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总论资料-外科感染

合集下载

外科学--外科感染-精品医学课件

外科学--外科感染-精品医学课件
➢ 菌血症:是脓毒症中的一种,即血培养检出 病原菌者。(目前多指临床有明显感染症状 的菌血症)
65
二、病因
✓ 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和机体抗病能力低下。 ✓ 局部感染治疗不及时→细菌入血。 ✓ 严重创伤污染,感 染 →细菌入血。 ✓ 医源因素,如静脉穿刺带入细菌;挤压局部感染
灶等。 ✓ 肠源性感染 ✓ 原有抗感染能力降低,如糖尿病、尿毒症或大量
22
八、治疗
⒊手术治疗:切开引流、感染灶切除、脓肿穿 刺引流术。
㈡ 、抗感染药物的应用:范围较大或有扩展趋 势的感染,需全身用药。
23
八、治疗
㈢、全身支持治疗: ⒈保证病人有充分的休息与睡眠,维持良好的
精神状态。 ⒉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⒊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⒋维持体液平衡。
等,不激发急性炎症而成独特的浸润、结节、 肉芽肿、干酪样坏死。 ⒉破伤风和气性坏疽: ➢ 急性过程。 ➢ 痉挛毒素引起肌强直痉挛。
15
四、病理、病情演变
➢ 气性坏疽的产气荚膜杆菌可释出多种毒素, 使血细胞、肌细胞等迅速崩解,组织水肿并 有气泡,病情发展快。
⒊真菌感染: 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生。局部可有肉芽、溃疡 等。
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 织的急性细菌感染的非化脓性炎症。 ⒉病因: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⒊溶血性链球菌释放溶血素、链激酶、透明质 酸等,炎症不易局限,分界不清,扩散迅速。
37
三、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㈡、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炎性区 边界不清。
38
三、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㈠、一般性皮下蜂窝组织炎:致病菌以溶 血性链球菌、金葡菌为多。
✓ 局部出现红、肿、热、痛。 ✓ 炎性物质入血可引起全身反应。 ⒈炎症好转 ⒉局部化脓

外科学总论及外科常见疾病 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概述(临床诊疗课件)

外科学总论及外科常见疾病 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概述(临床诊疗课件)

全身治疗
(2)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仅提高外科 感染疾病的防治效果,面且增加手术安全性。反之,不加选择 地应用抗菌药物,可增加致病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出现毒副作 用,引起二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凡一些轻微的局部感染如 毛囊炎、疖或表浅化脓性伤口可不用抗菌药物,对较产重、无 局限化倾向的感染、需配合手术治疗的外科感染,如急性腹膜 炎、肝脓肿、气性坏疽、手部感染等手术治疗的前后,应全身
使用抗菌药物。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进行综合判断,仍是感染的基本诊断方法。
细菌培养阳性是诊断感染的过硬指标。 为提高培养阳性率和尽快得到结果,可采用选择 性培养基,改善培养条件,或使用微生物快速自 动诊断仪。
诊断要点
更精确的方法是利用PCR技术扩增血中或组织中共 有或某种特有细菌DNA片段进行检测。波动感是诊断脓 肿的主要依据。深部脓肿波动感常不明显,但表面组织 常有水肿、局部有压痛,全身症状明显,可借助诊断性 穿刺抽到脓液,将抽到的脓液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 验,可为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分类
3.按感染发生的情况分类: ①原发性感染:伤口直接污染造成的感染。 ②继发性感染:在愈合过程中出现的病菌感染。 ③条件性感染:指平常为非致病或致病力低的
病原菌,由于数量增多使毒性增大,或人体免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下降,趁机侵入而引起的感染。
分类
3.按感染发生的情况分类: ④医院内感染:分交叉(外源性)感染和自身
概述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 伤、烧伤和手术等并发的感染。
范畴: 1.感染比较局限(如阑尾炎、脓肿) 2.与手术有关
分类
1.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 ①特异性感染: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

