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实验室认可与检测过程的控制要求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引言无损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通过对材料或构件进行各种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材料内部缺陷或性能问题的检测和评估。
无损检测在航空航天、核能、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保证了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材料和构件的质量。
无损检测的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无损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以下是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1. 人员培训与认证无损检测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结果。
对于不同的无损检测技术,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认证证书。
培训内容包括无损检测原理、仪器操作、数据解读等。
2. 设备校准与维护无损检测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包括对仪器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和验证,确保其输出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维护包括对设备的日常保养和故障排除,保证其正常运行。
3. 缺陷标准与评估准则无损检测需要基于一定的缺陷标准和评估准则进行解读和评价。
这些标准和准则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规定等。
在进行无损检测之前,需要明确所使用的标准和准则,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质量管理系统无损检测质量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这包括制定相关的文件和程序,明确质量目标和要求,建立质量记录和追溯系统,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核等。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可以不断提高无损检测的质量和可靠性。
无损检测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培训与认证、设备校准与维护、缺陷标准与评估准则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等措施的配合,才能有效地进行无损检测质量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无损检测的质量水平。
无损检测的质量控制
无损检测的质量控制无损检测的质量控制概述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是一种用于检测材料或构件中表面或内部缺陷的一种技术。
与传统破坏性检测方法相比,无损检测能够在不破坏被检测对象的情况下,提供关于材料或构件质量和完整性的准确信息。
,为了确保无损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在无损检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质量控制是无损检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个有效的质量控制过程能够确保无损检测方法和设备的性能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既定的准则和标准。
质量控制不仅可以帮助确定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能够提供持续改进的机会,以进一步优化无损检测过程。
质量控制策略标准和规范无损检测的质量控制策略的第一步是制定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通常由国际组织或行业协会制定,以确保无损检测方法和设备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在无损检测过程中遵循合适的标准和规范对于获得可信的结果非常重要。
检测设备校准为了保证无损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校准是必要的。
校准过程涉及使用标准样品或已知缺陷来验证设备的测量准确性。
校准还包括检查和确认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工作,如传感器、探头和显示器等。
人员培训和认证质量控制还包括对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和认证。
经过培训的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无损检测方法,并且可以正确操作和解读检测设备的结果。
通过认证,可以确保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准确地进行检测和评估。
数据管理和记录质量控制包括对无损检测数据的管理和记录。
这些数据可能包括检测过程中使用的参数、设备校准记录、检测结果等。
数据管理可以帮助跟踪和监控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提供数据分析和评估的基础。
定期评估和审核为了确保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定期的评估和审核是必要的。
通过评估和审核,可以确定质量控制策略中的任何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评估和审核也可以帮助确定无损检测过程中的改进机会和最佳实践。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范文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范文无损检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统一无损检测工作,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进行的无损检测工作,包括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认证、设备和材料的管理、工作程序的制定与执行、质量控制和记录归档等方面。
第三条无损检测工作必须坚持“安全、准确、高效、合规”的原则,保证无损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认证第四条无损检测人员应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确保其专业能力。
第五条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2. 具有无损检测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3. 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4. 熟练掌握无损检测设备操作和维护知识;5. 具备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第六条无损检测人员应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技能,并根据需要参加相关考试,取得相应证书。
第三章设备和材料的管理第七条本单位无损检测设备和材料应进行定期的检验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八条无损检测设备和材料的购置、验收、保管和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第九条无损检测设备和材料应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记录设备和材料的编号、型号、规格、购置日期、维修和保养记录等,确保设备和材料的可追溯性。
