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合集下载

专题1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专题1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第2课时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常见化学电源的分析,建立对原电池反应过程系统认识的思维模型,提高对原电池本质的认识。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增强科技意识,不断研发新型电池,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积极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一、化学电源及其分类1.化学电源的分类(1)化学电源按其反应原理常分为如下三类:①一次电池:一次电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大部分被消耗后就不能再使用。

使用最广泛的一次电池是干电池。

②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

③燃料电池:是利用燃料和氧化剂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池。

(2)化学电源按其电解质性质可分为中性电池、酸性电池、碱性电池。

2.判断电池优劣的主要标准(1)比能量:电池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输出电能的多少,单位是(w·h)·kg-1或(w·h)·L-1。

(2)比功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功率的大小,单位是W·kg-1或W·L-1。

(3)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

3.化学电池的回收利用使用后的废旧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酸碱等有害物质,随处丢弃会给土壤、水源等造成严重的污染。

废旧电池要进行回收利用。

4.化学电源的发展方向小型化、高比能量、工作寿命长、不需要特殊维护的二次电池,如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1)化学电池根据电解质的性质又可分为酸性电池、碱性电池和中性电池()(2)具有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电池称为高能电池()答案(1)√(2)√1.化学电池与其他能源相比有何优点?提示与其他能源相比,化学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较高,供能稳定,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容量和电压的电池及电池组,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并可在各种环境下工作。

2.若废旧电池不回收利用而随处丢弃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提示使用后的废旧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酸碱等有害物质,随处丢弃会给土壤、水源等造成严重的污染。

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提升训练含解析苏教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提升训练含解析苏教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1.(2021江苏常州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气体的体积主要由以下什么因素决定( )①气体分子的直径②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③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④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2021江苏无锡江阴四校高一上期中)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若其体积不相同,则主要原因是( )A.粒子质量不同B.粒子大小不同C.粒子间距离不同D.粒子的数目不同题组二气体摩尔体积3.(2020广东云浮高一上期末)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中体积最大的是( )A.44.8 L H2OB.3.01×1023个CO2C.0.6 mol CH4D.6 g H24.(2021山西祁县中学高一上月考)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A.88 g CO2B.3.01×1023个硫酸分子C.3.5 mol H2D.标准状况下33.6 L SO2题组三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微粒数目及质量之间的相互换算5.等质量的CH4和NH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它们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7∶16B.它们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7∶16C.它们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7∶12D.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7∶166.相等物质的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②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2③它们的体积之比为1∶1④它们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之比为1∶1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7.(2021湖北武汉高一上期中)如图表示1 g O2和1 g X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则X气体可能是( )A.C2H4B.CO2C.HClD.SO2题组四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8.(2020河南许昌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三个相同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H2、CH4、O2。

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基础练含解析苏教版1

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基础练含解析苏教版1

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必备知识基础练知识点一气体摩尔体积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主要由微粒间距离决定B.1 mol气体的体积主要由微粒的大小决定C.O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

4 L·mol-1D.气体微粒间的距离受温度、压强影响大,固体或液体微粒间的距离受温度、压强影响小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

4 L·mol-1 B.25 ℃、101 kPa下,相同体积的H2和O2具有相同的分子数C.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

4 L,则该气体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D.2 mol CO2的体积约为44.8 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

4 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B.0.2 mol H2和0.8 mol CO2组成的混合物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C.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必定是22.4 L D.22。

4 L CO2和18 g H2O所含的分子数相等4.如图表示某条件下H2S气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则该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A.22.0 L·mol-1B.22.4 L·mol-1C.22.8 L·mol-1D.23。

2 L·mol-1知识点二阿伏加德罗定律5。

如图所示,相同状况下,分别用氯化氢和四种混合气体吹出体积相等的五个气球.A、B、C、D四个气球中所含原子数与氯化氢气球中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

