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八上农业
教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含义、重要性及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难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地图、图表等资料。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相关农业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农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土地资源为基本生产资料,通过种植、养殖、林业等生产活动获取农产品的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国计民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讲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
2. 提醒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提倡可持续发展观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我国农业分布图,标注主要农业产区。
2. 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短文,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图、图表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农业的现状和特点。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提高了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完整版)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_八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_八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之《第一节农业》同课异构(三)《农业》教学设计杨雪峰/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一、写作说明本节教材内容,对于年龄较小的初中学生来说,生活中相关感性知识不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尤为突出,这影响到学生对农业相关概念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创设了开心农场与欢乐牧场PK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地图,从形象思维入手,逐步推进。
同时,密切联系生活中与农业相关的地理事象,从已有的知识入手,逐步加深学生对农业地理现象的理解.二、授课年级八年级三、课标解读课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解读:”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这一课程内容可细化为: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有何好处,我国农业在因地制宜方面做了哪些事情,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有何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如何等。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区,因自然环境不同,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积累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水平也不相同,不同地区面对的市场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获得较好经济效益,促进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正因为我国在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农业才有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技术进步,会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改变农产品的消费格局。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投入在农业总投入中的比重越来越高,逐渐成为支撑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
通过案例了解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农业(第2课时)示范教案
《农业》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能将我国土地类型与农业部门的分布相联系,学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 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3. 知道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 知道我国畜牧业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牧区的主要畜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2.知道我国畜牧业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牧区的主要畜种。
【教学难点】1.学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知道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我国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生:耕地、林地、草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等。
【新课展开】师:没错,不同的土地类型适宜的农业部门是不一样的,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我国农业部门与土地类型的关系。
生:种植业分布在耕地;畜牧业分布在西部草地中;林业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林地;渔业则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海洋中。
师:回答得很棒,这节课我们将重点讲种植业和畜牧业。
在这幅图上,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我们可以发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而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季风区,所以我们可以用“东耕西牧”来概括我们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布情况。
(板书)一、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耕地;畜牧业——草地;林业——林地;渔业——江河湖海(过渡)现在我们来学习种植业的主要农产品分布情况。
师:种植业部门的农产品可以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请判断下面农作物,哪些是粮食作物?生:粮食作物有小麦、土豆、水稻、红豆、玉米,其他事经济作物。
师:粮食作物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以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为主。
(板书)二、主要农作物分布1.农作物分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过渡)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想想,我们南方和北方的主食是一样的吗?生:不一样!师:南方和北方因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1)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各是什么?(2)中国北方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不同,跟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关。
农业教学设计(多篇)
农业教学设计(多篇)篇:农业设计《农业》教学设计地理组王大鹏《农业》教学设计地理组王大鹏课标要求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课标分析尊重自然规律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前提,我国农业分布就是人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体现。
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只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基本保障。
所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生产实例感受农业的重要性。
2.运用相关资料,因地制宜布局我国农业部门及农作物,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3.学会研究农业分布的基本方法,提高地理实践力,提升人地和谐的理念和能力。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探究:俄罗斯、美国、欧洲西部等农业部门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理解各农业部门布局对自然环境的需求程度。
二、课前:听歌曲《在中国的大地上》、农业相关图片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习新课1.了解农业部门学生猜小零食及原材料来自哪个农业部门,教师适时给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概念,并对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身边出发,唤起学生对农业部门的已有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农业重要性学生结合生活感受感悟农业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在感悟农业重要性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探究农业的必要性。
3.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学生交流俄罗斯、美国、欧洲西部等典型区域农业部门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师协助学生完成表格——农业部门对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需求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理解各农业部门布局对自然环境的需求程度,为后面探究农业部门和农作物分布提供基本依据。
4.中国农业部门和农作物的分布学生运用中国地形图、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光照图等资料合作探究中国农业部门和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5.认知梳理设计意图:回顾探究过程,梳理探究农业分布的基本方法,再次提升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探索欲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农业这一课题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停留在表面层面,对于农业的内涵、农业地理分布、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农业可持续发展
-介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
-分析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并提出解决策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启示?
