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2947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6efb3c9f18583d0486459b5.png)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一、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着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着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古代汉语 王力
![古代汉语 王力](https://img.taocdn.com/s3/m/d34dd42802020740be1e9b9c.png)
齐桓公伐楚
师进,次于陉。次,军队临时驻紥。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 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两句 皆宾语前置句)与不榖同好,如何?对曰: “君恵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徼,求。于,介词, 向。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 此衆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 曰:“君若以徳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衆,无所用 之!”
无使滋蔓,蔓难圗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 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倒下。子姑待之。”
郑伯克段于鄢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 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 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郑伯克段于鄢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既
绪论
一.何为“古代汉语”?它包含两个体系: 1.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 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 2.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口语)。 (1)古白话:六朝以后,特别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 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 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 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 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 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 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 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 开始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
郑伯克段于鄢
二.通假字、古今字 1.庄公寤生。(寤通啎) 2.食舍肉。(舍后作舍) 3.阙地及泉。(阙通掘) 4.永锡尔类。(锡通赐)
齐桓公伐楚《左传· 僖公四年》
《古代汉语》(王力)期末考试笔记整理
![《古代汉语》(王力)期末考试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a0e5bfbc8d376eeaeaa3144.png)
《古代汉语》(王力)期末考试笔记整理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上(王力)
![古代汉语上(王力)](https://img.taocdn.com/s3/m/f2f1b96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b.png)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 和“报”的韵母ao声调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 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 个部首分别归人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 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 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 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王力)
![古代汉语(王力)](https://img.taocdn.com/s3/m/97b3cc36a32d7375a4178097.png)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王力古代汉语题库
![王力古代汉语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1e08092c4b73f242336c5f7c.png)
(题库)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第一单元汉字一、结合字义,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书:休亦本采苗文姓雨目責考其婆姚豆章州甘朱權二、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字义,并分析形符声符的位置关系:旗逃裳膏匣哀衷翼病架杉在徒被晏街三、说明下列各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暖、煖;从、從;备、備;舍、捨;赴、訃;礼、禮;粮、糧;泪、淚;疲、罷;伸、信;反、返;说、悦;云、雲;拿、拏;矢、屎;惭、慙;强、彊;淼、渺;知、智;要、腰;四、名词解释:1、甲骨文;2、小篆;3、会意字;4、异体字;5、金文;6、部首五、试述《说文解字》一书的作者、成书时代、该书性质以及释字体例。
六、简化汉字的方法有那些?分析下列各组繁简字用法上的异同。
1、发、發、髮;2、饥、飢、饑;3、钟、鍾;4、丑、醜;5、後、后;6、余、餘;第二单元词汇一、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指出是单音词还是复音词?1、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庄子?秋水》)2、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易经?革卦》)3、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左传?桓公二年》)4、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五蠹》)5、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号的复音词是哪类单纯词或复合词。
1、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岳阳楼记》)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3、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4、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过秦论上》)5、秦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韩非子?初见秦》)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四、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号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们古今词义有和变化。
