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一、教材分析本文作者是日本平安时期的著名女作家清少纳言,其作品的特点是所写景致不多,却能营造出美的氛围。
本文围绕题目仅仅用了四个自然段,就写出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美,展现出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从文字中想象画面是中年级已具备的阅读能力,但在本课学习中由于文字意韵深远,学生很难全面感受文字中的画面美。
帮助学生完成由文字到画面的转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通过体会文字中的画面美来感悟独特韵味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9个生字、“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感受作者笔下四季的独特韵味。
初步培养品鉴散文的能力。
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本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抓住文本独特结构,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背诵第三自然段。
2.能迁移运用21课《古诗词三首》中想象画面的方法,通过体会句子中的动态描写,读出画面美,感受独特韵味。
3.能通过对比阅读《山居秋暝》《四时之美》感受“文中有画”的意境,能迁移运用本课方法学习日积月累《渔歌子》,初步感受课文的表达特色,习得初步品鉴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体会句子中的动态描写,读出画面美,感受独特韵味。
(三)教学准备教师:PPT、四季之美的导入视频学生:熟读课文、提前学习本单元前一课《古诗词三首》(四)教学过程1.整体读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结构。
(1)观看关于四季变化的导入视频,感受四季中事物生长变化的过程(2)读课题,初步了解作者是一千多年前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
(3)初读课文,整体入手,相机指导字音朗读准确,借助本文独特的结构、语言特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叠词和表示心情的词,朗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学习阅读,应该关注篇章,从篇章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符合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认知过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与反思第1篇】22.四季之美一.教材分析歌咏四时晨昏之美,是自古及今文学家的同好,但因作家个人气质、心境的不同而各有所爱,各有所感。
清少纳言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感受力强,同时又充满女性的宽厚慈爱,因此,到了她的笔下,她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
“春天一黎明" 动人的是色彩的美,天空的柔和与云彩的鲜亮互相映衬。
“夏天一夜晚”迷人的是萤火虫的翩翩飞舞,月夜、暗夜、雨夜都无妨,哪怕是星星点点朦胧的微光也足够唤起美的感觉。
“秋天一黄昏”感人的是夕阳照山时的点点归鸦和比翼联飞的大雁,还有风声虫鸣的合唱。
“冬天一早晨”可人的是手捧温暖炭火的心情.这是下雪时、下霜时,甚至无雪无霜时都需要的。
四时琐屑,信笔写来,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溢于言表。
不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
二.学情分析这首散文诗结构单纯,语言简洁,诗意含蓄,娴静委婉。
在这篇《四季的美》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清少纳言以及整个日本文化中那独特的审美趣味。
这里展示的,并不是春天花团锦簇的娇艳,夏天惊雷暴雨的豪壮,秋天红叶金穗的斑斓和冬天冰雪世界的磅礴,而是在着力发掘一种清淡、朦胧、冷寂的美感。
这是不同于传统的描写四季之景的文字,让学生用心领会。
三.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词,2.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时之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
4.背诵课文。
摘抄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
四.重点难点重点: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难点: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五.教学准备网上搜集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基本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季美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
2、联系上下文品味句子,体会其中的动态之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四季如歌,歌如四季,四季的轮回让我们感受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四季之歌》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介绍作者简历。
这样一位造诣极高的作家他笔下的文字会有怎样的独到之处呢。
板书:独特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哪些发现如果让你写四季之美你会写什么?我们是一种事物的视角,而作者是一种时空的视角,很独特。
板书:视角(三)品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美1、让我们随着作者这种独特的视角,走进春天的黎明。
指名读,齐读,感受其中的动态美。
2、夏天的夜晚自己读一读,想象文字中的画面,体会作者笔下这三种夜,独特的表达。
板书:表达3、秋天的黄昏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这段话中写了哪些景物?这种大背景的衬托下,点点飞鸟的动态之美才更加生动。
像这样的写法,这段话中还有,你能找到吗?4、冬天的早晨齐读第四自然段。
想象冬天的早晨,清少纳言可能会说什么。
5、再读文章,体会文字中的韵味。
板书:韵味四、作业布置写出你心中难忘的、印象最深的那份景致,如果能在大的背景之中写出一点动态的美就更好了。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纳言,是日本散文的鼻祖,是一位造诣极高的女作家。
因此,到了她的笔下,她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
“春天——黎明”动人的是色彩的美,天空的柔和与云彩的鲜亮互相映衬。
“夏天——夜晚”迷人的是萤火虫的翩翩飞舞,月夜、暗夜、雨夜都无妨,哪怕是星星点点朦胧的微光也足够唤起美的感觉。
“秋天——黄昏”感人的是夕阳照山时的点点归鸦和比翼联飞的雁字,还有风声虫鸣的合唱。
“冬天——早晨”可人的是手捧温暖炭火的心情,这是下雪时、下霜时,甚至无雪无霜时都需要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22《四季之美好》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22《四季之美好》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使学生认识到四季的不同之处,并体验到每个季节带来的美好。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 通过吟诵诗歌和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欣赏图片和阅读文章,介绍四季的特点和美好之处。
