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

合集下载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社会科学概述1.1 社会科学的定义与特征解释社会科学的概念分析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讨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1.2 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探讨社会科学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社会科学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科学的价值与意义第二章:人类社会与社会科学2.1 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介绍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分析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形成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驱动因素2.2 社会科学研究的人类社会讲解社会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研究内容分析社会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现象的解释与预测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第三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3.1 社会科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介绍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讲解研究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的建立强调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的重要性3.2 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与道德探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强调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与隐私引导学生遵守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第四章: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4.1 社会与文化解释社会的定义与特征探讨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分析社会与文化之间的关系4.2 政治与经济讲解政治与经济的概念与关系探讨政治与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分析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第五章:社会科学研究的应用与实践5.1 社会科学研究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介绍社会科学研究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分析社会科学研究对于政策制定的影响与贡献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案例5.2 社会科学研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实践讲解社会科学研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性分析社会科学研究对于社会问题的解释与解决方案的提供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在社会问题解决中的实践案例第六章:社会学基础知识6.1 社会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解释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探讨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与范围分析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6.2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讲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分析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案例第七章:经济学基础知识7.1 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解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探讨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与范围分析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7.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讲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缺点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第八章:政治学基础知识8.1 政治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解释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探讨政治学研究的领域与范围分析政治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8.2 政治制度与政治行为讲解政治制度与政治行为的基本原理分析不同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引导学生了解政治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第九章:法学基础知识9.1 法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解释法学的基本概念探讨法学研究的领域与范围分析法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9.2 法律制度与法律原则讲解法律制度与法律原则的基本原理分析不同法律制度的优缺点引导学生了解法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第十章: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10.1 人类发展的概述解释人类发展的概念探讨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分析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10.2 社会进步的推动因素讲解社会进步的推动因素分析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等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科学在促进社会进步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社会科学的定义与特征:理解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以及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特点。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甘肃历史书知识点文字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甘肃历史书知识点文字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甘肃历史书知识点文字第一章: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衣食住行(第1-3课)一、人类社会的发展概述:1.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五个阶段。

2.人类由原始社会逐渐进化到现代社会,经历了从打猎采集到农业生产,再到手工业,最后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过程。

二、原始人类的生活:1.原始人类的生活依靠打猎、采集和渔猎为生,生活方式简单粗糙。

2.原始人类石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农业的产生:1.农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由采集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变,农业生产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甘肃地区是我国农业发源地之一,丰富的自然条件使得农业在这里得到迅速发展。

四、手工业的兴起:1.手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农耕社会进一步发展为手工业社会。

2.手工业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发展形式,手工业的兴起使得社会更加繁荣。

五、城市的出现与交通工具的发展: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逐渐出现。

城市的出现标志着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人类的生活更加便利,交通工具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章:两河流域文明(第4-10课)一、两河文明:两河文明是古代地中海和中东地区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1.两河流域地处水文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两河文明的最大特点是城市的兴起和文字的发明。

二、苏美尔人的繁荣:1.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创造者,他们建立了许多繁荣的城市。

2.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并将其用于商业交流和官方文书的记录。

三、巴比伦的兴起:1.巴比伦是两河文明中最著名的城市之一,巴比伦王汉谟拉比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2.巴比伦的繁荣与河流交通和灌溉体系的发展密切相关。

四、阿卡德王朝的创立:1.阿卡德王朝是两河文明中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统治者萨尔贡一世把苏美尔各城市国家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

