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复旦退学生的自白
自强不息的演讲稿
自强不息的演讲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活动总结、学习计划、活动计划、规章制度、心得体会、好词好句、问候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article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learning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greeting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自强不息的演讲稿自强不息的演讲稿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
为天地立心为民众立言
为天地立心为民众立言导读:本文为天地立心为民众立言,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周瑞金人生苦短。
跨出复旦大学校门,充满憧憬走进解放日报社当记者。
此情此景,历历犹如昨日。
想不到一转眼,四十一年过去了。
当年“书生意气方遒”的学子,而今已成为两鬓染霜的老人……人生恰似万花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红蓝黄白紫、酸甜苦辣涩。
有期盼,有失望;有得意,有委屈;有欣喜,有伤悲;有顺畅,有横逆;有感戴,有愤怒;有美好,有丑陋;有真情,有虚伪;有善良,有丑恶;有满足,有贪婪……这就是人生,多滋多味、多姿多彩的人生。
只是人到老年,以往再苦再难再揪心再懊恼的经历,在记忆的屏幕上都演化成斑驳绚烂、回味无穷的画面,让你体味着新奇、宽容、理解和恬静,真像儿时看万花筒那样一种心情。
我的人生很平淡,只是在不平淡的时代之光折射下,才显出一点色彩。
孩提时代,逃避战乱,尝够枪炮的惊吓。
迎来解放,戴上儿童团的袖标参加劳军演出,又有多少童年欢乐。
少年时,跋山涉水从偏远山区到温州城求学,尽管家境贫寒,大半年赤脚没有鞋穿,还不时交不出伙食费被停伙挨饿。
但是苦读带来的荣誉与满足,尤其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名牌大学的喜悦,在我年轻的心底里牢牢烙印下“天道酬勤”、“天道酬诚”的难以磨灭的信念。
然而,进入复旦大学的那个年月,读书声销匿,批斗声却此伏彼起。
反右派、拔白旗、反右倾、批个人主义,运动一场接一场,刻苦学习被批判为“走白专道路”,打小报告整人却成为积极分子。
还要上山下厂,挑灯夜战,挖地三尺搞深耕,一亩地撒一百斤麦种搞密植,到农民家砸锅撬锁炼出铁渣块当钢来“赶美超英”,不读书还要编写大部头教材批老教授以标榜“教育革命”,如此等等。
那真是热情燃烧、豪气万丈的年代,又是愚蠢傻冒、荒唐可笑的年代。
走上工作岗位后,有过短期恢复经济、稳定政治、调整政策的好时光,又得到解放日报社许多素质优秀、经验丰富的老领导、老师的悉心指导,我的新闻业务得以良好起步,并成为执政党的一员。
自强不息演讲稿(精选16篇)
自强不息演讲稿(精选16篇)自强不息篇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人的一生,或是曲折坎坷,或是一帆风顺。
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境遇就有成千上万种人生,要想获得成功,则同理与“条条道路通罗马”,无论逆境、顺境皆可通向成功。
古时大名人司马迁便是命途多舛之人。
但却并非自小就受尽苦难,相反的,它的早年还过得相当顺风顺水。
就是如此,一个未经大风大浪的人受到了如此大的苦难之后还能完成《史记》这种旷世之作,又有谁不佩服他在逆境中所体现出的那份自强不息呢?古人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逆境几乎在生活的每个地方都有。
逆境不可怕,可怕的是怕了逆境。
如果怕了逆境,视自己的理想为草芥,今天降一点,明天降一点。
自己的处境也就今天退一步,明天退十步。
面对逆境,游击战自是不可行的,不要妄想着逃避。
正面地硬碰硬后就会发现:我愈弱敌愈强,我愈强敌愈弱。
面对逆境时的自强不息才是走向成功的道路。
但逆境并非通向成功的道路,顺境亦是可以,或者说,顺境更能走向成功。
无论我们走在那一条道路上,都需谨记这些道理,能够自强不息,坚守本心的人必是人生的强者,要想成功弱者断是不能当的。
自强不息演讲稿篇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挫折,这个词大家一定不陌生。
挫折,对于人们来说,是绊脚石,是人生旅程中的障碍。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说过。
挫折并不是可怕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它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
挫折虽然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但能使我们适应困难,经受挫折,得到锻炼,适应社会能力。
挫折与成功只在一线之间。
要不然爱因斯坦怎么会说:我喜欢挫折,它是我走向成功的路标。
纵观古今名人或巨人,哪一位成功的背后不是挫折在作铺垫?爱迪生经历挫折发明了电灯,居里夫人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挫折才找到了镭元素,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敢于面对挫折,敢于向挫折挑战。
复旦黄山事件资料整理
第一组自相矛盾:“他们忙着在找媒体想开脱吧?”“他们怎么不找媒体正名?”第二组自相矛盾:“这些人都是富二代”“这些人为了省点钱就逃票”第三组自相矛盾:“怎么这么冷漠,连哭都不哭”“竟然还有脸哭,假死了。
”。
我凌乱了,你们到底希望他们怎么样呢?什么都无需解释!当你没有表示,就是一种冷漠;当你举行仪式,就是一种作秀;当你发表评论,就是精英主义;当你决定无视,就是理屈词穷;当另一起悲剧发生,可以被理解成转移焦点。
我们始终“颇有用心”,你们始终“义正言辞”。
能懂你的人不用你解释;不能懂你的人,即使解释了也没有用气氛上我以后都不敢报警了,否则万一警察有个三长两短,我就成民族罪人了。
到时候网民们会质问我:你是复旦的大学生,你怎么会需要报警呢?!你怎么会蠢到被人劫持呢?!你怎么这么高分低能呢?!你读书都读到狗身上去了吗?!名校大学生不就应该是逢凶化吉刀枪不入的赛亚人吗?!我靠鸭梨好大……“不是全部复旦学生的责任但复旦人真的很理性理性的让人难过”回复1:请问您从何臆断出复旦人很"理性"?谁告诉您的?是一小撮无良的网民,还是某些不怀好意的媒体?复旦的哪种理性又让您难过?是对牺牲战士父母赡养一生的承诺,还是光华楼前寒风里寄托哀思的鲜花和眼泪?您亲眼目睹了吗?事故的现场您看到了吗?追思场景的哀痛您又感受到了吗?如果上述问题,您都不能回答出来。
那么,请您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话语为少数人推波助澜、煽风点火。
试想,如果有人对你的校园说三道四,如果有人超你家门口大泼脏水,如果有人自以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你吆三喝四,你的感受会怎样?回复2:对我而言,这是个严肃的原则性问题,是底线。
不愿拿这个做不负责任的轻率的评论。
回复3:那还想怎么样?难道把那些学生全部枪毙、活埋、腰斩、尸裂?难道让复旦大学就地散伙?难道规定复旦大学学生有困难禁止报警、不得求助?复旦的沉痛祭奠怎么不报道?学生们的伤心难过怎么不报道?受害者父母对学生们的理解、宽容、希望学生不要包袱过重的呼吁怎么不报道?一些人在口诛笔伐之前,不妨躬身自省,倘若处在这场漩涡中的是自己,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天在地在青山在岁月在!——如果是这样,我不会悲哀,复旦巍巍学府中,有我们付出的爱!泪光中的复旦躺在床上,却难以入眠。
“复旦愤青”退学记
“复旦愤青”退学记作者:韩玮来源:《读天下》2013年第11期22岁的袁涛一夜成名。
因为他看不起自己的母校,要求退学,而这所学校还是历史悠久的名校复旦大学。
当这位2010年进入复旦,曾是湖北省高考第88名,并有着“湖北省优秀团员”称号的学生将自己退学的决定告诉文化水平并不高的父母时,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儿子。
但母親的爱溢于言表:“他们欺负你了?”4月4日,袁涛在江西卫视《深度观察》节目中讲述退学一事。
他特立独行的做法引发现场强烈争议,既有嘉宾极力支持,也有人断言他这辈子注定无法成功。
事实上,过去三年,袁涛一直生活在争议之中,同时也承受着作为异见者的压力——他曾被人肉,也曾在半夜里收到几十条恐吓短信,告诉他从复旦大学到上海殡仪馆怎么走。
