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中学教育现状及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柞水县城区二中(四新四大)素质教育工作汇报2017.7(二稿)
![柞水县城区二中(四新四大)素质教育工作汇报2017.7(二稿)](https://img.taocdn.com/s3/m/9ada5000227916888486d718.png)
追赶超越破风浪扬帆远航正当时柞水县城区二中落实“四新四大”素质教育工作汇报柞水县城区二中校长孟晓涛柞水县城区二中创建于1968年,属寄宿制初级中学,地处秦岭南麓,乾佑河畔,位于下梁新城区。
校园占地22667㎡,现有17个教学班,728名学生(其中寄宿生526人),82名教职工。
学区服务于下梁镇三个社区三个行政村。
学校原名“柞水县下梁中学”,2016年8月更名为“柞水县城区第二初级中学”。
近年来,在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校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改革,从学校精细化管理入手,创下了教育质量连年攀升,素质教育百花争艳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继获得陕西省“文明校园”、“标准化初中”、“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平安校园”等68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为了进一步加快学校基础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我校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四新四大”和“素质教育五工程”为学校教育工作重点,探索形成了“五培养”“三改革”“六实践”的素质教育工作新体系,并初步取得可喜的成效。
一、落实“五培养”,引领素质教育扬帆远航。
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水平,我校经过几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必须要有精细化、体系化的工作机制,才能引领素质教育扬帆启航,驶向远方。
为此,学校借鉴了西安第七十中学、滨河中学等素质教育名校工作经验,结合本校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和学区发展实际,研定出了“五工程、五培养”的具体做法。
一是实施身心健康发展工程,培养强健阳光小公民。
让学生身心健康是我们育人的基本目标,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愿望。
城区二中是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该校在坚持上好“两课三操”的同时,以少年宫社团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组建了校园“三大球”、田径队等6个体育健康类兴趣社团,每周定时开展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艺、放飞梦想的广阔舞台,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师生带来快乐,让校园充满灵动。
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汇报
![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f2405832bd64783e09122bf8.png)
精细管理谋发展素质教育绘新篇柞水县下梁中学素质教育工作汇报柞水县下梁中学创建于1968年,属省级“文明校园”、“示范初中”。
地处秦岭南麓,乾佑河畔,位于柞水下梁新城中心,依山傍水,自然人文环境俱佳。
近年来,学校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唱响了“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的素质教育召唤曲,紧紧围绕“规范管理谋发展,以人为本提质量”这一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主题,狠抓学校精细管理,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
在“普实”、“普九”、“双高普九”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诸项教育工程的洗礼下,下梁中学这所老牌学校日益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校园环境人文和谐,教育质量连年攀升,素质教育硕果累累,成为了莘莘学子“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摇篮”。
自国务院发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作”后,下梁中学工作的重心任务就放在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上,把“深化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做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
以“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体育、艺术、科技、心理健康、法制安全等素质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致力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在搞好常规教学的同时,以各教研组为龙头,组建了各科兴趣小组,把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体育、音乐、美术等文体艺术课外活动,有效地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培养了特长。
一、狠抓精细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推行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我校从狠抓精细管理入手,就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如何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意见。
切实把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制定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柞水县中学双高普九情况简介(1)
![柞水县中学双高普九情况简介(1)](https://img.taocdn.com/s3/m/d8d73d20524de518964b7dca.png)
柞水中学简介
柞水县中学创办于1946年,1978年成为商洛七所重点中学之一,2008年被评为省级标准化高中。
老校区校座落在县城北关,占地30亩,建筑面积6862平方米。
新校区位于新城区下梁镇,占地面积138亩,规划拟建八楼、一厅、一馆、一场,建筑面积为78000㎡,其中教学楼三幢,建筑面积12029.79㎡;实验楼一幢,建筑面积11434.76㎡;图书楼一幢,面积4551㎡;师生公寓楼三幢,建筑面积22036㎡;师生餐厅及报告厅一幢,建筑面积6400㎡;体育馆一座,建筑面积1631㎡;标准田径场一个,面积为15635㎡;锅炉房等配套设施,建筑面积15000㎡。
学校设施能满足75个教学班,3500名学生,300余名教职工的学习、工作需要,生均占地面积为25㎡。
