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主要内容和它们各自的积极意义。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

哲学: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题库版)

哲学: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题库版)

哲学: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题库版)1、名词解释技术伦理正确答案: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指责,它是对技术正面(江南博哥)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其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2、名词解释技术的经济价值正确答案:技术在与经济发生的相互作用中,它的经济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3、问答题穆勒五法指哪五种方法?正确答案:①求同法;②求异法;③求同求异共用法;④剩余法;⑤共变法。

4、名词解释系统的动态性正确答案:自然系统的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5、名词解释劳动密集型技术正确答案:指投入的活劳动中体力劳动所占比例较大、消费较多,而物化劳动消耗较少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应用的技术。

6、填空题直觉具有()、()和()三个基本特征正确答案:节约性;创造性;自信力7、问答题论述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正确答案: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科学精神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求真务实精神。

求真务实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个人的得失必须置于真理的追求之下,不唯书、不唯上、只求真,就是对这种精神的一个概括。

其二,省条理的怀疑精神。

任何科学研究都要求逻辑自治、要求提供经验证据,必然要有理性的怀疑。

有条理的怀疑是指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逻辑上自治)的、有证据的,而不是怀疑一切。

其三,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家必须勇于提出目前尚未提出或末解决的科学问题,得出他人没有得出的结论、见解或看法,认识结果要有新的经验内容。

8、问答题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什么特征?正确答案:科学理论是经实践验证的正确反映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特征:(1)真理性:正确反映研究对象本身。

(2)普遍性:普遍适用性,揭示说明一个研究领域中的所有事实。

自然辩证法答案

自然辩证法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终极版)1、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1)系统的含义: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包含以下四个要义:①、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或单元。

②、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结构;③、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④、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特定的功能,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内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2)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方式:①、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做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

②、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③、系统与要素的规定是相对的。

(3)系统的特点:①、开放性;②、动态性;③、整体性;④、层次性。

2、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答:(1)恩格斯关于物质永恒循环的思想:他指出除了永恒变化着和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在自然界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产生了无数的有机物抱括能思维的人类,当它在某个时候以一定铁的必然性被毁灭以后,在另外的时间和空间又一定会以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这就是物质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

(2)自组织理论和混沌理论:进化和退化的交替,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的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转化。

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①、进化与退化是同存共生的;②、进化与退化是相互转化、交替的;③、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也就是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之否定-发展的螺旋形式”。

(3)现代宇宙学对于宇宙未来演化趋势的推断:宇宙未来演化的趋势取决于宇宙的质量密度①、小于临界密度,那么宇宙是开放的、无限的,就会一直膨胀下去;②、等于临界密度,那么宇宙是平坦的、无限的,它也会永远膨胀下去;③、大于临界密度,则宇宙是闭合的、有限的,引力吸引将最终使宇宙停止膨胀而转变为收缩。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物质的永恒运动
B. 辩证唯物主义
C. 事物的内在联系
D.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
答案:B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批判了哪种自然科学观点?
A. 机械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经验主义
答案:A
3.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的哪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A. 物质和运动
B. 物质和能量
C. 运动和静止
D. 能量和质量
答案:A
二、简答题
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

答: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这一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2. 阐述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

答:“否定之否定”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它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非简单的消灭,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对旧事物的某些积极因素的吸收和发展,从而实现事物的前进和升华。

三、论述题
1.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促使科学家在研究中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其次,自然辩证法的矛盾论和对立统一原理,帮助科学家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最后,自然辩证法的量变质变原理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为科学家提供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助于科学理论的深化和完善。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发意义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将“系统”定义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

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

系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的整体性。

2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自主演化着。

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理论揭示了自然界演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存在着“时间之箭”。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自然界演化本身具有自身的时间尺度,这就是“内部时间”,这标志着自然科学从关注存在转向关注演化,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演化的方向进化与退化并行3自然演化方向的矛盾19世纪中叶,克劳修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导出的“宇宙热寂说”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所揭示的演化方向并不一致。

这一矛盾长期困扰着人们4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从研究线性系统开始的。

但线性模型仅是一大批现实自然系统的良好近似。

在这种线性自然观作用下,我们习惯性的把相互作用视为单向的,把线性系统视为自然界的正常状态,把非线性系统视为例外,仅是线性系统的外在干扰等。

事实上:自然界是非线性的,而线性是非常少的,仅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近似。

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5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近代经典物理学建立以来,决定论、确定论的观点被视为自然科学的正统。

