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400字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供求关系无处不在,它影响着商品的价格、数量以及市场的运行。
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些经济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供求理论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苹果市场的供求波动假设在一个小镇上,苹果是当地居民喜爱的水果之一。
在某个丰收的季节,苹果的产量大幅增加。
根据供求理论,供给的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
因为果农们收获了大量的苹果,市场上的苹果供应充足,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果农们不得不降低价格。
与此同时,由于苹果价格下降,消费者的需求会增加。
原本可能觉得苹果价格有点贵而减少购买的消费者,现在会因为价格实惠而购买更多的苹果。
这就是供求理论中的需求法则: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然而,如果连续几个季节苹果都丰收,导致市场上的苹果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跌。
一些果农可能会因为利润减少而减少苹果树的种植,或者改种其他水果。
随着苹果的供给逐渐减少,价格又会开始回升,直到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案例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变化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当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时,对住房的需求就会增加。
如果此时房地产开发商没有及时增加住房的供应,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房价上涨。
高房价可能会让一些购房者望而却步,但对于那些有强烈购房需求和经济实力的人来说,他们仍然会购买,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
相反,如果城市的经济发展放缓,人口流出,对住房的需求减少。
而房地产开发商在之前的繁荣期建造了过多的房屋,就会导致供大于求。
为了尽快出售房屋,开发商可能会降低价格,引发房价的下跌。
案例三:石油市场的供求冲击全球石油市场是一个复杂但又典型的供求关系案例。
当国际政治局势紧张,或者某些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下降时,石油的供给减少。
这会导致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
例如,中东地区的战乱可能会影响石油的生产和运输,从而减少全球石油的供应。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近年来,中国的共享单车行业发展迅猛,成为了城市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饱和,共享单车企业开始面临着盈利难题。
本文将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探讨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来看看共享单车行业的市场结构。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共享单车企业面临着价格竞争和差异化竞争。
一些企业为了吸引用户,不惜通过大幅度降价来争夺市场份额,导致整个行业的价格水平下降。
同时,企业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也十分激烈,各家企业纷纷推出新的服务和产品,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
然而,这种竞争模式往往会导致企业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沼,无法实现盈利。
其次,共享单车行业存在着一定的市场失灵问题。
由于共享单车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用户往往会出现“搁置”现象,即用户使用完共享单车后,将其随意停放在路边或者其他不当的地方,导致资源浪费和城市管理难题。
这种情况下,市场无法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也就无法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共享单车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服务来提高竞争力,而不是仅仅通过价格竞争来获取市场份额。
其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共享单车企业进行合理竞争,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
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大对共享单车市场的监管力度,引导用户文明使用共享单车,减少资源浪费。
总的来说,共享单车行业作为新兴的出行方式,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希望共享单车行业能够在政府、企业和用户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出行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选择。
大一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1:柠檬市场问题(次品市场问题)举一个例子:二手车市场,由于买家卖家信息不对称,显然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
买者肯定不会相信卖者的话,即使卖家说的天花乱坠。
买者惟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既买家更倾向于用更低的价格去买车,以避免买到的车并没有卖家所说的那么好)。
买方提供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车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卖家由于很难得到好价格(在二手车市场信息不对称情况以及买家心理情况决定下),对于高质量的车的在二手市场需求逐渐减少,低价格质量一般的车却比较受欢迎。
从而低质品充斥市场,高质品被逐出市场。
然而,存在这样一种矛盾现象,低质品充斥市场,是买方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买方倾向于用较低价格购买较高质量。
而卖方倾向于高价格卖低质量,于是,买方尽量避免进入二手车市场,于是最后导致二手车市场萎缩。
此个概念对我国股市或者人才市场都受用。
人才市场中:个人倾向去工资高环境好的企业,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为了避免聘请的人才不符合要求,而希望以更低工资聘用员工,而员工趋向利用最大化的选择,使得员工减少应聘工资低的公司。