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

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
水资源匮乏已成为目前制约世界经 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自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的活动、 气候的变化,特别是人类对土地无止境 的开发等原因,对动植物的生长环境造 成了很大破坏,使生物资源遭受严重破 坏。
4.矿产资源的耗竭
由于全球工业化速度加快,矿产 资源的开采也在加速进行。矿产资源 的短缺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 条件。
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 生态环境持续能力基础上;追求的目标是, 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 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 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关注各种经济活 动的生态合理性,鼓励对环境保护有利的经 济活动;在发展指标上,不单纯用GNP作为 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 环境、生活等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
一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 出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 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开 始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 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自 然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
1948年,美国奥尔多•利奥波德出版 《沙乡年鉴》,提出“土地伦理思想”;
1962年,美国卡逊出版《寂静的春 天》,引起人们对农药毒害环境的重视;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利用 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的过程。如同人类社会发展经历过不 同的阶段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必 然经历一个不同的发展过程。
(一)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人类社会的大厦是建立在各种自然 资源基础之上的,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没有人类长期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无论人类 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然资源是发展 的根据这一真理亘古不变。
3.人口过量增长引起社会就业形 势的严峻
如果缺少人力资源,将给社会经济 发展带来一些问题。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ppt (4)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ppt (4)

03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阶
级斗争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01
02
03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进 步。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 础,通过经济发展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 定和进步。
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 的重要力量,通过政治改 革实现民主化、法制化和 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VS
详细描述
人类社会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 各种关系的总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 、宗教等方面。它具有文化传承、组织协 调、技术创新和地域性等特征,是人类文 明发展的产物。
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组织
总结词
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组织、团体等,它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联系,形成社会 结构。
详细描述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们生活、繁衍和情感交流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由一定数量 的人组成的具有一定目标和功能的团体,如政府、企业、学校等。团体则是由有共同兴 趣或目标的人组成的松散型组织,如俱乐部、协会等。这些基本单位和组织构成了社会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 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 • 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 学习方法和要求
01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人类社会的定义和特征
总结词
人类社会是由人类组成的群体,具有文 化、组织、技术和一定地域性等特征。
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是制 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过度开发利用资源会导致 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

第一章人类存在史前文明第二章人类起源与现状

第一章人类存在史前文明第二章人类起源与现状

第一章人类存在史前文明第二章人类起源与现状
摘要:
一、史前文明概述
二、人类起源与现状
正文:
【一、史前文明概述】
史前文明是指在有文字记录之前,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文明。

这一时期的人类社会,虽然没有留下详细的文字记录,但通过考古发掘,我们仍能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状况、技术水平和文化成果。

本章将重点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史前文明及其特点。

【二、人类起源与现状】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类不仅在生存方式、社会组织、文化传承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章将详细探讨人类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现状。

首先,我们将回顾人类的起源。

据科学研究,人类起源于非洲,距今约200 万年前,人类的祖先逐渐从树上生活的原始哺乳动物进化为直立行走的智能生物。

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现代人类逐渐形成。

其次,我们将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文明成果不断积累。

最后,我们将关注人类社会的现状。

在21 世纪,全球化和信息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

人类正面临着一系列共同挑战,如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ppt (2)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ppt (2)
反思与总结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 学习效果。
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社会现象
跨学科学习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全面认识社会现象的本 质和规律。
多元文化视角
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从多元角度审视 社会现象。
动态观察
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认识,不断深化对社会现象的理解。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人类社会的未来展望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总结词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和谐共生。
详细描述
可持续发展强调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生态 文明则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
总结词
的定居生活。
生产方式
种植作物、养殖动物, 形成自给自足的农业生
产体系。
社会组织
出现阶级分化,形成国 家等复杂社会组织结构

文化特点
宗教信仰、道德规范等 逐渐形成,文化艺术开
始发展。
工业社会
总结词
工业革命后,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 市化进程加速。
社会组织
阶级分化加剧,形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 大对立阶级。
详细描述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 繁。跨国社会的发展将使得人们超越国界,形成更加紧密的社会网络,促进全球范围内
的交流与合作。
05
学习方法与建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学习
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 律和趋势。
实践应用
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加 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资源环境制约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研究

资源环境制约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研究

资源环境制约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第一章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而资源环境因素也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源环境制约是指人类社会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依照一定的法则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以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得以持续而稳定地进行。

因此,本文将围绕资源环境制约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当前和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第二章资源环境制约的概念和内涵资源环境制约是指经济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约束的过程。

资源环境制约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稀缺性、环境的有限性以及不可逆性、资源技术的制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等。

