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二十一章代谢总论生物能学2011
19生化

新陈代谢的功能
• 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 • 将外界引入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需要的 结构元件; • 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 • 形成或分解生物体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 子; •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酶的三种组织方式
分散存在 多酶复合体 与膜结合的多酶复合物
代谢的基本概念
• 代谢途径——导致某一种物质合成或者 分解的一系列反应。 线状、环状或分支状。 • 代谢物——在一条代谢途径之中,前一 个酶的产物刚好作为后一个酶的底物, 很难孤立地把它们归为底物还是产物, 一般就称其为代谢物或代谢中间物。 • 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和不定向代谢
细胞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网络
代谢的三种途径
•基础代谢——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所必需 的能量需要。人体处于极端安静,进食后 12-14小时,室温18-20℃,静卧不动,保持清 醒,维持各器官、组织活动所需的能量,以 及散失的热量总和。 基础代谢所需能量:每小时耗氧量乘以 氧的卡价(每升氧相当于多少卡的能量,平 均为4.825千卡/升)。
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分类 光能自 养生物 化能自 养生物 光能异 养生物 化能异 养生物 C源 CO2 CO2 能源 光 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供体 HO2, H2S, S 或其它无机物 无机化合物如 H2, H2S, NH4+ Fe2+ 有机物 (葡萄糖) 有机物 (葡萄糖) 实例 绿色植物、藻类、 蓝细菌、光合细菌 固氮菌、氢细菌、 硫细菌和铁细菌 非硫紫细菌 动物、大多数 微生物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Degradation: biomolecules – building blocks – common intermediates final products
王镜岩(第三版)生物化学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19章代谢总论⒈怎样理解新陈代谢?答: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一切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体表现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是由多酶体系协同作用的化学反应网络。
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两个方面。
新陈代谢的功能可概括为五个方而:①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
②将外界引入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需要的结构元件。
③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
④形成或分解生物体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子。
⑤提供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⒉能量代谢在新陈代谢中占何等地位?答: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包括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机体运动,包括肌肉的收缩以及生物膜的传递、运输功能等等,都需要消耗能量。
如果没有能量来源生命活动也就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
⒊在能量储存和传递中,哪些物质起着重要作用?答:在能量储存和传递中,ATP(腺苷三磷酸)、GTP(鸟苷三磷酸)、UTP(尿苷三磷酸)以及CTP(胞苷三磷酸)等起着重要作用。
⒋新陈代谢有哪些调节机制?代谢调节有何生物意义?答:新陈代谢的调节可慨括地划分为三个不同水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
分子水平的调节包括反应物和产物的调节(主要是浓度的调节和酶的调节)。
酶的调节是最基本的代谢调节,包括酶的数量调节以及酶活性的调节等。
酶的数量不只受到合成速率的调节,也受到降解速率的调节。
合成速率和降解速率都备有一系列的调节机制。
在酶的活性调节机制中,比较普遍的调节机制是可逆的变构调节和共价修饰两种形式。
细胞的特殊结构与酶结合在一起,使酶的作用具有严格的定位条理性,从而使代谢途径得到分隔控制。
