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政策分析)【圣才出品】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1-14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1章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11.1 复习笔记一、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商品交换因素的经济均衡与失衡加入国际商品交换因素,就是指在封闭的宏观经济模型中加入进口和出口两项因素。
国民收入恒等式:=+++Y C I G X=+++Y C S T M经过变换,可得:S I X M−=−。
这一公式的经济含义为,在开放的条件下,若一国的投资与储蓄相等,即储蓄都能有效地转换为投资,要求一国的进口与出口也必须相等。
(1)均衡下的经济增长在S I X M−=−的均衡中:①出口大于进口,但储蓄与投资仍然保持相等,国际收支顺差。
由于出口属于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中需求方的一项,于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产生通货膨胀。
②进口大于出口,但储蓄与投资仍然保持相等,由于进口属于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中供给方的一项,于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经济出现衰退,失业增加。
③进出口变化(汇率、利率、价格、偏好诸因素的任何变化,都必然会导致进出口变化)而产生经济失衡时,可以通过调节投资、储蓄、出口、进口中任何一项,使经济恢复均衡。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国际商品交换中的乘数效应一国经济达到了内外均衡,即有S I X M−=−,只是表明经济处于某种状态,它本身并不说明一国经济已经达到了稳定的增长、稳定的物价和充分就业等宏观经济目标。
要达到宏观经济目标,在存在国际商品交换的条件下,人们可以通过进出口来进行调节。
①投资乘数投资乘数分析的是投资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描述经济体内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传导的动态过程。
乘数理论的公式推导过程如下。
从宏观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方面可以得到收入的决定公式:=++Y C I G=++Y C S T若G T=,则有:I S=。
其增量为:d d=。
I S变形后为:()I S Y Y=/d d d d()=/d d/d dY I S Y投资乘数的政策含义是:投资会引致收入的成倍增长,因此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远比投资本身要大得多。
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
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判断题四、名词解释五、简答题六、计算题七、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第七章国际收支分析第八章汇率决定理论第九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第十章要素的国际流动第十一章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第十三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第十四章经济全球化分析•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A.绝对优势理论强调黄金和白银是国家财富的主要支撑,对充满活力的商业是非常重要的B.正和博弈指博弈中一个国家盈利而另一个国家受损C.比较优势理论传达的基本信息是无限制的自由贸易比限制的贸易创造更多的世界生产量D.要素禀赋仅包括各国拥有劳动力和资金资源的程度,而不包括拥有土地的程度【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A项,重商主义强调金银的重要性,力图通过奖出限入的措施保证和扩大贸易顺差,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B项,正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
D项,要素禀赋包括各国拥有劳动和土地资源的程度。
2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两国的()。
[北京邮电大学2015研]A.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B.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C.绝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D.相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还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比较成本的差异来源于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3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所阐述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的“三个优势”不包括下列哪一项?()[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A.市场竞争优势B.所有权优势C.内部化优势D.区位优势【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也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当代西方研究跨国公司问题的著名专家约翰·邓宁提出的。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汇率决定理论)【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8章汇率决定理论8.1 复习笔记一、外汇与汇率1.外汇定义及其作用(1)外汇定义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以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
①外汇是静态意义的外汇,并未涉及债权、债务的转让与支付,而只是支付的手段。
②外汇必须具有国际性。
③外汇必须具有可偿性。
④外汇必须具有可兑换性。
⑤该种货币的发行国要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与实力,使其他国家的人们愿意接受该种货币,同时该种货币要能够自由地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而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也只有在发行国之外才能算作外汇。
(2)外汇的作用①外汇作为价值尺度,用来衡量不同国家的商品、劳务、金融产品的价值(价格)。
②外汇作为国际购买手段进行国际间的货物、服务及金融资产等产出的买卖。