1、项羽乃疑范增与汗有私,稍夺之权。
(《史记?项羽本纪》)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从而后》)3、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4、唐氏有弃地,货而不售。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2c1a5d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7.png)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古代汉语常识>>我们如果对古代汉语进行严格的科学研究,的确应该分为上古时期(一般指汉代以前)、中古时期(一般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近代时期(一般指宋元明清),甚至还可以分得更细一些。
◆(二)繁体字>>“干”是盾牌(“干戈”二字常常连用)。
◆(三)异体字>>德:悳匆:悤奔:犇粗:觕、麤梁:樑◆(一)古今词义的差别>>〔无虑〕古代有副词“无虑”,不是无忧无虑的意思,而是“总有”“约有”(指数量)的意思>>醒〕在上古汉语里,睡醒叫“觉”(又叫“寤”),酒醒叫“醒”,“觉”和“醒”本来是有分别的。
古书中所谓“睡觉”,也就是睡醒,不是现代语的“睡觉”。
◆(二)读音和词义的关系>>〔旋〕用作副词时读某uàn。
>>有些字,同一个意义也可以两读,例如观看的“看”,既可以读阴平,也可以读去声。
今天我们把“看”字读去声,但是读古典诗词的时候,为了格律的需要,有时候也还该读成阴平。
如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又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其中“看”字都该读kān。
◆(三)用典>>用典,就是运用古书中的话(典故)。
>>〔修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
”修门,指楚国首都郢的城门。
◆(一)词类,词性的变换>>7.副词有一类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这类词叫作副词。
>>.介词有一类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来,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这类词叫作介词。
>>形容词变动词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使物变成其中一种状况,叫作“使动”;第二种是把事物看成其中一种状况,叫作“意>>不及物动词变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是经常不带宾语的动词,及物动词是经常带宾语的动词。
古代汉语考研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复习重点,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复习重点,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d4183f5f0e7cd1842536e8.png)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01796d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c.png)
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王力(1899-1985),字鲁直,山东莒县人,中国现代古代汉语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王力先后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纽约州立大学,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他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成果丰富,对于研究者们了解古代汉语演变规律和汉字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王力在古代汉语名词的解释中,尤其注重词义的细微差别和古代汉语词汇的历史沿革。
他曾撰写《古汉语常用字词诠释》等著作,对于古代汉语的词汇解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古代汉语名词的王力解释:1. 书法(shū fǎ):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形式。
王力认为,书法包括了构字、布局、笔画和笔法等方面的要素,是一种集合了文学、美学和审美观念的艺术形式。
2. 儒学(rú xué):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的一种学派。
王力解释,儒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礼仪、经典和道德观念的传承与发展。
儒学强调道德修养和善政治理,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辞章(cí zhāng):古代指文辞的章节,即楚辞和汉赋。
王力指出,辞章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艺术特点,代表着古代汉语豪放自由的表达风格。
4. 管仲(guǎn zhòng):春秋时期鲁国人,被誉为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王力解释,管仲为鲁国的宰相,致力于改革和治理,推行了一系列以「法治」为核心的政策,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宋词(sòng cí):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以唐代和宋代为主要发展时期。
王力解释,宋词是一种以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对生活之感受为主的诗歌形式,具有婉约、细腻和含蓄的特点,对于后世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王力的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注重词义的准确和对于词汇的历史演变的把握。
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入了解古代汉语的语义变化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fa6ceed1a37f111f0855b1a.png)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直音:用一个汉字直接标注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例如《尔雅》郭璞注:“钊音招。
”意思是说“钊”和“招”读音相同。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起来为一个字注音,有时单称反或切,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
基本原则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切字的读音。
如“毛,莫袍切。
”3、六书:文字学术语。
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造和使用方式归纳为六种类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总称六书。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作了详细的解释。
后人一般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4、《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东汉许慎著。
收字9353个,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列540部,首创部首编排法。
每字下的解释,大抵先说字义,再说形体构造及读音,依据六书解说文字。
该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5、古今字:训诂学术语。
