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隋唐-宋元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主要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主要知识点一、隋唐时期。
1. 隋朝。
- 统一全国。
-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大运河的开通。
-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 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 科举制的创立。
- 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 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 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 唐朝。
- 贞观之治。
- 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是著名的谏臣)。
- 任用贤能,如房玄龄、杜如晦。
- 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 女皇帝武则天。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隋唐元明清朝历史知识
隋唐元明清朝历史知识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发生很多历史事件,那么,同学们知道多少有关的历史知识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隋唐元明清朝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隋唐元明清朝历史知识一1.公元581年,杨坚废黜北周帝自立,国号隋,定都长安,建元开皇,即隋文帝2.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定都长安二、盛世之治1.隋文帝:“开皇之治”2.唐太宗:626年,李世民即位,开创“贞观之治”3.唐玄宗: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称“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三、割据到灭亡1.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2.黄巢起义:王仙芝、黄巢3.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
此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
同一时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四、相关制度一与官员有关的制度1世袭制:夏周两代的王族,西周大夫以上,战国以后的君主 2荐举荐举,作为选贤任能的一种形式,历史可谓悠久。
四千多年前,舜继尧位,靠的是推举;春秋时的祁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说的也是荐举。
若是细分,荐举似可分为三种:一曰内举,即本单位的领导向组织建议对某人委任;二曰外举,即领导班子之外的人,也就是一般干部或群众推举某人担任一定的工作;三曰自荐,如毛遂自荐。
乡举里选。
3九品中正制隋唐元明清朝历史知识二1227 灭西夏(1032-1227)1227 长春真人(丘处机,1148-1227)逝1229 太宗(窝阔台汗,1186-1241)1234 联南宋(1127-1279)灭金(1115-1234)1241 海迷失1243 耶律楚材(1189-1243)逝1246 定宗(贵由汗,1208-1248)1248 海迷失1251 宪宗(蒙哥汗,1208-1259)1260 中统世祖(忽必烈,1215-1294)1264 甲子年1264 至元元(1271-1368) 1271 忽必烈即中国帝位,定国号元1274 第一次征日1275 马可波罗(1254-1323)访华1279 灭南宋(1127-1279)隋唐元明清朝历史知识三1333 元统顺帝(1320-1370)1335 至元1335 废止科举1341 至正1341 重开科举1345 辽史、金史、宋史写成1351 韩山童( -1351)、刘福通( -1363)红巾之乱(1351-1366)起1368 明军攻陷大都,元顺帝北逃,结束明(1368-1644) 1368 洪武太祖(朱元璋,1328-1398)即位1369 倭寇侵山东沿岸,倭寇之忧起1370 定科举法1370 施耐庵(1296-1370)逝,著有《水浒传》1380 胡惟庸( -1380)入狱,废止1373 颁布大明律1381 行里甲制1384 甲子年1384 再定科举取士制隋唐元明清朝历史知识四1385 画家王蒙(1308-1385)逝1385 徐达(1332-1385)逝1387 《鱼鳞图册》问世1398 惠帝(朱允炆,1377-1402?)1399 建文1400 (1330?-1400?)逝,著有《三国志演义》1402 成祖(朱棣,1360-1424)1402 方孝儒( -1402)被杀1403 永乐1405 (1371-1435)七次下西洋( 1405-1433)始1407 《永乐大典》问世1420 北京设东厂1421 迁都北京1424 仁宗(朱高炽,1378-1425)1425 洪熙1425 宣宗(朱瞻基,1399-1435)1426 宣德1435 英宗(朱祁镇,1427-1464)1435 宦官专政开始1436 正统1444 甲子年1449 土木堡之变,英宗(1427-1464)被瓦剌军也先( -1454)俘1449 景帝(朱祁钰,1428-1457)1449 瓦剌军也先( -1454)攻北京1450 景泰1457 天顺英宗(朱祁镇,1427-1464) 1462 画家戴进(1389-1462)逝。
隋唐-宋元知识点
ing at a②意义: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按财产征收赋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methin 1、背景(1)东汉末年,儒学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so (2)魏晋时期,玄学出现,新思想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地方。 for 儒学复兴运动 (3)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助长了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od 2、概况: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与韩愈同时的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韩愈和李 go 翱成为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①唐初:“初唐四杰”(1)楷书:字形方正,规
o 省审议,尚书省
作坊兴起,官营纺
兴
g 执行,运作程序:2、赋税徭役制度(1) 织业规模也相当大。2.市的发展:唐代 运
re 中书→门下→尚 租庸调制。(2)两税
的“草市”;(2)丝织品还吸收 度,交易时间受到
王勃、杨炯、卢照邻、矩严整。代表人物有欧阳询
re g ②评价:部分节度使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形成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威胁中央集权,成为唐朝后期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
a 1.过程
their being 科举制
(1)隋文帝废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2)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3)唐朝继承并加以完 善:唐太宗时期,科举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4)宋代后期科举不考诗赋改考策论。(5)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成为科 举的主要形式。(6)1905 年,科举制废除。
(2)元代:青花 业活动不再受到官 (2)王守 4、天文 (商品)经济繁荣; 性表现,追求抒情写
八年级上册历史5课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5课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历史主要包括了五课内容,分别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这五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时期之一,是中华文化不断演化的关键期。
今天我们就来一一了解这五个时期的历史知识点。
