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 中山大学 免疫学
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免疫应答是机体对外来病原体进行防御的重要过程。
细胞因子是免疫应答过程中重要的分子信使,细胞因子参与了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杀伤病原体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结构、分类以及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细胞因子是指由免疫细胞、上皮细胞、间质细胞等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可溶性蛋白质或糖蛋白,具有调节和调节机体细胞功能的作用。
细胞因子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分布在细胞间隙、血液和淋巴中。
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受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包括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各种免疫刺激。
二、细胞因子的分子结构细胞因子分子结构多样,一般包括两个主要区域:活性区和结构区。
活性区是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的区域,结构区则包括分子的稳定区和变化区。
细胞因子可分为单肽、双肽或多肽分子。
单肽分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等,双肽分子如干扰素(IFN)、肝素等,多肽分子如免疫球蛋白(Ig)、胰岛素等。
三、细胞因子的分类细胞因子可以根据其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分子结构、分子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
根据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趋化因子,能引导免疫细胞定向迁移。
2、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和实现特异性功能。
3、刺激因子,可以激活特定免疫细胞,并促进其分泌细胞因子。
4、细胞间互作因子,能够调节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免疫应答的协同性。
5、骨髓刺激因子,能够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强免疫细胞产生能力。
根据分子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单肽分子,如TNF、IL-1等。
2、双肽分子,如IFN、肝素等。
3、多肽分子,如Ig、胰岛素等。
根据分子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小分子细胞因子,分子量小于30kDa,如TNF、IL-1等。
2、中等分子细胞因子,分子量在30~50kDa之间,如IFN-γ、IL-2等。
3、大分子细胞因子,分子量大于50kDa,如Ig、肝素等。
医学免疫学细胞因子
医学免疫学细胞因子
免疫学细胞因子(Immunology Cytokines)是一类特殊的低分子量蛋
白质作用于免疫细胞并起到调节免疫应答的内分泌因子。
它们能够激活在
免疫系统中的多种细胞,从而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及功能,影响单核细胞
亚群的分化,增强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抗原呈递。
免疫学细胞因子
包括:白介素(Interleukins)、促分化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血小板介素(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s)和淋巴素(Lymphokines)。
白介素(Interleukins)是一类普遍存在的多功能信号分子,它们可
以激活细胞免疫应答,主要控制细胞因子的释放,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
促进细胞活化,促进抗原呈递,诱导骨髓细胞分化及抗原呈递,维持细胞
迁移,调节正常细胞的生长,限制病毒感染的进程,以及调节免疫应答及
免疫耐受。
最常见的白介素包括IL-1、IL-2、IL-3、IL-4、IL-5、IL-6、IL-7、IL-8、IL-10、IL-12和IL-17
促分化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是一类可以诱导骨髓中
细胞分化供免疫系统使用的激素,它们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活化,从而促进细胞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及其临床应用
细胞因⼦及其临床应⽤细胞因⼦概述细胞因⼦(Cytokine,CK),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单核、巨噬、T、B)或⾮免疫细胞(⾎管内⽪细胞,表⽪细胞,成纤维细胞、某些肿瘤细胞)合成分泌的可溶性⽣物活性分⼦,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介导炎症反应等作⽤。
受到刺激后产⽣迅速且半衰期短。
Th1/Th2/Th17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是产⽣细胞因⼦最多的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指战员。
Th1-Th2⽐例平衡共同维持机体稳态,⼀旦其⽐例失衡,将导致多种疾病的发⽣和发展。
通常认为Th1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具有促炎功能;Th2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具有抑炎功能。
细胞因⼦的临床应⽤⼀临床应⽤—感染性疾病2017年4⽉的《感染相关⽣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明确指出,细胞因⼦可⽤于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
IL-6的升⾼早于CRP和PCT,其持续时间长,2h达到⾼峰。
IL-6>1000ug/L,提⽰预后不良。