多细胞生物还受到在整体水平上的调节。
这主要包括激素的调节和神经的调节。
高等真核生物由于分化出执行不同功能的各种器官,而使新陈代谢受到合理的分工安排。
人类还受到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
除上述各方面的调节作用外,还有来自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代谢调节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代谢调节使生物机体能够适应其内、外复杂的变化环境,从而得以生存。
第十九二十一章代谢总论生物能学

三、代谢作用中的能量关系
分解代谢: 是代谢作用的分解过程,有机物(糖、 脂和蛋白质)被转化为更小、更简单的终产物(如乳 酸化、为CATOP2和和N还H原3等的)电,子分载解体代(谢NA释D放H能、量NA,D部PH分和被转 FADH2),其余的作为热量散失。
➢ 基团转移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消除、异构化和重排反应 ➢ 碳-碳键的形成与断裂反应
五、代谢研究的方法
代谢研究所指的活细胞是一种概括的说 法,既来自于单细胞、也来自于多细胞生物、 还包括病毒和噬菌体等。
代谢研究主要是对中间代谢的研究。可以 在不同的水平上进行,用生物整体的研究称 体内研究,用 in vivo表示, 用组织切片、匀 浆、提取液作为材料的研究体称外研究,用 in vitro表示。
一、有关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 体系、环境、状态
• 体系(system):系统、物系, 热力学中指研究所涉及全
部
•
物质总称。
环境(surrounding):外界, 除体系外全部物质总称。
一个体系的性质包括:压力、体积、温度、组成、比热、表 面张力…………。
一个体系的各种性质确定了,其状态就确定了。
式中“=”表示可逆的过程, S=0,此时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0”表示不可逆的过程,体系熵增加。 所有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熵总是增加。
新陈代谢过程使生物有机体不断向环境释放其生命 活动不得不产生的全部正熵。
用熵作为衡量生化过程能否自发进行是困难的,自 由能则可以。
[医学]代谢总论
![[医学]代谢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e16f70ab0508763230121238.png)
通过NADPH循 环从分解代谢 中将电子和氢 原子(能量) 传递到合成代 谢中。
六、FMN和FAD的递能作用
在氧化还原反应,特别是在氧化呼吸链中起着传递电子和氢原子的作用。
七、辅酶A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辅酶A
功能——酰基转移酶辅酶,传递酰基 在脂类与糖类代谢中起重要的作用
八、新陈代谢的调节
代谢的调节分三个水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
3. 同位素示踪法
用14C标记CO2,培养绿藻,提 取液进行双向纸层析,放射 自显影,发现放射性最早出 现在3-磷酸甘油酸(PGA), 随后出现在其他中间物。
•
科学家通过同位素示踪法证明,生物集体虽然从表 面上看,保持着恒定状态,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恒定 不变的,生物有机体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体内 各种物质在不断地更新。
•[医学]代谢总论
3.新陈代谢的特点
(1) 不同生物的代谢大同小异
大同 •
各类生物的物质的代谢途径十分相似
为什么具有许多相同之处呢? 共同的祖先!
小异 也有偏向
低等的厌氧生物尚没有发展出好氧代谢途径,而高
等生物包括好氧细菌都发展出了更为高效的好氧 代谢,但同时保存了厌氧代谢途径。
(2) 反应步骤繁多,具有严格的顺序性; (3) 与环境相适应,自动调节;
实质是电子的得失,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十分普遍,
从代谢物转移的电子,通过一系列的传递体转移到氧, 并伴随能量的释放。
(三)消除、异构化及重排反应
消除反应伴随碳-碳双键的生成,可通过协同 机制、碳正离子机制或碳负离子机制完成,形成 顺式或反式消除产物。
在生物化学中,常见的异构化反应是双键移 位。如酮糖-醛糖互变。
2. 生物圈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间氧和二氧化碳的循环
第19章 代谢总论

第19章代谢总论1、合成代谢2、分解代谢3、在能量贮存和传递中,哪些物质起着重要作用?答案:1、又称生物合成,是生物体利用小分子或大分子的结构元件建造成自身大分子的过程。
2、有机营养物,不管是从外界环境获得的,还是自身贮存的,通过一系列反应步骤转变为较小的、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
3、高能化合物(如磷酸肌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等)可将其高能磷酸基团转移给ADP生成ATP,生成的ATP分子又可将其高能磷酸基团转移给其他化合物使之获得能量,所以ATP 不仅是机体细胞最直接的能源,同时A TP在能量的传递中起中间题的作用。