③外汇可以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为国际商品、国际金融、国际劳务、国际资金等方面债权、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债务的清偿。
④外汇作为国际储备手段,支付一国必须偿付的债务,维持本币汇率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与增长,同时可以作为国际财富的象征。
(3)国际储备与最佳外汇储备规模①储备资产的定义储备资产是一国货币当局随时可以利用并控制的外币资产。
它的作用是为国际收支失衡提供融资,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间接地调整收支失衡以及达到其他各种目的。
②最佳外汇储备规模适度的储备资产规模是受到若干因素控制的,一般要求保持三个月的进口支付水平的外汇;10%的国内生产总值,即国内生产总值中有10%的沉淀作为应付外部失衡时调整之用;另外外汇储备应该为外债余额的30%,即可以应付支付外债的需要。
储备资产少了经济安全受到影响,多了影响资金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国际融资的难易度的变化,国际储备的数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③储备资产的来源a.国际收支的顺差是外汇储备的主要和直接来源。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版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工具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工具第一节关税壁垒( 2学时 )一、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1.关税的概念及其分类关税(tariff)是一个国家对通过该国国境的贸易商品课征的税收。
关税是一种间接税,它在贸易商品过境时由进出口商支付,最终作为成本转移到进出口商品价格上由消费者负担。
按照征收目的,关税可分为2类: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和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
按照征税对象或商品流向,关税可分为3类:进口税(import tariff);出口税(export tariff);过境税。
按照征收方法,关税可分为3类:从量税(specific tariff);从价税(ad valerem tariff);复合税(compound tariff)。
2.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我们首先在小国假定下,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来分析征收关税对于进口国的经济效应。
国际经济学中所定义的“小国”,不同于地理意义上的小国概念,它是指该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非常之小,以至于其进出口数量的任何变化都不足以影响国际贸易条件,只能是国际市场上价格的接受者。
PQ1 QQ2Q Q3QQ4QP wP t图3.1 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包括消费效应、生产效应、贸易效应、财政收入效应;小国关税的净福利效应是一个负值。
二、关税对大国的经济效应现在,我们考察关税对大国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中的“大国”是与“小国”相对的概念,它是指该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进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影响国际市场价格。
大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也会产生小国情况下的各种经济效应。
与小国情况不同的是,关税产生的价格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
大国关税的净福利效应是不确定的。
OP4 3 3 1 Q ’w P w P t图3.2 关税对大国的经济效应三、最优关税1. 最优关税的概念最优关税(optimum tariff )是与大国相联系的概念,它是指使一国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超过其进口量减少的损失而产生的净福利最大化时的关税水平。
国际经济学教程(黄卫平彭刚)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二、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㈠ 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产品同质性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 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 完全相同。
产品异质性指产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 的差异,产品彼此之间不能完全替代但尚可进行一定 程度的替代, 交叉弹性小于同质产品,在生产中要素 投入具有相似性。
在生产者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的时候
Qi Pi Xi (a bXi )W
垄断竞争条件下行业的超额利润为零,则价格等于平 均成本
PXi (a bXi )W
即
P (b a )W
X
均衡条件下每一商品品种的产量和都等于单个个人消费和
对于任一商品i有
n
X i Ci li
i 1
生产全部品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量不能超过固定供给量的劳动 决定了厂商的数目
(二)基本内容
C a W aR
C '(a) W ' aR '
C(a1) C '(a1) 即:C(a1) C '( 0 W a1R W ' a1R ' 或:a1 (W W ') /(R R ')
C(a1) C '(a1) W W ' / a1 (a1 a)
四、需求偏好相似论
C
A
A国Y产品出口 B国X产品出口
B国Y产品进口
O
B
B
X
(三)对于规模经济论的评价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事实,具有一定 的说服力
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对比较优势学 说、禀赋学说的不足进行了某种弥补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2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12.1 复习笔记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模型的提出蒙代尔在一篇开拓性的文章(1963)“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中阐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阐述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传递。
蒙代尔将外贸和资本流动引进封闭条件下的IS-LM模型分析得出稳定政策的效果是与国际资本的流动程度紧密相联的。