指同表某一字义而古今用字有异的汉字。
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了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原先那个字的部分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如“责”和“债”、“莫”和“暮”等。
6、隶变:文字学术语。
隶书是秦汉时期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字体,它在书写笔法上将小篆圆匀的线条改成点画,实现了汉字的笔画化,在字的形态上变小篆的长圆体而为扁方体,标志着汉字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汉字的这次转变在文字学上有个专门的名称,叫“隶变”。
7、同源字:在汉字里有许多音同义近,或音近义同的字。
这类字往往是语出一源,如“广”和“旷”、“线”和“贱”、决“”和“缺”等,语义相通(或相同),声音相近,所以称之为同源字。
8、右文说:文字学上一种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形声字大都声旁在右。
宋王子韶研究文字学,认为汉字类在左,义在右,字从某声即具某义。
如“戋,小也。
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贝之小者曰贱,皆以戋字为义。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二部分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二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0ca4d2d24028915f804dc2aa.png)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之,指代詞,指代伐顓臾一事,者,句中 語氣詞,表提頓。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 周任,古之良史。陳,陳列,這裏有展示 之義。就,即也,這裏是承擔之義。 【譯文】能展示出什麼樣的能力,就承擔 什麼樣的職務。不能勝任這個職務就趕緊 退下來,主動讓賢。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 訟,訴訟。聽訟,斷案。 • 必,一定,必須。 • 孔子在魯定公時,曾為大司寇,司寇為治理 刑事的官,孔子這話或許是剛作司寇時所說。 • 【譯文】孔子説:“審理訴訟,我同别人差 不多。一定要使訴訟的事件完全消滅才好。”
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 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 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 僕:《說文》:“給事者。”《禮· 禮運》: “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僕。”在此處為 駕車。 庶,眾,指人多。 • 何加,增添些什麼?意思是再辦些什麼。 • 孔子主張“先富後教”,孟子荀子也都繼 續發揮了這一主張。
• 遠慮,長遠的打算。近憂,迫身的憂患。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言:言論。舉:推舉。 孔子說:“君子不因為人家一句話(說得好) 便提拔他,不因為這個人不好就廢棄他的好言 論。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一言:這裏指一個字。 • 其:句首語氣詞,有“大概”的意思。 • 【譯文】子貢問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終 身奉行的話呢?”孔子道:“大概是‘恕’ 罷!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加 給别人。” •
四、政治主張
(十)先進
古代汉语考研_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_复习重点_练习题与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_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_复习重点_练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d0e8f851e79b8969022602.png)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考研_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_复习重点_练习题与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_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_复习重点_练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d0e8f851e79b8969022602.png)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考研_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_复习重点_练习题与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_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_复习重点_练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d0e8f851e79b8969022602.png)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f652ea8e518964bce847c69.png)
古代汉语笔记(王力版)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一样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玉书、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自烈《正字通》根底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展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进的反切。
根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颐,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考研_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_复习重点_练习题与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_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_复习重点_练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d0e8f851e79b8969022602.png)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力《古代汉语》术语
![王力《古代汉语》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4217ec6ca26925c52cc5bfbc.png)
简化字:1956年我国政府开始推行《汉字简化方案》时有意识地对民间已经流行的简体字进行整理和选择及根据规则人为地对一些繁体字进行简约改造的字体简体字:虽然简体字古已有之,但从来未获得过正式认可,千百年来老百姓在书写过程中自然省简笔画而形成的简易通俗的字体。
五经:诗书礼(仪礼)易春秋六经:+乐十三经:诗书周礼礼记(小戴)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尔雅孝经易孟子论语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注疏:注和疏的并称。
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经: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传:替经书作注的著作春秋:鲁官记载各国历史,孔子修订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编年史:特点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记载历史事件。
