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设想(终审稿)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设想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设想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设想?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朗读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语言的敏锐性。
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语文朗读教学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认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
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专家对加强朗读教学发表了许多讲话和文章。
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一、引言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效的朗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语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策略单一,导致学生朗读能力提升缓慢。
为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1. 朗读时间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压缩朗读时间,导致学生朗读练习不足。
2. 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往往采用集体朗读、个别朗读等单一方式,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 评价体系不完善:部分教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时,过于关注语音、语调等方面,忽视了对学生朗读情感、理解等方面的评价。
4. 学生朗读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导致朗读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兼顾全体学生。
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1. 合理安排朗读时间: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朗读时间。
2. 丰富朗读教学方法:教师可采用多种朗读教学方法,如分角色朗读、接力朗读、配乐朗读等,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3. 完善评价体系:教师应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朗读表现,既要关注语音、语调等方面,也要关注朗读情感、理解等方面。
4.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朗读水平的差异,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朗读教学中得到提高。
5. 创设情境:教师可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文本,提高朗读效果。
6. 加强朗读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停顿、重音、语调等,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四、结论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提出了合理安排朗读时间、丰富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分层教学等策略。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课题设计设计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课题研究”一、课题的提出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朗读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语言的敏锐性。
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1)研究朗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是角色错位。
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
二是学而不思。
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
三是思而不学。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2)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的研究。
一是节奏意识。
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二是角色意识。
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探究引言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旨在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朗读教学的意义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增强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 精选朗读素材朗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精选好朗读的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一些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富有感召力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诗歌、名人传记等。
通过这些素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情感,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朗读热情,提高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引导正确的朗读技巧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老师可以示范标准的朗读,并引导学生模仿。
老师可以通过分解句子、标出重音、标点符号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语调和节奏,掌握适当的停顿和抑扬顿挫。
老师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3. 创设良好的朗读氛围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创设良好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感染力的文章,安排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老师还可以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感官刺激,增强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得到愉悦和启发。
4. 注重朗读的表现力朗读不仅仅是简单地读出文字,更是要有表现力。
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音、语调、表情、肢体语言等方式,使文字更加生动,让情感更加深刻。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共5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共5篇)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实效性的策略研究》揭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课堂上学生把书读起来了,琅琅书声已回响在美丽的校园。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指导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重结果呈现,轻过程指导;重技能训练,轻情感体验;重整齐划一,轻独特体验……影响了读书活动的实效性。
阅读课上应该重视朗读,真正把“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但是在朗读指导的要求、过程、形式和功效诸方面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落实,以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性。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应重在整体感知课文,悉心体察作者情感脉搏的跳动,在具体的语境中“导”:“导”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情感的熏陶;“导”想象力的发挥,预感能力的培养;“导”心灵的沟通,喜怒哀乐情弦的共振。
在指导学生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善于引导和点拨,才能使学生朗读入情入境,真正达到读中感悟、以悟促读、读中生情、以情育人的目的.二、课题研究内容1、朗读要求上要体现层次性2、朗读过程上要强化实践性。
3、朗读形式上要讲究灵活性4、朗读功效上要追求整体性。
三、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同时关注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借鉴先进经验,为研究指明方向,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手段。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3、调查、比较法切实调查学生在实验的初始状态及实验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朝着实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事与愿违,并及时调控。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生存在语音不准确、语速过快或过慢、缺乏感情表达等问题,导致他们的朗读效果不尽如人意。
研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进行革新。
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已成为当前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有效的教学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语言能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
也旨在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通过此研究,希望能够探索出可以实际操作和推广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和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意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在语言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地朗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语句的流畅性,词汇的丰富性等。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激发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关键词:语文教学;策略研究;朗读方法一、课题研究目标(一)培养学生们在朗读上的兴趣,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应该使用普通话并带有情感的朗读,锻炼朗读的技巧,养成好的朗读习惯,从而使得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二)老师们制作“高效指导朗读”的方案,结合教学经验,总结提高学生们朗读效果的经验,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的明显。