资源环境的制约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制约,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成为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第三章资源环境制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资源环境制约是指经济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约束的过程。

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需要能源、原材料、水资源、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支撑,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

如果资源环境得不到保护和合理的利用,将会导致经济发展的失衡和不可持续性。

因此,资源环境制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

在实践中,应该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以保障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期目标。

第四章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资源环境制约市场经济背景下,资源环境的制约作用不断凸显。

一方面,市场经济动态调整和分配资源的机制,使得低价的资源得到过度开发,导致资源环境的恶化。

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法规和政策的不断加强,环境治理成本的不断提高,也使得一些产业面临倒闭的风险。

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需要政府、市场、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形成更加有效的环境治理机制。

第五章建立生态文明,推动资源环境制约与经济发展协同建立生态文明,推动资源环境制约与经济发展协同作用,是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ppt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ppt
通过以上扩展,学生对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 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培养了分析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
05
人类社会的未来展望
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
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不断增加 ,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经济全球化成为未来发展的趋
势。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 量,未来社会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重要事件
例如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十月革命 等,这些事件对社会和历史进程产生 了重大影响。
杰出人物
例如孔子、秦始皇、牛顿等,他们的 思想和贡献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变革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社会变革往往伴随着冲突和矛盾,如利益分配、价值观念冲突等 。
机遇:社会变革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技术革新、经济结构调整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状况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合理的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合理的生产关 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才能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否则会导致社会动荡和危机。
社会发展具有必然性
社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总体上呈现 出一种必然的趋势,即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 复杂演进。
社会发展具有阶段性
社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发展 水平,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矛盾和发展任 务。
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社会发 展的速度和水平可能存在差异,甚至出现跳跃式 发展或倒退。

资源科学:第二章 资源与资源体系

资源科学:第二章  资源与资源体系

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前煤炭时期
煤炭时期
后煤炭时期
时间
18世纪中 期以前
20世纪60年 代初期
20世纪60年 代以后
生产
生产力
力水 平
不发达
以蒸汽机为标 志的产业革命
主体 能源
木柴、水力 为主
以煤为主
内燃机的使用
石油、天然气为主, 能源结构多样化
能源 时代
木柴时代
煤炭时代
石油时代
根本原因:各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不可更新资源
资源
第二类资源
承载性资源 条件性资源
信息技术类
软资源
文化类
区位市场类
资源分类系统(靖学青,1997)
国土资源系统
自然资源子系统 经济资源子系统 社会资源子系统
能 源 资 源
……… ………. ………
土 地资 资金 源
市 场 资 源
劳 动 力
城 镇 化
资源分类体系(王敬国, 2000)
资源分类体系(石玉林, 2006)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
刘成武,理学博士,教授,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在 科学出版社出版《自然资源概论》与《资源科学概论》等 著作。
1932 年 1 月出生,河南省濮阳人。中国科学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资源环境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主 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问学者;国际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 心理事;中国科技数据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国际学会名誉理事长;中 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

2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2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两种生产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共同构成了人自身的存在方式。

一定数量的人口和必要的资源环境条件是实现两种生产的前提,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本身所产生的生产方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起点。

本章简要介绍人口、环境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于社会运行的意义及其发挥影响的主要方面。

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人口的基础含义:指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一种集合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

首先,人口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规模以及社会关系的复杂程度;其次,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规模越大,就需要越多的自然资源来维持人口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而在资源和产品既定的情况下,人口规模越大,人均分配的资源和产品相对越少,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关系将发生变化;再次,人口也是生产活动的主体,人口越多,意味着劳动力也将越多,在劳动生产率相同的情况下,劳动力数量增加,总体社会生产能力也会增强;最后,人口数量、分布、结构、质量以及人口形态的变化也是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人口规模: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受制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存在着上限和下限,即最大(在一定地域内由社会生产、土地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决定的最多人口数)和最小人口规模(在一定地域内为实现社会生产和维持集体生存所要求的最小人口数)。

