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合集下载

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活动记录为了提高医院科室用药合理性,我们成立了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方案。

以下是我们小组的活动记录:一、小组成员及分工1. 组长:李医生,负责协调组内工作,制定活动计划。

2. 副组长:王护士,负责组织活动实施及记录整理。

3. 成员:张药师、赵主任医师、刘护士,分别负责用药审核、临床指导和护理监督。

二、活动一:药品清单审核时间:2022年1月5日内容:对所辖病区药品清单进行审核,查找不规范使用的药品。

结果:发现某些药品在使用频次和剂量上存在问题,及时提出调整建议,并与临床科室沟通协调。

三、活动二:科室用药规范研讨时间:2022年1月15日内容:邀请丁教授作为嘉宾,就科室常用药品使用规范进行讲解和讨论。

结果:提高了全体医护人员对于用药规范的认识,促进了医疗工作的规范化。

四、活动三:临床病例讨论时间:2022年1月25日内容:选择几例典型病例进行讨论,重点分析用药合理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结果:通过深入讨论病例,发现了一些常见疾病的用药误区,及时提出纠正措施,提高了用药准确性。

五、活动四:用药知识培训时间:2022年2月5日内容:邀请药学专家进行用药知识培训,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对于药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结果:增强了医护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提高了用药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合理用药管理小组的一系列活动,我们不断提高了科室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小组活动,促进医护人员用药知识的不断提升,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上级反映,执行上级医师查房医嘱打折扣。
2、主任主治查房不及时,分析问题不详细重点不突出,记录不完整,不能反映疼痛科特点及进展。
3、部分医师未能对查房记录进行补充修改,签名不及时。
改进措施:
1、学习有关文件,清楚落实三级查房制度的重要性,住院医师每日早
晚查房。主治每天查房,主任每周至少一次,对上级查房医嘱必须无折扣及时执行。2、上级医师查房时尽量多讲一些,把问题说透,把知识点详细归纳总结,及时讲解专科进展。3主任主治要及时对查房记录进行修改补充并及时签名。
日期:201年月
主持人:
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
记录者:
本次活动主题:门诊管理
活动内容及结果:
现场考察。检查门诊医师上班时间是否能够按时上下班。
查阅就诊记录。对门诊医师“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进行监督。
检查各20份门诊病历文书(含病历、处方、治疗单、申请单等)。
查阅排班本。现场考察。副高以上医师出门诊每周不少于1次。
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日期:201年月
主持人:
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
记录者:
本次活动主题:病历书写与管理
活动内容及结果:
每科室随机按其出院量的20%抽取病历进行检查评分,其中15%为终末病历,5%为运行病历。
查询病案室统计每月我科室迟归档病历总数及归档率。
查询病例中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情况。
2、组织学习本科室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等知情谈话制度.
3、实际考察医生如何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及介入手术治疗的知情谈话
核查手术治疗、麻醉、特殊治疗患者告知率。
4、征询住院患者对于主管医生的知情谈话的意见建议。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主持人:参加人员:记录者:本次活动主题:院感管理活动内容及结果:1、检查医护人员七步洗手法,并检查门诊及住院部治疗室院感管理情况。

2、做好今年医院感染发生例数、医院感染漏报例数的统计工作。

3、做好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工作,统计完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的工作。

4、做好控感工作减低本年度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例数。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手卫生不到位。

2、执行无菌操作不力。

3、自身防护不认真改进措施:1通过现场演示再次认真研究六步洗手法,人人过关。

在检查下一个病人前严格手消毒。

2所有操作包括解除病人的无创操作等均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

3和病人接触时防止被其各种体液污染和锐器伤,一旦发生及时上报处理。

4治疗室门口放置拖鞋,医生入治疗室需穿拖鞋并戴口罩帽子,患者入治疗室必须穿带鞋套。

医疗质量与平安办理小组活动记录日期:201年月主持人: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记录者:本次活动主题:核心制度——交接班制度的落实活动内容及结果:抽查上月夜班、夜班、周末班交接班是否及时。

检查交接班记录是否及时书写。

检查交接班记录内容是否准确反映值班情况。

是否完善交接班记录书写合格率的统计工作。

现场考核。

抽取1-2名医务人员了解其对交接班制度的掌握情况。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接班人员未能提前到班2、不重视交接班,不详细,床头交班不到位3、交接班记录书写不及时不简洁或内容空洞改进措施:1再次夸大接班人员必需提前15分钟到岗。