广外科学总论课件外科感染

广外科学总论课件外科感染

变形杆菌、厌氧菌、真菌。
病理生理:
局部充血、渗出、坏死、 全身中毒症状
转归: ① 炎症局限吸收或脓肿肉芽愈合 ② 慢性感染 ③ 感染扩散
(三) 临床表现与诊断
1. 局部 —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器官炎症表现 2. 全身 — 发热、头痛、乏力、纳差、贫 血、低蛋白、休克 3.体征—浅表脓肿有波动感,腹膜炎 4.辅助检查:WBC↑,脓涂片,脓和血培养+ 药敏,厌氧菌培养,真菌培养;B超,X线, CT,穿刺。
外科感染
(Surgical infection)
外科感染——是指需手术治疗 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或 手术后的感染。外科干预。
一、外科感染概论
(一) 分类
按感染细菌分类 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疖、 痈、丹毒、乳腺炎、阑尾炎等,有 化脓性炎症共同特征:红、肿、热、 痛和功能障碍,常见致病菌为葡萄 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防治有 共同性。
乙型溶 链 厌氧菌
溶链 溶链 金葡 不化脓,橡皮 腿
三、手部感染:
特殊性:
①掌面皮肤表皮层厚,皮下脓肿难从表
面溃破; ②掌面皮下有致密纤维组织索,感染向 深部发展,引起腱鞘炎、骨髓炎;
③手背皮下松弛,淋巴引流至手背,

(一) 分

特异性感染:结核、破伤风、气性
坏疽、放线菌病、真菌等。致病菌 病程演变和防治有特异性。
按病程分类: 急性:病程3w内 慢性:〉2月 亚急性:介于两者之间
(一) 分类
按部位分: 手术部位感染 软组织感染、感染性组织坏死 (糖尿病足) 区域内扩散的感染 器官或系统感染
特点: ①“红线” ②有感染史 ③及时治疗原发灶

12第十二章--外科感染(外科学第七版)

12第十二章--外科感染(外科学第七版)

12第十二章--外科感染(外科学第七版)第十二章外科感染第一节概论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等并发的感染。

外科感染有以下特点: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局部症状明显;多为器质性病变,常有组织化脓坏死,而需外科处理。

【分类】外科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以下简称病菌)种类多,可能侵入人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引起多种病变。

外科感染可按不同的角度予以分类:(一)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归类1.非特异性感染(nonspecific infection) 亦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大多数。

常见有疖、痈、丹毒、急性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等。

致病菌有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俗称绿脓杆菌)等,可由单一病菌导致感染,也可由几种病菌共同致病形成混合感染。

病变通常先有急性炎症反应,继而形成局部化脓。

2.特异性感染(specific infection) 特异性感染在致病菌、病程演变及治疗处置等方面与一般感染不同。

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念珠菌病等属特异性感染,引起感染的致病菌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白念珠菌等的致病作用不同于一般性感染的病菌,可以引起较为独特的病变。

(二)按病程区分外科感染可分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感染三种。

病变以急性炎症为主,病程在3周以内的外科感染为急性感染,大多数非特异性感染属于此类。

病程超过2个月或更久的感染为慢性感染,部分急性感染迁延日久可转为慢性感染。

病程介于急性与慢性感染之间的称亚急性感染。

亚急性感染除由急性感染迁延形成外,形成原因常与致病菌的毒力虽弱、但有相当的耐药性,或是与宿主抵抗力较弱等有关,如变形杆菌的泌尿系感染、白念珠菌病等。

(三)按发生条件归类感染可按病原体的来源以及入侵时间区分。

伤口直接污染造成的感染称原发性感染;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的病菌感染称继发性感染。

