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危险分析”在管道危险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预先危险分析”在管道危险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预先危险分析”在管道危险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输气站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输气站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Lilyliang 输气站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如下。 1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管道输送的天然气属易燃易爆物质,泄漏与空气均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遇火源,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1)管道及站场装置均为带压运行,在发生泄漏时,会造成天然气的快速扩散,在遇到点火源(如明火、雷电、电火花等)时,就会发生火灾甚至爆炸。 (2)站场天然气升到操作温度、操作压力心须保持一定的速率,升温、升压过快产生的热应力、压力会损坏设备,可造成重大事故。 (3)设备或管道因阀门内漏、腐蚀、安装质量差、以及设备开停频繁、温度升降骤变等原因,极易引起设备、管道及其连接点、阀门、法兰等部位泄漏,造成着火爆炸。 (4)放空设施故障,会造成放空天然气的聚集,易造成火灾事故。 (5)在设备检修作业过程中由于违章检修、违章动火作业引起的爆炸等等。 2 物理爆炸危险性分析 输气站场中输送天然气的管道、站场设施和管道都是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其内部介质均为易燃、易爆的物质。如果由于金属材料疲劳、蠕变出现裂缝,过载运行,后继管道内料流不畅、操作失误、监控失灵,用作安全保护的安全阀等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或超过其有效的保护极限等,均可能导致管道或设施内部压力过高,压力无法释放,引发容器爆炸。特别是一旦发生容器爆炸,由于装置的易燃、易爆性,还可能导致二次更大的事故灾害。 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还可因管理不善而发生爆炸事故。如压力容器设计结构不合理;制造材质不符要求;焊接质量差;检修质量差;设备超压运行,致使设备或管道承受能力下降;安全装置和安全附件不全、不灵敏或失效;当设备或管道超压时又不能自动泄压;设备超期运行,带病运行;高低压系统的串联部位易发生操作失误,高压气体窜入低压系统,引起爆炸。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中,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以下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参考以上分类标准,对甲基纤维素醚生产装置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下面几种危险因素: 1)火灾、爆炸危险 火灾是可燃物质燃烧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事故,爆炸是物质发生变化的速度不断急剧增大,并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火灾和爆炸事故都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后果。 a.化学性火灾、爆炸 分析生产中使用的原料性质,精棉虽不属于危险化学品,但极易发生燃烧引起火灾事故,加工精棉时散发的棉纤维还能形成爆炸性的粉尘,还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环氧丙烷、异丙醇、甲苯、氯甲烷属于易燃物质,遇到火源会发生燃烧,形成的爆炸性气体遇到火源会发生爆炸事故。因此生产过程中存在危险物料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危险物质的泄漏主要发生在加料、反应过程中,如果设备、输料管、阀门、法兰等处密封不严,容易造成物料泄漏,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燃烧,易燃物料泄漏后挥发的蒸汽还会形成爆炸性气氛,遇到火源会发生爆炸,因此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

易燃物料的高位槽液位计损坏不能正常指示,打料时容易发生跑料现象,遇到明火、火花等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操作失误或自控系统失灵,造成反应超温超压发生沸料、喷料现象,可能造成大量易燃物质泄漏,或形成爆炸性蒸汽,容易发生火灾、爆炸。 设备框架、基础不牢固发生坍塌现象,罐、釜中的易燃物料发生外泄,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爆炸区域内电气设施不防爆或防爆级别达不到要求,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电火花,容易引燃引爆系统内的可燃物料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设备、管线的防静电装置不合格,在易燃物料输送、搅拌时会产生静电并集聚,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静电火花,构成引火源。 检修时未进行置换或置换不彻底,容器、管线内存在易燃易爆物料,动火作业时容易发生爆炸事故。 外来火源引发易燃物质发生的火灾、爆炸,如人员吸烟、铁器撞击产生火花、电气火花、雷击火花、车辆排气管火花等b.电气火灾 变压器中的绝缘油若遇到高温易挥发,同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变压器内部发生过载或短路,内部的可燃材料和油就会因高温或电火花、电弧在作用而分解、膨胀以致汽化,使变压器内部压力剧增,引起变压器外壳爆炸,绝缘油喷出燃烧,造成火灾事故。