2研究交接班制度具体内容,让XXX人员充分认识到交接班的重要性,对危重病人交班更要详细,要床头交班。

3交班记录要简练,写主要的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及注意点。

4完善交接班记录书写合格率的统计事情医疗质量与平安办理小组活动记录日期:201年月主持人: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记录者:本次活动主题:知情谈话制度的落实活动内容及结果:1、抽查运行病历中知情谈话制度的执行情况。

2、组织研究本科室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等知情谈话制度.3、实际考察医生如何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及介入手术治疗的知情谈话核查手术治疗、麻醉、特殊治疗患者告知率。

科室质控小组活动记录000000000000000000000电子教案

科室质控小组活动记录000000000000000000000电子教案

科室质量管理组织/ 科室合理用药评价小组组长:田志龙组员:廖向群王辉马传荣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兼科室合理用药评价小组)职责1.制定本科室医疗质控方案及质控培训计划。

2.制定本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和医疗管理规章制度,督促各种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的执行。

3.每月组织一次质控活动,针对质量检查情况,找出存在问题、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4.积极做好医疗事故与差错的防范工作,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对已发生的医疗事故及时调查,组织讨论,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减少医疗差错或事故发生。

5.组织质控人员每月一次质控问题讨论。

6.及时向上一级质控组织上报质控信息。

7. 兼科室合理用药评价小组,规范科室合理用药。

质量管理方案2011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的一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医疗机构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迎接“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大检查”的组织领导,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力度,狠抓措施落实,严格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保障病人安全医疗科室医疗。

质量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为保证本科室有效的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以期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充分认识医疗质量是科室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是科室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由科主任、医疗组长、护士长组成,科主任任组长,对医疗质量问题进行讨论、整改并记录。

2011年医疗质量指标如下:1.平均住院天数≤13天。

2.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

3.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

4.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8%.6.院内感染率及漏报率≤10%7.甲级病案率≥95%。

8.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9.二级以上医疗事故为0。

1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

11.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质量与安全意识。

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

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

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发挥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监督作用。

完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院感的质控工作。

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做到有效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充分发挥科室质量体系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与科室发展相适应和配套。

组织要定期召开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会议,将质量与安全纳入会议主要议程。

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对病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

同时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案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通过落实制度,始终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科室管理的核心。

五、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六、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

药事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本

药事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本

科室药事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本科室:年度:科药事管理小组一、目的为监督、指导本科室科学管理药品和合理用药,及时纠正药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合理用药培训教育,科室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小组。

二、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三、职能1、监督本科室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药事管理规定和本院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2、负责制定本科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督导实施。

3、定期调查分析本科室药品使用情况,指导药物利用研究,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评价药品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不合理用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4、督查毒、麻、精神及放射性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情况,及时研究存在的问题与隐患,提出改进与完善管理。

5、对科室内医务人员进行有关药事法规、合理用药知识教育,监督、指导和考核本科室用药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6、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全科人员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权限、使用指标、细菌耐药监测、整改措施等,每月上报抗生素使用情况。

7.定期与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至少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要有完整的会议记录。

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1 护士、医师等一旦发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药事管理小组,药事管理小组立即报告医务科、药剂科和药事管理委员会。

2 药剂科在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或报告电话后,应即时(至少报告的当日)前往调查,要与临床医师沟通,降低患者用药风险,分析因果,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3 在病历上记录发生的不良药物反应及采取的措施。

4 临床医师与药师及时跟踪/随访所报告的不良反应,记录不良反应的治疗及预后情况。

评价所报药品不良反应。

季度科室药事管理培训记录培训日期:地点:主讲人:参加者:培训内容:科室药事管理自查持续改进记录时间:地点:主持人:记录人:参会人(签名):存在问题: 持续改进措施:年度科室药事管理小组总体计划年度科室药事管理小组持续改进年度总结上级部门持续改进考核通表。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第一篇: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月)活动时间:年月日召集人:记录人:参加人员:活动内容上次存在问题整改结果本次活动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召集人签字:第二篇:7月份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7月份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内容一:上月科室质量指标工作及整改措施根据六月份医疗质量考核通报,上个月医疗质量指标均达标,本月的工作重点仍应该在医疗质量管理和科室内的安全管理上,尤其是对我科危重病人以及疑难病历要及时组织会诊,下级医生一时不能诊断的病人,立即请示上级医生会诊,上级医生责无旁贷应立即去会诊,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同时我科危重病人较多。