经典物理学的确定论是线性的确定论。

系统科学特别是混沌理论表明,对于那些原来看来完全确定的系统,自身也会内在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系统自然观的特征:1、系统性。

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

2、复杂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复杂性的、非线性的和随机性的,是复杂性和简单性、生成性和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的辩证统一。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简答题: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4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5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6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7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8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10 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1 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14 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15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17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18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19、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20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21 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22、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2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2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25、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P267)26、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27. 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

(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28.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29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30.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P199-200)3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32、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01-30233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3)35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36 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10)37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11)38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12)39现代科学革命对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13)4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1、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4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4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44、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45、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考试及其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及其答案

1.人与自然究竟是怎样的关系?(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人类社会影响和制约自然界。

人和自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分化开来的历史前提,又是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古代朴素自然观从整体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地、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但它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3.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其意义在于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是不够彻底,在自然观方面承认唯物主义,但在历史方面承认唯心主义。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系统自然观:它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人工自然观: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5.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它们都围绕人和自然界关系的辩证统一主题。

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2:科学的定义:(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2)产生这种体系的认知活动;(3)一种社会建制,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

科学的特征:(1)实证性(可检验性);(2)理性(逻辑性):陈述性知识(实验)→程序性知识(预言)→解释性知识(假说);(3)创造性;(4)共享性(相对于技术的优势);(5)生产力(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技术的定义:人们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

技术的特征:(1)中介性(社会需求和自然规律相结合的产物);(2)二样性(技术是主体要素和实体要素的结合体);(3)过程性(潜在技术向现实技术转化);(4)表征着生产力的水平和结构。

2.“有人说科学认识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认识起源于观察”,试评述这两种说法。

答:“有人说科学始于观察”:这是传统的归纳主义科学方法论,它们认为,科学研究是从观察和搜集材料开始的,然后经过归纳上升为理论。

这种模式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际过程不相符,受到不少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质疑和批评。

“有人说科学始于问题”:这是历史主义的方法论观点。

西方科学哲学家、证伪主义者波普尔明确指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而不是始于观察。

他把科学看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的进步过程,从简单问题到深刻问题,从旧问题解决到新问题提出的过程。

这是正确的。

科学始于问题,对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测性解决方案,各种假说和理论在竞争中接受批判并且遭到证伪,产生新困难,新困难导致新问题。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始于问题”中的“问题”既包括科学问题,也可包括简单问题。

坚持“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起始于问题”的理由是:(1)从科学理论发展的总体过程看,只有发现了原有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人们才会去修正、补充它,或者着手建立新理论;(2)从科学技术研究的具体进程看,人们总是以问题为框架有选择地搜集事实材料,与问题无关的材料则不在科学技术认识主体中引起信息效应;(3)从科学技术研究本身特点来看,科学技术研究是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是要解决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与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所有上述规律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A. 相互对立的B. 相互统一的C. 相互转化的D. A、B和C都正确3. 自然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是()A. 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B. 事物的质的变化引起数量的变化C. 事物的数量和质的变化相互影响D. A和B都正确4.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A. 上升性B. 循环性C. 曲折性D. 无限性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内部矛盾B. 外部矛盾C. 事物的联系D. 事物的运动答案:1.D 2.D 3.D 4.C 5.A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6.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具体事物的哲学方法。

()A. 正确B. 错误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A. 正确B. 错误8. 自然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不会引起数量的变化。

()A. 正确B. 错误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外部矛盾。

()A. 正确B. 错误10.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A. 正确B. 错误答案:6.B 7.B 8.B 9.B 10.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它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具有以下特点:(1)矛盾的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4)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科学技术哲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二、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奉献三、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容〔一〕研究对象:1、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自然观2、科学技术开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观3、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方法论〔二〕主要容:1、自然观2、科学技术观3、科学技术方法论四、学习科学技术哲学的主要方法第二章1.什么是科学问题.如何发现并提出科学问题.答:科学问题指的是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条件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包括问题指向、求解目标、应答域〔求解围和方法〕,具有时代性和悬而未决性。

提出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的起点。

发现科学问题的根本条件是:〔1〕时代需要;〔2〕科学主体具备掌握当时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知识和能力。

发现科学问题的重耍途径是:〔1〕发现社会需要与科研成果缺乏的矛冒:〔2〕:发现和未知的矛盾,〔3〕发观已有理论和新的实验事实的矛盾;〔4〕发现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5〕发现同一理论体系部的矛盾。