B.C。

D.6.在同温同压下,在A容器的氯气和B容器的氨气中,若它们所含的原子数相等,则这两个容器的体积比是()A.2:1 B.1:2C.2:3 D.1:37.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B.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D.不同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8.(多选)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比为16:11B.分子数比为16:11C.原子数比为11:16D.体积比为11:16关键能力综合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专题1第二单元 前2节课时《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专题1第二单元 前2节课时《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全套教案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标要求]1.初步学会蒸馏和分馏、萃取和分液、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1.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除去KNO3中的KCl杂质,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KCl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性质。

3.可用CCl4萃取出溴水中的Br2,原理是:CCl4与水互不相溶,且Br2在CCl4 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4.蒸馏操作要注意:①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②冷凝水的流向为自下而上;③沸石的作用是防暴沸。

过滤与结晶1.混合物的分离方法(1)分离依据:混合物的分离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进行的。

(2)常见分离方法: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有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

2.过滤(1)适用范围: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一种组分可溶于水,另一种组分难溶于水,可采用加水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分离。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3)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3.结晶(1)适用范围若固体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都可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较大差异,可利用溶解、结晶的方法分离。

(2)两种结晶方法①蒸发结晶:即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

如海水“晒盐”。

②降温结晶:先蒸发浓缩,形成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冷却,即有晶体析出。

如硝酸钾的结晶提纯法。

(3)蒸发结晶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1.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B.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C.制作过滤器时,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D.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解析:选D玻璃棒下端放在三层滤纸处,目的是防止玻璃棒捅破滤纸,A项正确;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其目的是防止液体溅出,B项正确;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并用水润湿,且不留气泡,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的目的是防止液体从漏斗与滤纸之间流下,否则达不到过滤的目的,C项正确,D项错误。

海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复习化学选修四专题1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2课时课件

海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复习化学选修四专题1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2课时课件

3.二次电池 (1)铅蓄电池的构造 PbO2 Pb 正极为_________,负极为_____,电解质溶 H2SO4 液为________溶液。 (2)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 - - Pb+SO2 -2e ===PbSO4 4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PbO2+4H +SO2 +2e === 4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时应用
2.据报道,某海军航空站安装了一台 250 kW 的 MCFC 型燃料电池,该电池不仅能 为航空站提供电能,同时还供应水蒸气,其 工作温度为 600~700 ℃, 所用的燃料是 H2, 电解质是熔融的 Na2CO3。已知该电池的总 反应式为:2H2+O2===2H2O,正极的电极 - - 反应是:O2 +4e +2CO2===2CO2 ,则下 3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2.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的书写 因为燃料电池正极反应物一律是氧气,正极都 是氧化剂氧气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所以可先 写出正极反应式,正极反应的本质都是O2得电 子生成O2-,故正极反应式的基础都是O2+4e
-===2O2-。正极产生O2-的存在形式与燃料电
池的电解质的状态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有着 密切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现将与电
- - - - -
(4)电解质为固体电解质(如固体氧化锆—氧化钇) 该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可允许O2-在其间通过,
故其正极反应式应为O2+4e-===2O2-。
综上所述,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本质都是O2+ 4e-===2O2-,在不同电解质环境中,其正极 反应式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因此在书写正极 反应式时,要特别注意所给电解质的状态和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专题1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专题1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解析】常温常压(非标准状况)下,11.2 L CO2 的物质的量不是 0.5 mol,所含原子数不是 1.5NA;48 g O3 的物质的量为 1 mol,所含 氧原子数为 3NA;标准状况下,H2O 为液态,不能应用气体摩尔体 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标准状况下,22.4 L H2 的物质的量为 1 mol,所 含氢原子数为 2NA。
同温同物质的量 同温同压
同温同压同体积
pp12=VV21 ρρ12=MM12 mm12=MM12
同温同物质的量下,压强比等于 体积的反比 同温同压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 量之比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 其摩尔质量与质量成正比
例 4.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 CH4、CO2、O2、SO2 四种气体 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 CH4 的是( )
[答案]B
四、气体摩尔体积及相关计算
1.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1)1 个条件:必须为标准状况。非标准状况下,1 mol 气体的体 积不一定是 22.4 L。因此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一定要看清气体所 处的状态。
(2)1 种状态:必须为气体,且任何气体均可,包括混合气体。如 水、酒精、汽油、CCl4 等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
(3)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 ρ: M=ρ×22.4(g·mol-1)。 (4)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D。 (5)对于混合气体,求其平均摩尔质量,上述计算式仍然成立; 还可以用下式计算:M=M1×a%+M2×b%+M3×c%……a%、b%、 c%指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提示] 不相同。因为固态物质、液态物质体积主要受微粒的数 目和微粒本身的大小不同影响,而不同的固态物质、液态物质的微 粒大小各不相同。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1.下面不.是污水处理化学方法的是()A.过滤法B.混凝法C.中和法D.沉淀法解析:选A。