各位医师应在危重病人管理上多加以重视,严格执行医院内的规章制度和神经内科诊疗常规。

另外,我科的平均住院日在院内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通过此次的质量小组会议来制定以下措施来降低我科的平均住院日。

结合我科实际情况,控制平均住院日措施如下:1:规范诊疗行为,积极开展临床路径治疗模式。

2: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3:在住院诊疗过程中,实施不同阶段的病情评估制度,保证诊疗的及时性。

4:提高科间会诊质量及效率,严禁出现推诿和推责和以大量辅助检查代替会诊意见的现象。

5:提高床位有效利用率,出院前有计划进行,避免盲目性。

6:我科与本院信息科及时沟通,提高我院信息化建设水平,要求各位医师以及门诊医师熟练电子病历及电子处方等信息管理系统。

在诊疗过程中尽量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确保临床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准确、智能,确保临床日常诊疗工作高效运转,出现突发事件能反应敏捷、处理到位。

内容二:运行病历书写规范检查由于我科医生严重不足和我科病员相对较多,导致我科病历质量不高,病案是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及护理等医疗活动的记录,病案作为医疗活动的主要载体,不仅是医疗、教学、科研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是综合评价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依据。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日期:2013年月主持人: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记录者:本次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及结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改进措施:(措施应为能够实施)(手写)上次问题改进效果追踪:(手写)日期:2013年1月主持人: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记录者:本次活动主题:院感管理活动内容及结果:检查医护人员七步洗手法,并检查门诊及住院部治疗室院感管理情况。

做好今年医院感染发生例数、医院感染漏报例数的统计工作做好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工作,统计完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的工作做好控感工作减低本年度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例数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手卫生不到位2执行无菌操作不力3自身防护不认真改进措施:1通过现场演示再次认真学习六步洗手法,人人过关。

在检查下一个病人前严格手消毒2所有操作包括解除病人的无创操作等均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3和病人接触时防止被其各种体液污染和锐器伤,一旦发生及时上报处理4治疗室门口放置拖鞋,医生入治疗室需穿拖鞋并戴口罩帽子,患者入治疗室必须穿带鞋套。

5 需对治疗室行早晚消毒各消毒一次。

6 完善医院感染发生例数、医院感染漏报例数、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的统计工作上次问题改进效果追踪:日期:2013年2月主持人: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记录者:本次活动主题:核心制度——交接班制度的落实活动内容及结果:抽查上月白班、夜班、周末班交接班是否及时检查交接班记录是否及时书写检查交接班记录内容是否准确反映值班情况是否完善交接班记录书写合格率的统计工作现场考核。

抽取1-2名医务人员了解其对交接班制度的掌握情况。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接班人员未能提前到班2不重视交接班,不详细,床头交班不到位3交接班记录书写不及时不简洁或内容空洞改进措施:1再次强调接班人员必须提前15分钟到岗,迟到罚款100元/次2学习交接班制度具体内容,让科内人员充分认识到交接班的重要性,对危重病人交班更要详细,要床头交班3交班记录要简练,写主要的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及注意点4完善交接班记录书写合格率的统计工作上次问题改进效果追踪:二月份通过院感管理专项活动大家都认识到院感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执行7步洗手法并做到一人一消,所有操作都按规定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做好个人防护,未发生被污染和锐器伤,并在治疗室门口放置拖鞋及鞋套,方便医护患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发生。

三院下半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小组会议记录.doc

三院下半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小组会议记录.doc

三院下半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小组会议记录.doc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陕西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和《2012年蓝田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文件要求,我院自今年4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前一阶段的共同努力,工作进展良好,效果初步显现,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抗菌药物品种数量达到限定范围,品种结构较为合理。

我院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将我院常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缩减至32种供临床应用。

二、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适应症、抗菌谱,参考陕西省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制定了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明确了各级医师使用权限。

并认真执行,对检查中发现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进行了通报批评,并给予处罚。

三、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每月对门诊处方和病区医嘱单进行点评,对合理使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进行公示,督促整改。

