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可比性原则
会计的可比性原则.综述
•
2017/12/24
会计学
15
案例背景:
• 武钢股份(600005)本公司是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作为发起人,采用发起设立方式成立的股份公司。武钢将 其下属的冷轧薄板厂(含涂层带钢车间)和冷轧硅钢片厂 的全部经营性资产投入公司。 目前武钢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冶金产品及副产品、钢铁 延伸产品的制造;冶金产品技术开发、咨询和服务。主要 从事冷轧薄板、镀锌板、镀锡板、彩涂板和冷轧硅钢片的 生产和销售业务。主要产品则分为冷轧薄板、镀锌板、镀 锡板、彩涂板和冷轧硅钢等。
会计的可比性原则
1408 姚宗成 刘羽珊 战怡安
先从简单的来说
可比性原则(comparability)《企业会计制度》总则第十 一条第(五)项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 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 就是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中的可比性原则。
目录
1.涵义 2.制约因素 3.贯彻 4.注意事项 5.案例
案例:
鞍钢股份、太钢不锈、武钢股份 收益质量对比
2017/12/24
会计学
13
案例背景:
• 鞍钢股份(000898)是以鞍钢集团公司作为发起人于 1997年5月8 日以发起设立方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鞍钢 集团公司是中国第一大综合钢铁生产企业, 始建于1916年, 1948年12 月正式成立新中国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鞍山 钢铁公司(简称鞍钢)。 鞍钢主要经营范围包括钢铁(包括冶炼及压力加工)、 钢材轧制的副产品、机械耐火材料、设备及零部件的生产 制造,以及销售自产产品。主要产品则主要为线材、厚板、 冷轧薄板、重轨、管坯、 大型材及其他钢材。
•
2017/12/24
会计学
16
会计可比性原则说明
会计可比性原则说明亦称统一性原则,指不同会计主体同一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这一原则要求不同会计主体同一会计事项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要一致,会计报表指标及其口径要相同。
可比性原则的目的在于扩大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决策相关性,使会计主体在相互比较中寻找并解释他们之间的相似和投资决策,管理者据此进行经营决策。
如此等等。
对可比性原则还有另外两种解释。
一种是,可比性原则是指同一会计主体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应录相互可比,不同会计主体同一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即可比性包括一致性。
另一种解释是,同一会计主体不同会计期间的纵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称为一贯性原则;不同会计主体同一会计期间的横向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称为统一性原则。
即用一致性原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纵向可比性,用统一性原则保证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统一性和一致性构成可比性的两个因素,而从属于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必须以一致性原则为前提,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
只有同一会计主体的前后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一致,才能使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比较相关有用;只有各个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并且具有可比性,他们之间的比较才会相关有用。
相关的或可靠的会计信息不一定就是可比的会计信息,为增加可比性,不同会计主体应尽可能采用统一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并以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为规范。
但过分强调会计方法和程序统一追求可比性,则可能会削弱甚至破坏相关性和可靠性。
如果统一性掩盖了各会计主体之间真正的差别,其可比性也将大大削弱。
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主体提示其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并且在改变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将变动情况、变动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进行披露。
知识点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三)可比性原则(Comparability)
– 要保证会计核算资料横向可比、可加,就要求各个企 业会计核算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 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 – 要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纵向可比,就要求各个企业在选 择会计处理方法的时候,应该考虑前后一致的规定, 即动态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Substance
over Form)
–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 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 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五)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Substance over
Form)
– 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经济实质与 法律形式不一致的经济业务或事项。
2.
3.
4.