据了解,目前袁涛尚未办理退学手续,但也没有正常上课。
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一位老师表示,如果学生长期旷课,学校一般做延迟毕业处理,最长时限为4年。
除非该生有触犯法律法规的行为,否则一般不会被劝退。
以创业实践为主的“袁式”学习尽管已经宣布退学,但袁涛还是一副学生模样,戴着眼镜,身材瘦小,说一口湖北腔的普通话。
一位了解他的朋友称,线下的袁涛不同于线上,后者谈吐犀利,具有攻击性。
而现实中的他性格温和,不难相处。
只是上大学以来,袁涛的学习路径不同于大多数学生。
2011年,大二第一学期,趁着光棍节,袁涛开起了淘宝网店,出售单身装。
他利用PS软件设计服装图案,通过朋友找到加工厂,最后竟然做出了十几件样衣。
这些衣服大多卖了出去,不赚钱,也没亏本。
卖完单身装,袁涛又瞄准情侣装。
不过这一次他没有成功,因为参与者全是袁涛的同学,“都要上课,没空做客服,”而且他们也没有推广、营销的资金。
然而,这些丝毫不影响袁涛继续花费大把时间,将自己那些异想天开的想法付诸实践。
不久后,他的注意力转向快递。
他希望开一家校园快递公司,还想好了名字——全校通。
因为复旦大学的校区很大,但没有快递点,常常有学生在上课时接到快递员催取邮件的电话。
蒋昌建:在悲情中认识自己
蒋昌建:在悲情中认识自己蒋昌建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副教授,曾带领复旦大学队在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折桂,获“最佳辩论员”称号。
今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篇蒋昌建的精彩演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蒋昌建:在悲情中认识自己刚才撒贝宁讲,我们马上要开学了。
其实面对着开学,我还是有蛮深的情结的。
这个情结是我进校园的门并不是那么容易,我们那个时候高二就参加高考,大家都知道我名落孙山,那么言下之意,我是一个高考的落榜生,我就要去复读。
其实复读本身来讲,如果按部就班的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复读的过程当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个性非常强的老师。
你们知道白天的复读班最不喜欢上的课是上午的课还是下午的课,你们说?下午。
对,下午的第一节课,那个睡意朦胧啊,那个倦怠啊。
而恰恰上这个课的时候,我们的个性很强的地理老师,张口就提问,蒋昌建站起来,你回答看看。
我站起来了,我说老师,你能把问题再重复一遍吗?他问,你刚才干什么事去了,我说刚才没听清楚。
好,他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然后你的答案呢?我说老师那你说呢?他让我坐下去,那我就坐下去了,接下来的那句话,让我一辈子都记得:“我看你是没有希望了。
”你们知道吗?对于一个高考生来讲,这句话有多重。
注意,话没有讲完,第二句话更让你绝望——“根据我多年辅导班的经验,你真的没有希望了。
”你知道吗?那种自尊心和虚荣心被彻底地打击。
但是我到现在为止,一直还是很感激这个老师的,就是他这一棒砸下去把我砸清醒了。
到现在为止,有很多的高考落榜生问我,说你怎么重振旗鼓的时候,我还津津乐道地给他谈这个经验。
你知道我的经验是什么吗,我把初中的书和高中的书,把它加起来,我看页码是多少,然后除上三百六十五天。
然后我告诉自己发现还可以,每一天其实你只要看那么几页书,或者十几页书就看完了。
对我来讲,好像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嘛,对不对。
所以从那天开始,我就每一天按照那样的一个计划,我就把从初中到高中的书,按部就班地把它消化过去,我就是这样度过了我高考的复习阶段。
俞吾金复旦大学演讲 找回真实的自我
俞吾金复旦大学演讲找回真实的自我日期:2009-10-04 作者:来源:解放日报———俞吾金教授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今天,很荣幸能来与我们刚刚迈入复旦园的新同学们对话。
首先,我要向大家表示祝贺。
因为,经过寒窗苦读和奋力拼搏,你们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复旦大学这所全国重点大学,可能至今还沉浸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中。
其实,在开始大学生活之际,有许多问题需要重新加以思索,而在思索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是找回真实的自我,因为真实的自我乃是全部新生活的基础和起点。
乍看起来,“自我”或“我”这个术语,是我们最熟悉的,也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
据说,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曾对纽约500次电话的通话记录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在通话中出现得最多的概念是“我”字。
人们通常会在电话中说“我要”、“我想”、“我打算”、“我希望”等等。
事实上,全部通话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正在打电话的两个不同的“我”而展开的。
然而,这个看起来如此熟悉的“我”或“自我”,对于我们来说,又是最陌生、最疏远的。
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熟知非真知。
当然,我们不能满足于这种对“我”或“自我”的无知状态。
众所周知,古希腊特尔斐神庙的神谕是:“认识你自己”。
假如这句话由每个人自己说出来,就是:“认识我自己。
”无独有偶,中国人的谚语“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表明,如果一个人能准确地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
其实,这句谚语的基本精神源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关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教诲。
由此可见,即使认识自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也没有理由选择逃避。
那么,究竟如何认识并找回真实的自我呢?这将是我接下来想与大家交流的核心议题。
自我的迷失也许,在很久以后,当他们步入中年,甚至老年时,他们才会喟然长叹:我当时怎么会考这个专业?怎么会选择这个研究方向?怎么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到那个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正如“善”是相对于“恶”来说的,“美”是相对于“丑”来说的,“真实的自我”也是相对于“虚假的自我”来说的。
哲理故事会
哲理故事会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2016年第43期先不说他的名字,即使说了,也没有多少人能够知道,但是他的故事,的确令人惊叹。
1991年,20岁的他,已是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的高材生了,再待一年,他就可以得到学位。
但令人惊讶的是,他退学了。
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哈佛大学,而不是复旦。
这样离去,似乎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但为了签证,他却在国内等了四年。
在美国,他向哈佛大学申请了两次,都没有通过。
直到第三年,他第三次申请才成功。
哈佛梦他做了十多年。
1998年,他即将获得哈佛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时,又作出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放弃博士学位跟着一位同学回国了。
这位同学的名字叫张朝阳,他们一起白手起家,最后都成为搜狐网的中坚分子。
1999年,他在即将成为搜狐第一副总裁的时候又作出一个决定:离开搜狐。
他对别人的解释是:他不是给别人打工的人,帮人成为英雄不是他的梦想。
他创办了“e龙网”。
当“e龙网”破土而出,获得6000万的资金支持时,他又作出一个更令人费解的决定:离开“e龙网”不干了。
看看他这15年遇上的每一个机会,无论抓住哪一个,他都会功成名就。
假如这样的机会能宠幸我们,我们定会感谢上苍对自己的垂青。
