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

合集下载

最新教科版( 2021 年)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最新教科版( 2021 年)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 1 课. 放大镜1. 放大镜的功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 放大镜的结构特点:中央厚、边缘薄、透明。

3. 放大倍数越高的放大镜,越能看见更细微之处。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倍数越高的放大镜,镜片的凸度越大。

4.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

目前凸透镜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

6. 比较放大镜的镜片与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的不同:第 2 课. 怎样放得更大1.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3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

4.在 17 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

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 200 万倍。

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6.两个放大镜平行组合后的放大倍数要大于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而改变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放大的倍数和清晰度也会发生改变。

7.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和反光镜等。

8.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组合的方式应该是镜片平行;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这个位置能观察到清晰而放大的图像。

9.实验室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显微镜顶部的凸透镜是人眼直接观察的透镜,故称其为“目镜”;而位于镜筒下方的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则称其为“物镜”。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观察世界一、科学的本质和方法1.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科学是一种解释自然现象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揭示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本质。

2. 科学的方法有哪些?-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分析、总结和推理等环节。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最终总结出规律或者原理。

二、科学观察的基本技能1. 什么是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是科学家为了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而运用感官器官和科学仪器对自然现象进行有目的的感性认识的过程。

2. 科学观察中需要注意什么?-科学观察需要注意客观性、系统性、满意性和准确性。

观察者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带有主观偏见,尽量避免一切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

3. 如何进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要根据观察的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和观察场所,学会使用科学仪器,灵活使用各种观察方法,以达到准确观察的目的。

三、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1. 什么是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验证假设和验证规律的过程。

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变量的方法,考察自然现象的规律和本质。

2. 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科学实验需要具备严密的实验设计、准确的数据记录、有力的实验展示和实验结论等,需保证实验能够被他人重复和验证。

3. 如何设计科学实验?-科学实验的设计要遵循科学的原则,考虑实验的目的和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合理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

结语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科学本质和方法的认识,学会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素质。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方法去观察、研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探索未知,不断进步。

在科学的探索过程中,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小学六年级上课科学第一单元必背重点知识梳理

小学六年级上课科学第一单元必背重点知识梳理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必背重点知识梳理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形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x(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就越少,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一、单元概述本单元《微小世界》主要围绕着微观世界的探索展开,引领学生了解微小世界的奥秘,掌握一些基本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重要知识点1. 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将微小物体放大,以便人眼能够观察。

2. 显微镜的使用: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包括如何调节焦距、如何移动载玻片、如何观察标本等。

3. 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命活动:了解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4. 昆虫的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对昆虫的观察,了解其身体结构、生命周期、习性等特点。

5. 土壤中的生物:观察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和动物,了解土壤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和相互关系。

三、实验与探究1. 制作简易显微镜:通过动手制作简易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提高实验技能。

2. 观察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3. 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通过解剖和观察昆虫标本,了解其身体结构特点。

4. 观察土壤中的生物:通过观察土壤中存在的生物,了解土壤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和相互关系。

四、学习建议1. 注重实践操作:在学习本单元时,要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微小世界中生物的理解。

2. 培养观察能力: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提高对微小世界的感知能力。

3. 搜集资料: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搜集关于微小世界中生物的资料,拓宽知识面。

习题和知识点:一、放大镜1. 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A. 左右放大B. 上下放大C. 大小放大D. 前后放大正确答案是:D。

2. 放大镜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3. 使用放大镜时,物体应放在焦距之内。

4. 放大镜的焦距应在1.0~1.0之间。

明视距离为25cm,因此,放大镜的焦距在25~50cm之间。

六年级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它具有多种性质。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于理解自然现象和探索新知识非常重要。

1.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氢气等。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如水、二氧化碳等。

2.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只能微小振动。

-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相对较大,分子可以自由移动。

-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可以自由运动。

3.物质的性质- 可溶性:有些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如食盐、糖。

- 导电性:有些物质能够导电,如铁、铜。

- 燃烧性:有些物质能够燃烧,如木材、纸张。

第二单元:力与运动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改变。

1.力的效果- 推力:使物体朝一个方向移动的力。

- 拉力:使物体朝一个方向拉动的力。

- 重力:地球对物体吸引的力。

2.力的计量单位- 牛顿(N):力的国际单位,表示力可以改变一个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的运动状态。