COVID-19与细胞因⼦风暴2020年1⽉25⽇,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Lancet)在线发表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论⽂,⽂章从流⾏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和患者预后分析了⾸批确诊的41例新冠病毒感染者。
结果发现,已经被2019-nCoV病毒感染的危重患者中,免疫系统均出现致命的“细胞因⼦风暴“现象。
患者体内⼀系列细胞因⼦升⾼,ICU患者的IL-2,IL-6,IL-10和TNF-α的⾎浆浓度⾼于⾮ICU患者,这表明细胞因⼦风暴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2020年2⽉19⽇,国家卫⽣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案(第六版)》,其中关于重症、危重症患者诊疗的临床预警指标中提到:“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升⾼。
建议有条件的进⾏细胞因⼦的检测。
”HBV⼄肝肝炎研究显⽰,Th1/Th2细胞功能失衡可能会使HBV感染转为慢性化。
正常状态下机体内Th1/Th2维持在平衡状态,当机体发⽣HBV慢性感染时,Th1/Th2平衡状态发⽣“漂移”,表现为Th1型免疫低下⽽Th2型免疫亢进。
中山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考试免疫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山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考试免疫学重点复习题及答案(答案仅供参考,以老师答案为准)细胞因子:是指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它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具有调节适应性和固有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的功能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
抗原提呈细胞:是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
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和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前者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后者包括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和间皮细胞等。
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应答(即:不能产生特异免疫效应细胞或/和特异性抗体)的现象。
单克隆抗体: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白细胞分化抗原: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
模式识别受体: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能够识别病原体上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PAMP)的受体抗原表位: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集团称为抗原表位或抗原决定基补体系统: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补体系统。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R):是指由移植物中的特异性免疫细胞识别宿主组织抗原而产生的免疫应答,并引起组织损伤。
主要见于骨髓移植。
发生GVHR的条件包括宿主与移植物间组织相容性抗原不符;移植物中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尤其是T细胞;移植受者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状态。
Ig类别转换: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抗原激活B细胞后膜上表达的Ig和分泌的Ig类别从IgM转换为IgG、IgA、IgE等其他类别或亚类Ig的现象。
免疫学-细胞因子、CD及粘附分子ppt课件
免疫学-细胞因子、CD及粘附分子
33
免疫学-细胞因子、CD及粘附分子
34
2、促进体液免疫 IL-4、6、13刺激B增殖 IL-4促向Th2的分化 调节Ig类别转换:IL-4与IgE TGF-β与IgA
3、免疫抑制作用 TGF-β抑制CTL、Mφ IL-10抑制Mφ
免疫学-细胞因子、CD及粘附分子
激活巨噬细胞,抗病毒,促进 MHC分子表达和抗原提呈,抑 制Th2细胞分化,促进Th1细胞 分化
免疫学-细胞因子、CD及粘附分子
14
(四)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1、概念
• 能使肿瘤组织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细胞因 子。
免疫学-细胞因子、CD及粘附分子
15
2、分型及功能 [1] TNF-α
GM-CSF,G-CSF,M-CSF。 3.主要作用于淋巴样干细胞的细胞因子:IL-7。
4.作用于单个谱系的细胞因子:EPO,TPO,IL-11,IL-15。
免疫学-细胞因子、CD及粘附分子
39
7.3.4 炎症反应的促进剂
• 炎症反应中,IL-1、IL-6、IL-8、
TNFα等可促进炎症细胞的浸润、活化和 炎症介质的释放,可刺激发热引起发烧, 加重炎症。
免疫学-细胞因子、CD及粘附分子
4
TNF-α
Mo/Mφ
远处靶细胞
内分泌
高浓度细胞因子作用于 远处的靶细胞
免疫学-细胞因子、CD及粘附分子
5
7.1.2 细胞因子的种类
根据结构和功能,细胞因子分6类:
白细胞介素 集落刺激因子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interleukin,IL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interferon,IFN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细胞因子医学免疫学课件课件
应的平衡。
诱导或抑制炎症反应
02
细胞因子可以诱导或抑制炎症反应,参与感染和组织损伤的防
御。
调节代谢
03
细胞因子可以调节代谢,包括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
