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及鉴别诊断no.1

合集下载

头颈部淋巴瘤的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分析

头颈部淋巴瘤的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分析
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 为 霍奇 金 淋 巴瘤 ( ) 累及 部 位 包 括 鼻 咽 、 腔 、 桃 体 、 根 、 ) 8例 HL 。 鼻 扁 舌 甲状 腺 及 颈 部 淋 巴结 。1 生 颈 部 淋 巴结 转 移 。淋 巴瘤 在 C 图 像 呈 等 密 度 , 强 扫 描 明显 均 匀 强 化 , 中 2例 病 变 内 出 现 坏 死 6发 T 增 其
山西 医科 大学 第 二 医院


【 摘 要 】 目的 探讨 头颈 部 淋 巴瘤 的 C 与 磁 共 振 成 像 ( I特 点 及 临 床 病 理 特 点 。方 法 收 集 3 T MR ) 7例
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 实的颈部淋 巴瘤患者 的临床病理资料及 C MR 资料 , T、 I 所有患者 均行 C T平扫及增强 扫描 ,1 1 例行 MR 平扫 , I 其中 3 例行 MR 增强扫描 。分析其 影像表 现及临床 、 I 病理特 点 。结果 3 7例 中 2 9例
位 及 冠 状 位 TS 2 IT 0 0 66 0msT 5 18 E T W ( R 40 ~ 0 , E 9 ~ 2
ms , 位 、 状 位 T W I 肪 抑 制 序 列 。对 比剂 : 喷 替 酸 )轴 冠 2 脂 钆 葡 甲胺 ( dD A) 0mL 平 扫 后 行 增 强 轴 位 、 状 位 及 G - TP 2 。 矢
1 资料 与方法
1 1 一 般 资 料 : 取 我 院 20 . 选 0 9年 1 生厅 科 技 攻 关项 目(0 1 24 山 22 0 1 )
通 信 作 者 : 晓 棠 杨
层 厚 5mm, 螺距 0 9 I3 5:1 .~ .7 。管 电 压 10k 管 电 流 2 V,
a d a oo vo s n a c me t a l e fr da t jc o f - TP n l b i h n e n s s p rome f r ne t no D A.T ee s olmp o e tsa s u e w a o ei i Gd h r wa n y h n d a t— me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癌的诊断及治疗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癌的诊断及治疗
根据 以上 原则 ,我院依据 院内常见致病菌种 类、细菌耐 药情况 、 病患感染严 重程度等 因素 ,对抗菌药物进 行遴 选 ,确定 了3 3 个抗菌药
物品规 ,共6 1 个 品种 ,各 类药物 比例见表2 。
由表2 可见,我院药物遴选优先选取基本药物 、医保药物及 口服药
国医院用药评 价与分析, 2 0 1 2 , 1 2 ( 1 ) : 1 0 — 1 3 . [ 7 】 王丽英 . 抗 菌药物 应用分析 f J ] . 中国当代医药, 2 0 1 0 , 1 7 ( 1 8 ) : 1 3 9 — 1 4 1 .
4 2 ・论
为 ,见表 1 。
著 ・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 Vo 1 . 1 1 , No . 5
表2 我 院使 用 的抗 茵药物 基本 情况
表1 我 院特殊 使 用级抗 茵药物 分类及 代 表药物
分类 头孢菌 素类 氨基糖 苷类 代表药物 头孢吡肟、头孢 匹罗、部分 三代头孢 加酶抑制剂 小诺米星、奈替 米星
莫西沙星 苯酰 甲硝唑 万 占霉素 、替考拉宁
备有伏立 康唑 、哌拉 西林钠 他唑 巴坦 、美罗培南等 1 3 个特殊使 用类抗 菌药物 ,以满足用药 ,既安全有效 ,又降低 患者 经济负担的要求 l 。
2小 结 综上 所述 ,我院 围绕卫 生部 下 发的抗 菌 药物 临床合 理 应用 的通 知 ,积极探索相 应的举措 ,确 实为患者着 想 ,努力降低 费用 ,以实 现 合 理、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 。 参考 文献
医 药科学 , 2 0 1 2 , 1 ( 1 ) : 1 0 2 — 1 0 3 .
[ 6 ] 林 嘉民 , 黄 南舂 . 某 院临床 路径前 后外科 抗 菌药 物应 用分析 [ J 】 . 中

颈部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及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及鉴别诊断
15
鉴别诊断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颈动脉 体瘤鉴别。 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甲状腺乳头 状癌淋巴结转移的鉴别 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瘤的鉴 别
1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颈动脉体瘤鉴别

颈动脉体瘤:增强后明显强化,部位特殊,
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分叉角增大,颈内外
动脉分叉夹着一个血供丰富的肿物,颈内外
颈部淋巴结分区
2



V区:颈后三角区,又 称脊副链。胸锁乳突肌 后缘、斜方肌前缘及锁 骨构成的三角区。 VI区:中央区淋巴结包 括喉前、气管前和气管 旁淋巴结。上缘为舌骨, 下缘为胸骨上切迹,两 侧外缘为颈动脉间隙。 VII区:上纵隔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分区
其他组:咽后、颊组、腮 腺内、耳前、耳后、枕 下组
13
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转移淋巴结的好发部位
CT检查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不仅要能发现,还要对淋巴结 进行准确的定位,以便判断原发灶的部位。

上颈部转移癌,原发灶多在鼻咽、口咽、口腔、腮 腺、鼻腔、 扁桃体及头皮等部位。

中颈部转移癌,原发灶多在咽喉部、甲状腺、下咽、舌根等
部位。

下颈部转移癌,原发灶多在梨状窝、甲状腺等。
颈部淋巴结转移CT诊断 及鉴别诊断
1
依照国际通用的7分区法:




I区: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位于颏下及颌下三角区 内,其边界为舌骨、下 颌体及二腹肌后腹。 II区:颈内静脉链上组, 颅底(二腹肌后腹)至 舌骨水平。 III区:颈内静脉链中组, 舌骨至环状软骨下缘水 平。 IV区:颈内静脉链下组, 环状软骨下缘至锁骨水 平。
10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化脓性淋巴结炎
婴幼儿和年轻成人多见,继发于咽喉炎、鼻窦炎、 牙源性感染。 临床局部或全身症状明显(颈部触痛肿块,皮肤红 肿,皮温升高,波动肿块)。 多发、圆形或卵圆形,部分融合呈不规则。 密度/信号不均,中央低密度脓腔。 增强厚壁环形强化(内壁规则,无壁结节)。 边界不清,与邻近结构粘连,周围明Leabharlann 渗出。明显强化。谢谢
鉴别诊断反应性淋巴结增生
可见于任何年龄,小儿和青少年最常见。 病原微生物感染、化学药物、异物等刺激引起的淋巴结增大。 临床症状不明显,局部可有轻压痛。 多见于上颈部淋巴结。 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楚。 正常大小或轻度增大;卵圆形居多。 密度/信号均匀(与肌肉类似)。 轻中度均匀强化。
男,13岁,左下颈无痛性肿物1周。
小结
原发肿瘤病史,大部分来源于甲状腺癌和颈部不同区域 的鳞癌。
发生部位与原发肿瘤的淋巴引流区域相关。 多发,大小标准不同,形态多为球形或不规则形,边缘
清楚或毛糙 。 淋巴结边缘强化伴中心低密度、中央坏死为鳞癌转移淋
巴结的特征性 CT 表现。 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无论大小均可以出现囊变、钙化和
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特点
来源于鼻咽、鼻腔、副鼻窦、口腔、软腭、喉和喉咽等处的 原发肿瘤多为鳞癌。
一般较大。 容易出现坏死(表现为散在的低密度改变或环样强化,环壁
厚薄不均匀,有时可以显示出壁结节样改变)。 容易出现结外侵犯(边界不清)。 如伴有咽后组淋巴结和/或颈后三角区淋巴结肿大时,在除外
颈外侧区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质硬、无 痛、多发、固定)。 多数患者有原发肿瘤史,少数患者可不知原 发肿瘤而以颈部肿块就诊。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标准
淋巴结大小:颌下、颏下淋巴结最小直径 ≥1.0cm,颈 部其它区域淋巴结最小直径 ≥0.8 cm, 纵隔淋巴结最 小直径 ≥1.0 cm ,只要 CT 发现气管食管沟淋巴结 (≥0.5 cm),即视为转移。