3.运动状态- 运动与静止:物体位置的变化态可以分为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4.摩擦力-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使物体减慢或停止运动。

第三单元:声音与光声音和光能够使我们感知到周围的事物,并与其他事物进行交流。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震动物体产生的,需要某种介质来传播,如空气、水。

-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2.声音的特性- 音调:与声源震动频率有关,高频率高音调,低频率低音调。

- 响度:声音的强弱程度。

3.光的传播与折射- 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改变传播方向。

4.光的反射与颜色- 光线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

- 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所反射的光线的波长。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

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6、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

二、问答: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

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2、做酸奶一、填空:1、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有三种根本形状(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本人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率很快)。

3、利用霉菌可以(出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环境、出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

2、问答:用哪些办法可以削减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

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枯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2、英国细菌学家(XXX)首先发现青霉菌排泄出的某种物资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资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有(真空包装、放枯燥剂、低温储存、太阳暴晒)。

2、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和出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过: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

三、实验:设想馒头发霉的实验。

(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温暖、枯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清单第1课放大镜1.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2.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尽管如此,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0.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3.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楚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的镜片叫凸透镜,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目前凸透镜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

4.放大镜的镜片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类似放大镜镜片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5.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与观察对象之间距离不变,放大镜在观察对象与人眼之间来回移动。

(2)把放大镜放在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放大镜的作用:放大作用,聚光作用,成像作用。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计算机的屏幕,看到的线状物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

7.放大镜的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就越大。

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

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放大镜的大小无关。

8.自制放大镜的材料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等都有放大功能。

(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1.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显微镜观察了毛细血管的血液流动,水中的微生物等。

3.显微镜的发展经历了金属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三维的原子结构图。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用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5.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带我们走进微观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6.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密密麻麻的一片,但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一、机械是能使咱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二、像撬棍如此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3、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使劲的位置叫使劲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杠杆能够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使劲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使劲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使劲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像水龙头如此,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路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六、在轮轴的轮上使劲能够省力。

轮轴的轴不变时,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7、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像塔吊的吊钩上能够随着重物一路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路利用,就组成了滑轮组。

八、利用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可是不能省力;利用动滑轮能够省力,可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结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势,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而且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九、像搭在汽车车箱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都能够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一、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二、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份组成。

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制作杆秤:第一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

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

再用挂钩码的方式,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简单机械举例杠杆省力杠杆羊角锤、剪子、开瓶器、切刀、核桃夹、撬棍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跷跷板、订书机、天平费力杠杆筷子、镊子、夹子、钓鱼杆轮轴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斜面刀口、楼梯、盘山公路、引桥、螺丝钉、钉子的钉尖滑轮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轮子滑轮组起重机、起落衣架。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1、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3、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4、青少年在10-20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青春期开始的年龄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5、如何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心理咨询。

6、生物将自身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二单元1、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生活中的摆:秋千、海盗船等。

3、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4、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5、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它是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的装置。

6、电铃、马达、电话听筒、电磁起重机都是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

7、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能量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转化。

8、自然界中能量的表现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

9、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

10、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等已经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常规能源。

11、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

12、新能源有:太阳能、潮汐能、风能、地热、核能。

第三单元1、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层没有确切的外部边界,物质成分以氮和氧为主。

大气层为地球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2、大气层是地球的保护伞,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

3、大气层分为五层,从靠近地面开始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逃逸层。

4、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迅速发展,各种污染物大量地进入地球大气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气污染”。

第四单元1、树木年轮不仅可以用来计算树木的年龄,了解树木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气温、降雨量及矿物质营养的供应等;还可以用来测知过去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等;测定许多事物发生的年代,推断事物未来的变化。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放大镜。

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3.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 昆虫在放大镜下能展现出奇特的身体构造,比如: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2.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3.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 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 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