物质氧化产生的高能位电子和脱下的氢原子通过辅酶Ⅰ或辅酶Ⅱ传递给生物合成中需要还原力的反应。
FMN和FAD都能接受两个电子和两个氢原子,它们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特别是在氧化呼吸链中起着传递电子和氢原子的作用。
乙酰-CoA形成的硫脂键和A TP的高能磷酸键相似,都在水解时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
因此可以说,乙酰-CoA具有高的乙酰基转移势能。
第20章生物能学1、生物氧化2、氧化磷酸化作用3、磷氧比值4、底物水平磷酸化5、解偶联剂6、怎样判断一个生物化学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进行的方向?A 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肌酸、葡糖糖-6-磷酸在水解时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分别为-30.5kJ/mol、-61.9 kJ/mol 、-43.1kJ/mol、-13.8kJ/mol,当反应物、产物的起始浓度都为1mol/L时,判断下列反应进行的方向:①磷酸肌酸+ADP→ATP+肌酸;②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ATP+丙酮;③葡糖糖-6-磷酸+ADP→葡萄糖+A TP。
7、从ATP的结构特点说明其在机体细胞能量传递中的作用。
答案:1、生物氧化指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形成ATP的过程。
由于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气而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生物氧化又称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完整word版)生物化学部分总结

第19章代谢总论1、分解代谢: 有机营养物, 不管是从环境获得的, 还是自身储存的, 通过一系列反应步骤变为较小的, 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称为分解代谢。
2、合成代谢: 又称生物合成, 是生物体利用小分子或大分子的结构原件建造成自身大分子的过程。
3、ATP储存自由能为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满足以下四方面的需要: ①生物合成、②肌肉收缩、③营养物逆浓度梯度跨膜运送、④在DNA、RNA、蛋白质能生物合成中, 以特殊方式起递能作用。
4、能够直接提供自由能推动生物体多种化学反应的核苷酸类分子除ATP外, 还有GTP, UTP, CTP。
GTP对G蛋白的活化,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蛋白质的寻靶作用, 蛋白质的转运等等都作为推动力提供自由能。
5、FMN, 黄素腺嘌呤单核苷酸, FAD,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它们是另一类在传递电子和氢原子中起作用的载体。
FMN和FAD都能接受两个电子和两个氢原子, 它们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特别是在氧化呼吸链中起着传递电子和氢原子的作用。
6、辅酶A, 简写为CoA, 分子中含有腺嘌呤、D-核糖、磷酸、焦磷酸、泛酸和巯基乙胺。
在水解时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
第20章遗传缺欠症缺乏尿黑酸氧化酶, 导致酪氨酸的代谢中间物尿黑酸不能氧化而随尿排出体外, 在空气中使尿变成黑色。
苯丙酮尿症, 是苯丙氨酸发生异常代谢的结果, 这是尿中出现苯丙氨酸。
但酪氨酸的代谢仍然正常。
通过以上两种不正常的代谢现象, 是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得到了阐明。
第21章生物能学1、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类型.碳氧键..氮磷键型-如胍基磷酸化合物。
1.磷酸肌酸。
2.磷酸精氨酸..硫酯键型-活性硫酸基.1.3’-腺苷磷酸5’-磷酰硫酸.2.酰基辅酶A..甲硫键型-活性甲硫氨.2、ATP水解释放的自由能收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当ph升高时ATP释放的自由能明显升高。
还受到Mg2+等其他一些2价阳离子的复杂的影响。
3、ATP在磷酸基团转移中作为中间递体而起作用。
新陈代谢与生物能学

ATP的特点 的特点 环境中, 在pH=7环境中,ATP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 环境中 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 团完全解离成带4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 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 团完全解离成带 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ATP4),具有较大势能 加之水解产物稳定, 具有较大势能, ),具有较大势能,加之水解产物稳定,因而水 解自由能很大(∆G°′=-30.5千焦 摩尔)。 解自由能很大( ° 千焦/摩尔)。 千焦 摩尔