•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 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 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 整。”
– 这一规定就可概括为客观性原则,也可称为真实性原 则。
(一)客观性原则(Objectivity)
– 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及证 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做到 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即企业不得 虚构、歪曲和隐瞒经济业务事项。 – 客观性原则是实现会计其他原则的基础,是杜 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前提。
(二)相关性原则(Relevance)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三条规定:“企业提供的 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 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 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 测。”
(二)相关性原则(Relevance)
可比性原则的名词解释
可比性原则的名词解释可比性原则(comparability principle)是会计准则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被称为比较性原则或可比性概念。
它是指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确保不同时间、不同企业或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信息具备可比性,以便用户可以更好地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和分析。
1. 可比性原则的重要性可比性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对于投资者、管理者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它使得用户可以对不同企业、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帮助他们更准确地做出决策。
尤其对于投资者而言,可比性使他们能够全面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进而作出投资决策。
2. 实现可比性的要求(1)一致性原则一致性是实现可比性的基本要求之一。
它要求企业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保持一贯的做法和方法,确保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在不同时期能够得到一致的处理。
比如,同一种会计政策应当在连续的会计期间使用,除非在特定情况下发生变化并充分披露。
(2)稳定性原则稳定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采用稳定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这样可以确保在不同时间和会计期间进行比较时,所使用的会计政策保持一致,不引起误导。
如果企业更改会计政策或估计方法,必须充分披露变更原因并对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进行说明。
(3)充分披露原则充分披露原则要求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及其他重要事项相关的信息。
这有助于用户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
如果某个披露内容发生变更,企业也应当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披露。
3. 可比性原则的局限性可比性原则虽然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企业的经营特性和会计政策的多样性,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其次,即使是同一企业在不同时间段的财务报表,也可能由于会计准则的变化或其他因素而导致可比性的下降。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涉及跨国公司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也可能引发可比性的问题。
会计2024年《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2024年《企业会计准则》第一章总则 (4)1.1 概述 (4)1.1.1 目的与意义 (4)1.1.2 适用范围 (4)1.1.3 真实性原则 (4)1.1.4 完整性原则 (4)1.1.5 及时性原则 (5)1.1.6 一致性原则 (5)1.1.7 可比性原则 (5)1.1.8 谨慎性原则 (5)1.1.9 重要性原则 (5)1.1.10 会计主体假设 (5)1.1.11 持续经营假设 (5)1.1.12 会计分期假设 (5)1.1.13 货币计量假设 (5)第二章财务报告 (5)1.1.14 财务报告的定义与作用 (5)1.1.15 财务报告使用者 (6)1.1.16 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内容 (6)1.1.17 资产 (6)1.1.18 负债 (6)1.1.19 所有者权益 (6)1.1.20 收入 (6)1.1.21 费用 (6)1.1.22 财务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7)1.1.23 财务报告编制的主要流程 (7)1.1.24 财务报告披露的方式 (7)第三章资产 (7)1.1.25 资产的定义与作用 (7)1.1.26 资产的分类 (7)1.1.27 资产确认 (8)1.1.28 资产计量 (8)1.1.29 资产减值的定义与范围 (8)1.1.30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8)第四章负债 (9)1.1.31 负债的定义与特征 (9)1.1.32 负债的分类 (9)1.1.33 负债确认条件 (9)1.1.34 负债计量方法 (10)1.1.35 预计负债的定义与特征 (10)1.1.36 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 (10)1.1.38 预计负债的具体应用 (10)1.1.39 预计负债的披露要求 (10)第五章所有者权益 (11)1.1.40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与特征 (11)1.1.41 所有者权益的分类与构成 (11)1.1.42 资本公积的定义与来源 (11)1.1.43 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12)1.1.44 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与分类 (12)1.1.45 其他综合收益的会计处理 (12)第六章收入 (12)1.1.46 收入确认的基本原则 (12)1.1.47 收入确认的条件 (13)1.1.48 收入确认的具体步骤 (13)1.1.49 收入计量的基本原则 (13)1.1.50 收入计量的具体方法 (13)1.1.51 收入列报的基本要求 (14)1.1.52 收入列报的具体内容 (14)1.1.53 收入列报的特殊事项 (14)第七章费用 (14)1.1.54 费用的定义 (14)1.1.55 费用的分类 (14)1.1.56 费用的作用 (15)1.1.57 费用确认原则 (15)1.1.58 费用确认条件 (15)1.1.59 费用计量原则 (15)1.1.60 费用计量方法 (16)第八章利润 (16)1.1.61 利润的定义 (16)1.1.62 利润的分类 (16)1.1.63 利润的作用 (16)1.1.64 利润计算的基本公式 (16)1.1.65 利润计算的步骤 (17)1.1.66 利润计算的注意事项 (17)1.1.67 利润分配的原则 (17)1.1.68 利润分配的方式 (17)1.1.69 利润分配的决策程序 (17)第九章财务报表分析 (18)1.1.70 财务比率分析概述 (18)1.1.71 偿债能力比率 (18)1.1.72 营运能力比率 (18)1.1.73 盈利能力比率 (18)1.1.74 市价比率 (18)1.1.75 财务趋势分析概述 (18)1.1.77 垂直分析法 (19)1.1.78 财务预测分析概述 (19)1.1.79 销售预测 (19)1.1.80 利润预测 (19)1.1.81 现金流量预测 (19)第十章会计调整 (19)1.1.82 概念与原则 (19)1.1.83 变更原因及处理方法 (20)1.1.84 概念与特点 (20)1.1.85 变更原因及处理方法 (20)1.1.86 概念与分类 (21)1.1.87 更正方法 (21)1.1.88 披露要求 (21)第十一章会计控制 (21)1.1.89 内部控制概述 (21)1.1.90 内部控制目标 (21)1.1.91 内部控制措施 (22)1.1.92 风险管理概述 (22)1.1.93 风险管理目标 (22)1.1.94 风险管理措施 (22)1.1.95 内部审计概述 (23)1.1.96 内部审计目标 (23)1.1.97 内部审计程序 (23)第十二章会计信息披露 (23)1.1.98 财务报告概述 (23)1.1 财务报告的定义 (23)1.2 财务报告的目的 (23)1.3 财务报告的基本组成 (23)1.3.1 财务报表 (23)2.1 资产负债表 (23)2.2 利润表 (24)2.3 现金流量表 (24)2.