外科学重点笔记--外科感染--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外科学重点笔记--外科感染--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Dx:诊断多不困难。WBC↑。脓性物涂片检查菌类。取血和脓细菌培 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与气性坏疽鉴别。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克林霉素加高压氧,病人要隔离。 局部处理:对梭状芽胞菌性蜂窝织炎必须进行积极的外科治疗,但不
需要截肢。可以进行广泛的清创,切除坏死皮肤和皮下组织,广泛切 开引流。
对结肠或直肠穿入伤后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要行近端结肠造瘘术转 流粪便,并在侧腹壁、臀部及会阴部广泛切开引流。
定义: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 葡萄球菌。
Sx:局部皮肤红、肿、痛,中央隆起呈“小丘”状。化脓后其中心顶 部为白色脓栓,触之稍有波动。脓栓脱落、脓液流尽后,即可愈合, 有的疖无脓栓(所谓无疖头),自溃迟,需手术促使其脓液排出。
➢面疖:常较严重,病变加重或被挤碰时, 病菌可进入颅内,引起颅内化脓性感染。
位氧供差(休克、低氧血症); 年幼或年迈;
病理
感染实质上是微生物入侵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炎症介质释放→区域血管扩张、血流增加、通透性增加→全身和局部
效应症状 由于病菌的毒性和感染部位深浅不同,表现可有所差异。 病变的演变取决于:病原菌的毒力、机体的抵抗力、治疗措施是否恰
当及时。
病理——病程演变
治疗——局部疗法
成脓阶段: ➢ 及时手术引流:外科感染的特点之一是感染灶内存在压力。 ➢ 手术:切除或切开引流,或穿刺引流。 ➢ 深在的病变:是否已成脓有时很难判断,应视其所在的组织器官以及
进展程度,参考全身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处理。
治疗——全身治疗
抗菌药物:一般讲,有全身症状,就应该全身使用抗生素。开始是经 验性用药。以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
Sx:初为一片紫红色隆起浸润区、质韧、界不清、中央多个脓栓、溃 破后呈蜂窝多孔状,中央坏死后溶解、塌陷。局部淋巴结常肿大疼痛, 多伴有明显全身症状。DM

医学课件外科学总论12外科感染

医学课件外科学总论12外科感染
Hb RBC 生化:Cr AST Pro 2、病菌检查 涂片:G+ G—,菌丝孢子 培养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应用 3、影像学 B-US: X- ray,CT 、MRI:
治疗
(一)、局部处理 理疗、外敷 改善血液循环 病灶局限、消退 手术:切除病变器官、组织 脓肿切开引流
(二)、抗生素应用
2、增加机体抵抗力 DM、CRF处理
病理
(一)、非特异性感染 bac 酶、毒素 机体 M、N、L、C+CK
局部充血、水肿,通透性、渗出
典型表现 红 、肿、热、痛,发热
1、炎症好转 抵抗力 + 药物 > 致病力
炎症消退
2、化脓 炎症反应重 组织崩解+渗液 脓液 外有包膜脓肿
2、G+球菌 金葡:转移性脓肿,多重耐药 表葡:易黏附于医用器材表面 肠球菌:肠道,参与多重感染
3、厌氧菌
多见于消化道感染病人
与需氧菌合并感染
粪臭性脓液
4、真菌感染(fungal inf.)
白念、隐球菌、曲霉菌
条件感染
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
二重感染
一般情况急差+免疫功能低下
临床表现(脓毒症)
• 发病急重快、寒战高热、体温不升 • 面色苍白、头痛、晕,恶心、呕吐、腹胀 、冷汗 • 神志改变:淡漠、烦躁、谵妄、昏迷 • HR 细速,R 呼困 • 脾大、黄疸、瘀斑 • Shock MODS
• 2、被动免疫 TAT 抗毒素(Ab) 1500~3000cc IH
• 3、清创
治疗
• 清除毒素来源 • 中和游离毒素 • 控制痉挛 • 防治并发症 1、清创 H2O2 彻底去除坏死组织、 引流 2、TAT、TIG 早期用药