一、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1.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基本特征两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达四百多年的时期,共经历了两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等时期。
这个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政治动荡、文化多元、民族交融,这也为后来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事件三国时期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三方势力之间不断进行政治斗争和军事攻防。
著名的三国志就是记录了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3.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的阶段。
文学、音乐、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卓有成效的作品出现。
其中代表性的有《离骚》、《诗经》、《山海经》等文献,以及敦煌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精美的艺术品。
二、隋唐时期1. 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较为安定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2. 隋唐时期的经济、交通状况隋唐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都非常发达,经济结构较为复杂。
在这个时期,运河的修建也使得交通变得更加发达,便于商品的流通。
3. 隋唐时期的文化艺术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辉煌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诗歌、绘画、曲艺等各个领域的艺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代表性的文化艺术有李白的诗歌、王维的山水画以及琵琶曲等。
三、五代十国时期1. 五代十国的基本特征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的时期之一。
这个时期历经了五个朝代和十个国家,政治、文化、经济都处于混乱状态。
2.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军事事件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军事事件比较多。
苏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苏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苏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一、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大运河,过度役使民力,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2、唐朝的建立与繁荣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减轻百姓的负担等,使得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武则天称帝与开元盛世:武则天称帝后,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唐玄宗开元年间,达到了唐朝的鼎盛时期,被后人称为“开元盛世”。
二、宋元时期1、宋朝的建立与变法1、宋朝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2、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和边患问题,王安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等,但变法最终失败。
2、元朝的统一与文化1、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2、元朝的统一: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统一了全国。
3、元朝的文化: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出现了《西厢记》、《红楼梦》等经典作品。
三、明清时期1、明代的政治与文化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2、胡惟庸案与内阁制:明朝中期,胡惟庸案的发生导致了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逐渐形成。
3、东厂、西厂与锦衣卫:明朝时期设立了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监视官民言行。
2、清代的政治与文化1、清朝的建立: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定都北京。
2、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最为繁荣的时期,国家稳定、经济繁荣。
高一历史隋唐到宋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隋唐到宋元知识点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但颇具影响力的朝代。
隋朝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统一的开始,这一统一形势一直延续到宋朝。
在隋朝短暂而强大的统治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隋朝的建立者是隋文帝杨坚,他统一北方后,受封为隋文帝。
杨坚实行改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科举制度,倡导节俭务实的社会风气。
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炀帝的统治则相对较为暴戾和奢侈,导致了国家政治和经济的衰退。
最终,隋朝被起义军领袖杨素领导的农民军推翻。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盛和辉煌的朝代之一。
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他在西魏瓦解之后掌握了政权。
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开创了诗歌、绘画和唐朝文化的黄金时代。
随着唐朝的衰落,宋朝逐渐崛起。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全国领导为目标的王朝。
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又进一步发展。
宋朝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科举制度的提升,这使得社会上的才子辈出。
在宋朝,文人墨客的风气盛行,文化教育蓬勃发展。
与唐朝相比,宋朝的军事实力相对较弱。
这也是导致其丧失北方领土的主要原因。
但是,宋朝通过外交手段巧妙地维持了边疆的稳定。
与此同时,宋朝的内政也非常重要。
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宋朝在管理国家和人民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宋朝后期,蒙古帝国的崛起被视为宋朝衰落的象征。
蒙古帝国的成立标志着宋朝的灭亡,并建立了元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
元朝在中国实行蒙古族的各项制度。
然而,由于蒙古族的排斥和统治方式的不合理,元朝时期的政治环境相对动荡。
总的来说,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它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制度变革为后来的朝代和时期奠定了基础。
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演变和发展,也能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因此,加强对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研究非常重要。
中国法制史主要知识点
《中国法律史》主要知识点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1、思想:“奉天罚罪”、“以德配天”、明德慎罚2、礼、礼与刑的关系3、立法:《禹刑》《汤刑》《吕刑》《九刑》4、定罪量刑原则:眚、非眚、惟终、非终5、刑罚:五刑6、司法:狱讼、讼费、五听、圜土、囹圄1.“奉天”5.刑罚:五刑夏朝适用的刑罚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五刑。