而且,论证了汇率制度的重要性,即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效果明显,财政政策软弱无力,而在固定汇率下,结果与此相反。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或者说单独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无效的。
固定汇率对政府政策制定者提出挑战,这些政策制定者既要实现本国经济的外部均衡(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又要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实际产出等于经济的供给潜力或高就业率——不存在使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压力)。
在短期和中期内,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往往难以兼顾。
一国政府如果只追求外部均衡而置国内通胀和失业不顾,那么,即使国际收支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国内压力仍然很大。
反之,一国政府如果只考虑用货币政策控制国内产出,则可能会扩大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进而破坏掉保持汇率不变的承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二、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1.经济的宏观目标(1)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一个国家的经济才处于最佳的增长状态包含有四个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2)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经济的对内均衡,主要是指国内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既实现资源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同时可以获得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对外均衡,主要是指一国与外部经济体之间的经济流入量和流出量相等,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圣才出品】
一国出口收入应更多的购买国内产品,如果出口收入中较大部分用于进口,则对于经济
的促进作用较小;反之较大。因此当需求倾向不变时,出口收入的增量应尽量少用于进口,
这样可以扩大出口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2.通过国际商品交换产生的传导
(1)国内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
①开放部门是指一国经济中与世界市场(国外市场)有着直接联系的部门;非开放部门
图 11-1 一国经济受世界经济变化影响的传导机制 (3)通过贸易乘数的国际传导(收入效应) 假设世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甲国和乙国,以此为出发点,研究甲乙两国的进出口对国 民收入的作用,以及通过国际商品交换渠道,甲乙两国国民收入扩张与收缩过程的传导(两 国间由贸易产生的国民收入变化的相互作用)。 ①国民收入扩张的传导过程。 甲国首先发生自发性出口增加,由于贸易乘数作用,甲国国民收入相应产生了倍数增加; 甲国国民收入增量中,有一部分按照甲国既定的边际进口倾向而用于从乙国的进口,导致乙 国的诱发性出口增加,它又透过贸易乘数效应,带动乙国国民收入的增长,而乙国国民收入 的增量中,也必然有一部分按照乙国既定的边际进口倾向用于从甲国进口商品,与上述过程 一样,它促使甲国产生诱发性出口增加,这种出口增长又会在甲国产生第二轮的乘数效应,
3 / 28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通过国际商品价格传导的过程和机制(价格效应) 在传导过程与机制的模式中,世界经济的变化是自变量,国内开放部门既是因变量也是 传导介质,国内非开放部门是因变量。 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如果世界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发生了变化,就会通过一国开放 部门而最终影响一国国内经济;如果世界市场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并未发生变化,但某些具有 世界意义的商品(例如粮食、能源、重要矿物原料)供求产生了根本性的结构变化,世界市 场这些产品严重过剩或短缺,造成价格相应的上涨或下跌,也会通过一国的开放部门影响其 国内经济。如图 11-1 所示。
裴平《国际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国际收支1.1 复习笔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宏观经济目标是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内部均衡目标包括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外部均衡目标是国际收支均衡。
国际收支的理论与政策体系,不仅是国际金融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一、国际收支账户分析1.国际收支概念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国际收支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应从以下三方面理解和把握这一概念。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期限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一个季度或一个月,但通常以一年作为报告期。
(2)居民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单位,包括自然人、法人和政府机构三类。
非居民包括身在国外且代表本国政府的个人,设在该国的外国使领馆和国际组织机构,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等。
(3)国际收支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它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
交易包含四种类型:①交换,即指一个经济体向另外一个经济体提供一种经济价值(包括货物、服务、收入等实际资源和金融资产)并从对方得到等值的回报;②转移,即指一个经济体向另外一个经济体提供了经济价值,但没有得到任何补偿;③移居,是指一个人把住所从一个经济体搬迁到另一个经济体的行为;④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2.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根据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和账户,按照复式簿记原理,系统地记录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