(四) 高能化合物与ATP
• 生化反应中,在水解时或基团转移反应中可 生化反应中, 释放出大量自由能( 千焦/摩尔 释放出大量自由能(>21千焦 摩尔)的化合 千焦 摩尔) 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 高能化合物的类型 • ATP的特点及其特殊作用 的特点及其特殊作用
高能化合物的类型
自由能(free energy)
• G=H-TS • ∆G=∆H-T∆S G • 自由能的变化能预示某一过程能否自发 进行, 进行,即: • ∆G<0,反应能自发进行 , • ∆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 • ∆G=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自由能的变化和平衡常数的关系 假设有一个化学反应式: 假设有一个化学反应式:aA + bB = cC + dD 恒温恒压下: 恒温恒压下:∆G′=∆G°′+ RTlnQc ° 式中:∆G°′= - RTlnK 式中: °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生物小分子合成大分子 • •
合成代谢
需要能量
物 质 代 谢
•
代谢
• • •
能量代谢
能量
分解代谢
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
(二)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1.研究材料:
代谢总论

第十章代谢总论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代谢(metabolism)又称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
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前者又称同化作用,是指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把它们转化为自身物质;后者又称异化作用,是指机体将自身物质转化为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平衡使生物体既保持自身的稳定,又能不断更新,以适应环境。
二、代谢途径代谢过程是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完成的。
完成某一代谢过程的一组相互衔接的酶促反应称为代谢途径。
代谢途径有以下特点:1.没有完全可逆的代谢途径。
物质的合成与分解,有的要完全不同的两条代谢途径(如脂肪酸的代谢);有的要部分地通过单向不可逆反应(如糖代谢)。
2.代谢途径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直线型的,有分支型的,也有环形的。
3.代谢途径有确定的细胞定位。
酶在细胞内有确定的分布区域,所以每个代谢过程都是在确定的区域进行的。
例如,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进行。
4.代谢途径是相互沟通的。
各个代谢途径之间,可通过共同的中间代谢物而相互交叉,也可通过过渡步骤相互衔接。
这样各种代谢途径就联系起来,构成复杂的代谢网络。
通过网络,各种物质的代谢可以协调进行,某些物质还可相互转化。
5.代谢途径之间有能量关联。
通常合成代谢消耗能量,分解代谢释放能量,二者通过ATP等高能化合物作为能量载体而连接起来。
6.代谢途径的流量可调控。
机体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不同的代谢速度,以提供适量的能量或代谢物。
这是通过控制物质代谢的流量来实现的。
因为代谢是酶促过程,所以可通过控制酶的活力与数量来实现。
每个代谢途径的流量,都受反应速度最慢的步骤的限制,这个步骤称为限速步骤,或关键步骤,这个酶称为限速酶或关键酶。
限速步骤一般是代谢途径或分支的第一步,这样可避免有害中间产物的积累。
限速步骤一般是不可逆反应,其逆过程往往由另一种酶催化。
限速酶的活性甚至数量,往往受到多种机制的调节,最普遍的是反馈抑制,即代谢终产物的积累对限速酶产生抑制。
第19章代谢总论

18
16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4
12
甘油酸-
~P
10 1,3-2P
~P
8
6
4
2
•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推动 一个在热力学上不利的反应, 使之能够顺利进行。
ATP ~P ~P
“共同中间体作用”,传递能量 能量代谢实质:ATP的形成与裂解。
五、能量代谢中辅酶的递能作用,P3
1、辅酶I和辅酶II的递能作用 P3
肌酸+ ATP
ADP+Pi + 能
ATP在传递能量方面起着转运站的作用。成人一日内需消耗40kg 的ATP,在激烈运动时,ATP的利用率每分钟可达到0.5kg。
(3)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的贮能作用
肌酸激酶
(4)分解代谢产生ATP (5)ATP的利用
一、有关概念
1.新陈代谢(代谢 Metabolism )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所经历的一切化学变化的总称。