污水处理方法有混凝法、中和法和沉淀法三种。

过滤不能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杂质或者污染物。

2.下列关于节水及水污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洗衣、洗菜水冲刷马桶B.将1.25 L的可乐瓶子灌满水,盖上瓶盖,放在冲水马桶的水箱里。

这样,4 L的水箱,就变成了2.75 L了,每冲洗一次马桶可节水1.25 LC.楼房屋檐下安装集雨管,下雨时,集雨管将屋顶的雨水引入地下蓄水池,过滤净化处理之后,就可以作为厕所等二类生活用水使用D.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应该多建草坪解析:选D。

草坪需要用大量水来浇灌,不利于节水。

据报道,美国的家庭用水中,草坪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3,因此,美国各地政府建议利用石头雕塑等美化自家花园,而尽量减少草坪面积。

在夏季缺水期,包括首都华盛顿在内的许多地区还出台法规,禁止人们在某一时段内给草坪浇水,一旦发现将给予重罚。

3.重金属离子有毒,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

经化验甲废液呈碱性,主要有毒离子为Ba2+。

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Cu2+和SO2-4B.Na+和Cl-C.K+和SO2-4D.Ag+和NO-3解析:选A。

甲、乙两废液混合,Ba2+和SO2-4、Cu2+和OH-均生成沉淀,毒性明显降低。

4.“像所有生命一样,失去水,地球也将枯萎!”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

有人预言21世纪的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将同20世纪的石油一样,将成为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珍贵商品。

下列有关水资源的保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重金属离子对人体有剧毒,可采用沉淀反应除去B.化肥中含有植物营养素,可大量使用以改善水环境C.轧钢厂排出的含盐酸的废水,可用熟石灰中和处理D.天然水的细小悬浮颗粒,可用明矾等混凝剂净化解析:选B。

大量N、P、K排入水体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水质变差变臭。

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专题

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专题

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专题第一篇: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专题Unit 2 My schoolbag(Book 3)第二课时备课【学习内容】Part A: Let’s learn, Let’s do, Let’s spell 【课程标准描述】1.能根据听到的词句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2.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3.能根据指令做动作。

4.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学习内容分析】本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涉及到学生的各门课程。

通过Zoom翻看Amy书包,展示各种书本的情景呈现了单词的词形和意义。

Let’s spell呈现i-e在单词中发长音的规律,通过听力活动听音写单词等帮助学生按照发音规则拼写单词,并辨认词形。

Let’s learn 中的book 一次已经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B Let’s learn中学过。

关于Let’s do中的方位词已经在Where is my ruler?A Let’s learn中学习过。

【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手中的各种书籍,模仿录音并跟读,能够听、说、认读单词:schoolbag,maths book, English book,Chinese book,storybook。

2.通过猜一猜活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展示对话内容,模仿录音并跟读,能够听懂、会说句子:What’s in your schoolbag? An English book, a Chinese book, a maths book and three storybooks.并能在情境中正确使用以上句子。

