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
《工程力学》(二)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二)(学分4,学时60)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工程力学》是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远程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工程力学》(二)课程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静力学的主要内容作了回顾,并增加了结构动力计算的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们掌握静力平衡和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两部分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杆件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并逐步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基本内容:静力平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杆系结构的构造规律、静定和超静定结构内力分析方法,影响线及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说明:对本门课程学习要点的掌握程度由高到低设置为:“掌握”、“理解”、“了解”。
需要“掌握”的内容多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课程的重点也多出于此。
第0章结构力学绪论 4学时第一节、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结构的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第三节、杆件结构的分类第四节、荷载的分类教学要求:一、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内容;二、理解掌握结构构件计算简图的概念及几种简化方法;三、理解结构体系、结点、支座的形式和内涵;四、理解荷载和结构的分类形式。
第1章理论力学知识回顾 8学时第一节、基本知识与物体受力分析第二节、平面力系的平衡教学要求:一、掌握典型约束及约束反力,会作受力图;二、掌握力矩、力偶的概念和性质;三、会计算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点的矩;四、了解力线平移定理,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与简化结果;五、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正确应用各种形式平衡方程求解平面力系平衡问题;六、掌握梁和刚架的支反力计算。
第2章材料力学知识回顾——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12学时第一节、材料力学基本概念第二节、轴向拉伸和压缩第三节、扭转第四节、弯曲内力第五节、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及强度计算第六节、压杆稳定教学要求:一、掌握用截面法计算内力;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三、掌握轴向拉伸杆件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以及强度条件;四、掌握梁弯曲时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以及强度、刚度条件;五、了解扭转时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六、了解压杆稳定问题。
大连理工新版教学大纲
大连理工新版教学大纲大连理工新版教学大纲:关注学生发展与学科融合大连理工大学作为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大连理工大学近日发布了新版教学大纲,旨在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版教学大纲注重学生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大连理工大学希望通过新版教学大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版教学大纲还强调学科融合。
在现代社会中,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大连理工大学希望通过新版教学大纲,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具有多学科综合能力的人才。
在新版教学大纲中,大连理工大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首先,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
大连理工大学希望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大连理工大学希望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灵活应对,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再次,注重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培养。
大连理工大学希望学生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和要求,大连理工大学在新版教学大纲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注重实践教学。
大连理工大学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注重团队合作。
大连理工大学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培养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再次,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大连理工大学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大连理工新版教学大纲的发布是大连理工大学教育改革的一次重要举措。
通过关注学生发展和学科融合,大连理工大学希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普通化学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同时是为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大学生开设的唯一的一门化学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大学层次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同时传授给学生以化学的观点、化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未来工程实际中以化学观点审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24学时)普通化学理论课:32学时(30学时理论课,2学时考试)(一)气体和稀溶液2学时1.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2.掌握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分压的概念和分压定律。
3.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
(二)化学反应的能量与方向4学时1.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的计量式、化学计量数和反应进度的概念。
2.了解系统、环境、状态、状态函数、热和功等热力学常用术语,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
3.了解焓、焓变的基本概念,掌握热化学方程式,掌握标准摩尔生成焓(Δf H m ),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Δr H m )和Hess定律及有关计算。
4.了解自发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熵变和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条件下的的意义。
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了解非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能够用非标准吉布斯函数变和标准吉布斯函数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5学时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合反应、反应速率方程式、速率系数、反应级数等概念。
2.掌握浓度、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
3.了解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熟悉反应速率理论,会用活化分子的概念解释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掌握标准平衡常数、多重平衡规则,能够进行平衡组成的简单计算。