第四章工作程序的制定与执行第十条本单位的无损检测工作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无损检测工作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1. 检测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备的校验和标定、试样的准备等;2. 检测的实施,包括使用相应的无损检测方法和技术,进行检测工作;3. 检测结果的评定,包括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是否合格;4. 检测结果的报告,包括编制和提交检测报告。
第十二条无损检测人员应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工作,不得随意改变检测方法和技术。
第五章质量控制和记录归档第十三条无损检测工作应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第十四条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应包括以下内容: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文件;2. 进行质量控制检查,检查无损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3. 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损检测控制规定
更改记录1 目的规定了无损检测的人员、检测工艺、检测过程控制。
2 适用范围适用于金属原材料﹑零配件及焊缝的无损检测。
3 要求3.1无损检测工艺要求3.1.1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应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并针对公司的特点和设备技术条件进行编制。
3.1.2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应详细、明确、便于操作,检测的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工艺规程。
3.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应有具备无损探伤资格的II人员编制和审核,必须由III级人员批准。
3.2 检测过程的实施3.2.1 无损探伤操作人员必须至少I级以上,报告评审人员必须至少II级以上人员;3.2.2对从事API规范产品的无损探伤人员,必须还按SNT-TC-1A标准进行资格评定;3.2.3无损检测工作必须在外观检查合格并经检查员对检测工件进行确认后进行。
3.2.4 检测人员要明确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对易产生延迟裂纹材质的焊缝的无损检测时间,一般应在焊后24小时以后。
3.2.5 焊缝返修部位的重新检测应由检查员确认返修后,方可重新委托检测,并加注返修次数。
3.2.6 检测人员要完全理解并掌握检测项目的实施细则和设备仪器操作规程,无损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卡确定的检测工艺进行现场检测。
3.2.7 检测人员要加强自检和互检,当发现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出现问题时,应及时纠正。
每次作业前,要清理作业现场,划定安全作业区(警戒绳、警示灯、警示牌)并再次检查现场后方可进行作业,以免误伤他人。
从事x、γ射线作业人员必须携带个人剂量报警仪。
3.2.8 检测中有争议的问题应相互协商,向及时反映,由无损检测质控负责人协调处理。
检测结果评为返修部位者,射线检测下发返修通知单,超声波.磁粉.着色检测在实物上标注缺陷位置。
对检测委托书上注明检测方法、数量、执行标准、合格级别、工件的材质和规格及焊工代号等进行复核,返修委托书还应说明扩检内容。
3.2.9 无损检测焊口的选取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对“T”形接头应优先选作检测对象。
无损检测中心管理制度范本
无损检测中心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提高检测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无损检测中心的管理工作,包括检测设备的配置、使用、维护、检验和更新,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以及检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质量控制。
第三条本公司无损检测中心应遵循科学、严谨、公正、高效的原则,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本公司无损检测中心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加强检测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提高检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章设备管理第五条无损检测中心应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检测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第六条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检验和更新,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七条检测设备的使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第八条检测设备应进行编号和管理,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维护保养情况等。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九条无损检测中心应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检测人员,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条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检测工作。
第十一条检测人员应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
第十二条检测人员应遵守检测中心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循检测标准和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检测工作管理第十三条无损检测中心应根据检测任务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检测工作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检测过程中的操作和检测后的数据处理。
第十五条检测过程中应做好原始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六条检测结果应进行分析和评价,出具检测报告,并对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五章质量控制与监督第十七条无损检测中心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
第十八条应定期对检测工作进行内部质量监督和评审,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文件
《游乐设施安全技术检察规程》第六条, (二)对需焊接成型的重要受力部件,焊前应作焊接工艺评定,焊后消除残存应力,重要受力焊缝应进行无损检测。
第七条, (六)重要轴(销轴) 类零部件出厂时必须进行100%无损检测。
第九条, (二)重要受力焊缝、不同材质的焊缝,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工人完成,必须进行无损检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无损检测工作应由质量检测部来完成,质量检测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应的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的无损检测人员;二、有与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相适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三、有健全的无损检测管理制度、检验检测责任制度。