3.通过TPR活动,建立指令与核心词汇的关系,听懂会做五个动作指令。

Put your Chinese book in you desk.Put your pencil box on your English book.Put your maths book under your schoolbag.Put your eraser near your pencil box.4.通过拼读练习,体会字母组合i-e的规律,利用这一规律读出并识记相关单词。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把各成分彼此分开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二、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过滤、蒸发、结晶和重结晶、萃取和分液、蒸馏 1.过滤过滤是分离 液体和不溶性固体 混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除去液体中的 难溶性组分,过滤装置如图:(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 、漏斗 、 玻璃棒 。

(2)过滤的操作要点①一贴:滤纸紧贴 漏斗 内壁;②二低: 滤纸 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液面 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漏斗的 三层滤纸 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 烧杯内壁 相接触。

2.蒸发蒸发是将溶液加热,使溶液受热汽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物质的方法。

蒸发可得晶体,也用于浓缩溶液。

蒸发装置如图:(1)蒸发时用到的仪器有: 蒸发皿 、 玻璃棒 、 酒精灯 、铁架台 。

(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实验结束后,不能将蒸发皿直接放在 实验台桌面 上,以免烫坏 桌面 或遇实验台上的冷水引起蒸发皿炸裂;②当蒸发到析出大量 晶体 、剩余少量 溶液 时,应停止 加热 ,利用 余热 蒸干,以防止晶体过热迸溅。

3.结晶和重结晶 (1)冷却法将热的饱和溶液慢慢冷却后析出晶体,此法适用于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比较大 ,如KNO3。

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不增:不增加新杂质 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易分离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常用哪些方法分离、提纯物质?(1)物理方法:过滤、结晶、升华、蒸馏、萃取、分液、溶解等。

(2)化学方法:沉淀、置换、加热、分解等。

蒸发操作中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课时2气体摩尔体积课时作业苏教版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课时2气体摩尔体积课时作业苏教版

课时2 气体摩尔体积1.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落户张家口,雪花成为该市沟通世界的名片。

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不同雪花中,水分子( )A.数目都是相同的 B.数目都是巨大的C.空间排列方式相同 D.化学性质不相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主要由微粒间距离决定B.1 mol气体的体积主要由微粒的大小决定C.O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1D.气体微粒间的距离受温度、压强影响大,固体或液体微粒间的距离受温度、压强影响小3.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若其体积不相同,则主要原因是 ( )A.粒子质量不同 B.粒子大小不同C.粒子间距离不同 D.粒子的数目不同4.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气体体积取决于( )A.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B.分子数目C.分子大小 D.无法确定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L·mol-1B.25 ℃、101 kPa下,相同体积的H2和O2具有相同的分子数C.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则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D.2 mol CO2的体积约为44.8 L6.下列物质的体积约为22.4 L的是( )A.标准状况下1 mol H2OB.20 ℃、101 kPa时36.5 g HClC.常温常压下17 g NH3D.标准状况下0.4 mol H2和0.6 mol O2的混合气体7.下列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当温度、压强一定的时候,任何具有相同数目微粒的气体都具有相同的体积B .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统称为气体摩尔体积C .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D .在标准状况下,1 mol 水的体积约为22.4 L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O 2、N 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一定约为22.4 LB .标准状况下,H 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C .标准状况下,22.4 L 由N 2、N 2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D .标准状况下,1 mol H 2和1 mol H 2O 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9.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5 mol H 2SO 4中H 2分子的数目是3.01×1023B .1 mol 的Cl -含有N A 个电子C .常温常压下,48 g O 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D .标准状况下,2.24 L 的CCl 4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1N A10.现有标准状况下四种气体:①8.96 L CH 4 ②3.01×1023个HCl ③30.6 g H 2S ④0.3mol NH 3,下列关系从小到大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体积④<①<②<③B .质量④<①<②<③C .物质的量①<④<③<②D .氢原子数②<④<①<③11.丙烷(C 3H 8)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常用作冷冻剂、内燃机燃料等。

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练习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练习苏教版必修1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一、概念判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5小题,每题1分,共5分)。