柞水中学在60多年的办学经历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追求和艰苦创业,基本形成了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教育质量不断攀升,突破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004年以来,先后获得“商洛市重点中学综合评估优秀学校”、“商洛市文明校园”、“商洛市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商洛市校本教研先进集体”、“商洛市新课改实验先进集体”、“商洛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和谐校园”、“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师德建设示范
1。
柞水教育介绍
![柞水教育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e5c94e8f90f76c661371aa1.png)
紫薇中学
课堂教学“过三关”整改会
紫薇中学
课堂教学“过三关”整改会
紫薇中学
柞水教育的“四新四大”
为了将立德树人“四新四大”活动和商洛市素质教育“五大工程”落到实处,柞水县出台 系列文件,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安排部署,形成推动“四新四大”活动行政、业务两线并举,教 学、教研、培训、管理、督导“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明确具体任务和推进步骤,在全省率先 部署,率先推进。一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充分发挥课堂内外思想教育主阵 地作用,部署开展“一校一品牌、一月一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 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化教育五大主题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 统、中华美德、公民道德和法治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形成了“455”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二是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印发了《柞水县新常态· 大视导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年活动实施意见》 等文件,建设形成“一校一模式、一科一名师”体系,探索总结出了符合县情的“524”课堂教学 改革经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三是在推进学校标准化管理方面,探索实施精细化管理和自主 管理,形成了教学常规管理“八查三清一量化”和学生管理“一监督两自主三落实”、师生管理 “一约六星三自主”等长效机制,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教育、 自我锻造的能力。四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形成了“一个核心要义、两个发展阶段、三种展现形式、 四个建设环节、五大深度融合”的文化建设工作法,打造了 “红色文化、孝义文化、感恩文化、 崇实文化、励勤文化”五大特色学校文化,13所学校被评为省、市级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通过 实施“四新四大”教育活动,柞水县较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柞 水县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义务教育面 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正在从单一、循规蹈矩的传统教育,走向多样、开放、民主自由的现代教育, 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前列。这充分说明了“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道理。可以说,从全省目 前推进“四新四大”教育活动的总体进展来看,柞水县作出可贵探索,走在全省前列,值得其他 地方借鉴和学习。
陕西省柞水中学发展史及现状调研报告
![陕西省柞水中学发展史及现状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eb31bdd2cc58bd63186bdf7.png)
陕西省柞水中学发展史及现状调研报告柞水中学是陕西省标准化高级中学。
学校始建于1946年,坐落于柞水县新城区下梁镇,占地138亩。
现建有八楼、一厅、一馆、一场、建筑面积78000㎡。
并建有占地20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田径运动场,体育中心建设也即将开工。
漂亮整齐的教学楼、设施先进的实验楼、优美舒适的师生公寓、标准化的运动场,是老师展示才华、成就事业的绝佳境地,是学生读书成才、实现人生梦想的摇篮,显示出现代学校特有的风采。
柞水中学现有教职工216人,学生2745名,46个教学班。
其中:中共党员68人,团员1985人。
学校的校训是:厚德明志博学力行,学校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办学理念,坚持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全面与特长相结合的育人原则。
近年来,柞水中学在柞水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鼎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及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克难功坚、不懈努力,实现了学校整体搬迁;坚持改革引路、管理先行,推行精致教学,实施科教兴校方略,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为把学校办成适合每一个人学生发展的学校和岭南窗口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办学理念,高起点,高要求,办现代化学校。
为促进柞水中学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校长和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师,立足发展实际、突出特色、科学定位,形成明确适度的奋斗目标和先进的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的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平等教育、精细管理、精致教学、为学生成长和人生幸福奠基、为教师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创建“岭南窗口学校”的办学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实现了办学条件现代化。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在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师素质。
近年来,柞水中学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针对校园周围环境复杂、治安形势严峻的实际,学校把应急管理和安全工作放在了总体工作的首位,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及预案演练,应急理念大步更新,应急机制逐步健全,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稳步提升,为全校广大师生营造了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柞水县中学教育现状及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柞水县中学教育现状及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0b17aa18bd63186bcebbcdc.png)