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4)2.4.1 财务报表附注 (24)3.1 附注的作用 (24)3.2 附注的主要内容 (24)3.3 附注的编制要求 (24)3.3.1 关联方关系的认定 (24)1.1 关联方的定义 (24)1.2 关联方关系的判定标准 (24)1.2.1 关联方交易的类型及披露要求 (24)2.1 关联方交易的类型 (24)2.2 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要求 (24)2.3 关联方交易金额及比例的披露 (24)2.3.1 关联方交易的定价政策 (24)3.1 定价政策的原则 (24)3.2 定价政策的披露要求 (24)3.2.1 重大事项的定义及范围 (24)1.1 重大事项的定义 (24)1.2 重大事项的范围 (24)1.2.1 重大事项的披露要求 (24)2.1 披露时间 (24)2.2 披露内容 (24)2.3 披露方式 (24)2.3.1 重大事项的审议程序 (24)3.1 董事会审议 (24)3.2 股东大会审议 (24)3.3 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审议 (25)3.3.1 重大事项的披露案例 (25)4.1 山东平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 (25)4.2 宁阳农商银行1100万元重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 (25)4.3 宁阳农商银行2600万元重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 (25)4.4 宁阳农商银行960万元重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 (25)第一章总则1.1 概述1.1.1 目的与意义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制定本总则。
会计8大原则
会计8大原则会计工作的成功取决于精准的记录和判断,如果会计人员记录和报告的财务信息不准确,就会影响公司的决策。
因此,为了确保会计工作的正确进行,联合国准则委员会提出了8项基本原则,称为“会计8大原则”。
第一条原则,即实物原则,要求会计应该根据实际发生的事件去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而不是推测或预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因此只能记录财务信息中反映了实际发生的事情。
第二条原则,即专门原则,要求会计要记录和报告专门相关的财务信息,而不是一般性的财务信息。
它还要求会计人员不应混淆企业财务信息和个人财务信息。
第三条原则,即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要做到可比性,也就是说,要将不同账目的货币计算结果折算成统一计价货币,以便准确比较和判断。
第四条原则,即持续性原则,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按照其正常经营范围及寿命对其财务状况进行记录和报告。
第五条原则,即完整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应尽可能完整地记录所有发生的金钱流动,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第六条原则,即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应及时和准确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的财务信息,把最新的财务信息及时送交利益相关者,以便他们做出准确的决策。
第七条原则,即公平原则,要求会计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反映事物的实际状况,记录财务报表应公平地反映实际的运营状况,不得有任何欺诈或歪曲的行为。
最后一条原则,即灵活性原则,要求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财务信息要适应公司及其行业的不断变化,以及公司决策所需要的不断变化。
不同的公司和行业需要不同的记录和报告方法,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以上就是联合国准则委员会提出的“会计8大原则”,它们深刻地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正确进行,对企业财务管理也有重大的影响。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企业的经营决策达到更加准确可靠的结果,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会计工作的正确进行,不仅仅需要遵守会计8大原则,还要求会计人员有良好的会计知识、专业训练和责任心,而后者也是正确开展会计工作的重要保障。
会计核算12项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12项,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是对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居于指导性地位,它为整个会计准则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具体会计核算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是总体性要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是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面的要求;四是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一、总体性要求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
客观性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包括下面三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三是会计核算应当具有可检验性,使会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的特征。
2、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
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的。
3、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要求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
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可比性原则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纵向比较。
从总的方面来说,两者都属于可比性的要求。
一贯性原则并不否认企业在必要时,对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的变更。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信息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2、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要求会计处理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及时利用。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1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
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企业提 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就必须做到 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在会计核算中坚持此原则,就应当在会计核 算中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 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 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不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没有如实地反映企业 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 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的失误。
1.3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2. 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
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核算方 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 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 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 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1.2 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如果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没有正确划分资本 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将原本应计入资本 性支出的计入收益性支出,就会低估资产 和当期收益;将原本应计入收益性支出的 计入资本性支出,就会高估资产和当期收 益;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 者正确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什么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什么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单位,用于记录和分类各项经济业务的流