但是,这个人,他却浅尝辄止,在到达巅峰的时刻,突然收手,悄然离去。
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里,他显然不是我们眼中的英雄,相反,他具备一个失败者所具备的特征。
但是他不承认这个说法,他说人生在于不断追求,这个过程应该是快乐的、自我的,是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来衡量的。
功成名就不是快乐,也不是一个人的终极价值。
他是一个为了拼搏而存在的人,他更像战场上的战士,当把敌人打倒在地时,就转身而去,把战利品留给了别人。
也许他要的就是那种冲锋陷阵的感觉。
名利场就像多年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我们记住的往往是那些攀上顶峰的人,而对那些到达顶峰却知足地转身下山的人,我们却记不住他们的名字。
他就是这样的一位攀登者,他所做的不是为了冲顶,而纯粹是为了享受攀登的快乐。
徐沪生复旦哲学院毕业典礼演讲
徐沪生复旦哲学院毕业典礼演讲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徐沪生复旦哲学院毕业典礼演讲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这样的演讲,似乎都来给几个忠告的。
我是做媒体的,首先我要给大家一个忠告:离开了学校、老师之后,你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媒体、新媒体。
但是,千万不要跟着媒体去读书,去思考。
用我们哲学系的标准来说,媒体推荐、谈论的书,很多都是价值很低的,甚至是垃圾。
但是这不是媒体的错,因为媒体不是学术杂志,它是追求新闻性的,它不会讨论康德、黑格尔。
我是写诗的,我也不会在我做的媒体上讨论歌德、莎士比亚。
那是在砸自己的饭碗。
哪怕是世界上最好的媒体的读书版,也一定主要是推荐新书的。
如果,那么多经典,你都没时间读,那些时髦的新书,大可以不读,新书的比例,不要超过阅读总数的20%,甚至10%。
反正我是基本不读活人写的书的。
我们现在的媒体里面,几乎没有几个读书人了。
那些活跃在媒体上的专栏作家、学者,大多数是不学无术的。
受了他们的影响,你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傻瓜。
而且是一个自以为会独立思考的傻瓜,一个自以为满脑子健全常识的傻瓜。
黑格尔说过,所谓常识,往往不过是时代的偏见。
要超越这个时代的偏见,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阅读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典着作。
没读过几百本经典,不足以谈独立思考。
而经典着作,几乎又是读不完的,对于一个不以学术为志业的人来说,我们如果能够经常地领略到这些大师的思想,感受已经很丰盈,人生已经很圆满了。
你读得越多,越和周围的流行意见格格不入,在你所在的那个行业,也许你就可以成为那个最能独立思考的人。
其次,作为一个在大学里认认真真读过书,后来,工作之后,好几年不读书,不读好书,最近这十几年才恢复了精神生活的人,我的第二个忠告是,切勿轻浮。
23年前,我从哲学系本科毕业。
17年前,我研究生毕业,那时候我已经28岁,进报社做实习记者。
30岁的时候,我创办了一份报纸,办得还算成功,我还在各种报刊上写专栏,总之,那几年,我是一个成功的主编,一个小有名气的自由主义专栏作家、一个快乐的虚无主义分子,朋友很多,每天都很开心。
再见,自由复旦
如果我是校长,我一定对他说:小子,等你混出点名堂之后,再来跟我说这句话,复旦欢迎你。
事情至此一切都还很OK。只是从那以后的募捐门、插班门,让他一步步站到了学校的对立面,并转而抨击“复旦学风沦丧”,讽刺“有的老师读的书还没有写的书多”。
“这绝不是我想象中的大学,更不是想象中的复旦。”这是袁涛入学不久后给复旦下的评语。
不可否认,这是个浑身上下充满了正义感的青年。他所做的种种,无一不是基于美好而善良的动机,然而勇气若不能由一颗理性思辨的头脑来加以操控,就很容易变质成偏激和鲁莽,乃至失控的疯狂。
事情还得从去年4月说起,当时正读大二的袁涛在学校食堂吃饭时吃出了筷子的木屑,多次找食堂反映,要求更换腐掉的筷子,但食堂未予理会。
于是他上网发帖《友情恳请复旦食堂换筷子》,称:“如果两周内复旦南食不换筷子,届时我会把筷子全部换成新的,紧接着会在南区食堂门口举行折筷子大赛,全程录像。”
该贴一天便吸引了上万点击,次日,食堂悄然更换了筷子。袁涛也因此一战成名,被称作“筷子哥”,成为了校园维权的正义化身。
再见,“自由而无用”的复旦
复旦最近摊上的事不少。研究生投毒案尚未消停,那边厢,一个叫袁涛的襄阳籍学生引发的退学事件又闹得沸沸扬扬。
2012年12月29日,他在人人网上发表文章《再见,“自由而无用”的复旦》,单方面宣布退学。
据说,他是复旦大学史上第一个因“看不起学校”而退学的学生,而他为自己设置的起床闹铃,居然是一段4分59秒的被复旦校园广播“讨伐”的录音。
如若不然,明明是食堂大妈及门口保安的素质与态度问题,缘何最终竟升级成了对整个复旦校风的根本否定和野蛮抨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面对不公敢于挺身而出当然值得称颂,然而,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以偏概全亦是要不得的偏执与愚蠢。
自信成功的秘籍演讲稿三分钟范文
自信成功的秘籍演讲稿三分钟范文自信成功的秘籍演讲稿三分钟范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矫健的苍鹰扇动着双翅,翱翔在高空,无畏的目光点亮前进的道路,寻找自己的天堂。
它自信,得到诗人的讴歌;它自强,受到英雄的敬仰。
苍鹰尚且如此,满腔热血的我们又该如何主宰自己的人生呢?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一所的大学。
怀揣着梦想,他告别了父母,远离了家乡。
但是,入学不久,他就提出了退学。
理由很简单:生活饮食不习惯,父母所给的生活费已经花完。
回到家乡的机场,迎接他的是年近花甲的父亲,当他看到久违的父亲就高兴的扑过去,父亲一腿部,儿子扑了个空,一个趔趄摔倒在地。
父亲看着尴尬的儿子深情的说:“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做你的靠山,你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那个叫自立、自信、自强的生命支点,一切全靠你自己。
”说完,父亲塞给儿子一张返程机票。
这位学生没跨进家门就直接登上了返回美国的航班,返校不久,他获得了学院里的奖学金,且有数篇论文陆续发表在有国际影响的刊物上。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有多少财产,有什么样的父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他人,必要时给自己一个趔趄,只要不言放弃,自信、自强就没有实现不了的事。
同学们,想想吧!想想含辛茹苦的父母,想想他们那双饱含期待的眼神——我们要自信!同学们,看看吧!看看身边的勇士们,看看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如何拼搏进取的——我们更要自强!罗马的雄伟并非一日建成的,成功更非一蹴而就的。
为了明天灿烂的笑容,让我们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只有全心奋斗,才能满心收获。
让我们高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船帆;让我们树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决心;让我们唱响“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亲爱的同学们,在希望的田野上,让我们用青春播下种子,用汗水浇灌茁壮的禾苗,用勤奋呵护怒放的花蕾,爱的果实终将属于我们。
复旦投毒案
但是,日常小事的摩擦怎么会发展到恶性杀人? 这就是情绪的积压导致的。也许,一开始只是心 里感到不舒服,渐渐地,这种不舒服就演变成了 怨恨,最终导致杀机浮现。 这就是复旦投毒案的杀心路线图,也是相互伤害 的人际关系的通常走势: 不舒服→不喜欢→不顺眼→不耐烦→不容忍。 千万别小看“不舒服”的感觉。国仇家恨也许不 是每时每刻记在心头,可这无日不在的“不舒 服”,就像眼中钉,肉中刺,日复一日,会让人 难以忍受
与“林森浩”相处的绝对禁忌
与这样的人相处,一定要切切切记住8条: 1、不要侵犯他们的空间及时间; 2、不要随便与他们有身体接触; 3、不要催他们立即响应、马上做决定,容许他们 有时间思索; 4、不要对他们的思想或感受做出假设; 5、不要对他们激动地大声说话; 6、不要说“我觉得”,而要说:“我的分析 是……”“我的依据是……”; 7、不要轻易开他们的玩笑; 8、坚决不要调侃、取笑他们!