肺癌 淋巴结 转移 诊断标准

肺癌 淋巴结 转移 诊断标准

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它可能会通过淋巴系统扩散到其他部位,其中包括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是肺癌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对
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标准:
1. 影像学检查,医生通常会通过X射线、CT扫描、MRI和PET
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观察淋巴结是否受到侵犯。

淋巴结转移通常会
在这些检查中显示异常增大或异常代谢活跃。

2. 淋巴结活检,淋巴结转移的确诊通常需要进行淋巴结活检,
包括穿刺活检、内窥镜活检或手术切除淋巴结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淋巴结内是否存在癌细胞转移。

3. 分期系统,淋巴结转移对于肺癌的分期非常重要。

医生会根
据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和范围,结合肿瘤的大小和扩散情况,使用
TNM分期系统来确定肺癌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4. 临床症状,淋巴结转移可能会导致一些临床症状,包括呼吸
困难、咳嗽、胸痛、体重减轻等。

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
来进行诊断。

5. 分子生物学检测,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发现一些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这些检测方法包括基因突变检测、蛋白质表达检测等。

总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淋巴结活检、分期系统、临床症状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多种手段,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对于每位患者来说,早期发现淋巴结转移并及时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颈动脉体瘤、颈静脉球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颈动脉体瘤、颈静脉球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颈动脉体瘤、颈静脉球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壹颈动脉体瘤概述副神经位于椎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链内,沿着副神经节的胚胎迁移途径,从颅底延伸到骨盆底。

副神经节在组织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作为化学感受器或在应激反应中分泌儿茶酚胺;颈动脉体副神经通过舌咽神经直接连接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而其他头颈副神经的功能尚不清楚。

概述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嵴源性肿瘤,头颈部的副神经节瘤占头颈部肿瘤约0.5%,占副神经节瘤的3%。

副神经节瘤在头颈部最常见的为颈动脉体瘤(60-67% ),颈静脉球瘤和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较少见。

副神经节瘤与多种全身疾病有关,包括: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

副神经节瘤综合征。

琥珀酸脱氢酶突变。

林道综合征(vHL)。

颈动脉体起源于第三鳃弓中胚层和外胚层衍生神经嵴谱系。

颈动脉体数目为两个,分别位于两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后部的动脉外膜或附件疏松的蜂窝组织内,每只颈动脉体重约12mg,平均体积约6mm×4mm×2mm,由纤维囊包裹而成,主要由球形或不规则的细胞团组成,团块被隔膜隔开。

颈动脉体由颈总动脉或颈外动脉产生的一条或多条血管供应;这些动脉会产生复杂的小血管团。

从舌咽神经到血管复合体存在大量传入神经。

概述颈动脉体瘤(CBTs)是由颈动脉分叉处的副神经节细胞的化学感受器细胞产生的罕见的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

肿瘤是富血供的,它的血液供是每克肿瘤中最丰富的。

病因不明(高海拔地区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为单侧,大约10%的病例为双侧发病(与琥珀酸脱氢酶亚基基因的突变有关),散发(90%)、家族性(10%),30%的家族性患者为双侧发病,而散发患者中仅5%为双侧发病。

发病率低,多为良性肿瘤,恶变率为2%-9%。

好发于成人,40-50岁多见,平均年龄45岁,儿童很少见,女性稍多。

临床特征通常是缓慢生长的圆形颈部肿块,它通常位于胸锁乳突肌前,靠近下颌骨角,舌骨的水平。

颈部淋巴结病变CT诊断及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结病变CT诊断及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结病变CT诊断及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ct扫描技术:采用ge-lightspeed8层 ct机所有患者均作颈部平扫加双期增强。

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自颅底至胸廓入口增强时从肘静脉打针高压注射器注射碘海醇8~1ml压力1注射速率ml/秒。

扫描参数:1v5mas,层厚层距各5mm标准算法动脉期5~秒,静脉期55~6秒。

颈部淋巴结的划分按照国际通用七分区法对检出的淋巴结进行分区记录[1]。

ⅰ:颌下和颏下淋巴结;ⅱ:颈内静脉链上组淋巴结;ⅲ:颈内静脉链中组淋巴结;ⅳ:颈内静脉链下组淋巴结;ⅴ:颈后三角区淋巴结;ⅵ:中央区淋巴结;ⅶ:上纵隔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表现ct常根据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部位、边缘轮廓、强化特征、内部结构及周围关系来诊断和鉴别诊断淋巴结的性质。

大小:大小是评价颈部淋巴结的最基本的标准扫描一旦发现气管食管沟内淋巴结即可确定为病变性淋巴结但颈部ⅰ~ⅵ区以淋巴结最大横经15mm纵隔ⅶ区以淋巴结最大横经>1cm为诊断标准。

多数学者[]以淋巴结的长径1~15mm为标准或为淋巴结的短径8~1mm 为标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淋巴结的不同经线标准而异。

有研究认为咽后间隙淋巴结的长径不得>8mm。

形态:正常淋巴结是椭圆形沿颈内静脉呈链状分布单个独立存在直径通常时为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而/t<时则提示淋巴结转移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和淋巴结结核多为椭圆形而转移性淋巴结则呈圆形或球形。

淋巴结的不同形状也与其所在颈部的部位有关一个临界大小的球形淋巴结很可能是转移性病变有时转移淋巴结可表现为原发肿瘤引流区域内数个淋巴结的聚集或融合即淋巴结链转移转移淋巴结的轮廓清晰周围可出现不完全环状脂肪增生带。

边缘轮廓:转移性淋巴结的轮廓一般较清晰据统计鼻咽癌、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边缘多较清楚喉癌、下咽癌则转移淋巴结多不清楚。

而慢性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因长期炎症刺激使其被膜与周围软组织粘连而界限不清。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例 ,淋巴结结核 8例 ,非特异性淋 巴结炎 3例 ,化脓性淋巴结 横径 ≥10mm为诊断标准 。 炎 2例 。临床表现 除 1例吞咽异物感外 ,其余均以颈部肿块 2 结 果
为就诊原因 ,其中伴有发热 2例 ,局部疼痛或压痛 6例 ,近期
颈部淋 巴结转移癌多 发生于 Ⅱ 一Ⅳ区 ,和原发肿 瘤部
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后加 增强 ,增强时从 肘静脉 高压注射 欧 >2的 7例(87.5%);淋 巴结 瘤为 多个部位 ,多组 淋 巴结 受
乃派克 80—100ml,注射速率 3m/s,扫描参数 120kV,150mAs, 累,本 组 5例淋巴结 ( T)均 <2(100%)。化脓性淋 巴结炎 、
淋 巴结 。 淋巴结病变的 CT诊 断标准 l2J:在 CT扫描一 旦发现气
1.1 一般资料 本组 46例 ,男 27例 ,女 19例 ,年龄 11—84 管食管沟内淋 巴结即可确 定为病变性 淋 巴结,但 颈部 I 一
岁 ,平均 56岁 。其 中颈部淋 巴结转移癌 28例 ,恶性淋巴瘤 5 Ⅵ区以淋巴结最大横径 ≥15rrma,纵隔 (Ⅶ区)以淋 巴结最大
经统计学处理两个 诊断标准 有显著差 异。作者 以 Ⅱ、Ⅲ、Ⅳ 性 ,常位 于单 侧或 多侧 多区 ,可 以侵犯颈静脉周 围和后三角
区肿大淋 巴结直径 ≥15rrma,其他 区域直 径 ≥10mm为 诊断颈 区 ,本 组以Ⅲ 一V区受累多见 ,尤其 Ⅳ区 +锁骨上 区明显 ,约
部淋 巴结肿 大的标准 。敏感性 为 84.6%,特异性为 86.7% , 占 75%;淋巴结炎 、化脓性淋 巴结炎往往合并咽喉炎 、扁桃体 诊断失误滤 在 10% 一2o%。作者认 为若 以较 大径为诊 断标 炎和头面部皮肤炎症 ,I区为好发 部位 。(3)形态 :有学者【 J