动和变动。
会计科目是会计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和
归纳,使财务信息更加清晰和有序,方便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和财务分析。
会计科目设置原则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会计核算的需要,按照一
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会计科目的划分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会计科目设置
原则:
1.独立性原则:会计科目应该具有独立性,互不干扰,每个科目所记
录的经济业务应当被归入一个特定的科目中,不得出现重复或遗漏的情况。
2.全面性原则:会计科目应该能够包括企业全部的经济业务,不漏项,不遗漏,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等。
3.明确性原则:会计科目的名称和内容应该具有明确的含义和界限,
能够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特征,便于识别和理解。
4.统一性原则:会计科目的划分和分类应该遵循统一的规则和标准,
避免个别企业或个人根据自身需要随意设置会计科目,不利于信息的比较
和分析。
5.简便性原则:科目设置应该简单明了,避免过于繁琐和复杂,便于
会计人员的操作和理解。
7.可比性原则:会计科目应该具有可比性,不同企业之间或不同时期之间的会计科目应该能够进行比较和分析,便于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
总之,会计科目设置原则是为了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准确、全面地记录和分类各项经济业务,使得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可理解性和可分析性。
只有合理设置的会计科目,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有哪些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有哪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有哪些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评价经营业绩进行再生产或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信息质量应遵守哪些原则?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2、相关性原则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满足宏观信息需要、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所提供的各种报表不能满足所有方面的需要,只要会计报表使用者通过通用的会计报表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能够得到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就符合相关性原则。
3、明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原则同一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会计期必须保持一致,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变更。
(纵向比较)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变更。
不同企业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
(横向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表现形式,应当按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6、重要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区别被交易或事项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形式。
重要与否取决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不同的会计主体重要与否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会计主体的不同会计期重要与否也是不同的;重要与否应从两个方面考虑(数量和性质)。
7、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多记资产或收益,不少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8、及时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会计信息收集及时、处理加工及时、传递及时)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一)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会计经验: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原则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项: 1.会计核算客观性原则 会计核算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或可靠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会计核算要以经济业务的客观实在为依据,不可伪造、编造经济业务。
对于一些无法准确计量的经济业务,要按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会计分配和核算方法来计量。
2.会计核算相关性原则 会计核算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必须与会计信息的使用相关联,满足企业的相关需要。
同时,会计信息应当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关联,也应当与企业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相关联。
3.会计核算可比性原则 会计核算可比性原则又称统一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因此,不同企业的同类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的方法和程序要基本一致,从而规范整个行业,以便对不同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横向比较,有利于进行国民经济的宏观控制。
4.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 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又称一致性原则,是指同一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应采用相同的核算方法,不得随意变更,以便对同一企业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与可比性原则相对而言,从不同的侧面来体现会计核算的原则。
5.会计核算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讲究时效,业务处理应当及时进行,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6.会计核算明晰性原则 会计核算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选用。
要求在保证会计信息准确的前提下,运用语言应当通俗易懂,只要可以表达信息的内容即可。
7.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凡企业的支出与会计年度的收益有关系,则确认为资本性支出。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13条)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是指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是对财务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将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归纳为: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重要性等13项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意义。
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的结果应当与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可靠性是指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不受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左右,避免错误并减少偏差。