通过统计,对抗菌药物使用数量与金额进行排名,对每个月用量领先进行干预。

四、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明显下降。

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有所规范。

大部分科室能够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抗菌药物。

各科主任认真贯彻落实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使用抗菌药物有明确的适应症,疗程适当。

基本杜绝了那种长期用药、无适应症用药、联合用药的不良习惯。

五、加大管理措施,加强监督考核,加大奖惩力度。

我们给各科室制定药品使用比例,降低药品费用,限制抗菌药物用量,对超比例的科室严格处罚,加大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责任人的处理和惩罚力度。

六、加强学习,持续改进。

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积极组织我院临床医师参加《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远程培训,明确我们的责任,为了有效延缓和控制细菌耐药,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转变错误的用药观念、纠正错误的用药行为、摒弃错误的用药习惯,切实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活动记录

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活动记录
查看文件及实施记录
未成立adr监测小 组不得分;无制度扣2分,无程序扣2分
2
2.做好抗菌药物和药品 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建 立药品安全预警、干预措 施,提高用药安全
现场查看,抽查记录
无安全预警扣1分; 无干预措施扣1分
4
3.建立药品滥用登记及 报告制度。积极参与本地 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监测网”和“药物不良 反应监测网”的工作
查药品管理制度及管理 规范
缺1项制度规范扣 分
2
2.对病区药品的存放、使 用、限额、定期核查有严 格的管理规范,并认真执 行和落实
查管理规范
无管理规范扣1分
落实药品管理规范
未落实管理规范扣1分
2
3.依法进行毒、剧、麻醉 类药品的管理和登记,核 査无误
检查毒、剧、麻醉3类 药品的管理、登记及核 查情况
1人不合格扣1分
2
14.药师为门诊患者用药 提供合理用药方法指导,并向患者详细说明药物 存在的严重不良反应及 观察方法
抽查门诊药局是否设有 药物咨询窗口,并配备 药师提供服务
1项不合格扣1分
抽查患者是否掌握合理 用药方法及药物严重不 良反应的观察方法
11人不知晓扣1分
2
15.各医院应建立健全输 注药物安全管理制度,输 注药物配伍禁忌管理制 度
查看全年检杳记录
缺1次抽查记录扣1

4
3.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 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和培 训及监督工作。组织医师 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
查看培训计划及培训记 录
无培训计划扣2分; 无培训记录扣2分
2药 物不 良反 应监 测
4
1.根据《药物不良反应报 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成立adr监测小组,制定相应 的制度和程序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活动记录表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活动记录表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活动记录表
在本季度的抗菌药物管理中,门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2.03%,病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8%,使用强度为
63.87.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问题分析。

我们发现,不合理用药病历主要存在问题为药品的用法用量不适宜。

具体情况包括时间依赖性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某些药物的用量超说明书用量或不足,以及给药途径不适宜。

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医生在输入时缺乏责任心,对系统中的错误用量未进行及时修改;对药品的用法用量不熟悉;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药情况与说明书不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整改目标。

具体包括加强医生的责任心和对药品用法用量的培训,确保医生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

同时,我们要求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指征使用,不得滥用或联用抗菌药物。

我们的整改目标是,在下一季度的抗菌药物管理中,门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20%。

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活动记录科室:╳╳年度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名单组长:组员:秘书:╳科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病区抢救药品1、科室根据自身特点配备相应品种的抢救药品。

2、抢救药品备有一定的基数,使用后及时补充,并有记录。

3、每月定期检查抢救药品的效期,距离有效期半年的药品标记明显标识,距离有效期3个月的药品,到药房更换,并有记录。

4、抢救药品管理责任人为科护士长。

二、常用药品1、常用药品基数合理,摆放整齐有序,有明显标识。

2、高危药品专柜加锁保管,有明显标识。

4、生物制品放置于冰箱中2-8℃冷藏。

5、常用输液分类摆放整齐有序,先进先出。

6、每月定期检查常用药品效期。

三、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a.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b.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c.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d.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e. 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

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药物管理与药疗科学小组的操作规程

药物管理与药疗科学小组的操作规程

药物管理与药疗科学小组的操作规程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药物管理与药疗科学小组的有效运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药物治疗的质量。

责任与职权1. 药物管理与药疗科学小组由专业医师、药剂师、护士等组成,各成员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职权。