实质是:错综复杂的化学反应相互配合,彼此协调,对周
围环境高度适应的一个有规律的总过程。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 多糖 葡萄糖 甘油 + 脂肪酸
共同降解产物
终产物 简单小分子
乙酰辅酶A
NH3 H2O CO2
N
水解自由能:每个 高能键的水解自由 能为 30.5kJ/mol或
7.3kcar/mol
O O- P
O-
O O- P
O-
O O- P
O-
NN OCH2 O
HH
H
H
OH OH
AMP ADP
ATP4-+H2O
ATP
ADP3-+HPO42-+H+
D
F+H + 能
代谢总论

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生物机体通过分解代谢将营养物质分解为小 分子物质,通过合成代谢将小分子物质合成 自身的大分子以及自身所需的其他生物分子。 这两种代谢途径所包括的物质转化,都属于 物质代谢。 物质代谢为基础,与物质代谢过程相伴随发 生的,是蕴藏在化学物质中的能量转化,统 称为能量代谢(energetic metabolism)
要求掌握内容
一.名词解释 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分解代 谢与合成代谢 二.问答题 1.新陈代谢的特点 2.代谢具体研究对象(能举几个例子) 3.代谢研究方法(要求举例说明)
三 物质-能量转换 辅酶辅酶Ⅰ,Ⅱ的递能作用
1.分解 2.还原型辅酶产生 3.ATP产生 辅酶Ⅰ,Ⅱ,FMN,FAD的递能作用 (作业)
p2 发酵
四
代谢动态与调节
代谢的调节可为三个不同水平:分子水平、 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
分子水平的调节包括反应物和产物的调节(主 要是浓度的调节和酶的调节)。酶的调节是最 基本的代谢调节; 细胞的特殊结构与酶结合在一起,使酶的作 用具有严格的定位条理性,从而使代谢途径 得到分隔控制。 多细胞生物还受到在整体水平上的调节。这 主要包括激素的调节和神经的调节。
红色面包霉
大肠杆菌
(野生型,营养缺陷型突变体)
6 整体、组织切片、组织匀浆和提取液 三羧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 脂肪酸氧化
七
代谢研究的意义
1.代谢研究在病理和医药研究中的意义 (糖尿病,脂肪肝) 2.代谢研究在基因工程研究的地位 (转基因牛,转基因羊,转基因蕃 茄,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烟草)
代谢的控制论
决定代谢方向的是代谢过程中一些不可逆的步 骤,它们不仅决定着物质流动速率,而且还决 定着流动方向 酶量的调节:酶合成与降解(反馈抑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U(E):体系质点能量综总合( U ) 体系
体系
做功
焓(H):体系的热含量;焓变: 吸H热=U+PV,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U=Q-W
生物化学中近似恒压恒容, 所以:H≈U
4.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entropy) 热的传导只能由高温物体传至低温物体。 熵(S):体系质点散乱无序程度 熵变(S),隔离体系:S= S体系+ S环境≧0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最根本的能量来源
代谢总貌
➢ATP起捕获和贮存能量(传递能量)的作用 ➢能量传递系统:ATP→ADP+Pi
以ATP形式贮存的能量有以下作用:
(1)提供生物合成所需能量
(2)机体活动及肌肉收缩所需能量
(3)营养物跨膜运输所需能量
(4)DNA,RNA,蛋白质等合成中,保证基因信息正 确
生化反应中,在水解时或基团转移反应中可 释放出大量自由能(>21千焦/摩尔)的化合物称 为高能化合物。
1)磷氧键型:ATP、氨甲酰磷酸 2)氮磷键型:磷酸肌酸 3)硫酯键型:酰基CoA 4)甲硫键型:S-腺苷甲硫氨酸
高 能 化 合 物 类 型
硫酯键型
甲硫键性
ATP的特点
在pH=7环境中,ATP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团
式中“=”表示可逆的过程, S=0,此时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0”表示不可逆的过程,体系熵增加。 所有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熵总是增加。
新陈代谢过程使生物有机体不断向环境释放其生命 活动不得不产生的全部正熵。
用熵作为衡量生化过程能否自发进行是困难的,自 由能则可以。
二、自由能(free energy)
代谢研究主要方法:
1、酶抑制剂的应用 2、同位素示踪法 3、气体测量法 4、核磁共振波谱法 5、利用遗传缺陷症研究代谢途径
×
酪氨酸氧化酶
尿黑酸
尿黑酸氧化酶
本章基本要求
1.熟悉代谢作用的特点。 2.掌握重要辅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了解常用的代谢作用研究方法
第二十章 生物能学 Chapter 20.Bioenergetics)
一、有关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 体系、环境、状态
2. 体系(system):系统、物系, 热力学中指研究所涉及全
部
3.