这五刑是指大辟、膑(原为刵)辟、宫(原为椓)辟、劓和墨。
这五刑源于苗人的五虐之刑,但对“五虐之刑”作了改革。
五刑由死刑和肉刑组成,其中的大辟就是死刑;膑辟、宫辟、劓和墨均为图刑,分别是剔去罪犯的膝盖骨、损害罪犯的生殖器官、割去罪犯的鼻子和在罪犯的脸额部位刺字。
第二类是赎刑。
这在当时是一种用铜来赎罪的刑罚,而且“五刑”都在可赎的范围之内。
这是一种适用于奴隶主贵族的刑罚。
《魏书·刑罚志》记载:“夏刑则大辟二百、腕辟三百、宫辟五百,则、墨各千,殷因于夏,盖有损益。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1、成文法的公布(具体史实、争议及意义)2、《法经》(内容及特点)及影响3、商鞅的“改法为律”第三章秦汉时期1、法制指导思想的演变:纯任法家,黄老思想,独尊儒术。
2、法律形式:律令科比(式、法律答问、廷行事)3、睡虎地秦简、岳麓秦简、张家山汉简,九章律、汉律六十篇4、亲亲得相首匿、上请5、秦朝徒刑类别、汉朝刑制改革6、公室告与非公室告、春秋决狱、秋冬行刑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1、三部主要律典的编纂体例变化及其特点:《新律》、《泰始律》、《北齐律》2、法律儒家化的体现:八议、准五服以制罪、重罪十条、官当。
3、刑罚制度的变化。
4、大理寺、刑讯制度化、登闻鼓直诉制度第五章隋唐时期1、《开皇律》、《贞观律》、《唐律疏议》;唐律的地位。
2、五刑、十恶。
3、贵族官僚特权原则;同居相为隐原则;化外人相犯原则;类推原则。
4、三司推事;刑讯制度;死刑三复奏、五复奏制度。
第六章宋元明清时期1、宋、明清法制指导思想2、《宋刑统》、《元典章》、《大明律》、《大诰》、《大清律例》;编敕、断例与指挥;条例3、重其所重,轻其所轻4、折杖法、刺配、凌迟;立决与监候、充军、发遣5、审刑院、《洗冤集录》、鞫谳分司制、理雪制、务限法、翻异别推制、会审制度、大审、秋审、廷杖、厂卫第七章近现代1、清末变法思想2、《大清现行刑律》、《大清刑律》,礼法之争;3、《钦定宪法大纲》、十九信条、领事裁判权、会审公廨;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记约法、贿选宪法;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共同纲领》、6、增加现代: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两个基本法,可以自学民事法制:1、一夫一妻多妾2、六礼3、和离;七出三不去;义绝4、嫡长子继承、诸子均分5、质、剂6、不动产买卖。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梳理: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时代特征】:1、隋唐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2)经济:曲辕犁、筒车的出现,我国犁耕技术完善,水利事业发展,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3)文化:科技发展,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楷书、草书流行,唐诗更是流芳百世。
2、.宋元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消除藩镇割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2)经济: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高度发展。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市”“坊”界限被打破;纸币出现;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景德镇成为瓷都。
(3)思想文化:理学产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发明与外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词、元曲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
【考情预测】1.对这一时期政治史的考查,预计侧重于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科举制的发展进程、运作机制、重大影响及其评价;对宋元地方制度的考查会注重宋代地方制度和元代行省制的基本特征、实质及其影响等知识点,多以观点、漫画、古籍材料等形式切入,以选择题为主。
2.对这一时期经济史的考查,预计侧重于农业、手工业、城市经济的发展、意义和影响等,主要以表格、观点、图片、古籍材料等形式切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也可能出现主观题。
3.对这一时期文化史的考查,预计集中在科技发明、书法绘画艺术、程朱理学等方面,尤其会侧重市民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等,主要从概念、图片和古籍材料等角度切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命题视角】视角一唐宋时选拔高级官吏注重从政经验唐宋时期,科举制虽然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但这些出身于知识分子的官员根本没有从政经验,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为此,唐玄宗时提出京城的官员,必须具有州县做官经历,才能担任中央的高级官员。
宋代进一步形成了具有地方工作经历和行政才能的复合型的士大夫官僚。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及中华文明曲折发展时期。
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但经济重心仍在北方;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全面发展、繁荣,该时期是中华文明鼎盛时期;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封建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农耕文明继续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我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在此基础上,宋元时期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得到不断开发;隋唐和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海上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文化上:思想方面,在社会的剧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方面,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发明的应用使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文艺方面,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一、政治1.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1)中央体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2.隋唐时期(581—907年)(1)中央体制: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地方行政: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度,唐末设置节度使,导致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3)选官制度:科举制形成,取代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二、经济1.魏晋南北朝时期(1)农业:实行耕耙耱技术,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北魏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
2024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2024版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时期。
1. 原始社会。
-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等。
-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文化)、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等,这一时期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2. 夏商西周。