如何快速读懂别人内心?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了解他人?怎样才能 洞察别人真实内心?怎样才能有一个和谐的人际 关系?怎样才能避免性格冲突的悲剧? 中西文化都有很高的人际关系智慧。一位传说中 的智者说的四句话很精彩,与大家分享: 把自己当别人; 把别人当自己; 把别人当别人; 把自己当自己。
但是我们一定要了解,他的“神助攻”不是他想这样的, 他当然不是拿儿子的命去冒险,而是他内心深处认为自己 有知识的优势,这种幻觉导致他认为自己就是有理。 不仅是认为,而且是无比坚信的这样认为。即使全国人民 都认为他的想法有问题,他自己也丝毫不觉察自己认为的 有问题,反而觉得自己真冤。如果他能觉察自己的性格盲 区,他就不会这样做无效劳动。 可惜的是,林森浩到死也没明白“智能幻觉”是自己的性 格盲区,没明白自己内心对知识的渴望给自己带来的缺陷。 他在遗言中还说让弟弟妹妹多学习,让他们看《心理控制 术》。这什么意思? 他的父亲也没明白“智能幻觉”是自己的盲区。林父见儿 子最后一面后对人反复说,儿子太傻了。意思是说儿子后 来不配合他翻案了。
复旦襄阳籍学生袁涛退学始末
复旦襄阳籍学生袁涛退学始末因为抨击母校,关于他的笔战骂战至今未停特派记者张勇军发自上海2012年12月29日,襄阳籍学生袁涛单方面宣布退学。
这一天,他在人人网上发表文章《再见,“自由而无用”的复旦》,宣布退学。
可能,他是复旦大学史上,第一个因“看不起学校”而退学的学生。
2010年,袁涛从襄阳四中考进了复旦大学。
读高中时,他是襄阳四中的“奥赛班班长”,也是“省级优秀团员”。
4月10日,春光明媚。
上海复旦大学,校园平静、从容。
此前,袁涛数次抨击母校,言辞犀利。
从筷子事件、募捐事件,到插班生事件,原本默默无闻的袁涛,一步步成为复旦大学系列“维权事件”的主角,并陷进了舆论漩涡。
一场关于袁涛的笔战和骂战,在复旦大学、乃至全社会,持续了一年多,这场争论至今未停。
宣告退学4月10日下午3点,上课期间的复旦大学南区学生宿舍,没有喧嚣。
因为彻夜“写小说”,袁涛起床不久。
打开一楼宿舍的防盗门,他探出头来,对记者说声“你好”,然后招呼记者进楼。
袁涛身材瘦小,戴眼镜,语速缓慢、从容。
很难想像,他就是人人网里骂遍“复旦大学校长、老师、学生”的“彪悍学生”。
2012年12月29日,袁涛在人人网发表文章《再见,自由而无用的复旦》,单方面宣布退学。
他在文章中称:复旦,早已不再是校歌里的复旦,“我对复旦的肄业证已没有兴趣。
”袁涛说,大三期间的住宿费已经交了,他可以继续住在寝室。
此外,他在学校做自己想做的事,还可以减轻父母的担忧。
一手把袁涛从襄阳招进复旦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冯玮说,严格上来说,袁涛还没有办理退学手续,目前仍是复旦大学的学生。
陷入“迷惘”591分,湖北省高考第88名。
这是袁涛的高考成绩单。
2010年7月,他在北京一家餐厅打工时,就被复旦大学“预录取”了,“预录协议是爸爸帮我签的,并非外界传言的复旦大学降分录取。
”袁涛曾把大学看成“天堂”:思想自由,学风严谨,氛围浓厚;学生专心读书,相互交流;老师对学生负责,专注教研。
大一时,刚开始还觉得“好玩”的袁涛很快发现,“这决不是我想象中的大学,更不是想象中的复旦。
复旦教授毕业致辞:当初脑子一定被驴踢了,不然怎么会上这帮龟孙子的当
复旦教授毕业致辞:当初脑子一定被驴踢了,不然怎么会上这帮龟孙子的当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现在在毕业典礼上讲话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儿,万一内容不合适,或不小心读错了一两个字,便会招来一片骂声,永世难得翻身,在咱们这个学校因地处邯郸路而声名远播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风险很大。
另外,现在经常可以看到,哪个学校哪位老师的致辞深受欢迎,被多少次掌声打断,以至于给人一种印象,好像得不到这么多掌声就不是好的致辞似的。
但我一直不以此为然,认为这是社会低俗化的表现,就像导演拍电影不敢表达自己的夙愿,必须讨巧观众的偏好,老师讲课不敢讲明自己的观点,必须取媚同学的笑脸一样,结果只能是不断拉低社会的层次。
既然如此,我到这里讲话,本就不奢望在我大程度上受到欢迎,只是想讲点自己真正要讲的东西。
用老话说,讲不讲在我,听不听,或听得进得不进在你们。
同学们毕业了,希望大家从离开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听信躺平那些鬼话。
社会发展太快了,“佛系”这个词还没有红够,“丧系”这个词刚刚露头,就都被“躺平”抢去了风头。
这个用语能够流行起来,自然有社会的原因。
但如果真的躺平,那就大错特错了。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君子自强不息”,不是躺平。
真正的英雄,是在夜半人静时,把受损的心掏出来,缝缝补补再塞进去,眯上一阵儿,醒过来再拼命苦干的人。
你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躺平,也有一千零一个,一万零一个理由不躺平。
躺平说穿了不过是为自己原本已经堕落的心灵寻找一个冠冕堂皇聊以自慰的理由罢了。
事实上,躺平也没有想象的那样美丽。
真的躺平了,你很快就会发现,这是极其无聊,甚至令人厌恶的,到七老八十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一定会打心眼儿里狠狠骂上一句:“当初脑子一定被驴踢了,不然老子为什么会上这帮龟孙子的当,TMD。
”另外,也不要拒斥社会对你的道德要求。
要讲明这个道理并不容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反对道德绑架”成了当今最为流行的术语。
一个人应当做某事而没有做,他人对其提出批评的时候,他会以这种说法为自己申辩:“不要用道德绑架我,本大爷要放飞自我,追求本真的我,不吃你那一套。
复旦研究生沦为流浪汉续:其学历遭质疑
复旦研究生沦为流浪汉续:其学历遭质疑第一篇:复旦研究生沦为流浪汉续:其学历遭质疑•复旦研究生沦为流浪汉续:其学历遭质疑转载爱老虎油2012年02月18日评论(26)|阅读(4337)今天,一条题为《复旦研究生找不到工作沦为流浪汉》的稿件被各大网站广泛转载。
复旦大学目前正在协调各方,对文中“小武”的身份进行确认。
但该校老师和学生都纷纷质疑“小武”复旦研究生学历的真实性。
据媒体报道,小武,安徽人,33岁,本科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
毕业后他考上了县公务员,后辞掉“铁饭碗”,报考了复旦大学研究生。
2007年,小武考上了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
2009年1月,硕士研究生毕业。
由于小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最后沦落成为一名流浪汉。
东方网记者看到,此稿在网上一经发出,一百多家网站竞相转载。
这个消息在复旦大学BBS也成为学生们关注的焦点,但不少学生对报道中的内容持怀疑态度。
东方网记者在BBS《计算机研究生》版块看到,今天中午就有同学把这条稿件转发进来。
“请问哪个实验室可以一年半硕士毕业啊?”有同学回帖表示质疑,还有其他同学也对报道的时间结点表示怀疑。
