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青霉素安全使用指PPT课件

04 青霉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 作用
与其他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协同作用
青霉素与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 头孢菌素类等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 抗菌效果。
拮抗作用
青霉素与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抗 生素合用时,可能产生拮抗作用,降 低抗菌效果。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
青霉素与抗凝药物如 华法林合用时,可能 增加出血风险。
1940年代,青霉素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
随着提纯和生产技术的提高,青霉素得以大规模生产并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青霉素的历史地位
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发现之一”,拯救了无数生命。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对人体细胞无毒性
青霉素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过 程,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
青霉素对人体细胞无害,因此可以安 全地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02 青霉素的安全使用原则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青霉素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 的各种感染,如肺炎、脑膜炎、 淋病、败血症等。
禁忌症
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有哮喘、 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及肾功能严重 损害者应慎用。
用药剂量与时间安排
用药剂量
根据感染类型、严重程度及患者年龄 、体重等因素,合理确定青霉素的用 药剂量。
青霉素与甲氨蝶呤等 抗肿瘤药物合用时, 可能增加毒性反应。
青霉素与口服避孕药 合用时,可能降低避 孕药的效果。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建议
在使用青霉素前,详细告知医生自身 的身体情况、药物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在使用青霉素期间,尽量避免使用其 他药物,特别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若需使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或 药师的建议。
时间安排
青霉素的用药时间一般根据病情而定 ,分为短期和长期用药。短期用药通 常为数天至一周,长期用药则需根据 病情调整。
青霉素类药物 ppt课件

【作用特点】 耐酶—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 耐酸—可口服,严重感染时采用肌肉或静脉给药
【药理特性】 抗菌谱和青霉素相仿,但抗菌作用较差,其对青霉素酶
稳定,因产酶而对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敏感, 但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耐药。 【适应症】
主要用于除甲氧西林以外的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 如败血症、脑膜炎、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 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的混合感染。
素结构中的β -内酰胺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分子中的氨基 发生交联,生成无生物活性的氨基酰胺化合物,使氨基糖苷 类抗生素失活,故严禁混合应用。可采用青霉素静滴,庆大 霉素肌内注射的方式避免上述反应【11】。
3、溶于葡萄糖溶液中静滴
青霉素水溶液极不稳定,其β -内酰胺环极易被水解, 水解速度因溶媒不同而异。其最适宜pH为6.0~6.8,偏离这 一pH后,可使青霉素的水解加速。葡萄糖注射液的pH为 3.2~5.5,0.9%氯化钠注射液的pH为4.7~7.0,后者的pH接近 其最适pH;另外葡萄糖注射液对其水解有催化作用,故静滴 青霉素的溶液为0.9%氯化钠注射液最好【12】。
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亦具有抗菌活性,如流感嗜血杆 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 【临床应用】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以及心内膜炎等。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广谱青霉素,对G+
菌和大多数G-杆菌有效,常用药物有羧苄西林、替卡西林、以 及阿洛西林。 【作用特点】 不耐酸不耐酶——口服无效,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类: 主要指苯氧青霉素类,如青霉素V和非奈西林
【药理特性】 抗菌谱和青霉素相仿,但抗菌作用较差,其对青霉素酶
稳定,因产酶而对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敏感, 但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耐药。 【适应症】
主要用于除甲氧西林以外的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 如败血症、脑膜炎、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 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的混合感染。
素结构中的β -内酰胺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分子中的氨基 发生交联,生成无生物活性的氨基酰胺化合物,使氨基糖苷 类抗生素失活,故严禁混合应用。可采用青霉素静滴,庆大 霉素肌内注射的方式避免上述反应【11】。
3、溶于葡萄糖溶液中静滴
青霉素水溶液极不稳定,其β -内酰胺环极易被水解, 水解速度因溶媒不同而异。其最适宜pH为6.0~6.8,偏离这 一pH后,可使青霉素的水解加速。葡萄糖注射液的pH为 3.2~5.5,0.9%氯化钠注射液的pH为4.7~7.0,后者的pH接近 其最适pH;另外葡萄糖注射液对其水解有催化作用,故静滴 青霉素的溶液为0.9%氯化钠注射液最好【12】。
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亦具有抗菌活性,如流感嗜血杆 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 【临床应用】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以及心内膜炎等。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广谱青霉素,对G+
菌和大多数G-杆菌有效,常用药物有羧苄西林、替卡西林、以 及阿洛西林。 【作用特点】 不耐酸不耐酶——口服无效,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
(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类: 主要指苯氧青霉素类,如青霉素V和非奈西林
青霉素 ppt课件

5
青霉素衍生物
why:
青霉素性质不稳定,可降解为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前 者还可聚合成青霉噻唑酸聚合物,此聚合物极易与多肽和 蛋白质结合成青霉噻唑酸蛋白,它为一种速发型的致敏原, 是青霉素产生过敏反应的最主要原因。
类型:
青霉素衍生物是指人工合成的,耐酸耐霉的药物,代表药 物有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阿莫西林等
无菌水制成悬浮液,接入灭菌培养基 种子培养液
苯乙酸前体的培养基 中
通入无菌空气 搅拌 在27℃培养24~28h
通入无菌空气,搅拌, 在27℃下培养7天
注:在发酵过程中需补入苯乙酸前体及适量的培养基。
提取精制:青霉素发酵液 冷却,过滤 滤液萃p取H2机~内2用.5醋酸丁酯进行多级逆流萃取
丁酯萃取液
转入pH7.0~7.2的缓冲液中 转入丁酯中
7
苯唑青霉素
对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对各种链球菌及不产青霉素酶 的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则逊于青霉素G。苯唑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而发挥杀菌作用。
8
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但杀菌作用较后者强而迅 速,但不能用于脑膜炎的治疗。本品耐酸,在胃肠道吸收好,且不 受食物影响.
