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无相生共27页文档
《老子》有无相生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省略句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
4、抱怨以德 状语后置
5、图难于其易 状语后置 6、为大于其细 状语后置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8、有无相生,……恒也
状语后置 判断句
1—5则重点词语
美之为美 以为器 以为室 以为用 当其无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自是 自伐 自矜 自矜者不长 有道者不处 强行 不失其所者久(合适的或指定的位置)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西方有思想的科学家,大多喜欢老子哲学,
崇尚道法自然。托尔斯泰曾说“我的良好精神状
态主要归功于阅读《老子》”。
老子是德国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国 人”,每四个德国人的家庭里就藏有一本 《道德经》
爱因斯坦书架上的书并不多,但有一 本书很吸引客人,是老子的《道德经》。
文章
《老子》文字简洁,善用譬喻, 语言如诗一般有韵律,其中还吸收了 不少民间谣谚。但它不是抒情和叙事 诗,而是阐述哲理的议论文。
慎终 (慎重地对待,形作动)
败之 则无败事 (使……败;失败)
其死也坚强
(僵硬)
故坚强者死之徒 (一类)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生于毫末 起于累土 始于足下 木强则折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被动句
总结
认识自然:对立统一,相辅相成, 相互依存
认识自己:不自以为是,贵有自 知之明
认识人生:凡事从细小处做起, 善始善终
你知道老子在舌头和牙齿的启发下悟出了什么吗?
牙齿是刚强的,却又是柔弱的;舌头是 柔弱的,却又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 最终却敌不过柔弱的舌头,强与弱是矛盾对 立的统一体。
解题
阐述“有”和“无”的关系。 “有”和“无”的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可 以相互转化的,并且循环不止。 这是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显示了 他特有的、卓绝的智慧。
《有无相生》
译: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 斯:就。 生:生成。 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互相 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 成:促成。 形:比较。 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 盈:补足。 和:应和。 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 随:跟随。 恒:永恒的。 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小结: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
相相 互互 转依 化存
他 敢 剪 吗 ?
有 无 相 生
走近老子:
老子 ,字伯阳,谥号聃,又 称李耳。是中国最伟大的哲 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 尊为教祖。老子的思想主张 是“无为”。
守柔
寡欲 善为下 居后不争
第1则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
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小结: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以为
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成为“物或恶之”的“余 食赘肉”,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第4则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
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 不亡者寿。
译: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即了解自己更
小结:不可忽略小的事物或问题,大的事情或问题都是从小开始
的。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
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7则
译: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身体是僵硬的。 柔弱:柔软。 坚强:僵硬。
徒:类。 兵:军队。 灭:被消灭。 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易断的,它死后是干枯的。因此坚强 强:刚强。 折:被折断。 跟死亡是同类的,柔弱跟生命是同类的。所以军队逞强就会 被消灭,树木刚强就容易被折断。逞强逞大的人落入下风, 持守柔弱的人占据上风。
《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
比 喻 说 理
“车” “器” “室”
第二则
“无”
毂中心 器中心
户牖中心
“有”
有车之用 有器之用 有室之用
器物实体这个“有”,只是提供便利的条件; 器物中空这个“无”,才是发挥作用的关键。显然, “有”与“无”是辩证统一、互相依存的,二者缺 一不可,而老子更强调的是空虚不盈的作用。
通过列举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无之以为用” (即 谈“无”的功用)的道理。
三、“小国寡民”的社会历史观
老子希望无为而治,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1)斯恶( )已
(2)音声相和( )
(3)三十辐( ) ,共一毂( )Βιβλιοθήκη (4)埏埴()以为器
(5)凿( )户牖(
)以为室
(6)自见( )者不明,自矜( )者
不长( )
(7)曰余食赘( )形,物或恶
(
)之
(8)其脆易泮(
)
(9)起于累(
)土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1)斯恶(è)已 (2)音声相和(hè) (3)三十辐( fú ),共一毂(gǔ) (4)埏埴(sh ān zhí)以为器 (5)凿(záo)户牖(yǒu)以为室 (6)自见(xiàn)者不明,自矜(jīn)者不 长(zhǎng) (7)曰余食赘(zhuì)形,物或恶(wù)之 (8)其脆易泮(pàn) (9)起于累(léi)土
窗户 用水和土 以,来/为,
制作
• 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把……作为
• 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 (就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方),才成就了车子的作 用。和陶土来作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 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 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 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
老子-有无相生PPT优秀课件
•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 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 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英国民谣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
•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 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 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托尔斯泰
翻译: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
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
易散失。要在还没有出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还没有陷
入混乱的时候治理混乱。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
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
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
来的。
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让它失败了。如果
在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
了。
20
这一则所言,意思不止一层: 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说我们要做事有预见, 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及时处理好事件, 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 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多指高远目标完成于点滴积 累,要有毅力,能坚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③“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 事”言“善始善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所谓“行 百里者半九十”。
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翻译: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 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 (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 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来也是一 样),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相 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有无相生
1、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刑,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先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注释]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
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②毂:音gu,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③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
④埏植:埏,和;植,土。
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
⑤户牖:门窗。
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
[引语]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
对此,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有无相生原文及翻译
有无相生原文及翻译【出处】《老子》第1则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难相得益彰,长短相近,高低相等,音声和谐,前后始终如一。
翻译:世界上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美,所以知道什么是丑;如果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你就会知道什么是坏的。
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第2则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你以为自己是工具,其实没有的时候,你可以用。
凿户为室,无时可为室。
所以,有图利,无图用。
三十根辐条聚集在汽车的轮毂上。
只有当轮毂的中心是空的(也就是说,只有当中心有一个空的空间)时,汽车才能运行。
和陶土来做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
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
第3则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在道中,又叫“食有余,形有余,物或邪”。
所以,没有德人的位置。
译: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就连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第4则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即了解自己更重要)。
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即战胜自己更重要)。
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
《老子》有无相生
的 还你Βιβλιοθήκη 能?脸张几到看能你你能
找
到
几
张
脸
?