2. 特定的患者病例由医生提供,药剂师负责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护士负责执行和监测治疗效果。

会议组织1. 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和进展情况。

2. 会议应由主持人主持,记录会议纪要,并将纪要分发给所有成员。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1. 药剂师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等信息,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2. 药物治疗方案应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频率、疗程等信息,并应在患者病历中明确记录。

药物管理1. 所有药物均应在药房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药物的存储和配送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

2. 药剂师负责药物的采购、验收、存储和配发,并定期进行药库的清点和整理。

药物监测与评估1. 护士应按照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的给予,并及时记录用药情况。

2.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治疗效果,并将观察结果及时报告给药剂师和医生。

药物信息共享1. 药剂师应定期向医生和护士提供药物的相关信息,包括药物的使用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

2. 医生和护士应及时向药剂师报告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

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1. 所有不良事件和药物相关的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给药剂师和医生。

2. 药剂师应负责对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审核与更新1. 本操作规程应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以适应药物管理与药疗科学的发展和变化。

2. 审核和更新应由药物管理与药疗科学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确保规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以上是药物管理与药疗科学小组的操作规程,目的在于明确各成员的责任和职权,并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和质量。

本规程应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以便于实施和遵循。

合理用药评价科室活动记录

合理用药评价科室活动记录

合理用药评价科室活动记录一、活动目的和背景本次合理用药评价科室活动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意识,促进临床用药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同时,通过活动,可以加强科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传递,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经济的医疗服务。

二、参与人员和时间本次活动由医院药剂科组织,各相关科室积极参与。

活动时间为12月4日至12月29日,共持续4周。

三、活动内容和流程1.培训: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和标准,提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意识。

2.药品评价:对各科室使用的药品进行评价,包括药品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统计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4.反馈和改进: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各科室,指导各科室进行改进和规范用药行为。

四、药品选择和用药评价标准本次活动主要针对各科室使用的药品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品疗效:评价药品的疗效是否明显,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药品安全性:评价药品的安全性是否可靠,是否存在严重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3.药品经济性:评价药品的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高的费用问题。

五、药品使用情况分析和统计通过对各科室使用的药品进行评价和分析,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药品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部分医务人员存在滥用抗生素等问题。

2.部分药品存在价格过高的情况,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3.部分医务人员对药品的评价和使用存在不规范的情况,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意识。

2.加强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规范,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的情况发生。

3.加强药品价格的监管和管理,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4.加强各科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传递。

七、活动效果和反馈本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意识得到了提高,临床用药行为得到了规范和科学化。

药事管理会议记录

药事管理会议记录

药事管理会议记录第四季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规范用药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会议由院长主持,现将会议纪要如下:1、本季度工作总结及下月工作计划。

2、会上,院长充分肯定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小组)所取得的成绩,赞扬了药事会在药事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对药事管理工作作了重要指示:第一强调药事小组的职责和任务;第二继续按照卫生部“三好一满意”活动的要求,抓好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加强督导检查。

第三充分发挥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作用,深入开展药事管理工作,将药品质量监控、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评价与管理、特别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处方质量评价等作为我院药事管理工作的重点予以落实。

会上院长强调:1、非基本药物品种和医保品种不得考虑;2、目前我原有的品种或类同的品种不考虑;3、价格高的非特效药的品种谨慎考虑;4、此次7个新药申请,根据临床需要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委员们对临床提出的新药进行认真讨论,以实名投票的方式进行了表决是否投入临床应用,并对药事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的建议。

最后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强调:1、关于药事管理方面的规定、文件要贯彻落实好。

医改工作涉及药事方面很大的工作量,在经济上有很大的影响如单病种用药多少费用等,一定要领会好上级的文件精神;2、合理使用药物。

对于不合理用药,如用药与诊断不符,医保可能不付费,医院自己付费,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要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诊疗指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处方医师的权限、职称、职务的调整而调整,严格执行使用权限;3、整治医药购销活动中的腐败行为;4、这次会议内容进行整理下发至各科室。

卫生院2019年11月30日。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欢迎阅读月份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活动记录
3月份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活动记录日期:2013年3月
主持人:
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
4月份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活动记录
通过四月份的活动大家充分认识到知情谈话的重要性,沟通是医务人员的基本功,是所有诊断治疗的前提,患者的知情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大家在注重谈话氛围的同时也逐渐掌握了沟通谈话的技巧,取得了绝大多数患者的理解和满意,效果很好。