38第十一章外科感染

38第十一章外科感染

2023/12/28
济宁医学院外科学总论教研室
二、痈 (carbuncle)
痈 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
化脓性感染。
1.致病菌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2.表现 好发于皮肤坚韧的项部、背部,
也见于上唇、腹壁。
2023/12/28
济宁医学院外科学总论教研室
2023/12/28
济宁医学院外科学总论教研室
②慢性:病程超过2个月者。
③亚急性:介于两者之间者。
二、病因及病程演变
1.病菌的致病因素(致病菌的毒力)
常见致病菌
感染特点
金葡菌 局限性组织坏死, 转移性脓肿
溶链菌 感染容易扩散,不易局限,多无转脓
大肠杆菌 单独致病力不大,常为混合感染
绿脓杆菌 多为继发感染,伤口难以愈合
脓液性质 黄稠,无味 稀薄,淡红,量多 稠厚, 粪臭 淡绿,甜腥臭味
② 炎症扩散
(①>②)
2023/12/28 ③ 转为慢性炎症 济宁医(学①院外=科学②总)论教研室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1.浅部软组织感染的局部症状 五个典型症状: 红 肿 热 痛 功能障碍
2.器官及系统功能障碍 3.全身症状 4.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 ②尿常规 ③脓液涂片 细菌培养+药敏 ④血细菌培养+药敏 ⑤超声波,X线检查,核素查,CT,MRI
2023/12/28
济宁医学院外科学总论教研室
3.治疗
①及早应用抗菌药物 ②初期红肿阶段,治疗与疖同 ③切开引流 ,换药,有时需植皮。
4.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治 疗疖,以防止感染扩散。
2023/12/28
济宁医学院外科学总论教研室
三、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医学课件外科学总论12外科感染

医学课件外科学总论12外科感染

03
CATALOGUE
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
全身症状
外科感染常引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 降、四肢湿冷、发绀等。
局部症状
外科感染的局部症状因感染部位和类型而异。例如,皮肤软组织感染可能表现为红肿、疼痛、脓肿等 ;腹腔内感染可能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性质,外科感染可分为软组织感染、器官感染、全身性感染等。
感染的危险因素
患者因素
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手术因素
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环境 等。
医院环境因素
病房卫生、医疗器械消毒、医护人员手卫生 等。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合 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脓毒症是外科感染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早期 发现、正确诊断、及时治疗以及预防和控制 感染源是治疗和预防脓毒症的关键。
脓毒症是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 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 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炎症。常见 病因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 链球菌等。治疗方法包括早期应用抗生素、 手术引流等。预防方面,应控制感染源,加
案例三:长期住院患者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总结词
长期住院患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采取有效的预防和 控制措施是减少医院感染的关键。
详细描述
长期住院患者通常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如肺炎、尿路感染等。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加强手 卫生、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同时, 应提高患者免疫力,加强营养支持等。
病毒性感染
01
肝炎病毒

【外科学笔记】外科感染

【外科学笔记】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第一节概论外科感染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等并发症。

特点多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局部症状明显;多为器质性病变,组织化脓坏死常见。

(一)分类1、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包括疖、痈、丹毒、急性淋巴结炎等;致病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特点先急性炎症反应,后局部化脓。

2、特异性感染致病菌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白念珠菌。

3、感染时间急性感染:3周以内亚急性感染:3w~2月慢性感染:>2月4、其他原发性、继发性感染;来源:外源性、内源性感染;条件:条件性、二重、医院内感染。

(二)致病因素1.病菌的致病因素粘附因子;数量与增殖速率;胞外酶(蛋白酶、磷脂酶、胶原酶)、外毒素(溶血毒素、肠毒素、破伤风毒素)、内毒素(脂多糖: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2.宿主免疫天然免疫(屏障作用、吞噬细胞、NK细胞、补体、细胞因子)、获得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3.免疫破坏屏障不完整;留置血管、体腔内导管处理不当;管腔阻塞内容物聚集;局部血流障碍、水肿、积液;严重损伤、大面积烧伤、休克;慢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使用免疫抑制剂、CAs ;先天性/获得性免疫缺陷。