常见肿瘤的TNM分期

常见肿瘤的TNM分期

鼻咽癌T:原发瘤T1 —肿瘤局限在一个部位T2—肿瘤侵犯超过一个部位T3—肿瘤侵犯鼻腔和/或口咽T4—肿瘤侵犯颅底和/或脑神经N:颈部区域淋巴结NO—没有摸到颈部肿大淋巴结N1 —同侧颈淋巴结单个转移,最大直径 < 3cmN2a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3cm,但不超过6cm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v 6cmN2c —两侧或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直径v 6cmN3—颈淋巴结转移,直径〉6cmM:远处转移MO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TNM 分期I期—T1N0M0II期—T2N0M0山期—T3N0M0,T1N1M0,T2N1M0,T3N1M0W期—T4N0-1M0,T1-4N2-3M0,T1-4N1-3M1中线淋巴结可认作同侧淋巴结。

二、食管癌T:原发肿瘤TX—原发肿瘤不能评估T0—原发肿瘤大小、部位不详Tis —原位癌T1 —肿瘤浸润食管粘膜或粘膜下层T2—肿瘤浸润食管肌层T3—肿瘤浸润食管外膜T4—肿瘤侵犯食管邻近结构或器官N:区域淋巴结NX—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 —区域淋巴结有转移区域淋巴结的分布因原发肿瘤位于不同食管分段而异。

对颈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为区域淋巴结;对胸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为远膈淋巴结。

此时如有肿瘤转移则为远处转移。

同样对下胸段食管癌、贲门癌,胃左淋巴结转移为区域淋巴结转移;对颈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为远处转移。

M:远处转移MX—远处转移情况不详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TNM 分期0 期—TisN0M0I期—T1N0M0I a 期—T2N0M0 ,T3N0M0I b 期—T1N1M0,T2N1M0山期—T3N1M0,T4,任何N、M0W期一任何T,任何N、M1三、肺癌T:原发肿瘤TX—痰液中找到癌细胞,但X线或支气管镜检查未见病灶;或再治病人其原发灶大小无法测量T0—无原发肿瘤证据Tis—原位癌T1 —肿瘤w 3cm,局限于肺或脏层胸膜内,支气管镜检查肿瘤近端未累及叶支气管;或任何大小的浅表肿瘤仅局限在支气管壁蔓延,若延伸超过叶支气管到达总支气管,也作为T1 。

头颈部肿瘤颈部淋巴结分区及其靶区的勾画

头颈部肿瘤颈部淋巴结分区及其靶区的勾画

·综述·头颈部肿瘤颈部淋巴结分区及其靶区的勾画冉飞武 李建彬 梁超前作者单位:250117济南,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通讯作者:李建彬 大量的手术与病理资料证实,头颈部肿瘤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是有规律的,即从一个区域向邻近区域转移,就特定肿瘤而言,还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区域。

基于这种规律性转移,外科手术已由根治性颈清扫术发展到依据肿瘤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选择性颈清扫术。

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选择性颈清扫的治疗效果为头颈部肿瘤进行选择性颈淋巴结照射(E NI )提供了依据。

有研究显示E NI 可使关键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明显下降,而对局部控制率没有明显影响[1],颈部淋巴结阴性(N0)时局部控制率在90%以上[2]。

在实际工作中,颈部临床靶区(CT V )的确定需要依据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复发规律及其病理特征等一系列临床及生物学资料。

对大多数肿瘤而言,CT V 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原发病灶附近的淋巴结区域。

颈部淋巴结的分区经历了从解剖学图谱、外科学分区、影像学分区,到现在欧美主要肿瘤合作组织一致公认的颈部淋巴结分区,每一种分区对颈部淋巴结的放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欧美主要肿瘤合作组织一致公认的颈部淋巴结分区则为放疗医生进行E NI 时颈部靶区的勾画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标准。

一、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1.临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及其分布:头颈部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在未曾手术或放疗的颈部是有规律可循的,发生率及其分布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原发肿瘤部位。

一般而言,鼻咽癌和下咽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较常见,分别占80%、70%[3]。

口腔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Ⅰ、Ⅱ、Ⅲ区,而口咽癌、下咽癌和喉癌主要发生Ⅱ、Ⅲ区。

Levendag 等[4]总结了相关文献并对临床N0、N +期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及其分布规律予以归纳(表1、2)。

除中线位置肿瘤或具有双侧淋巴引流如软腭、舌根和咽壁等部位的肿瘤外,对侧淋巴结转移发生较少见,如临床N +期的舌根癌,73%转移淋巴结位于同侧Ⅱ区,仅有31%位于对侧。

恶性淋巴瘤累及颈部淋巴结的螺旋 CT 表现

恶性淋巴瘤累及颈部淋巴结的螺旋 CT 表现

恶性淋巴瘤累及颈部淋巴结的螺旋 CT 表现董馨;王艳艳【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2113-2115)【作者】董馨;王艳艳【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关村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190;山西省肿瘤医院 CT 室,山西太原 030013【正文语种】中文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分为霍奇金病(Hodgkin lymphoma,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两大类,本病常累及全身各部位淋巴结,我们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5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145枚肿大颈部淋巴结,分析其螺旋CT表现及其在颈部分布的特征。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1.1 一般材料收集经手术获或活检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及颈部淋巴结54例患者共145枚淋巴结(所有患者均未进行化疗及相关治疗),其中包括HL33例共99枚,NHL21例共46枚。

HL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 18-64 岁,中位年龄42.7岁。

NHL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 34-78岁,中位年龄57岁。

临床表现为颈部肿块48例,伴腹部包块20例,伴反复发热、畏寒、乏力30例,恶病质5例,全身皮肤瘙痒11例。

1.2 CT扫描方法本组所有的患者均采用GE Lightspeed/16多层螺旋CT,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扫描时间0.45 s/周,准直器4 mm×5 mm,床速30 mm/周。

全部病例行静脉团注100 ml优维显,流率3 -3.5 ml/s,注药60 S后开始扫描。

扫描范围上至舌骨大角,下到主动脉弓水平。

1.3 观察方法及统计学分析颈部淋巴结分区采用Level分区法(见表1)。

1.4 图像评价本组所有图像由三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共同阅片,观察内容包括:①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密度,观察是否存在坏死及融合的情况.②受累淋巴结在颈部的解剖分布。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SCT表现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SCT表现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SCT表现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韦树华; 董江宁; 李乃玉; 王传彬【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4(012)005【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颈部淋巴结病变;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作者】韦树华; 董江宁; 李乃玉; 王传彬【作者单位】安徽省肿瘤医院影像科安徽合肥239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6.62; R322.2+5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经过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患者的临床、病理、MSCT表现资料62例,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19~78岁,中位年龄57岁;良性12例,恶性50例,其中淋巴瘤14例(HDL3例、NHL11例),淋巴结结核8例,巨淋巴结增生4例,淋巴结转移36例,鳞、腺癌各23、13例;原发肿瘤包括鼻咽、甲状腺、喉、舌、下咽癌各13、11、2、1、1例,5例CT检查发现原发灶,肺、卵巢、食管癌各2、2、1例,3例原发不明;临床1例吞咽时异物感,2例低热,5例局部疼痛、压痛,其它因颈部包块就诊。

