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总论资料-外科感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破伤风:痉挛毒素。 气性坏疽:血细胞、肌细胞崩解。
c. 外科真菌感染:抵抗力↓
A
20
六、诊断
A
21
1. 体检

全身状态: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意识、营养等。 注意有无休克和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 局部表现: 局部疼痛 触(压)痛 功能障碍
• 器官功能障碍:感染侵及器官→器官功能失常 腹内器官→恶心、呕吐 泌尿系→尿频、尿急
2. 感染因素 激活炎症细胞
内毒素
病菌的增殖
外毒素
A
31
病理生理
A
32
1. 局限性炎症反应:
病菌侵入组织 炎症介质产生
病菌增凝殖血
产生多种酶
A
2
一、概念
• 外科感染: 需要外科手段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 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
• 病原体: 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
A
3
二、分类
A
4
1. 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
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一般性感染):
单一菌种或几种菌种共同致病
急性急症反应
局限化脓
特异性感染:
细菌(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等)
• 病菌毒性(胞外酶、外毒素、内毒素)。 a) 胞外酶:蛋白酶类、磷脂酶类、胶原酶类、玻璃质酸酶 类。
b) 外毒素:产生后释放或菌体崩解后游离。 活因子→红细胞破坏 肠毒素→损害肠粘膜 痉挛毒素→肌痉挛
c) 内毒素:病菌细胞壁的脂多糖→Fever、WBC↓、Shock。
• 侵入人体病菌数量。
A
11
3. 人体受感染的原因
真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
A
5
2. 病程长短
• 急性感染:三周内 • 慢性感染:二月以上 • 亚急性感染:介于二者之间
A
6
3. 病原体的来源
原发性感染 继发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A
7
4.
• 条件性感染(机会性感染) 人体局部和(或)全身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
人体正常栖居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引起感染。
外科感染 (Surgical Infection)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2012年1月8日
A
1
• 概论
概念、分类、病因 预防、病理、诊断、治疗
• 炎症反应与全身性外科感染
• 外科真菌感染
• 有芽胞厌氧菌感染
破伤风 气性坏疽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与外科感染 •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A
12
四、预防
A
13
特别要预防医院内感染
A
14
1. 预防微生物污染
• 实施医院卫生管理 • 实施消毒灭菌技术 • 在诊疗工作中贯彻无菌术 • 及时正确处理创面 • 医护人员勤洗手
A
15
2. 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
• 及时使用有效的特异性免疫疗法:
破伤风→类毒素、抗毒素
• •
治改疗善狂原营发养犬疾状病况病(。→糖尿疫病、苗尿毒、症免等)疫球蛋白
脓肿 • 炎症扩展:病菌毒性大、数量多,宿主抵抗力不足。 • 转为慢性炎症:病菌大部分被消灭,但尚有少量残存,
组织炎症持续存在。 在某种条件下病菌可再次繁殖→脓肿
A
19
2. 特异性感染
• 各种病菌有特别致病作用,病理改变不同于非特 异性感染。
a. 结核病的局部病变:主要致病因素是磷脂、 糖脂、结核菌素等,不激发急性炎症,而形 成比较独特的浸润、结节、肉芽肿。
A
26
2. 抗菌药物的作用
抗生素 灭菌药:体表病变:H2O2、高锰酸钾等
A
27
3. 改善全身状态
• 降温 • 维持体温平衡 • 纠正贫血 • 中医中药 • 同时治疗感染发生前已有的病症。 • 多器官功能不全时,加强监测。
A
28
炎症反应与全身性外科感染
A
29
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各种严重侵袭(感染、创伤、休克、胰腺炎等)造成 体内炎症介质大量释放而引起的全身反应包括体温、呼吸、 心率及白细胞计数方面的改变,出现下述所列两项或两项 以上表现即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特异表现
随意肌强直 皮下捻发音
源自文库
A
22
2. 辅助检查
WBC+DC • Lab: Urine RT
肝功能
脓液或标本涂片染色 • 病菌鉴定: 脓液、血、尿、痰培养+药敏
深在病灶→穿刺
G+、G- 真菌、杆菌、球菌
• 影像学: B超:肝、胆、胰、肾、阑尾、乳腺等 X线:胸内病变、骨关节病变、腹腔内游离气体等 CT、MRI:价格太贵
体温 心率 呼吸
WBC
SIRS的临床表现
﹥38.0℃或﹤36.0 ℃ ﹥90次∕分钟 ﹥20次∕分钟或PaCO2 ﹤32mmHg
﹥12×109/L
﹤4×109/L 未成熟粒细胞﹥1.0%
A
30
病因
1. 非感染因素(创伤、烧伤、胰腺炎、休克、缺血再灌注
损伤等)
变性坏死组织及其产物
激活炎症细胞
缺氧
免疫复合物
A
23
七、治疗
A
24
抑制病菌生长 目标: 促使机体地组织修复
A
25
1. 局部处理
• 保护感染部位,不挤压,限制活动→以免感染扩散
未成脓:中西医药物敷贴、红外线热敷
• 浅部脓肿:
→促使病变消退或局部成脓
成脓:切开排脓→换药视伤口情况
手术 切除、切开引流+引流管
• 深部脓肿:
穿刺置管引流
非手术:抗菌药物、补液、营养成分
• 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 在感染时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的抗菌药物治疗过
程中,原来的病菌被制止,但耐药的金葡菌、白念珠菌等 大量繁殖,致使病情加重。
• 医院内感染。
A
8
三、病因
A
9
1.
• 人体抗感染能力有一定缺陷 • 正常菌群变成病菌 • 外界病菌大量侵入组织内繁殖
A
10
2. 病菌的致病因素
• 病菌有黏附因子,能附于组织细胞;常有荚膜或微荚膜, 抗拒吞噬。
1. 皮肤或粘膜缺损
2. 管道阻塞使内容物淤积 阑尾炎
• 局部情况:
乳腺炎
3. 局部组织血流障碍或缺乏:褥疮、下肢静
脉曲张。
4. 皮肤或粘膜先有某种其他病变→继发感染。
• 全身抗感染能力↓
1. 严重损伤或休克、糖尿病、尿毒症、 肝功能不良。
2. 皮质激素应用、化疗药、放疗。 3. 严重营养不良、白血病、白细胞下降。 4. 艾滋病病人。
A
16
五、病理
A
17
• 病菌繁殖
• 中性粒细胞 • 巨噬细胞 • 淋巴细胞 • 补体、激肽
1. 非特异性感染
多种酶 毒素
发生发应
多种炎症介质 细胞因子释放
红、肿、热、痛
A
18
有效药物治疗 • 炎症好转:初期 吞噬细胞和免疫成分较快地制止病菌
• 局部化脓: 病菌繁殖多、炎症反应重
组织细胞崩解产物和渗液可形成脓性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