(三)病理改变1.非特异性感染病菌侵入组织繁殖并合成多种酶和毒素;激活凝血、补体、激肽系统、血小板、巨噬细胞;炎性介质释放,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局部炎性细胞聚集吞噬病菌、细胞组织。

特征表现红肿热痛;部分炎性介质可进入血液引起全身反应。

⑴炎症好转(2)局部化脓⑶炎症扩展(4)转为慢性炎症2.特异性感染⑴结核病致病物质为磷脂、糖脂、结核菌素,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形成浸润、结节、肉芽肿、干酪样坏死;结核菌素引发变态反应;液化为局部无痛性冷脓肿。

(2)破伤风合成痉挛毒素,引起肌强直痉挛;无明显局部炎症反应。

⑶气性坏疽释放多种毒素,溶解血细胞、肌细胞,并产生气泡,发展迅速,波及全身。

42外科总论外科感染

42外科总论外科感染
MODS
■ 三 、临床表现 :
■ 1 、骤起寒战,继以高热, T 4 0 → 4 1 ℃或低 ■ 温,起 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 ■ 2 、头痛 、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 ■ 泻,面色苍白或潮红, 出冷汗。 ■ 3 、神志淡漠,烦躁 、谵妄或昏迷。 ■ 4 、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 ■ 5 、肝脾可肿大,严重者有黄疸或皮下出血瘀
硫酸镁溶液 。成脓后应及时切开排脓,湿敷 引流。 ■ 深层病变 :成脓后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
全身治疗
■ 目得在于增强病人抵抗力和抑制细菌生长 ■ 抗菌药物得应用
改善全身状态
■ 物理或药物降温,体温过低时保暖 ■ 维持体液、 电解质、酸碱平衡 ■ 营养代谢,增加蛋白质、能量得供给
■ 输血、成份输血、 白蛋白等以增加机体得免疫力、 ■ 积极治疗原发病
浅部组织得化脓性感染

■ 疖 :就是单个毛囊及其周 围组织得急性化脓性感
染。
■ 致病菌 :金葡菌为主 ■ 好发部位 :毛囊和皮脂腺
丰富得部位

■ 痈就是多个相邻得毛囊及 所属得皮脂腺或汗腺得急 性化脓性感染 。或由多个
疖融合而成。
■ 致病菌 :金葡菌 ■ 好发部位 :颈项、背等厚
韧皮肤部位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外科感染与抗菌药得关系
■ 外科感染常需要外科处理,如坏死组织清除 、脓肿引流、 解除梗阻等。
■ 抗菌药得应用有利于控制感染 、有利于机体早日康复。 ■ 滥用或依赖抗菌药可产生耐药菌群 、微生物生态失衡及毒
副作用。 ■ 抗菌药不能代替外科处理,不能代替无菌操作——这就是
一条外科原则。
斑。
6 、 WBC计数明显增高2 → 3万,或降低 、核左 移 、中毒颗粒

第十三章 外科感染

第十三章 外科感染

第十三章外科感染第一节概论1、外科感染:一般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感染。

2、外科感染包括:①一般感染,如疖、痈、蜂窝织炎、脓肿等。

②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③发生在手术伤口、创伤或其邻近的感染,如伤口化脓、伤口蜂窝织炎等。

第一节概论3、外科感染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多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②多数有明显突出的局部症状。

③病变常比较集中在某个局部,发展后常引起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并影响功能。

第一节概论4、病因外科感染是由致病微生物侵入所引起。

引起外科感染的常见化脓性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

第一节概论5、临床表现(1)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2)全身症状轻重不一。

第一节概论6、诊断外科感染一般可以根据临床表现作出正确诊断。

波动感是诊断脓肿的主要依据。

穿刺诊断。

必要时可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化验、超声波、X线检查等。

第一节概论7、治疗治疗外科感染的原则: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脓液、坏死组织等),增强修复能力。