- 学生进行观察、感受和表达,描述每个季节的景象和变化。
- 吟诵与四季相关的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
3.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四季的差异,并通过文字和图片进行表达。
-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通过吟诵诗歌体验四季之美。
4. 教学准备- 准备四季的相关图片和诗歌。
- 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媒体等教具。
5.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播放四季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四季的兴趣。
- 呈现:通过图片和短文介绍每个季节的特点和美好之处。
- 感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感受,描述每个季节的景象和变化。
- 吟诵:学生集体吟诵与四季相关的诗歌,感受诗歌中对四季的描绘。
- 总结:让学生总结并表达对四季之美好的感受和喜爱。
6. 教学延伸-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描写四季之美好的文章。
-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思考,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观察和感受,学生能够较好地描述每个季节的景象和变化,并通过吟诵诗歌来体验四季之美。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稍显紧凑,部分学生在观察和表达过程中有些仓促。
下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延长观察和感受的时间,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
另外,部分学生对于诗歌的吟诵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后续的课堂中加强韵律感和语感的培养。
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四季的认识和喜爱有了提升。
后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地观察和创作活动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四季之美的感知和理解。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22四季之美(部编版)

教学设计与反思:五年级上册语文《四季之美》(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四季之美》的基本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四季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四季之美》是一篇描绘四季景色的美文,分别介绍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之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四季的兴趣,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2)板书课题《四季之美》,引导学生思考:四季有哪些特点?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四季的特点。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讨论与探究(1)分组讨论:每个季节的美在哪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 品读课文(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语言美,如形容词、动词等。
(2)学生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6. 课堂小结7. 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四季”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六、板书设计四季之美春花开鸟鸣夏绿荫暴雨秋丰收落叶冬雪花寒冷七、课后反思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体会课文中的语言美。
但在讨论与探究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美。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四季之美》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写景美文。
课文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和特点,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
文章从自然界的变化中感受到四季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既有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又有情感的体验与抒发,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文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美的文章。
但同时,对于某些描绘细腻、情感丰富的句子,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在四季之美这篇文章中,学生需要理解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描绘四季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景物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欣赏自然之美,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具体景物描绘四季特点的方法,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观察、想象等方式,感受四季之美,体会作者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四季之美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2.课文:提前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
3.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四季之美,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四季的特点。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四季的认知和感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边读边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分别描绘了四季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部编版《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教案(共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四季之美》是一篇以时间为序的写景散文,全文四个自然段,春、夏、秋、冬各为一段。