无损检测人员必须符合《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并按要求从事相应的工作和负有相应的责任。
无损检测应依据游乐设施标准中各类游艺机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与质量评定。
4.1.1 转马中心支撑轴、旋转座舱立轴和曲柄轴必须进行100%的超声波与磁粉或者渗透探伤。
4.1.2 重要焊缝必须进行100%的磁粉或者渗透探伤。
4.1.3 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评定按照GB/T4162 中有关规定执行。
检验质量等级不低于A 级。
4.1.4 磁粉探伤方法及质量评定按照JB4730 中有关规定执行。
检验质量等级不低于Ⅲ级。
4.1.5 渗透探伤方法及质量评定按照JB4730 中有关规定执行。
检验质量等级不低于Ⅲ级。
4.2.1 滑行车的车轮轴、立轴、水平轴、车辆连接器和销轴等必须进行100%的超声波与磁粉 (或者渗透)探伤。
4.2.2 当滑行车的车速不小于50km/h 时,轨道对接焊缝应进行100%的磁粉探伤及不低于70%的射线探伤。
4.2.3 当滑行车的车速小于50km/h 时,轨道对接焊缝应进行100%的磁粉探伤或者渗透探伤。
4.2.4 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评定按照GB/T4162 中有关规定执行。
检验质量等级不低于A 级。
4.2.5 磁粉探伤方法及质量评定按照JB4730 中有关规定执行。
无损检测的质量控制
无损检测的质量控制无损检测的质量控制一、引言无损检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检测方法,通过使用非破坏性的检测技术,对材料和构件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内部或表面的缺陷,从而评估其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程序和指南,以确保无损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控制程序1·检测设备的校准和验证1·1 确保检测设备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并具有有效的校准证书。
1·2 定期进行设备的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工作准确可靠。
1·3 记录设备校准和验证结果,并保留相关文件。
2·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要求2·1 确保检测人员具有相关的培训和资质证书。
2·2 定期进行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以提升其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
2·3 确保检测人员了解和遵守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安全规范。
3·检测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3·1 制定和实施标准化的检测程序和工艺流程,确保每个检测过程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3·2 确保操作人员按照标准化的程序进行检测,并记录相关的操作参数和结果。
3·3 定期进行检测过程的审核和评估,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
4·缺陷评估和报告编制4·1 确立缺陷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评估。
4·2 编制清晰、准确的检测报告,包括缺陷的位置、类型、大小和评估结果。
4·3 对检测结果进行归档和保留,以供后续的跟踪和分析。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检测设备校准证书样本。
2·检测人员培训和资质证书样本。
3·标准化的检测程序和工艺流程文件。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质量控制: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程序,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其达到预期的要求和标准。
2·非破坏性检测:指一种无需破坏材料或构件的完整性和功能的检测方法,通过使用光、声、电、磁等物理量来检测材料或构件的内部或表面缺陷。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引言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无损检测在航空航天、能源、制造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隐藏在材料内部的缺陷,避免由于缺陷引起的事故和损失。
为了确保无损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设备和操作参数,减少误报和漏报的概率,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的方法1. 人员培训和认证无损检测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结果。
对无损检测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认证是非常重要的。
培训内容包括无损检测原理、设备操作、缺陷识别和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认证可以通过考试或实践操作来评估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2. 设备校准和维护无损检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校准可以帮助我们消除设备本身的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维护包括定期检查设备的磨损和损坏情况,及时更换和修理问题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样品准备和处理样品的准备和处理也会对无损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我们需要正确选择和准备样品,确保样品表面的清洁和平整,以便无损检测设备能够有效地与样品进行接触。
4. 缺陷标准和参考样本缺陷标准和参考样本是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依据。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无损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确定缺陷的类型和程度。
通过与标准和参考样本进行对比,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5. 数据分析和记录无损检测结果的数据分析和记录对于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及时分析和解读检测结果,并将其记录下来,以备将来参考和分析。
数据分析和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趋势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
结论无损检测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通过人员培训和认证、设备校准和维护、样品准备和处理、缺陷标准和参考样本的使用,以及数据分析和记录等方法,我们可以提高无损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误报和漏报的概率,从而保证无损检测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无损检测工作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公司无损检测工作,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人员安全,根据《非破坏检测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公司无损检测工作负责人为公司技术部主任,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无损检测工作。