物质总称。
环境(surrounding):外界, 除体系外全部物质总称。
一个体系的性质包括:压力、体积、温度、组成、比热、表 面张力…………。
一个体系的各种性质确定了,其状态就确定了。
完全解离成带4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ATP4-),具
有较大势能,加之水解产物稳定,因而水解自由能
很大(ΔG°′=-30.5千焦/摩尔)。
a
b
g
O
O
O
腺嘌呤—核糖— O — P — O ~ P — O ~ P — O-
O-
O-
O-
➢ 基团转移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消除、异构化和重排反应 ➢ 碳-碳键的形成与断裂反应
五、代谢研究的方法
代谢研究所指的活细胞是一种概括的说 法,既来自于单细胞、也来自于多细胞生物、 还包括病毒和噬菌体等。
代谢研究主要是对中间代谢的研究。可以 在不同的水平上进行,用生物整体的研究称 体内研究,用 in vivo表示, 用组织切片、匀 浆、提取液作为材料的研究体称外研究,用 in vitro表示。
自由能的概念对于研究生物化学过程的能力学具有 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体用于作功的能量正是体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自 由能,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也正是为有机体利用的自 由能。它不仅可以用来判断机体内某一过程能否自发 进行,而且还可以利用自由能这个函数来计算反应的 其它有用参数。
在温度和压力不变时: -ΔG=W* (体系中能对环境作功的能量)
解:达平衡时
=Keq=19
ΔG0′= - RTlnKeq =-2.3038.314 311 log19
=-7.6kJ.mol-1
未达平衡时
=0.1
ΔG′=ΔG0′+ RTln[生成物]/[反应物] =-7.6+ 2.3038.314 311 log 0.1 =-13.6 kJ.Mol-1
四、高能化合物
体系:
开放体系(open system) 封闭体系(closed system) 隔离体系(isolated system)
2. 能的两种主要形式 — 热与功 能的表现形式有多种,热与功是两种主要形式,
是体系发生变化时与环境交换能量的两种形式。
3. 内能(internal energy)、焓(enthalpy)和热力 学第一定律:
自由能的变化能预示某一过程能否自发进行,即: ΔG<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ΔG=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三、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变化
G , G , G
对于化学反应:A+B C+D
标准自由能改变(G) :25度、1大气压、反应 物、产物浓度均为1mol/L(有氢离子参加时,其浓 度也是1mol/L,pH为0 )时。 G= G+RTln[生成物]/[反应物] 反应达到平衡点时 G=0
G= G+RTlnK平, G=-RTlnK平 生化标准自由能改变:pH=7 G= - RTlnK平 (单位:J /mol或kJ/mol)
计算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例题: 反应G-1-PG-6-P在380C达到平衡时, G-1-P占 5%,G-6-P占95%,求ΔG0。如果反应未达到平衡 ,设[G-1- P]=0.01mol/L, [G-6-P]=0.001mol/L,求 反应的ΔG ′是多少?
传递。
由分解代谢释放出的化学能,除合成 ATP外,还以氢原子和电子的形式供给生物 合成的需能反应,其中,辅酶Ⅰ(NAD)、 辅酶Ⅱ(NADP)、FMN和FAD在这一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
烟酰胺 (维生素PP)
辅酶Ⅰ、辅酶Ⅱ
(H-:)
..
维生素PP(抗赖皮维生 素)
R
R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R=H:NAD R=-PO3:NADP
FMN和FAD
(VB2)
核
黄
核
素
黄
腺
素
嘌
呤
核
二
黄
核
素苷ຫໍສະໝຸດ 单酸核苷
酸
异咯嗪
辅酶A(CoA)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乙酰Co-A形成的硫酯键和ATP的高能磷 酸键相似,水解时可释放出大量自由能。 许多代谢的终产物都能形成乙酰Co-A。
O
C H 3 C~~S CoA
辅酶A
(VB3)
四、代谢中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