柞水县中学教育现状及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既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口,又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担负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为高等教育输送优秀合格新生的双重任务,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县“两基”工作通过国省验收,我县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当前,全县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对高中特别是柞水县中教育质量、县中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
因此,解决好县中教育发展的“瓶颈”,实现高中教育突破发展目标,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柞水县中教育现状及取得成绩柞水县中学创办于1946年,是商洛市七县区中最晚通过省级标准化验收的高中。
现校区占地面积不足30亩,建筑面积6862平方米。
学校共有39个教学班,在校生2558名,教师职工195名,专任教师145人。
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32人,一级教师56人。
学校班子16人,其中40岁以下2人、40至50岁9人、50岁以上5人。
正在迁建的新校区位于下梁镇,总面积138亩。
拟建八楼、一厅、一馆、一场,建筑面积78000平方米;教学楼三幢,建筑面积12029.79平方米;综合实验楼一幢,建筑面积11434.76平方米;图书楼一幢,建筑面积4551平方米;师生公寓楼三幢,建筑面积21762平方米;师生餐厅及报告厅一幢,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体育馆一座,建筑面积1631平方米;面积15635平方米的标准田径场一个,其他配套设施15000平方米。
目前,三幢教学楼和综合实验楼已竣工;教师宿舍楼进入招标阶段,学生公寓楼、师生餐厅及报告厅完成了图纸审定。
柞水县中搬迁后将满足3500名学生、300名教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把加快县中教育发展作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工程之一,强化政府行为,在新县中的布局规划、土地征用、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柞水县下梁中学教职工队伍现状分析报告
![柞水县下梁中学教职工队伍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157a28453610661ed9f43b.png)
柞水县下梁中学教职工队伍现状分析报告一、学校基本情况柞水县下梁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属陕西省级“文明校园”、“示范中学”,市级“寄宿制示范学校”。
学校服务于下梁、石瓮两镇,校园占地24940㎡,建筑面积11789㎡,现有18个教学班,1198名学生,在岗教职工79名。
学校管理分为三个层面:即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行政管理机构有:校委会、党支部、工会、团委;教学管理机构有:教务处、政教处、年级组、教研组;后勤管理机构有:总务处、保卫科、伙管处、宿管处。
二、教师队伍现状1、教师队伍基本情况:我校教职工编制数为87人(依据中小学编制表),在册教职工数为85人,其中工勤岗位2人;在岗教职工数为79人,其中教学岗位78人,工勤岗位1人,包括从外学校借入3人(毛龙丽、闫娜、周彩娥),女教职工35人,男女性别比为1:1.3,工勤岗位与教学岗位比为1:78;不在岗6人,其中被借出5人(姚振坤、朱大军、吴宗琴、汪仁杰借调到教体局,崔福泉借调社保局)、病休1人(刘阳虎)。
另有安保公益岗位人员7人,其中正式安置保安3人(邓鑫、吴斌、冯力),公益岗位4人(李小燕、王凤平、王晓芳、黄丽)。
2、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情况:(1)85名在册教职工中,本科以上学历6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占75%,大专学历18人,21%占,大专以下学历3人,占4%。
(2)85名在册教职工中,专业技术岗位83人,其中中学高级职称7人,占8%,中级职称29人,占34% ,初级职称47人,占55%。
工勤技能岗位2人,其中高级工1人,中级工1人。
我校由于中高级职称岗位较少,而现已符合晋升中高级职称资格条件的教师很多,但不能晋升职称,其中符合高级职称资格的有5人,符合中级职称资格的有30多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教师队伍学科搭配情况:我校教师学科搭配呈现文科富余,理科紧缺,基础学科富余,发展学科紧缺的现状,特别是信息、物理、化学、音乐、生物、地理学科人员较缺。
学校发展水平“316工程”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学校发展水平“316工程”督导评估自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b1ddb23186bceb19e8bbdc.png)
陕西省柞水中学学校发展水平“316工程”督导评估自评报告一、学校基本情况柞水中学始建于1946年,1978年成为商洛七所重点中学之一,2008年8月被陕西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标准化高中。
2010年8月底整体迁至下梁镇新校区,学校占地面积138亩,学校设施能满足75个教学班,3500名学生,300余名教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需要。
学校现有学生2454人(男生1473人、女生981人),46个教学班,教职工203人,高级职称62人,中级职称81人。
学校有专职教师159人,其中本科学历141人,研究生学历18人。
33人获市级以上教学能手称号,有2名教师分获国家“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称号,2名教师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1名教师获省级“师德标兵”称号,1名教师获省“特级教师”称号。
柞水中学在60多年的办学经历中,经过多年的不懈追求和艰苦创业,形成了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教育质量不断攀升,突破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008年以来,先后获得“商洛市文明校园”、“商洛市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商洛市新课改实验先进集体”、“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师德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9年被西安外国语大学确定为教学实习基地。
学校目前立足柞水,服务岭南,以创建岭南窗口学校为目标,爬坡越坎,突破难关,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二、学校自评工作过程和结果根据《陕西省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试行)》以及柞水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柞水县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实施方案》及有关要求,我校通知召开教工大会、学生大会、书写板报、印刷宣传资料等方式对学校发展水平“316工程”督导评估相关要求进行广泛宣传、学习,全校师生深入理解“316工程”督导评估的重大意义,师生知晓率达到100%,主动参与“316工程”督导评估工作。
