
5、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6、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力的大小。
7、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前半句有两面词“能否”,后半句只涉及到正面“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前后搭配不当,为病句。
)8、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最后一个分句的前半部分有两面词“与否”,后半部分只涉及正面“国家富强”,因此,前后搭配不当,为病句。
)9、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前半句有两面词“抓不抓”,后半句只涉及到正面“后继有人”,因此,前后搭配不当,为病句。
)10.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前半部分有两面词“好坏”“优劣”“高低”,后半部分只涉及正面“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前后搭配不当,为病句。
)11.艺术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的是地方。
(前半部分有两面词“好坏”,后半部分只涉及正面,“词语用的是地方”,因此,前后搭配不当,为病句。
)12.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例中的“好坏”是两面词,与仅表一面意思的“重要条件”不搭配,因此是病句。
) 但是,一个句子中前半句(或后半句〕有两面词,后半句(或前半句)没有两面词与之照应,全是病句吗?这还要做具体的分析。
▲特殊情况1、对于能不能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2、庄拉抬股价成功以后,能否顺利派发,抛出手中筹码,至为关键,这需要对时机的把握和各种技巧的配合。
3、人才的成长发展需要机会,能否提供机会和利用机会,对人才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关注人才建设中的机会成本。
4.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例中后半部分虽然没有两面词,但“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可这样理解:储蓄额高国家流动资金增长的多,储蓄额低国家流动资金增长的少,都是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是正确的句子。
)5.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前半句有两面词“好坏”,后半句虽然没有两面词,但“心情”一词,可作正反理解,因为心情有好有坏,因此能与前半句的两面词“好坏”措配,表述正确。
)6.是否解放思想,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程。
(例中后半句虽然没有两面词,但“改革开放的进程”可作正反理解。
因为进程有快有慢,解放思想,进程就快,反之就慢。
因此是正确的句子。
)7.有无灵感思维,取决于知识积累的状况。
(例10后半句“知识积累的状况”,本身就包含多少、深浅等一正一反的内容,当然可与前面的两面词“有无”相搭配,因此也是正确的句子。
)所以,综合上面的两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一个句子中,若出现两面词,如“能否”“是否”“与否”“好坏”“抓不抓”“高低”“快慢”等,要仔细分析,不能一律视为病句。
有两种情形:1.前半句(或后半句)有两面词,后半句(或前半句)只涉及到一面,且不能作正反理解的为病句;2.前半句(或后半句)有两面词,后半句(或前半句)虽没有两面词,但后半句(或前半句)的动宾搭配或作为宾语的名词性短语可作正反理解的,则为正确的句子。
三、看句子成分1.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业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在“……明确”后加“的制度”)2.老陈严肃而诚恳地说:“说实话,那些越是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血,到岁数大了,就越是不愿承认自己老了。
”(在“……热血”后加“的人”)3.从我懂事时起,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
(“从我”改“我从”)4.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删“在……中”)四、看介词:1、句式杂糅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A“深受……欢迎”B“为……所欢迎”)2、误用介词例:(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在……中”表时间或空间,“从……中”表来源或由来)(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一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关于”表示关涉,本句是对象,应改为“对于”)3、主宾颠倒例:在那时,改革开放对于我们是很陌生的。
(“……对于我们来说……”或“我们对于改革开放……”)4、漏用介词。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没有使用介词,使句意不清,句子不通。
例:我国将于5月12日至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七度零分,东经一百七十一度三十三分为中心,半径七十海里圆形海域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以……为中心”)五、看并列短语表示并列短语的标志:1、词:“和、及、与、以及”。
2、标点:顿号。
常见错误有:1、搭配不当。
2、不合逻辑。
3、成分残缺。
4、有歧义。
5、语序不当。
1、搭配不当。
并列短语中的某一个体与相应的词语搭配不当。
例:(1)这个文化站已经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培养”“失足青年”搭配不当)(2)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安排”与“问题”搭配不当)(3)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作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事件”与“批评教育”搭配不当)(4)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加快”与“规模”搭配不当)(5)在印度软件工程师培训公司的协助下,青岛软件开发区培养、建设、储备了一批职业化人才和管理人才。
(“建设”与“人才”搭配不当)(6)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7)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那段日子,他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和那么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教导”与“浮现”搭配不当)(8)在精湛的舞台灯光与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演员们绘声绘色的表演,使台下数千观众如痴如醉。
(“精湛”和“灯光”搭配不当)(9)明末清初,重庆的挑花刺绣迅速崛起,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刺绣”和“产地”搭配不当)2、不合逻辑。
有时并列短语本身出现交叉关系或者属种关系并列不合逻辑的语病。
(1)交叉关系例:党外人士还就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坚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等提出了意见和看法。
(“看法”改“建议”)(2)属种关系例:①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作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报刊、杂志、电视”都属于“一切出版物”,不能并列)②北京颐和园、苏州园林、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不属于“皇家园林”)③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已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床上用品”属于“生活用品”,不能并列)3、成分残缺例: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
4、有歧义(“和”字,既可以作连词,作连词组成联合短语;也可以作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很容易与其相关联的成分搭配不当,产生歧义)例:①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作连词是背着两个人,作介词,他只背着“总经理”而跟副总经理一起做某事)②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③因患病住院,83年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5、语序不当(不合事理)例:SARS的可怕在于其传染性强,且无特效药,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隔离制度和科学的预防制度,并实施有效的治疗。
六、看数量短语数量短语在计量表述上容易出现问题。
常见的有:1、增加(减少)了,要接净数;增加(减少)到,要包括底数。
例: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
(应净增数)2、表示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
不能说“便宜了三倍”,而实际上“倍”只能表示“增加”的情况,不能表示“减少”的情况。
当较小的数字与较大的数字之间构成相乘或相除的“倍数”关系时,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几倍”,或“多了几倍”,但不能说前者是后者的“几倍”,或“少了几倍”。
例:①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不能用“倍”表达)②这些软件如果单卖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一。
(正确,或“价钱差不多只是原价的三分之一”)3、约数不能有重复表述的文字,或前后矛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