3.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四、怎样放得更大。

1.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2. 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 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等。

2.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形态多样。

2.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1.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2. 常见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八、微小世界和我们。

1. 人类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2. 人们还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3. 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和了解了许多微小的生物和物质结构。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doc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doc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微生物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如:细菌、病毒等2、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的制造者是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微生物,揭开生物秘密的是列文虎克。

胡克最早发现细胞。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屮、水屮、泥尢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部有微生物。

4、利用显微镜观察“小水塘”里的一滴水,发现水屮会有鼓藻、華履虫、水蚤、轮虫、钓钟虫等微生物。

2•做酸奶1、制作过程:鲜牛奶+1〜2勺白糖〜丸开一冷却(35°C~40°C)->加酸奶搅匀->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5〜6 小时)一做成了2、宀奶变成酸奶,是因为牛奶中有一种名叫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3、白制的酸奶婆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萇至屮毒。

4、细菌的三种基木形态:杆菌、球菌、螺旋亂5、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如:果酒、泡菜、酱、酸奶。

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槊料。

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6、可以减少致命病菌传播的方法:捂住口鼻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了、勤用肥皂洗手等。

7、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白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力誤至上亿个后代。

3•馒头发鐸了1、食物通常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2、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索。

青霉素是由弗莱明首先发现的3、食物的腐败变质是鐸菌引起的。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

防止发霉的条件是干燥、低温。

4、防止食物和具它物品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冰甫存食物)、太阳曝晒衣服5、霉菌的功与过:人们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它物品的变质。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植物的病变。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科学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放大镜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的镜片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 自制放大镜:用装满水且透明的水杯或用水滴。

1.2.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而把两个凸透镜平行放置组合起来,就能够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3.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约200万倍。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用肉眼观察物体,图像最小,视野最大。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图像最大,视野最小。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无论是图像的大小和视野都处在两者之间。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3)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4)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5)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图像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6)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图像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3.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4.用放大镜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一样。

蝴蝶的触角(棒状)蚕蛾的触角(羽状)蝗虫的触角(丝状)天牛的触角(鞭状)5.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蝇的眼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受蝴蝶启发,设计出了百叶窗样式的仪器。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工具和机械1. 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5. 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6. 动滑轮随着重物移动。

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7.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

8.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能省力。

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二、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 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2. 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如:开瓶器、羊角锤、老虎钳等。

3.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如:镊子、筷子、钓鱼竿等。

4.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如:天平、跷跷板等。

三、轮轴的秘密1. 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2. 生活中的轮轴:门把手、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辘轳等。

四、滑轮组1. 滑轮组的作用: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2. 滑轮组中动滑轮的数量越多越省力。

五、斜面的作用1. 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2. 生活中的斜面:盘山公路、楼梯、螺丝钉的螺纹等。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适合背诵的知识点)第1课放大镜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薄,能放大图像。

(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

(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

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6.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

(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3.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5.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重要知识点1、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

其中像剪刀、扳手等构造简单的又叫【简单机械】,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支点—支撑并使杠杆围绕转到的位置;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点。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费力杠杆—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例:省力杠杆——开瓶器、切纸刀、园林剪等;费力杠杠——手术剪、镊子、筷子等;不省力不费力杠杠——订书机、跷跷板、天平】5、杠杆尺的钩码怎么挂才平衡?(1)如果两边只挂一个点,只要两边挂的钩码数与它离支点的格数相乘的积相等就行。

(2)如果挂1个点以上,杠杆尺两边各个点上的钩码数和格数的乘积的和要相等。

左边【2×2=4】【右边1×4=4】左边【2×1+1×1=3】右边【1×3=3】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事例,生活中的实例还有:羊角锤、尖嘴钳、各种剪刀、镊子、开瓶器等。

【小杆秤三点:提绳——支点;秤盘——阻力点;秤砣——用力点】7、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且可以转动的装置叫【轮轴】,生活中常见轮轴有:【门把手、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扳手,螺丝刀等】。