三百多个字,篇幅简短,结构简单,每段开头,作者开门见山点明季节中最美的时刻,后面语句作者就抓住这一时刻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进行描述。
寥寥数笔,用优美的文字选择了四季的典型事物,通过对事物微妙的感觉,敏锐地捕捉了一年四季各自的特色和情趣,读来令人饶有趣味。
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善于观察,才有所感。
在清少纳言的眼里,四季之美在四时:春天的黎明,鱼肚色的天空与红紫云彩交融;夏天的夜晚,萤火虫着实迷人;秋天的黄昏,点点归鸦、比翼联飞的雁群,传递着回家的温暖;冬天的早晨,火盆是和谐的保障。
在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细腻而真挚的情感,溢于言表,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清少纳言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对于本文中汉字的间架结构、字音字形等可以通过自学、互学等方式解决。
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理解一篇日本作者的散文意境还有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通过字里行间的语言来体会作者在众多的景物当中,选择这种带有淡淡忧愁的景致来进行描写,即作者借用景物作为抒情对象,景物因情感而形成了美的意境,而情感透过景物直达人心,含蓄而隽永。
这样的体会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情朗读、延伸联想等策略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四季之美。
【教学目标】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借助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四季之美》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以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四季中的某一景物,展示了春的生机、夏的繁茂、秋的丰富、冬的静谧。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是一篇很好的语言训练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四季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四季之美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本文教学的重要出发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四季之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四季之美。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四季之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讲授法、阅读理解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b.图片展示:展示四季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四季之美。
2.自主学习a.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合作学习a.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四季之美。
b.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c.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d.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4.阅读理解a.学生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b.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
5.课堂小结a.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
b.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作业布置a.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b.写一篇关于四季之美的作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朗读、理解、表达等方面进行。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 四季之美》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描绘了四季的不同景色和特点,通过优美的文字展示了四季的魅力。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本文将引导学生感受四季之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对于四季的特点和美好之处,还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进一步体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感受课文中四季之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四季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四季之美。
2.难点:感受课文中的诗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想象和感受的环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提问、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写作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四季之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四季图片、音乐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课文文本。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四季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四季的认知和感受,从而引出课题《四季之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四季之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通过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会写“九”和“无”。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1、复习导入,引出课题出示苹果树,认读苹果树上的字,巩固字词。
2、第一次提出学习目标(1)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请你把你自己喜欢的季节读一读。
等一会儿,比比谁最能干,把儿歌读得最好听。
(2)春天有什么特点?要用什么感情读第一小节?表演读(3)为什么喜欢夏天?夏天有什么变化?表演读。
(4)为什么喜欢秋天?表演读(5)为什么喜欢冬天?表演读.(6)背诵课文。
二、展示学习成果(17分钟)1、展示课文第一小节。
生: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
生:小草绿绿的,嫩嫩的。
生:我要用高兴,自豪的感情读第一小节。
生:我能读得比他更好。
生:我会表演读。