2.科研选题应遵循哪些根本原则.各原则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各原则如何把握.答:四个原则——①需要性原则:课题应面向社会需要和科学技术自身开展的需要;②创造性原则: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并预期能从中产生创造性的科学技术成果:③科学性原则:课题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显示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探讨的问题:④可行性原则:选择的课题应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

选择课题应遵循上述原则,但由于课题的性质不同,选题的原则也各有侧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①需要性原则反映了科学技术开展与经济开展和社会开展的在联系。

实现科研的目的性,是必须普遍遵循的;②科研的本质在于创新,别人已解决的或在现实条件下,难以取得进展的,不应作为目标选择;③要遵循所依据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随着根底事实和背景理论的改变而对选择的课题进展调整;④不管出于哪种对可行性原则的思考,都应该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前提下,从现实可行的工作做起。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

•1。

、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1/1分)A、牛顿力学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C、微积分创立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正确答案: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答案解析:•多选2.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主要方法有:(1/1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从感性到理性创新思维顿悟(直觉与灵感)观察与记忆正确答案: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顿悟(直觉与灵感)答案解析:无•多选3. 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1/1分)①人与自然的矛盾②吸引与排斥的矛盾③生产与生活的矛盾④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⑤连续与间断的矛盾正确答案:①人与自然的矛盾④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答案解析:•多选4。

技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1分)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正确答案: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答案解析:无•多选5。

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1分)不可替代性不可加和性不可逆性非磨损性不可分性可共享性无限增值性正确答案:不可替代性不可加和性不可逆性非磨损性不可分性可共享性无限增值性答案解析:无•多选6。

以下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的是:(1/1分)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教育现代化不具有优先性正确答案: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答案解析:无•多选7。

、中国古代有著名的三大天体模型,它们是()(1/1分)A、天圆地方说B、盖天论C、壳层说D、浑天说E、宣夜说正确答案:B、盖天论D、浑天说E、宣夜说答案解析:•多选8。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1.《自然辩证法》的作者为( B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2.自然包括了( B )A天生自然和天然自然B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C 天工自然和人生自然D天化自然和人工自然3.自然观的演化顺序是( D )A机械-朴素-辩证B 辩证-朴素-机械C朴素-辩证-机械D朴素-机械-辩证4.古代科学技术最先发展的是农学、天文学,原因是( C )A 自然形成的B偶然出现的 C 社会需要的D 最容易掌握的5.科学研究最重视( B )A 灵感B 实践C 成果D 投入6.恩格斯认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产和再生产,生产有两种:生活资料和工具的生产,( A )A 人类自身的生产B 生产力的生产C生产关系的生产 D 人类精神的生产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发展方向是( A )A农学和天文学B力学和光学C数学和化学D生物学和医学8.哥白尼革命是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革命的主要影响是:( A )A实现科学思想的变革B实现社会体制的变革C实现科学种类的更新D实现宗教改革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科学技术,基础性的条件是( C )A资金B设备C教育D政策10.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发展会使得人出现( A )A异化 B 强化C弱化D 分化一.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的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近些年来,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国际动荡和社会问题时有发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由此而发生了改变,人们对于科学技术不再是一味的强调其积极作用。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怎样的一种关系?为什么?2.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有哪些是负面的,如何解决?3.请从你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回答你的科学技术观是怎样的,你认为你的科学技术观需要改变吗?为什么?1.答: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一种和谐共存,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 物质的多样性B. 物质的永恒运动C. 物质的内在矛盾D. 物质的外部条件2. 下列哪个概念不是自然辩证法中的基本范畴?A. 量变B. 质变C. 否定D. 辩证否定3. 自然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独立的D. 以上都是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矛盾具有什么特点?A. 单一性B. 多样性C. 绝对性D. 相对性5. 在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什么趋势?A. 直线上升B. 循环往复C. 螺旋上升D. 曲折前进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必然性B. 偶然性C. 规律性D. 无序性7. 自然辩证法强调,研究自然界应该坚持以下哪些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辩证性原则D. 单一性原则8. 在自然辩证法中,下列哪些因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A. 内在因素B. 外在因素C. 主观因素D. 客观因素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包括哪些方面?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D.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排斥的10. 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的特点有哪些?A. 事物发展是前进的B. 事物发展是曲折的C. 事物发展是上升的D. 事物发展是下降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应用和意义。