5月份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活动记录
改进措施:
1全科再次认真学习病历书写规范,电子病历规范
2学习上级医师查房书写格式及具体要求,加强业务学习3要求出院病历48小时内必须归档,不归档不下班
上次问题改进效果追踪:
通过八月份的专项活动,都能按时完成病历及时打印,对出院病历随出随完成归档,上级医师查房格式符合要求,但其内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8月份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活动记录
9月份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活动记录
日期:2013年9月
主持人:
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活动记录科室:╳╳年度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名单组长:组员:秘书:╳科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病区抢救药品1、科室根据自身特点配备相应品种的抢救药品。

2、抢救药品备有一定的基数,使用后及时补充,并有记录。

3、每月定期检查抢救药品的效期,距离有效期半年的药品标记明显标识,距离有效期3个月的药品,到药房更换,并有记录。

4、抢救药品管理责任人为科护士长。

二、常用药品1、常用药品基数合理,摆放整齐有序,有明显标识。

2、高危药品专柜加锁保管,有明显标识。

4、生物制品放置于冰箱中2-8℃冷藏。

5、常用输液分类摆放整齐有序,先进先出。

6、每月定期检查常用药品效期。

三、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a.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b.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c.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d.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e. 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

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DDDs以下。

(注意:上述数据根据科室责任状填写)科室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半年小结年度总结徐州市中心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小组职责为加强各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我院医疗质量,根据有关要求,成立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监管、促进本科室临床合理用药,其职责如下:一、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徐州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徐州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徐州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制度》,《徐州市中心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对本科室临床用药进行合理评价,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二、管理小组成员应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列为科室管理、查房等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对治疗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和监管。

三、认真贯彻落实我院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定期抽取本科室住院病历进行点评,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各医疗组进行整改,点评内容如下:(一)用药适宜性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1.适应症不适宜的;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7.重复给药的;8.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的;9.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的;(二)超常用药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该当判定为超常用药:1.无适应症用药;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开具两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三)超说明书用药门急诊、病区等用药不得超出药品说明书规定的范围;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适应症的,应书面说明经验治疗方案及依据,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批备案并在使用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四)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落实分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住院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主治医师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必须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会诊记录留存病历中备查),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会诊人员: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

因抢救生命垂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一天用量,并于24小时之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审批手续。

严格履行抗菌药物使用申报审批手续,凡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或三联以上用药时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征,必须填写审批表,科主任签字并在24小时内报医务处备案。

(五)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征:患者具有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如果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一旦发生感染,将引起严重后果。

I类切口高危因素:(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按年龄大于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恶性肿瘤放化疗、免疫功能低下或营养不良等。

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当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清洁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的,用药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24小时;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选择抗菌药物。

应严格控制氟喹喏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六)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临床各科应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接受限制使用级以上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当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选择用药。

全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应不低于30%。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四、加强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贯彻落实《徐州市中心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天,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门诊处方原则上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在治疗,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

需要联合用药的,只能选择两种一线抗菌药物,且使用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天;严禁3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结核、抗麻风等治疗除外)。

五、对存在问题的病例,管理小组根据患者病情有权提出更改治疗方案及用药。

六、对管理小组提出更改治疗方案有争议的或拒绝更改者,管理小组有权向医务处及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或向医务处申请全院会诊。

七、对临床诊治中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应有检测报告记录,并应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E)报告表上报给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设在临床药学部)。

八、各临床科室每月底将本科室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月报表上报医务处和临床药学部。

九、临床各科合理用药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将作为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依据,对未按相关制度执行的或执行不力的医务人员及所在科室进行经济处罚。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纳入科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医师晋升、评先、评优重要指标,实行责任追究制。

徐州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一、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师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明确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并能严格执行。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具体分级目录见附表。

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1、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监管管理。

2、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

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3.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目录后标注“医务处审批后使用”的,到医务处审批后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使用;目录后标注“专家会诊后使用”的,必须经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会诊后,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开具处方后使用。

4.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四、具体实施办法根据以上要求于计算机系统中设置各级医师处方、医嘱权限,在门诊和病区实施。

徐州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注: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1-2g;头孢拉定1-2g;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0.5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