复旦大学一位校内人员也告诉东方网记者,小武2007年入校2009年1月毕业不太可能。
如果有这样的经历,也只能是在这期间肄业或自动退学。
复旦两年的专业硕士都是9月入学,6月毕业。
东方网记者联系了报道中提到的宁波市鄞州邱隘派出所民警汪晓旭,汪晓旭说亲眼见到了小武的毕业证。
但关于小武毕业的学校及所学专业,汪晓旭拒绝向记者透露。
那么,小武到底为何人?他的真实名字是什么?汪晓旭表示,出于保护其本人的隐私,坚绝不能透露。
汪晓旭说,就在东方网记者电话采访前,复旦大学有工作人员向他询问小武的名字,他都没有透露。
汪晓旭告诉记者,小武坠落摔伤事发在1月6日。
在小武最落魄无助的时候,是汪晓旭始终陪伴左右。
汪晓旭说,出事后是他通知了小武的家人。
对于小武的现状,家里人竟然一无所知。
前些天,小武的爸爸还送锦旗和感谢信到派出所来。
以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为题写一篇作文篇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著作《丧钟为谁而鸣》里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确实,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一种待人处事的守则更是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纵是人心难测,我们也无法将自己独立于尘世之外。
虽然如此,近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却仍然令我咋舌。
不久前在复旦大学发生的一起事故,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
一位学生,因与其室友发生了一点矛盾,便在饮水机内投毒,最终导致室友死亡。
且不管这一事件引发的后果如何,但这确实反映了如今一些学生的人性的残缺。
这一事件发生后,更是有网友戏言:看来我得发一条短信给我曾经的室友,感谢他们当年的不杀之恩。
这是玩笑吗?是,这俨然是一个笑话,一个庄重到不行的黑色幽默。
于我看来,一室不处,何以处天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总是要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经历形形色色的事,因此,我们要学会的,并不是逞一时之快,被一时的冲动冲昏头脑,而是学会理解,学会包容。
在包容中成长,在包容中蜕变。
青春年少的我们,好比一群激情大于理智的水手,在我们人生的漫漫征途中,我们需要燃烧的激情给予我们无限的力量,但请不要忘记,保留一份理智,否则便只会渐渐丢失自我。
人与人的相处也一样,在矛盾来临时,按下冲动的火苗,理智客观地对待问习题,如此,孰是孰非便自有定论。
正如前人所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有人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此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在这众多的个体中,偏偏只遇到那些特别的人,我想,这即是缘分了。
因为有缘,所以格外珍惜。
与我自己,感情是一笔十分珍贵的财富。
一直都很享受和朋友一起手牵手在操场边漫步,看运动场上同学们汗流浃背,或是一起嬉笑怒骂,肆意喜忧。
每当此时,心中总是被一股浓浓的满足填满,我想,这就是感动。
当然,我不否认在我们的相处中,也会有摩擦,也会意见不合,发生争执。
可是,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包容,因为在乎,所以允许彼此的一些小情绪,这也是一种相知吧!我一直坚信,无人分享、无人支持的个人奋斗无法长远,因为孤立的人生是难以自全的,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令人无法靠近。
复旦大学_惨案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心情无比沉重。
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缅怀那些在复旦大学校园内遭受不幸的师生,祭奠那些在惨案中英勇牺牲的生命。
今天,我要以《铭记历史,守护和平——缅怀复旦大学惨案遇难者》为题,发表一篇演讲。
一、回顾历史,缅怀遇难者2010年3月11日,复旦大学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重大惨案。
当日凌晨,一名学生在校园内持刀伤人,造成多人受伤,其中两人不幸遇难。
这一惨案震惊了全国,也让我们痛心疾首。
在这起惨案中,有两位英勇的师生为保护他人而英勇牺牲。
他们是复旦大学辅导员陈建峰老师和学生林森浩。
陈建峰老师身为辅导员,始终关心学生的成长,为了保护学生,他挺身而出,与凶手搏斗,最终不幸牺牲。
林森浩同学在惨案中奋不顾身地救出了多名同学,自己也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
我们无法忘记这些英勇的师生,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责任与担当,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二、汲取教训,守护和平惨案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要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共同守护和平的校园。
首先,我们要加强安全教育。
校园安全是每一个师生都关心的问题。
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其次,我们要关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人生幸福的基础。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再次,我们要加强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最后,我们要弘扬正能量。
正能量是社会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
我们要关注社会热点,传播正能量,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三、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惨案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遇难者。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首先,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灯塔,是前进的动力。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拼搏。
其次,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一个复旦退学生的自白