手术室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

手术室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6-06-07T10:08:58.3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作者:王晓玲王文婧 [导读] 医院应当组织手术室护士定期接受健康体检并接种相关医疗,从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保障手术室护士权益。王晓玲王文婧 莒南县人民医院 2766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临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对手术室25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加以总结,并据此提出可行性护理预防措施。结果:手术室护理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损伤性危险因素、感染性危险因素和吸入性危险因素三种。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当引起医务工作者及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预防干预。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理中面临的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多,手术室护理风险作为医疗卫生体系中的职业危险之一,也逐渐受到医务工作者及医院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客观、科学的评估手术室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保障医务工作者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本文于2012年5月-2015年10月对手术室25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职业防护现状加以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手术室共有护士25名,年龄在21-46岁之间,平均年龄(26.41±4.28)岁,工作时间在2-13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6.15± 2.40)年,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7名,护士15名,学历:中专2名,大专10名,本科及以上13名。 1.2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手术室25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一般资料(年龄、职称、文化程度、工作时间等)、认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职业危险认识、职业防护知晓情况等,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加以总结,并据此提出可行性护理预防措施。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文中所涉及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①损伤性危险因素。电离辐射损伤:手术室护理的特殊性使护士需要经常各种影像学检查设备,部分设备所释放的电离辐射会对护士身体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锐利器械损伤:手术室护理中需要经常接触针头、手术刀等尖利器械,这些器械在装卸、传递、清洗过程中都有可能割伤护士或成为疾病传播途径,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25名护士中参与锐利器械装卸的有11名,占44.0%,参与器械传递的有23名护士,占92.0%,参与器械清洗的有16名护士,占64.0%;②感染性危险因素。接触患者体液、排泄物等:手术室护理操作中需要经常接触患者体液、排泄物等,调查结果显示,接触胃液(参与吸引胃液)的有25名护士,占100.0%,接触尿液(参与导尿)的护士有19名,占76.0%,接触排泄物(参与肠道手术或接触引流口)的护士有23名,占92.0%。接触血液: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液的机会较多,包括手术出血、穿刺操作、样本送检等,其中,手术切口敷料是护士最常接触血液的手术操作之一,25名护士均参与切口敷料操作,其次为针管拔出过程,有17名护士,占68.0%,其他接触血液的原因包括穿刺、样本送检等。③吸入性危险因素。器械消毒、环境消毒、标本浸泡等使手术室环境中经常存留甲醛、含氯消毒剂等物质,长时间吸入会对护士产生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中的刺激气体主要包括消毒剂所释放的挥发性气体、麻醉废气、烧灼烟雾、粉尘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消毒剂所释放的挥发性气体,包括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这些消毒剂在杀灭环境细菌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挥发性刺激气体,护士长时间驻留在含有刺激性气体的环境中会出现皮肤烧灼感、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甚至癌症。 2.2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在接触感染性危险因素时,经常戴手套的护士有17名,占68.0%,偶尔戴手套的护士有5名,占20.0%,其余3名护士无戴手套习惯,占12.0%,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职业防护现状不容乐观。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手术室护理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损伤性危险因素、感染性危险因素和吸入性危险因素三种,损伤性危险因素包括电离辐射损伤、锐利器械损伤;感染性危险因素包括接触患者体液、排泄物、血液等;吸入性危险因素包括消毒剂所释放的挥发性气体、麻醉废气、烧灼烟雾、粉尘等。 3.2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护理预防措施针对上述存在的危险因素,首先应当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使其意识到职业危险的存在及职业防护的必要性。其次,应当开展手术室护士的安全防护教育,通过职业技术教育规范护理操作流程,由资深护士定期组织护士进行进修培训,向其介绍手术室护理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讲解常用器械的使用、传递、清洗方法,避免发生器械损伤。在处理患者分泌物、血液时应当注意穿戴好隔离服,双手戴手套,必要时佩戴隔离眼镜,如果在紧急情况下因防护隔离措施而接触到污染物,需要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接触部位,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2-3]。对于手术室环境存在的各种吸入性危险因素,应当定期检查各种仪器设备防止气体泄露,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此外,应当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如果必须接触应当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损伤体表或皮肤。最后,应当加强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超负荷工作,避免其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出现错误操作。医院应当组织手术室护士定期接受健康体检并接种相关医疗,从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保障手术室护士权益。参考文献: [1] 许多.手术室护理相关危险因素的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56-57. [2] 管恩玲.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733-2734. [3] 王立新.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暴露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480-3481.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新 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新编版) 为了保证危险作业场所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危险作业场所人员在工作中失误而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特制定该制度。 (一)本单位的危险作业人员为电工、叉车驾驶员、产品的装卸工,生产车间的生产人员。 (二)危险场所的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岗位电工、叉车驾驶员等岗位员工的文化程度要求高中以上文化和具备一定技术等级。 (三)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负责人应对单位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四)在危险作业场所作业要办理相关的作业证件。如:压力容器操作上岗证、电工作业上岗证、临时用电证等,作业时并有专人负责现场看护。 (五)危险作业必须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按操作规程