(1)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经常账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账户,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它国家(或地区)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项目。
①货物(Goods)。
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收支分析)【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7章国际收支分析7.1 复习笔记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1.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国际收支是一张统计表,它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国际的债权、债务关系。
(1)广义国际收支与狭义国际收支①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
其特点是仅计入现在或将来有外汇收支的交易。
②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在特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
经济交易包括:货物、服务以及收入交易;金融资产和负债交易;无偿转让即一方向另一方无偿提供的实物或金融资产。
国际收支强调居民的概念,即国际经济交易应该是不同国家的居民之间的交易,而居民除了在本国生活的公民外,还包括在该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的特定个人与机构,但留学生、外交人员、国际经济组织以及在飞机上过境的个人、机构不计入居民范畴。
(2)国际收支表的构成国际收支表的标准组成有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经常账户表示实际资源(货物、服务、收入)交易以及经常转移;资本金融账户记载的是实际资源流通的融资情况(通常是以金融工具进行的交易或资本转移)。
①经常账户。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经常账户包括的项目有:货物和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货物和服务包括货物与服务两个子项目。
收入包括职工收入和投资收入两个子项目。
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和其他部门的转移等。
②资本和金融账户。
这一账户下包括的项目有:资本账户、金融账户。
另外,对于这一账户还有一个补充信息的表格。
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等。
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补充信息不是国际收支表的基本组成部分,只是将在金融账户中没有反映出来的其他重要交易信息,通过金融账户的补充信息来得到反映,以满足各种分析的需要。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4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4.1 复习笔记一、H-O模型及其分析H-O模型,又被称为赫克谢尔俄林模型或要素禀赋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和俄林提出来的。
1.H-O模型的基本命题(1)H-O模型的提出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认为,比较利益产生自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劳动成本差异。
后人以机会成本差异代替了劳动成本差异,但俄林认为劳动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未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释,H-O模型以要素的生产率一致为出发点,力图从其他的角度对生产成本的差异给予说明。
(2)H-O模型的假设前提①两个国家(A、B)、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两种产品(X、Y),即2×2×2的模型。
②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具有同样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
③商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在一国内可以充分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
这可以保证同种商品在一个国家之内具有相同的价格,而在国际上则存在价格差异。
④两个国家中一个是资本存量相对丰富的国家,因而资本的报酬——利息率相对较低;一个是劳动存量相对丰富的国家,因而劳动的报酬——工资率较低。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⑤在两种产品中,其中一个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劳动相对更多些(资本-劳动比较低),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个则使用的资本要素相对更多些(资本-劳动比较高),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⑥影响贸易的一些其他因素,如运输成本、需求偏好、规模效益、贸易壁垒等在分析中被抽象掉,不予考虑。
(3)H-O模型的基本命题分析①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国出口的总是那些以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总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②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如劳动与资本)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国际经济学(人大黄卫平教材第6章).
对进口配额的评价
•允许的进口数量明确 ,限制性较强。
寻租
• 企业等寻求经济收益如利润最大化机会或 政府寻求政治收益如政治局势稳定或政治 关系牢固最大化机会的行为或过程。
第三节 幼稚产业的保护
李 斯 特 的 保 护 关 税 制 度
第一,关税保护对象
第二,关税保护措施
第三,课收关税的限度
第四,关税保护措施的有步骤进行
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
•国内需求增加,进口配额不变,结 果是该种商品价格上升,生产和消 费都增加,但是进口数量不变。
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进
口数量分析
•实行进口配额可以同步增加保护作 用,而等额关税则不能。
政策含 义比较
• 1、实行进口配额——价格的调整;实 行等额关税——进口量的调整。 • 2、实行进口关税政府会得到相当于关 税数量的财政收入;而实行进口配额 的许可证收入可能属于政府或进口商。 •3、实行进口配额限制,能够进口的数量是明确的; 但实行进口关税的结果无法掌握。
P Sh
Sh+f+t
Pe E Sh+f a b c d Pw’
Pt
Pw Pw’
O Q2
Q4
QE Q3
Q1
Q
图6-5
大国进口关税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