2、展示第二小节生: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到了,荷花开了,很美。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很美。
生:我想读第二小节。
生:我想跟他比赛读。
生:我会边读边表演。
3、展示第三小节。
生:我喜欢秋天。
因为秋天到了,好多果子熟了,我们可以吃到好多的水果。
生:秋天到了,谷穗弯了。
生:秋天到了,农民获得了大丰收,很高兴。
生:我能用高兴的心情来读第三小节。
生:我能表演读。
生:我想跟他比赛读。
4、展示第四小节。
生:我喜欢冬天。
因为冬天到了,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生:小雪人很顽皮,很好玩。
生:我能用顽皮的语气读这一小节。
生:我想跟老师一起表演读。
5、小结:大自然不仅给我们带了了美,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你觉得我们该怎样做?(生自由发言)师:是啊,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爱我们的大自然……。
)6、展示背诵课文过渡:同学们,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语言,我们把它存在小脑袋里好吗?生:我喜欢春天这一小节,我会背第一小节。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2四季之美》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2四季之美》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教材内容分析
《22四季之美》是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围绕四季交替的美好景色展开,通过描述春夏秋冬的风景变化,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对四季的认识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能力。
2. 教学目标
•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能描述四季的景色变化,体会四季交替的美好;
•能够通过欣赏四季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
通过一段视频展示四季交替的景色,引发学生对四季的好奇和兴趣。
2. 学习课文
•第一遍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分段解读课文,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组讨论,学生谈谈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3. 欣赏四季图片
展示四季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描述不同季节的景色。
4. 小组活动
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四季主题的小故事,并进行小组展示。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22四季之美》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视频、课文朗读、图片欣赏和小组活动等方式教学,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了对四季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然而,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充足,有时候学生表达意见的时间偏少,下节课可以适当延长交流讨论的时间。
同时,也应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四季的变化,促进情感的培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针对《22四季之美》这篇课文设计的教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22《四季之美》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22《四季之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篇教案内容来自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22《四季之美》。
该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四季变化的美丽之处,通过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四季之美,感受自然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与特点。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的感知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四季之美,感受自然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季之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22《四季之美》2.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四季的图片或视频3.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等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季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四季的特点。
2. 学习课文让学生阅读《四季之美》,理解每个季节的描述,和同学分享自己对四季之美的理解。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不同季节的理解,每组派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创作活动让学生分组创作四季的诗歌或小故事,表达对四季之美的感受。
5. 展示分享每组选取代表展示他们创作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欣赏和评价。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四季之美,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变化。
八、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自觉保护环境,关爱大自然。
九、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四季之美展开,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感知。
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多观察自然,用心感受四季的美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四季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四季之美》一课,主要介绍四季的不同美丽之处。
具体内容包括:春天的花朵、夏天的蝉声、秋天的果实和冬天的雪景等。
2. 教学目标1.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美丽之处。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美丽之处,并通过朗读课文和表演四季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体验四季的美丽,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力量。