第四条公司技术部负责具体实施公司无损检测工作,落实相关制度和要求。
第五条公司所有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服从管理,保证工作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公司无损检测工作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要求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公司无损检测工作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检测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八条公司无损检测工作应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九条公司无损检测工作应保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做好相关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第十条公司无损检测工作应保护相关设备和工具,定期检修维护,确保设备和工具的正常运转。
第二章无损检测工作流程第十一条公司无损检测工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委托---客户向公司提交无损检测委托,并提供相关资料;(二)接单---公司技术部确认委托内容,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无损检测;(三)检测---公司无损检测人员按照委托内容进行无损检测工作;(四)报告---公司技术部编制无损检测报告,并提交客户;(五)结算---客户确认无损检测报告,进行结算。
第十二条公司无损检测工作应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公司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十四条公司无损检测工作应定期对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和工具的正常运转。
第三章无损检测工作安全管理第十五条公司无损检测工作应做好相关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员的人身安全。
(一)无损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相关防护措施;(二)无损检测人员应进行安全培训,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三)无损检测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标准化过程控制与质量保证方法
无损检测技术中的标准化过程控制与质量保证方法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用于检测材料、构件或产品的内部和表面缺陷。
在无损检测过程中,标准化过程控制和质量保证方法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化过程控制是指在无损检测过程中,通过遵循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检测设备、操作者和环境等因素在标准化的条件下进行工作。
标准化过程控制的目标是使不同检测任务之间具有可比性,并提高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首先,选择合适的标准和规范非常重要。
不同的无损检测方法有不同的标准和规范适用于其过程控制和质量保证。
例如,对于超声波检测,国际标准ISO 9712提供了对检测员资质认证的要求和程序;对于磁粉检测,美国标准ASME BPVC Section V提供了对设备性能、操作规范和质量保证的要求。
其次,进行设备校准和验证是保证无损检测质量的关键步骤。
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根据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其满足预定的性能要求。
设备校准和验证包括对设备的各项参数、灵敏度和分辨率等进行检测和调整,以保证其在实际检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另外,对操作员进行培训和认证也是无损检测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
只有操作员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为此,可以依据标准和规范制定培训计划,培养和认证合格的操作员。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无损检测原理、设备操作和维护、缺陷识别和评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无损检测过程中,还应严格控制检测环境。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噪音等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根据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检测环境进行合理控制和调整。
比如在需要进行精密测量的情况下,可使用恒温恒湿设备来控制环境参数,减小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最后,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无损检测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文件等。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推荐)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推荐)第一篇: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推荐)CNAS-CL14《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文件修订说明本次修订,一方面是基于评审员提出该文件在认可对象的人员资格条件上规定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是基于实验室与评审员均认为无损检测仪器设备的校准要求不明确,无法统一;再一方面从提高认可要求、确保认可质量、降低认可风险的角度考虑对该文件进行了修订。
1、修改监督人员的设置与任职要求(1)实验室应按照其从事的无损检测专业类别设立一名或多名技术监督人员;(2)取消如技术监督人员发生变化,应通知认可委员会重新进行评审;(3)技术监督人员的任职要求,修改为:负责监督的无损检测专业的Ⅱ级及以上人员的资格即可。
2、修改授权签字人的任职要求(1)授权签字人的任职要求,修改为:当授权签字人仅对射线探伤的检测项目负责时,其资格应满足射线探伤Ⅲ级人员的资格;当授权签字人仅对超声探伤的检测项目负责时,其资格应满足超声探伤Ⅲ级人员的资格;当授权签字人仅对其他无损探伤中某一项目(如磁粉、渗透、涡流、声发射等)负责时,其资格应满足该无损探伤Ⅱ级人员的资格。
(2)当授权签字人对多项无损检测总报告负责时,该授权签字人必须同时满足各分项检测项目的授权签字人的资格要求。
3、增加射线检测环境条件要求在生产车间、实验室内进行射线探伤的,必须具备满足放射线卫生防护要求的曝光室。
在安装工地、使用现场进行Χ射线或γ射线探伤时,必须分别按照GBZ 117-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或GBZ 132-2002《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划分控制区和监督区并设置警告标志,检测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计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4、增加编写无损检测工艺规程要求实验室应根据本单位申请检测的产品,依据申请认可的检测标准,编制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通用过程要求