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必须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和资料可靠。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
为了使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依据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
违背这一原则,可能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入账就是这个原则的具体体现。
(3)相关性原则。
亦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密切相关,表现在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把握可能的结果,从而改善当前的决策;同时,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能为决策者证实过去的决策产生的结果,从而修正或坚持原来的决策。
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应坚持这一原则,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那么在会计核算中,我们应当遵循哪些原则呢?下面我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真实性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真实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方面,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
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投资人决策和企业内部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循这个原则。
2.相关性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有关各方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如的信息与进行决策无关,不仅对决策者毫无价值,而且有时还会影响他们作出正确决策。
所以会计核算的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决策者有用才行。
3.一致性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这样才便于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企业不同期间的经营管理成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一致性原则并不否定企业在必要时对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变更当企业的经营活动或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但要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表批注中加以说明。
4.可比性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只有遵循可比性原则,一个企业才可以同本行业的不同企业进行比较,了解自己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另外指明一点,一致性和可比性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致性原则解决的是同一企业纵向可比问题,而可比性原则解决的是企业之间横向可比的问题。
会计科目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会计科目设置应遵循的原则1.实体性原则:会计科目应与实体的性质和业务活动相适应。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能够准确地反映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完整性原则:会计科目应该包括实体所有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要素,不能遗漏。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能够全面地描述实体的经济事项。
3.独立性原则:会计科目应该相互独立,具有明确的界限。
每个会计科目应该只包括一类经济事项,避免重叠或互相混淆。
4.可比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具有可比性,使不同实体之间的财务报表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同一类财务要素应该使用相同或类似的会计科目进行记账。
5.简洁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细分和重复。
会计科目应该能够反映实体的核心经济活动和财务要素,便于理解和分析。
6.可控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便于实体进行财务管理和控制。
会计科目应该能够提供对实体经济活动的准确记录,以便于核实和监测。
7.稳定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具有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不变。
过多的修改和调整会导致财务信息不可比较和不可靠。
8.可变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能够适应实体的经营变化和财务要求。
会计科目应该能够及时调整和更新,以适应实体的需要。
9.合规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相关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要求。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遵循国家财务报告规范,确保财务报告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10.统一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能够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和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实体。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考虑到通用性和适用性,以便于财务信息的交流和比较。
以上是会计科目设置应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旨在确保会计科目能够准确地反映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符合国家相关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要求。
银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银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银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立性原则:银行会计科目应该具有独立性,即不同类型的业务应该分开记账。
例如,应该将存款、贷款、投资等不同类型的业务分别设置不同的科目。
2. 针对性原则:银行会计科目应该与银行业务的特点和需求相适应。
根据银行的业务特点和监管要求,设置与业务相关的科目,以便更好地反映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 完整性原则:银行会计科目应该完整、准确地反映银行各项业务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科目的设置应该包括银行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等各个方面。
4. 统一性原则:银行会计科目应该在整个银行系统内保持统一,即不同分支机构、部门之间应使用相同的会计科目。
5. 可比性原则:银行会计科目应该具有可比性,即不同银行之间应该使用相同的会计科目,以便进行横向比较和分析。
6. 简化性原则:银行会计科目应该简化,尽量减少冗余和重复的科目,以提高会计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银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主要是独立性、针对性、完整性、统一性、可比性和简化性。
这些原则能够帮助银行更好地管理和运营其财务状况。
简述会计制度设计的主要原则
简述会计制度设计的主要原则
会计制度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可靠性原则、可比性原则、诚信原则、完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和明晰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指会计制度设计应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完整。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会计信息进行充分的验证和审核,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制度设计应该尽量使不同类别或不同时间的会计信息能够比较,以反映不同时间点的财务状况。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比较标准,确保会计信息可比性。
