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小实验——生气影响健康
德国学者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爱尔马,为研究生气对人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只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结果发现:即使同一个人,当他心平气和时,所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澄清透明,无杂色;悲痛时的“气水”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淡绿色沉淀;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
爱尔马还把人生气时的“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不料只过了几分钟,大白鼠就死了。这位专家进而分析:如果一个人生气10分钟,其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人生气时,很难保持心理平衡,同时体内还会分泌出带有毒素的物质,对健康十分不利
既然生气有损健康,我们就应该学着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不生气。碰上了不愉快的事,首先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己给自己“消气”;确实遇到烦心的事,也要“戒”字当先,戒除恼怒,不生气。当然,其中还有道德修养和陶冶情操的问题。学会宽厚待人,谦逊处世,思想开朗,宽宏大量。凡事应该想得远点,想得开点,不要对一些细枝末叶的区区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这个测试可能很多人都侧过,但拿出来还可以细细品位.
你带着5种动物在异形星球冒险.它们分别是:老虎,大象,狗,孔雀,猴子.在冒险途中你们受到了异形重重攻击,不可能把它们都带出困境,你不得不一个一个的放弃,请你想好后说出你放弃它们的顺序:
答案自然不唯一,不过我想说的是: 孔雀:伴侣老虎:金钱和权利猴子:儿女大象:父母狗:朋友
心理学家们在做一个有关孩童时期性格和今后职业取向之间关联的实验。说将一些孩子关在一个小房间里,高高的桌子上放着很多诱人的糖果。工作人员对孩子们说:现在叔叔阿姨们要出去办点事,糖果先放在桌上,等叔叔阿姨回来之后再给大家吃。说罢,便关门离去。角落的摄像头却记录下一切——
孩童A:搬来凳子,坐上去,盯着糖果但不伸手拿,只是看着它们
孩童B:坐在窗口,看着窗外,丝毫不考虑吃糖的事
孩童C:工作人员一走,便往地上一躺,睡觉了
孩童D:搬来凳子,盯着糖果,可是周围稍有动静,便迅速装做若无其事
孩童E:等工作人员一走,便把糖取了吃掉
若干年后,当这些孩子都踏上了社会,拥有了各自的职业,他们当初不同的举动竟然有了不同的归宿
——
A式的孩子,多成为了业务营销人员,因为他们目标明确;
B式的孩子,多是那些跳槽频繁的人;
C式的孩子,会在一家公司干很久,随遇而安的典型;
D式的孩子,多成为了事业有成的老板,因为他们目标明确又善于观察环境,洞察先机;
E式的孩子,(比较夸张)一般坐过牢,因为他们不达目的誓不休。
1、“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2、“迟延满足”实验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
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3、情绪实验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
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一、“摘苹果实验”。
心理学家将一群学生随机分成两个小组,让他们一起摘悬于半空中的苹果。
两个小组摘苹果的方法各不相同:对第一小组的学生,让他们一开始就去摘悬挂高度超过自己跳跃能力的苹果;对第二小组的学生,则将苹果悬挂在他们通过努力跳跃就能达到的高度,然后再逐步提高高度。
心理学家认为:又红又大的苹果对两个小组的学生的诱惑力是相同的。因此,开始时两个小组学生都非常兴奋,不断跳跃去摘苹果。
摘苹果的结果不难想象:第一小组的学生根本摘不到苹果,而第二小组的学生不仅摘到了不少苹果,而且跳跃能力也有不少长进。
心理学家紧接着让两个小组的学生都摘同样高度的苹果,令人吃惊的是情况大不一样了:第一小组的学生懒洋洋的,他们中的多数人走过场地应付几下;第二小组的学生则充满活力和兴奋,他们不断跳跃.跳跃的乎均高度明显高干第一小组。
二、“绣花针上穿线实验”。
•让被试者在小小的绣花针上穿线,并反复强调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线从针孔穿过。于是,被试者就全神贯注地穿线。实验的结果发现,被试者越是全神贯注穿线,他的手就抖得越厉害,线就越不容易穿孔而过。
•心理学家为此得出结论:由于被试者求胜心切,因而全神贯注地穿线,结果是越全神贯注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不容易成功。
•这很形象地印证了一句俗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们做事情时切莫求胜心切,一方面既要努力争取成功,另一方面也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有了失败的心理准备,反而有助于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消除紧张感,并从容、充分地发挥自己所有的能力甚至潜能。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在做事情时能有失败的心理准备,是心理成熟的表现。
因为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在日益激烈的工作竞争中赢得起也输得起,正所谓“成功时不忘形,失败时不变形,做事做人按原形”。
三、“拉绳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