过程要求1、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2、必要时,实验室应给客户提供充分说明,以便客户在申请检测或校准项目时能更加适合自身的需求与用途。
3、方法的选择、验证和确认4、方法的选择和验证5、实验室应对使用的检测或校准方法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明确每种新方法投入使用的时间,并及时跟进检测或校准技术的发展,定期评审方法能否满足检测或校准需求。
6、对于标准方法,应定期跟踪标准的制修订情况,及时采用最新版本标准。
7、在引入检测或校准方法之前,实验室应对其能否正确运用这些标准方法的能力进行验证,验证不仅需要识别相应的人员、设施和环境、设备等,还应通过试验证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精密度、线性范围、检出限和定量限等方法特性指标,必要时应进行实验室间比对。
8、抽样a)如果实验室仅进行抽样,而不从事后续的检测或校准活动,CNAS 将不认可该抽样项目。
b)实验室如需从客户提供的样品中取出部分样品进行后续的检测或校准活动时,应有书面的取样程序或记录,并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注:抽样除包含从一个批次抽取样品的活动外,还包含检测领域常用的概念“采样”和“取样”。
9、检测或校准物品的处置10、已检测或校准过的样品处理程序应保障客户的信息安全,确保客户的所有权和专利权。
适当时,实验室应在合同评审时明确对样品的处理方式。
11、通常情况下,样品标识不应粘贴在容易与盛装样品容器分离的部件上,如容器盖,因其可能会导致样品的混淆。
12、技术记录13、a) 实验室应确保能方便获得所有的原始记录和数据,记录的详细程度应确保在尽可能接近条件的情况下能够重复实验室活动。
只要适用,记录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样品描述;•样品唯一性标识;•所用的检测、校准和抽样方法;•环境条件,特别是实验室以外的地点实施的实验室活动;•所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信息,包括使用客户的设备;•检测或校准过程中的原始观察记录以及根据观察结果所进行的计算;•实施实验室活动的人员;•实施实验室活动的地点(如果未在实验室固定地点实施);•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的副本;•其他重要信息。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无损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涉及无损检测的部门和人员。
二、管理职责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无损检测管理制度,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2. 无损检测工程师负责具体的检测操作,编写检测报告,并对检测结果负责。
3. 相关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设备和材料管理1. 无损检测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满足检测要求。
2. 检测材料应当妥善存放,防止受潮、污染或其他可能导致性能变化的情况。
3. 使用前后应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四、检测程序1. 根据检测对象和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
2. 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方法和标准等。
3. 在检测前对被检测对象进行表面清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
五、质量控制1. 无损检测工作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或国际标准,确保检测质量。
2. 对于关键部件或关键检测项目,应实行双重或多重检测,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3. 定期对无损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其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
六、记录和报告1. 无损检测的所有数据和结果应当实时记录,并保存在规定的期限内。
2. 检测报告应由有资质的工程师编写,内容应完整、准确、清晰。
3. 对于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并提出整改建议。
七、不合格品的处理1. 对于检测出的不合格品,应立即隔离并进行标记,防止其流入下一生产环节。
2. 根据不合格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返工、返修或报废处理。
3. 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应记录并归档,作为后续改进的依据。
八、持续改进1. 定期对无损检测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和改进,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
2.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持续提升无损检测的效率和质量。
无损检测中心管理制度内容
无损检测中心管理制度内容一、总则为规范无损检测中心的管理工作,提高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无损检测中心的安全生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1.无损检测中心设有总经理、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安全主管等的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履行职责。
2.无损检测中心设有技术人员、质检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等工作人员,各尽其责,共同完成无损检测工作。
三、管理制度1.质量管理制度(1)无损检测中心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各项无损检测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
(2)无损检测中心质量主管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并确保其实施执行。
(3)无损检测中心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资质,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完成相应的记录。
(4)无损检测中心定期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无损检测设备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2.安全管理制度(1)无损检测中心安全主管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其实施执行。
(2)无损检测中心必须遵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齐全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3)无损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4)无损检测中心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设备管理制度(1)无损检测中心设备主管负责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并确保其实施执行。
(2)无损检测中心必须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校准。
(3)无损检测中心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人员管理制度(1)无损检测中心人事部门负责制定人员管理制度,并确保其实施执行。