5.熟悉反应商判据和Le Chaterlier原理,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四)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5学时1.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2024年度无机化学第六版电子教案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以及能量变化,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基本原理。
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热、焓变等参 数。
2024/2/3
19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反应速率
表示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与反应物浓度、温 度等因素有关。
速率方程
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 式。
应用
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和沉淀物的溶 解度,可以实现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从而分离和提纯化学物质。
22
05
无机化合物分类及性质
2024/2/3
23
金属元素单质和重要化合物性质
2024/2/3
0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介绍锂、钠、钾、铷、铯、钫等碱金属以及铍、镁、钙、锶、钡等碱土
金属的单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的重要化合物如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 解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和元素化学的 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 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课堂讨论 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和爱好, 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树立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
化学平衡的移动
结合实例,分析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溶解度与溶度积
通过实例计算,帮助学生掌握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换算及应用。
2024/2/3
35
拓展阅读材料推荐
《无机化学》(第六版)教材配套习题集
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形式逻辑》教学大纲
形式逻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4011011 学时:36 其中实验学时:0 学分:2、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新闻本科学生之必修课程。
属新闻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
故此,本课程的学习成绩在学生的考试之例。
《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与思维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涉及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讲授思维的形式、规则及规律。
通过学习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规律和逻辑方法,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语言和文字的表述能力,对于探索真理、表述和论证观点,学好其他课程,特别对于撰写新闻稿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通过思维科学培养的思维素质是通向综合素质的广阔平台。
爱因斯坦说:" 西方科学的发展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 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 是通过系统实验可能找出因果联系" 。
、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今后的新闻专业课程打下规范的思维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掌握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规律和逻辑方法,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语言和文字的表述能力,具体包括:1,使学生掌握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概念、原理和运用规则。
2,在掌握思维形式的原理和运用规则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有效学习,学生将会有以下收获:1 了解《形式逻辑学》的基本结构。
掌握思维形式的有关原理和运用规则。
2 能熟练运用思维形式的规则,修正错误。
正确表达思想。
3促使学生养成严谨思维的习惯,为今后的专业课及各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思考基础。
1、提高性要求本课程预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相当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品质有明显的提高。
2、技能性要求通过3-5次作业,使学生掌握几种形式逻辑的思考模式。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021级)无机化学课程编号:0812198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先修课程:中学化学后续课程: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总学分:3教学目的与要求:无机化学是环境工程、给排水、农业材料、环境科学等专业的第一门基础化学课程。
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当前化学的快速发展和近年来化学专业大一新生的特点,要求无机化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基础课程内容的细化,还要适当引入现代化学的新发展,使学生既能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又能通过化学学习正确认识现代化学的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化学平衡、氧化一还原、配位化合物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分析、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打下基础。
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逐步分析和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地进行无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4.使学生全面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过程和趋势,以及与重要相关学科的联系。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列号章节标题科学时间顺序分配号9999章节标题课时分配6331章节1化学反应基本原理2第2章溶液和胶体3第3章电化学原理和应用4第4章材料结构基础5章化学和材料6章化学和化学环境保护7第7章化学与生命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1.了解系统、环境和相的概念,了解气体分压定律。
2.了解系统的状态、状态功能的含义和状态功能的特点。
了解恒压热和火焰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恒容热和热力学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θθθθ3.了解δg、δh、δS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可分别用δG和δG判断标准状态和非标准状态下的化学反应方向。
θ4.了解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与δG的关系,并控制相关计算。
5.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温度的定量关系。
了解元反应和反应级数的概念,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说明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高电压技术》教学大纲