1.在相同条件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均相同。

( )提示:×。

同温同压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相同,固体或液体不相同。

2.同温同压下,1 mol气体的体积均为22.4 L。

( )提示:×。

同温同压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相同,但不一定是22.4 L,标准状况下是22.4 L。

3.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

( )提示:×。

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固体或液体则不是。

4.同温同压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相同。

( )提示:√。

5.标准状况下,1 mol H2O的体积为22.4 L。

( )提示:×。

标准状况下H2O为液态,不能应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题2分,共14分)。

·题组1 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1.气体的体积主要是由以下什么因素决定的( )①气体分子的直径②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③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④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C。

气体体积大小主要受粒子数目和分子间距离影响。

2.下列关于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体积取决于粒子数目、粒子大小和粒子间距B.相同条件下,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体积C.同温同压下,1 mol任何物质所占有的体积均相同D.等质量的H2,压强越小、温度越高,气体所占体积越大【解析】选C。

从微观角度来说,物质的体积由粒子数目、粒子大小和粒子间距决定, A正确;粒子数相同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相同条件下体积也相同, B正确;C项结论只适用于气态物质, C错误;压强越小、温度越高,气体体积越大, D正确。

·题组2 气体摩尔体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B.0.2 mol H2和0.8 mol CO2组成的混合物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C.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必定是22.4 LD.22.4 L CO2和18 g H2O所含的分子数相等【解析】选B。

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一讲义:专题1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含答案

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一讲义:专题1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含答案

第二课时 常见物质的检验——————————————————————————————————————[课标要求]1.了解物质检验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步骤。

2.学会Cl -、SO 2-4、CO 2-3、NH +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

3.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常见离子的检验1.NH +4的检验(1)试剂:强碱溶液,红色石蕊试纸(或pH 试纸)。

(2)现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化学方程式(以NH 4Cl 为例):NH 4Cl +NaOH=====△NaCl +NH 3↑+H 2O 。

2.Cl-的检验(1)试剂:AgNO3溶液、稀硝酸。

(2)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

(3)化学方程式(以KCl为例):KCl+AgNO3===AgCl↓+KNO3。

3.SO2-4的检验(1)试剂:BaCl2溶液、稀盐酸。

(2)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盐酸。

(3)化学方程式[以(NH4)2SO4为例]:(NH4)2SO4+BaCl2===BaSO4↓+2NH4Cl。

1.根据检验时生成物的状态不同,可把离子的检验分为哪些方法?提示:(1)生成沉淀法。

如检验Cl-时,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生成气体法。

如检验NH+4、CO2-3时,使之变成气体,再检验相应气体;(3)特殊颜色法。

有些离子在水溶液中本身有颜色,与其他试剂反应也可显示特殊颜色,如OH-使酚酞变红色。

2.检验SO2-4时,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是否一定存在SO2-4,正确的操作是什么?提示:不一定,可能含有Ag+;正确操作是先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有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SO2-4。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1.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某溶液――→+AgNO 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 .某溶液――→+BaCl 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 2-4 C .某溶液――→+NaOH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 2+D .某溶液――→+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 2-3解析:选C A 中还可能有SO 2-4、CO 2-3等;B 中还可能有CO 2-3、Ag +等;D 中还可能有HCO-3。

