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学案答案
2019-2020年最新高中语文《窦娥冤》3课时名师精品导学案设计附答案
2019-2020年最新高中语文《窦娥冤》3课时名师精品导学案设计附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课时重点1、阅读课文,正音释词。
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课时难点:1、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2、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学法指导:诵读•讨论探究•点拨知识链接1、元杂剧作家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所谓本色派:指关汉卿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保持生活与性格的真实,作品与生活性格的一致。
2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是独立的支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
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完整版)《窦娥冤》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窦娥冤》练习及答案基础知识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全对的⼀组是()2.对划线词语解释全对的⼀组是()①怎不将天地也⽣(产⽣)埋怨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事)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④待我嘱咐他⼏句话咱(⾃⼰)⑤我窦娥向哥哥⾏(这⾥、那⾥)有句⾔⑥你去那受刑法⼫骸上烈(烧)些纸钱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荐(推荐)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正法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⑩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⑤⑥D.⑦⑧⑨⑩3.选出划线词注释不准确的⼀项()A.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餐:吃B.只合把清浊分辨只合:只应该C.⼈拥的我前合后偃偃:昏迷D.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葫芦:糊涂愆:罪过4.阅读【滚绣球】后回答选出错误的⼀项()①有⽇⽉朝暮思,有⿁神掌着⽣死权。
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糊穷了盗民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寿延。
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何为地!③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①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A.第⼀句说明窦娥认为⼈的⽣与死是由⿁神掌握着,谁该⽣,谁该死,应如⽇⽉分明B.第⼆句⽤设问句询问天地为什么混淆了盗路和颜渊,第三句⽤对⽐句揭⽰不公平的社会现状。
第四句指出这些状况是天地“怕硬欺软、顺⽔推船”,不敢坚持正义造成的C.第五、六句窦娥愤怒谴责⽆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这为后⾯“天地”被窦娥冤情之⼤所感动使其实现三⼤誓愿做了反衬D.第七句窦娥⾯对法制⿊暗的现实,⽆法伸冤,只感到⽆限委屈和悲伤5.对【滚绣球】中修辞格运⽤解说有误的⼀项是()A.“只合把清浊分辨”中的“清浊”是借代,代指“是⾮”B.“可怎⽣糊涂了盗民颜渊”中的“盗防、颜渊”是借代,代指坏⼈、好⼈C.“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资⼜寿延”是对偶,也是对⽐D.“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推船!”是拟⼈6.下列解释有错的⼀项是()A.⼘⼉——⽼妇⼈B.外——⽼年男⼦C.净——⼩⽣D.正旦——⼥主⾓E.正末——男主⾓F.丑——滑稽⼈物7.关于元杂剧的⼀些说法,哪⼀项不当()A.元杂剧的结构⼀般是四折,有些有楔⼦。
窦娥冤 答案
《窦娥冤》第一课时答案1.C2.D学习交流2 答案:关汉卿是一个坚强不屈,势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充满反抗精神的正直的全能戏剧家。
东海孝妇①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②。
姑曰:"妇养我勤苦。
我已老,何惜馀年,久累年少。
"遂自缢死。
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
"官收系之,拷掠毒治③。
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④。
时于公为狱吏⑤,曰:"此妇养姑十馀年,以孝闻彻⑥,必不杀也。
"太守不听。
于公争不得理,抱其狱词⑦,哭于府而去。
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
后太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
"太守即时身祭孝妇冢⑧,因表其墓⑨。
天立雨,岁大熟。
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
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⑩。
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
'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标(11),又缘幡而下云。
【注释】①本篇写孝妇周青因冤狱受死刑,上天为之感动。
构思出人意表。
元人关汉卿《窦娥冤》本事即源于此篇。
东海,郡名,汉时郡治在郯(今山东郯城县)。
②姑:婆母。
谨:恭敬。
③拷掠:拷打。
毒治:严刑审问。
④诬服:承认不实之罪,犹言屈招。
⑤于公:汉丞相、西平侯于定国之父。
《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云:"其(于定国)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
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
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
"其中并载东海孝妇事。
⑥闻彻:闻名四方。
⑦狱词:论罪文书。
⑧身祭:亲祭。
⑨表其墓:即在墓前树碑,以表彰其孝行。
表,作动词用。
⑩幡(fān帆):长幅下垂的旗帜。
(11)标:竹杆顶端【译文】据《汉书•于定国传》记载:汉朝时,东海有一个孝妇,很早就死了丈夫,又没有儿子,但赡养婆婆非常周到,婆婆想让她再嫁,但她坚决不肯。
婆婆对邻人说:“媳妇侍候我实在幸苦,我老了,拖累年轻人太久了,怎么办呢?”后来,婆婆就上吊自杀了。
学案11:第1课 窦娥冤
窦娥冤【学习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预习案】元杂剧、元杂剧“四大家”与关汉卿:(一)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题目: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
对句末句为剧名全称。
如《窦娥冤》:“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2)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窦娥冤》。
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