9
青霉素 Penicillin
1
来源
1928年 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年—1955年),英国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微生物 学家 金黄色球菌中的青霉菌 青霉烷能抑制病菌细胞种发酵:产黄青霉 菌
接种于固体培养基 25℃培养7~10天
青霉菌孢子培养物 接种到已灭菌的含有
6
氨苄青霉素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效力较低,对草绿色链球菌 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仿或略强。对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放线菌其 效能基本和青霉素相同。对肠球菌及李司忒菌的作用则优于苄青霉素。 对耐药葡萄球菌及其它能产生青霉素酶的细菌均无抗菌作用。对革兰阴 性菌有效,但易产生耐药性。本品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呼 吸系统、胆道、肠道感染以及脑膜炎、心内膜炎等。主要用于伤寒、副 伤寒的治疗;也用于泌尿道、呼吸道感染。
青霉素衍生物
why:
青霉素性质不稳定,可降解为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前 者还可聚合成青霉噻唑酸聚合物,此聚合物极易与多肽和 蛋白质结合成青霉噻唑酸蛋白,它为一种速发型的致敏原, 是青霉素产生过敏反应的最主要原因。
类型:
青霉素衍生物是指人工合成的,耐酸耐霉的药物,代表药 物有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阿莫西林等
无菌水制成悬浮液,接入灭菌培养基 种子培养液
苯乙酸前体的培养基 中
通入无菌空气 搅拌 在27℃培养24~28h
通入无菌空气,搅拌, 在27℃下培养7天
注:在发酵过程中需补入苯乙酸前体及适量的培养基。
提取精制:青霉素发酵液 冷却,过滤 滤液萃p取H2机~内2用.5醋酸丁酯进行多级逆流萃取
丁酯萃取液
转入pH7.0~7.2的缓冲液中 转入丁酯中
7
苯唑青霉素
对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对各种链球菌及不产青霉素酶 的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则逊于青霉素G。苯唑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而发挥杀菌作用。
8
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但杀菌作用较后者强而迅 速,但不能用于脑膜炎的治疗。本品耐酸,在胃肠道吸收好,且不 受食物影响.