操作。 (六)作业时现场必须设置标有危险等级和注意事项的标志牌,对于存在的隐患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予以消除。 (七)危险作业场所内的各种安全设施必须经常检查、定期检验,保持完好的状态,做好记录。各种安全设施不能擅自接触或拆除。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简介如下。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为如下六类: 源自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事故分类标准研究所。 (1)坠落、滚落。指人从树木、建筑物、脚手架、机器、乘坐物、梯子、阶梯、斜面等处落下。包括与车辆式机械(如铲车)等一起滚落的情况。包括因坐立的场所动摇而坠落,以及因坐立的场所倒塌而坠落、不被掩埋而是碰到了其他物体(包括地面)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触电坠落算触电分类。 (2)摔落、翻到。指人因摔倒、绊倒、滑到而碰撞了物体致伤。之所以会摔倒,是因为人失去平衡、失去保持竖直状态的能力造成的人体运动。如倒在通道或工作面上,倒在、撞到物体上。碰撞点与人在大致同一水平面上。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等一起翻倒的情况。不包括交通事故。因触电摔倒则归入“触电”分类。(3)碰撞。指除上述两类外,以人为主动方面碰撞到静止物体或运动物体的情况,包括被推、被摔后与物体碰撞。例如人碰了起吊货物、机械部分。包括与车辆式机械的碰撞。不包括交通事故。 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化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①有足够的强度。 ②密封安全可靠。 ③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配套。 ④适用性强。 (2)机械加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可以根据以下的标准、规程进行查对:①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 ②磨削机械安全规程。 ③剪切机械安全规程。 ④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⑤电机外壳防护等级。 ⑥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⑦热水锅炉安全技术检查规定。 ⑧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程。 3)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异位妊娠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异位妊娠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造成异位妊娠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7月-2013年7月在笔者所在中心明确诊断为异位妊娠的8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收集同期正常生产的3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记录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造成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结果:有慢性盆腔炎病史、不孕史、流产史、既往异位妊娠病史等是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结论:异位妊娠高危因素的确定有助于早期对可改变的因素进行干预,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ectopic pregnancy through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ase-control study.Method:80 women who diagnosed as ectopic pregnancy in our center from July 2009 to July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case group.300 cases for normal production were collected in the same perio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related factors were recorded,the risk factors of ectopic pregnancy were screen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 following f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ectopic pregnancy,including:the history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infertility history,abortion history,past history of ectopic pregnancy.Conclusion:By identifying risk factors is helpful to the early intervention of the modifiable factors,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ctopic pregnancy. [Key words] Ectopic pregnancy;High risk factors;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异位妊娠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威胁健康的疾病[1]。不同人群中发病率不相同,但有报道指出在所有妊娠中其发病率约为1%~2%[2]。国内外已有关于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的研究,尽管如此,仍有一些相关因素未研究到或未纳入研究,并且,由于研究纳入样本量过小或研究设计等问题存在,使得对于异位妊娠发生相关因素的研究不尽如人意[3]。另一方面,由于人群自身因素的不同,导致研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对于异位妊娠,如可确定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早期对可改变的因素进行干预,必然会减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及异位妊娠导致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中心的异位妊娠人群的病史特点,进一步筛选出导致异位妊娠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尽早诊断及防治该疾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笔者所在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与研究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2009年7月-2013年7月在笔者所在中心明确诊断为异位妊娠的8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19~39岁,平均(23.3±4.6)岁,停经时间(32.4±17.3)d;所有患者既往月经正常,以异位妊娠常见的临床表现如阴道出血、伴或不伴有下腹隐痛、尿妊娠试验阳性就诊。入院后均完善B超及早孕二项检查,按照第7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讲座 一、基本定义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索。 危险有害因素可拆分为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索。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大类。 危险源: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装置.、设备、设施和场所,就称做危险源。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直接原因 1、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 能造成危险和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客观存在的有害物质或超过临界值的能 量。 有害物质是指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或者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物质。比如,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和窒息性气体等都是有害物质。 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能量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值),都是危险有害因素。比如,导致火灾、爆炸发生的化学物质、运动物体等都属于能量 的范畴。 2、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先决条件,有害物质和能量不存在就没有事故。但存在有害物质和能量,并不一定就发生事故。因为,通常见到的有害 物质和能量,一般都有防护措施,事故是被屏蔽的。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防护或屏蔽措施,有着强大的天敌,这就是: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防护或屏蔽措施与人、机、环境和管理缺陷进行斗争,前者胜,