二、课题研究内容(一)研究目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只是扮演号召者、在场人的角色,对个人朗读指导不够;2.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都是自己朗读自己的,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不够;3.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尽管有一些交流,不过在交流过程中,表达带有的情感色彩不足。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收集朗读培训方面的研究材料,开拓组员中的思维,根据与课题相关的关键词,才继续查找朗读方面的文献,掌握国内外朗读培训的知识及发展状态。
(二)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一系列有关语文朗读技巧及方法的训练研究,从不断的实际朗读训练活动中,不断摸索思考、不断总结,使用个人研究、课题组研究、群组观察的方法,来处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完善朗读训练方案。
(四)教育调查法:使用分析案例、问卷调查等方法,掌握学生们的朗读水平、思维动态,以及获得社会会朗读训练的有效建议。
(五)个案研究法:对朗读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个别学生进行追踪研究,分析总结,并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上整理的经验。
四、课题实施过程设计(一)准备时期:明确课题研究方向,确定设计方案和路线,整理研究思路及内容,查阅相关文献,增强理论水平。
(二)实施时期:借助教学经验,进行研究,不断摸索总结,提交论文大纲,写论文。
(三)验证时期:向各年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并使用对比分析法,来掌握各年级中学生的朗读效果,分析并总结。
(四)总结时期:收集相关材料,编写研究结果报告、并结束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
五、拟课题研究成果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们的求学欲望,让他们主动学习,也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地安排一些活动,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开心学习,老师们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培育,让学生们善于自学,老师们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适当的帮助学生学习,使得学生爱好学习,这样才能够让课堂效果更明显。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设想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设想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设想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语言的敏锐性.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语文朗读教学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认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专家对加强朗读教学发表了许多讲话和文章.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从我省类似课题研究情况来看,着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对朗读教学十分重视,曾撰写了研读:一个正向我们走来的课题等系列文章.特级教师王崧舟开展了“小学课堂语感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提出朗读教学要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泳、切己体察、展开想象.宁波市东海实验小学开展了“研读型变式”语文教学法课题研究,提出了“初读感知→细读深究→精读顿悟→熟读涵泳”的变式朗读教学结构.诸暨市赵家学校开展了“朗读教学在语文课中运用微探”课题研究.省外的不少学校在这方面也已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的“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课题研究、江苏省东台市琼港学校的“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课题研究等.所有这些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既增强了我们开展好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课题实施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料.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一研究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一是角色错位.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二是学而不思.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三是思而不学.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二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一是节奏意识.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二是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三是问题意识.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三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四形成朗读教学策略.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一研究对象.以本校五年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其他各班作为同年级对比班级.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对小学朗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2、问卷调查:在学生、家长中开展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3、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4、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五、课题实施步骤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一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2010年10月—11月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并明确课题分工.二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4月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总结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一课题负责人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及理论经验,曾参与过县级课题研究,并有几篇教学案例、论文在相关刊物发表及获奖.课题组成员语文教学经验丰富,并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二学校领导科研意识强,对本课题研究给予大力支持.。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随着语言教育的发展,朗读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而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被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一、设定明确的朗读目标朗读目标必须明确,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朗读,朗读是用来表达什么。
只有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朗读,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朗读活动中。
朗读目标必须从学生能够接受的角度出发,如素材、目的、情感或技术等方面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选择适当的朗读素材素材是朗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选择适当的素材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朗读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能力等方面选择适合的课程,例如儿童小说、儿童故事或诗歌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素材进行适当的解释和注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强调声音与语气的配合朗读不只是为了读出一段文字,更重要的是通过声音表达出文字背后的感情与情感。
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发声与语气的配合,使学生通过声音传达出背后的感情。
通过不同声调、速度、力度等元素的配合,让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四、教授科学的呼吸方法呼吸是朗读技巧的重要一环,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
教师要教授学生适当的呼吸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呼吸,掌握合适的呼吸节奏,对于让学生避免出现呼吸不顺畅、声音不够稳定等问题,十分必要。
五、开展音乐或游戏类朗读训练针对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朗读训练,可以通过音乐或游戏等方式进行。
这种方式使学生朗读过程更加轻松、有趣,提高学生学习朗读的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思维,使训练活动更具有实效性。
总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必须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创造性。
针对性要指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当的素材和方法;科学性需要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创造性则是要积极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朗读表达。
如果教师能够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有所建树,相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研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朗读教学策略的选择1. 替代朗读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模仿朗读,通过不断模仿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在进行替代朗读时,教师首先对课文进行朗读,声音要清晰、准确。