9
青霉素 Penicillin
1
来源
1928年 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年—1955年),英国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微生物 学家 金黄色球菌中的青霉菌 青霉烷能抑制病菌细胞种发酵:产黄青霉 菌
接种于固体培养基 25℃培养7~10天
青霉菌孢子培养物 接种到已灭菌的含有
6
氨苄青霉素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效力较低,对草绿色链球菌 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仿或略强。对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放线菌其 效能基本和青霉素相同。对肠球菌及李司忒菌的作用则优于苄青霉素。 对耐药葡萄球菌及其它能产生青霉素酶的细菌均无抗菌作用。对革兰阴 性菌有效,但易产生耐药性。本品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呼 吸系统、胆道、肠道感染以及脑膜炎、心内膜炎等。主要用于伤寒、副 伤寒的治疗;也用于泌尿道、呼吸道感染。
青霉素解读PPT演示课件

02
青霉素对放线菌、淋球菌、脑膜 炎球菌、流感杆菌等也有一定的 抗菌作用。
青霉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敏感
指病原微生物对药物反应敏感, 用药后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耐药
指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了抵抗 力,使药物不能有效地治疗疾病 。
03 青霉素的生产过程
青霉素的生产流程
青霉素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菌种选育、 发酵培养、提取精制等步骤。
04 青霉素的临床应用
青霉素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急性扁桃体炎
皮肤软组织感染
青霉素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首选药 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 到杀菌效果。
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很好的抗 菌作用,适用于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 疗。
肺炎
对于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青霉 素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快速控制病 情。
总结词
优化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对于提高药物可及性和推动其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生产技术改进包括提高发酵效率、简化提取和纯化过程、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等。通过 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青霉素的生产成本,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此外,技术转让和市场拓展也是实现青霉素普及的重要途径。
青霉素在特殊疾病中的应用
风湿热
风湿热患者使用青霉素可以预防 链球菌感染,降低风湿热的复发
率。
梅毒
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能 够破坏梅毒螺旋体的细胞壁,使其 死亡。
淋病
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青霉素能够有效杀死淋球菌,治愈 淋病。
青霉素的联合用药
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
01
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抗菌效果,扩大
反应。
青霉素对放线菌、淋球菌、脑膜 炎球菌、流感杆菌等也有一定的 抗菌作用。
青霉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敏感
指病原微生物对药物反应敏感, 用药后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耐药
指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了抵抗 力,使药物不能有效地治疗疾病 。
03 青霉素的生产过程
青霉素的生产流程
青霉素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菌种选育、 发酵培养、提取精制等步骤。
04 青霉素的临床应用
青霉素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急性扁桃体炎
皮肤软组织感染
青霉素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首选药 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 到杀菌效果。
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很好的抗 菌作用,适用于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 疗。
肺炎
对于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青霉 素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快速控制病 情。
总结词
优化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对于提高药物可及性和推动其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生产技术改进包括提高发酵效率、简化提取和纯化过程、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等。通过 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青霉素的生产成本,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此外,技术转让和市场拓展也是实现青霉素普及的重要途径。
青霉素在特殊疾病中的应用
风湿热
风湿热患者使用青霉素可以预防 链球菌感染,降低风湿热的复发
率。
梅毒
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能 够破坏梅毒螺旋体的细胞壁,使其 死亡。
淋病
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青霉素能够有效杀死淋球菌,治愈 淋病。
青霉素的联合用药
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
01
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抗菌效果,扩大
反应。
青霉素类 PPT课件

四、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四)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
【作用特点】
1、对G-杆菌高敏,对G+球菌、厌氧菌无效 为窄谱抗生素
2、对G-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3、主要用于G-需氧菌所致感染
五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三唑巴坦
【作用特点】
1、 本身无或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能抑制β-内 酰胺酶,保护β-内酰胺环免受水解 2、 质粒编码的β-内酰胺酶敏感,对染色体介导 的β-内酰胺酶作用弱;常与β-内酰胺类药物组 成复方制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感染
5、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
药物有美西林、匹美西林和替莫西林
【作用特点】
1、对G-杆菌的作用强:主要用于G-杆菌所致 的泌尿生殖系感染、 伤寒及胆道感染,对 铜绿假单孢菌无效 2、对G+菌的作用差;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s)
广谱半合成抗生素
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
O
S N
CH3
CH3 COOH
青霉素类结构通式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Penicillin antibiotics)
(一)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
水溶液易失效并产生致敏物,现配现用 易被酸、碱、醇、重金属离子破坏,使
用时注意配伍禁忌 特点:不耐酸、不耐酶、窄谱
青霉素G
【体内过程】
吸收:不耐酸,口服吸收少,需肌注或静滴 分布:广泛分布多种组织中,不易透过血脑屏
酶肾 稳毒 定性 性减 增弱 强
四、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 【作用特点】
1、抗菌谱广,对多数G+、G-菌有效,对厌氧菌有强 效(亚胺培南作用最强)
青霉素的发展ppt课件

下面听一听官方 的解释,有请我 们的宋老师发表 一下见解!