与此相关,理论上存在一个适度人口规模(未达到这个规模表现为人口不足及相关社会问题,超过则表现为人口过剩及相关社会问题)问题,但难以计算。

当今世界实际上并存着人口不足与人口过剩的双重问题,但自马尔萨斯以来,人口过度增长似乎引发了更多的关注。

马尔萨斯看到了生活资料对人口增长的制约,但是忽视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制度安排对于人口增长的影响。

也有学者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持乐观态度。

人口规模直接因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诞生与发展1. 人类社会的诞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它从人类最早的始祖出现开始,经历了石器时代、农业时代、手工业时代等多个阶段的演变。

2. 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河流的形成和农业的发展互相促进,促进了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时代。

3. 古代文明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例如尼罗河文明、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文明、黄河文明等。

这些文明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上有自己的特点和贡献。

4. 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特点是劳动力被奴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限制,社会经济不稳定。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都是奴隶社会的代表。

5. 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定居下来,不再过游牧生活。

人类开始种植粮食和养殖动物,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1. 战国时期,中国分裂为七个大国。

这七个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

2.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王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政府,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制度改革。

3. 秦朝的政治改革主要包括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制度、修筑长城、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

这些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汉朝是秦朝的继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

汉朝延续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修正和改革。

5. 汉朝的政治改革主要包括实行科举制、建立郡国制、推行农田水利制度等。

这些改革促进了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1. 古代中国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起。

农业是人们的主要职业,手工业则起到了补充和支持作用。

2. 在农业方面,古代中国种植了许多粮食作物,如稻谷、小麦、谷子等。

农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人口逐渐增加。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教育哲学期末复习题答案(一)第一章一、概念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科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基础学科,揭示教育的一般本质和规律,提供教育价值和和规范原理的一门学科。

二、填空题1.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基本问题。

2.教育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3.现代教育哲学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派别。

4.教育哲学是哲学和教育学结合的产物。

5.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

三、选择题1.教育哲学是哲学的C学科。

A.具体B.基础C.应用D.一般2.教育哲学是C结合的产物。

A.哲学和科学B.哲学和社会学C.哲学和教育学D.哲学和人类学3.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B的一门应用学科。

A.教育具体问题B.教育一般问题C.教育理论问题D.教育方法问题四、辨析题1.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具体问题的一门科学。

错。

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

(二)第二章一、概念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二、填空题1.教育的基本问题是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问题和教育与人的社会发展关系问题。

2.教育的内部构成因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根据教育系统的存在空间划分,教育形态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选择题1.教育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C”的问题而展开。

A.人的发展B.社会发展C.培养人D.教育实践(三)第三章一、填空题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

4.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错误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5.教育发展的基本阶段包括原始社会教育、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和知识社会教育。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

2.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如何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活动:1. 观看自然环境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2. 讨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空气、水、土壤等。

3. 小组活动,设计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第二章:人类社会的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1.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2. 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学活动:1. 观看人类社会发展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发展历程。

2. 讨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工业革命、互联网等。

3. 小组活动,分析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章:家庭与朋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和朋友对自己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珍视家庭和朋友关系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和朋友有效沟通。

教学内容:1. 家庭和朋友对自己的影响。

3. 如何在家庭和朋友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教学活动:1. 讨论家庭和朋友对自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 角色扮演,模拟与家人和朋友的沟通场景。

3. 小组活动,分享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关系的技巧。

第四章:学校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和同学和谐相处。

1. 学校生活对自己的影响。

2. 如何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3. 如何与老师和同学和谐相处。

教学活动:1. 讨论学校生活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 分享保持积极学习态度的方法,如设定目标、合理安排时间等。