然后,要求学生跟读,根据教师的发音和语调来模仿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情感的表达。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语音和语调,并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分角色朗读法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的实施方式:1. 积极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朗读角、开展课外朗读活动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欣赏优秀作品的朗读录音或朗诵比赛的视频,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2. 注重朗读训练的反馈与评价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反馈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还可以通过集体评比、互评等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训练的热情。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比赛、小组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活动。
在朗读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结论通过研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实施朗读教学策略时,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朗读氛围,注重朗读训练的反馈与评价,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随着小学生语文教育的不断深入,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朗读不仅是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基础,还能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及语感的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促进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
一、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营造良好的朗读环境对小学生朗读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应该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使用音响设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朗读环境。
另外,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所在城市、学校的地域特色及文化资源,创造多样化的朗读环境,如小学生可以在文化名镇、书香校园等地方进行实地朗读、文学活动等。
二、通过音、形、意整体感知提高朗读效果音、形、意的整体感知是小学生朗读教学中提高朗读效果的关键。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同时,注重句子的音、形,以此促进语言能力的综合提升。
例如,在学习古诗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整体感知诗句的音韵、格律、意境等方面,达到更好的朗读效果。
三、培养朗读的兴趣和习惯小学生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朗读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7~10分钟的小组朗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之美。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文学活动,如诗歌朗诵大赛、寓言故事演讲比赛等,帮助学生培养热爱朗读、喜欢朗读的习惯。
四、注重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习对象,教师应该注重对小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分别进行指导。
例如,对于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古诗词的朗读练习,让他们感受散发着古风和中国文化意蕴的朗读效果;而对于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应该进行更基础、实用的朗读训练,如识字、语音训练、基础造句构成等教学,帮助他们提高语言基础。
五、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家校合作对学生的语文朗读教学也有着巨大的帮助。
家长可创造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里能够自愿进行朗读训练,借助家长的引导,激发孩子对语文朗读的兴趣和热情;而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也应该积极与家长开展沟通和交流,及时反馈小学生在朗读方面的表现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朗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学生要有清晰流畅的语音表达、准确的语调语感以及生动有力的语音表情。
因此,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朗读教学的目的朗读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朗读实践,使之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阅读经验、掌握语言表达的规律,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优秀的语文学习和使用能力的目的。
其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掌握能力,使表达更加清晰流畅。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与提升。
3. 培养学生对不同朗读材料的鉴赏、理解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课堂、社交和生活总能得心应手,且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想法。
1. 情境启迪策略在进行朗读教学的初期,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经验和感觉,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语感以及对美感和情感的意识。
可以结合生活常识和自然常识进行步步深入的情境启迪,达到自然、轻松的情境氛围。
2. 模仿学习策略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都不够成熟,朗读中难以发现自己的存在问题,模仿成为此时的最佳解决方法。
老师可选择一些标准的语音语调来为学生进行示范,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预先观察、运用、模仿。
3. 分层递进策略不同级别的学生朗读水平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级阶段制定不同的朗读任务,逐步引导和递进,适时增加难度,确保教学量和学习量逐渐递增。
4. 表情动作特训策略表情和动作是有效增强朗读艺术感染力的方法。
特别是在朗诵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时,表情和动作的运用可以进一步丰富艺术感染力和表达能力,增强母语教育的美育效果。
5. 每日朗读暖身策略小学生要想较快地提升朗读水平,就必须经常锤炼、磨合,给自己一个渐进式提高的机会,增加日常朗读的机会能够有效地增加孩子的朗读量,增多其练习时间。
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语文课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基本技能,具有促进孩子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发展的作用。
因此,研究适合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教学的策略,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在认识和习惯养成方面有着许多特点,因此在设计语文课文朗读教学策略时,首先需要了解和考虑这些特点。
小学生的发音能力较差,语速较慢,记忆力较弱,对语言的理解程度还较浅。
此外,小学生具有好奇心旺盛、兴趣持续不久等特点。
因此,在朗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兴趣,采取适当的策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二、朗读教学策略的选择1. 合理选择课文要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故事性的课文。
这样的课文有助于小学生理解,也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同时,可以逐渐增加难度,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2. 分段朗读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采取分段朗读的策略。
即将课文分成若干段落,让小学生逐段进行朗读,每段朗读后进行简短的讲解和解读。
3. 情境营造为了增加朗读的真实感和情感表达,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一些情境,让小学生根据情境发挥想象力进行朗读,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4. 合理运用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热情。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角色扮演朗读,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5. 辅助工具的运用在朗读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例如PPT、图书、多媒体设备等,展示课文的图像、音频和视频。
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评价策略对于语文课文朗读教学的效果评价,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语音准确度评价着重评价小学生的发音准确度,监测他们的语音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表达准确度评价对小学生的表达情况进行评价,看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诠释课文内容。
3. 情感表达评价重点关注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情感表达能力,看是否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出课文的情感内涵。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朗读的定义与作用朗读是指以适当的语音语调、抑扬顿挫的方式将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
朗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语音语调: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熟悉标准的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
2. 培养语感:透过朗读,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自己的语感。
3. 加深理解:通过口头表达,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1. 模仿朗读:教师可以先模仿标准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跟读。
通过模仿朗读,学生可以快速熟悉语音语调,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朗读风格。