什漫 童 么画 鞋 问又 们 题反 , 呢映 这 ?了 幅
青霉素的应用 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等特点, 在临床、动物饲养中应用非常广泛。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 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 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 5、破伤风,气性球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钩端螺旋体病。 8、回归热。 9、白喉。 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灯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 心内膜炎。
提取精制
发酵液
冷却、过滤
滤液
PH2~2.5 萃取
丁酯萃取液
丁酯萃取液
转入 活性炭
PH7.0~7.2的缓冲液 脱色
成盐剂 共沸蒸馏
转入
丁酯
青霉素G钾盐
提取精制:将青霉素发酵液冷却,过滤。滤液在pH2~2.5的条件下, 于萃取机内用醋酸丁酯进行多级逆流萃取,得到丁酯萃取液,转入 pH7.0~7.2的缓冲液中,然后再转入丁酯中,将此丁酯萃取液经活性 炭脱色,加入成盐剂,经共沸蒸馏即可得青霉素G钾盐。青霉素G钠盐 是将青霉素G钾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钠型)而制得。
青霉素的生产
天然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
菌种发酵
提取精制
菌种发酵
接种
种子培养 27℃ 7d 孢子培养 25℃ 1~10d
种子培养
一级种子罐
27℃ 24~28h
二级种子罐
菌种
菌种发酵:将产黄青霉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7~10天, 即可得青霉菌孢子培养物。用无菌水将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种子罐内已 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24~28h,然后将 种子培养液接种到发酵罐已灭菌的含有苯乙酸前体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 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7天。在发酵过程中需补入苯乙酸前体及适量 的培养基。
青霉素类药物PPT课件

5/11/2019
.
16
用法用量
青霉素由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1.成人:肌内注射,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静脉滴注: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 分2~4次给药。 2.小儿:肌内注射,按体重2.5万单位/kg,每12小时给药1次;静脉滴注:每日按体重5万~20万 /kg,分2~4次给药。 3.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 1次,一周以上者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每6小时1次。 4.早产儿:每次按体重3万单位/kg,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2~4周者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 时1次。 5.肾功能减退者: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使用常规剂量不需减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延长给药 间隔或调整剂量。当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50ml/分时,给药间期自8小时延长至8~12小时或给药 间期不变、剂量减少25%;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时,给药间期延长至12~18小时或每次剂 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5%~50%而给药间期不变。 6.肌内注射时,每50万单位青霉素钠溶解于1ml灭菌注射用水,超过50万单位则需加灭菌注射用 水2ml,不应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静脉滴注时给药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单位,以免发生中 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5/11/2019
.
18
禁忌症
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5/11/2019
.
19
注意事项
1.应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皮试液为每1ml含 500单位青霉素,皮内注射0.05~0.1ml,经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呈阳性反应 者禁用。必须使用者脱敏后应用,应随时作好过敏反应的急救准备。
青霉素ppt课件

抗菌药作用机制*(重点,考点)
•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 增加胞浆膜通透性 • 抑制蛋白质合成 • 抑制核酸的复制
和修复 抗叶酸代谢 抑制DNA合成 抑制RNA合成
细菌耐药性*(要点)
1.产生灭活酶:产生多种多样灭活酶,改变药物的结构。 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产生β-内酰胺酶 细菌对氨基苷类耐药:产生钝化酶
12. 青霉素不宜与抑菌药四环素、氯霉素和大环内酯 类的原因
青霉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而
抑菌药阻碍细菌繁殖,使青霉 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拮抗 。
06:39
半合成青霉素
1.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耐酸、不耐酶,广谱抗菌
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奥 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 ,
格门汀
减轻耐药性产生
3.哌拉西林
既对革兰阳性、阴性菌有较好作用,又具有抗铜 绿单胞菌作用的抗生素是 CD
A.氨苄西林 B.苯唑西林 C.羧苄西林 D.哌拉西林 E.阿莫西林
X型题
抗菌谱广的青霉素是 ACD A.羧苄西林 B.苯唑西林 C.氨苄西林 D.哌拉西林 E.青霉素V
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 ,减轻耐药性产生
青霉素类内容(小结)
细目
要点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分类和作用特点 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
用药监护 常用药品的临床应用
监护要点
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 苄星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适应 症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常用的剂型、规 格
青霉素类——典型不良反应
• 局部刺激 • 变态反应 休克 • 大剂量 青霉素脑病 • 其他 兴奋CSN 赫氏反应