①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②有的杂剧还有“楔(xiē)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
《窦娥冤》属旦本。
(3)角色:①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②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③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④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kuí)。
⑤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lái)儿(小厮(sī))。
(4)宫调:乐音七声:宫、商、角、徵(zhǐ)、羽、变徵、变宫。
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窦娥冤 含答案 精品
目标·重点1.了解元杂剧的一般特点。
2.理清剧情,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和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嫡.亲( ) ②斟酌..( ) ③隅.头( ) ④绣闼.( ) ⑤楔.子( ) ⑥鳏.寡( ) ⑦阑珊..( ) ⑧当垆.( )a ⑨浣.纱( ) ⑩临邛.( ) ⑪痊.济( ) ⑫忤.逆( ) ⑬恓.惶( ) ⑭顷.刻( ) ⑮前合后偃.( ) ⑯罪愆.( ) ⑰苌.弘( ) ⑱尸骸.( ) (2)多音字①缥⎩⎪⎨⎪⎧ 缥.缈( )缥.缃( ) ②煞⎩⎪⎨⎪⎧ 煞.尾( )煞.费苦心( ) ③勒⎩⎪⎨⎪⎧ 勒.索( )勒.住( ) ④量⎩⎪⎨⎪⎧ 量.器( )量.体裁衣( ) ⑤症⎩⎪⎨⎪⎧ 症.结( )症.候( ) ⑥禁⎩⎪⎨⎪⎧禁.受( )禁.止( )2.理解词义(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功名未遂.:②小生今日一径..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③当骂呵,则处分..几句:④争些..勒杀了:⑤待他有个回心转意,再作区处..:⑥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 ⑦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⑧你道是暑气暄.: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⑩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 (2)虚词归纳也⎩⎪⎨⎪⎧ 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孩儿,痛杀我也.: 时辰到了也.: 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3)古今异义①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 古义:今义:②满望你鳏寡孤独....古义:今义:③一半儿徘徊一半儿丑.古义:今义:④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古义:今义:一、结构知全局1.《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一楔子。
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
请跳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答:2.第三折是《窦娥冤》故事的高潮所在,也是窦娥的刚烈性格与反抗精神的集中体现,请概括该折故事情节。
关汉卿《窦娥冤》的课后练习和参考答案
关汉卿《窦娥冤》的课后练习和参考答案关汉卿《窦娥冤》的课后练习和参考答案篇11.关汉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家”的姓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杂剧角色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等。
3.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正宫”解释得正确的一项是[ ]A.词牌名,与“端正好”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B.曲牌名,与“滚绣球”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C.宫调名,与“一煞”等不同,它与演唱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而与音乐无关。
D.宫调名,与“耍孩儿”等不同,宫调是用来表示音阶的高低的,而与内容无关。
5.最后写三桩誓愿,从创作手法上看,应该属于何种手法?________6.阅读《窦娥冤》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
(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
(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
(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
(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1)选段中,“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唱”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兀那:②休:③打甚么不紧:(3)选段中括号中的文字是属于 [ ]A.舞台说明或舞台指示B.舞台动作提示C.舞台人物介绍D.舞台人物或动作提示7.《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比较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答:____________8.下面对《滚绣球》一段文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窦娥冤导学案(一)(含答案修改)
《窦娥冤》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1.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资料链接:(一)有关元杂剧:1、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3、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4、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二)有关作者,吴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东海孝妇的故事: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婆婆)甚谨。
姑欲嫁之,终于肯。
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劳,哀其亡子守寡。
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
高一语文下期人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精品学案(含答案)
4、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2
5、《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 6、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第二部分: 1、窦娥为什么叫走前街而不走后街?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2、作者为什么要表现窦娥善良的性格?