- 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启继承禹的王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两者互为表里,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
3. 春秋战国时期。
- 政治: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如商鞅变法(背景、内容、影响: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 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
-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 儒家:孔子(核心思想“仁”、教育思想等)、孟子(“仁政”、民贵君轻等)、荀子(“礼法并施”等)。
- 道家:老子(“道”是万物的本原,辩证法思想等)、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等)。
-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等)。
- 法家:韩非(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等)。
二、秦汉时期。
1. 秦朝。
- 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 政治:实行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
- 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等。
-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开灵渠等。
2. 汉朝。
- 西汉:-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出现。
- 汉武帝时期:-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隋唐宋元知识点总结
隋唐宋元知识点总结隋朝(581-618年)1. 隋朝的建立和结束:隋朝是独一的多世纪间,奠定统一中国的基础。
是搏著人民们万分需要反对分歧,把公元五六个朝代间拉拉杂杂的人民拢拢在一块大地的独一朝代。
但是程度增强的地质问题和外部挑战导致了隋朝的迅速倒下和痛心的军阀史事。
2. 帝王治理: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两位重要帝王。
杨坚开创了隋朝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统一南北,结束了南北朝时期。
杨广则在位期间,大举修筑了都城大都洛阳和长安等,壮大了国力。
3. 政治改革:隋朝实行建文制、继承制,健全了中央集权制度。
实行了均田制,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严格实行军户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推行州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4. 文化艺术:隋朝盛行佛教和道教,使得佛教和道教文化风靡一时。
隋朝的砖雕和砖塔工艺发达,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大特色。
5. 经济发展:隋朝实行了水利改革,兴修了大运河。
也开始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唐朝(618-907年)1. 唐朝的建立和结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一个时期。
唐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宽松的统治政策,允许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形成了盛世的繁荣。
然后无论信赖打胜真善美的和平年,但由于军阀史事。
同被迫搞成暴发和兵灾,而彻底毁灭。
2. 帝王治理:唐朝的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推动了唐朝的繁荣与发展。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肃杀三郎,削藩置侯等一系列改革,开创了唐朝盛世。
但是在晚唐时期,因为统治者无力控制大臣,导致了中央集权的衰落。
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灭亡的直接导火线。
3. 政治改革: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唐朝实行了土地制度,增加了农业生产。
唐朝实行了均田制和募籍法,确保了人民生活的水平。
4. 文化艺术:唐朝被誉为中国古代的文化盛世,盛产了无数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诗歌成为了当时中国文学的主流。
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以下是对这些时期的主要历史知识点的总结:1.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2)夏商周: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3)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2.秦汉时期(1)秦朝:统一六国、秦始皇、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等。
(2)汉朝: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魏、萧梁、陈朝;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3.隋唐时期(1)隋朝:隋文帝、隋炀帝、大运河。
(2)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安史之乱等。
4.宋元时期(1)宋朝:北宋(赵匡胤)、南宋(赵构)。
(2)元朝:成吉思汗、忽必烈、元大都等。
5.明清时期(1)明朝:朱元璋、明成祖、明嘉靖等。
(2)清朝: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
二、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分为鸦片战争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以下是对这些时期的主要历史知识点的总结:1.鸦片战争时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等。
2.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天京事变、北伐和西征等。
3.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自强学堂、江南制造局等。
4.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等。
5.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等。
6.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
8.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等。
9.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涵盖了从人类文明出现至1840年左右的历史时期。
本文将从史前文化、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方面介绍中国古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史前文化时期1.史前人类活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
2.史前文化遗址:河姆渡遗址、大汶口遗址、仰韶文化、良渚文化等。
二、夏商周时期1.夏朝建立: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由禹建立。
2.商朝兴起: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王朝曾盛极一时。
3.周朝建立:周代分西周和东周,西周建立了封建制度,东周时期出现了春秋和战国的时代。
三、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东周时期的最后一个时期,分为春秋五霸和春秋三家。
2.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和发展,七雄争霸,同时也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兴起时期。