高电压技术(学分3 ,学时45)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高电压技术是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远程高等教育电气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从事强电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具备高电压技术的基本素养,并需要经常运用高电压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本课程重点介绍气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电力设备绝缘试验,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电力设备绝缘性能、试验方法和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处理电力系统中过电压与绝缘这一对矛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工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基本内容: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的特性;沿面放电和高压绝缘子;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性能;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线路和绕组中的博过程;雷电及防雷保护;电力系统防雷保护;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电力系统绝缘配合。
(一)绪论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的特性9学时1.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与消失;2.气体中的放电现象和电子崩的形成;3.自持放电条件;4. 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及其影响因素5. 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6. 不均匀电场中气隙的放电过程7. 各种电压作用下气隙的特性8. 大气条件对空气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及提高气体介质强度的方法重点掌握内容:1.重点:气体电介质中带电粒子的产生(因素),去电离过程,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电子崩的概念,汤逊放电理论,流注理论,电场形式、电流波形与击穿电压的关系,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措施,SF6的特性2.难点:流注理论,不均匀电场放电过程,自持放电(二)沿面放电和高压绝缘子 2.5学时1.绝缘子的性能要求和材料;2.沿面放电(1) 沿面放电的一般概念;(2) 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3) 极不均匀电场且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4) 极不均匀电场且垂直分量很弱时的沿面放电(5) 固体介质表面有水膜时的沿面放电(6) 绝缘电子污秽状态下的沿面放电重点掌握内容:1.重点:绝缘子的分类,绝缘子的基本要求,沿面放电的概念,沿面闪络的概念,闪络电压的分类,界面电场分布的三种典型情况,集中情况下的沿面放电过程2.难点:放电过程的理解,沿面放电等(三)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性能5学时1.液体和固体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1) 电介质的极化(2) 电介质的电导(3) 电介质的损耗2.液体电介质的击穿;3.固体电介质的击穿;4.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重点掌握内容:1.重点:电介质极化的概念、基本形式,电导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的影响因素和意义,液体电解质的击穿理论(电击穿理论、气泡击穿理论),固体电介质的几种击穿形式,组合绝缘中的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及电场2.难点:对击穿过程的理解,组合绝缘中的相关计算(四)电气设备绝缘试验8学时1.绝缘预防性试验(1) 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测量(2)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3) 局部放电及其测量2.绝缘的高电压试验(1) 工频交流耐压试验(2) 直流高压试验(3) 冲击高电压试验(4) 绝缘状态的综合判断重点掌握内容:1.重点:吸收比及测量设备,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原理,局部放电测量的基本回路,工频电压的获得,工频耐压试验的基本接线,直流高压的获得,直流耐压试验基本接线,冲击电压发生器,绝缘状态判断2.难点:高压西林电桥法,工频电压的获得,直流高压获得(五)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6学时1.波沿均匀无损耗单导线的传播;2.行波的折射和反射(1) 折射波和反射波的计算(2) 集中参数等值电路(3) 彼得逊法则的应用3.行波的多次折、反射;4.波在有损线路上的传播5. 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1) 单相绕组中的波过程(2) 变压器过电压的内保护重点掌握内容:1.重点:波传播的概念,折射波和反射波的计算,等值集中参数定理(彼得逊法则),网格法,波的衰减,2.难点:波动方程求解,几种特殊条件下的折反射波,单相变压器绕组的波过程(六)雷电及防雷保护4学时1.雷电过程与雷电参数(1) 雷电放电过程(2) 雷电参数2.防雷保护装置(1) 避雷针和避雷线(2) 避雷器3.接地概念及分类。
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居中,黑体,小二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模板)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其中实验安排内容:四、教学内容及要求(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此部分根据具体课程,可以按章节列出具体内容,也可以根据内容分块。
同时,不同专业在内容选择上要有所删减。
)如:第一章××××××[教学知识目标]:[教学能力目标]:[教学重、难点]:………………………………实验内容及要求:五、教学方法与手段(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六、考核方案(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考核方案可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七、教学材料(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指课程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教学材料若涉及到相关大型仪器、设备、教学软件要填写,若无可不填写。
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1、课程教材:格式:编者,教材名称,出生地:出版社,时间。
例: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研室,《计算机基础》(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参考资料:格式:编者,教材名称,出生地:出版社,时间。
例:[1]丁杰主编,《电工学简明教程》,北京: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教学所需相关条件:如:仿真软件。
八、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如:本大纲适用于××××××专业《××××××》专业基础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试验教学大纲-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大纲2017年9月目录《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1)《材料成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5)《工程材料学实验》教学大纲 (7)《固态相变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9)《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教学大纲 (12)《材料物理及力学性能实验》教学大纲 (15)《材料成型检测与控制实验》教学大纲 (18)《材料成型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21)《计算机编程与实践》教学大纲 (24)《材料成型过程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26)《金属材料工程与技术综合实验I》教学大纲 (28)《金属材料工程与技术综合实验II》教学大纲 (31)《无损检测设备及实验》教学大纲 (33)《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36)《功能材料微结构表征及制备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38)《功能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41)《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45)《毕业设计(论文)(金属材料工程)》教学大纲 (48)《毕业设计(论文)(功能材料)》教学大纲 (52)《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学分1,学时24)一、课程说明该课程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衔接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材料研究和应用的相关基础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该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多、理论性强、内容抽象。