1.2 检查方法采用GE Discovery 750 HD扫描仪,参数120~140KV,280~320mAs,准直器宽度5mm或2.5mm,螺距1.375∶1,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碘佛醇,按1.5ml/kg体重,速率3.0~3.5ml/s,延迟30s~60s。

1.3 颈部淋巴结的分区及诊断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颈部淋巴结七区分区法[1],包括I区(刻下及下颌下淋巴结)、II区III区IV区(颈深静脉链上、中、下组)、V区(颈后三角区)、VI区(中央区)、VII区(上纵膈);评价标准:一旦发现食管气管沟内的淋巴结即可确定为病变的淋巴结,但颈部I-VI区淋巴结以最大横径大于15mm,纵膈VII区最大横径大于10mm为诊断标准。

2 结果2.1 淋巴结的大小、分布、边界良性共12例,淋巴结最小短径11mm,最大45mm,以单侧(图7-8)、单区分布为主占(9/12,75%),3例结核跨区分布(图1-2),以颈静脉链周围、颈后三角区为主(II+III 2例、III+IV 1例),边界不清,1例边缘见钙化3例见融合;恶性组50例,最小短径13mm,最大38mm;分布以双侧、多区、多个淋巴结为主,转移组中II区9例(图3-4)、II+III区12例,III+IV区6例,II+III+IV区6例,III+IV+V区3例,V+VI区3例(Vitchowla氏淋巴结),淋巴瘤分布以双侧III+IV+V+VI区为主(图5-6),见表1.2.2 淋巴结的密度及强化本组病变的淋巴结以坏死囊变为主结核7例及转移33例、淋巴瘤1例,灶内可囊性成分,(图1-4),其余为实性密度;恶性病变边界多不清晰,部分融合状(图3-4);良性增生病变边界多为清晰;炎性可为清晰或不清晰(图1-2)。

颈部CT诊断要点

颈部CT诊断要点

颈部CT诊断要点二)甲状腺1. 位置:位于环状软骨以下,下颈部气管两旁2. 组成:左、右两叶和峡部、蝴蝶形。

3. 密度:平扫密度明显高于肌肉组织(含碘高),密度均匀,CT值男性 80,188Hu,女性77,170Hu。

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强化值大于30Hu,血运丰富)4.大小:前后径(厚度):2,3cm左/右叶的左右径(宽度)小于2cm三)涎腺小唾液腺:唇腺、舌腺、颊腺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1、腮腺A、位置及邻近结构:? 位于下颌骨后,胸锁乳突肌前,上至颅底,位于乳突尖与颞颌关节之间,下至下颌角。

? 二腹肌后腹位于腮腺和颈鞘血管之间。

? 颈外动脉位于下颌支后方的腮腺实质内。

? 面神经出茎突孔进入腮腺,将腮腺分为浅叶和深叶B、密度:平扫呈低密度(高于皮下组织和颞下窝的脂肪而低于周围的肌肉)C、形态:在相当于下颌小舌平面---浅叶向前延伸于嚼肌表面,向后与胸锁乳突肌相邻,深叶向内延伸至下颌升支内侧,与咽旁间隙相邻,前界为翼内肌,后界为茎突及其附着的肌肉。

三)涎腺2、颌下腺?位置:位于下颌体内侧面前方和前外方与下颌骨相连前内侧与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相连。

后方为胸锁乳突肌。

后内侧为颈内动静脉。

?呈椭圆形/圆形,密度同肌肉密度相近。

甲状舌骨囊肿是由于胚胎过程中,部分甲状舌骨导管退化不全引起。

可在舌根至胸骨切迹之间沿正中线的任何部位形成囊肿。

但以舌骨上下为主。

绝大多数囊肿位于舌骨上方(65%),舌骨前方占15%,舌骨下方占20%。

临床表现:1. 颈部正中线可发现或扪及圆形肿块。

2. 合并感染时可有疼痛。

3. 多见于儿童(好发于1-10岁),偶然见于成人。

CT表现1. CT平扫见舌骨前上或前下方,中线区或偏向一侧处囊性病灶,圆形或分叶形,增强扫描见囊壁明显强化,壁较厚,边缘清楚,2. 反复感染的甲状舌骨囊肿,其囊壁增厚,囊腔变得不完整,且不均 CT诊断依据:典型的发病部位+囊性病变且囊壁有强化。

甲状腺肿, 甲状腺肿:是由于缺碘或其他导致甲状腺肿因素所引起的甲状腺非肿瘤性增生性疾病。

颈部淋巴结分区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结分区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鼻咽癌伴双侧 咽后组淋巴结 转。转移淋巴 结形态规则, 边缘清楚,中 等度强化,内 部密度大致均 匀( ↑)。
鼻咽癌伴双侧 颈下深组、颈 后三角区淋巴 结转移。转移 淋巴结以右侧 明显,形态规则, 边缘清楚,中等 度强化,密度大 致均匀。
鼻咽癌伴双侧颈 上、中深组、左 侧颌下淋巴结转 移。转移淋巴结 形态规则,边界清 楚,中等度强化,内 部密度较均匀。
颈部淋巴结转移
• 转移淋巴结发生部位和原发肿瘤的淋巴引流区 域相关,口腔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于Ⅰ、Ⅱ、 Ⅲ区,而口咽癌、下咽癌和喉癌主要发生Ⅱ、Ⅲ 区.鼻咽癌转移淋巴结多为双侧发生,除常见于 Ⅱ、Ⅲ、Ⅳ区外,咽后组、颈后三角区为鼻咽癌 淋巴结转移的特征性部位,这与其他部位原发肿 瘤有极显著性差异 。故咽后组淋巴结肿大时, 应首先考虑鼻咽癌可能,若同时伴有颈后三角区 淋巴结肿大,则诊断准确性更高,但需与淋巴瘤 鉴别。
转移淋巴结形态及边缘
• 表现为形态规则且边缘清楚与形态不规则 且边缘不清楚者,其原发肿瘤之间存在极 显著性差异 。鼻咽癌及甲状腺癌中,形态 规则且边缘清楚者分别为 88 % 和 86 % 。口咽癌,喉癌及下咽癌中形态不规则 且边缘不清者分别为59 % 和68 % , 且 外侵明显。这与口咽癌、下咽癌及喉癌分 化差, 恶性程度高有关。
➢ 咽后淋巴结:位于咽后间隙内。
影像学分区
• 1999年,Som 等回顾分析了大量相关 文献,在总结颈部淋巴结分布规律的基础 上,将患者头部固定于中立体位,进行平 行于耳眦线层厚3mmCT扫描,然后根据 所得的图像提出一种新的颈部淋巴结分区 法,这一分区将以往的外科学分区采用影 像学标志加以界定。
• Ⅵ区 ,亦称颈前间隙,包括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 淋巴结及甲状腺周围淋巴结。上界为甲状软骨体 下缘,下界为胸骨柄,前界为颈阔肌和皮肤,后界为 气管和食管分界处。外界是甲状腺内缘、皮肤和 胸锁乳突肌前内侧缘。对于气管旁和复发淋巴结, 上界为环状软骨下缘。对于气管前淋巴结,后界为 气管和环状软骨前缘。Ⅵ区接受来自甲状腺、声 门和声门下喉、下咽和颈段食管的淋巴管,是甲状 腺、声门和声门下喉、梨状窝顶和颈段食管肿瘤 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区域。

头颈部7(颈部淋巴结与甲状腺)