作业要求:
1.学生要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力求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作业完成后,家长要给予关注和指导,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找到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创新作业形式,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农业的内涵、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特别是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理分布、生长习性和生产技术,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农业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人教版8年级地理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一、说教材《农业》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第二节,内容包括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四个部分。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
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和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资料图片、乡土地理知识,说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农业生产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重难点:农业在我国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依据:农业在我国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只有充分认识农业的地区差异,才能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我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讲解、谈话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和图文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四、说学法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有:①自主探究法: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要点。
②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各抒己见。
《农业导学案》
《农业》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农业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了解农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4. 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
二、导学内容:1. 农业的定义和作用: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资源和气候条件,通过种植农作物、饲养畜生等活动,生产粮食、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食品和原料的经济活动。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产业,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 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过农耕、农牧民族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农业的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不息改进,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的应用广泛普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息提高,但也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3. 农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1)经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直接干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问题。
(2)社会:农业是农民的主要职业,直接干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宁社会稳定。
(3)环境:农业生产对土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环境都会产生影响,需要采取措施珍爱环境。
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1)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兼顾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措施:采用科学种植、合理施肥、水资源管理等措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导学问题:1. 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作用是什么?2. 农业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农业现状存在哪些问题?3. 农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何影响?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四、拓展延伸:1. 请调查一下你所在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养殖情况,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
2. 请分析一下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的应用,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业》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1)
农业〔第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农业的概念及我国农业开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根底。
理解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的必要性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提高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资料图片的分析,了解农业的概念和农业的分类。
通过读图探究、资料分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学会用表格比拟的方法说明农作物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通过对我国农业开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通过对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的探究,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开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好。
4.教学重点:农业的分类,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因地制宜开展农业。
5.教学难点: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因地制宜开展农业。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2.读图分析法;3.分组讨论法;4.启发引导法;5.分小组比赛法利用学案和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归纳结论,重要的是掌握分析方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老师引领和调控课堂。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学法指导:要充分利用地图来学习记忆农作物的分布,以及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 ?农业分解图? 、?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分布图?、?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图??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图?、?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图?【教学过程】导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由学生的衣、食、住、行引入,让学生体会农业是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部门,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开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重、难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学习活动一: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1、农业的概念:问:什么是农业?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初中地理优质教案农业
初中地理优质教案农业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经验和相关资料了解农业的重要性。
2. 知道农业的含义和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
3. 据图掌握我国种植业的南北差异和主要农作物。
4. 知道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5. 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初步学会运用图文资料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建立不同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不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讨论图片反映的这些产品哪些适合在本地发展。
教师提问: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不适合某些产品的生产。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及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新课内容:一、农业及其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学生回答:农业的劳动对象就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其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教师板书: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并列举自己知道的相关农业类型的产品。
二、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图,指出南北差异和主要农作物。
学生回答:我国南方适合水稻种植,北方适合小麦种植。
教师总结: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与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和目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和目标。
学生回答:我国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粮食产量的提高、农业结构的优化等。
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目标是提高农业效益、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
四、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
学生回答: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不同类型的农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五、运用图文资料解决地理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规划设计不同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规划设计方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
《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
2.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
2.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数字中国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感性认识。
教师:食物是人的生存之本,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食物量更是惊人,那么如此重要的食物来自哪个经济部门呢?学生回答预设:农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识农业,说农业教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请大家阅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农业?学生回答预设: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是生物本身。
教师:结合图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