2. 分段朗读:将文章分成若干段落,要求学生分段朗读,并通过适当的停顿和语气变化来表达段落之间的关系。
3. 平衡速度:教师可以通过提示学生注意语速,避免朗读过快或过慢。
适当的语速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提高学生的表达准确性。
4. 强调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适当强调文章中的重点内容,使听众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
5. 配合肢体语言:学生可以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文章的情感色彩,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实施案例为了更好地说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的实施,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在一堂语文朗读课中,教师通过播放标准的朗读示范音频,引导学生模仿朗读。
然后,将一篇散文分成几段,要求学生连续朗读每一段,并加以停顿和语气变化。
接着,教师通过示范强调文章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突出重点。
最后,学生被要求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文章的情感色彩。
结论:通过研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我们可以看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朗读教学方法往往注重语音语调或者机械性的模仿,缺乏情感表达和理解。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缺乏动力和情感投入,无法真正体会到语文作品的内涵和魅力。
研究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究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语音语调技巧和联想能力,促进其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促进小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还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语感,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对于教师教学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借鉴有效的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总结,不断拓展和完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有力支持。
研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的意义重大,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语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朗读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通过朗读练习,学生还可以增强对文字的把握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对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学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策略性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策略性研究引言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发音和语调,更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策略性研究非常必要,因为指导朗读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提高朗读的效果。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指导朗读的策略性研究,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二、指导朗读的策略性研究1. 培养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学生的发音和语调直接影响到朗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的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的发音和自然的语调。
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和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来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度,同时还可以通过表情和语气的模仿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语调。
通过这些策略性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发音和语调,更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应该是带有情感的,学生要通过朗读来表达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含义。
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和示范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朗读时能够把握课文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提高朗读的效果。
3. 注重节奏和韵律感朗读不仅仅是念出文字,更是要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感。
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来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把握节奏的变化和韵律的美感,从而使朗读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可以通过诗歌、韵文等形式的课文来培养学生的节奏和韵律感,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自然地掌握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的艺术性。
4. 进行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的指导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朗读。
集体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个人朗读则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表现,可以有效地发现和纠正学生的朗读问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策略性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策略性研究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朗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朗读能够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对朗读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读音错误、语调不准确、节奏不流畅等。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朗读能力,指导朗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提高学生朗读技巧、改进朗读态度以及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提高学生朗读技巧1. 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发音,并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语调。
可以通过语音练习、听音辨音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发音准确性,通过模仿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调。
2. 学生需要理解文本的意思。
朗读不仅仅是机械地读出文字,更要理解文本的意思,才能够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之前,先通读整篇文章,确保理解内容,然后再进行朗读。
3. 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节奏和停顿。
朗读需要有一个恰当的节奏和停顿,才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文本的感情和意境。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朗读模板,引导学生掌握节奏和停顿的方法。
二、改进学生朗读态度1. 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到乐趣,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
可以通过讲解文本的内涵、设计有趣的朗读活动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朗读热情。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在朗读时经常会感到紧张和不自信,这会影响他们的朗读效果。
语文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提升朗读的表现。
三、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1.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朗读环境。
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安静、舒适的朗读环境,避免干扰和噪音,帮助学生集中精力进行朗读。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音频资源,让学生更好地模仿和学习。
2. 组织朗读比赛和活动。
语文教师可以组织朗读比赛和朗读活动,通过竞争和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并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策略性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策略性研究引言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语感、理解文章内涵,培养情感、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深入到语义理解,从技巧性朗读到情感共鸣?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策略性进行研究探讨。
一、朗读的类型及其特点朗读是指学生以口语的形式读出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或课文。
根据朗读的表达方式和要求的不同,朗读可以分为有声朗读和默读。
有声朗读是指学生通过声音将文章的内容表达出来,要求声音响亮、表情生动、音调一致;而默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来理解文章的内容,不需要发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声朗读被广泛应用,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能够准确地理解文字的意思,并且通过适当的语言语调、声音音量、停顿节奏等来表达文章中的情感和意境。
朗读所要求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