柞水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柞水中学五年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0af9211240c844768eaee88.png)
柞水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09年——2013年)一、学校发展现状及基础条件分析柞水县中学创办于1946年,1978年成为商洛七所重点中学之一,2008年8月被陕西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标准化高中。
学校现有39个教学班,教职工192人,专职教师146人,本科学历16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8人,高级职称47人,中级职称57人。
为彻底打破柞水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柞水县委、县政府启动了新县中建设工程,2009年年底,设施一流的柞水中学就会屹立在柞水县新城区下梁镇。
柞水中学在60多年的办学经历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追求和艰苦创业,基本形成了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教育质量不断攀升,突破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004年以来,先后被商洛市授予“重点中学综合评估优秀学校”、“文明校园”、“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新课改实验先进集体”、“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师德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06年被陕西师范大学确定为教学实验基地和研究生支教基地。
省长袁纯清、省教育厅长杨希文、副厅长张雄强、省教育督导团副总督学冯齐昌、副市长李进权、市教育督导室主任张杰等在视察学校工作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
近年来,柞水奋力加快建设陕南经济强县步伐,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增长,随着西柞高速公路的开通,柞水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这些既给柞水的教育发展尤其是高中教育带来了机遇,又给高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现。
目前,柞水中学新校区未完全竣工,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为学校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高层次教育专家、学科领军人物缺少、骨干教师数量偏少,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教育创新团队;教师队伍的思想观念、知识能力、知识结构与素质教育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仍需优化;学校的用人机制不够灵活、制度建设不够健全,抓落实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学校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呈现,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教育水平、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等,都严重制约和阻碍着学校的发展。
基础教育调研情况汇报
![基础教育调研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bd6a4fa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9.png)
基础教育调研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以了解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式,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调研。
我们发现,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课业压力大,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
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平衡,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我们对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调研。
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
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不稳定。
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过分追求应试教育、忽视学生兴趣和实际能力培养的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创新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推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此外,我们还对基础教育的家校关系、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我们发现,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过度干预、学校与家庭沟通不畅、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对基础教育的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和学校能够重视我们的调研成果,积极采纳我们的建议,共同努力,推动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基础教育是国家的基础,关乎国家的未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为基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努力奋斗!。
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
![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b9f3074ace2f0066f4332286.png)
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分管工作,和有关人员深入到乡镇联校、初中、县直学校、民办学校,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走访询问等形式对县的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