4.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四季之美,并通过朗读课文、画画、写作和表演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教学进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时间引入用图片、视频等呈现四季5分钟导入让学生表述和描述四季的美丽10分钟发现给学生阅读课文《四季之美》15分钟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语法5分钟感受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美丽10分钟表达让学生用画画、写作、表演等方式表达对四季的理解和感受25分钟总结回顾本堂课学习内容5分钟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次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学生能够自然地感受到四季的美丽,并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但是还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提高。
2. 教学不足本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最后总结环节时间较短。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未能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的机会,需要再改进。
3. 教学改进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下次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所学。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练习环节,如课文朗读、对话练习等,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
此外,还可以调整时间分配,为总结环节留出足够的时间,以便更好地总结本堂课程的内容和效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黎明、心旷神怡、凛冽”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了解四季景色的变化,感受景物动态美,体会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黎明、心旷神怡、凛冽”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了解四季景色的变化,感受景物动态美,体会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熟悉的校园,四季变化给校园带来什么不一样的美景,你观察过吗?(预设:春天的校园······)看来,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仔细。
说的也非常好,把校园的美,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那你们知道在四季中,哪个时间最美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四季之美》来找一找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美?(4)课文围绕四季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黎明、心旷神怡、凛冽”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黎”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与反思第【1】篇〗《四季之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四季之美”的不同。
2.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
把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美丽的四季)2.提问:你能用四字词语来给大家描绘你眼中四季的美丽吗?那么作者眼中四季的最美是在什么时候呢?她又是怎样用优美的语句来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笔下的《四季之美》。
(板书课题)二、自主研读,赏析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每个季节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在课文中圈出来。
学生讨论后,师板书:春天:天空彩云夏天:萤火虫明月细雨秋天:归鸦大雁风声虫鸣冬天:火盆(设计意图:从整体上理解每个季节所描写的景物,开拓学生的思维)2.再读课文: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找出句子读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1)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读完后同桌交流感悟。
2)师生交流:赏析第一段:春天最美的是黎明谈感悟:1.它通过云彩色彩流动的变换来表现春天的气象。
2.这一段是对春天黎明的描写,通过“泛、染、飘”三个动词体现它变化的动态美,通过颜色的变化体现时间的推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3.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黎明的壮美。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指名读)“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教师适时指导读)赏析第二段:夏天最美的是夜晚谈感悟:1.在漆黑的夜晚,一两只萤火虫飞舞会给人一种诗意美。
2.文中呈现出的夏季的静态美,画面中又呈现出萤火虫泛着微微的光,静态的美中又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2 四季之美》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2 四季之美》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描绘了四季的不同景色和特点,通过优美的文字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热烈、秋天的丰收和冬天的静谧。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让学生感受四季之美,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四季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四季之美的事物描绘和情感体验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课文的情感,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四季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感受四季之美,培养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珍惜美好时光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四季之美。
2.难点: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感受四季之美,培养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四季之美。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课文语言,体会四季之美。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四季之美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四季图片、音乐等。