1. 提前准备在进行朗读教学前,老师需要提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文章,并进行精心的准备。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的情感和意境做出相应的安排和指导。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性问题、图片等途径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共鸣,提前营造出适合进行朗读的氛围。
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放松心情,调整朗读状态。
2. 指导朗读的技巧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1)语音语调的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模仿发音、音调唱和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声音结构和语音特点,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度和语调的自然流畅。
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能够根据文章的情感和内容变化来调整语音语调,表达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2)节奏和停顿的引导:老师可以通过音乐节拍和打击乐器等方式,教导学生在朗读时掌握适当的节奏和停顿,使朗读更加生动和有力。
小学语文朗读策略 结题方案
小学语文朗读策略结题方案一、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一)研究背景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但是当下我们的校园难以再听见学生琅琅书声,即使在课堂上,真正留给学生的读书时间也少之又少。
学生的朗读能力越来越弱,更别说还它委婉和激昂了。
对于课堂上的朗读,大都随着学段的上升而减少的趋势:低学段的孩子愿意投入感情地读,中学段的孩子会模仿老师读,而到了五六年级,课堂上愿意读书的孩子屈指可数。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读书,交给孩子读书方法,在读书学,在读中悟。
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二)研究意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精华部分,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鉴赏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对感情的感悟能力,学习正确抒发感情的技巧,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语言的敏锐性。
本课题通过教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示范朗读、方法的引导及小组间互读互评等多种手段的指引,逐渐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语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韵味,体会情感。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语文朗读教学实际,提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这个课题。
小学语文朗诵教学探究
小学语文朗诵教学探究小学语文朗诵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朗诵,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情感素养。
本文将探究小学语文朗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并提出一些教学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朗诵教学。
一、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朗诵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诵,学生可以锻炼口才,提高语音、语调和语感,使自己的语言更加流利、准确和生动。
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朗诵的作品通常都是文学经典,通过朗诵可以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朗诵,可以培养学生对声音、节奏和情感的敏感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4.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朗诵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在朗诵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来培养自己对于情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朗诵的内容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水平,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现代诗、童话故事、经典小说的片段等。
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三、教学方法1.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方式来导入,让学生对朗诵感到兴趣。
2.分组进行朗诵训练。
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朗诵的作品,并进行训练。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互相学习来提高朗诵的水平。
3.模仿表演。
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一个朗诵的表演,要求学生根据示范来模仿,并进行表演。
通过模仿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朗诵的技巧和要领。
4.个别辅导。
对于朗诵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问题和困难,提高朗诵的水平。
四、教学评价1.朗诵的准确性。
评价学生的朗诵表演是否准确、准确掌握朗诵的节奏、语调和语感等。
2.朗诵的感染力。
评价学生的朗诵是否能够把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传达给听众,是否能够让人产生共鸣和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设想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设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朗读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语言的敏锐性。
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语文朗读教学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认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
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专家对加强朗读教学发表了许多讲话和文章。
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
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
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
”从我省类似课题研究情况来看,着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对朗读教学十分重视,曾撰写了《研读:一个正向我们走来的课题》等系列文章。
特级教师王崧舟开展了“小学课堂语感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提出朗读教学要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泳、切己体察、展开想象。
宁波市东海实验小学开展了“研读型变式”语文教学法课题研究,提出了“初读感知→细读深究→精读顿悟→熟读涵泳”的变式朗读教学结构。
诸暨市赵家学校开展了“朗读教学在语文课中运用微探”课题研究。
省外的不少学校在这方面也已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的“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课题研究、江苏省东台市琼港学校的“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课题研究等。
所有这些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既增强了我们开展好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课题实施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朗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是角色错位。
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
二是学而不思。
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
三是思而不学。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
一是节奏意识。
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
二是角色意识。
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三是问题意识。
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三)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四)形成朗读教学策略。
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
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
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
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
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
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
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一)研究对象。
以本校五年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其他各班作为同年级对比班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对小学朗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3、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五、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一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0年10月—11月)
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并明确课题分工。
(二)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4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
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
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课题负责人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及理论经验,曾参与过县级课题研究,并有几篇教学案例、论文在相关刊物发表及获奖。
课题组成员语文教学经验丰富,并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二)学校领导科研意识强,对本课题研究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