轮轴的作用:【A、在轮上用力带动轴省力B、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费力。

】【当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名称: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作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既能省力,又能的方向。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是关于微小世界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1. 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类和环境有重要影响。

2.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所有的生物体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3. 细菌: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包括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

有益细菌可以帮助人类进行某些生物过程,例如食物发酵,而有害细菌可能引发疾病。

4.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一种仪器。

它通过光的折射和放大作用,使得我们可以看到细胞和微生物等微小的结构。

5. 细胞的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细胞质是位于细胞膜内的液体,细胞核则负责细胞的遗传信息。

6. DNA:DNA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它包含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7. 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它无法在没有宿主的情况下独立生存。

病毒可以感染宿主细胞,并在细胞内复制自己。

一些病毒也可能引发人类的疾病。

这些知识点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关于微小世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学生可以认识到微小世界的重要性,并了解微生物、细胞和病毒等微观世界中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1.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

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

泥石流的动能表现:大量石块、泥沙伴随着洪水从高处急速流下。

龙卷风的动能表现: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

撞击保龄球的动能表现:球瓶被撞倒。

钱塘江大潮的动能表现:掀翻船只,拍打碓石、卷走岸边物体。

3.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

跳板运动员的势能表现:运动员弹起后会向下坠落,同时跳板恢复原状。

橡皮筋的势能表现:手受到向内的拉力,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

弹簧的势能表现:手受到向外的推力,松手后弹簧恢复原状。

弓的势能表现:手受到向内的拉力,松开持箭的手后箭射出去,同时弓恢复原状。

4.动能、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5.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机械能,还有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核能。

6.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

7.化学能是一种隐蔽的能量,绿色植物、食物、电池、煤、汽油中均储存着化学能。

8.可见光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微波、X光是看不见的电磁波,它们所具有的能量都属于电磁能。

9.核能是原子核在聚变或裂变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太阳等恒星发出的光是由原子核聚变产生的,核电站发电所用到的热能是由原子核裂变产生的。

10.牛顿摆和飞旋的扣子是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

11.搓一搓手动能转换成热能和声能,手握瓶子,硬币跳起是热能转换成动能。

12.发电机是动能转换成电能,电动机是电能转换成动能。

13.锥形瓶中放小苏打和白醋,瓶塞跳起是化学能转换成动能。

14.电烤箱是电能转换成热能。

15.擦火柴是动能转换成热能,火柴燃烧是化学能转换成热能和光能。

16.点燃酒精灯是化学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17.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商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六()班姓名号次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钳子、螺丝刀、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习惯称为工具,简单机械的种类主要有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能各举例。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A.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B.“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C.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杆秤就是利用这样的原理制成的。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可以省力,在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6.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会用线连接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即同样高度的斜面,斜面长度越长越省力)。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11.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2.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以下是部分练习:
一、请分别标出下图中这些“杠杆”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并说明它们分别是哪一类型的杠杆。

_省力____ ____省力_ __费力___ ___省力_____ __费力
____ 二、指出下列轮轴中的轮和轴。

三、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请用线代替绳子将物品和滑轮连接起来,并填空。

①名称: ②名称: ③名称: ④名称:








杠杆尺平衡原理:左边钩码数×格数=右边钩码数×格数
___定滑轮____ __动滑轮 ____滑轮组_ ___滑轮组__
所起的作用:所起的作用:所起的作用:所起的作用:
①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②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④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如果分别用它们提起相同重量的物品5牛,最省力的是(④),其次是(③②),不省力的是(①)
四、观察与实验
1.研究问题: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越粗越省力
用来研究的材料:①两把刀杆粗细一样,但刀柄粗细不一样的螺丝刀
②木板③两个一样的螺丝钉
研究方法用两把螺丝刀分别把同样的螺丝钉旋入木板中,比较用力大小。

2.斜面的坡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我的猜想: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
不变的条件:同样的重物、匀速拉动、斜面的高度
操作方法:1.搭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将一个重物匀速依次沿这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拉上去,测出所用的力。

2.比较三次所用的力,分析斜面省力与坡度大小的关系。

实验结论: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