青霉素——用药监护
l用药前必须询问过敏史 一问二试三观察四抢救(肾上腺素、激素)
《青霉素及头孢》课件

在临床上,青霉素主要用于敏 感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肺 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中 耳炎、鼻窦炎等。
此外,青霉素也可用于预防某 些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感染,如 心脏搭桥手术、器官移植手术 等。
03
CATALOGUE
头孢菌素的种类和用途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包括头孢噻吩、头孢唑啉等,具有广 谱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效果较好,但对革兰 氏阴性菌的作用较弱。
《青霉素及头孢 》ppt课件
目 录
• 青霉素的发现和历史 • 青霉素的种类和用途 • 头孢菌素的种类和用途 •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比较 •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临床应用 •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及防治
01
CATALOGUE
青霉素的发现和历史
青霉素的发现
青霉素的发现
由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8年发现,他注意 到青霉菌周围的细菌受到抑制,进一步研究后发现了青霉 素。
VS
头孢吡肟主要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 、尿路感染和败血症等,而头孢匹罗 则常用于治疗上、下呼吸道感染和败 血症等。
头孢菌素的用途
头孢菌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鼻窦炎、尿路感 染、皮肤感染和败血症等。
在使用头孢菌素时,应根据感染的具体病菌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按医嘱使用,避免出现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04
CATALOGUE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比较
抗菌谱比较
01
02
03
青霉素
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 如链球菌、肺炎球菌等, 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也有 一定作用。
头孢菌素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 阴性菌都有广泛抗菌作用 ,尤其对一些耐药菌株更 为有效。
药物化学--青霉素类 ppt课件

化 学 名 : ( 2S , 5R, 6R ) -3, 3-二 甲 基 -6(2-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 2,0]庚烷-2-甲酸,又称为芾青霉素或称为青 霉素G 。
2
2
青霉素 的结构特征 297
3
3
青霉素的发现
1928年,Fleming从青霉菌的培养皿中发现。 由于青霉素β-内酰胺的不稳定性,导致他四年 的研究毫无进展。
1.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2. 细菌细胞有细胞壁
革兰氏阳性菌(G+),他的细胞壁粘肽含 量比革兰氏阴性菌(G-)高,所以,青霉素这 一类药物对革兰争阳性菌的作用比较强,而对 革兰争阴性菌比较弱。
1111青霉素源自过敏反应过敏源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一些异蛋白(青霉 噻唑蛋白),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引进的,在 贮藏过程中自身开环产生,青霉素的抗生素具 有交叉过敏性反应,所以青霉素类抗生素一定 要做抗过敏的实验,
8
8
青霉素的稳定性 297
青霉酸
青霉二酸
青霉胺
青霉醛酸
由于他四元环和五元环拼合的时候不在同一个 平面上,N原子和羧基不能共平面,对酸、碱 醇和胺不稳定,这是他的最致命的缺点 。
9
9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
它是抑制了细胞细胞壁合成中的粘肽转肽酶, 从而阻碍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死亡。
10
10
青霉素的作用的选择性
15
15
单合成抗生素的发展
在使用的过程中间要不产生化学的不稳定性, 要不细胞对他会产生耐药性或者他自己本身有 一些特定的结构因素,造成他的抗菌活性比较 低,因此,促进了单合成抗生素的发展。
随着6-APA(6-氨基青霉烷酸)从青霉的发酵液 中间发现以后,促进了合成β-内酰胺抗生素的 发 展 , 6-APA 是 合 成 青 霉 素 的 重 要 原 料 , 7ACA(7-氨基头孢霉烷酸),7-ADCA (7-乙酰氧基头孢霉 烷酸)是半合成头孢菌素的重要原料。
2
2
青霉素 的结构特征 297
3
3
青霉素的发现
1928年,Fleming从青霉菌的培养皿中发现。 由于青霉素β-内酰胺的不稳定性,导致他四年 的研究毫无进展。
1.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2. 细菌细胞有细胞壁
革兰氏阳性菌(G+),他的细胞壁粘肽含 量比革兰氏阴性菌(G-)高,所以,青霉素这 一类药物对革兰争阳性菌的作用比较强,而对 革兰争阴性菌比较弱。
1111青霉素源自过敏反应过敏源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一些异蛋白(青霉 噻唑蛋白),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引进的,在 贮藏过程中自身开环产生,青霉素的抗生素具 有交叉过敏性反应,所以青霉素类抗生素一定 要做抗过敏的实验,
8
8
青霉素的稳定性 297
青霉酸
青霉二酸
青霉胺
青霉醛酸
由于他四元环和五元环拼合的时候不在同一个 平面上,N原子和羧基不能共平面,对酸、碱 醇和胺不稳定,这是他的最致命的缺点 。
9
9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
它是抑制了细胞细胞壁合成中的粘肽转肽酶, 从而阻碍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死亡。
10
10
青霉素的作用的选择性
15
15
单合成抗生素的发展
在使用的过程中间要不产生化学的不稳定性, 要不细胞对他会产生耐药性或者他自己本身有 一些特定的结构因素,造成他的抗菌活性比较 低,因此,促进了单合成抗生素的发展。
随着6-APA(6-氨基青霉烷酸)从青霉的发酵液 中间发现以后,促进了合成β-内酰胺抗生素的 发 展 , 6-APA 是 合 成 青 霉 素 的 重 要 原 料 , 7ACA(7-氨基头孢霉烷酸),7-ADCA (7-乙酰氧基头孢霉 烷酸)是半合成头孢菌素的重要原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消毒液
㈠乙醇导致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㈡既然乙醇会导致青霉素皮试的假阳性,那 么皮试前消毒用什么呢? ㈢生理盐水导致假阳性的分析
5
㈠乙醇导致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乙醇的消毒原理:可使菌体蛋白脱水凝固 变性,75%乙醇因其速效、无色一直作为常 用的皮肤消毒剂。临床工作中观察发现,假 阳性病人局部皮肤通常表现为红晕,面积与 消毒面积基本一致,局部无水肿。询问病人 时大多数病人否认有乙醇过敏史,局部无痒 感,而且消毒后皮肤并不立即出现红晕,一般 须5 min~10 min才会出现红晕。因此,大多 数皮试假阳性的发生应该与乙醇过敏无关, 而是由于乙醇的局部刺激性所致。
6
㈡既然乙醇会导致青霉素皮试的假阳性,那
么皮试前消毒用什么呢?