则有害物质和能量继续被屏蔽,仍处于安全状态;后者胜,则有害物质和能量失去控制,有害物质和能量释放出来危及人员和财产安全,处置不力将产生损失, 出现事故。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索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环境的因素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环境因素将室内、室外、地上、地下、水上、水下等作业(施工)环境都包含在内。比如,作业场所狭窄、屋基沉降、采光不良、气温湿度、自然灾害、风量 不足、缺氧、有害气体超限、建筑物结构不良、地下火、地下水、冲击地压等。 4、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从职业安全健康的组织机构、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投人、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考虑。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健康 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健康投人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安全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 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它是预防故障和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 乎段。因此,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危害分类 除了以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之外,还可以利用事故分类和职业危害分类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504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该项目产生粉尘的主要工艺有:切割、磨削等。 这些粉末被人吸入后可能对呼吸系统带来一定损害,长期吸入可能造成矽肺或尘肺病变等职业危害;误入人眼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该项目中切割修磨工序较多,如果抽排风系统工作不正常,通风不良,将使厂房内产生的粉尘不能及时抽排出去,将对现场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伤害。长期接触职业危害性粉尘,如果未采取的防尘措施或不按规定佩带劳动防护用品,会导致人员产生多种职业病,如尘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皮肤疾患、眼疾患、致癌作用等。 高温灼烫 热处理炉作业为高温环境作业,主要危害如下: 1、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尤其在夏季,可能影响到人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工作能力降低,因此,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

压力管道应急预案

襄垣县鸿达煤化有限公司压 力 管 道 应 急 预 案 目录 1.总则 2.应急处理机构和职责 3.压力容器、管道设备概况及分布 4.危险性因素的分析 6.事故报告程序及内容 7.事故应急的终止程序 8.压力管道设备应急预案的管理

9.压力管道设备应急预案的监督与考核 10.附则 1.总则 1.1 依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373号令)和《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处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2号令)的要求,制定本预案。 1.2 特种设备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及伤亡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等。 1.3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压力管道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以及事故的统计、 分析。 1.4响应级别 1.4.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30(含30人,下同)以上,或者受伤(包括急性中毒,下同)10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设备事故;(响应级别:公司Ⅰ级) 1.4.2特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10-29人,或者受伤50-99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1000万元的设备事故;(响应级别:公司Ⅱ级) 1.4.3重大事故:是指造成死 亡3-9人,或者受伤20-49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的设备事故;(响应级别:公司Ⅲ级)1.4.4严重事故:是指造成死亡1-2人,或者受伤19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100万元的设备事故;(响应级别:公司Ⅳ级) 1.4.5一般事故:是指无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不能正常运行,且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下的设备事故;(响应级别:公司Ⅴ级)

非常规作业活动危险因素分析范文

【一、高处作业风险分析】 1、作业人员不熟悉作业环境或不具备相关安全技能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教育,熟悉现场环境和施工安全要求,按《高处作业证》内容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后,方可作业。 2、作业人员未佩戴防坠落防滑用品或使用方法不当或用品不符合相应安全标准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拴安全带,穿防滑鞋。作业前要检查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作业中应正确使用。 3、未派监护人或未能履行监护职责作业监护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工况变化,并坚守现场。 4、跳板不固定,脚手架、防护围栏不符合相关安全要求搭设的脚手架、防护围栏应符合相关安全规程。 5、登石棉瓦、瓦檩板等轻型材料作业在石棉瓦、瓦檩板等轻型材料上作业,应搭设并站在固定承重板上作业。 6、登高过程中人员坠落或工具、材料、零件高处坠落伤人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材料、零件必须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得持物。不准空中抛接工具、材料及其他物品。易滑动、易滚动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坠落。 7、高处作业下方站位不当或未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高处作业正下方严禁站人,与其他作业交叉进行时,必须按指定的路线上