故事
有一个父亲要给儿子娶个媳妇。他去找比 尔盖茨,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个老公,是世 界银行的副总裁;又找到世界银行总裁, 说我推荐一个副总裁给你,是比尔盖茨的 女婿。这桩婚事就成了。 这位父亲深通老子哲学,本来不存在的 “无”都符合对象的预期,于是就产生了 “有”。
• 第5则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 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 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 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天下大事难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 “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 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为人处世, 应当谨慎做事,而不应当“轻诺”、“多 易”。
总结5、6则:
认识人生:
凡事从细小处做起,善始善终
第7则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 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 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 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 处上。
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 的洞察,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 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 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 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 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 有良好的处世修养。
明 、矜彰,、故长功。、—长—《老子》二
十二章
态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
度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 中,人不应该自以为是,否则 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成 为“物或恶之”的“余食赘 肉”,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 的事。
第4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四章 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探究内涵】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注释】 ①强(qiǎng)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② 不失其所者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 ③ 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 长存,这就是寿。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导学案及相关材料,了解老子 及其作品《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思想。
2 阅读文本,掌握重点文学知识及文言现象。
3 通过对比阅读,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 思考其现实意义,体会老子的辩证思想。
实际运用老子的辩证思维和逆向思维解决实 4 际问题,涵泳心灵,养育人格,将所学转化
为为人做事的准则。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注释】
11.几(jī):接近。 12.慎重如始:审慎面对事情 的终结,一如开始那样。
重在阐释百姓做事经常功 败垂成的原因,强调必须从始 至终保持谨慎,越到收官结尾 处越要小心。
【六十四章】 第五层
是以圣人欲不欲, 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 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 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 ①企者:踮起脚的人 ②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③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④自是者不彰:自己为是的不能彰显。 ⑤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 ⑥长:长久。一说读zhǎng,意思是得到敬重。 ⑦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 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形”。 ⑧处:为,做。
诸子选读老子有无相生原文
诸子选读老子有无相生原文引言:老子(Laozi)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成为了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文化经典之一。
在《道德经》中,老子深入探讨了宇宙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提出了许多关于有无、相生相克等哲学思想。
本文旨在选读老子原文,探讨老子关于有无相生的观点。
一、《道德经》中的有无观点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及有无的概念,并表达了他对于有无的理解和看法。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在这里强调了道的无名性,即道不可名、无法言喻。
他认为,宇宙的开始是无名的,而一切万物的来源则是有名的。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老子指出,人们只有通过了解和认识到美的存在,才会有了丑恶的概念。
同样地,只有了解和认识到善的存在,我们才能判断事物的不善。
在《道德经》的其他章节中,老子也提到了有名与无名、有形与无形的对比,强调了有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生性。
二、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老子的有无观点还涉及了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即认为有与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一章节强调了道的宽广无边,与万物息息相关。
老子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源于道,而道又包含了一切存在。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老子通过谷神不死之例,表达了有无相生的思想。
谷神是一种生命之源,它的存在使得万物能够生存,并且与天地根相互联系。
三、有无相生的应用老子的有无相生思想不仅停留在哲学层面,还可以应用到人生、社会和管理等方面。
在人生层面,老子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通过不强求、不抵抗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挑战。
他认为,人们应该像水一样,守住自己的内心,静观事物的变化,以达到顺应宇宙规律的境界。
在社会层面,有无相生的思想强调了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
老子:有无相生
船主与漆工的故事,动车事故血的教训,以及我们现实生 活中许许多多的事实都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在学 习、生活还是工作中,也无论是在日常管理或者履行职责过程 中,都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做粗心、不拘小节的糊涂船主,要 做重视细节、负责任的漆工。 【点评】该材料说细节也是完全正确的,是漆工注意到细 节,换得船长孩子的一条命。开头就摆明观点,然后从材料入 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连用2个反问句,说明细节确实决定 成败,船主如果注意细节的话,就可以防患未然,漆工注意细 节,就拯救生命,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使得开头引得读者注意, 开篇十分有力,接着又用美国唱片的事例,说明乔布斯关注细 节的正面事例,由此过度到不注意细节的危害性,最后警示大 家应该注意细节,结构十分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的感想? 【文题】在学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大与小: 大事与小事、大物与小物、大房与小屋、大海与小溪、 大国与小国、大商人与小摊贩、大心胸与小计较、大 度量与小肚肠、大场面与小见识……以“大与小”的 辩证关系为话题作文。
有无相生
•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 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 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 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 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 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 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 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在道教中,老子是 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就是自然,路,道理, 法则,规律。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第四单元《老子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版
6.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主旨: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小到大、从细微到显著的过程,所以对 于坏事,就要防微杜渐,防止其酿成大祸;对于好事,则要从细微 处入手,用毅力和恒心,成绩远大的伟业。
——赫拉克利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宋﹒苏轼)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第二则】 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 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聚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 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 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 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 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 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 了它的作用。
三、四则 认识自己
第三则——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 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 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 劳;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自矜攻伐、居功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