2.黑板:板书关键词。
3.教学用具:教材、教案、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四季之美,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对四季之美的理解。
2.呈现(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四季之美的句子。
教师选取代表性句子进行解读。
3.操练(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四季之美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4.巩固(5分钟)学生齐读课文,巩固对四季之美的理解。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自己喜欢的季节。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学会两种笔画,认识“口、禾、雨、月”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运用课件揭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朗读、背诵环节,让学生动起来,在愉悦中完成读的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境法对话交流法【教学媒体】1、课件、生字卡片、头饰、磁带。
2、引导学生课前收集四季的,了解每个季节的特征。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演示: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好吗?(以动画的形式展现课文中的四季美景图)看到图,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说话)四季的景色可真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四季的诗歌。
(板书课题)2、展示:小朋友,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请你把课前收集到的展示给组内的同学看。
看到这些你有哪些想法?(板书课题)二、对话平台1、欣赏:每个季节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吧!2、识字: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办法把字音读准,边读边画出生字。
(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前后桌读,同座读,组内读。
)⑵出示“圆、秋、雪、肚”4个带拼音的生字(将这四个字的偏旁涂上红色),这些偏旁你认识吗?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偏旁的?这些偏旁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生字有什么不同?⑶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座交流识字方法。
(先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再互相检测)⑷请你来当小老师,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比如:“说、是”是翘舌音;禾+土=秋,月+土=肚,口+十=叶;“是”和“足”“惊”和“就”长得像,别记混了等等。
)⑸开火车认读生字和生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季”的美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探索美、感悟美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感受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
把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教学策略: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走近四季,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四季的美。
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诵读、感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细腻的笔法。
3、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4、迁移教育,读写结合,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课前准备:1、预习提纲(1)教师结合文章内容设计制作课件;学生课前收集与四季有关的好词佳句或音乐。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四季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初步感知课文,理解四季的美,使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审美体验,张扬个性。
教学流程: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出自一位日本作家之手。
本文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
她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清”字。
她曾任“少纳言”(五品官)的官职,便取而为名,她是当时日本的皇后身边的女官。
【设计理念】音乐与朗诵结合起来,感染力很强,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气氛,而且与课文内容高度契合,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阅读欲望,能马上带领同学们进入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疑问。
2、学习“黎、晕、漆”等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复述课文的内容。
3、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美的句子,反复诵读,体会。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感受“四季之美”的不同。
2、将文中的“四季之美”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文章的?2、作者眼中四季的最美是在什么时候?二、读中感美。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四季之美》吧!(屏幕展示原文,教师配乐诵读)师:请同学们看屏幕继续欣赏。
在读课文时找到最喜欢的句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大声朗读,一会儿展示给大家,好不好?(屏幕展示,学生朗读)生:我最喜欢文中呈现出的夏季的静态美,画面中又呈现出萤火虫泛着微微的光,静态的美中又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师:一种动静结合的美。
生1:我最喜欢春天这一段,它通过云彩色彩流动的变换来表现春天的气象。
我最喜欢的句子是“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生2:我喜欢夏天这一段,尤其最后一句。
在漆黑的夜晚,一两只萤火虫飞舞会给人一种诗意美。
师:富有诗情画意的美。
生:我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后两句。
因为我看到雪就会想到和小伙伴们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