通过调查,对全县的基础教育现状有了更全面的的认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下步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县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强化政府责任,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推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人力资源强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坚持政府为主,积极争取上级扶助奖励资金,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内部配套设施,取得了显着成效。
目前,全县共有3处省级规范化学校,27处市级规范化学校,17处市级示范乡镇幼儿园,87处县级规范化学校。
一是幼儿园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近两年来,全县幼儿园建设共投入多万元,新建幼儿园27处,改建29处,扩建7处。
5月,县实验幼儿园接受了省十佳幼儿园验收,明天幼儿园通过了省示范幼儿园验收。
两处幼儿园均达到了全市领先地位。
二是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逐步完善。
两年多来,县财政把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列入预算,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奖励与专项资金,千方百计筹措县配套资金,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年年落实资金1210万元,建设了14个项目学校教学楼。
落实资金1331万元,建设了15个项目学校教学楼。
今年,项目学校立项20个,已通过公开招标,即将开工兴建。
近五年来,农村中小学累计投入一亿多元,用于改扩建及新建校舍,长期保留的农村中小学有望在三年内实现全部楼房化。
柞水中学实施《中国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
![柞水中学实施《中国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b028bbbd64783e09122ba1.png)
陕西省柞水中学实施《中国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2011—2015年,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妇儿工委的精心指导下,我校妇女儿童工作紧紧围绕《中国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标,积极开展有利于妇女儿童发展的活动,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使妇女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根据县妇儿工委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现将我校执行2011—202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情况报告如下:一、学校基本情况陕西省柞水中学始建于1946年,2008年8月被陕西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标准化高级中学,学校占地138亩,目前已建成九楼一厅一场,建筑面积67026平方米,建有多媒体双向互动教学系统及校园网,班班配有中控台、投影仪和音响设备,教师每人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形成了集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电子备课、远程教育于一体的校园网络系统,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手段步入现代化;装备了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理化生实验室设备一流;建成了高标准1500余座报告厅和满足3000余名师生用餐的现代化餐厅;建成国家级标准运动场和万人体育看台;在硬件建设上基本跃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建设到目前累计投资1.81亿元。
目前学校设施能满足75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300余名教职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要。
学校现有学生2359人(男生472人,女生364人),教职工228人(女教工115人,男教工113人),一线教师158人(女教师81人,男教师77人),正高级职称1人(女),副高级职称47人(其中女人),中级职称94人(其中女人),研究生学历30人(其中女人)。
有“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陕西省优秀教师”2名,“陕西省劳动模范”1 名,“陕西省特级教师”4名(其中女2人),陕西省教学能手7人(其中女人)。
下梁中学“双创”工作汇报2
![下梁中学“双创”工作汇报2](https://img.taocdn.com/s3/m/d9f58c1bfad6195f312ba60e.png)
柞水县下梁中学“双高双普”暨创建教育强校工作汇报一、学校概况下梁中学位处柞水县下梁镇新城中心,学区辖下梁、石瓮两镇10个行政村,服务半径40公里。
校园占地面积34667平方米,建筑面积11789平方米,有教学楼、图书实验楼、教工宿办楼、学生宿舍楼等,生活配套设施有师生餐厅、锅炉浴房、塑胶体育场等,各类设备配置基本能满足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需要。
校园内鲜花簇拥,绿树掩映,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活动区即相互独立,又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整体协调美观,宽敞大方。
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82名,其中女生539名,住宿生768名,农村留守学生129名。
有教职工81名,党员16名。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校谨守“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为现代化建设育人”的办学宗旨,实现了“行政管理精细化,教学理念现代化,环境建设园林化,部室设备标准化”的目标。
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考核连续七年位于全县前茅水平,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示范初中”、“平安校园”、“卫生先进单位”、“实验教学先进单位”、“科研兴校明星学校”,市级“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和谐领导班子”,县级教育质量“先进集体”、“重点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二、“双创”工作达标情况(一)教育管理自我县“双高双普”暨创建教育强县达标工程实施以来,学校依据《柞水县实施“双高双普”暨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方案》,参照《陕西省“双高双普”评估验收标准》和《陕西省教育强县评估验收标准》,结合我校实际,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了《柞水县下梁中学“双高双普”暨创建教育强校工作实施方案》,将“双创”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与常规管理齐抓共管,协调发展。