有文献报道,采用0.5%碘伏消毒皮肤来避免乙醇 消毒皮肤导致的假阳性反应, [目的] 观察0.5%碘伏与75%乙醇两种皮肤消毒方 法对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4年6月~2006年6月内科住院患者 500例,分组间对照组(n=250)及自身对照组(n=250) 进行研究。观察0.5%碘伏和75%乙醇两种皮肤消 毒液作青霉素皮试后出现的假阳性率。 [结果]
16
Hale Waihona Puke 部位皮试时,应注意选择皮肤较干净、白皙的前 臂掌侧腕横纹上近心处三横指中点处进行 皮试。该处注射,病人疼痛感较轻。
原因可能有: ①注射点相当于内关穴,中医认为刺激该
穴有镇定、镇静的作用; ②该部位神经末梢分布较少; ③皮肤紧张度相对较低,且无浅表静脉干
扰,易于观察
17
患者因素
生理因素 ⑴.高热时高温持续期 ⑵.系统性红斑狼疮及银屑病 ⑶.患者因心、肝、肾疾病,引起全身皮肤
20
皮肤水肿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毛细 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渗入 皮下,进行皮试时,针头难 于准确刺入皮内,加之组织 水肿液对皮试液的稀释,药 液注入后皮丘消失或不明 显,迅速而准确将针头刺入 皮内,禁止刺入皮下,应选 择前臂掌侧腕部进行皮试, 因此处皮肤紧组织水肿相 对轻,皮试后应抬高肢体, 避免下垂,尽量减轻皮试部 位肢体的水肿并及时判断 皮试结果,及时治疗。
7
[结论] 0.5%碘伏替代75%乙醇作青霉素皮试消毒液可减少青
霉素皮试假阳性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更好地判断皮试结果。
8
㈢生理盐水导致假阳性的分析
生理盐水即0.9%氯化钠为等渗液体,为临 床最常用的注射稀释液和冲洗液,对人体无 刺激性。选用生理盐水来消除乙醇的刺激 性作用: ①乙醇的水溶性好,用生理盐水可以使皮肤 上残留的乙醇溶解后去除。保留乙醇的消 毒性而减少乙醇的刺激性。 ②生理盐水可以通过局部的吸收使局部皮 肤含水增加,降低了乙醇的刺激性。
有关青霉素皮试阳性的思考
064108126 刘洁 064108127 王玮玮 064108128 董承彩 064108129 高盼盼 064108130 王珣
1
1.客观药物用物等因素 2.护士因素 3.患者因素 4.拓展
2
客观药物用物等因素
1皮试液 2消毒液
3
皮试液
皮试液的配制 : 1 .宜用生理盐水,不 宜用注射用水 2 .宜现用现配,不宜 高温、过久保存 3.皮试液的浓度、 剂 量
10
护士因素
1 护士心理 2护士手法
11
护士心理
部分医护人员过于 谨慎,存有“宁左勿 右”的心理,对皮试 可疑阳性者或出现的 应激反应不加综合分 析及对照试验,一概 定为阳性,这也使假 阳性率增高。
12
护士手法
1.横刺法与竖刺法 2.针头 3.部位
13
横刺法与竖刺法
[一般资料] 2004年7月—2005年12月在我院注射室做青 霉素皮试病人800例,按年龄匹配随机分成4组,每组200 人:0.5岁~12岁47例(男24例,女23例),13岁~59岁107例(男 55例,女52例),60岁~80岁49例(男22例,女27例)。 [试验方法] 由1名或2名操作经验丰富和有较高应急能力 的护师来完成,结果由操作护师本人进行观察判定。于病 人腕横纹上3 cm正中处与皮肤呈5度角进针。一组用75% 乙醇作消毒剂,分别采用竖刺法(进针方向与皮纹垂直)、横 刺法(进针方向与皮纹水平);一组用0.1%的苯扎溴氨作消毒 剂,分别采用竖刺法、横刺法;一组一手用75%乙醇作消毒 剂采用竖刺法,另一手用0.1%的苯扎溴氨作消毒剂采用横 刺法;一组一手用0.1%的苯扎溴氨作消毒剂采用竖刺法,另 一手用75%乙醇作消毒剂采用横刺法。对于皮试结果阳性 者使用生理盐水作对照,判断皮试