资源科学概述

资源科学概述

自然资源学第一章:资源科学发展概述1、资源科学:研究资源的形成、演变、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以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其研究目的更好的利用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资源,协调资源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促其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在传统的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和信息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研究对象:资源系统(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资源管理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教育资源1)、阐明资源系统的发生、演化及其时空分布规律2)、探索资源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平衡机理研究内容:3)、揭示资源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不同时期资源的保证程度和潜力4)探索人类活动对资源系统的影响5)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6)新技术新科学在资源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遥感.遥测与计算机的应用)2、资源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能量转化与守恒、物质循环原理、地域分异规律原理、因地制宜原理、自然节律原理、生态平衡原理、林德曼定律、最低因子限制率原理、系统论原理、价值规律原理3、资源科学分支:1)综合性研究: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资源经济学、资源信息学、资源法学2)专门性科学:气候、生物、水、土地、矿产、海洋、旅游、能源、药物资源学4、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新理论支柱:自然资源生态学理论、自然资源地理学理论、自然资源经济学、自然资源地质学理论5、研究方法※5、3s技术及其应用:3S技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获取存储管理更新分析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RS用于实时地或准实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信息发现地球表面各种变化,及时对GIS进行数据库更新;GIS则是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采集提供地学知识;GPS用于实时的快速的提供目标包括各类传感器和运载平台的空间位置。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 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 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会形态。
04
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新挑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及影响
全球化进程加速
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国际贸易、投资、文化交流等活动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经济 、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全球化也加剧了国际 竞争,导致一些国家面临经济边缘化的风险。
03
社会发展规律探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 况,生产力的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能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02
人类社会基本概念及特点
人类社会定义与构成
人类社会的定义
人类社会是由人类个体通过社会关系 相互连接而成的整体,是人类活动的 总和。
人类社会的构成
人类社会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 领域构成,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 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 的反映。
人类社会特点分析
社会性
人类是群居动物,具有强烈的 社会属性,人类社会的形成和 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和合作。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每章学习心得感悟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每章学习心得感悟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每章学习心得感悟2024年,我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对于这门课程的每一章节都有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每章的学习心得和感悟的总结,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性质和任务在第一章中,我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

在这个章节中,我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任务是总结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这一章节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对于我深入学习和理解后续章节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第二章: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在第二章中,我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有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了解。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社会特点和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进一步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和研究方法,并且对于后续章节的学习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基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在第三章中,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只有深化对这些理论的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其他原理。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第四章中,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ppt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ppt

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社会发展规律
在古代社会,人们主要依靠自然 资源和简单的生产方式来维持生 活,社会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自 然经济的规律。
近代社会发展规律
随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产生 ,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近代社会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 市场经济的规律。
现代社会发展规律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和信息化 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和经济发 展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社 会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知识经济 的规律。
经济结构
02
03
经济体制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 构、投资结构等,这些结构的变 化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经济体制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 ,一个合理的经济体制可以促进 经济的发展。
政治
01
02
03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保 障,一个合理的政治制度 可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 展。
政治组织
政治组织是社会发展的力 量,一个有效的政治组织 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文化传承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社会 的文化传承会影响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 生活方式。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社会的文化创新 可以推动其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 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 合。
经济
01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的提高可以推动经济的发 展。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 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 录
• 人类社会的概述 •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 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 • 人类社会的发展动力 • 人类社的未来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一、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本章的主要内容涉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问题,了解资源的内涵、外延、分布、分类,了解社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影响,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必要性,以及我们的对策。

本章的重点应掌握资源的含义、分布,我国资源的概况,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所存在的资源问题。

本章的难点是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本章主要内容提要人类社会如何持续发展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大事,本章将就“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这一主题,提出十个问题进行探讨。

1、什么是资源?以往,人们常说: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但是,考虑到人口众多的因素,面对现状,我们就会得出:我国是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

在发展经济同时,面临保护资源的一个重要任务。

所谓资源,一般地说,是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即指“资财的来源”。

换句话说,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一切有用之物就是资源,无用之物就不是资源。

比如,我国的水能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居世界第二位,煤炭资源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却居世界第120位。

广义地说,资源应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还包括无形的资财,如信息、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本身的体力和智力。

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作为资源需有下列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社会效应性,即应对人类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维持、改善起保证和促进作用。

二是稀缺性,即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并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要,它是有限的。