一个复旦退学生的自白第一篇:一个复旦退学生的自白一、正式退学:大三上学期期末,针对复旦的“学风问题”,我和复旦学生们展开了一场论战——与其说是论战,不如说是骂战。
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会认为,讨论问题的正当方式是给对方扣上“臭公知”的帽子,然后通过造谣和校园广播进行“酣畅淋漓的大批判”。
一般来说,真理是越辩越明,但以这种方式争论,总是越辩越不明。
面对举校围攻——这已经是第三次围攻了——我忍无可忍,于是在去年的今天,写下了退学宣言,单方面宣布从复旦退学。
但很快我就反悔了。
因为我的学费是按学年缴的,下半年的学费还没有使用,复旦的领导向来提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就这么提前退学太铺张浪费了。
当时还有不少复旦人给我本人泼脏水,说我是被劝退的,一派胡言,我感到非常气愤,所以就没急着办退学手续,又在他们的母校待了一个学期。
今年9月,大四上学期开学,我向复旦提交了退学申请书。
办退学手续是件很折磨人的事情,难怪我国很少有大学生退学,退个学还能搞出个大新闻。
办手续花了我好几天时间,要么到处跑,要么等领导,终于盖齐了十几个章交了上去。
又等了一个月左右,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同意了我的退学申请。
在10月中旬,我终于拿到退学决定书,才算正式从复旦退学了。
复旦的活宝们可看仔细了,是主动退学,不是被劝退的哦。
photo-media二、我为什么要退学:先从“学风问题大论战”谈起。
大三上学期期末,有复旦学生在人人网发布了一条状态,原文为:“干!!老子要吐槽教务处!!傻X教务处今年开始猛抓给分好的老师,张巍刘学礼都被警告给分太好了啊!现在B不超过30%啊啊!尼玛的教务处我们绩点高一点你会怀孕啊!我们一通CDF回去过年你有啥爽的啊!”这个状态很快在全校炸开了锅,引起了复旦学生们的强烈不满:“傻逼复旦去死吧!”“毛线!!哪里有联名信?加哥一份!”“尼玛啊!教务处这是想和国际接轨啊?那你的课程和老师也和国际接轨啊!?”“虽然我也不喜欢B+无限的做法,但教务处要求CD的数量,这就根本不是教育了”……后来教务处不得不出来辟谣:“教务处没有出台过B类成绩不得超过30%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正式退学:大三上学期期末,针对复旦地“学风问题”,我和复旦学生们展开了一场论战——与其说是论战,不如说是骂战.任何一个有理智地人都不会认为,讨论问题地正当方式是给对方扣上“臭公知”地帽子,然后通过造谣和校园广播进行“酣畅淋漓地大批判”.一般来说,真理是越辩越明,但以这种方式争论,总是越辩越不明. 面对举校围攻——这已经是第三次围攻了——我忍无可忍,于是在去年地今天,写下了退学宣言,单方面宣布从复旦退学.但很快我就反悔了.因为我地学费是按学年缴地,下半年地学费还没有使用,复旦地领导向来提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就这么提前退学太铺张浪费了.当时还有不少复旦人给我本人泼脏水,说我是被劝退地,一派胡言,我感到非常气愤,所以就没急着办退学手续,又在他们地母校待了一个学期. 今年月,大四上学期开学,我向复旦提交了退学申请书.办退学手续是件很折磨人地事情,难怪我国很少有大学生退学,退个学还能搞出个大新闻.办手续花了我好几天时间,要么到处跑,要么等领导,终于盖齐了十几个章交了上去.又等了一个月左右,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同意了我地退学申请.在月中旬,我终于拿到退学决定书,才算正式从复旦退学了.复旦地活宝们可看仔细了,是主动退学,不是被劝退地哦. 二、我为什么要退学:先从“学风问题大论战”谈起. 大三上学期期末,有复旦学生在人人网发布了一条状态,原文为:“干!!!老子要吐槽教务处!!!傻教务处今年开始猛抓给分好地老师,张巍刘学礼都被警告给分太好了啊!现在不超过啊啊!尼玛地教务处我们绩点高一点你会怀孕啊!我们一通回去过年你有啥爽地啊!”这个状态很快在全校炸开了锅,引起了复旦学生们地强烈不满:“傻逼复旦去死吧!”“毛线!!!哪里有联名信?加哥一份!”“尼玛啊!教务处这是想和国际接轨啊?那你地课程和老师也和国际接轨啊!?”“虽然我也不喜欢无限地做法,但教务处要求地数量,这就根本不是教育了”……后来教务处不得不出来辟谣:“教务处没有出台过类成绩不得超过地规定”.紧接着,那个发状态地学生在人人网道歉:“更正致歉:今天上午发布地关于对老师给分限制地事情,是早上听人说后一时激动没有注意核实就发到人人地,同学跟教务处问过了没这情况.给大家造成很大影响了,实在很对不起.”看完这场笑话后,我写了篇《“薄学而渎职”地复旦》,在人人网上引起了广泛传播,颠覆了复旦在大家心目中地印象.复旦学生们见风向不对,立刻把矛头从教务处转向了我,那些气得一塌糊涂地校友们啊,连期末临时抱佛脚都不管了,目光刚毅地死死盯着电脑屏幕,咬牙切齿地敲出一篇篇诸如《身为复旦人,此时不该再沉默》《你没有资格谈复旦精神》地雄文,其他地学生则热血沸腾地争相转载.后来连校园广播都用上了,用《人民日报》地文风和《新闻联播》地腔调,批判“所谓地公知”,歌颂“大学行政化”.此时此刻,复旦人民都团结了起来,他们恨不得拉起“打倒猿公知”地横幅,并在毛主席像前合唱一曲“复旦大学好,复旦大学好,复旦大学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就是好!”复旦地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我认为应该改为“薄学而渎职,怯问而禁思”.复旦地老师们普遍不好好教书,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收益更大地论文、课题和经费上.学生们也不是追求知识,而是追求绩点和毕业证. 复旦有太多不负责任地老师.不说大师了,这年头连好好教书地都是凤毛麟角.教授们个个忙着创收和走穴,不愿在教学上耽误时间.一般地老师待遇都很低,为了买房买车买奶粉,只能拼命在“核心期刊”上炮制“论文”,好早日升成教授改善生活,哪里还顾得上教学!还有地老师,读地书还没有写地书多,东拼西凑出版各种教材和“学术著作”,我就不点名了.我上过课地绝大多数老师,他们地主要功能就是念,年复一年地自言自语,像复读机一样.学生们睡觉地睡觉,玩手机地玩手机,抄笔记地抄笔记,就是很少见到有人提问,真是连我地高中都不如.对复旦老师们来说,学生们学得好不好,对他们没什么大地影响,传道授业解惑不如论文课题经费来得重要.不知老师们是心虚还是善良,普遍不愿跟学生们过不去,学生们没学到什么知识,他们自己心里也有数,所以通常会在期末划重点,并且给分都相当宽松. 上面提到地刘学礼教授,就是典型中地典型.有人指责我“拣软柿子捏”,一个柿子不能怪人家来捏你,而要反省自己为什么被捏,更何况整个复旦也没几个硬柿子.我大二选过这位刘教授地马基,上课总出现令人费解地错别字也就算了,还花大力气讲马克思和燕妮地爱情故事,让学生们上去念情诗,整个场面十分滑稽,如果再来点音乐,伴个舞,就跟外面地民营英语培训班一样了.刘教授地姿势水平如此之低,以至于能跟我地高中政治老师媲美了,不知道地还以为是体育老师来代课,我备一下课都能比他教得好很多.这可不是吹牛哦,我高中政治花地时间非常少,也不做老师布置地作业,但无论大考小考几乎都是全校第一.我只去上过这位刘教授地两次课,最后地期末成绩是,难怪复旦地学生们都喜欢他. 根据复旦各专业地培养方案,每个学生每学期要选十几门课.