下,禁止上下垂直作业。若必须垂直进行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8、与电气设备(线路)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或未采取有效的绝缘措施在电气设备(线路)旁高处作业应符合安全距离要求。在采取地(零)电位或等(同)电位作业方式进行带电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绝缘工具。 9、作业现场照度不良。高处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 10、无通讯、联络工具或联络不畅30米以上高处作业应配备通讯、联络工具,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并将联络相关事宜填入《高处作业证》安全防范措施补充栏内。 11、作业人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等职业禁忌症或健康状况不良患有职业禁忌症和年老体弱、疲劳过度、视力不佳、酒后人员及其他健康状况不良者,不准高处作业。 12、大风大雨等恶劣气象条件下从事高处作业如遇暴雨、大雾、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气象条件应停止高处作业。 13、涉及动火、抽堵盲板等危险作业,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若涉及动火、抽堵盲板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14、作业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若作业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高处作业证》。 【二、吊装作业风险分析】 1、无证操作吊装和指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安全评价》第三版中将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个方面。(1)存在危险有害本身具有的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①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②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③管理缺陷(6类)。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物质、能量在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且失去控制造成一定的危险或伤害时才可以称为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 导致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三个方面多数说法比较笼统,例如: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冒进信号;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来自相关方风险管理的缺陷等。 相对与物质和能量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外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可能是外部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自身的变化引起的;管理的主角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也应

归结为外部条件。 外在条件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温度、湿度、雾、冰雹、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企业在建设初期一般都会对本地的自然条件作一定的调查 和了解,但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导致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的加大,最终引发台风、洪水等导致事故的发生,2007年5月份我国因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旱灾和风雹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117人,失踪18人,直接经济损失86亿元人民币。所以,人类不应该对自然灾害掉以轻心。 所以说,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应该是物质、能量在外部条件或自身变化的情况下,失去控制造成伤害或事故的综合作用。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目前,在我国安全评价工作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3个标准,每个标准的具体分类情况详见表1。

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检测、监控管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847-65 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检测、 监控管理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为全面掌握CSJ04标段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的数量、状况及分布,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的检测、监控管理,建立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早期预控机制,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1、为切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监督管理,驻地办成立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监管领导小组,负责对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的监管工作。 2、驻地监理代表必须加强对本标段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实施监管,对本标段的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富有安全监管领导责任;安全监理工程师具体实施本标段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日常监督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1周边环境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2.11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夏季温度较高,增加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易引发人员中毒、中暑事故。 2.本项目靠近长江,存在洪涝的危险。 3.该项目位于地震带,多发生地震危害,对厂区造成有一定影响。 4.本项目的原料及成品中大多数对环境有影响,如果物料发生小量渗漏,长期积累有可能造成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 2.12周边环境危险因素辨识 2.1.厂区北面为荣丰河,如果防护不当,可能造成淹溺危害。 3.2.厂区东面为重庆斯特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扩散过来,可能引发中毒的危害。 2.2厂区平面布置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企业由甲级设计单位重庆设计院有限公司按相关规范进行设计,企业在建设过程按图施工,各装置之间的间距符合《石油化工设计防火规范》及《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各装置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但由于本项目涉及到多种有毒有害物料,生产过程涉及聚合反应,液体物料大部通过汽车输送,因此存在如下危险。 1、本项目邻苯二甲酸酐、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乙酸乙酯、聚氨酯固化聚氨酯粘合剂在储存、装卸、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泄漏,扩散至其它作业场所对这些场所的人员及设施造成伤害。 2、本项目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毒性物质,且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剧毒品储罐如发生泄漏,形成的有毒易燃气团,扩