学生回答预设: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小结):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教师:大家阅读资料“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了解我国的现代农业。
教师:你的早餐吃了什么?除了“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预设:衣、住、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农业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读图(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第2课时)
《农业》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分布;(2)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掌握我国四大牧区的名称及分布,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归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多媒体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兴趣。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分布。
【教学难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在农业这个大家庭里,最重要的是哪一个部门?你知道这个农业部门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吗?(学生回答)明确: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是种植业。
种植业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花生、大豆、油菜等。
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二、新课学习(一)主要农作物分布展示图片: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甘薯,明确这些粮食作物都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
展示图片,提问:下面两幅图,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各是什么?(学生看图回答)明确:第一幅图是北方地区,主食是面食;第二幅图是南方地区,主食是米饭。
提问:造成他们主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当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1.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展示“中国水稻小麦分布图”提问:我国水稻、小麦的分布有何特征?(学生回答)明确: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为水稻,以北为小麦。
北方地区的小麦以古长城为界,以北为春小麦,以南为冬小麦。
作物熟制也不相同: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两熟到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古长城以北一年一熟。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北方和南方种植的粮食作物不同呢?(学生回答:气候)展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提问:小麦和水稻的分布各位于哪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小麦的分布地区位于暖温带和中温带;水稻的分布地区位于亚热带和热带。
湘教版中国农业教案
湘教版中国农业教案篇一: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说课稿《农业》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如下分析: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畜牧业分布。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五个部门。
2、通过了解农业发展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并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及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说教法:本节课内容不多,但比较枯燥。
如何做到高效?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主要采用了竞赛法和情境激趣法。
竞赛法: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变化,就会赋予地理课堂更高的生命力。
针对学科现状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竞赛这种形式容易激发学生斗志,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于,而且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持久。
情境激趣法: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自然就是活着的教材,将地理问题生活化,更能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农业第一、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农业第一、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现状、农业的发展措施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本节课是《农业》的第一、二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掌握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与农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对农业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农业的具体分类、生产过程、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学生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深入探讨农业的发展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掌握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2.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3.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农业实例,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发展状况和问题。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发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探究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资料,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准备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相关资料,如气候、水资源、地形等。
3.准备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和今后发展方向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分析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气候、水资源、地形等。
初中地理人教版农业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
2.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中的美食的差异,并用表格比较的方法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尝试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自信、乐观等积极品质,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积极体验成功的积极体验。
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观念。
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理思想。
教学重点: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地农业生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业的丰富多样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业分布在哪些地区吗?这些地区的农业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2. 分析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3. 通过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
2. 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总结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分析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教材阅读、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
初中地理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农业教案【篇一: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教师教案)】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考纲要求]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讲解]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
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
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
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1、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1、种植业(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以南:水田,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淮河以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
(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和质量。
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商品粮理方法。
基地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糖料基地: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八年级上册农业优质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农业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八年级上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掌握发展现代农业的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对现代农业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新课:(1)农业的概念和分类: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农业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农业生产结构、生产方式、科技水平等方面。
(3)现代农业的特点和趋势: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的特点和趋势,包括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等。
(4)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包括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
(5)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三、教学步骤1. 第一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有什么重要性?”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方面进行思考。
2. 第二步: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生产现状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第三步: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特点和发展趋势。
4. 第四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讨论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 第五步: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 最后一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思考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估可以通过课后测试、作业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中国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农业教案初中地理中国农业教案【篇⼀:2014年⼈教版⼋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授导型教学设计初中地理⼋年上四章⼆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篇⼆:湘教版地理⼋下《农业》word教案】第⼀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节农业【学习⽬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个部门及主要农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的地位及⽬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经济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5、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产品。