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课时2

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课时2

自主体验
1.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Zn
+2MnO2+2 是( ===Zn2++Mn2O3+2NH3+H2O。
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
)
A.锌
C.MnO2和
B.碳
D.Zn2+和NH3
解析:选C。锌锰干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式为:负极: Zn-2e - ===Zn2 + ,正极:
充电时电极反应为: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可表示为: Pb+PbO2 +2H2 SO4充电
放电
2PbSO4 +2H2 O
4.燃料电池(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1)组成 多孔金属电极 正极和负极为_______________,电解质为 ____或_____。 酸 碱 (2)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以碱性电解质为例) 1 O2+H2O+2e - ===2OH-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2 H2+2OH--2e-===2H2O 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2 + O2 ===H2 O 电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①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 ②以上反应不是可逆反 应 ③Cd为电池的正极 ④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 电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该电池的正、逆向反应是在不同的 条件下发生的,不是可逆反应,放电时将化学能 转变为电能,Cd为电池的负极。
3.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 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2)将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合并就可得到总 反应式: Zn+Ag2 O===ZnO+2Ag。 - (3)负极反应时,消耗 OH ,则负极区 pH 减 - 小; 正极反应时, 生成了 OH , 故正极区 pH 增大; 负极消耗的 OH- 的量与正极反应生成 - 的 OH 的量相等,所以电解质溶液的 pH 不 变。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2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2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六种离子。
(1)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________,可用来浇灌农田。
答案:(1)溶液中存在CO和HCO溶液中存在CO和SO
10.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溶液,②液态SO3,③乙醇(C2H5OH),④熔融的KNO3,⑤BaSO4固体,⑥干冰,⑦铜,⑧醋酸,⑨HCl气体,⑩氨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填写):
(1)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氧化铁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反应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碳酸钠
C.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碳酸钠溶液与消石灰混合
解析:选C。A项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不是离子反应;B项反应是离子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符合题目要求;D项与B项类似。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解析:(1)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溶液中可能含CO或HCO或CO和HCO二者都有,与BaCl2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中可能含有CO或SO或SO和CO二者都有,根据实验现象,则溶液可能的组成有以下几种:①只存在CO,②存在CO和HCO,③存在CO和SO,④存在SO和HCO,这样才能保证既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又能和BaCl2溶液反应产生沉淀。(2)欲证明溶液中存在SO,而不存在CO,可加入过量BaCl2溶液,滤出沉淀后,向沉淀中加入盐酸,若沉淀不溶解说明含有SO而无CO。往滤液中加入盐酸,若出现气泡,证明原溶液含HCO。

专题1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共价键

专题1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共价键

第2课时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共价键的概念和实质。

2.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用结构式表示简单的共价分子结构。

3.知道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一、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1.共价键的形成过程(1)氯分子的形成过程两个氯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两个氯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氯原子达到8e-稳定结构→形成稳定的氯气分子请你根据上述图示,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2)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请你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2.共价键(1)共价键的概念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其成键粒子是原子,实质是共用电子对对两原子的电性作用。

(2)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同种非金属原子或不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且成键的原子成键前最外层电子未达饱和状态。

(3)共价键的类别:①非极性键是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成键原子不显电性。

②极性键是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两原子一方略显正电性,另一方略显负电性。

(4)共价键成键的原因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能达到饱和状态、两原子核都吸引共用电子对,使之处于平衡状态,原子形成分子后,体系的总能量降低。

3.共价化合物(1)共价化合物的概念是不同原子之间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2)请举例说明常见的共价化合物的类型:酸(如HCl、H2SO4、HClO等);非金属氧化物(如CO、NO2、SO2等);非金属氢化物(如NH3、H2S、H2O等);有机物(如CH4、C2H5OH、CCl4等)。

4.共价化合物与共价键的关系(1)含有共价键的分子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例如H2、O2等单质。

(2)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例如NaOH、Na2O2。

(3)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只有共价键。

归纳总结1.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非金属子存在离子化合物非金属单质,如O2;某些化合物,如Na2O2共价化合物,如SO2;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 2.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学键离子键或离子键与共价键共价键概念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达到稳定结构的途径通过电子得失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构成微粒阴、阳离子原子构成元素一般为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一般为不同种非金属元素表示方法以NaCl为例:电子式为NaCl的形成过程为以HCl为例:电子式为HCl的形成过程为1.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A.NaCl、HCl、H2O、NaOHB.Cl2、Na2S、HCl、SO2C.HBr、CO2、H2O、CS2D.Na2O2、H2O2、H2O、O3答案C解析A项,NaCl只含有离子键,HCl、H2O只含有共价键,NaOH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B项,Cl2、HCl、SO2分子中只有共价键,而Na2S中只有离子键;D项,Na2O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H2O2、H2O、O3分子中只有共价键。