在我国股市中,从“郑百文”、“ST猴王”,到“银广夏”无一不是踩着信息不对称的钢丝在跳舞,一旦不知情的股民最终发现了那枚光闪闪的硬币的另一面时,市场开始逆向选择,钢丝断裂,股价大跌,股民丧失信心。
所以证监会才会加大监管力度,清除股市中的“柠檬”,重塑股民信心。
案例2:价格到底谁说了算2003年7月15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
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
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
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扩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精选5篇)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精选5篇)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范文第1篇【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新挑战;进展趋势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重要是讨论经济资源的利用,包含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等,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整个经济体系的进展与走向;而微观经济学则是讨论个体经济和活动,譬如独立的生产个体户如何合理调配资源,才略使得单位资源所制造的利益最大化或者独立的消费者个体如何利用有限的收入条件购买到更多实惠的产品。
讨论显示,微观经济学在进展过程中受数量分析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进展的。
1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概述微观经济学指的是以资源稀缺为前提,讨论个体或企业的资源调配方式,并分析这种调配方式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的讨论重要分成三个部分:经济部分、市场福利部分以及策略部分。
经济部分重要包含消费者经济理论以及企业经济理论;市场福利部分重要包含市场局部均衡理论、市场一般均衡理论以及社会福利理论;策略部分包含信息经济学、拍卖设计论、博弈概念论等。
所以,微观经济学从内容上更多地体现了数字化趋势,而非文字化趋势,尤其是对于高级的微观经济学,基本是用公式和方程来进行假设和结论。
方程公式相比几何语言虽然不足直白,但是其逻辑严谨性和推理应用性都比较强,得到的结论也精准牢靠、有理有据。
所以微观经济学在进展过程中所用到的讨论方法一直都是数量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思想早已经渐渐融入到微观经济学讨论当中[1]。
2微观经济学在现代碰到的新挑战微观经济学自建立进展到现在,理论已经特别丰富,其讨论的内容也很多而杂。
假如抽丝剥茧,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重要方面:(1)市场经济方面:微观经济学重要包含供求关系理论、市场势力分化和结构理论、市场核心理论、市场不确定性理论。
这个系统中的市场均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等都是高级微观经济学的讨论范围。
(2)个体经济行为:从个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重要包含消费者理论、企业经济理论、企业竞争理论。
微观经济学案例1
微观经济学案例1微观经济学案例1:供求关系与价格波动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是一个关键概念,它对于市场的价格波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探讨供求关系如何影响价格的波动。
案例背景:某个小镇的居民对某种特殊品牌的咖啡情有独钟,每天都会排队购买。
咖啡店老板意识到这种情况后,决定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咖啡价格。
供求关系的变化:随着咖啡价格的上涨,居民对咖啡的需求开始下降。
一部分居民开始寻找替代品或者减少咖啡的消费量。
这导致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供应量增加,需求量减少。
价格波动的影响:当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价格也会随之波动。
在这个案例中,咖啡价格上涨导致需求量下降,供应量增加。
这将导致咖啡店老板面临两个选择: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或者保持较高的价格以维持较高的利润。
供求关系的调整:咖啡店老板决定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量开始回升。
居民们发现咖啡价格变得更加合理,重新开始购买咖啡。
这导致供需关系再次发生变化,供应量减少,需求量增加。
价格稳定的影响:随着供求关系的再次调整,咖啡店老板决定保持价格稳定。
供应量和需求量逐渐趋于平衡,价格波动逐渐减小。
居民们逐渐适应了新的价格水平,并且愿意为这种特殊品牌的咖啡支付合理的价格。
结论:这个案例展示了供求关系如何影响价格的波动。
当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时,价格也会随之波动。
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平衡是价格稳定的基础。
咖啡店老板通过调整价格来适应市场需求,最终实现了供需关系的平衡,价格波动逐渐减小。
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波动。
了解供求关系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价格和供应量,以保持竞争力和利润。
消费者则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做出购买决策。
总而言之,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价格的波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了解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调整,企业和消费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实现供需关系的平衡,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常常通过案例来分析和理解各种经济现象。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市场供求关系的案例。
假设某个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受到了一次突发事件的影响,导致供应量减少。
根据供求理论,供应减少会导致市场上的价格上涨,而价格上涨会促使消费者减少购买量,同时也会刺激生产者增加供应量,最终在一个新的均衡点上重新达到供求平衡。