3、作者再次利用婆媳对白,叙说窦娥的冤屈,在情节上起何作用?
2、(提示:意思是说自己的誓愿无根无据,但正可以表明其冤情。)
8பைடு நூலகம்
3、(提示:这两个典故主要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也是窦娥用以证明 第一桩誓愿并非不能灵验,因为她相信自有天理在。)
4、(提示:反衬窦娥的确冤情深重,怨气冲天。)
5、(可以衬托窦娥冤案是实,证明并暗示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
6、(提示:她希望的不仅是个人的冤情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 恶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是颗粒无收,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污 吏自然就无可搜刮。)
《窦娥冤》 元●关汉卿作。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 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 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 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 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 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 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 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 天动地窦娥冤》,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 壬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新版高中语文《窦娥冤》教学案含答案
窦娥冤(一)作者简介关汉卿,一颗响珰珰的铜豌豆关汉卿博学多才,风流倜傥,吟诗、吹箫、弹琴、舞蹈、下棋、打猎无所不通,本应求取功名,造福苍生。
但那是一个穷兵黩武的马上民族,歧视汉人,仇视文化,废黜科举,撤走了社会底层优秀文人步向理想的天梯,断送了多少读书人、尤其是汉族文人寒窗苦读的梦想。
关汉卿曾自称“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他悬壶济世,走街串巷,敏感忧伤的眼睛,目睹了官府的草菅人命。
蒙受不白之冤的朱晓兰,被如狼似虎的衙役,押往刑场。
那凄惨的“冤枉”声,一声高过一声……关汉卿的心在流血,他握紧了拳头,咬紧了牙齿,反复地扪心自问:“难道我当真只能救得人家的伤风咳嗽吗?”“贤的不一定是他,愚的也不一定是我,我们就是要争,就是要把贤愚是非争个明白。
”从“争什么”到“争个明白”,关汉卿觉醒了!在庙堂之外的天地里觅得知音,在戏台粉墨中如鱼得水,在文字里“打家劫舍、替天行道”,为市井小民、红粉歌女树碑立传、描言写心,用情写尽世态炎凉,向酷虐的黑暗现实开战,为无辜百姓们鼓与呼……“一管笔在手,敢与孙吴斗”,关汉卿用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
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窦娥冤》:“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的责天问地,真是凄凄惨惨戚戚,令人扼腕叹息!关汉卿有一位红颜知己——朱帘秀,一位当红的歌伎。
姿色虽说不是倾城倾国,但风姿绰约、能诗善曲、歌喉清婉。
一个是砚田笔耕,佳作频出的戏曲巨匠;一个是技压群芳,独步舞台的表演明星,情投意合,志趣相同。
“只要你敢写,我就敢演!”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当《窦娥冤》公演时,当窦娥的冤魂唱道:“将那些贪官污吏都杀坏,与一人分忧,为万民除害!”当唱到这句台词时,观众高声呼应,要“为万民除害”。
这出戏激励着台下的观众,也激怒了阿合马这样的贪官酷吏。
阿合马下令:“不改不能演,演,要你们的脑袋!”威胁利诱,软硬兼施,关汉卿与朱帘秀互相鼓舞,“不要脑袋就都不要吧!”《窦娥冤》一字未改,仍旧上演,阿合马恼羞成怒,立即禁演,关汉卿与朱帘秀双双锒铛入狱……一道亮丽的血色,映照天地,存留人间。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导学案:第课 窦娥冤含答案
第一单元 戏剧人生第1课 窦娥冤学案1 文本研读1.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桃杌.( ) ②角.调( ) ③变徵.( ) ④煞.尾( ) ⑤瀽.( ) ⑥蹉.跎( ) ⑦罪愆.( ) ⑧苌弘.( ) ⑨忖.度( ) ⑩提.防( ) ⑪嗟.怨( ) ⑫古陌.( ) ⑬荒阡.( ) ⑭亢.旱( ) ⑮盗跖.( ) ⑯嘱咐..( ) ⑰尸骸.( ) ⑱勘.( ) ⑲披枷.( ) ⑳杳.无音信( ) (2)多音字①行⎩⎪⎨⎪⎧ 哥哥行.( )树行.子( )道行.( )行.动( ) ②提⎩⎪⎨⎪⎧提.防( )提.高( ) ③埋⎩⎪⎨⎪⎧ 埋.葬( )埋.怨( ) ④处⎩⎪⎨⎪⎧处.决( )处.所( ) ⑤症⎩⎪⎨⎪⎧ 症.结( )症.候( ) 2.辨形组词①⎩⎪⎨⎪⎧ 偶( )隅( ) ②⎩⎪⎨⎪⎧ 俦( )筹( )③⎩⎪⎨⎪⎧ 撚( )燃( ) ④⎩⎪⎨⎪⎧ 鸾( )孪( ) ⑤⎩⎪⎨⎪⎧ 恓( )栖( ) ⑥⎩⎪⎨⎪⎧ 撺( )蹿( ) ⑦⎩⎪⎨⎪⎧ 勘( )堪( ) ⑧⎩⎪⎨⎪⎧愆( )衍( ) ⑨⎩⎪⎨⎪⎧ 暄( )喧( )3.词语释义(1)嗟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罪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甘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错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应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忘餐废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鳏寡孤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举案齐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魄散魂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顺水推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杳无音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负屈衔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古陌荒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前合后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句默写(1)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关汉卿《窦娥冤》课后练习附答案