。
细胞因子的产生与调控
01
02
03
产生部位
细胞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 、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 产生。
产生条件
细胞因子的产生通常在抗 原刺激、炎症反应、细胞 因子自身诱导等条件下诱 导产生。
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总结词
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另一方面也可以激活免疫细胞 以清除肿瘤。
详细描述
某些细胞因子,如IL-6和TGF-β,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而另一些细胞因子,如IFN-γ和TNF-α, 则可以激活免疫细胞以清除肿瘤。因此,针对细胞因子的治疗策略需要仔细平衡其促肿瘤和抗肿瘤的作用。
3
白细胞介素-3(IL-3)
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主要功能 是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定向分化与增殖,产 生各种类型的血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s)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功能是 杀伤靶细胞和促进细胞凋亡,还具有介导炎 症的作用。
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总结词
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可以促进炎症细胞的聚集和活化,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和修复 。
详细描述
在炎症反应中,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炎症细胞的聚集和活化,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和修复。例如,IL-1 、IL-6和TNF-α等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炎症反应的加剧,而IL-4、IL-10和TGF-β等细胞因子则可以抑制 炎症反应,促进修复。
免疫学-细胞因子
IL IL-1
主要产生细胞 氨基酸数目
单核细胞
IL-1α159
巨噬细胞 IL-2 活化T细胞
IL-1β153 133
IL-3 活化T细胞
133
IL-4 活化T细胞
129
(Th2)
主要功能
(1)促进胸腺细胞、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2)增强CTL和NK杀伤活性 (3)协同IL-4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和Ig产生 (4)协同CSF促进造血功能 (5)刺激干细胞产生SCF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多种细胞所分泌的能调节细胞 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参与炎症发生和创 伤愈合等小分子多肽的统称。
免疫球蛋白、补体不包括在细胞因子之列。
细胞因子的命名
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种类不同命名
淋巴因子(lymphokine) 于60年代开始命名,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 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重要的淋巴因子有IL-2、 IL-3、IL-4、IL-5、IL-6、IL-9、IL-10、IL-12、IL-13、IL-14、 IFN-γ、TNF-β、GM-CSF和神经白细胞素等。 单核因子(monokine) 主要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如IL-1、 IL-6、IL-8、TNF-α、G-CSF和M-CSF等。 非淋巴细胞、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主要由骨髓和 胸腺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产生,如 EPO、IL-7、IL-11、SCF、内皮细胞源性 IL-8和IFN-β等。
对细胞的形态发生、增殖和分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胚胎发 育和细胞修复 在治疗伤口愈合,促进软骨和骨修复以及通过免疫抑制治疗自身免 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六、趋化性细胞因子( chemokine )
免疫学概论 中山大学 免疫学
免疫的字面意思
汉语中 “疫” 指瘟疫或疫病. 免疫的字面 意思为“免除疫病”或者“抵抗疫病”.
相应的英语单词“IMMUNITY”来自拉丁 文“IMMUNIS”(免除).
第一篇 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学的发展史 二、免疫学简介 三、免疫组织和器官
免疫学发展简史
●经验免疫学时期
中国 明代 正式记载接种“人痘”,预防天 花
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免疫应答
引起的获得性防御功能及所致疾病的过程和 机制的学科。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结构及其免疫生物 学(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功能的学科。
医学免疫学分类
1、 基础免疫学
主要研究抗原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应答 过程及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免疫效应、免疫遗 传等生理现象。
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ance)
控制癌变细胞
免疫系统的分类
固有或天然免疫系统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
适应性免疫系统 (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系统)
免疫的类型
(一)先天性免疫(固有性免疫) 1. 特征 (1)出生时即具有,遗传获得 (2)反应迅速,针对范围广,也称非特
欢迎同学们学习 医学免疫学!