(2)无损检测中心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技术考核和岗位培训,确保技术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3)无损检测中心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5.工作流程管理制度(1)无损检测中心必须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无损检测中心负责人必须严格监督和管理工作流程,及时调整工作进度,保证工作的高效进行。
SYSZY_28-005无损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检验检测中心编号:SYSZY28-005无损检测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版次:A/1审核人:质量负责人批准人:中心主任2015-04-27发布2015-04-28实施受控状态:电子版受控发文编号:无损检测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1目的建立和实施无损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计划,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确保检测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对检测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2适用范围适用于特种设备检测站无损检测质量的控制。
3术语、定义3.1异常数据是指由于检测人员对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理解或执行中出现偏差,可能导致出现检测结果有异议的数据。
4管理职责4.1特种设备检测站负责无损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负责无损检测相关技术文件的制订及审核。
4.2计量质量管理科组织季度用户走访。
4.3生产设备科组织进行异常数据控制和调查以及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管理。
5管理内容及要求5.1质量管理5.1.1通过开展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第一级),生产设备科组织的中心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第二级),中心参加的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第三级),以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和结果的有效性。
5.1.2特种设备检测站要结合资源条件、技术能力进行检测委托审查工作,如可实施应与用户商定检测时限,由指定委托接收人确认接收,并在时限内完成现场检测工作,若因用户方面原因造成检测时限变化时,用户应在委托单指定位置处进行更改,以对检测工作的及时性进行确认;生产设备科对特种设备检测站检测及时性进行随机抽查,检查检测时间是否满足有关规定要求。
5.1.3每季度内部用户满意情况由计量质量管理科组织相关单位走访用户、征求意见,对用户提出的问题组织进行分析、及时解决。
5.2过程控制5.2.1质量控制计划的编制和实施5.2.1.1质量控制计划应覆盖无损检测实验室认可项目和上年度不合格控制工作,年度质量控制计划一年为一个周期。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编制:审核;批准:1.1 无损检测是确保管道质量的重要检验手段 ,为了规范无损检测的控制程序、内容和活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规定了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无损检测工艺管理、无损检测设备、试剂的管理、无损检测实施的管理及无损检测报告资料的管理等控制环节的基本内容,明确了责任人员、职责范围和控制内容。
本章合用于无损检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本工程无损检测采用的检测方法为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渗透检测(PT) .3.1 本项目部质量管理由项目部技术质量负责人管理,生产部、技术部予以配合。
3.2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实行无损检测责任人员负责制,并接受技术负责人的监督检查。
监理单位业主管理部门公司技术质量部项目经理技术质量负责人HSE 生产办公室技术质量办公室综合办公室RT、UTⅡ级人员检测作业组质检员检测操作人员科学准确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用户满意-——-是全体员工信守的准则科学准确—-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检测,保证数据准确;优质高效-—服务热情,按期完成检测报告,客户满意;持续发展—-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用户满意——用户满意是我们追求的永恒目标.射线检测底片质量合格率 100% (对不合格的底片要及时补拍并达到合格 );超声波检测准确率≥99%;检测比例符合率 100% 检测;指令执行率 100%;射线检测评片准确率≥99.95%(明显的缺陷影象特征不得错评和漏评,否则监理有权建议对评片人员进行清退处理);检测报告准确率 100% ;标准规范执行率 100%.4。
3.1 无损检测员应按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经培训考核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检测检验人员证》。
4。
3。
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按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规定分为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四种方法和Ⅰ、Ⅱ、Ⅲ三个级别。
4。
3。
3 无损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其证书所注明的方法与级别相适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其中:Ⅰ级人员可在Ⅱ、Ⅲ级人员指导下进行无损检测工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Ⅱ级人员可编制普通无损检测程序,按照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或者在Ⅲ级人员指导下编写工艺卡,并按无损检测工艺独立进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无损检测实验室认可与检测过程的控制要求
无损检测实验室认可与检测过程的控制要求实验室认可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对实验室能力评价和正式认可的制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参与竞争的局面逐步扩大,顾客和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
能够为产品质量提供证明的专业实验室的公正性、检测能力以及所出具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显得极为重要。
无损检测专业实验室如何对影响检测结果可靠性的诸多过程实施控制,向社会出具准确可靠的报告,保持检测能力的持续稳定,已成为当前实验室和顾客关注的重点.众所周知,影响无损检测结果可靠性的众多因素中人员素质、仪器状态和选用方法等是几个主要方面。
ISO/IEC 17025标准是采用质量管理方法对含上述内容的实验室运行的主要过程进行控制的和最主要的国际标准.笔者试图从该标准的要求出发,结合无损检测实验室认可的特点,探讨体系的运行和检测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1 体系的建立是确保检测过程受控的前提现行的ISO/IEC 17025:2005标准是由导则25和1999版标准转换而来,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依据该标准制定了CNAL/AC01:2005认可准则.目前由合并重组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编制为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它包含了实验室为证明其按管理体系运行、具有技术能力并能提供正确的技术结果所必须满足的所有要求.实验室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须符合ISO 9001的要求,它的有效运行可保证无损检测过程的受控,也是申请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基本条件。