14. 结合实际,论述自然辩证法对于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2
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和巨大成功又启发哲学将其概念范围和思想方法运用到哲学中, 使 机械论哲学很快发展成熟。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把机械论从自然科学扩展到哲 学领域,使机械观发展成为成熟的经典形态。即成熟的机械观。其基本思想是:整个宇宙由 物质组成;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空间结构和数量组合。 物质具 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它们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 匀的时空框架中的位移,都遵循机械运动定律,保持严格的因果关系。物质运动的原因在物 质的外部。 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理论 组织,就是把分散的要素统一起来形成系统的过程。而自组织是一种由内在因素(包括 物质、能量、信息等)决定的组织过程,是自我发动、自我发展、自我完成的。它具有内源 性、主动性、可变性的特点。宇宙的演化,恒星的演化,太阳的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的 演化等等,都是具有内源性、主动性、可变性的自组织过程。在该演化过程中,它们所需的 组织信息、组织能量都来自其自身的物质要素,基本上不受外部动力条件的支配和控制,能 够按照自调节机制,以维持已有的组织状态,甚至向更高级的状态发展。现代系统科学,如 耗散结构理论中“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的思想,协同学中“协同导致有序”的原理,超循 环理论中“超循环导致有序”的规律等,不仅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这种自组织的历史事 实,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其自组织的机制,证明了自组织是自然界各种演化过程的本质,是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普遍特征。其他理论还有突变论和混沌理论等。 (论述题还需加上一下内容:)耗散理论是“耗散结构理论”的简称。其立足点是系 统的结构,特别是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边际效应”问题。其基本思想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 开放系统(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或社会的),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 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阀值时,就有可能从原有的混池无序的混乱状态过渡到一种在时间 上、空间上或功能上有序的规范状态。这样的新结构就是“托故结构”,研究这种结构的形 成、性质和演变规律的科学,便是“耗散结构理论”。 协同学由西德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H· 哈肯创立。 协同学一反传统科学的态度, 不是把对象分解还原为各部分之和,而是立足于各部分之间的相立作用。其理论原则是,系 统行为并不是其子系统行为的迭加, 而是由子系统的相互作用调节和组织起来的。 系统的宏 观性质和宏观行为就是它的各个子系统的合作效应。 协同学的交要内容是研究系统从无序向 有序的转变机制——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 超循环是较高等级的循环,指的是由循环组成的循环。在大分子中具体指催化功能的 超循环,即经过循环联系把自催化或自复制单元等循环连接起来的系统。从动力学性质看, 催化功能的超循环是二次或更高次的超循环。 超循环理论可用以研究生物分子信息的起源和 进化,并可用唯象的数学模型来描述。超循环理论是联邦德国生物物理学家 M.艾根在 1971 年提出的。 曾有不少学者提出各种理论来研究生物信息的起源和进化。 艾根总结了大量的生 物学实验事实,提出了超循环理论。 突变论研究的是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的路径问题。由法国数学家托婿创立,认为系统从 一种稳定的状态进入不稳定状态, 随着参数的再变化, 又使不稳定状态进入另一种稳定状态, 系统在一刹那间发生了突变。 4、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的进化方式? “演化”和“进化”同源于英文“ev。lution“。但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演化是一种 具有不可逆性的运动形态,而进化则是一种具有特定方向的演化。所谓进化,是指事物的上 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它是开放系统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直线式的- B. 循环式的- C. 螺旋式的上升- D. 随机的答案:C2. 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 A. 质变、量变、否定之否定- B. 矛盾、联系、发展- C. 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D. 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答案:C3. 在自然辩证法中,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 外部条件- B. 内部矛盾- C. 人的努力- D. 神的意志答案:B#### 二、简答题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对立统一”的观点。

答案: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这种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2. 描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答案: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而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三、论述题1. 论述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的应用。

答案:“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规律,它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直线前进,而是通过否定旧事物的某些方面,进而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在自然界中,这一规律体现在物种的进化过程中,物种通过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化。

在社会现象中,例如技术革新,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往往否定了旧技术,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新技术也可能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否定,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 四、案例分析题1. 分析以下案例,说明自然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如何体现。