(四)大国关税一般均衡的图形分析
A Y T B
Tr
E
D
T’ B’
C
E’
O
G
X
图6-6
大国关税一般均衡分析的图形说明
提供曲 线
•提供曲线(offer curve)又译作供应条件曲线,也称相互 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 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 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 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 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彭刚重点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彭刚重点名词解释摘要:一、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1.定义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关键概念2.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二、国际贸易理论1.经典国际贸易理论a.比较优势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2.现代国际贸易理论a.产业组织与国际贸易b.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c.南北贸易与经济发展三、国际贸易政策1.贸易政策的类型与作用2.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我国贸易政策的发展与实践四、国际经济一体化1.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层次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其影响3.全球化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五、国际金融体系1.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与功能2.国际金融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3.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管理六、国际经济学前沿问题1.全球治理与国际经济秩序2.贸易战与全球化进程3.“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经济合作正文: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等现象的学科。
本篇文章将重点解释国际经济学中的关键名词,并分析相关理论,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国际经济学涉及诸多基本概念,如贸易、汇率、关税、跨国公司等。
其中,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原因包括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和要素禀赋等。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相对优势的产品,从而实现国际贸易的利益。
绝对优势理论则认为,各国根据自身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开展国际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则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
二、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经典到现代的发展过程。
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主张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开展国际贸易。
绝对优势理论则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各国依据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
要素禀赋理论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强调资源配置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则关注产业组织、贸易政策、南北贸易等方面。
裴平《国际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国家风险与金融危机)【圣才出品】
第9章国家风险与金融危机9.1 复习笔记一、国家风险国家风险的内涵比较广泛,有时甚至是混淆不清的,它与主权风险或政治风险常被当作同义词来交互使用。
实际上,这些风险各有其特定的含义与分类,不可混为一谈。
1.国家风险及其分类国家风险是伴随着国际贷款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的,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国家风险已成为金融理论界和实务部门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般说来,以本币计量的国内资金融通所导致的风险属于国内商业风险,不属于国家风险的范畴;而政府能够控制的事件所导致的损失才是国家风险。
政府更迭、经济政策失误等引起经济衰退和企业破产,进而无法按期履约的现象属于国家风险。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把国家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发生事件的性质分有许多事件的发生,往往引发国家风险。
按事件发生的性质,国家风险可细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
①政治风险它是指一国对外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如与它国发生战争、领土被侵占等;或一国内部动荡不安,如意识形态分歧导致政变、恐怖事件造成骚乱、经济利益集团间冲突、地方性争斗及政党分裂等因素所可能酿成损失。
引发政治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政治风险常以主权风险的形态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直接对主权国家政府贷款,或由主权国家政府担保而提供贷款时,因政府行为而招致贷款损失的风险,才是主权风险。
②社会风险它是指因发生内战、种族冲突、宗教纠纷、分配不均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对立等造成的社会秩序的混乱或不稳定。
社会风险会危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削弱经济政策的效果,进而降低一国政府和居民的偿债能力。
③经济风险是指一国经济低速增长、投资意愿低落、生产成本剧增、出口收入减少、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粮食和能源进口需求高涨,以及外汇短缺等原因造成的拒付外债及其产生的损失。
国际社会的实践表明,一国长期不能履行偿债义务或陷入债务危机,大多是由经济原因所致。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外汇较为短缺。