四、秦汉时期1.秦朝统一: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2.汉朝兴盛: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汉武帝时期辉煌盛世。
3.丝绸之路:汉朝时期与中亚、西亚及东欧之间的贸易路线。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东汉末年至西晋建立前的历史时期,魏、蜀、吴三国分立。
2.永嘉之乱:永嘉之乱是晋朝南北分裂的起点。
3.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有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五个朝代。
六、隋唐五代十国时期1.隋朝统一:隋文帝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隋朝。
2.唐朝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
3.五代十国:五代指五个朝代,十国指十个割据政权。
七、宋元明清时期1.宋朝兴起: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中央集权制王朝,北宋和南宋分为两个时期。
2.元朝统治: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外族王朝。
3.明朝统治: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后期逐渐衰落。
隋唐-宋元知识点
1、背景(1)东汉末年,儒学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玄学出现,新思想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地方。
(3)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助长了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概况: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与韩愈同时的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韩愈和李翱成为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建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均田制逐渐瓦解,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快速发展;赋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宏大;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对外贸易发达;
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文化上: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并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4、匠户制
(1)宋代:匠户被官府强制方式役使。
(2)元代: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必须时代相袭。
1、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宋代:海上交通为主和路上交通为辅);设市舶司,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2、北宋时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宋元时期Fra bibliotek朝代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思想
科技
文学教育
艺术
宋元
宋(北宋960-1127;南宋1127-1129)
中国设计史3 隋唐-宋元部分
第五节隋唐时期的艺术设计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看,摆脱了以前的古朴风格,具有近代装饰风貌的因素(明代成熟)。
一、陶瓷工艺1、隋代陶瓷隋代时期白瓷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绩。
在我国陶瓷史上开创了新纪元。
白瓷是由青瓷演变而来。
主要类型:鸡首壶、罐、盘口瓶2、唐代陶瓷工艺唐代陶瓷主要类型:青瓷、白瓷、花瓷、唐三彩。
唐代窑口——越窑、邢窑:“越青邢白”“南青北白”1)南-青瓷——越窑-“诸窑之冠”越窑,越指浙江地区,是我国青瓷的主要产地,从东汉、六朝以来,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
唐至北宋时代是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着当时中国陶瓷生产的最高成就。
其中最值得赞誉的是被称为“秘色瓷”越窑青瓷,赢得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美誉。
2)北-白瓷——邢窑白瓷发展到唐代更加成熟,刑窑白瓷成为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
唐代白瓷一般无纹饰,以质朴、厚重、素净著称于世。
典型作品如“白釉莲座烛台”。
3)彩瓷,彩瓷分为釉下彩和绞釉绞胎,釉下彩在陶瓷装饰史上,特别是在走向彩绘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4)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不是瓷器)。
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
一般作明器,也有作为生活器皿的。
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着色剂,两次烧制,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胎,挂釉后再经过约八百摄氏度的温度烧釉。
模仿染缬工艺,形成斑驳淋漓的独特风格。
产地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长安称为西窑,洛阳称为东窑。
三彩陶器分日用品和随葬品(明器)两大类。
还可分为器皿,人物,动物三类。
唐三彩装饰唐三彩,采用了涂蜡的方法,先用蜡画出花纹,再挂釉彩,烧制时有蜡处釉汁扩散,形成白色斑纹,模仿染缬工艺的效果,形成了唐三彩的斑驳淋漓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朝鲜在唐三彩影响下烧成了精美的铅釉彩——“新罗三彩”。
日本则成功地烧成了“奈良三彩”。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3讲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581-1368年)时空定位概览必过核心知识一、隋唐、宋元时期的政治[线索·明]1.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2.宋元时期:(1)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
(2)民族关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
[图示·解]二、隋唐、宋元时期的经济[线索·明]1.农耕经济:隋唐和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2.对外贸易:海上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图示·解]三、隋唐、宋元时期的文化[线索·明]1.思想上:在社会的巨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上,火药、活字印刷术等的发明应用使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 文化上:科举制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图示·解]必清核心问题[辨析·判正误]·历史现象1.隋唐之后选官制度变化不是围绕皇权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的目的而变化的。
(×)提示:隋唐之后实行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进而起到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2.唐朝时期的中书省与元朝时期的中书省职能一致。
(×)提示: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三省中的一省,是决策机构,元朝的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3.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提示:古代商业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是在宋朝,唐朝时管理依然严格。