吴长有 中山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2009.2
机体的免疫系统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
免疫学(Immunology)
是以免疫系统及其应答机制为主要研究对 象的学科
是生物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必修课 免疫学知识是处理各种感染性疾病和传染
性疾病的必要条件
18世纪中叶 英国医生Edward Jenner 种牛痘 预防天花
细胞因子中山大学免疫学课件-PPT
概念: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 结合细胞表面的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可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分泌 具有广泛生物活性 是细胞间信号传递分子 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外的另一类非特异性免 疫效应分子
命名: 按产生细胞:淋巴因子、单核因子等; 按生物学功能命名:集落刺激因子、IFN、生长 因子等
TGF-β转化生长因子 EGF表皮生长因子 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NGF神经生长因子 PDGF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
多种未以生长因子命名的细胞因子也具有刺激细胞生长 的作用: IL-2
有些生长因子在一定条件下也表现为对免疫应答的抑制 活性: TGF-β
细胞因子受体
结构:胞膜外区、跨膜区、胞浆区
B细胞激活、分化及Ig 类别转换
Granzyme Perforin
NK Cell
CD95L CD95 Target Cell
TNF-α TNFR-Ⅰ
Apoptosis
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增殖分化 形成集落。GM-CSF,G-CSF,EPO,SCF,IL-11等
各种集落刺激因子的特性
谢谢
肽链组成类型:单链、双链、多链 GM-CSF,G-CSF,EPO,SCF,IL-11等 IL-11: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1993 细胞因子(CK)分类 Ⅱ型干扰素: IFN-γ,由活化T细胞和NK细胞产生,主要功能:抗病毒,激活巨噬细胞,促进MHC分子的表达和抗原提呈,抑制Th2细 胞 IL-1、2、4~8、GM-CSF、IFN-γ、TNF等都有sCKR 效应阶段:IFN-γ、TNF、IL-2 ,IL-10, TGF-β Ⅰ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IL-2R,EPOR 肿瘤坏死因子(TNF): TNF-α, CD40L, CD95L 如生长因子(GF):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 协同≠叠加 1+1>2 Ⅱ型干扰素: IFN-γ,由活化T细胞和NK细胞产生,主要功能:抗病毒,激活巨噬细胞,促进MHC分子的表达和抗原提呈,抑制Th2细 胞 造血干细胞在GM-CSF刺激下产生的集落 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IL-1R,PDGFR 按产生细胞:淋巴因子、单核因子等; 肽链组成类型:单链、双链、多链 肿瘤坏死因子(TNF): TNF-α, CD40L, CD95L Ⅱ型干扰素: IFN-γ,由活化T细胞和NK细胞产生,主要功能:抗病毒,激活巨噬细胞,促进MHC分子的表达和抗原提呈,抑制Th2细 胞 CX3C趋化性细胞因子 IL-11: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1993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TNFR,CD40,Fas
免疫学细胞因子总结
免疫学细胞因子总结细胞因子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信号分子,它们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免疫学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调节免疫应答和维持免疫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免疫学细胞因子进行总结和概述。
免疫学细胞因子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细胞因子家族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干扰素(IFN)家族、白细胞介素(IL)家族、趋化因子家族等。
这些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多种功能,如介导细胞间的信号传导、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炎症反应等。
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是免疫学细胞因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其中,TNF-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它在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TNF-α的过度表达与多种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干扰素(IFN)家族是另一个重要的免疫学细胞因子家族。
IFN-α和IFN-β是免疫应答中最早被发现的干扰素,它们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有IFN-γ,它在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抗肿瘤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白细胞介素(IL)家族是免疫学细胞因子家族中最为复杂的家族。
IL-2是最早被发现的成员,它在调节T细胞增殖和活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IL-4、IL-6、IL-10、IL-17等,它们在调节炎症反应、免疫细胞增殖和分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趋化因子家族是一类能够诱导免疫细胞迁移的细胞因子。
它们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结合,诱导免疫细胞朝着趋化因子的梯度方向迁移。
这对于免疫细胞在炎症部位的定向迁移和趋化性免疫应答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几类免疫学细胞因子家族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细胞因子也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一类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细胞因子。