9
㈢生理盐水导致假阳性的分析
[目的]探讨降低儿童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方法。 [方法]将100例门急诊进行青霉素皮试的儿童随机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75%乙醇 消毒皮肤后,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后进行皮内试 验。对照组按照常规操作,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 后进行皮内试验,阳性病人在对侧手臂皮内注射生 理盐水行对照试验。 [结果]观察组皮内试验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加用生理盐水擦拭 能降低患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
水肿时 ⑷.婴幼儿
心理因素
18
高热时高温持续期
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 平趋于平衡,皮肤血管 开始舒张,皮温高且发 红,此时皮试,皮试部位 与正常皮肤不明显,此 时应把上肢前臂给予 物理降温,待皮肤颜色 基本正常后方可皮试, 以免造成皮试结果耽 误治疗最佳时期。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及银屑病
其病变在全身各部 位,皮肤损害初期为鲜 红色斑,圆形或不规则 大小不一,边缘清晰, 选 择皮肤完整的部位,并 用蓝油笔画线定部位, 以助诊断皮试结果。
14
[结果]4组青霉素皮试单位均为50 U/0.1 mL,皮试液现配现 用,20 min后观察皮试结果。
15
针头
皮试针头的大小使用5号针头作为皮试针 头,由于针头横切面较大,进针时对皮肤刺激 性较大,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疼痛感,还刺激周 围皮肤发红,从而影响判断皮试结果。而4号 针头横切面相对5号针头小,对皮肤刺激性小, 使病人疼痛感减轻,干扰判断皮试结果的因 素减少。
21
婴幼儿
①体质特殊 ②婴幼儿皮肤薄嫩,血
管丰富,表皮与真皮 之间的角质层发育不 全
消毒液
㈠乙醇导致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㈡既然乙醇会导致青霉素皮试的假阳性,那 么皮试前消毒用什么呢? ㈢生理盐水导致假阳性的分析
5
㈠乙醇导致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乙醇的消毒原理:可使菌体蛋白脱水凝固 变性,75%乙醇因其速效、无色一直作为常 用的皮肤消毒剂。临床工作中观察发现,假 阳性病人局部皮肤通常表现为红晕,面积与 消毒面积基本一致,局部无水肿。询问病人 时大多数病人否认有乙醇过敏史,局部无痒 感,而且消毒后皮肤并不立即出现红晕,一般 须5 min~10 min才会出现红晕。因此,大多 数皮试假阳性的发生应该与乙醇过敏无关, 而是由于乙醇的局部刺激性所致。
6
㈡既然乙醇会导致青霉素皮试的假阳性,那
么皮试前消毒用什么呢?