做到了目标具体,责任明确,措施得力,督促到位,确保“双创”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教育经费1、我校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上规定标准。
柞水高中体育教师队伍现状探究
![柞水高中体育教师队伍现状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740c6d48d7c1c708a1451e.png)
柞水高中体育教师队伍现状探究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央七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师是普及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关键,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组织者。
只有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才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实施全民建身计划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调研分析从调查的结果看,柞水县高中体育教师队伍师资相对薄弱,工作量不均衡,分布不均,教师结构、男女比例不合理,教师的整体学历偏低,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1)配置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一可以看出,按照每六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的要求,柞水县3所学校有高中教学班61个,现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分别为7名、3名和2名,共12名,兼职体育教师6名,师班比例为1:6.25,基本符合要求,但学校专职体育教师还显不足,男女教师比例不均衡。
(2)年龄结构如表2所示。
从表二看,柞水县高中体育教师年龄35岁以下9人,占总数的50%; 36-45岁4人,占总数的22.2%; 46-55岁5人,占总数的27.8%;56岁以上的体育教师为0,中青年体育教师占总数的72.2%,体育教师队伍趋年轻化,年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
(3)学历结构如图3所示。
从表三不难看出,柞水县的体育教师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占总数的72.2%,大专学历次之,占总数的27.8%,研究生学历和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为0,学历结构基本合理,基本能满足体育教育教学工作。
(4)职称结构如图4所示。
表4很直观地反映出,柞水县高中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比例偏低,初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比例明显较高,说明柞水县高中体育教师队伍缺乏学科带头人,体育教师队伍稳定性不够,普遍教龄较低,一方面受教师队伍年轻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职称评定不公、改行转岗等因素造成体育教师流失。
中学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中学教育状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4695eb28ea81c759f57805.png)
三一文库()/工作报告/调研报告中学教育状况调研报告针对下学期我们将涉及的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达到培养我们实践活动能力的目的,并让我们学会如何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学校让我们在暑假期间做调研。
为此暑假期间我在家乡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xx镇xx中学做了关于该校的调研报告。
报告主要着眼于xx中学的教育概况,涉及到该校的建校历程、学校发展概况、教师人数、学生人数概况、教师收入、学生学费以及出现的教育问题等内容,报告的重点是针对教育问题作出一些分析以及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xx中学概况(一)建校历程xx中学,建立1958年,是三都县东片区唯一的一所中学,生源来自四乡一镇,1975年秋,学校开设两个实验班,1986年,学校被确定为xx镇实验中学,成为三都县东片区唯一的一所实验中学,1991年深圳烟草公司捐助40万元修建新的教学楼,所以改名为xx金叶中学,金叶象征着希望,代表着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1992年,学校的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1997年12月,学校被评为“文明学校” 1999年6月该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XX年10月,学校被评为三都县“先进集体”,XX 年12月xx镇党委和县教育局党委共同成立“x x中学40年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开始筹办40年校庆活动事宜,XX年,学校被评为xx镇“特级实验中学”,XX年xx中学宿舍楼正式完工投入使用,XX年11月,综合楼建成。
(二)学校发展概况xx中学是一所单设初中学校,坐落在xx镇古城的半山腰,背靠山,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象征着希望,1977年4月,xx 中学招入初一新生约220人,编成5个教学班,三都县教育局分别从xx镇各校抽调了20名教师支援学校,1980年9月,三都县所有中学重新归三都县委管理,同年9月,通过县教育局验收,食堂楼投入使用。
三都县教育局领导来校指导工作,解决办学困难,全校师生齐动手清理平整操场,用了一年时间,将大山包、大水塘平整成操场,校内铺设水泥路,校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树木花草,新教学楼的建成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招进了大量新生,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学校东侧二层教室楼教室被改为教工宿舍,解决了部分骨干教师的住房困难。
陕西省柞水县下梁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为何连攀新高
![陕西省柞水县下梁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为何连攀新高](https://img.taocdn.com/s3/m/096fcb47d4d8d15abf234e31.png)
陕西省柞水县下梁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为何连攀新高陕西省柞水县下梁中学历年来屡获省、市、县“先进单位、优秀单位”等光荣称号;在继06年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全县第一,07年在“普九”验收的过程中代表柞水县、商洛市、陕西省向国家高质量、高标准地交了一份颇受国家专家、省、市、县领导高度赞誉的满意的答卷,同年先后被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文明示范初级中学”之后;08年在全县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期末检测中又获新高——“三合一”,即:八年级全县第一,九年级中考全县第一,全县中学综合连评第一;同年4月又被陕西省教育学会、省教科所评为“陕西省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示范学校”,“省校本研究制度建设实验学校”;被陕西师大中小学试题研究室评为“107互动示范学校”。