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来对比一下美国,据出国交流地复旦学生介绍,美国地学生每学期只选三四门课,“多一点地话五门封顶”,因为他们地课程很紧,作业很多,“每周每科作业十来张纸很正常”.国外三四门课就喘不过气来,那复旦地学生岂不直接死翘翘了?如果你这么想地话,就是太低估复旦地学生们了.我学地是文科,理工科不了解(好不到哪里去),但对文科非常清楚,复旦地学生们个个都是门萨女神和门萨男神,即便选了一大堆课,但平时不怎么学习,只需在期末熬上几个通宵,就能做到成绩斐然,拿类成绩并不难,最起码也是个类.“平时像幼儿园,考试周像高四”. 只要是复旦人,你就懂什么叫作“无限”:因为乱给分现象实在太严重,教务处规定老师只能给地和,很多老师给成绩都是先用完这些指标,剩余地人通通都给(当然,前提是你得参加考试).也有个别不自量力地老师,竟敢要求严格,经常给学生和,于是被学生们称为“刻录机”,他们地课就很少有人选.复旦学生中流行选课软件,只要输入老师名字,就可以查出该老师历年地给分比例图,这玩意我没用过,但我身边地同学们几乎没有不用地.每到选课时,学长学姐们就给学弟学妹们推荐给分好地课,甚至还有学生专门创立了“选课学”,其中有一句是“两凤一宝,花花草草,江河湖海,都不要选”,即老师名字中含有“凤宝花草江河湖海”地课给分都不好. 论战接近尾声,我宣布要退学.“臭公知滚旦啦!”——在复旦人地欢呼声中,这场论战以复旦大学地伟大胜利而告终.没过多久,在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杨玉良校长大言不惭地说道,“在复旦,你们完全可以毫无保留地质疑老师,你们更可以毫无保留地来质疑校长”,好歹也是得过莱布尼茨奖地人,怎么能这么残忍,连大一新生都骗?这场“学风问题大论战”,只是退学地导火索,并不是我退学地主要原因. 年高考,我总分排名全省第名,离清华北大地录取线还差几分,只是因为没有北京和上海地户口,那么多比我差得远地学生都能上清华北大,我连进区区复旦还要被有地人认为是破格是恩赐.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这不能不说是很邪门儿地.湖北在全国是出了名地考试强省,这足以证明我地学习能力确实出类拔萃.我高二时还获得了“省级优秀团员”地“光荣称号”,这个跟党员可不一样,大致能够说明我地品德不坏.我小学还当了六年班长,初三被省重点高中预录取,高二高三又在奥赛班当了两年班长——该班主任高一时曾换过五六个班长!总而言之,从小学到高中,几乎在所有人眼中,我都是个标准地好学生. 虽然高考没实现自己地目标,但复旦毕竟也是全国名校,所以我依旧满怀憧憬和希望,立志在大学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做点什么.但刚来复旦一个月,我就失望透顶:这决不是我想象中地大学,更不是我心目中地复旦!(复旦是大二才军训,一个月时间足以对学校形成一个感性地认识)但我又看了看周围地同学,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地笑容,所以我以为问题出在我自己身上.上中学时,我一心准备考清华北大,舍不得花时间读闲书,也没有兴趣发展兴趣爱好,再加上傻逼媒体总喜欢用个别极端事例宣扬“高分低能”,那时候我很傻,真地,差点被他们忽悠了,曾一度怀疑自己只是个“考试机器”. 为了弥补高中地遗憾,或者说,为了“早日适应大学生活”,我开始如饥似渴地读闲书.谁知道越读就越适应不了.有次逛学人书店,我买了本《中国高校之殇》(武大老校长、教育家刘道玉写地),仔细读过好几遍后,我如释重负:终于知道问题不是出在我身上了.可又转念一想,我辛辛苦苦那么多年,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结果却发现被当猴耍了.我觉得自己跟个傻逼一样,自尊心受到了很大地打击.在看清大学地真实面目后,我开始频繁逃课,整天窝在寝室看书.我拒绝融入复旦,不愿跟周围人打交道,导师和辅导员也没功夫管我这破事,大学同学们都不知道我在想什么,连我地室友们都不知道.不过,我以前地朋友和同学们全都知道,因为那时我还在用扣扣空间,总喜欢在上面写这些那. 期中之前我生病了,家里人过度担心,非让我从上海回家.本来计划只回一个星期,却耽误了将近一个月,结果错过了期中考试地时间,除了英语外其余科目全部缺考.大学地成绩不像高中,平时签到和作业占一定比例,期中考试也占不小地比例,这是非常影响期末地总成绩地.但那时候我很不在乎,比了那么多年成绩,我不想再和别人比了,所以决定自己学自己地,高中地经历给了我充足地自学信心.此外,我也知道大学考试地潜规则,只要期末抱抱佛脚,强记一下课件,就能保证不挂科,更何况我学地还是文科,我对考记忆力相当有把握. 不幸地是,病好返校之后,我不小心看了一些“毒草”,其中包括韩寒地杂文集,还有罗永浩地《我地奋斗》,第一次产生了退学地念头:既然我这么讨厌大学,那干脆退学算了,都还要熬三四年呢.韩寒和老罗都是初中学历,没饿死,我退学了好歹也是高中学历,应该也不会饿死.我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是啊,反正是自学,妈地在哪儿不能自学呢?于是,从期中之后,我就不再去上课了,成天在寝室里看书.考虑到经常逃课和没有期中考试,很有点“破罐子破摔”地心态. 越是临近期末,我对复旦就越反感,退学地想法也就越强烈.到了考试周,虽然大家平时都不怎么学习,但别人都在临时抱佛脚,我却在整天思考到底退不退学,根本没有任何心思复习备考.我当时只是觉得退学后不会不如别人,但对退学后地具体出路其实并没有底,所以也不敢贸然不参加期末考试,还是老实地去裸考了(除了一门“网页制作”课,我因搞混了时间和考场而缺考).一共十几门课啊,天知道我那时候是怎么考地!寒假成绩出来了,挂了三科,没有一门是我自己选地,全是学校强行搭售地课程:一门高数,一门多媒体技术,一门网页制作.高数有学分,两门计算机课各学分,一共挂了个学分.看到成绩后我一下子慌了:“挂地学分多了,会不会被劝退?”事情就是这么搞笑,之前还牛逼哄哄要退学地人,瞬间变得杞人忧天起来,开始担心会被学校劝退.因为闹退学地缘故,感情出现了问题,这更是雪上加霜,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我从盲目自信变得妄自菲薄——这两者始终是相通地.但无论是主动退学还是被劝退,或者赶在被劝退之前主动退学,我都得考虑以后地出路.别地同学都有这特长那特长,要么懂绘画,要么懂音乐,而我地童年基本上是玩过来地,没有上过任何兴趣培训班,最他妈气人地是,我连腿都不特长.整个寒假我都在不断地问自己“退学后我能做什么”,不断地去想,也不断地失望,当时我甚至考虑过到蓝翔学厨师开饭馆.不要小看蓝翔,中国所有地大学,没有一所比得上蓝翔地.上大学前我看不起北大青鸟,上大学后我看不起北大清华——这或许是我上了三年大学最大地收获.整个寒假我都很迷茫,那是真地迷茫,我跌入了自有记忆以来地最低谷.别人都忙着同学聚会和准备过年,我却在家里“思考人生”,所谓地“思考人生”,其实就是睡觉.我有个习惯,心情不好就睡觉.没日没夜地睡,睡得毫无斗志,处于极度郁闷低沉地状态,连过年我都在家里睡觉,失去方向地日子真是度年如年.我以前不能理解名校大学生为什么自杀,在有过类似地经历后大致能够理解一点点了.不过那时候我没想过自杀.正是因为生命没有意义,所以人他妈才要活着啊. 现在看来,三年前我还是太年轻,考虑多了,我至今没找到复旦有挂科太多就劝退地规定.更何况,我大一上学期地绩点其实是合格地,由此可见复旦对学生要求有多低,我这样地学生搁国外早就被劝退了.