关汉卿《窦娥冤》课后练习附答案课后练习【一】1.关汉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家”的姓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杂剧角色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等。
3.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正宫”解释得正确的一项是[ ]A.词牌名,与“端正好”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B.曲牌名,与“滚绣球”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C.宫调名,与“一煞”等不同,它与演唱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而与音乐无关。
D.宫调名,与“耍孩儿”等不同,宫调是用来表示音阶的高低的,而与内容无关。
5.最后写三桩誓愿,从创作手法上看,应该属于何种手法?________6.阅读《窦娥冤》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
(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
(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
(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
(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1)选段中,“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唱”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兀那:②休:③打甚么不紧:(3)选段中括号中的文字是属于 [ ]A.舞台说明或舞台指示B.舞台动作提示C.舞台人物介绍D.舞台人物或动作提示7.《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比较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答:____________8.下面对《滚绣球》一段文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窦娥冤》课后练习答案
《窦娥冤》课后练习答案
今天xxxxxx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发布了《窦娥冤》课后练习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答
案仅供参考哦。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错勘(kān) 戡乱(kān) 斟酌(zhēn)
难堪(kān) 桑椹(shn) 湛湛青天(zhàn) 奠(diàn)
B.前合后偃(yǎn) 围堰(yàn) 暑气喧(xuān)
喧闹(xuān) 煊赫(xuān) 邹衍(zhóu yàn)
C.甘霖(gān lín) 变徵(zhēng) 埋怨(mái yuàn)
冤枉(yuān wang)
殡葬(bīn zàng) 正旦(dān)
D.提防(tí fǎng)
罪愆(yǎn) 亢(kēng)
答案:A
徵应读zhǐ,埋怨应读mán yuàn;D.解析:B.喧应写作暄,邹衍应读zōu yǎn; C.
提防应读dī fang,殡葬应读bìn zàng,旦应读dàn,愆应读qiān,亢应读kà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窦娥冤学案
《窦娥冤》学案(赵豫平)《窦娥冤》学案 (附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
3.理解本剧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4.鉴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
基础知识积累:1.关汉卿,号,代戏曲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代表作有、、、等。
《窦娥冤》全名,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的和王实甫的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 马”“ 郑”“ 白”。
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马致远的,白朴的,郑光祖的。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
剧本结构一般分为,有的还加一个,剧本由、、三部分组成。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或一人独唱至终。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盗跖()罪愆()暄()前合后偃()苌弘()亢旱()杳无音信( )甘霖( ) 亲眷( ) 古陌( )荒阡( ) 嗟怨( ) 应验( ) 尸骸( ) 负屈衔冤( ) 5.注意区别下面三组词语中加点的字:①错勘戡乱斟酌难堪桑椹湛湛青天②前合后偃围堰③暑气暄喧闹煊赫重点难点探究:1.这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戏中的矛盾冲突有哪些?2.分析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
想一想: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3.剧中蔡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一人物对塑造窦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剧中窦娥的三桩誓愿有两桩即时应验,还有一桩在第四折中也得到验证。
这在现实中显然是不可能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5.有人认为窦娥是善良的野蛮人,她的誓愿——“六月飞雪,楚州亢旱”是一种复仇,一种盲目的野蛮的报复,将一己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之人,你如何认识这种看法呢?巩固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盗跖(zhí)嗟怨(jiē)前合后偃(yǎn)B.罪愆(qiān)衔冤(xiān)湛湛青天(zhàn)C.错勘(kān)亢旱(kàng)苌弘化碧(cháng)D.埋怨(mái)尸骸(hái)哥哥行(háng)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免费下载】窦娥冤导学案及答案
德阳外国语学校高 2013 级高二下《语文学科》新授课导学案 编写:贺玫 审核:黄翠英
课题:《窦娥冤》 框题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 ,梳理课文结构 。 3.情感目标:重点阅读课文第三折,同情窦娥的遭遇,同情她不幸的一生。
【合作探究】 窦娥曾指天骂地,为什么在临死前还将平冤昭雪的希望寄托于上天?