散至其它作业场所,可引起人员中毒及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3、本项目有多种物料由管道输送,如发生事故有可能通过管道扩散。 2.3场内运输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4主要建、构筑物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5生产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聚酯多元醇生产过程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 (1)聚氨酯粘合剂甲、乙组分生产包括计量、混合、加热升温、搅拌、检验、稀释等环节,原料MDI、TDI都具有毒性,特别是TDI为剧毒品,若发生泄漏,会发生中毒事故。 (2)在在转运、加料过程中操作不慎,可能造成人员中毒;

2013年xx县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报告

xxx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阻碍我国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掌握我县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从而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政策、干预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客观依据,决定在我县开展人群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我县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高危因素流行情况,从而为慢性病防控提供相关依据。 二、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平遥县居民地理分布、经济状况的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6个乡镇,分别是洪善、杜家庄、宁固、卜宜、东泉、古陶,以街道或居民区抽样并考虑年龄、性别分布的均衡性,调查18岁以上的成年人3070人(每点随机选择500人),按照全县人口年龄段比例,将所调查人群分为三个年龄段(18岁—34岁、35岁—64岁、65岁以上)。 三、调查方法 (一)、调查内容 1、问卷调查:首先对调查人群进行慢病防治知识调查。

2、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对调查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等免费检查(体格检查由乡镇卫生院实施),同时了解生活方式及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患病情况。 (二)、判定标准 1、现患疾病:由乡镇及以上医院确诊,未经医院确诊的不计入疾病史; 2、超重和肥胖:24kg/m2≤体质指数(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 3、吸烟:每天至少吸1支烟,并且连续或累计大于6 个月; 4、饮酒:每周至少饮酒一次; 5、缺乏运动: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或其他运动的累计时间不足2小时。 四、质量控制 1、问卷调查 县疾控中心经过多方收集资料,确定调查问卷的正确性及有效性,并经过预调查和专家咨询后多次修改,保证了较好的可信度。调查员由乡镇卫生院(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人员组成并接受统一培训,实行调查人员签名制,问卷当日回收,由审核员对当日调查的问卷进行审核,对缺项、漏项等不合格问卷及时补充或剔除。 2、体格检查

生产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生产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2.1生产单元 (一)化学灼伤、腐蚀 盐酸、氢氧化钠属于腐蚀品。与人体接触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滴入眼中可导致严重伤害甚至失明,吸入可导致急性中毒。如果储存装卸、管道输送、生产过程中出现泄漏,人体皮肤和眼与其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此外设备、管道及接口腐蚀致使腐蚀性物料泄漏;工人在操作设备、阀门失误导致物料外泄;工作中未穿戴劳保用品和劳保用品穿戴不规范。 该企业生产中使用腐蚀品对设备、管路、设施都有很强的腐蚀性。与金属材料易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因此也可能存在氢腐蚀。该企业靠近海边,空气湿度大,生产过程中少量无组织排放的酸性气体遇水汽形成酸,如果设备、输送管道、或设备、管路等钢结构外防腐蚀措施不好,会受到腐蚀,造成破坏,导致危险物料的泄漏。 (二)中毒、窒息 企业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存在中毒的危险性,主要是因为原料、反应加热产生的气体等物料有毒害性,因设备的密闭等故障,导致物料泄漏,操作人员吸入有毒物质引起中毒事故。 1)生产设备、管道等发生盐酸、乙酸乙酯泄漏,作业人员吸入含量超标的空气,引起中毒事故;此外设备检修,进入容器未进行气体分析,检修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 2)氮气吹扫设备、管道等发生氮气泄漏,使得作业环境中,氧气浓度低于15%以下,导致作业人员发生窒息事故。 (三)火灾、爆炸