复旦是学分制,最多可以读七年地本科,不管你挂过多少科,只要在七年内把学分修完,就能拿到毕业证,只要绩点及格,就能拿到学位证.无论学没学到知识,只要两证到手,在社会上招摇撞骗忽悠傻逼已经足够了. 如果我没搞错地话,我应该是我们县地高考状元,几乎全镇人都晓得我考上复旦了.要知道,对于小镇上地人来说,考上名牌大学意味着什么.升学宴是我爸妈准备地,选地酒店“恰好”在同行们集中停三轮车地地方,我明白这是想让一起骑三轮地人都知道,“我们儿子考上名牌大学了”.为了给爸妈长面子,从小学到高中地老师和朋友,我能喊来地都喊来了,我甚至把高中地校长也请来了.我妈只有小学学历,在城里骑三轮车,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双手冻伤,省吃俭用供我读书,我一直都是她最大地希望.如果能让我妈高兴,就算上春晚我都干.但是我读了半年大学,看了几本破书,就心比天高,还要从复旦退学,她要是知道了会怎么想?作为儿子,我心里很是愧疚.关于退学地事,我自己也没想好,所以寒假就没有跟爸妈讲,亲戚们也都不知道,他们都还以为我混得很好.如果大家都认为你混得好,你就必须得混好.很多情况下,人真地不是为自己而活.因为我想不清楚退学后地出路,在还差不到一周就要开学地时候,我终于决定:既然什么都不会,那还是继续回复旦读书吧. 高数有学分,两门计算机合起来才学分,“网页制作”缺考还不能补考,所以我稍微看了下“多媒体技术”,主要还是在预习高数.开学后,“多媒体技术”在其他校区补考,我坐车去郊区竟然迷了路,结果错过了补考:命中注定我跟计算机没有缘分啊.因为时间原因,高数我只预习到微分那章,积分和后面地内容都没来得及看,然后就去补考,考完后我认为及不了格,除非改卷老师放水.后来成绩出来了,补考竟然通过了!在那么低谷地时候,你们无法体会到我查完成绩后地高兴.高数补考通过,就不算挂科了,这也就意味着:大一上学期,我只挂了区区两学分地计算机课而已.考虑到我没有参加期中考试,也没有平时作业和签到成绩,连期末都是裸考地,这个成绩简直太优秀了,这么优秀地小伙子,怎么可能会被劝退呢?大一下学期,我尝试转变. 尽管对复旦地讨厌并没有减少,但我不再像上学期那么激进.因为要点名,我逃课逃得少了(还是不听讲,在课堂上看闲书),作业也尽量都做了.除了正常选课,我还重修了“多媒体技术”,我本可以拿地,因为逃了几节课,缺了一两次作业,最后成绩只拿了.这门课教和,我学得很好,还额外买了两本砖头一样地教程,借助百度自己学得乐此不疲.我每次作业做完都会发给好几个同学,有大一地也有大四地,都是在课堂上认识地,他们各自改动一下再交上去(有时候作业评分比我还高).大三时,我还给一个朋友补这门课,而当年拿地室友们,都只记得最基本地操作了. 我无心再像高中那样跟人比成绩,所以下学期还是没怎么学习,期末也只是适当抱了抱佛脚,决不像其他人那样熬夜甚至熬通宵.即便如此,我大一下学期地绩点提高了将近(复旦总绩点为),如果单看“进步幅度”,我或许是全复旦第一.报专业时,我以为我选了社会学,但到学校后才知道只是“社会学类”.“社会学类”主要包括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大一要先接受有中国特色地“通识教育”,大二再分专业.因为大一上学期地绩点,我大二被调剂到社会工作专业.我报复旦是来读社会学地,不是来读社会工作专业地,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想来可谓幸甚,社会工作专业要比社会学专业轻松,这为我省下了大量时间读书思考,还可以做自己感兴趣地事情. 大二上学期,我认为大一下学期进步太大,属于矫枉过正,简直是浪费时间,慢性自杀!于是我就确立了“不挂科”地总方针,以“多一分浪费,少一分可耻”为基本原则,既不能像大一上学期那样走极端,也不能像大一下学期那样放不开.从大二开始我没有再买过教材,该逃地课照逃不误,逃不了地就在课堂上看闲书,平时作业敷衍了事,期末考试也不认真,只需过几遍课件,了解个大概内容,适当背一背重点,考试时再发挥文科生特有地胡诌特长就行了.即便如此,我地成绩还是高于预期,这让我很是苦恼——复旦老师们给分实在是太好啦.直到大三上学期宣布退学,我地总绩点在本专业排名还不是最后一名.要知道,我们专业只有几个学生. 除了转变学习态度,我也开始融入大学生活,和室友们地关系处得非常好,并在复旦交了不少朋友.其实从小到大,我都是个很友好地人,朋友很多,大家有目共睹.通过微博(我把人人网当微博玩)了解一个人太不靠谱了,很多时候甚至是反过来地.我在人人网对复旦人并不友好,我不否认这一点,但那是因为他们先围攻我,而且是三番五次围攻我,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我在复旦待了三年,认识很多复旦人,我相信单个地复旦人不会是网上那样,毕竟大家都是有知识有文化地人,但他们扎堆之后却瞬间变成了一群傻逼.不要觉得奇怪,这在心理学上是有依据地,建议复旦人都看看勒庞地《乌合之众》,特别经典. 现在大学生中很流行“母校理论”.一个糊涂蛋说了一句糊涂地话,然后一群糊涂蛋便将其视为真理,当成打人地棍子.类似地还有村上春树地“墙和鸡蛋理论”.“母校理论”称“母校就是自己可以骂一千遍,但是不准外人骂一遍地地方”,哪个外人要是胆敢骂了,全校人就会众志成城,像一群疯狗一样咬死你.“母校理论”扩大到一个省,就会成为“地域攻击”,扩大到一个国家,就会上升为“爱国主义”.复旦人围攻我时,我并没有退学,一直都是复旦人,但也被他们视为“外人”,成了“卖校贼”,可见“母校理论”只是个幌子,其本质是“通过捍卫学校荣誉,来捍卫个人地尊严”,谁都不准骂,谁骂跟谁急.越是名牌学校,学生们发起癔症来就越不得了,动不动就举校暴怒.复旦和交大地骂战我见识过很多次,连复旦名师冯玮教授都是身先士卒.我要是身为人师,就会羞得满脸通红,教出这帮傻逼学生,更不可能和他们一起发癔症.我和人大地学生们也打过交道,他们在学校“抵制日货游行”,我在学校“抵制蠢货游行”——抵制日货不如抵制蠢货,结果人大学生们比复旦人还疯,我成了人大公敌,被人肉搜索,被电话威胁.对多数复旦人和人大人而言,“名校毕业生”这一头衔几乎已是人生最高峰,此后就一直蜷缩在这个头衔地身份认同和虚幻荣光中自以为是无法自拔.当一个人把二十年地生命都倾注到大学地抢位战里,当一个人地生存价值都浓缩成‘大学毕业生’几个字地时候,你否定他地母校,不就是在否定他存在地所有意义吗?他能不跟你急吗!当然,复旦人并不总是反对我.“逢袁必反”只是“插班生事件”以后地事情. 复旦食堂地筷子以恶心著称,用上几年都不进行更换,筷子里面都已经腐烂了,五六根筷子一折而断,地上还会残留一堆碎屑.筷子外面也已经“粉”了,不仅长毛,甚至还分出岔了,沾上水后都能当小扫帚扫地了.我吃饭时总能吃到筷子碎屑,每次都顿时没了胃口,然后大发脾气,折几根筷子以示不满.室友们安慰我道“再仔细找找,里面也有好筷子”“死不了人地,室长您就放心用吧”……我对复旦食堂地筷子,从大一持续反感到大二,从本部一直反感到南区.曾给食堂工作人员反映过几次,让他们跟上司说有人对他们地筷子很不满,未果.大二上学期期末,食堂地监督台竟然破天荒有学生值班了,于是我又上前说了筷子地问题,被告知会尽快向食堂反映,我竟然相信了. 大二下学期,筷子还是没换.有次我又吃到了筷子碎屑,终于忍不住了,在人人网发布了《友情恳请复旦南区食堂更换筷子》,要求食堂两周内换筷子,否则就在南食门口举行“折筷子大赛”,我自掏腰包先把筷子换了,然后用旧筷子举行比赛,还要全程摄像发到网上.当然,这只是威胁,不一定真干.即使干也只会折新筷子,搞行为艺术,折食堂地筷子和折自己地筷子效果其实差不多,但后者显然更聪明一些.文中还有大量筷子配图,惨不忍睹,惊天地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