【过手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楔子(xiē) 盗跖(zhí) 嗟怨(jiē) 应验(yìng) 前合后偃(yǎn) B.罪愆(qiān) 亲家(qìn) 衔冤(xián) 连累(lèi) 湛湛青天(zhàn) C.恓惶(qī) 错勘(kān) 亢旱(kànɡ) 主角(jué) 鳏寡孤独(ɡuān) D.埋怨(mán) 尸骸(hǎi) 提防(tí) 变徵(zhǐ) 哥哥行(há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忤逆 昭障 披枷带锁 意兴阑珊 B.痊济 寒喧 当垆涤器 插科打诨 C.嫡亲 顷刻 燕侣莺畴 金榜提名 D.症候 造孽 苌弘化碧 杳无音信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生今日一径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直接) 当骂呵,则处分几句(处罚) B. 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炒哄我(岂敢) 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真的、确实) C.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连,介词) 你老人家放精细些(聪明) D.只合把清浊分辨(会,应当) 不提防遭刑宪(料想,想到) 4.关于元杂剧的一些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窦娥冤》导学案参考答案
《窦娥冤》导学案参考答案一、戏剧家元杂剧梨园领袖杂剧班头窦娥冤救风尘二、1、杂剧散曲杂剧散曲2、一本四折末、旦、净、丑唱、科、白唱词科白3、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基础演练】明确:xiēdòu díqìng piēqùbózhēn zhuóyúbólēi tàzhōng chǎnzhèng chuài juàn dǔqìzhèng xī huáng zhīǒu tùnièkàng guìmán yǎnqiān zhíqiān【合作探究】1.《感天动地窦娥冤》楔子(序幕),苦命女偿父债卖蔡家,无奈父抛孤女应京试;第一折(开端),蔡婆婆索债险遭害,张驴儿救人生歹念;第二折(发展),张驴儿药死老驴儿,昏县官乱判葫芦案;第三折(高潮),窦娥临刑发誓愿,完美女子遭刑斩;第四折(结局),窦娥冤魂诉实情,千古奇冤得申雪;2、明确:“天”“地”比喻封建法制和封建秩序。
这段唱词对当时的黑暗社会作了相当深刻的概括,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社会现实的强烈控诉,是对封建法制与封建秩序的坚决否定。
3、(1)明确: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①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主)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主)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2)明确:①这些矛盾冲突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也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窦娥冤学案答案
《窦娥冤》学案【预习学案】一、了解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倩女离魂》《墙头马上》《汉宫秋》。
元代人说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关汉卿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了解元杂剧:①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女主角称。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窦娥冤》学案答案
《窦娥冤》学案答案齐河一中高一语文第三册学案主备人:韩丽丽审核人:贺忠燕《窦娥冤》【学习目标】1、联系剧情,把握窦娥的性格,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灵魂。
2、感悟悲剧美及浪漫主义手法预案一、作者简介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生卒年不详。
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
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
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二、基础知识积累1、初读课文,给下面生字注音。
埋怨()嗟怨()罪愆()盗跖()甘霖()苌弘()亢旱()错勘贤愚()前合后偃( ) 杳无音信( ) 刽子手 ( ) 湛湛()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身影只:杳无音信:三、熟读课文理清情节。
(这折戏可分为三个场面,即三个部分,试用简洁的词语为这几个场面标上小标题)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窦娥冤导学案答案
窦娥冤导学案答案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故事,也是国内外反映中国古代社会黑暗面的重要作品之一。
它反映了古代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所受的种种不平等待遇和剥削压迫。
窦娥冤导学案是针对这个故事的一个学习案例,以下是窦娥冤导学案答案的相关内容。
1. 窦娥为什么会被冤枉?答:窦娥所受的冤枉是由其未嫁的情人卢文受到重赏而对其进行诬告造成的。
卢文为了得到重赏,制造了一件陈设在窦家的玉像。
窦家被诬陷后,押入韶州城监。
后来,家人相继死去,唯有窦娥维持了三十年牢狱之苦。
2. 窦娥为何宁愿选择自杀?答:窦娥在狱中承受了长达30年之久的折磨,唯有自己的信仰和良知支撑。
因此,当大雪封山,抵达韶州监狱的盛宣怀官拷问其真相时,窦娥选择了自尽,巧妙地利用了盛宣怀官的信仰,将冤屈传承下去。
3. 窦娥冤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什么?答:窦娥冤所生活的时代,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重男轻女的倾向以及父权制度的加强。
妇女位置低下,失去基本的人权和人格尊严,处于一种强势又弱势的地位。
同时,封建社会规范越来越严格,导致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处于一种窒息的状态。
这样的社会环境,为窦娥的冤屈和自杀提供了历史和文化的背景。
4. 窦娥冤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答:窦娥冤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之一,其揭示的封建社会黑暗、妇女悲惨命运和爱情悲剧等元素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它的文学艺术价值在于,它通过描写一个女子的遭遇,探究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同时也展示了古代文学中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独特手法,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意义。
5. 窦娥冤的教育意义?答:窦娥冤可以引发我们对封建社会下妇女的不平等待遇的反思以及对死亡的认知。
再者,窦娥的遭遇也引起我们对权力对于人群的扭曲影响的思考。