- 案例: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在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捕食者依赖被捕食者作为食物来源,而被捕食者的数量又影响捕食者的生存状况。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明代思想家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这一段话说明了(A) A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B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C只要否定,就能发展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②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③辩证的否定就是抛弃一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5.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D.只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6.从“委任、选任”到“聘任”,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干部任用制度的这种改革告诉我们,辨证的否定()A.是没有任何折中的全盘否定B.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毁灭10.“人肉搜索”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

由于其在反腐败的同时也暴露了某些人的隐私,2022年1月江苏省某市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结果网民大哗。

下列对“人肉搜索”现象认识正确的有()①从当今时代的社会条件来说,它有存在的理由②对其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但可以全盘肯定③“人肉搜索”具有暂时性,最终会让位于更高阶段的事物④对“人肉搜索”的否定纯粹是人为的外力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11.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创新中国》在网上征集对如何进行服装品牌创新的看法,网友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看法一服装品牌需要继承与创新!创新服装品牌,必须继承民族精神和文化,承载现代气息和流行元素,凸显以人为本的心理需求。

这就需要不折不扣地追求、探索和创新。

看法二中国是个纺织大国,但数量庞大的纺织品出口却赚不到更多的外汇,这是很令人头疼的事。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品牌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题库1.谈谈你对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具体设想21世纪初是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依然沉重。

基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中国们必须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

生态道德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

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起人对于自然的道德义务感,养成良好的“生态德性”。

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帮助学生树立环境生态观念、环境资源观念、环境道德观念。

二是改革生产方式,做强生态产业。

对现行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现阶段发展生态产业的重点,是要建立起资源节约、环境少污染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发展道路。

要下决心关停并转那些能源消耗大、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重的企业。

发展生态农业,主要包括绿色农业食品和绿色食品原料,生态林业、草业、花卉业,生态渔业,观光农业,生态畜牧产品,生态农业手工业等方面。

为此,要研究开发生态技术,防止土壤肥力退化,进行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实现生活用能替代和多能互补、废弃地复垦利用和陡坡地退耕还林,发展山地综合开发复合型生态经济、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以及农村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

另外,还要重视生态旅游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三是实施生态工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生态工程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中国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特点,“十五”期间,应重点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一要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生态处理,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工作;二要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工程,特别是北京地区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和沿海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建设;三要防治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危险废物污染,防止生态破坏;四要加快自然保护区、环境优美城市和生态省(市、自治区)的创建工程;五要继续推进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全社会的计划生育意识,确保控制人口数量,确保提高人口质量;六要在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控制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不能超过其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提倡少用或不用不可再生资源,防止资源骤减,力争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四是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道德力量的推动,也需要政府和权力机关出台必要的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硬约束。

要建立综合决策制度,用政府的权威保证生态环境免遭破坏。

特别是在制定规划、计划及重大经济行为的拟议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综合决策的作用,把生态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以从源头上解决对生态的危害问题。

要适时出台相关政策,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包括:引导生态型项目开发的扶持性政策,防止和遏制破坏性经营的刚性约束政策,旨在快速恢复生态植被的资源补偿性政策,以及旨在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科技投入政策。

要充分发挥环境和资源立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约束作用。

要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

2.联系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当我踏进xx学校这所大学门口的时候,我的心里一直在思考着如何进行科学研究这一问题,在将近一个多月的理论学习,脑海里慢慢有了怎样进行科学问题研究的整体框架,我所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从老师们的讲课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在如何进行科学研究这个话题前,我们务必先去理解什么叫科学研究,只有弄清楚了什么是科学研究,我们才能更清楚更明白如何进行科学研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开始的,从概念出发,然后不断的引申出其特征,意义等等。

做科学研究,也是这样的,万变不离其踪,我们应该从最基础的东西出发,去不断完善知识,掌握方法,才能在科学研究中运用自如,做到胸有成竹。

所谓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从“科学研究”这一概念,可以看出科学研究要利用科学手段和装备,运用科学的方法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

然而,我们又怎样才能做到能透过现象更深层次地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呢?我们必须了解这个事物,对个这事物要有兴趣。

比如,我们选好了一个课题,就得先对这个课题进行了解,一步步的更深层的去论证、挖掘这个课题的内涵。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了解其他人对这个课题都是从什么角度去研究,从什么方向去阐述这个课题,不断累积这个课题的相关知识以及他们的研究方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如此,这样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指引方向。

选修的《论文文献阅读》这一课程,对于我们即将踏入科学研究的这扇大门的研究生而言,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们可以从那些文献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新的科研方法,以及了解科研情况等等;通过阅读文献,可以培养我们科学精神,培养我们的兴趣。