2、为什么说资源的外延是不断扩展的?从资源是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要素这一内涵出发,资源的外延就是不断拓展的。

就自然资源说,它是以人类利用为标准的,因此,它的本质是以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作为价值与评价判断标准。

这就是说,随着人们知识的增加、技术的改善、人类需求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资源就可随着时间的变动而有所变化,很多原来不认识的物品就可能成为新的资源。

从总体上说,地球的自然本质上是固定的,但资源却是动态的,并没有固定的极限。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导致自然资源外延的拓展;而新资源的利用又为下一次技术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它又可能是一种新的资源。

从社会资源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资源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的外延也是在不断拓展的。

比如,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一系列新兴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就会导致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

它们的发展要依赖自然资源的供给,需要劳力资源支撑,更多地还要依赖智力、信息、技术、管理和组织等社会资源和人才的能力。

而这些社会资源的外延同样是不断扩展的。

从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上说,它的根本思想就是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同时要提高管理水平。

其立足点仍然是对自然资源范围的不断拓展和对社会资源潜力的不断发挥。

3、资源是怎样分类的?资源根据其所属性质的不同,可分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也可根据利用程度的不同,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的不同,且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资源,如土地、气候、水、生物、矿产、能源、海洋、旅游等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是指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有限的主要的空间场所,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财富之一。

气候资源是指地球上生命赖以产生、生存和发展的气候条件。

水资源是指被人类利用的、补给条件好的那部分淡水,以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水可淡化的资源。

生物资源是指生物圈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其中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是人类目前利用的生物资源主体。

矿产资源是指储存于地壳内或地壳上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

能源资源是指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运动。

海洋资源是指其直接与海水有关的物质和能量。

旅游资源是指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度假、疗养、探险猎奇等的一切物质、过程和现象。

(2)社会资源是自然资源以外的其它所有资源的总称,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知识技术资源、管理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以人口为基础,以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人为目标,以一定数量的具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所组成的一种社会资源。

由此人力资源有两个规定特性:一是劳动者的数量,二是劳动者的素质。

一定数量是先决条件,高素质劳动者的创造活动是基本保证,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于经济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知识技术资源是指人们可用于创造社会财富的各种技术和潜在知识技术。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保证经济效应的第一要素。

管理资源是指在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管理经验,是当今社会资源中的重要因素。

信息资源是指可供利用并产生效益的一切信息。

这是一种非实体性、无形的资源。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面对新的技术革命,信息将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

(3)可再生资源是指可连续而稳定地为人类提供各种所需的物质资源。

包括:恒定存在的资源,如风能、水力能、地热能和太阳辐射能等。

可循环再生的资源,如淡水资源,森林草原资源等。

通过人类劳动而再生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知识技术资源等各种社会资源,在人类脑力或体力劳动的背景下,这类资源可以较快的更新,为社会提供新的资源。

可再生资源虽然通过大自然和人类的劳动可不断得到更新而为人们持续利用,但如果在一定时期里,对其耗用过度,尤其是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过度,就可能破坏资源的再生。

(4)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相对于人类的自身再生产及人类经济再生产的周期内不能再生的各种资源,如各种矿产资源、煤、石油等。

这些资源是随着消耗而逐渐减少的,短时期内不能恢复。

4、破坏自然资源会引起对人类社会怎样的报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有限的,被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一些可再生资源,而且再生资源的循环再生条件如果不被破坏,资源可以再生,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可保持融洽和谐的关系。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了。

但是,人们在无知、盲目和贪婪的动机驱动下,一味地从大自然中索取各种资源,不对大自然的循环过程进行维护,使大自然不堪重负,终于以各种形式向人类提出抗议,实行报复,这在人们现实的生活中已得到证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造成洪水肆虐其一是滥砍乱伐森林。

森林有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森林的立体结构能对降水层层截持,有减弱降水对地面侵蚀的动能,也能使降雨量得以缓减,而且,森林枯枝落叶的持水量又是其本身重量的4倍,还可借助良好的土壤结构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径流。