这个案例清晰地展示了供求关系对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影响,以及市场是如何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调节达到均衡的。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边际效用递减的案例。
假设一家餐馆为了吸引顾客推出了“无限量自助餐”的促销活动。
一开始,顾客对于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每多吃一份菜都会增加他们的满足感。
但随着不断进食,顾客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也就是说,他们对于每多吃一份菜所带来的满足感越来越小。
最终,顾客会因为吃得太多而感到不舒服,这也说明了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市场结构的案例。
假设某个行业存在着几家规模庞大的公司,它们通过垄断地位控制了市场。
这种情况下,市场将呈现出垄断竞争的特征,即少数大公司控制了市场定价权,而其他小公司只能在规定的价格下进行竞争。
这种市场结构下,消费者的福利往往会受到损害,因为缺乏竞争导致价格偏高、产品质量不高。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反垄断法律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
供求关系、边际效用递减、市场结构等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了解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经济现象。
希望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为您对微观经济学有更深入的理解提供帮助。
微观经济学案例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踏上一次微观经济学的奇妙之旅,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深入探讨市场均衡的奥秘。
在这个旅程中,我们将一起分析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机制以及市场参与者如何相互作用,最终达到均衡状态。
一、引言市场均衡,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描述的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的价格和数量,既反映了市场的真实需求,也体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今天,我们就以一个简单的市场——苹果市场为例,来探讨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
二、案例背景假设我们生活在一个苹果盛产的小镇上,这里有大量的苹果种植户和消费者。
在这个小镇上,苹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在这个市场上,苹果的供给和需求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季节、消费者偏好等。
三、市场均衡的形成1. 供给分析首先,我们来看苹果的供给。
苹果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表明随着价格的上升,供给量会增加。
原因在于,苹果种植户可以通过提高产量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假设苹果的供给函数为:Qs = 1000 + 200P,其中Qs表示苹果的供给量,P表示苹果的价格。
2. 需求分析接下来,我们分析苹果的需求。
苹果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表明随着价格的上升,需求量会减少。
原因在于,消费者会寻找更便宜的替代品,或者减少对苹果的购买。
假设苹果的需求函数为:Qd = 2000 - 300P,其中Qd表示苹果的需求量。
3. 市场均衡现在,我们将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放在同一个坐标系中。
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即Qs = Qd,市场达到均衡。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通过解方程找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将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相等,得到:1000 + 200P = 2000 - 300P解这个方程,得到:500P = 1000P = 2将P = 2代入任一函数,得到均衡数量:Qs = 1000 + 2002 = 1400Qd = 2000 - 3002 = 1400因此,苹果市场的均衡价格为2元,均衡数量为1400个。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一前言: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研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来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条件和理论体系的框架。
微观经济学是通过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亦可称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在微观经济学中,任何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都是由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而在确定商品供给价格之前,厂商有必要对商品的需求弹性以及供求变化作出详尽的分析,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消费者也只有作出理性的经济学分析,才有可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本案例主要是从汽车行业这个角度对经济学中供求规律进行系统的分析,运用需求、供给、均衡价格理论和弹性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如同08年北京奥运会一样,中国近些年来的车展也在一次次躁动中拉开了帷幕。
二案例背景分析:汽车产业:今年说车展,有两个绕不过去的背景:全球金融海啸之下汽车业遭遇的严冬;中国政府及时、有力的应对措施明显见效,让中国车市迎来一个出乎意料的“小阳春”。
1999年6月的上海车展是在上海少有的漫长雨季中进行的,参观者人头攒动,但看的多,买的少。
在私有汽车最大的市场北京,作为晴雨表的北方汽车交易市场,该年上半年的销售量只相当于上一年同期的1/3。
尽管当年全国轿车产量可达75万辆,但一季度销售量不过11.7万辆。
面对这种局面,汽车厂商一片哀鸣。
后来,上海车展越来越大,展馆放不下,又转移到虹桥的上海商城,从2001年至今,除上海以外,北京、广州,时下中国车展展厅里永远是人声鼎沸,万头攒动。