高一化学苏教版2教案:专题1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含解析

高一化学苏教版2教案:专题1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含解析

第二课时共价键、共价化合物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共价键的概念,掌握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微观结构的基本方法;(2)知道共价键形成和破坏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的本质;(3)认识共价分子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了解一些简单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对比学习,提高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3)通过练习思考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领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微观结构,了解分子的空间结构。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微观结构,了解分子的空间结构。

课前准备Cl2、HCl、H2O、NH3、CH4、N2和CO2等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其中直接相邻的原子与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是共价键,而直接相邻的离子与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是离子键.含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另外我们学习了如何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

注意正确理解电子式中“·"或“×”的含义是表示微粒的最外层的电子.注意表示离子、离子化合物时对阴、阳离子的表示是不同的,阳离子写符号,阴离子达到稳定结构,用“[]"将电子括起来,标出阴离子的电荷数,而离子化合物用阴、阳离子的电子式表示,阴阳离子相间写,相同离子不合并,避免出现错误。

导入新课[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

阴、阳离子之间是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进而形成了离子化合物。

而像Cl2、HCl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

那么原子和原子之间是通过什么作用形成稳定的分子呢?推进新课[分析]两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原子间并不是一方失去电子转变成阳离子,一方得到电子转变为阴离子来形成化学键的,而是原子间共用最外层上的电子,形成了共用电子对以使原子双方均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教学案含解析

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教学案含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全册教学案目录专题1 第一单元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专题1 第一单元第2课时物质的量专题1 第一单元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专题1 第一单元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专题1 第二单元第1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1 第二单元第2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专题1 第二单元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专题1 第二单元第4课时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专题1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专题2 第一单元第1课时氯气的生产原理及其性质专题2 第一单元第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溴、碘的提取专题2 第二单元第1课时金属钠、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专题2 第二单元第2课时离子反应镁的提取及应用专题3 第一单元第1课时铝及铝合金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专题3 第一单元第2课时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专题3 第二单元第1课时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专题3 第二单元第2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专题3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专题4 第一单元第1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专题4 第一单元第2课时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专题4 第一单元第3课时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专题4 第二单元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专题4 第二单元第2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专题4 第二单元第3课时硝酸的性质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课标要求]1.了解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依据物质的组成预测物质的性质。

3.了解研究物质通性的思路和方法。

,1.化学家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分类。

2.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3.常见的两种转化关系:①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盐;②氢化物→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