头颈部7(颈部淋巴结与甲状腺)
肩胛舌骨肌(环状软骨下缘水平) 4区:颈内静脉链下组:肩胛舌
骨肌(环状软骨下缘水平)-锁 骨水平 5区:颈后三角区 6区:中央区淋巴结:喉前 气 管前 气管旁 7区:上纵隔淋巴结
(三)正常MRI表现
皮下脂肪:高信号。肌肉—中低信号。 喉部软骨:等信号(30岁以后中央高信号,
周围低信号。) 甲状腺:T1WI高于肌肉信号,T2WI为高
2、甲状腺良性病变 • 甲状腺炎:化脓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
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 • 结节性甲状腺肿 • 甲状腺腺瘤:滤泡状腺瘤、乳头状腺瘤
甲状腺病变分类
3、甲状腺恶性病变 • 甲状腺癌
✓乳头状癌 ✓滤泡状癌 ✓髓样癌 ✓未分化癌
• 转移瘤 • 来源于甲状腺间质癌、淋巴瘤、血管肉瘤、
纤维肉瘤、鳞状上皮癌等
信号。 淋巴结:T1WI为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
不强化。
二、异常影像学表现
(一)异常X线表现 1、颈椎骨质、椎间隙的改变 2、软组织的改变
(二)异常CT表现
1、病变的部位 颈前区(甲状腺病变) 颈外侧区(鳃裂囊肿、淋巴管瘤、颈动 脉体瘤、颈动脉瘤、神经源性肿瘤、淋 巴结转移瘤) 颈后区(椎体本身病变或神经源肿瘤)
胚胎学--腮囊的演变
第一对:咽鼓管,中耳 第二对:扁桃体上窝(咽腭弓及扁桃体
部分) 第三对:背侧(下甲状旁腺)腹侧(胸
腺导管) 第四对:背侧(上甲状旁腺)腹侧(胸
腺) 第五对:腮体,将来参与甲状腺的形成
(二)影像学表现
1、病变的部位:颈前外侧--下颌角下方到舌 骨水平上下,胸锁乳突肌深面,颈内/外A之 间.
• 转移:淋巴结转移和全身转移(成骨转移)
甲状腺病变-甲状腺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形成巨大囊性变的诊断总结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形成巨大囊性变的诊断总结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20年5月第34卷第3期JournalofOtolaryn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niversityꎬVol.34ꎬNo.3ꎬ2020收稿日期:2020 ̄03 ̄06通信作者:阎艾慧ꎮE ̄mail:yanmenxueshu@163.comdoi:10.6040/j.issn.1673 ̄3770.1.2020.020临床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形成巨大囊性变的诊断总结王佳说ꎬ郭星ꎬ阎艾慧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ꎬ辽宁沈阳110000㊀㊀阎艾慧ꎬ中国医科大学教授㊁博士生导师㊁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ꎮ学术任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常务委员ꎬ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ꎬ辽宁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ꎬ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委员ꎮ摘要:颈部囊性肿物来源较为丰富ꎬ多为良性病变ꎬ但也有少数病例为恶性来源ꎬ如甲状腺癌ꎮ临床上ꎬ针对表现为颈部囊性肿物的病例ꎬ应加以详细的鉴别ꎬ以防漏诊及误诊ꎮ报道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形成巨大囊性变1例ꎬ简述其诊治过程及总结经验教训ꎮ关键词:甲状腺癌ꎻ乳头状癌ꎻ淋巴结转移癌ꎻ囊性变ꎻ颈部肿物中图分类号:R736.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3 ̄3770(2020)03 ̄0111 ̄03引用格式:王佳说ꎬ郭星ꎬ阎艾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形成巨大囊性变的诊断总结[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ꎬ2020ꎬ34(3):111 ̄113.WANGJiashuoꎬGUOXingꎬYANAihui.Giantcystformationfromlymphnodemetastasisinpapillarythy ̄roidcancer:acasestudy[J].JournalofOtolaryn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niversityꎬ2020ꎬ34(3):111 ̄113.Giantcystformationfromlymphnodemetastasisinpapillarythyroidcancer:acasestudyWANGJiashuoꎬGUOXingꎬYANAihuiDepartmentofOtolaryngology&HeadandNeckSurgeryꎬtheFirstHospitalofChinaMedicalUniversityꎬShenyang110000ꎬLiaon ̄ingꎬChinaAbstract:Benigncystictumorsoftheneckarerelativelycommon.Howeverꎬmalignantmanifestationsꎬsuchasthyroidcancerꎬarerare.Accurateidentificationofcervicalcysticmassesinthesepatientsisimportantinpreventingincorrectdiagnosisandmisdiagno ̄sis.Wereportacaseofgiantcysticformationbycervicallymphnodemetastasisin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rocessesandtheirpotentialinfluenceindiagnosisandtreatmentarebrieflydescribed.Keywords:ThyroidcancerꎻPapillarycarcinomaꎻLymphnodemetastasisꎻCysticchangesꎻCervicalmass㊀㊀甲状腺癌属于头颈外科恶性肿瘤ꎬ一般表现为实性肿物ꎬ目前ꎬ超声检查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ꎮ部分甲状腺癌或伴颈淋巴结转移病例会发生囊性变ꎬ若合并较大囊性改变ꎬ临床诊断容易与颈部良性囊性疾病混淆ꎬ如甲状舌管囊肿㊁异位甲状腺肿等ꎬ所以在临床工作中ꎬ针对表现为颈部囊性肿物的病例应提高警惕ꎬ考虑到其甲状腺恶性肿瘤来源的可能ꎮ国内曾报道过少数病例仅以囊性改变为首发症状[1]ꎬ此类病例相关体征不明显ꎬ影像学检查亦缺乏敏感性ꎬ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鉴别诊断的难度ꎮ我科于2018年7月收治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形成巨大囊性变1例ꎬ现将诊断治疗过程及总结的经验教训报道如下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临床资料㊀患者男ꎬ49岁ꎬ2018年7月1日就诊于我科ꎬ主诉 右颈部无痛性包块肿物 4个月ꎬ发现后肿物逐渐增大ꎬ现约鸽子蛋大小ꎮ无咽喉疼痛㊁声音嘶哑㊁饮水呛咳㊁吞咽及呼吸困难ꎬ体质量无明显下降ꎮ查体示肿物约5cmˑ6cm大111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20年5月第34卷第3期JournalofOtolaryn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niversityꎬVol.34ꎬNo.3ꎬ2020小ꎬ质韧ꎬ无痛ꎬ活动差ꎬ双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ꎬ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ꎬ当地医院超声提示右颈部Ⅱ㊁Ⅲ及Ⅳ区之间以囊性为主包块ꎮ颈部CT提示右颈部类圆形低密度影ꎬ与周边界限清晰ꎬ见图1ꎮ图1.㊀术前CT提示胸锁乳突肌内侧低密度影ꎬ边界清晰(图中黑色ʏ)Figure1.㊀PreoperativeCTshowinglow ̄densityshadowofthemedialsternocleidomastoidmusclewithclearboundaries(blackʏinthepicture)1.2㊀治疗㊀入院后诊断为右颈部肿物ꎮ7月3日全麻下行肿物探查术ꎬ术中以右胸锁乳突肌前缘做约7cm切口ꎬ分离胸锁乳突肌前缘ꎬ打开颈动脉鞘ꎬ见颈内静脉后缘约4cmˑ6cm暗蓝色囊性肿物(图2)ꎬ分离其表面被膜及周围动静脉ꎬ完整切除肿物(图3)ꎬ术中病理回报:考虑异位甲状腺肿伴上皮异型增生ꎮ术毕ꎬ诊断:颈深部囊肿ꎮ图2.㊀术中所见ꎬ颈静脉内缘囊性肿物Figure2.㊀Intraoperativefindingsshowingacysticmassintheinnermarginofthejugularvein㊀㊀7月9日术后病理回报:囊肿组织内见恶变甲状腺组织(微小乳头状癌)ꎮ考虑之前切除的囊性肿物为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囊性改变ꎬ复查甲状腺超声ꎬ提示甲状腺右叶多个低回声结节ꎬ右颈部Ⅵ区气管旁可见低回声ꎬ右颈部Ⅳ区锁骨上混合回声ꎮ修订诊断为甲状腺癌伴右颈淋巴结转移ꎮ图3.