在雨季,森林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洪峰流量,延缓洪峰到来时间;在旱季,能增加枯水流量,缩短枯水期长度。

由于滥砍乱伐,造成无林和少林,洪峰就会迅猛进退,加大了洪水的威胁。

其二是湿地湖沼被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泥炭地等,这种湿地是流域来水的调节库,承担着蓄泄河川、维持流域水量平衡、降解污染物和提供旅游资源等作用,素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由于人们不停地沿河沿湖围垦,湿地范围锐减,调蓄洪水能力急剧下降。

建国以来,长江流域有近1/3以上的湖泊被围垦,造成大量湖泊消亡,蓄水容积锐减。

同样,由于缺水,地下水被超量开采,一些地区地面沉降、致使用权河湖干涸,黄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1985年以后,年年断流,造成了黄河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三是土地不合理的耕作。

长江流域是古老的农业区,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有些山高坡陡的区域内,可耕地很少,农民不得不在河川两岸开荒种地,不少耕地又是在没有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的顺坡耕作,陡坡上的过度垦殖,会使林地减少,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又造成长江中下游的河床湖泊的淤积,土壤对降水起了截流作用,这就更增加了洪水的危险。

其四是气候异常。

洪水流量有的虽属中等水平,可水位却很高,而且,当时又逢大雨、瀑雨之时,这种异常的气候,更使受灾范围之广达到空前的地步。

但是,从总体而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为因素是此次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这次巨大洪水瀑发,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是自然资源对人类的惩罚。

(2)引起茫茫赤潮,赤潮是海洋中某些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瀑发性增殖或聚集,引起水色变化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生物多为浮游植物(藻类),在我国海域约分布有130种。

赤潮灾害是通过藻类产生毒素,使水生动物引起物理性刺激或降低水体中的氧而引起的海洋动物大量死亡,最终形成有毒生物汇集,并对其他动物包括人类也产生毒害作用,给海水养殖业等造成重大损失。

(3)迎来疯狂的沙尘暴沙尘暴是由风与沙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沙尘爆发时,遮天蔽日、粉尘俱下,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是另外一种环境问题。

沙尘暴主要发生我国北方的春季,频繁发生,沙尘暴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经过的地方大都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由于过度放牧、樵采、搂发菜等人为原因,原来的固定沙丘活化,流沙不断向南移动。

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遇到大风天气,就会有大量沙尘被吹向天空,是中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沙尘来源。

沙尘暴也是大自然对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的一种报复。

5、人口过度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哪些不利的影响?人类生产物质资料就是为了满足自身对物质产品的消费需求。

在世界人口过度增长的形势下,人口对物质消费的无限追求给未来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比如:(1)人口过量增长对物质生产造成压力人的需求可分三个层次:第一,生存的需求;第二,享乐的需求;第三,自我发展的需求。

其中生存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这是社会秩序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但在人口急剧增长的形势下,满足人口基本需求的社会物质生产就会倍感紧张。

众多人口会使粮食生产出现紧张局面,随之而来就会产生世界谷物库存量的下降和粮食市场价格的全面上涨。

其他,诸如水产品、生活用品等需求增长也值得关注。

有人预测并提醒人们,21世纪人类将面临食物无保障的危机。

有人甚至提出“谁来养活中国?”这个令世人震惊的论题。

人口的过度增长确实是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2)人口过量增长会导致对资源的过度使用物质生产的原料都来自于自然资源,由于对物质产品的巨大需求,人类在先进的生产技术支持下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强度、高密度,而这种高强度、高密度的开发,往往超出了自然资源的自我更新能力。

自然资源长期地被透支使用,最终会导致其恢复机制的衰退甚至崩溃。

近几十年来,在过量人口的压力下,很多资源的使用都处在过度状态,而这正是导致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或其它生活物资,大片的植被被砍伐或被烧荒变成耕地,造成了水土流失的源头;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或其它生活物资,土地的利用强度极大地提高,土壤肥力亏空,化肥被大量使用,又给土地带来酸化,造成土地板结等严重土壤生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