认可准则的主要内容是第4章管理要求和第5章技术要求。
管理要求涉及组织机构、对文件和记录的控制、合同的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条款,这些都是ISO 9001所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过程。
通常无损检测实验室所处的企业或组织已经通过了ISO 9001质量认证,尽管按其7.6条款已涉及到检测设备等的控制,但质量认证还不足以说明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在建立体系时也不应割裂实验室与所处企业或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联系,而去建立一套完全独立运作的管理体系,因为ISO/IEC 17025对管理体系的要求就是依据ISO 9001的要求制定并运作的。
无损检测监理控制要点
• 原理:
(2)超声波探伤的特点
Ⅰ、对面状缺陷敏感。 Ⅱ、探测距离大。 Ⅲ、探伤装置小巧、轻便、探伤费用低。 Ⅳ、探伤结果不直观,无客观性记录,对缺陷种类 的判断需要有高度熟练的技术。
6、 渗透检测
(1) 原理: 工件表面施加渗透液后,在毛细管作用下,渗透 液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去,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 渗透液,施加显像剂,在毛细管作用下,吸附缺 陷中的渗透液,从而形成放大的缺陷显示。
7、无损检测应用的特点
(1)无损检测与破坏性检测配合; 破坏性检测:A、超强度水压爆破试验; B、材料的力学试验(产品试板) 无损检测结果与破坏性检测相结合,对产品做出 准确的评定。 (2)正确选择检测时机; 检测时间的实施,对合金钢、高强度钢焊缝, 具有延迟裂纹倾向,应选择焊后24h或更长时间检 测。
(1)审查无损检测单位资质、人员及设备是否满足要 求,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建立暗室及评片等各项管 理制度,要求检测单位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体系; (2)熟悉施工图纸,明确管道及储罐等设备装置执行 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根据施工及验收规范确定需执行的无 损检测标准,进一步明确无损检测方法、检测比例、检测 部位、检测时机及合格级别,编制无损检测计划书。确定 以上要素是顺利开展无损检测工作的关键; (3)审查检测单位上报的《无损检测方案》及《无损 检测工艺卡》; (4)确定焊口编号规则及无损检测用表(包括检测申 请、检测指令、检测报告、返修单等)。
(5)对无损检测的审查可分下列两种情况进行: A、采用超声波、磁粉、渗透这三种方法检测时,原则上只 对全部检测报告进行审核,对于重要部位的检测,还应采 取旁站监理。无损检测监理工程师与无损检测人员联系, 在他们实施无损检测时,事先通知无损检测监理工程师到 现场对检测过程进行跟踪监理,检查无损检测人员操作方 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B、对于要求采用射线方法检测的部位,无损检测监理工程 师只对射线底片和检测报告进行审核,如果在审核过程中, 存在下列情况时检测单位应当对检测部位进行重新透照: ① 当对底片的真实性有怀疑时; ② 底片上的缺陷定性有争议时; ③ 底片质量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损检测实验室认可与检测过程的控制要求实验室认可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对实验室能力评价和正式认可的制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参与竞争的局面逐步扩大,顾客和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
能够为产品质量提供证明的专业实验室的公正性、检测能力以及所出具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显得极为重要。
无损检测专业实验室如何对影响检测结果可靠性的诸多过程实施控制,向社会出具准确可靠的报告,保持检测能力的持续稳定,已成为当前实验室和顾客关注的重点。
众所周知,影响无损检测结果可靠性的众多因素中人员素质、仪器状态和选用方法等是几个主要方面。
ISO/IEC 17025标准是采用质量管理方法对含上述内容的实验室运行的主要过程进行控制的和最主要的国际标准。
笔者试图从该标准的要求出发,结合无损检测实验室认可的特点,探讨体系的运行和检测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1 体系的建立是确保检测过程受控的前提现行的ISO/IEC 17025:2005标准是由导则25和1999版标准转换而来,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依据该标准制定了CNAL/AC01:2005认可准则。
目前由合并重组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编制为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它包含了实验室为证明其按管理体系运行、具有技术能力并能提供正确的技术结果所必须满足的所有要求。
实验室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须符合ISO 9001的要求,它的有效运行可保证无损检测过程的受控,也是申请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基本条件。
认可准则的主要内容是第4章管理要求和第5章技术要求。
管理要求涉及组织机构、对文件和记录的控制、合同的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条款,这些都是ISO 9001所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过程。
通常无损检测实验室所处的企业或组织已经通过了ISO 9001质量认证,尽管按其7.6条款已涉及到检测设备等的控制,但质量认证还不足以说明实验室的技术能力。
另一方面,在建立体系时也不应割裂实验室与所处企业或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联系,而去建立一套完全独立运作的管理体系,因为ISO/IEC 17025对管理体系的要求就是依据ISO 9001的要求制定并运作的。
这样可避免可能出现的管理混乱和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
此外还应关注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不仅要建立好文件化的体系,更要将实验室的质量目标与为客户服务的意识结合起来,把最高管理者对认可的动机、信心与检测人员的理解和充分参与结合起来,应用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控制检测的全过程,为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证。
实验室的体系管理文件要切合实际,注重指导性、可操作,避免追求形式和繁琐。
对记录的要求是能对检测过程和要素受控的事实及检测结果可被追溯即可。
认可准则中技术要求强调的是实验室的技术能力。
因为实验室的认可主要是对实验室应用具体检测方法的能力认可,因此,实验室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等的资源要求、具备的无损检测能力、采用的标准和方法都是体系控制的内容。
在检测过程中注重策划,严格按检测工艺的规定操作,并采取必要的监督和严格的授权审批,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必然会得以保证,这也是体系有效运行并达到服务客户的目的。
2 人员能力的确认认可准则的5.2条款对人员提出了通用要求,其中还专门提到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对人员持有个人资格证书的要求。