《春秋》最早纪传体: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
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始于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今文:用今文(汉文字)写的儒家经书古文:战国时期六国文字诗经:《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尚书:周易《尚书》: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书》或《书经》。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三礼:仪礼(战国独有)周礼(西汉发现争议)礼记(大小戴礼记)论语:《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7ee881b10a6f524ccbf850d.png)
古代汉语笔记(王力)古代汉语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2947
![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2947](https://img.taocdn.com/s3/m/862779f681c758f5f71f670b.png)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补充1、文言 [2005]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古代汉语课所说的古代汉语,主要指文言,不包括白话。
五四运动后,白话占据了书面语的主导地位,文言很少使用。
2、言一般用于随文立训,以说明词语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含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的是”。
例如,《论语·八佾》:“子曰:起余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朱熹《论语集注》:“起余,言能起发我之志意。
”有时也用于串讲句意或指明词在句中的具体意义,例如,《诗经·鄘风·君子偕老》:“鬓发如云”。
毛传:“如云,言美长也。
”有时也可以用来说明语源,例如,《诗经·郑风·子衿》小序;“子衿,刺学校废也。
”毛传:“郑国谓学为校。
言可以校正道艺。
”3、辞用以指出被注解的词是虚词。
如《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毛传:“薄,辞也。
”《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毛传:“思,辞也。
”辞又写作词,例如,《说文·矢部》:“知,词也。
”《说文·白部》:“者,别事词也”。
4、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又叫互辞、互参、是一种修辞方法。
即上文中含有下文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出现的词,上下文相互补充、说明,相互阐发、照应。
这是为了避免行文单调平板,通过词语相互交错配合使用,使语义相互渗透、相互补足。
互文一般出现在诗歌类作品中。
从结构上看,互文可分三类:<1> 独句内部见互文。
例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对句构成互文见义,上下两句对立的词语相互提示、补足。
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古代汉语·名词解释·补充1、文言 [2005]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古代汉语课所说的古代汉语,主要指文言,不包括白话。
五四运动后,白话占据了书面语的主导地位,文言很少使用。
2、言一般用于随文立训,以说明词语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含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的是”。
例如,《论语·八佾》:“子曰:起余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朱熹《论语集注》:“起余,言能起发我之志意。
”有时也用于串讲句意或指明词在句中的具体意义,例如,《诗经·鄘风·君子偕老》:“鬓发如云”。
毛传:“如云,言美长也。
”有时也可以用来说明语源,例如,《诗经·郑风·子衿》小序;“子衿,刺学校废也。
”毛传:“郑国谓学为校。
言可以校正道艺。
”3、辞用以指出被注解的词是虚词。
如《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毛传:“薄,辞也。
”《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毛传:“思,辞也。
”辞又写作词,例如,《说文·矢部》:“知,词也。
”《说文·白部》:“者,别事词也”。
4、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又叫互辞、互参、是一种修辞方法。
即上文中含有下文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出现的词,上下文相互补充、说明,相互阐发、照应。
这是为了避免行文单调平板,通过词语相互交错配合使用,使语义相互渗透、相互补足。
互文一般出现在诗歌类作品中。
从结构上看,互文可分三类:<1> 独句内部见互文。
例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对句构成互文见义,上下两句对立的词语相互提示、补足。
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特殊结构的互文见义,主要表现在语义上的互相隐含和相互渗透,依据上下文补充若干词语才能表达完整清晰的意义内容。
例如,杜甫的《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北朝民歌《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金文亦称铭文、钟鼎文,乃铸或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
始于商末,盛行于西周,记录的内容与当时社会,尤其是王公贵族的活动息息相关,多为祭祀、赐命、征伐、围猎及契约之事。
一般以周宣王在位时铸造的毛公鼎文为代表。
由于商周盛行青铜器,而青铜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因其刻在金器、大钟上,故称之金文,亦因得“钟鼎文”之名。
6、避讳古代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在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
避讳有两种情况:一是避君讳,例如汉文帝名恒,“恒”改为“常”,“恒山”被改为“常山”;唐太宗李世民,“世”改为“代”或“系”,“民”改为“人”。
二是避家讳,例如苏轼祖父名序,苏洵文章改“序”为“引”,苏轼为人作序又改为“叙”。
避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改字法、缺笔法和空字法。
前面说到的“恒”改为“常”即为改字;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世”改为“卅”为缺笔。
次要的有两种方法,避名称和改变称呼。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时,改“正月”为“端月”。
7、清浊 [2005]汉语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叫清,声带颤动的叫浊。
区分清浊,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声带是否颤动,二是是否送气,三是声调的阴阳。
清音的声带不颤动,其中又分为全清和次清。
全清是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清是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浊音声带颤动,其中又分为全浊和次浊。
全浊是不送气、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浊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