加上年初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使中国第一拥有了私人汽车消费的鼓励政策。
1.6升以下车型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等政策推行,见效极快。
2011年东风汽车公司年度第100万辆自主品牌东风风神A 60全年汽车销售有望突破300万大关,中国汽车行业在艰苦卓绝的道路上走得越发的坚定。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1一、微观经济学内容小结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有时也被称为价格理论(Price Theory),主要研究个体消费者,企业,或者产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生产和收入分配。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
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
“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Pareto)有效的。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第一章一.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从当天起,调整汽油、柴油的出厂价。
这是在一个月内,发改委第二次上调油价,也是今年油价的第五次调整。
答:频繁的油价调整,使人们产生了很强的心理预期:油价还会上涨。
油荒就是这样在中国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一切都源于前不久的成品油调价,而火上浇油的则是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
二.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
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答: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
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第二章一.俄尼斯特-沃克曼在理财上是个保守主义者。
他的年收入有2。
5美元,他把其中的1万美元存入了当地银行,并且每月投资200美元在信誉卓著的债券和蓝筹股上。
此外,每星期总有一两次,俄尼斯特会用10美元来买彩票;每年他还会带着1,000美元去一次毕勒斯睹上一把,而且他几乎每次都是空手而归。
答:储蓄和投资行为自身并无效用,而仅是达到理财目的的工具而已.相反,赌博是有趣的,起码对俄尼斯特和其他有相同爱好的人来说是如此,确实,赌博也被当作实现理财目的的工具,但赌博本身对那些定期赌博的人来说通常是快乐之源.对于俄尼斯特来说,赌博和赢钱的愿望是那么强烈,以至于使他专注于此,当然还会带来潜在的收入。
俄尼斯特愿意以他输掉的钱来“购买”他从中感受到的快乐。
二.鄱阳湖自3月20日12时起进入第15个全湖春季禁渔期。
禁渔期和禁渔区内,不准从事任何形式的捕获作业,不准销售禁渔期的任何捕获物.答:春季是鱼类繁殖的旺盛期,此时鱼类繁殖的数量可以满足人类日后的需求,防止日后因鱼类数量减少而出现的鱼制品供应不足涨价的情况,出现市场混乱。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天马药业有限公司
《微观经济学》案例1:天马药业有限公司的规模扩张之路1、引言天马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天马制药厂成立于1939年,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
1988年,天马制药厂与健民制药厂、中津制药厂三家企业合并为天马药业公司。
1995年12月,经过企业改制,形成了今天的天马药业有限公司。
公司现有职工2700余人,拥有固定资产1.9亿元,总资产3.2亿元,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
天马药业有限公司是华北某市最大的综合性制药企业,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皮质激素类药物科研、生产和出口基地。
拥有全国最大的皮质激素类药物研究所,肩负着这一药品领域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任务,是国内首先研制出醋酸氟轻松、地塞米松、哈西奈德、丁酸氢化可的松、曲安西龙等原料药及其制剂产品的企业、公司拥有国家级的质量监测站,可以做到自产自检。
天马药业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生素、心脑血管药物,外用制剂(软膏、涂膜)、口服制剂(片剂)、避孕药物(膜剂、栓剂)、中成药、保健品、食品(蒜粉胶囊)等九大类百余个品种。
其中最新研制的产品有:阿赛松〔由安西龙片〕,经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临床验证,副作用小且疗效好;尤卓尔(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洛恩{酮洛芬凝胶},具有很强的消炎、镇痛药理作用;莫家清宁九,是以现代生产技术生产的祖传秘方产品,治疗“里实热证”有效率达100%。
天马药业有限公司在国内有30个驻地销售网点,同时在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分别设立了分子公司和贸易公司,直销其产品。
本案例截取了天马药业有限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讲述了该公司上世纪80-90年代依靠科技力量、规模经济和提升管理降低成本,取得地塞米松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故事。
2、地塞米松生产“从上到下”的无奈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我国医疗用地塞米松完全依赖进口,地塞米松是一种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一种药物,而地塞米松又因药效高,副作用小,生产工艺复杂,被称为“激素之王”,由于生产难度大,药效高,以前人们把它当作一种稀贵药品。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品缺乏弹性。
P
图1中, D1为衣服类商品的需求曲线,
D2
D2为电脑类产品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从
D1
P1降到P2时,D1的需求从Q1升到Q4, 而D2的需求从Q2升至Q3。虽然两种商品
P1
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都在有所上升,但明显 P2
可以看出D1需求上升幅度要远远高于D2。 这就是商家在促销时选择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 原因。
案例3:谷贱伤农
• 问题: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
• 分析思路:
•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变动1%时所引起的需求
量变化的百分数。通常,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因此,需求价格弹性总是负值。一般地,我们总是关心需求价格弹性