认可准则对无损检测实验室制定的应用说明CNAS-CL14中,对人员的持证和技术能力作了更明确的规定,如技术监督人员应具有射线或超声Ⅲ级人员资格,射线或超声项目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相应专业Ⅲ级人员资格,磁粉或渗透项目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Ⅱ级人员资格。
检测人员应具有Ⅱ级人员资格。
各类人员还应满足相应的专门知识、具有无损检测经验、能根据具体要求采用适当标准的能力和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处理的能力,此外还有对记录和编制报告能力的要求。
对人员的要求除控制资格证书等级外,还要设置技术监督人员和授权签字人。
其中技术监督人员这个岗位在很多无损检测实验室中未曾设置。
它的主要作用是授权负责对检测过程中技术和质量工作进行监督,特别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偏离进行监督。
监督人员人数的比例目前已不作要求,但更强调监督的有效性,如对监督工作应以程序化的文件规定监督内容、频次和记录等。
授权签字人也需经实验室任命,在评审时经评审组考核并报CNAS批准。
该职务通常由实验室有相当级别和在本专业有足够经验的高级人员担任,只有他们签发的报告才被认为是认可实验室的有效报告。
对人员控制要求的第三个方面是对实验室人员的技术能力的控制。
各个专业检测人员在相应专业检测过程中对技术和质量的保证是确保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实验室应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并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除关注人员资格证书的要求外,更应关注其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实施更全面的培训和专业领域的扩展,不能仅限于取得资格证书。
要培养对检测方法的学习、理解和研究,对检测方法的使用范围的了解,对各种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可靠性包括环境影响因素的意识。
此外,还应加强检测人员对检测项目管理的能力、职业道德、责任心、对客户负责、以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意识等方面的培训。
要落实各类人员的职责、进行授权并对其进行监督。
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注重发挥技术监督人员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技术监督人员更清楚检测目的和方法,能对检测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施控制,指导检测人员的工作。
3 仪器的校准与溯源很多无损检测人员通常很关注仪器的技术特性指标是否先进,却往往忽视仪器在长期使用后这些指标是否能稳定地满足要求。
如超声探伤仪的水平和垂直线性、衰减器误差、磁粉探伤机的电流表指示误差等,这些指标是否稳定地处于仪器出厂时的状态或校准后的已知状态,从而满足使用要求至关重要。
长期忽视这些参数可能产生的漂移必然导致检测结果不确定性的增加。
目前通行的保证仪器性能稳定和结果可靠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对仪器进行周期性和使用前的校准,使仪器性能的波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可知,这种对仪器进行的主动控制是无损检测人员应有的意识。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认可准则强调优先使用国际和国家发布的方法。
此外,对公认的规范和方法以及仪器制造商提供的方法也可选用。
若上述方法均没有,可以自行编制,在形成文件并经确认后实施。
对无损检测仪器的校准常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采用参考标准对整个检测系统(包括仪器、传感器(探头)和使用条件)进行评价。
它注重测试系统配套后的实用工作性能指标,测试结果所反映的状况与实际工作条件接近,但达不到对仪器特性指标进行全面和精确的测试。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标准器等专用电子设备对仪器自身性能指标的校准,偏重于仪器属于计量特性的电气性能指标,给出仪器的示值误差。
由于这些特性指标及其变化需采用特定的专用设备进行测量,通常在探伤过程中使用的灵敏度参考试块或标准试块无法对这些电气特性进行测定。
上述两种方法的切入角度不同,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相互结合应用,如在日常检测前用第一种方法校核和调整仪器,在仪器持续使用一定的时期后采用第二种方法对仪器进行校准。
具体对超声波探伤仪而言,可将ASTM E317和JB/T 9214标准规定的属于第一种的方法进行现场的校准。
当仪器使用一至两年后送专业校准实验室采用JJG746标准确定的第二种方法进行校准。
如果将仪器送校准实验室进行校准,有一个重要环节不容忽略,那就是对校准结果的验证,这对无损检测人员来说不太熟悉。
它是将需检测的产品或材料的测量要求与仪器校准得到的特性进行比较,判断仪器特性是否满足规定的检测要求。
如上例中超声探伤仪的水平和垂直线性、噪声和分辨力等误差是否小于具体检测条件和被检材料检测允许的误差,对此校准证书并不给出结论。
换句话说,校准不判定仪器是否合格。
虽然国际上通行由符合资质的实验室进行仪器的校准,但大多数校准实验室仅对仪器自身的性能指标进行校准,给出测量不确定度,并不判定仪器最终能否在使用中满足具体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
事实上校准实验室也没有能力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要求进行确认。
因此,仪器能否使用还需无损检测人员根据校准结果对照自己的实际应用要求进行最终验证。
上述校准和验证构成了一个被称之为计量确认的过程。
计量确认是有时间间隔要求的,通常被称为校准周期。
它不必如检定规程那样要求过死,而是可以根据仪器使用的历史数据和使用要求由使用者自主确定和调整。
对确认过程的策划和实施,可参照ISO 10012:2003确定的内容。
上述要求也是从仪器测量的溯源性来考虑的,因为不可能排除探伤得到的结果的不确定度与所使用的仪器无关。
所以,在仪器使用前进行校准并制定适宜的周期性的校准计划对于保证仪器的可靠性很有必要。
当无损检测仪器具有测量功能时,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数字超声探伤仪和涡流检测仪被用于零件或涂层测厚时,仪器校准占据着测量不确定度主要分量,仪器必须保证溯源校准。
此外,探伤用的各种参考标准、试块也应尽可能进行可溯源的校准,尽管如超声探伤样品所需的平底孔的校准和检测困难较大,一般的实验室较难实施。
因此,对此类参考标准、样品或试块的校准控制水平可通过如平底孔加工的工艺技术与平底孔质量对仪器检测灵敏度或判废标准的影响程度来把握。
但对测厚来说,仪器调整校核所用的试块、量块及涂层的几何量必须被校准。
只要把握一点,凡是需要出具数据的检测,其所用仪器及参考标准、试块均应校准。
对于重要的、不稳定的和经常携带到现场的仪器,为掌握仪器性能以及校准状态的可信度,还应通过期间核查,以检查仪器在两次校准之间的状态是否出现偏离,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于一些非通用仪器或从国外引进的仪器,可以采用与校准过的同类仪器相互比较的方式来确定其相对偏差,达到确认的目的,如超声C扫描、工业CT等检测系统。
4 检测方法的确定与质量控制方法通常在对具体材料或产品检测时都有企业、行业、国家或国际的方法标准可供选择,但这些方法必须满足客户的需求。
应优先考虑选用最新版本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发布的方法。
当采用实验室自己制定的方法或非标准方法时,必须经过验证或确认,并征得客户的同意。
实验室自己制定方法的过程是对新方法的设计和开发的过程,需按照对新方法设计和开发策划的内容完成各阶段的安排并实施控制以达到效果。
由于此类方法的验证或确认过程需经策划并由有足够资源的有资格的人员进行,控制程度相对复杂和严格,申请认可时应慎重考虑采用此类实验室自己制定的方法。
此外,要密切关注所使用的标准方法为现行有效的版本,如果所采用的标准版本进行了更新,应及时进行确认,以证明实验室有能力正确地执行新的标准方法。
对检测结果实施质量控制的方法较多,如采用参考标准、利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重复检测等都是以往常用的方法,这里不赘述。
还有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能力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