㊀完整切除肿物ꎬ大小6cmˑ4cmꎬ内为暗褐色液体Figure3.㊀Completeremovalofthetumorꎬ6cmˑ4cminsizeꎬcontainingbrownliquid㊀㊀8月17日ꎬ再次于我院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及右颈Ⅳ㊁Ⅴ㊁Ⅵ区淋巴结清扫术ꎮ术中见甲状腺双叶增大ꎬ右叶可见3个类圆形结节ꎬ最大者位于上极ꎬ直径1.2cmꎬ左叶上极有1个小结节ꎮ切除甲状腺右叶及峡部ꎬ病理回报:乳头状癌ꎮ清扫右侧Ⅵ淋巴结及脂肪组织ꎬ其内可见有质硬圆形淋巴结ꎬ送术后病理ꎮ同法切除左侧腺叶ꎮ按原切口向右延长行低位弧形切口ꎬ游离皮瓣ꎬ充分游离胸锁乳突肌前缘ꎬ显露颈内静脉ꎬ颈静脉鞘内Ⅳ区可见多个圆形质硬肿大淋巴结ꎬ最大者直径2cmꎮ术中病理回报:淋巴结转移癌ꎮ清扫Ⅳ㊁ⅤB区淋巴结ꎬ分层缝合ꎬ术毕ꎮ2㊀结㊀果㊀㊀术后患者发音无异常ꎬ无进食及饮水呛咳ꎮ术后7d切口愈合良好ꎬ无出血㊁感染等ꎬ拆线出院ꎮ出院后定期复查甲状腺超声㊁监测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ꎬ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水平ꎬ亦未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ꎮ术后3个月时配合辅助放射治疗ꎬ过程顺利ꎬ随访至术后1年6个月ꎬ未出现并发症ꎬ未复发ꎮ3㊀讨㊀论㊀㊀甲状腺癌属于头颈外科恶性肿瘤ꎬ女性发病多于男性ꎬ病理类型分为乳头状癌㊁滤泡状癌㊁髄样癌和未分化癌ꎬ其中乳头状癌所占比例最高ꎬ预后最好ꎬ约占95%[2]ꎮ近年来ꎬ随着超声㊁病理等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ꎬ甲状腺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3]ꎮ尽管如此ꎬ及早㊁正确诊断对于甲状腺癌的治疗仍至关重要ꎮ囊性变是在甲状腺癌发展或并发颈淋巴结转移211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20年5月第34卷第3期JournalofOtolaryn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niversityꎬVol.34ꎬNo.3ꎬ2020过程中的一特征性改变ꎬ其病理学机制多为液化坏死ꎬ也有部分表现为退行性变[4]ꎮ甲状腺癌组织本身也可促使癌肿周围甲状腺组织纤维化㊁增生ꎬ压迫周围甲状腺组织ꎬ使其滤泡萎缩㊁变性㊁液化ꎬ后形成囊性改变[5]ꎮ所以ꎬ对于表现为颈部囊性肿物的病例ꎬ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ꎬ意识到甲状腺癌来源的可能ꎮ结合本例病例ꎬ我们将吸取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ꎮ①应详细㊁全面采集病史ꎬ尤其注意是否合并甲状腺或喉返神经累及症状ꎬ如声音嘶哑㊁饮水呛咳ꎻ反观本例ꎬ患者仅以触及颈部囊性肿物为主诉ꎬ术前未出现甲状腺或周围神经受累症状ꎬ是未能考虑甲状腺来源的原因之一ꎬ其病理分型为微小乳头状癌ꎬ分化较好ꎬ也是其症状隐匿原因之一ꎮ②细致查体ꎬ除掌握肿物的大小㊁质地㊁活动度外ꎬ对于颈部淋巴结㊁甲状腺也应仔细触诊ꎬ注意有无肿大或结节ꎮ甲状舌管囊肿㊁异位甲状腺肿等良性病变多发生于颈中部ꎬ而本例囊性组织虽体积较大ꎬ为查体带来一定的局限性ꎬ但考虑到发生于颈侧部ꎬ应高度怀疑其可能为恶性来源ꎮ③应反复审阅术前影像学检查ꎮ目前ꎬ超声仍是诊断甲状腺癌和评估合并颈淋巴结转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ꎬ甲状腺癌转移累及的颈淋巴结通常大小㊁形态不规则ꎬ呈无回声性ꎬ血运丰富ꎬ部分病例伴有砂砾钙化[6]ꎮ颈淋巴结转移癌囊性病变者ꎬ囊壁可出现不光滑改变ꎬ但是也有部分淋巴结转移囊性变的病例在超声检查中无阳性特征[7]ꎮ对于怀疑恶性来源的颈部囊性病变者ꎬ可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确诊[8]ꎮ除超声外ꎬ增强CT也有一定辅助诊断的价值ꎬ在观察肿物大小及浸润范围的同时ꎬ应详细观察颈部淋巴结的情况ꎻ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可提示颈淋巴结转移癌ꎬ而部分囊性变内可见钙化斑样改变[9]ꎮ颈淋巴结转移囊性变亦可来源于鼻咽癌[10]和扁桃体癌[11]ꎮ回顾本例ꎬ我们再次认识到颈部囊性肿物来源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ꎬ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提高警惕ꎬ避免漏诊㊁误诊ꎮ参考文献:[1]薛晓丽ꎬ郑宁ꎬ王光彬ꎬ等.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误诊为鳃裂囊肿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9ꎬ29(12):2176 ̄2177.doi:10.3969/j.issn.1001 ̄1781.2009.19.014.[2]Vlc㊅ekPꎬNovákováDꎬKatraR.Thyroidcarcinomas:thepresentviewondiagnosticsandtherapy[J].VnitrLekꎬ2017ꎬ63(9):572 ̄579.[3]LiQꎬLinXYꎬShaoYHꎬetal.Imagingandscreeningofthyroidcancer[J].RadiolClinNAmꎬ2017ꎬ55(6):1261 ̄1271.doi:10.1016/j.rcl.2017.06.002. [4]ZouXLꎬHuangCXꎬGaoXJ.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posteriorEchoattenuationofpapillarythyroidmicrocar ̄cinomaandcysticdegenerationofcervicallymphnodemetastasis[J].Chin ̄GerJClinOncolꎬ2013ꎬ12(7):332 ̄335.doi:10.1007/s10330 ̄012 ̄1126 ̄2.[5]史小芳ꎬ朱敏.囊实性甲状腺癌13例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ꎬ2015ꎬ25(2):189 ̄190.doi:10.3969/j.issn.1005 ̄4561.2015.02.045. [6]高晓倩ꎬ姜震ꎬ耿琛琛ꎬ等.术前超声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ꎬ2019ꎬ33(1):135 ̄139.doi:10.6040/j.issn.1673 ̄3770.0.2018.443.GAOXiaoqianꎬJIANGZhenꎬGENGChenchenꎬetal.Preoperativeultrasonographyindetectingcervicallymphnodemetastasisindifferentiatedthyroidcancer[J].Jour ̄nalofOtolaryn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 ̄niversityꎬ2019ꎬ33(1):135 ̄139.doi:10.6040/j.issn.1673 ̄3770.0.2018.443.[7]LiWBꎬZhuQLꎬJiangYXꎬetal.Partiallycysticthyroidnodulesinultrasound ̄guidedfineneedleaspiration:Prev ̄alenceofthyroidcarcinomaandultrasoundfeatures[J].Medicine(Baltimore)ꎬ2017ꎬ96(46):e8689.doi:10.1097/MD.0000000000008689.[8]RomanBRꎬMorrisLGꎬDaviesL.Thethyroidcancerep ̄idemicꎬ2017perspective[J].CurrOpinEndocrinolDia ̄betesObesꎬ2017ꎬ24(5):332 ̄336.doi:10.1097/MED.0000000000000359.[9]杨立臣ꎬ赵红军ꎬ朱欢.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ꎬ2016ꎬ22(8):76ꎬ83.doi:10.15971/j.cnki.cmdi.2016.08.038.[10]TingYꎬCheeJꎬCharnTCꎬetal.Prognosticsignifi ̄canceofcysticlymphnodalmetastasisinnasopharyngealcarcinoma[J].HeadNeckꎬ2017ꎬ39(9):1832 ̄1839.doi:10.1002/hed.24844.[11]张丽丽ꎬ赵丽荣ꎬ张超.以颈部淋巴结囊性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扁桃体鳞状细胞癌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ꎬ2019ꎬ35(8):1280.doi:10.13929/j.1003 ̄3289.201810182.ZHANGLiliꎬZHAOLirongꎬZHANGChao.Tonsillarsquamouscellcarcinomainitiallypresentasmetastaticcysticcarcinoma:Casereport[J].ChineseJournalofMedicalImagingTechnologyꎬ2019ꎬ35(8):1280.doi:10.13929/j.1003 ̄3289.201810182.(编辑:李纬)311。