4.元朝行省长官与郡县长官都是地方官员。
(×)提示:元朝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
5.元朝时期注重写实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提示:文人画是非功利、主写意的,注重写实的是宫廷和民间绘画。
6.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提高了印刷效率,推进了文化传播。
2020年高考历史第二单元《魏晋、隋唐、宋元》知识点
2020年高考历史第二单元《魏晋、隋唐、宋元》知识点一、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1.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封建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政局。
(3)道制改革是一种以中央集权、分级管理为制度取向的综合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唐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在改革过程中发生变化,逐渐由州、府—县两级制向道—州、府—县三级制的体制转变。
2.经济制度(1)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
(2)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
(3)两税法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3.军事制度(1)府兵制有利于巩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
(2)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经营普通百姓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到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
北宋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
4.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出现生产与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
5.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的组织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
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6.商人地位的变化宋以前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宋、元、明、清时期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高三历史魏晋-隋唐-宋元--专题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三历史魏晋-隋唐-宋元--专题知识点及练习题总述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经济魏晋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思想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
宋元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宋元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1.三省体制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1)含义: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
“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2)途径: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3)衰落:隋朝时,隋文帝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1.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1)分工①中书省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
②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③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运作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3)特点①相权三分:相权被分割为三部分,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隋唐至宋元大事年表
隋唐至宋元大事年表隋唐至宋元大事年表正文:隋唐至宋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这段时期的主要大事年表。
一、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1. 隋朝建立: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废隋朝的前任皇帝陈霸先,建立隋朝,定都于长安。
2. 隋朝统一全国:公元606年,隋文帝杨坚攻打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50多年南北朝分裂的局面。
3. 开凿大运河:公元605年,隋文帝杨坚下令开凿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4. 科举制建立: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颁布《科举制》,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度,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选拔制度之一。
5. 唐朝建立:公元618年,隋朝灭亡,隋炀帝杨广被推翻,唐朝建立,定都于长安。
6. 安史之乱:公元755年至763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导致唐朝迅速衰落。
7.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至960年,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割据政权,如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
二、宋元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1. 宋朝建立:公元960年,北宋太祖赵构取代南宋末代皇帝赵昚,建立宋朝,定都于临安(今浙江杭州)。
2. 宋朝经济繁荣: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之一。
3. 宋朝文化发达:宋朝时期,诗词、绘画、书法等文化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宋朝军事弱小:宋朝虽然拥有强大的军队,但由于内部腐败、军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其军事实力较弱。
5. 元朝建立:公元1271年,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于北京。
6. 元朝统一全国:公元1279年,元朝军队攻打南宋,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50多年分裂的局面。
7. 元朝开放对外贸易:元朝时期,对外贸易发达,对西方科技和文化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8. 元末农民起义: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导致元朝迅速衰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监察制度
隋朝:御史台。
唐朝:御史台;谏官制度。
4.选官制度科举制
1、土地制度:均田制唐朝中叶,土地兼并空前盛行,逐渐瓦解。
2、赋税徭役制度(1)租庸调制。(2)两税法
3、耕作技术
(1)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
(2)水利灌溉:
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