窦娥的故事提示我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以及自我守护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谁在这个黑暗中受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河一中高一语文第三册学案 主备人:韩丽丽 审核人:贺忠燕
《窦娥冤》
【学习目标】1、联系剧情,把握窦娥的性格,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灵魂。
2、感悟悲剧美及浪漫主义手法
预案
一、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
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生卒年不详。
他一生“不屑仕进”
([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
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
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
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
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
个性。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其中《窦娥冤》被称
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
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
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二、基础知识积累
1、初读课文,给下面生字注音。
埋怨( ) 嗟怨( ) 罪愆( )盗跖( ) 甘霖( )苌弘( ) 亢旱( )
错勘贤愚( ) 前合后偃( ) 杳无音信( ) 刽子手 ( ) 湛湛(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身影只: 杳无音信:
三、熟读课文理清情节。
(这折戏可分为三个场面,即三个部分,试用简洁的词语为这几个场面标
上小标题)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
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
⎪⎨⎧)( )
( )(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誓愿在型场窦娥告别婆婆遗嘱见蔡婆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怨天赴法场 五、根据你的预习,设计一个你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班级: 姓名:
《窦娥冤》课时案
合作探究:
一、结合具体曲子,分析窦娥的形象。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他善良勤劳、
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
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二、最后的三桩誓愿运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浪漫主义手法。
窦娥的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
她发下三愿,为的是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动苍天,让人们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这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愦、吏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女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这样安排情节也是关汉卿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学理想的形象体现。
他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
窦娥临刑时发下三桩奇愿,从内容上看,,一愿比一愿深刻而强烈。
这不仅
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要感天动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每有口难言”。
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它着力表现主人公与社会恶势力“争到头,竞到底”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超乎自然之上的感动天地的力量。
三桩奇愿也是作家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
这样的安排和处理,虽违背事物的常见原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三、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在课文中,指斥天地的场面高亢激越,冤气冲天,紧张急促;诀别婆婆的场面如泣如诉,哀婉凄惨,徐缓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感情如人.激荡如潮。
慷慨
激昂;这三个场面的描写,以质朴无华而富于韵味的浯言,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逐层深人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
例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凄怆,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悲痛心情; [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都表述得十分生动。
课文中的说白,如窦京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
课文中的曲白也配合得很好,如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得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
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而感人。
关汉卿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自然朴实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被称道为“字字本色”,尊为“本色派”之首。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
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四、学习反思(自己的收获、存在的问题)
课后链接: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四折一
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
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
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
“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也有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