颈部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及鉴别诊断no

颈部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及鉴别诊断no

颈部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及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常见于各种头颈部恶性肿瘤,如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甲状腺癌、喉癌等。

CT检查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CT表现形态表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为颈部一个或多个肿大的淋巴结,通常为多发性。

转移灶通常位于肿瘤原发病灶的引流区域,多数位于颈部的区域淋巴结中央。

肿大的淋巴结形态不规则,多为浅表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易与炎性淋巴结肿大鉴别。

CT值表现一般来说转移灶的CT值低于炎性淋巴结。

常见的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值在10 HU以下,而炎性淋巴结的CT值通常在20 HU以上。

引流血管表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图像中,可见转移瘤周围的淋巴管道扩张,并呈现出分叶状形态,这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一种重要CT表现。

弥漫性浸润表现颈部淋巴结扩散性浸润时,CT图像中可见颈部皮下脂肪层变薄或消失,颈部的筋膜被影响,具有明显弥漫的浸润表现。

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鉴别主要包括良性淋巴结增生和炎性淋巴结。

良性淋巴结增生良性淋巴结增生是指淋巴结过度增生所形成的淋巴瘤形态。

良性淋巴结增生在CT图像中,淋巴结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肿大度不如颈部淋巴结转移严重。

CT值比颈部淋巴结转移高,通常在20 HU以上。

炎性淋巴结炎性淋巴结常见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CT图像中受影响的淋巴结通常钙化不明显。

炎性淋巴结的表现形态不规则,质地较软,淋巴结可与周围组织粘连,CT值比颈部淋巴结转移高,通常在20 HU以上。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颈部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CT检查是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主要为形态不规则、CT值低以及周围淋巴管分叶状增宽。

而良性淋巴结增生和炎性淋巴结则比淋巴结转移在CT图像中表现要轻微。

了解这些表现特点,能更好地进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

《颈部病变的CT检查》课件

《颈部病变的CT检查》课件
详细描述
对于淋巴结转移,CT检查可以观察到淋巴结结构模糊、边缘不规则、密度不均等表现。而对于淋巴瘤,则可能出 现多发淋巴结肿大、Βιβλιοθήκη 构破坏以及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等。
血管疾病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血管疾病如动脉瘤、血管狭窄或血栓等,通过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详细描述
在CT血管成像中,血管病变通常表现为血管扩张、狭窄、闭塞或动脉瘤等。对于血管疾病,CT检查 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评估病变程度和范围,为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甲状腺结节
钙化
强化
CT扫描可发现甲状腺体 积增大,超过正常范围

甲状腺内出现圆形或类 圆形的肿块,可单发或
多发。
甲状腺病变组织内出现 钙质沉积,CT表现为高
密度影。
病变组织在增强扫描后 出现强化,密度增加。
淋巴结病变的CT表现
01
02
03
04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体积增大,直径超过正 常范围。
淋巴结结构破坏
04
颈部病变的CT治疗
甲状腺肿瘤的治疗
甲状腺肿瘤是常见的颈部病变,通过CT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程度 。
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案应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分期来确定。
甲状腺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以提高治疗 效果。
甲状腺腺瘤
CT表现为甲状腺内边界清晰的低 密度结节,增强扫描时均匀强化 。
淋巴结肿瘤的诊断
良性淋巴结肿大
CT表现为淋巴结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均匀强化。
恶性淋巴结转移
CT表现为淋巴结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可伴有钙化或坏死,增 强扫描时强化不均匀。

颈部淋巴结转移面面观

颈部淋巴结转移面面观

• 3、形态和数目 正常或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一般呈肾形,长
径与短径之比近似于2。而恶性肿瘤的转移淋巴结 多呈球形,长、短径相仿。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淋巴引流区有3个或 以上相邻的淋巴结,即使每个淋巴结的最小径较 小(介于5~8 mm之间),也应警惕有转移淋巴 结的可能。
• 头颈部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 图13、14示双颈中深组(13a、13b、14a、14b)及右侧 气管食管沟(14c)多发淋巴结肿大,右颈深组淋巴结明 显强化,淋巴结内有多个小结节状钙化。
• 图15示双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肿大,有明显强化(15a、15b); 图16示右侧纵隔内淋巴结肿大,边缘规则,明显强化,内部密度不均 匀(16a)。
• 2、密度和内部结构
肿瘤细胞取代淋巴结髓质正常结构或引起坏死, 在增强扫描时显示为皮质不规则强化,对比之下, 髓质内的不规则低密度区更为明显,皮质强化的 形态、大小、厚度不一,是诊断转移瘤的可靠指 征。对于已被确诊为头颈部鳞癌的患者,近期无 颈部手术、急性感染或结核史,其肿大淋巴结出 现边缘不规则强化、内部低密度坏死,可以明确 诊断为淋巴结转移。
床上应该注意进行鉴别。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 鼻咽癌为头颈部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消化道鳞癌,常常发生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首诊时约
70%~80%的患者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图1~4)。转移淋巴结的部位与原发肿瘤的淋巴引流区域相 关,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多为双侧,常见于颈静脉链周围淋巴结。
咽后组、颈后三角区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征性部位,其中咽后组淋巴结是鼻咽引流的首站 淋巴结,因此当此组淋巴结肿大的时候,应首先考虑鼻咽癌的可能。颈上深组淋巴结的转移率约为 88%,咽后组和颈中深组均约为70%,颈下深组约为45%,颈后三角区约为35%,锁骨上区约为 30%。另外,鼻咽癌可转移至颌下、腮腺内、颏下淋巴结,分别约为8%、3%、1.5%,在临床工作 中须注意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CT表现 强化表现: 1)均质软组织密度,轻、中强化。 2)血管样强化。

3)不规则环形强化伴中央低密度。
4) 囊性变及囊壁明显强化结节。
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CT表现

钙化:CT扫描发现钙化的敏感性很高。常
表现为颗粒状、斑片状钙化。有系列研究
表明,除治疗后的淋巴瘤外,42%的颈部

大小和形态:以淋巴结大小作为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 径线标准不一,结果也有明显的差异。径线大小不能作 多为炎性反应,而转移淋巴结其长短径之比小于2。故
为诊断淋巴结转移唯一可靠的方法。长短径之比大于2, 近似球形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在原发灶淋巴引流
区3个或以上相邻的淋巴结,即使不大,也应警惕有转 移淋巴结可能。罗德红等以淋巴结横断面最小径≧8mm 为标准,甲状腺癌的转移淋巴结最小径≧5mm,CT扫 描发现气管食管旁沟淋巴结即视为转移。