此外,还有凋亡相关配体(FasL)、免疫球蛋白(Ig)超家族成员等,它们在调节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CK受体发挥效应
CKR
CK
效应功能
❖生物学效应的复杂性: ➢多效性:一种CK对
不同靶细胞有不同效应
➢重叠性:不同细胞因子可表现功能
例一
例二
➢协同性:一种CK增强另一种CK功能
协同≠叠加 1+1>2
例一
例二 IL-2 IL-23 IL-2+IL-23
胞外 胞膜 胞浆
胞膜外区 跨膜区 胞浆区
分类: Ⅰ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IL-2R,EPOR Ⅱ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IFNR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TNFR,CD40,Fas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家族:CCR5,IL-8,MCP 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IL-1R,PDGFR
细胞因子受体家族结构示意图
CK受体(CKR)的肽链组成
肽链组成类型:单链、双链、多链
多亚单位受体与细胞因子受体共用亚单位:Ⅰ 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多数成员属多亚单位受体, 其中一种亚单位为细胞因子结合亚单位,另一 种是共有的信号传递亚单位。如IL-2R、IL-4R、 IL-7R等都有相同的γ链。γ链缺陷可导致SCID
细胞因子多亚单位受体结构示意图
细胞因子抑制作用示意图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TNF、IL-1、IL-6、 IL-8、IL-12 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
❖识别和活化阶段:IL-2, 4~6, 13,15, TGF-β ❖效应阶段:IFN-γ、TNF、IL-2 ,IL-10, TGF-β
刺激造血:IL-3、IL-4、GM-CSF、EPO 促进创伤的修复:表皮生长因子(FGF),促 进组织损伤修复 促进凋亡,直接杀伤靶细胞:TNF
造血干细胞在GM-CSF刺激下产生的集落
趋化性细胞因子:招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 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进入感染部位。MCP-1, IL-8
❖CC趋化性细胞因子:近氨基端有两个相邻的半
胱氨酸(CC),受体为CCR
❖CXC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为CXCR
❖C趋化性细胞因子
❖CX3C趋化性细胞因子
其他细胞因子 如生长因子(GF):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
❖Ⅰ型干扰素:IFN-α和IFN-β,由DC和病毒感染
细胞产生,主要功能:抗病毒,免疫调节促进 MHCI类分子和MHCII类分子的表达
❖Ⅱ型干扰素: IFN-γ,由活化T细胞和NK细胞
产生,主要功能:抗病毒,激活巨噬细胞,促 进MHC分子的表达和抗原提呈,抑制Th2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TNF): TNF-α, CD40L, CD95L 使肿瘤出血坏死,诱导细胞凋亡,产生恶液质
TGF-β转化生长因子 EGF表皮生长因子 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NGF神经生长因子 PDGF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
多种未以生长因子命名的细胞因子也具有刺激细胞生长 的作用: IL-2
有些生长因子在一定条件下也表现为对免疫应答的抑制 活性: TGF-β
细胞因子受体
结构:胞膜外区、跨膜区、胞浆区
细胞因子 中山大学 免疫学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理化特性:8~80kD的多肽或糖蛋白 分泌特点: 多细胞来源 细胞活化后分泌 短暂自限性分泌
生物学作用特点:
❖作用方式:多数细胞因子以
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某些CK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内 分泌形式介导全身性反应。某 些CK还可通过细胞内分泌起作 用
与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关的生物制品
重组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EPO:重度贫血1989
IFN-γ:慢性肉芽肿1991
G-CSF: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1990 GM-CSF: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1991 IL-11: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1993 人TNF单抗:类风湿性关节炎2002 ……
小结
细胞因子的概念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细胞因子的种类和功能
B细胞激活、分化及Ig 类别转换
Granzyme Perforin
NK Cell
CD95L CD95 Target Cell
TNF-α TNFR-Ⅰ
Apoptosis
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增殖分化 形成集落。GM-CSF,G-CSF,EPO,SCF,IL-11等
各种集落刺激因子的特性
IFN-γ IFN-γ IFN-γ
细胞因子调节网络:CK间相互诱生,CKR与CK相互作用
细胞因子(CK)分类
白细胞介素(IL):已发现35种,分别命 名为IL-1~IL-35。IL-1,2,4~6,10,12
IL-12
IL-23
干扰素(IFN):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 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分为IFN-α、β、γ、ε、 ω、κ等类型
谢谢
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是细胞因子受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缺乏跨膜 区与胞浆区。IL-1、2、4~8、GM-CSF、IFN-γ、 TNF等都有sCKR 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的生物学功能:
❖作为CK转运蛋白:稳定CK ❖ 调节CK的生物学活性:作为膜受体的清除形
式之一;与膜受体竞争结合CK;某些sCKR可 上调CK的效应 细胞因子受体拮抗剂:IL-1Rα,细胞因子结合 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