较轻或范围较少小的浅部感染:用外用药、热敷和手术等治疗;感染较重或范围较大:同时内服或注射药物。

全身性感染需积极进行全身疗法,必要时应作手术。

8、治疗的方法:(1)局部疗法①患部休息、减轻疼痛。

有利于使炎症局限化和消肿。

②外用药。

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散瘀消肿、加速感染局限化,以及促使肉芽生长等作用。

③物理疗法。

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抵抗力,促进吸收或局限化的作用。

④手术治疗。

包括脓肿的切开引流和发炎脏器的切除。

(2)全身疗法主要用于感染较重,特别是全身性感染的动物,包括支持疗法和抗菌药物等。

支持疗法目的是改善全身情况和增加抵抗力,使各种疗法可以通过机体防御功能而发挥作用。

补饲高热量和易消化的饲料,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C。

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抗菌药物第二节外科局部感染二、疖三、痈四、脓肿五、蜂窝织炎二、疖1、病因和病理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 在感染时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的抗菌药物治疗过
程中,原来的病菌被制止,但耐药的金葡菌、白念珠菌等 大量繁殖,致使病情加重。
• 医院内感染。
A
8
三、病因
A
9
1.
• 人体抗感染能力有一定缺陷 • 正常菌群变成病菌 • 外界病菌大量侵入组织内繁殖
A
10
2. 病菌的致病因素
• 病菌有黏附因子,能附于组织细胞;常有荚膜或微荚膜, 抗拒吞噬。
A
23
七、治疗
A
24
抑制病菌生长 目标: 促使机体地组织修复
A
25
1. 局部处理
• 保护感染部位,不挤压,限制活动→以免感染扩散
未成脓:中西医药物敷贴、红外线热敷
• 浅部脓肿:
→促使病变消退或局部成脓
成脓:切开排脓→换药视伤口情况
手术 切除、切开引流+引流管
• 深部脓肿:
穿刺置管引流
非手术:抗菌药物、补液、营养成分
体温 心率 呼吸
WBC
SIRS的临床表现
﹥38.0℃或﹤36.0 ℃ ﹥90次∕分钟 ﹥20次∕分钟或PaCO2 ﹤32mmHg
﹥12×109/L
﹤4×109/L 未成熟粒细胞﹥1.0%
A
30
病因
1. 非感染因素(创伤、烧伤、胰腺炎、休克、缺血再灌注
损伤等)
变性坏死组织及其产物
激活炎症细胞
缺氧
免疫复合物
外科感染 (Surgical Infection)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2012年1月8日
A
1
• 概论
概念、分类、病因 预防、病理、诊断、治疗
• 炎症反应与全身性外科感染
• 外科真菌感染
• 有芽胞厌氧菌感染
破伤风 气性坏疽全身炎症反应合征 脓毒症•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与外科感染 •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脓肿 • 炎症扩展:病菌毒性大、数量多,宿主抵抗力不足。 • 转为慢性炎症:病菌大部分被消灭,但尚有少量残存,
组织炎症持续存在。 在某种条件下病菌可再次繁殖→脓肿
A
19
2. 特异性感染
• 各种病菌有特别致病作用,病理改变不同于非特 异性感染。
a. 结核病的局部病变:主要致病因素是磷脂、 糖脂、结核菌素等,不激发急性炎症,而形 成比较独特的浸润、结节、肉芽肿。
A
16
五、病理
A
17
• 病菌繁殖
• 中性粒细胞 • 巨噬细胞 • 淋巴细胞 • 补体、激肽
1. 非特异性感染
多种酶 毒素
发生发应
多种炎症介质 细胞因子释放
红、肿、热、痛
A
18
有效药物治疗 • 炎症好转:初期 吞噬细胞和免疫成分较快地制止病菌
• 局部化脓: 病菌繁殖多、炎症反应重
组织细胞崩解产物和渗液可形成脓性物质
A
2
一、概念
• 外科感染: 需要外科手段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 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
• 病原体: 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
A
3
二、分类
A
4
1. 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
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一般性感染):
单一菌种或几种菌种共同致病
急性急症反应
局限化脓
特异性感染:
细菌(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等)
1. 皮肤或粘膜缺损
2. 管道阻塞使内容物淤积 阑尾炎
• 局部情况:
乳腺炎
3. 局部组织血流障碍或缺乏:褥疮、下肢静
脉曲张。
4. 皮肤或粘膜先有某种其他病变→继发感染。
• 全身抗感染能力↓
1. 严重损伤或休克、糖尿病、尿毒症、 肝功能不良。
2. 皮质激素应用、化疗药、放疗。 3. 严重营养不良、白血病、白细胞下降。 4. 艾滋病病人。
2. 感染因素 激活炎症细胞
内毒素
病菌的增殖
外毒素
A
31
病理生理
A
32
1. 局限性炎症反应:
病菌侵入组织 炎症介质产生
病菌增凝殖血
产生多种酶
• 病菌毒性(胞外酶、外毒素、内毒素)。 a) 胞外酶:蛋白酶类、磷脂酶类、胶原酶类、玻璃质酸酶 类。
b) 外毒素:产生后释放或菌体崩解后游离。 活因子→红细胞破坏 肠毒素→损害肠粘膜 痉挛毒素→肌痉挛
c) 内毒素:病菌细胞壁的脂多糖→Fever、WBC↓、Shock。
• 侵入人体病菌数量。
A
11
3. 人体受感染的原因
特异表现
随意肌强直 皮下捻发音
A
22
2. 辅助检查
WBC+DC • Lab: Urine RT
肝功能
脓液或标本涂片染色 • 病菌鉴定: 脓液、血、尿、痰培养+药敏
深在病灶→穿刺
G+、G- 真菌、杆菌、球菌
• 影像学: B超:肝、胆、胰、肾、阑尾、乳腺等 X线:胸内病变、骨关节病变、腹腔内游离气体等 CT、MRI:价格太贵
真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
A
5
2. 病程长短
• 急性感染:三周内 • 慢性感染:二月以上 • 亚急性感染:介于二者之间
A
6
3. 病原体的来源
原发性感染 继发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A
7
4.
• 条件性感染(机会性感染) 人体局部和(或)全身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
人体正常栖居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引起感染。
b. 破伤风:痉挛毒素。 气性坏疽:血细胞、肌细胞崩解。
c. 外科真菌感染:抵抗力↓
A
20
六、诊断
A
21
1. 体检