11月在全商洛市7县的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检查中,又被市评为“商洛市校园文化建设最佳单位”。
然而,下中为何在连获殊荣的同时,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又能够连年再攀新高呢?笔者在近几年中亲身经历和感悟、观察到了下中在以张钦文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切切实实地做到了令人深思的以下几点:一、高超的治校方略首先,塑造领导的人格魅力、以德服人。
张校长作为一校之长,以德为先,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处处以身作则、事事从我做起,立足现实、改革创新;大到校规校纪的制订、上课、听评课、教研观摩课和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小到校园卫生、绿化劳动等,无不事必亲躬。
总之,可归结为:①用高尚的德、行去影响师生,感染师生,带动师生。
②做到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事实求是、勇于创新。
③塑造了高尚的人格魅力,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办事,公正廉洁、与人为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具有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其次,知人善用、以情感人。
下中领导善于运用“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知人善用、注重情感投资;以诚挚的感情去感动教师。
做到时时想教师之所想、处处忧教师之所忧、急教师之所急、帮教师之所需,用人所长、以理服人、以德待人、以智取人、以仁悦人、以信处人、以法治人;坚持了“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人尽其才、各尽其用”的教育管理原则;关注了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其成长创造、搭建了良好的展现平台,从而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级、省、市、县级名师和优秀的教学能手;支持了教师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为其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并支持、鼓励青年教师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进行科研、课研、著书立说,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改革创新提供经济保障。
柞水县职业中专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柞水县职业中专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b6590201f69e3142329420.png)
龙源期刊网
柞水县职业中专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常少波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4期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柞水县职业中专信息化建设现状,挖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对策,为柞水职业中专提供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及学校概况
本次调查以柞水职业中专学校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参考、借鉴中外有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人才信息化三个切入点,探索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依照课题组设计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的问卷应用于本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
2018年9月,课题组向柞水职业中专的学生和教师发出了“柞水职业中专信息化调查问卷”。
问卷共有两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人员填写,他们是:
·《教师问卷》,填写人为学校各学科教师;
·《学生问卷》,填写人为学校学生;
样本回收情况。
为了使调查结果能反映柞水职业中专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概况,课题组决定在各年级、学科,按照不同的比例在教师、学生中选择问卷填写人。
我们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共回收样本129份,其中有效样本124份。
三、柞水职业中专信息化现状
在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方面,我校的主要资金筹措方式以教育行政部门项目拨款和信息化专项建设资金为主,少量靠学校自筹。
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上,我校未设立固定的信息化维护费用,基本上靠学校管理人员完成日常维护。
3.1教学环境信息化现状
开展校内调查,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情况,学生对信息化资源使用的接受情况及意见建议,讨论研究确定中职信息化硬件建设与应用的方法,组织步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柞水县中学教育现状及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既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口,又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担负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为高等教育输送优秀合格新生的双重任务,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县“两基”工作通过国省验收,我县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当前,全县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对高中特别是柞水县中教育质量、县中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
因此,解决好县中教育发展的“瓶颈”,实现高中教育突破发展目标,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柞水县中教育现状及取得成绩
柞水县中学创办于1946年,是商洛市七县区中最晚通过省级标准化验收的高中。
现校区占地面积不足30亩,建筑面积6862平方米。
学校共有39个教学班,在校生2558名,教师职工195名,专任教师145人。
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32人,一级教师56人。
学校班子16人,其中40岁以下2人、40至50岁9人、50岁以上5人。
正在迁建的新校区位于下梁镇,总面积138亩。
拟建八楼、一厅、一馆、一场,建筑面积78000平方米;教学楼三幢,建筑面积12029.79平方米;综合实验楼一幢,建筑面积11434.76平方米;图书楼一幢,建筑面积4551平方米;师生公寓楼三幢,建筑面积21762平方米;师生餐厅及报告厅一幢,建筑面积5200