细胞结构的肿瘤细胞。
总结
1.
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增强后呈血管样强化,淋巴
结内呈颗粒样及斑片状钙化,而淋巴结呈囊性变及
囊壁内结节,壁结节呈血管样强化是甲状腺乳头状 癌的特征性改变。
2.
淋巴结边缘强化,中央低密度,可见于鳞癌转移和 恶性淋巴瘤,大于5CM实质性肿块,密度较均匀或 只有局限小低密度灶,多考虑为淋巴瘤,而鳞癌淋 巴结转移大于3CM时,通常会出现较大的中央低密 度区。且易出现包膜外侵犯。
3.其他病变:根据病变所处的解剖位置、病灶的形态、 强化方式、临床表现等多数可以明确诊断:

神经源性: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位于颈动静脉内 方或内后方。神经鞘瘤易囊变。副神经节瘤(动脉 体瘤)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淋巴结转移多位于 颈动静脉外侧及外前方。
炎症类:反应性增生其长短径多大于2。结核性的多 种病理改变同时出现。多出现钙化,结核活动期淋 巴结周围可见炎性渗出改变,周围间隙组织模糊不 清,颇具特征性。少数可融合,增强扫描示多环状 或分隔状强化,未融合的呈环形强化,中央低密度 坏死区。
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转移淋巴结的好发部位
鼻咽癌转移淋巴结多为双侧性,除常见于II、III、 IV区外,咽后组、颈后三角区为鼻咽癌淋巴结转 移的特征性部位。


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多为单侧性,常见于III、IV 区,尤其发生气管食管旁沟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 如果是甲状腺峡部癌,可出现双侧LNM。
鉴别诊断
正常淋巴结血供解剖
供应淋巴结的小动脉从淋巴结门进入淋巴结区,部分 分支直接进入髓质淋巴窦,部分分支循小梁入皮质,
到达淋巴小结时则分支成毛细血管,之后在胸腺依赖
区汇合成血管后微静脉,最后与动脉并行成为小静脉, 出淋巴结门。所以淋巴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血循环 器官,当肿瘤侵犯时产生一系列血管形态学变化。
淋巴结,颈总动脉分叉角无增大,血管受压 向内或内后移位,以多发多见,密度可不均 匀。
鳞癌淋巴结转移与乳头状甲状腺 癌淋巴结转移的鉴别

鳞癌淋巴结转移:表现为不规则环形强化伴中央低 密度区( 鳞癌淋巴结转移之中心低密度区为肿
瘤坏死、角蛋白、纤维组织、间质积液或水 肿及存活的瘤细胞共同构成), 多为双侧,部
颈部淋巴结分区



V区:颈后三角区,又 称脊副链。胸锁乳突肌 后缘、斜方肌前缘及锁 骨构成的三角区。 VI区:中央区淋巴结包 括喉前、气管前和气管 旁淋巴结。上缘为舌骨, 下缘为胸骨上切迹,两 侧外缘为颈动脉间隙。 VII区:上纵隔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分区
其他组:咽后、颊组、腮 腺内、耳前、耳后、枕 下组
颈部淋巴结转移CT诊断 及鉴别诊断
依照国际通用的7分区法:




I区: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位于颏下及颌下三角区 内,其边界为舌骨、下 颌体及二腹肌后腹。 II区:颈内静脉链上组, 颅底(二腹肌后腹)至 舌骨水平。 III区:颈内静脉链中组, 舌骨至环状软骨下缘水 平。 IV区:颈内静脉链下组, 环状软骨下缘至锁骨水 平。
——李静,石木兰,王爽.恶性淋巴瘤和头颈部鳞癌颈部受累淋巴结的CT与病理比较
鳞癌淋巴结转移之中心低密度区为肿瘤坏死、角蛋白、 纤维组织、间质积液或水肿及存活的瘤细胞共同构成.。
淋巴瘤侵犯淋巴结之淋巴窦导致淋巴回流受阻,同时肿
瘤压迫或侵犯淋巴门供应血管,导致淋巴结的双重循环 均被阻断时,可出现淋巴结的广泛中央坏死。在显微镜 下有3 层结构:最外层为纤维包膜和肿瘤细胞;中间为均 质的、液化坏死的肿瘤细胞;最内层为坏死、但仍保留
CT检查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不仅要能发现,还要对淋巴结 进行准确的定位,以便判断原发灶的部位。

上颈部转移癌,原发灶多在鼻咽、口咽、口腔、腮 腺、鼻腔、 扁桃体及头皮等部位。

中颈部转移癌,原发灶多在咽喉部、甲状腺、下咽、舌根等
部位。

下颈部转移癌,原发灶多在梨状窝、甲状腺等。
但颈部淋巴结转移也可能出现逆向转移、越站转移,表现为 对侧颈或全颈淋巴结转移。
均匀厚度的薄环状,也可表现为边缘不光整,与鳞癌转移淋巴结
相似。(3)薄环状强化、中央呈均匀软组织密度,考虑为包膜 强化所致,在淋巴瘤中出现率为26.8%,在鳞癌转移淋巴结中少
见,仅为1.5%。(4)发现颈部大肿物,密度近等于肌肉,其内
仅有小的低密度区时,应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5)恶性 淋巴瘤可有包膜外侵犯,较鳞癌转移淋巴结少见。

CT能发现触诊所无法检查的淋巴结。 CT能发现颈部隐匿的转移性淋巴结(触诊阴 性,术后病理阳性)。


CT能显示淋巴结有否包膜外侵犯。
CT能发现比触诊更多的淋巴结。并能发现对 侧是否有转移的淋巴结。
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CT表现 CT诊断指标主要根据:
大小和形态
强化特征
钙化
包膜外侵犯
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CT表现
转移性淋巴结的血供特点
转移性淋巴结的血供类型有两种:单支血供和 多支血供。单支血供多提示癌肿浸润淋巴结的 范围较小,而多支血供提示癌肿侵犯淋巴结的 范围较广泛。甚至多个淋巴结融合。
CT扫描要点
扫描范围:自颅底至上纵隔气管分叉
水平。
平扫加增强
层厚/间隔5MM,连续扫描
CT扫描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分同时伴有Ⅴ区淋巴结肿大。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
结转移的囊性变,伴有壁结节,壁结节血管样强化, 单侧多见,少有Ⅴ区淋巴结肿大。
鳞癌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瘤的鉴别

淋巴瘤颈部淋巴结受累表现为双侧多组多个淋巴结肿大,增强表
现多种多样:(1)最常见表现为密度与肌肉相仿、质地均匀的
肿大淋巴结。(2)边缘强化、中央低密度并非鳞癌转移淋巴结 特有,见于37.5%的恶性淋巴瘤;强化的边缘可光整、规则,呈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颈动脉 体瘤鉴别。 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甲状腺乳头 状癌淋巴结转移的鉴别 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瘤的鉴 别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颈动脉体瘤鉴别

颈动脉体瘤:增强后明显强化,部位特殊,
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分叉角增大,颈内外
动脉分叉夹着一个血供丰富的肿物,颈内外
动脉受压移位。血管样强化的甲状腺转移性
淋巴结钙化为转移性甲状腺癌。甲状腺癌
病人CT检查要求平扫+增强,避免直接增
强时掩盖了钙化灶。
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CT表现

包膜外侵犯:淋巴结边界不清和周围脂 肪间隙消失,提示包膜外侵犯,预后差, 其局部复发的危险性增加10倍,生存率
降低50%。外侵明显的可侵犯周围重要
结构,如气管、食管、颈动脉等。
头颈部不同原发肿瘤转移淋巴结的好发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