为节约有限的外汇资源,它们往往实行十分严格的外汇管制,不允许外汇自由买卖和流动。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版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思考题:1. 画图分析说明什么是贫困化增长及其发生的条件。
2. 什么是罗伯津斯基定理?讲课要点及思路:第一节生产要素的增长与国际贸易一、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与国际贸易: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是生产要素增长的一种特殊情形,是指一国不改变要素相对丰裕度或比例生产要素增长。
这种类型的增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衡量,表现为该曲线平行地向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结果,新旧两条曲线各点的斜率相等。
二、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是指在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
三、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是指一国出口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超过了进口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
在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变或增加速度比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慢的情况下,出口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将降低该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而降低出口品的生产成本。
四、罗伯津斯基定理与贫困化增长: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同时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则下降。
第二节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一、技术差距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在1961年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解释某类贸易的发生的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发表了《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一文,对技术差距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扩展,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节需求变动与国际贸易一、恩格尔定律与国际贸易: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恩格斯特·恩格尔提出的,用来描述家庭收入变化与最基本生活品食物消费变动关系的规律。
二、示范效应与国际贸易:人们的消费水平不仅受自身收入水平的限制,也受周围与自己收入水平相近的或相同的人群消费模式的影响。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2.1 复习笔记一、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学说1.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重商主义产生和发展于15~18世纪欧洲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
15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的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
2.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其中,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又被称为重金主义或货币差额论,即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又称贸易差额论,主张减少对货币本身运动的限制,由管理金银进出口改为管制货物进出口,力主奖出限入,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3.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金银。
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真正的来源。
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
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
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2)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
4.对重商主义的评价重商主义有两个致命的缺陷:(1)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Hume,1752)提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认为国际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2)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认为,财富的增减变动不是来自于流通,而是来自于物质产品的生产。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要素的国际流动)【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0章要素的国际流动10.1 复习笔记一、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1.资本国际流动(1)资本国际流动的动因资本国际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
资本国际流动的根本原因在于追逐收益,尤其是经济的收益。
引起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动因表现在:①在不同国家间收益率的差异促使资本跨国流动,从收益率低的地方向收益率高的地方流动。
②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资本国际流动以及国际收支造成的资本国际流动。
③由于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资本国际流动,如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等。