4.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5.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检测区
解析 结合题目信息
第2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答案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AC
第2课时
4.要确定乙酸乙酯与 H2 18O 反应后 18O 在乙酸中,可采取的方法 ( C )
C.测定产物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D.试验乙酸能否再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解析 同位素化学性质相似,无论乙酸中是否有 产生的乙酸的物质的量多少与分子中是否含
18
18
O 均可以
与大理石和乙醇反应,故 A、D 两项不正确。乙酸乙酯水解 O 也无关,但 是乙酸分子中所含的氧原子是 16O 还是 18O 都影响乙酸的相对 分子质量,因此可通过测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确定乙酸 中是否含 18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②由苯乙烯( )合成聚苯乙烯
第2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碳双键 (2)通过以上反应可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接结合的反应。由此可知,C 符合加成反应的概念。
答案 C
学习·探究区
4.下列有机物不能发生加聚反应的是 A.CH3—CH===CH2 B.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2课时
( B )
D.CH2==CH—CH==CH2
解析 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时,可发生加成聚合反应,选 项 B 中,苯分子中无典型的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知识·回顾区
2.根据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2课时
(1)甲烷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不能使其褪色, 但是甲烷在光照条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光 CH4+Br2――→CH3Br 下可与溴蒸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Br 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5.已知有机分子中同一碳原子上连接两个羟基是不稳定的,会自动 脱水: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有人提出了醇氧化的两种可能过程:
① 去氢氧化
,失去的氢原子
再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自我·检测区
②加氧氧化
第2课时
,反应过
程为先加氧后脱水;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请在方框中填写加氧氧化的中间产物的结构式。 要证明这两种过程哪一种是正确的,我们仍然准备用同位素原子示踪 法。用
溴的四氧化碳溶液褪色 (2)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2==CH2+Br2―→CH2BrCH2Br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3)上述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结构,则能够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归纳总结] (1)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逆合成分析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目标分子出发,逆向寻找能顺利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合成目标分子的中间有机化合物,直到选出合适的起始原料反应 物的方法。该理论是美国科学家________于 1967 年创立提出的。 科里 (2)研究合成新的有机物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2.乙酸乙酯水解的反应机理 将乙酸乙酯与 H2 18O 混合后加入 H2SO4 作催化剂,反应一段 时间后观测到存在 18O 的物质有两种:一种是 H2 18O,另一种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于是判断酯水解时断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反应 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回顾区
第2课时
酯化 3.乙酸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________反应,生成具有香
味的酯类化合物,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羟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酸失去了________与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CH3CHO+O2
2CH3COOH
氧化反应 ______________。
CH3COOH+CH3CH2OH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CH2CH3+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基型链反应 具体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
· Cl+CH4―→HCl+· 3 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l2―→CH3Cl+· CH 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羟基 醇中______上的氢原子生成水,羰基的碳原子与醇中的氧原子形成共
价键生成酯。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探究点一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
1.甲烷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 为了探究甲烷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 人们借助核磁共振仪和红 外光谱仪对该反应过程进行研究,记录到· 原子的核磁共振 Cl 谱线和· 3 等基团的存在。 CH 于是认识到 CH4 与 Cl2 的反应机理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3.在人工合成过程中掺入放射性 14C 的用途是 A.催化剂 C.组成元素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D )
B.媒介质 D.示踪原子
解析 加入 14C 主要是为研究反应机理时作为示踪原子。
自我·检测区
是 A.用所得乙酸与大理石反应 B.测定产物中乙酸的物质的量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活学活用]
第2课时
1.将 CH3COOH 和 H18O—C2H5 混合发生酯化反应,已知酯化反 应是可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8O 存在于所有物质中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B )
B. 18O 仅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中 C. 18O 仅存在于乙醇和水中 D.有的乙醇分子可能不含 18O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B.Cl 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C.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Cl 原子反复起分解 O3 的作用
解析 2O3 本反应是自由基反应, Cl 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3O2。氟氯甲烷只是提供这种催化剂的物质,因此 C 选
项不正确。
学习·探究区
探究点二 有机反应的应用
第2课时
酯化反应 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2.乙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还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生成高分 子化合物聚乙烯。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nCH2===CH2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CH2—CH2
(1)请根据上述反应原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由丙烯(CH3—CH===CH2)合成聚丙烯
0.1 mol 此烃能与标准状况下 4.48 L H2 加成。
C4H6 (1)该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若该烃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个峰,则该烃的结构简式是
CH3—C≡C—CH3 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烃与氯气完全加成的产物中,氯原子连在不同碳原子 CH2==CH—CH==CH2 上,则该烃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第 2 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研究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基本方法和有机化学反应的 研究内容。 2.能利用有机化学反应进行简单的有机合成。
知识·回顾区
第2课时
1.标准状况下 1 mol 某烃完全燃烧时,生成 89.6 L CO2,又知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2课时
2.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化学反应,运用了同位素的 A.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相同 B.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B )
C.化学性质不同,物理性质相同 D.化学性质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解析
同位素示踪法主要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与一般同
位素在放射性性质上的差异,此差异属物理性质的差异。
学习·探究区
第2课时
有机反应研究的内容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源自我·检测区第2课时1. 在有机合成设计方面做出贡献,创立“逆合成分析法”的科学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家是 A.贝采利乌斯 C.维勒 B.李比希 D.科里
( D )
解析 美国科学家科里 1967 年创立逆合成分析法。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
)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