全身状态: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意识、营养等。 注意有无休克和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 局部表现: 局部疼痛 触(压)痛 功能障碍
• 器官功能障碍:感染侵及器官→器官功能失常 腹内器官→恶心、呕吐 泌尿系→尿频、尿急
A
12
四、预防
A
13
特别要预防医院内感染
A
14
1. 预防微生物污染
• 实施医院卫生管理 • 实施消毒灭菌技术 • 在诊疗工作中贯彻无菌术 • 及时正确处理创面 • 医护人员勤洗手
A
15
2. 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
• 及时使用有效的特异性免疫疗法:
破伤风→类毒素、抗毒素
• •
治改疗善狂原营发养犬疾状病况病(。→糖尿疫病、苗尿毒、症免等)疫球蛋白
A
26
2. 抗菌药物的作用
抗生素 灭菌药:体表病变:H2O2、高锰酸钾等
A
27
3. 改善全身状态
• 降温 • 维持体温平衡 • 纠正贫血 • 中医中药 • 同时治疗感染发生前已有的病症。 • 多器官功能不全时,加强监测。
A
28
炎症反应与全身性外科感染
A
29
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各种严重侵袭(感染、创伤、休克、胰腺炎等)造成 体内炎症介质大量释放而引起的全身反应包括体温、呼吸、 心率及白细胞计数方面的改变,出现下述所列两项或两项 以上表现即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