资本在运动中遵循的是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但第一位的是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④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资本国际流动,如投机、规避贸易保护、国际分工等因素。
(2)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形式资本国际流动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区分为国家资本的输出入与私人资本的输出入、长期资本的国际流动与短期资本的国际流动、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等。
①长期资本流动长期资本流动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使用期限的资本流动。
一般而言,长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期资本包括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国家贷款等。
a .直接投资是资金投入到采矿业、工商企业、农业生产的股权资本、利润再投资、跨国公司的资金转移等,但直接投资总是要求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
b .间接投资大都属于证券投资,并且20世纪后期,国际间接投资发展迅速,其作用与影响已经超过了国际直接投资。
②短期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
短期资本的国际流动大都属于间接资本流动的范畴,实践中的短期资本流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a .与国际贸易有关的资本流动,即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存在的资金融通或结算造成的资本国际流动。
b .保值性的资本流动,即资本跨国的抽逃以避免经济状况恶化带来的损失。
c .投机性的资本流动,即利用利率、汇率的变化或证券、商品的价格变化,通过跨国转移资金造成的资本的国际流动。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9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9.1 复习笔记一、货币危机理论1.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1)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于1979年提出。
该理论假定政府为解决赤字问题会不顾外汇储备无限制地发行,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制度会无限制的抛出外汇直至消耗殆尽,该理论的基础在于当经济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发生冲突时,政府为维持内部均衡而采取的特定政策必然会导致外部均衡的丧失,这一丧失的积累将持续消耗政府外汇,在临界点时,投机者的冲击将导致货币危机爆发。
②该理论认为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矛盾,即一国固定汇率制面临的问题源于为弥补政府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而过度扩张的国内信贷。
公共部门的赤字持续货币化,利率平价条件会诱使资本流出,导致本国外汇储备不断减少。
在储备减少到某一临界点,投资者出于规避资本损失的考虑,会向该国货币发起投机冲击。
由于一国货币是可耗尽的,政府所剩的外汇储备在极短的一段时间内将被投机者全部购入,政府被迫放弃固定汇率的时间将早于政府主动放弃的时间,因此,社会成本会更大。
(2)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表明,投机冲击和汇率崩溃是微观投机者在经济基本面和汇率制度间存在矛盾下的理性选择的结果,并非所谓的非道德行为,因而这类模型也被称为理性冲击模型(ration attack model)。
该理论解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拉美式货币危机和1998年以来俄罗斯与巴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西由财政问题引发的货币波动都适用。
2.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预期的自我实现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假定,只有在基本面出问题时,投机者才会对一国的货币发起攻击。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由奥伯斯特菲尔德(M.Obstfeld)等人推出,投机者之所以对货币发起攻击,并不是因为经济基础的恶化,而是因为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
(1)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两个重要的假定①政府是主动的行为主体,最大化其目标函数,汇率制的放弃是央行在维持和放弃之间权衡之后做出的选择,不一定是储备耗尽之后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6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6.1 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
1.关税的基本概念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赋。
征收关税的目的一般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但也有为了财政收入的目的而征收关税的,因此关税被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1)关税的类型
①从价税。
按进口货物的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赋。
②从量税。
对进口货物每个单位量征收定量的税费。
③复合税。
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方法的混合使用。
④一国还会征收具有针对性的惩罚性关税,如反倾销税等。
⑤关税壁垒是指高额进口税。
通过征收各种高额进口税,形成对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阻碍,这可以提高进口货物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当进口关税税率足够高时,便形成了“禁止性关税”,即进口为关税所制止。
(2)关税的特征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一般而言,关税有如下特征:
①透明性。
关税一经公布,国内外的各个利益集团都会知道。
在征收关税时也必须按照已经公布的税率征收,不能有改动。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非歧视性。
关税具有非歧视性,即任何国家出口商只要交纳了关税就可以出口产品。
③稳定性。
关税制度一般是稳定的,若要变动通常需要经过立法等形式。
④市场功能性。
关税能使国内外价格保持自动联系,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对企业进出口有指导功能。
⑤防止寻租。
而关税的透明度防止了寻租行为的产生。