②隋唐五代:北方(立井水车),长江流域(高转筒车)。
隋唐时期
朝代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思想
科技
文学教育
艺术
隋唐
隋(581-618);唐(618-907)
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运作程序:中书→门下→尚书→六部
2.地方制度--郡县制到道州县
隋朝郡县制。
唐朝:(1)唐初:道(用来监察州,带有监察性质的行政区)、州(府)、县。
2、印刷术:雕版印刷。唐朝敦煌《金刚经》868年,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1、唐诗
①唐初:“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②盛唐:“田园派”王维、孟浩然;“边塞派”岑参、王昌龄;集大成者为“诗仙”李白(浪漫主义,盛唐)和“诗圣”杜甫(现实主义,唐由盛转衰)。
③中唐: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
④晚唐:李商隐、杜牧最为出众,被称为“小李杜”。
2、传奇小说:由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发展而来
1、书法
(1)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代表人物有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
(2)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代表人物有唐朝:怀素、张旭。
4、对外关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唐朝还加强了和周边各国及欧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技术和文化交流,并加强了各国间的政治往来,扩大了唐朝的影响。
三省六部制
特点①相权三分,相互牵制;②职责明确,提高效率;③协商政务,集思广益;④制度约束,节制君权。
影响①在当时的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结构效能,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对历史的作用:是我国官制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1)租庸调制。
①内容: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税徭役制度。凡均田户,不论授田是多少,按丁交纳定额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即田租,每年纳粟二石;“庸”则是力役,每年替政府服役二十日,也可以“纳绢(布)代役”;“调”是户调,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交纳定额的绢或布。
3、商业都会:北方,长安、洛阳最为繁荣;南方有“扬一益二”,扬州和成都成为繁荣的商业都会。
4、为商业贸易服务柜坊和飞钱出现。
5、对外贸易发达。互市监、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
6、经济重心南移。
儒学复兴运动
1、火药
(1)火药在唐朝开始应用于军事,出现火箭。
(2)外传:12、13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意义: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2.影响(1)积极:以一种相对公平的方式破除士大夫阶级对官场的垄断,有利于出身卑微的有才之士进入政府,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2)消极: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大多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的八股取士,不利于选拔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从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体现了人才选拔逐步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③唐设职官管理水利。
4、农作物
(1)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
(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茶叶生产已是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
1、纺织业
(1)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也相当大。
(2)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某些风格和织法。
2、制陶业: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
3、冶铸业。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2、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建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均田制逐渐瓦解,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快速发展;赋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宏大;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对外贸易发达;
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文化上: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并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藩镇割据
概况:安史之乱后,为了抵御叛军进攻,原本用于边境地区的节度使制度(军镇制度)被广泛用于全国。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节度使不仅领兵,还兼任州刺史,同时兼所在“道”的观察处置使之名。于是节度使集军、政、财、监察诸权于一身,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中唐以后,节度使辖区也称道,不过这时候的道不是唐初那种单纯的监察区划,而成为实际的行政区划了。这种道也成为“方镇”。
2、绘画
(1)隋朝:展子虔《游春图》。
(2)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和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吸收了印度、波斯的绘画风格,展现了盛唐气象;诗人王维擅长水墨山水画,被称为文人画的鼻祖。墓室壁画都是传世精品。
3、戏曲:隋朝的四方散乐,唐朝的杂技歌舞与后来的戏曲有渊源关系。
隋唐阶
段特征
1、政治上:全国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科举制使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4、制瓷业
(1)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2)青瓷和白瓷两大体系:(南青北白)越窑青瓷,邢窑、景德镇、大邑白瓷。
(3)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绘。
1.水陆交通发达(唐朝:海上交通和路上交通并重)
2.市的发展:唐代的“草市”;同时也实行“坊市”制度,交易时间受到限制;唐朝后期“夜市”繁荣。逐渐突破时间限制。
评价:部分节度使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形成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威胁中央集权,成为唐朝后期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
科举制
1.过程
(1)隋文帝废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2)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3)唐朝继承并加以完善:唐太宗时期,科举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4)宋代后期科举不考诗赋改考策论。(5)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成为科举的主要形式。(6)1905年,科举制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