8、平仄 [2014]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
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是仄声9、叶音也叫“叶韵”或“叶句”。
叶读xie(二声),和谐的意思。
这是唐宋时的一些训诂学家在给先秦韵文作注时所采取的一种改读先秦两汉韵文的韵脚音以求和谐的做法。
隋唐时沈重《诗音义》开始采用这一做法,南宋朱熹《诗集传》全面采用这一做法。
如“死生契阔(叶苦劣反),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叶鲁吼反)”。
《邶风·击鼓》这章诗中的“阔”、“老”两个韵脚都注明了“叶音”。
应该认识到,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后人读古代韵文,韵脚不和谐,是语音发展的必然结果。
叶音的作法是任意改读字音,造成了读音的混乱。
这是错误的做法,违反了语音发展规律,应该加以澄清。
明陈第《毛诗古音考》指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指出了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否定了“叶音说”。
10、七音音韵学中的术语,是中古三十六字母的一种分类方法。
中古三十六字母代表了唐代和宋代的汉语声系统。
音韵学家根据声母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五音、七音和九音。
其中,“七音”为:唇音:帮滂并明非敷奉微;舌音:端透定泥知彻澄娘;齿音: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牙音:见溪群疑;喉音:影晓匣喻;半舌音:来;半齿音:日。
七音是在五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的基础上,又分出了半舌音和半齿音,是对声母分类的细化。
也为划分九音(重唇音、轻唇音、舌头音、舌上音、齿头音、牙音、喉音、舌齿音)做准备。
11、中古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关于中古的三十六个声母,包括: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晓匣喻;来;日。
相传这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在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大体反映了唐宋之间的汉语声母系统。
12、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天干地支产生于炎黄时期,源于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已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了六十单位,称为“六十甲子”,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汉至纪年法”。
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人们还根据干支的阴阳和相生相克理论,推算人事的和谐、兴衰、冲突及其生命。
天干地支这样一些符号被赋予了丰富的神秘的文化内容,是了解古代中国人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最重要材料。
13、大名冠小名上古汉语的一种构词法,清代学者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卷三“以大名冠小名”条中首先阐释其例:“《荀子·正名篇》曰:‘物也者,大共名也;鸟兽者,大别名也’”。
如《礼记》言:“鱼鲔(wei4)”,鱼其大名,鲔其小名也;《左传》言:“鸟乌”,鸟其大名,乌其小名也;《孟子》言:“草芥”,草其大名,芥其小名也。
《荀子》言:“禽犊”,禽其大名,犊其小名也。
也就是说,用一类事物的大名加上这类事物中某一类的小名,就可以合成一个新的词来表示一类事物。
14、使动用法古汉语里一种常见的词类活用形式,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动词、名词、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多为不及物动词以使动用法出现在句中,可以带宾语,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焉用亡郑以陪邻”。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论语·尧白》“君子正其衣冠”。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它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同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如南辕北辙等。
15、偏义复词 [2014]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16、郑笺东汉郑玄所作《<毛诗传>笺》的简称。
《说文解字·竹部》:“笺,表识书也”,即表明标记的意思。
郑玄兼通经今古文学,他以《毛诗》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说,加以疏解。
他作《毛诗笺》,谦敬不敢言注,但云表明古人之意或断己意,使可识别,故曰笺。
书出后,《毛诗》日盛,三家诗。
17、《史记》三家注《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着的纪传体通史,对后世文学和史学的影响深远。
《史记》的声望随日剧增,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
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刘宋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是其中影响最大的。
裴骃《史记集解》八十卷,是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他博采经传百家及先儒学说,并一一注明作者名字,去粗取精,融汇贯通。
司马贞《史记索隐》三十卷,博采众家注文和论着,音译并重,注文翔实,对疏误缺略补证颇多,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后世史学家誉称该书:“价值在裴张两家之上”。
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用了唐魏王李泰、萧德言等人所撰写的地理着作《括地志》,对《史记》中地名的考证尤为精辟,还对一些字加了音注。
18、《十三经》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十三经》内容极为宽博,《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是汉代经书的训诂之作。
其中当以“经”地位最高,“传记”次之。
《十三经》地位尊崇,影响深广,是最高统治者寻找治国大计、规范臣民思想伦理道德、引导民风民俗的依托。
清代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是对这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的汇编本。
19、《十三经注疏》清代阮元所着的对“十三经”即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注疏的汇编本。
《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共416卷。
20、《四书》集注全名《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着,是一部儒家理学着作。
“四书”为《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四书集注是对该四部书的重要注本,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其中,《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后人称其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21、李善古代注解大家,唐代扬州江都人,着有《文选注》60卷。
其特点是材料丰富,非常渊博,引用各类古籍文集16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