有文献报道,采用0.5%碘伏消毒皮肤来避免乙醇 消毒皮肤导致的假阳性反应, [目的] 观察0.5%碘伏与75%乙醇两种皮肤消毒方 法对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4年6月~2006年6月内科住院患者 500例,分组间对照组(n=250)及自身对照组(n=250) 进行研究。观察0.5%碘伏和75%乙醇两种皮肤消 毒液作青霉素皮试后出现的假阳性率。 [结果]
16
Hale Waihona Puke 部位皮试时,应注意选择皮肤较干净、白皙的前 臂掌侧腕横纹上近心处三横指中点处进行 皮试。该处注射,病人疼痛感较轻。
原因可能有: ①注射点相当于内关穴,中医认为刺激该
穴有镇定、镇静的作用; ②该部位神经末梢分布较少; ③皮肤紧张度相对较低,且无浅表静脉干
扰,易于观察
17
患者因素
生理因素 ⑴.高热时高温持续期 ⑵.系统性红斑狼疮及银屑病 ⑶.患者因心、肝、肾疾病,引起全身皮肤
20
皮肤水肿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毛细 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渗入 皮下,进行皮试时,针头难 于准确刺入皮内,加之组织 水肿液对皮试液的稀释,药 液注入后皮丘消失或不明 显,迅速而准确将针头刺入 皮内,禁止刺入皮下,应选 择前臂掌侧腕部进行皮试, 因此处皮肤紧组织水肿相 对轻,皮试后应抬高肢体, 避免下垂,尽量减轻皮试部 位肢体的水肿并及时判断 皮试结果,及时治疗。
7
[结论] 0.5%碘伏替代75%乙醇作青霉素皮试消毒液可减少青
霉素皮试假阳性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更好地判断皮试结果。
8
㈢生理盐水导致假阳性的分析
生理盐水即0.9%氯化钠为等渗液体,为临 床最常用的注射稀释液和冲洗液,对人体无 刺激性。选用生理盐水来消除乙醇的刺激 性作用: ①乙醇的水溶性好,用生理盐水可以使皮肤 上残留的乙醇溶解后去除。保留乙醇的消 毒性而减少乙醇的刺激性。 ②生理盐水可以通过局部的吸收使局部皮 肤含水增加,降低了乙醇的刺激性。
有关青霉素皮试阳性的思考
064108126 刘洁 064108127 王玮玮 064108128 董承彩 064108129 高盼盼 064108130 王珣
1
1.客观药物用物等因素 2.护士因素 3.患者因素 4.拓展
2
客观药物用物等因素
1皮试液 2消毒液
3
皮试液
皮试液的配制 : 1 .宜用生理盐水,不 宜用注射用水 2 .宜现用现配,不宜 高温、过久保存 3.皮试液的浓度、 剂 量
10
护士因素
1 护士心理 2护士手法
11
护士心理
部分医护人员过于 谨慎,存有“宁左勿 右”的心理,对皮试 可疑阳性者或出现的 应激反应不加综合分 析及对照试验,一概 定为阳性,这也使假 阳性率增高。
12
护士手法
1.横刺法与竖刺法 2.针头 3.部位
13
横刺法与竖刺法
[一般资料] 2004年7月—2005年12月在我院注射室做青 霉素皮试病人800例,按年龄匹配随机分成4组,每组200 人:0.5岁~12岁47例(男24例,女23例),13岁~59岁107例(男 55例,女52例),60岁~80岁49例(男22例,女27例)。 [试验方法] 由1名或2名操作经验丰富和有较高应急能力 的护师来完成,结果由操作护师本人进行观察判定。于病 人腕横纹上3 cm正中处与皮肤呈5度角进针。一组用75% 乙醇作消毒剂,分别采用竖刺法(进针方向与皮纹垂直)、横 刺法(进针方向与皮纹水平);一组用0.1%的苯扎溴氨作消毒 剂,分别采用竖刺法、横刺法;一组一手用75%乙醇作消毒 剂采用竖刺法,另一手用0.1%的苯扎溴氨作消毒剂采用横 刺法;一组一手用0.1%的苯扎溴氨作消毒剂采用竖刺法,另 一手用75%乙醇作消毒剂采用横刺法。对于皮试结果阳性 者使用生理盐水作对照,判断皮试
9
㈢生理盐水导致假阳性的分析
[目的]探讨降低儿童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方法。 [方法]将100例门急诊进行青霉素皮试的儿童随机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75%乙醇 消毒皮肤后,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后进行皮内试 验。对照组按照常规操作,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 后进行皮内试验,阳性病人在对侧手臂皮内注射生 理盐水行对照试验。 [结果]观察组皮内试验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加用生理盐水擦拭 能降低患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
水肿时 ⑷.婴幼儿
心理因素
18
高热时高温持续期
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 平趋于平衡,皮肤血管 开始舒张,皮温高且发 红,此时皮试,皮试部位 与正常皮肤不明显,此 时应把上肢前臂给予 物理降温,待皮肤颜色 基本正常后方可皮试, 以免造成皮试结果耽 误治疗最佳时期。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及银屑病
其病变在全身各部 位,皮肤损害初期为鲜 红色斑,圆形或不规则 大小不一,边缘清晰, 选 择皮肤完整的部位,并 用蓝油笔画线定部位, 以助诊断皮试结果。
14
[结果]4组青霉素皮试单位均为50 U/0.1 mL,皮试液现配现 用,20 min后观察皮试结果。
15
针头
皮试针头的大小使用5号针头作为皮试针 头,由于针头横切面较大,进针时对皮肤刺激 性较大,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疼痛感,还刺激周 围皮肤发红,从而影响判断皮试结果。而4号 针头横切面相对5号针头小,对皮肤刺激性小, 使病人疼痛感减轻,干扰判断皮试结果的因 素减少。
21
婴幼儿
①体质特殊 ②婴幼儿皮肤薄嫩,血
管丰富,表皮与真皮 之间的角质层发育不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