诚信原则是指会计制度设计应该保证会计人员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该建立严格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监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完整性原则是指会计制度设计应该保证会计信息完整性,包括财务报表、会计记录、账户余额、收入和支出等方面的完整性。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确保会计信息完整性。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制度设计应该保证会计信息及时性,确保财务报表及时对外披露。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披露期限,确保会计信息及时性。
公正性原则是指会计制度设计应该保证会计信息公正性,确保会计信息不受个人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该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会计信息公正性。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制度设计应该保证会计信息明晰性,确保会计信息易于理解和解释。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明晰的会计规则和流程,确保会计信息明晰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约因素
•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具有可比 性的信息,而且希望这些信息的涵盖面越 大、信息资料越详细越好,但企业无论其 主观上努力如何,客观上仍未必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是企业的会计核算受到方方面 面因素的制约,以致通过会计核算生成的 会计信息,与其他企业、与本企业的以前 时期的会计信息之间往往具有口径的差异 性,即具有不可比性。这些制约会计信息 可比性的因素,主要包括:
国际环境
• 国际间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乃至会计环境 的差异,妨碍了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
• 比如,美国布什政府拒绝履行《京都议定 书》,比其他工业化国家多排放有害气体, 就使美国国内企业的产品成本低于条件相 同、但治污成本高、设在其他工业国的企 业,削弱了美国国内企业与其他工业国的 企业之间成本、利润的可比性。
•
但是,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对于同一类型的交易与事项 提出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供企业选择使用的例子很多。比如lASC:《解释公告第18号》 附录的、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允许选用两种以上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就有13例;我国已 发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供企业选用的例子则更多。这样 的规范势必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这一点,IASC和各国都在进行不懈的努力。比如, IASC于1990年7月公布《意向说明—一财务报表可比性》,并据以修订了相关国际会计 准则。在我国,也正在将分散的、处理方法各异的行业会计制度向统一的《企业会计 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过渡。
政策变化
•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相应的会计政策, 随经济乃至政治环境的变化所作的调整改 革,妨碍了会计信息的纵向可比性,即妨 碍会计核算的一贯性。为了保持会计信息 的纵向可比性,准则规定会计制度修改、 会计政策调整采用追溯调整法,但情况特 殊或无法确定调整金额的,则采用未来适 用法,也就是说“既往不咎”了。这样就 限制了前后时期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1.企业变化
2.政策变化 3.国际环境
企业变化
• 不同行业、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规模和不同技 术、管理条件的企业,以及适用不同产业政策、 不同会计政策的企业,上述客观差异导致它们 之间的会计核算难于千篇一律,其结果是妨碍 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比如我国的农业、采 掘业、制造业、服务业,以及这些不同行业内 部的私营企业、独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直至上 市公司之间,不但是现在,即使将来若干年, 也很难实现或基本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而 只能是不断提高相互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程度。
会计的可比性原则
1408 姚宗成 刘羽珊 战怡安
先从简单的来说
可比性原则(comparability)《企业会计制度》总则第十 一条第(五)项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 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 就是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中的可比性原则。
目录
1.涵义 2.制约因素 3.贯彻 4.注意事项 5.案例
注意事项
• 1.可比性原则必须以一致性原则为前提,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 只有同一会计主体的前后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一致,才能使不 同会计主体之间的比较相关有用;只有各个会计主体的会计信 息真实可靠并且具有可比性,他们之间的比较才会相关有用。 • 2.相关的或可靠的会计信息不一定就是可比的会计信息,为增 加可比性,不同会计主体应尽可能采用统一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并以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为规范。但过分强调会计方法和程序 统一追求可比性,则可能会削弱甚至破坏相关性和可靠性。如 果统一性掩盖了各会计主体之间真正的差别,其可比性也将大 大削弱。 • 3.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主体提示其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并且在改变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将变动情况、变动原因及其 对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进行披露。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 一致,不得随意改变。 可以变更会计政策的情况:一是有关法规 发生变化,要求企业变更会计政策;二是改 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 状况和经营成果。 横向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 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涵义
• 会计的可比性主要包括不同企业会计指标的可比性和同一企业不同时 期会计指标的可比性两个方面。不同企业会计指标的可比性,称为统 一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会计指标的可比性,则称为一贯性。统一性 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贯性强调的是纵向比较。 •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其发布的《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 (以下简称《框架》)关于“可比性”的论述中,也将会计的可比性 分为不同时期的可比性和不同企业的可比性两个方面。《框架》第39 段指出:“为了明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变化趋势,使用者必 须能够比较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为了评估不同企业相对的财务 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使用者还必须能够比较不同企业的 财务报表。因此,对整个企业及其不同时点以及对不同企业而言,同 类交易或其他事项的计量和列报,都必须采用一致的方法”。 • 可比性原则又称统一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现定的会计处理 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元素口径一致,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信息。这里 的可比,是指不同的企业,尤其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 该原则要求不同的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 进行,以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企业间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