平方米;体育馆一座,建筑面积1631平方米;面积15635平方米的标准田径场一个,其他配套设施15000平方米。
目前,三幢教学楼和综合实验楼已竣工;教师宿舍楼进入招标阶段,学生公寓楼、师生餐厅及报告厅完成了图纸审定。
柞水县中搬迁后将满足3500名学生、300名教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把加快县中教育发展作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工程之一,强化政府行为,在新县中的布局规划、土地征用、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县中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各项工作全面得到提高。
一是千方百计解决县中迁建过渡时期校舍紧张的难题,使县中2005年以来每年以30%的增长幅度扩大了招生规模。
二是采取多种渠道加强了教师队伍配置,2005年以来共选调教师35名、招聘本科毕业生37名。
三是新课程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是县中迁建步伐加快,省级标准化高中于2008年8月通过验收。
五是县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发展。
2007年县中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232人,较2006年净增52人、增长
41.1%。
二、县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我县初中毕业生上高中难,上优质县中更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县中办学规模,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与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差距。
与柞水的过去相比,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与其它县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
(一)县中老校区规模小,办学总量相对不足,教育需求与可容纳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加快县中迁建进度势在必行。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2010年全国高中阶段入学率要达到80%,而2007年,进入县中的仅占当年初中毕业生总数的33%。
近年来,由于来自招生的压力,县中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办学规模,但是老校区不足30亩的面积无法承载拥有2500名学生的教育教学的需求,仍出现校舍不足、班额过大的情况,班级平均学生数达64人,个别班级达80多人,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
教学设施配备水平落后,全校仅有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各一个,无图书室、阅览室、餐厅,将原政府和人大办公楼改建成的学生宿舍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住宿的需要,仍有1000余名学生散落在县城的各个区域租房居住,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师资力量薄弱,学科结构不够合理,名优骨干教师群体匮乏,优化储备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近10年来,县中教师队伍经历了“三次弱化一次流失”的过程:即1997年撤并初中部时,有50名初中教师全部转任为高中教师;上世纪90年代末按照国家政策下延高考分数线向师范院校输送了一批定向委培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县中任教;本世纪初,为解决县中扩招而引起的教
师缺员问题,从基层初中选拔了一批教师,部分教师第一学历为中师;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县有20多名高中骨干教师流动到省内外发达地区学校任教。
从教师数量上看,随着县中迁址扩招、缩小班额后班级数增加,教师缺员问题和教师储备不足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按高中教师编制师生比1:13.5计算,预测2009年县中在校生3000名,教师缺员达44人。
从教师学历情况看,虽然县中教师专业配套率为96%,但是第一学历为本科学历的仅占教师总数的22%,第一学历为专科的占59.5%,中专及其他学历的占18.5%。
从学科结构上看,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力量匮乏,难以配齐适应教学循环的三套教学人员,导致高考文理上线结构不合理,文弱理强现象明显。
从教师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31.5%,51岁以上的教师占12.9%,还有5名因年龄身体等原因不能从事一线教学的在编不在岗教师。
同时,县中教师队伍中在省市中有影响力的名师数量极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力量薄弱。
由于缺少优秀高中教师的带动,大批青年教师成长缓慢,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困难;由于成熟高中教师数量不足,学校不得不将相对优秀的教师集中到高三,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对高一、高二阶段教学的弱化。
而高一、高二的学习是整个高中阶段学习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高三的学习就缺乏后劲,就算高三教师再优秀,学生的成绩也难有较大的提高。
可以说师资问题是制约柞水县中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三)优质生源外流严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优
质高中教育的社会需求日益扩大,柞水县中教育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认为,只有进入省级重点高中,才会有继续升入大学的保障,导致我县优质生源外流严重。
2006年中考,柞水县500分以上考生382名,进入柞水县中学的仅294名;2007年中考,柞水县500分以上考生471名,进入柞水县中学的仅395名。
据统计,近年来每年都有近百名优质生源流失到西安、商州等地。
优质生源外流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缺乏能吸引优质生源的资源配置和环境;二是缺乏能吸引优质生源的优质教学质量;三是缺乏能吸引优质生源的名优教师队伍;四是缺乏能吸引优质生源的激励机制。
柞水县中学招收的优质生源越少,到高考时达线率就越低,达线率越低,就越不能吸引优质生源。
多年来一直如此,已经形成恶性循环。
(四)县中新校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是制约县中如期搬迁的“瓶颈”。
柞水县中学迁建仅土建项目共需资金6800万元,目前通过县财政、银行贷款、向上争取等多种渠道已筹措资金2224万元,加之添置和更新教育教学设备、图书、器材等,尚有500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
(五)用人机制不活,高效能的管理体制缺乏,学校办学活力难以增强。
在调查中各个方面都反映到,教职工与学校之间仍然是行政依附关系,实行的是身份管理,“大锅饭”、“铁饭碗”思想仍根深蒂固,缺乏竞争激励、优胜劣汰管理机制。
学校聘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