的绝对值以便进行比较。我们把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1的商品称
• 目前中国内地的整体智能手机市场正在降温——今年8月份,其智 能手机销量首次出现同比下滑,下滑幅度为4%。,但是苹果的销量确 一直居高不下。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iPhone在中国内地的受欢迎程 度没有下滑的迹象。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内地,已有超过700万部 iPhone 6s 和iPhone 6s Plus被激活。
3、一般来说,作为消费品,猪肉的价格弹性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低 收入人群更是这样。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猪肉成了一日三餐的 常见食物,其价格弹性也呈现下降趋势。
案例2 ❀“双十一”促销❀
“光棍节”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节日,只是源自年轻人对11月11日的 戏谑,而现在这一戏谑的节日成为网购狂欢节的代名词。围绕“双十一 ” 的电商争夺早在十月份就已打响。
Q1 Q2 Q3 Q4 图1
分析:
2、促销利润分析
促销期间,包括很多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品牌都已五折销售,难道真像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4章)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1:公园门票降价或涨价的启示2001年夏,苏州乐园门票从六十元降到十元。
一时间趋之者众,十天该园日均接待游客量创下历史之最,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四百万元以上。
10元门票引来25万人盛夏的苏州乐园,十分过瘾地火了一把。
"火",是自7月20日傍晚5时点起来的。
这是该园举办"2001年仲夏狂欢夜"的首日,门票从60元降至10元。
是夜,到此一乐的游客竟达7万之多,大大出乎主办者顶多“3万人”的预测这个数字,更是平时该园日均游客数的15至20倍,创下开园4年以来的历史之最。
到7月29日,为期10天的“狂欢夜”活动落下了帷幕。
园方坐下来一算,喜不自禁:这天累计接待游客25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400万元以上,净利润250万余元。
正常情况下,苏州乐园的门票每人每张60元,每天的游客总数在3000-4000人之间,营业时间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
而“狂欢夜”是在“业余”时间进行,即从每天下午5时到晚上10时,门票却降到10元。
就是说,“狂欢夜”这10天,这家乐园在不影响白天正常营业的情况下,每天延长了5小时的营业时间,营业额和利润就翻了一番以上。
“狂欢夜”与该园举办的“第四届啤酒节”是同时进行的。
42个相关厂家到乐园助兴--其实,厂家是乘机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产品。
据园方介绍,以往搞啤酒节,乐园是要收取厂家一定的“机会”费用的,但是,这次却基本不收或少收些许,而厂家须向游客免费提供一些“小恩小惠”--企业的广告宣传品等。
减免了货币的支付,厂家岂有不乐的?园方也承认,众厂家的参与,带来大笔场地费,降低了乐园搞“狂欢夜”活动的风险,不过,它并非这次活动最后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火”一把的关键,是原先60元一张的门票陡降到10元钱。
非但如此,每位到乐园过“狂欢夜”的,凭门票,还可以领到与10元门票同等价值的啤酒、饮料和广告衫等。
需要说明的是,白天购60元门票入园后,园内的多数活动项目就不再收费;而购10元门票入园后,高科技项目和水上娱乐项目等仍要适当收取一点费用。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行为和决策的学科。
通过对微观经济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运作的原理和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逻辑,从而为实际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个真实的微观经济学案例,来探讨市场竞争、价格形成和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经济学原理。
案例背景:某市场上有两家冰淇淋店,分别为A店和B店。
这两家店的位置相邻,销售的产品相似,价格也基本相同。
在一段时间内,A店的销量一直较高,而B店的销量较低。
分析与解释:首先,我们可以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
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竞争双方通过价格、产品差异化、营销手段等方面展开竞争。
在本案例中,A店和B店的产品相似,价格也相近,因此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品牌形象等方面。
其次,我们可以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分析。
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冰淇淋时,会考虑产品的口感、口味、包装、品牌知名度等因素。
A店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产品口感和包装上做了更多的投入,或者通过一些促销活动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最后,我们可以从价格形成的角度来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A店能够取得较高的销量,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或者通过一些促销手段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另外,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敏感度也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A店可能在价格定位上做了更好的把握。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企业应该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品牌形象,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其次,消费者行为对市场竞争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最后,价格形成是供求关系的体现,企业应该灵活运用价格策略,把握市场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1. 垄断市场下的价格歧视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垄断市场中价格歧视的策略和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弹性和支付意愿,垄断者可以巧妙地对不同群体设定不同的价格,从而提高市场利润。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公平和效率问题,需要政府监管来平衡利益。