⑥保证国家利益。
关税的收入直接交给国家,防止了利益的流失。
(3)关税减让
①“产品对产品”方式(item-by-item)。
GATT的前五个回合谈判使用了这种方法。
这种谈判由双边开始,某项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与主要出口国先发起谈判。
因为GATT有最惠国待遇原则,因此双边达成的协议条款适用于多边。
②线性程序(linear procedure)。
在GATT的第六个回合肯尼迪回合(1962~1967年)中使用了这种削减关税的方法:即“一刀切”的方法。
所有工业国的非农业产品都从削减50%的起点开始开价,50%幅度的确定和美国有直接关系。
1962年美国给予总统削减关税幅度50%的权利,这一数字就很大程度影响到了GATT的线性程序削减。
③综合方式。
在东京回合中,欧共体建议高关税多减,低关税少减。
GATT经过研究、论证后,得出一个“削减公式”(tariff-cutting formula),该公式主要是为了削减关税高峰,制止关税升级。
乌拉圭回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削减,还出现了“零对零”方式(zero-for-zero),即出现了零关税承诺。
2.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
(1)自由贸易条件下福利变化图形分析
主要从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考察自由贸易条件下,即一个国家在进口不受限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制时的福利变化情况。
图6-1 自由贸易条件下福利变化分析
如图6-1所示,当世界价格w P 低于国内均衡价格e P 时,该国可以从国际市场进口数量
为12Q Q 的商品。
在未产生贸易时,该国的消费者剩余为0e P P E ,生产者剩余为e OP E 。
自由贸易进口下,消费者剩余为0w P P E ',生产者剩余为w OP E ''。
与未发生贸易相比较,该国的消费者的净福利增长了w e P P EE ',其中e w P P E E ''是从生产者剩余转移过来的(面积1),而三角形EE E '''则是自由贸易的净福利,它是消费者从过去国内高价消费转向进口低价消费(面积
2),以及在进口低价条件下新消费者进入消费而产生的新福利(面积3)。
面积2+3是自由贸易鼓吹者认为的进口主要利益之所在。
(2)小国进口关税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
在经济意义上,国际贸易中的小国是指该国在市场中只是既定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非价格的决定者。
局部均衡分析针对的是个别产品价格的变动与供求均衡的构成,主要从从价税的角度,考察征收关税后对该国进出口和福利水平的影响,如图6-2所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6-2 小国进口关税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
图6-2中,在供给水平与需求偏好不变的情况下,e P 与E Q 是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和
生产、消费量。
w P 、t P 只是自由贸易条件下和征收关税后的价格,w e P P ,国际价格低于
国内价格,出现12Q Q 的供给缺口,这一数量在自由贸易下则为进口,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
需求。
该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以维持国内生产,决定征收进口关税,图中w P 上升到t P ,这时进口因为价格上升而下降,本国生产却因为征收关税有所保护而上升,图中34Q Q 为征收进口关税后价格下的进口量。
(3)小国进口关税的几种经济效应与福利分析
①保护效应。
其数量为图6-2中的13Q Q ,是在关税保护下国内生产的增长,也称进口
替代效应,或生产效应,即以国内生产替代的那部分进口商品,因为征收进口关税后,国内价格上升,原来在世界价格下因成本太高而退出生产的厂商,这时在较高价格下又重新进入生产,国内供给增加。
生产效应的大小取决于生产产品的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大则效应大,反之则小。
②消费效应。
在图中其数量为13Q Q ,表示消费的减少,它是由于价格上升造成需求下降,人们消费水平收缩。
这一效应的大小一般取决于需求弹性的情况,需求弹性大则效应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反之则小。
③贸易效应。
它是保护、消费效应之和,即替代进口的部分加上消费的减少造成的进口的下降,因而贸易量发生的变化,即13Q Q 与24Q Q 之和。
④税收效应。
在图中这部分税收为w t P P ×34Q Q ,它是政府对于进口征收关税的财政收入。
⑤国际收支效应。
它是因进口下降引起的对外支付降低,即外汇的节约,其数量等于()1324w Q Q Q Q OP +⨯。
从经济含义讲,三角形2的部分是原有消费13Q Q 从进口低价转为消费本国生产的高价
产品的福利损失,三角形4的部分是由于征收进口关税后原有消费24Q Q 消失而造成的福利
损失,这在经济学中称为无谓损失(dead weight loss )。
整个的福利变化也被称为再分配效应。
(4)小国进口关税一般均衡的图形说明
小国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考虑的是关税的福利分析。
假设该国对X 产品征税,这样原来优势在于生产Y 产品上,现因X 产品价格上升,生产X 产品有利可图,因此资源转而增加生产X ,生产点从A 移至A ',国家按国际价格交换(小国无法影响国际价格),消费者按税后的国内价格交换,该国福利的变化由无差异曲线表示,福利水平与征收关税之前相比有所下降。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6-3 小国进口关税一般均衡的图形说明
图6-3中,A F '的Y 产品按国际价格(与原国际价格线平行的现国际价格线)交换FC '的X 产品,由于关税,A F '的Y 产品只能交换FD 的X 产品,此时交换是按照国内的价格,即过A '点的更为陡峭的价格线,DC '为关税。
(5)贸易均衡条件分析与评价
①小国征收进口关税的政策含义:任何阻碍自由贸易的做法,尽管会使得征收进口关税的国家的国内生产增加,财政收入增加,但从总体看,征收进口关税必然会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下降,必然会导致经济福利的净损失。
②小国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的启示:如果要采用关税保护国内市场时,决策者必须考察本国该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弹性。
如果本国该产品的供求弹性大,则关税的保护作用大;若本国产品供给与需求弹性较小,采用关税的做法效果就并不一定理想,此时应该设法采用其他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措施。
3.大国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
大国与小国的差别在于,它在国际贸易中交易量大,市场份额较大,所以可以影响价格,可以将征收关税的损失转嫁给出口商,这样大国征收的进口关税并不是全部都由进口国的消费者来承担。
(1)大国在国际贸易条件下的总供给曲线
作为有着进出口贸易的大国的供给曲线,是由国内的供给曲线h S (较为陡直)和国外对于该国的供给曲线f S (较为平缓)这两部分合成的,即曲线h f S +,在图中表现为折线,
如图6-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