1)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设备保持正压,如反应失控,可能会发生超温、超压情况,引发火灾、爆炸。 2)生产设备、管道发生物料泄漏遇点火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泄漏原因:操作失误;管道设备故障;超压爆炸、破裂;生产设备故障等。 点火源:违章动火作业、现场吸烟、明火、静电火花、电火花和电弧、雷击。 3)生产厂房、库房中物料堆放不合理、不规范、禁忌物料混放,也可能引起火灾事故。 4)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废弃物料,如废液、废料、废纸、抹布等,若处理方法不当,也可能产生火灾事故。 5)安全生产管理松懈,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违章作业,或者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不熟悉其危险特性,在操作过程中若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这些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容易引起火灾事故。 6)物理爆炸主要是由于反应釜、空气压缩机等压力设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因储存温度过高、压力增大、安全附件实效、操作失误等超压所引发的物理爆炸。 (四)电气伤害 电气伤害包括雷电、静电、漏电伤害、触电等事故。该企业生产装置有各种机泵、动力设备(压缩机)、配电房、另外还设有许多照明、控制等设施,电缆电线等。若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安装操作不当,保养不善,接地、接零损坏或失效等,尤其是上海地区空气湿度大,大气腐蚀严重,设备、电缆等易老化,将会引起电气设备绝缘性能降低或保护失效,有可能造成漏电,包括杂散电流,或带电部位裸露,引起触电事故或其它电气伤害。若厂区防雷电设施或接地损坏、失效可能遭受雷击,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3594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Dangerous Workplace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危险作业申报、审批制度,加强对危险作业的管理。 2、危险作业必须编制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经审核批准后,方可组织施工。 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并认真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确保安全防护措施到位,安全装置灵敏可靠。 3、高空作业应衣着灵便,不得攀登脚手架、物料提升机或乘吊篮上下,工具材料严禁向下抛掷;交叉作业,要保证隔离防护棚牢固严密。 4、深基础、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勘察,摸清作业环境条件,要充分考虑地下可能出现的地下水、流砂、淤泥、有毒气体、塌方、漏电、断绳、落物等诸多不安全因

素,保证各类装置完好、灵敏可靠,人工挖孔桩作业人员连续作业每班不得超过2小时。 深基坑边坡支护要经力学计算并经审核、审批。槽、坑、沟、井边设围护,1m以内不得堆土,1.5m以内不得存放材料、机具。 5、临时用电必须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其安装、拆除、维修必须由专业电工完成,搬运、移动用电设备,必须切断电源并做妥善处理后进行,停用的机械设备必须切断电源并锁好开关箱。非电工人员严禁乱动电气设备。在潮湿、危险场所作业,必须使用安全电压。 6、严禁机械设备带“病”运转,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等大型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顶升、加节等工作,必须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专业队伍完成。 7、各种气瓶的运输、储存、使用,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有防火、防爆、防晒、防剧烈震动措施,距离明火10m以上。 8、现场动火应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要指定专人监护。高空施焊,要清除下方及周围易燃易爆物品,并用阻燃

高血压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关键词】高血压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与体重指数(BM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脂类、血糖(Glu)、胰岛素(Ins)等危险因素和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35例高血压患者及81例正常人进行血压、体重指数(BMI)的测定,并采用酶法测定血清中空腹Glu、ACE、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餐后2h血糖,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空腹和餐后2h胰岛素(Ins)。结果空腹ACE、Glu、Ins及空腹TG、LDL和BMI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其显著性更为明显。结论高血压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间有许多共同的发病条件。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 高血压病(HBP)为多种危险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目前国内对其病因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实验研究显示: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他危险因素一起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引起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本文按1990年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血压水平分为轻、中、重度3组。分析血压与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ACE活性和餐后Glu、Ins及BMI间的相关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高血压患者135例,平均年龄(56.2±10.2)岁。按照1993年WHO的标准将入选的高血压患者分为3组。A组:血压(140~160)/(90~95)mmHg;B组:血压(160~180)/(95~105)mmHg;C组:血压>180/105mmHg。另将询问病史,体检各项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健康人81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3±8.1)岁。见表1。 表1 高血压3组患者的SBP、DBP及年龄均数(略) 1.2 方法正常对照与高血压各组间均测量身高、体重,空腹抽血测定Glu、CHO、TG、HDL、LDL、ACE、Ins,口服葡萄糖后2h抽血测定Glu、Ins。其中CHO、TG、Glu、HDL、LDL为酶法测定[1],试剂Beckman试剂。ACE活性:美国朗道试剂,仪器Beckman DeltaCX7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胰岛素: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Beckman试剂,仪器为Beckman Coul-ter 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1.3 诊断指标BMI=体重(kg)/身高2 (m 2 )≥25为肥胖;Ins(空腹)≥16.4mIU/L,Ins (服糖后2h)≥82mIU/L为高胰岛素血症;空腹及餐后2h血糖>6.2mmol/L为高血 糖;CHO>5.7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TG>1.8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HDL<1.0mmol/L为低HDL;LDL>3.0mmol/L为高LDL。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用(ˉx±s)表示。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两变量间的相关性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