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开发新材料体系奠定基础,其优势在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着力于学生对知识的融通运用和能力的综合训练,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对应毕业要求:1.1、4.1、5.1、9.1、12.1)1. 掌握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并能将其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对应毕业要求:1.1);2. 掌握自然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具备实验设计、分析、总结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4.1);3. 具有开发,选择与使用现代制备及检测的专业设备、技术来分析材料成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对应毕业要求:5.1);4.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有效作用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机械设计基础A》 (1)
《机械设计基础B》 (8)
《**模型设计概论》 (15)
阅后删除:请以学部下设学院为单位将全部课程编辑在同一个文档内
《机械设计基础A》教学大纲
(学分4 学时64)
一、课程说明(200字以内,简单说明本课程的地位及教学内容等,阅后删除红色字体)
本课程是工科近机械类(包括机械类某些专业)和非机械类专业大类课程之一,是工科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的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也是工科学生将来学习专业机械设备课程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基本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二、课程目标(对应毕业要求:1-○1、1-○2、1-○3)
1. 学习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等基本知识,了解各种机械的传动原理,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设备中基本机构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1-○1);
2. 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等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1-○1);
3. 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创新方法,培养学生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对应毕业要求:1-○1);
4.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机械设计过程中国家有关的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政策和制约因素(对应毕业要求:1-○1);
5.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典型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1-○1);
6. 了解机械设计的前沿和新发展动向(对应毕业要求:1-○1)。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
1 一、基本概念
1. 研究的对象、内容;
2.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
求和一般设计过程。
1. 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
容
2.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般设计过程。
2 讲授2、4
2 二、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和速度分析
1. 机构运动简图
2. 平面机构自由度
1. 了解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
绘制。
2.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
算以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
3
讲授、上
机
1、5
3. 速度瞬心件。
3. 掌握速度瞬心的求解方法
以及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上的
应用。
3 三、平面连杆机构及其
设计
1. 平面四杆机构
2.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
计方法
1. 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特点、
应用、基本型式及其演化。
2.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
知识(急回运动、行程速比系
数、死点、压力角及传动角、
整转副及曲柄存在条件等)。
3. 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方法。
掌握图解法设计平面四
杆机构。
4
讲授、讨
论、实验
1、3、5
………………
四、其他教学环节
1. 大作业+上机:(课外12学时)
(1)凸轮机构凸轮轮廓的解析法设计:了解凸轮机构凸轮轮廓的解析法设计方法。
(2)斜齿轮强度设计—选择总体积最小的齿轮的最优参数:了解优化设计思想及编程方法。
(3)轴系部件的结构设计:掌握部件的结构设计方法,并提高计算机绘图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授课说明
1. 开课学期:春季。
2. 授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3. 适用专业:适用于对机械中常用机构、通用机械零件有一般基本知识(如工作原理、结构、材料、简单计算、使用维护等)要求的近机械类、非机械类专业(如自动控制、过程装备控制、船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企业管理、纺织、服装等)。
4.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精度设计与测量技术》、《机械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
5. 在学完本课程后,有条件的专业应进行一次课程设计,以利于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专业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6. 学时:根据不同专业培养计划要求,选用不同学时。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1. 平时成绩:50分
(1)出勤:10分;(2)作业一:10分;(3)作业二:10分;(4)报告:20分
2. 期末考试:50分
七、教材和参考书
1. 使用教材
(1)杨可桢、程光蕴主编. 机械设计基础(第7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编.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校内讲义,2012
2. 主要参考书
(1)余长庚等主编. 机械设计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戴有谋主编. 机械设计基础.中国物资出版社,2012
(3)孙桓等主编. 机械原理(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濮良贵等主编. 机械设计(第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制定者:***
课程负责人:***
专业负责人:***
主管副部(院)长:***
2017年3月
《机械设计基础B》教学大纲
(学分* 学时**)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工科………………
…………
学生将来学习专业机械设备课程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基本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