2. 外部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外部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
外部性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对非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通过研究公共物品供给的外部性,我们可以理解市场机制在解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方面的局限性,并探讨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3. 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之间的关联。
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供需关系则说明了价格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产品和市场的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弹性。
4. 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之间的关系。
景气循环是指经济活动周期性波动的现象,而经济衰退是指经济活动下滑的阶段。
通过分析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经济波动的动态和应对策略。
5. 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来纠正。
通过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我们可以评估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
6. 竞争市场下的价格竞争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竞争市场下的价格竞争策略。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调整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和与竞争对手竞争。
通过研究不同的价格竞争策略和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竞争市场的运作机制和企业策略。
7. 垄断与垄断定价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垄断市场和垄断定价策略。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主要供应商或卖家的情况。
通过研究垄断者的定价策略和市场影响,我们可以了解垄断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8. 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策略。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最近一个时期,有关拉美一些国家发生社会动乱的新闻不绝于耳。
人们不免感到困惑: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的人均收入已达3000美元以上,个别国家甚至超过5000美元。
这些总体收入水平高于东南亚的拉美国家,为什么还是持续不断地发生社会动乱呢?世界银行近日公布的一份关于拉美贫富差距的研究报告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该报告认为,拉丁美洲是全球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地区,而且这种现象仍在继续发展。
目前拉美平均基尼系数已达0.522,远远高出经济发展水平与其相近的东欧和东南亚国家。
玻利维亚就是社会动乱的一个例子。
前不久,玻利维亚因“天然气管道问题”而发生社会冲突造成数十人死亡,桑切斯总统因此被迫下台。
事件的导火索是当地土著农民反对兴建一条经智利运送到北美的天然气出口管道。
然而,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早在“天然气管道问题”出现之前就已暗流涌动了。
玻利维亚是世界上主要的古柯种植区之一。
那里的印第安土著居民世世代代以种古柯为生,缺乏其他生产技能。
虽然贩毒分子利用古柯牟取暴利,但是对于大多数古柯种植者来说,其收入只能维持生活。
政府出于禁毒的需要,下令禁止古柯种植,切断了土著居民赖以谋生的手段,却没有提供适当的资金和技术去帮助他们开发其他合法作物的种植,双方矛盾由此产生。
天然气的开采和出口可以为玻利维亚提供大量的财富,但是土著居民却无法从经过自己土地的天然气管道建设中得到利益,搭上发展的列车,相反,他们还面临着进一步贫困化和边缘化的危险。
这是社会问题冲击经济发展的典型例子。
目前玻利维亚基尼系数已高达0.6。
基尼系数是反映一国社会分配状况的指标,0为“完全平等”,1为“极端不平等”。
目前公认的标准是,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好”,0.3—0.4之间为“正常”,超过0.4为“警戒”。
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表明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
拉美平均0.522的基尼系数,意味着该地区不少国家已经相当接近甚至超过了0.6的危险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400字〕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机会成本
微观经济学开篇就提到了机会成本的概念,通俗的解释
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我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或者
个人喜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常常必须放弃另一样喜欢
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在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一个最普通的例子就是关于比尔盖茨在路上看到地上
有一百美元会不会弯腰捡起的故事。
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旗
下的微软公司每秒钟盈利过千万,比尔盖茨花一秒钟弯腰捡
起这一百美元就要相应的损失近千万,所以比尔盖茨是不会
去捡这一百美元的。
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关于机会成本最直接的例子就
是关于我们的时间的利用。
我们大学时间无比珍贵,在紧张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