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喜欢科学研究,有兴趣才能做出好的成果。

而这兴趣,要在我们平时生活、学习中不断的培养,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去培养,也可以从老师们平时的课堂中吸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培养我们的兴趣。

其次,要为了搞科研而搞科研,而不是为了背后的物质奖励。

在当前,很多科研工作者为了拉项目拿科研经费,想方设法的“拉关系”、“搞项目”,以致形成种种“学术造假”,盗用别人的研究成果等等,这些现象已经在中国有不少的例子了。

所以我们端正我们的科研目的,端正我们的科研态度,才能更好的做好科学研究。

在进行科学研究,还要了解当前环境变化的特征。

科学研究工作者应该及时关注国际形势,关注科研的最新情况,以便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

只有了解了当前的科研动态,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整个学术界的的理论研究水平,以及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可以从他们的研究中“吸取精华”,为我们的科研指引方向。

进行科学研究,还要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科研的过程中,要坚持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多思考,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找到根本,再寻找发展的规律,从而更透彻的了解所科研的项目。

而这态度和方法,可以在平时的阅读中慢慢积累,态度决定一切,读一篇文献,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带着目标去看文献资料,每读一次可以给自己制定目标,比如“为了了解前沿知识角度”、“了解别人的科研方法角度”等等,带着目标去看文献,我们收获得会更多,而不是漫无边际的看。

进行科学研究要有好的工作态度,热情,勤奋,认真,乐观,好学,态度是科研的基础。

进行科学研究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平时要注重学习与实践两不误,多阅读相关文献,阅读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通过“CNKI”、“维基”、“万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献进行阅读,在阅读文献的同时可以不断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知识。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不断认识自己的不足,认真的向能力强的人学习,虚心请教能力强的人,要“不耻下问”,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凡小事皆学问,于细微处见精神,要从每一次实践中吸取教训,“实践出真知”,这样我们能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进行科学研究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动脑思考时会发现很多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自然向成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进行科学研究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是顺利完成试验的关键。

它可以捕捉一些稍瞬即逝的试验现象,还能帮我们找出尽快找到试验失败的原因。

只能说不能做是完不成一个好的试验的。

最后进行科学研究还要有语言表达能力,再好的工作结果也需要表达出来、写出来得到别人的认可。

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同样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不夸大研究成果,也不缩小研究观点,要客观地对待我们所研究的课题,这样才能体现一位科学研究者的科研精神。

科学研究,有时并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一个课题往往是由几个或者是多个人共同完成的,我们应该和合作者一起分享研究成果。

在实验过程中要有团队精神,为了共同的目标进行团结协作,和谐,友好,共同进取,快乐地合作。

3.什么是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二者有何区别?科学共同体:是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在同一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掌握大体相同的文献和接受大体相同的理论,有着共同的探索目标.它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之一.所谓技术共同体,是指在一定的范围与研究领域中,由具有比较一致的价值观念、知识背景,并从事技术问题研究、开发、生产等的工程师、技术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技术交流所维系的集合体.范式:一个科学共同体的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如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公认的科学成就和范例技术共同体:指在不考虑主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情况下技术创造所具有的内在规律性。

从技术的自然属可以理解为一定技术时期工程技术界(技术共同体)由某些成功的典型技术范例的示范作用而形成的技术创造的知识、经验、方式和规定的总和。

以共同的技术范式为基础的技术专家群体技术范式:一个技术共同体的全体成员所共有的理论框架和解题方法,公认的技术成就和范例。

区别:科学共同体的两种重要组织形式:“无形学院”科学学派技术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创新者网络”科学的终极目标: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技术的目标是纯功利的:利用知识来谋利科学的社会规范:1、普遍主义(universalism)2、公有主义(communism)3、无私利(disinterestedness)4、有条理的怀疑主义(organized skepticism)技术的社会规范:1、技术的评价标准不具有普遍性2、独占性3、私利性4、怀疑和批判精神的要求不如科学4.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21世纪是一个科技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和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但同时也给人们造成很难摆脱的负担,它催化着物质的诱惑,精神的颓唐和道德的失范。

在如今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创新领域,有些科技工作者,过于看重自己的声誉、地位、以及生活与工作条件,表现得急于求成;或不恰当地利用其地位与资源优势,或将个人的成就不恰当地置于国家和社会利益之上,与科学道德、科学良心相违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