【设计理念】朗读是最好的理解文章的方法,在老师的带动下的朗读,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四季那动静结合的美,富有诗意的美,并激发学习的欲望。
三、理中品美。
1、师:我们曾经历过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日的黄昏,冬季的早晨,但我们很少像作者那样,用细腻的笔法传达真切的感受。
怎样才能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进行对话呢?这节课我们采用体验式学习,变换角色,把自己当成摄像师,用文字模拟摄像并制作脚本,看屏幕上的要求:1、陈述人用填空方式陈述成果:根据这一段对______的描写,我们按______的顺序,抓住了它们的______特点加以录制,为使这个特点更加突出,并真实地再现作者当初的感受,我们还加入了______以使这种感觉更真切,引起共鸣;也可结合板书陈述。
2、描绘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述,再现他们带有鲜明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3、在描述的同时,另一个学生把设计好的思路写在黑板上。
4、其他同学聆听并对其进行质疑或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以激发每一位同学思考及参与合作的意识。
师:我们在体验学习时,自由组合成春、夏、秋、冬四组,每组合理分工,制作脚本,体验开始。
(学生自由组合、分工、讨论)师:各组基本完成,先请各位同学在组内演习,组内指导完善,执笔人请上讲台,展示板书。
(学生展示、讨论,各组执笔人板书)师:那我们按四季的顺序来,有请春季这一组。
生:这一段是对春天黎明的描写,通过“泛、染、飘”三个动词体现它变化的动态美,通过颜色的变化体现时间的推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下面我们采用配乐的形式来体现春天黎明的美。
生:天与海深蓝一片,波涛滚滚。
这时天边冒出红色的尖,渐渐地泛白,黎明即将到来,突然红光跳出了海面,云被染红了,海也被染红了,大海不安起来,荡漾着。
这时一个火球缓缓升起,海面彻底被染红了,太阳升起来了。
整个天、整个海都红遍了。
(描述人说的同时,《春之声》音乐响起)师:让我感受到了春天黎明的壮美。
现在有请夏天一组。
生:本段通过对夏天夜晚的描写,写出了萤火虫翩翩起舞的景色最美。
下面请××同学详细介绍。
生:一个漆黑的夜晚,镜头慢慢转向天空,那几颗泛着点点微黄的星光,给人以高远与深邃的感觉。
镜头再由空中转到陆地,十分宁静的夜晚出现了几只萤火虫,使安静的夜增添了几分活泼的色彩。
生:这时晴朗的夜下起了微微细雨,伴着沙沙的细雨,几只萤火虫打着它们特有的小灯笼飞来了,微微的黄光在细雨中越发朦胧了,这让观众在视觉上体验到一种迷离的气息。
夏天这一段为我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美:一是静态的美,一是动态的美。
萤火虫的设计是点缀夏天色彩最富有特色的一笔。
师:描写得很具体。
好,现在有请秋天一组。
生1:在秋天的黄昏这一节中,以时间的顺序呈现夕阳映照西山与夕阳西沉两幅画面,夕阳映照西山是以视觉效果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归鸦和大雁的感动,夕阳西沉是以听觉效果为主要内容,风声与虫鸣声使人心旷神怡。
(配乐萨克斯曲《回家》)生2:镜头中出现夕阳快要落山的情景,此时梦幻式的虚光中依稀可见人们急匆匆回家的身影,乌鸦嘴里叼着小虫快速地扇动翅膀飞回窝里,等候许久的小乌鸦看见后快活地叫着,不停地扇动着稚嫩的翅膀。
镜头慢慢转到空中,天空中出现几个黑点,渐渐近了,原来是一列大雁,他们时时变换队列。
队形虽是不断地变换,但无一只掉队。
大雁渐渐地飞出了镜头,此时镜头只有日落山头,绯红渐渐隐退,深蓝已悄然来临,一阵秋风吹过,掀起落叶,仔细听落叶沙沙声中伴着蝉鸣、蛙叫,此时镜头由远及近,最终聚焦停在黄绿相间的叶子上的蝉。
师:好,有请冬天一组。
生1:冬天最美是早晨,从视觉的角度写出冬天早晨的美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写清晨到正午不同的美丽景色,写出了雪的静、白、美,下面请××同学做详细描述。
生2:脚本主要抓住冬天的晶莹剔透与洁白的特点。
首先全镜头点染冬季的早晨,在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小木屋,被环抱在黑青的松树中,还有皑皑白雪。
天上飘着轻雪,松树的尖已被染白。
镜头转移到空中,树顶上的太阳似乎很吝啬,只有些许的光,镜头回至地面,这时一个女子手捧着暖和的炭炉从屋里走了出来,穿过廊下,抬头望着天,看着无数的小雪花如同水晶一般纷然落下。
镜头中出现远处的山、冰雪、天空。
阳光折射出雪的晶莹,山的朦胧,天的洁净。
镜头对头顶的正午太阳进行特写,再转至炭火盆,盆中只剩下少许的炭火和白灰,以及淡淡的炭火的烟徐徐升向天空,以动写静,满溢着冬的充盈。
【设计理念】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把对每个季节的美的理解与感悟表现出来,既有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发表机会,锻炼了学生敢于表现与表达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四季美的理解与感悟。
四、听中评美。
师:四组已展示完成果,现在请所有的同学,对其板书、陈述、描述解说进行质疑、点评。
(可欣赏、可建议)生:我认为本组(春天组)跟其他组比,我们所描述的是散文片段,摄像的专业知识少,或者没有,更没有具体的做法。
师:少了具体如何去做,只描绘美景,缺少必要的文字——摄像的术语。
生:冬天这组在录制中加入了人的活动,使景色有了灵气。
师: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才使景色更加美丽。
师:正如你们所说,夏天是热情洋溢的季节,萤火虫是点睛之笔,作者为什么不着重介绍萤火虫发出的微光以及萤火虫是如何运动的?它是怎样突出夏天晴朗的漆黑的夜和雨夜的特点的?应抓住哪个词语?生:“迷人”。
师:我们在用文字录制的过程当中,应着重注意什么?生:应抓住能体现事物或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加以录制。
师:同时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请继续谈。
生:冬天这组表述得很好。
他们设计了一个小木屋,让我们有家的感觉。
师:大家都很有见解,各组的录制在遵循作者原有创作的基础上,都有合理的想象与创新,同学们的评价又都有独到的见解,但在部分内容上稍有欠缺,有谁可以提出建议来?生:我质疑的是冬天这组的脚本,从书中并没有看出有小木屋的描写,我认为不应写上。
师:为什么?生:因为脚本应遵循作者的意愿,与文章保持一致,所以读者的想象以不出现在脚本中为妙。
【设计理念】针对上面的活动,同学们大胆地展示了对四季美的感悟,这样的评价更好地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眼光,再次发现美。
五、写中现美。
师:各组整体的活动设计有条理。
在学习过程中,春天这组抓住动词及时间的推移体现出日出的动态美和色彩的变化。
夏天这组注意了文中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秋天这组注重了作者原有的描述,并抓住“感人”一词进行大胆想象创新,冬天这组注重抓住雪的特点加以描绘设计,以突出作者细腻的感受。
从中我们应学习哪些写作方法呢?生1:描写景色的形、色、声、味。
生2:用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写景。
生3:写景要细致地观察。
师:我们在体验中学到许多方法,不过我还想提一点我个人的看法:秋天一组围绕“感动”加以录制,通过乌鸦哺育幼仔来体现感人的亲情,通过大雁队形的变换来体现感动,但这种感动到底是什么呢?首先想一想大雁为什么不断变换队形?生:不掉队。
师:那头雁为什么不断地变换位置?生:轮流休息。
师:这是我们常说的一种精神——生:团结合作。
师:对,是团结合作的精神,更是一种关爱。
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这种精神,需要我们去体味。
师: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广阔的天地,去感受四季的美吧!(大屏幕展示习题)用课内外的好词、好句、好段来描绘四季,或谈对四季的感受;还有哪些事物可以展现四季的美丽?你能在本篇的启示下回忆一下吗?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