【学习重难点】粮⾷作物、经济作物的主要分布区,四⼤牧区的分布。
【教具准备】多媒体地图册【教学⽅法】⾃主导学法、谈话法【教学过程】⼀、导⼊新课,揭⽰⽬标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标是: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个部门及主要农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的地位及⽬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经济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5、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产品。
⼆、⾃学指导⼀(1)阅读课本p2-p4(3-5分钟),师巡视。
(2)学⽣分⼩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1、农业是指⼀种直接利⽤_____所从事的_____活动,是⼀种“_____”的产业。
⽀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_____。
⼴义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狭义的农业仅指_____。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__ 的国家。
3、当前我国的粮⾷、⾁类、棉花、、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位。
(3)教师纠错,总结三、⾃学指导⼆(1)阅读课本p4-p7(3-5分钟),师巡视。
(2)学⽣分⼩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1、我国北⽅居民的主⾷以_____为主,南⽅居民的主⾷以_____为主。
2、春⼩麦主要分布在_____地区,冬⼩麦集中分布在_____,集中分布在_____。
《农业》参考教案
《农业》参考教案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的分析,明确东西部的土地利用类型差异,抓住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含义,理解南北方在气温和降水方面的差异,因而影响农业的差异。
(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解决问题。
(3)通过分析活动,明确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通过读图、材料及活动明确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因地制宜的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大方向。
教学重点1.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2.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理解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2.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知道“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有关农业的知识,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板书】第二节农业【提问】1.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总结】: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提问】主要的农业部门有哪些什么是农业举例说明。
通过学生例举熟悉的例子归纳总结出农业的部门,农业的概念。
然后又反过来用概念判断人工养殖珍珠、打猎、捕鱼、采草药、养蚕、养鱼等是不是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2.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路线。
3.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注意交通安全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名称。
2.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地区分布特点。
3.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
“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练习本,有条件的同学准备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特点等资料。
教师:中国铁路分布图,我国的交通运输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
这里的路指的是什么呢?(交通)我国的交通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交通。
(板书)第一节交通运输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教师指导】读图4.1了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了解现代运输方式包含哪些。
(学生自读,教师总结)
【教师承转】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工具,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然后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出行方式和路线。
【教师引导】客运和货运根据需要在选择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活动】结合P85和图4.3讨论比较
【归纳】学生归纳因素并列表:
1.山东济南某公司的王经理,必须在两天内赶到北京签订一份合同。
2.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
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游方案。
3.500吨钢材从上海运往济南。
4.一吨活鱼从跋山水库运往沂水县城。
【学生活动】学生在各小组内进行热烈讨论,说出选择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从多角度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从客运和货运两方面引导。
)
【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析,选择货运与客运方式时应分别考虑的因素如下。
客运:人数、运费、速度、目的
货运:运量、货物性质、运费、距离、时间
要根据人们的要求和客观条件对运输工具做出选择。
【师生归纳】人的出行:必须考虑出行目的。
人们对货运的要求可以根据四个字:多、快、好、省。
货运:贵重或急需而数量不大──航空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公路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铁路
【教师讲述】我们在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时,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那就是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保证交通安全。
第二课时
【出示板书】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教师活动】展示我国青藏铁路的相关图片或相关视频,引出在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展示投影】展示“中国主要铁路的分布”
【师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情况,与学生一起在图上找出“五纵三横”铁路干线。
在找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铁路线的起止点及经过的省级单位和主要城市以及主要地形区。
【学生活动】1.举例说明铁路线命名的方法。
(以京沪线为例归纳:⑴以起止点城市命名。
⑵以起止省区简称命名。
⑶以起止省区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
⑷以铁路线所在的位
置命名,如北疆线。
从北京出发的,“京”放前,南北向先说北,东西向先说东。
陇海线中的“海”指历史上连云港有“海州”之称)
2.师生一起找的同时,在课本P88图上依次用彩笔描一下。
3.注意总结铁路线交汇的城市。
铁路线分布有何特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设计】1.新疆乌鲁木齐一批长绒棉要用火车运往上海,应选择的最合适的铁路线依次是、、。
2.广州一批日用工业品要用火车运往昆明,应选择的合适铁路线依是、、。
【学生活动】小组对照地图讨论后,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进一步巩固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每位同学对照地图在课前准备好的空白纸上,画出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及经过的主要城市。
【学生活动】略。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
【教师指导】展示学生成果,师生共同纠正出现的错误。
【学以致用】设计一份寒假到外地的旅行计划。
教学后记
1.对于P87图4.4不能一开始就用,因为铁路线图太复杂,大部分学生有点茫然,应分解用。
2.对“五纵三横”铁路线必须强化练习才能牢固掌握。
第二节农业
教学设想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了解农业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前提,本课重点是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并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本设计试图通过“设计地图”、“读图分析”、“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分类,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关注家乡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读图、识图能力,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第二节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同学们闭目欣赏,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那个东岗撒网
北疆哟播种南国打场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为她争光
2.同学发言,老师总结:小麦、高粱(种植业);果香(林业);荷塘(渔业);牛羊(牧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情况。
(二)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1.学生活动一:搜集资料,感知农业与我们的联系
(1)农业与生活、生产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有什么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分组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2)学生展示:我们的吃、喝、穿、用都离不开农业。
(3)得出农业的地位(人民温饱、现代化的关键、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
板书: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2.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文P93和图4.10,完成表格,总结东西部的农业差异及原因(1)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请同学找出最明显的界限。
(2)分析我国东西部农作物的差异,并尝试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完成表格。
小结如
下表:
(1)结合阅读P93课文及图4.10,分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四个组,讨论各自的农业特点。
(2)通过讨论,整理出如下表格。
第二课时
板书: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4.活动四: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南方结出又大又甜的橘子,生长在北方却结出又苦又涩的枳子呢?(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畅所欲言。
)
教师活动:“水土异也”也就是同学们所说的南北方气候、地形、土壤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我们能照搬其它地区的生产模式吗?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南北方地区是如何根据气候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
播放视频:南、北方农业发展差异
展示四幅景观图片:A 皖南山区的茶园、B呼伦贝尔的牧场、C渤海的水产养殖场、D 东北平原农场,回答每幅图片的农业生产部门各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问题:
北方地区热量___,降水___,适宜发展____种植业;南方地区热量___,降水___,适宜发展____种植业;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草地___,适宜发展____业。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我们还要知道,发展
农业生产还要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
板书: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1.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我国科技兴农的典型案例,并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指导学生完成P99页的活动题。
课后作业:完成书本上的活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