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行业市场分析.docx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市场的发展,进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

供给方面,随着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进展,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另外,随着年轻一代的不断涌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量也不断增加。

然而,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行业的需求正在减少。

例如,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使得许多生产和制造岗位不再需要大量人力。

其次,一些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企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总体来说,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供需不平衡的局面。

一方面,传统行业的需求减少导致一些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减少,造成失业率的上升;另一方面,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企业的急需高技能人才,但供给相对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供需矛盾,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适应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其次,鼓励并支持创新创业,促进新兴行业的发展,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吸引和引导人才向急需的行业和领域流动。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也可以主动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和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此外,也可以寻求适当的职业转型,将自己的技能与市场需求更好地匹配。

总之,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状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政策和个人努力,实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适应性发展。

人力资源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领域,它不仅关乎个人就业与职业发展,也与整个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对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对于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政策和个人职业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市场供给方面的主要特点是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加。

首先,随着教育和培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和技能培训,拥有了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报告一、市场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市场需求、市场发展动态等方面展开对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市场分析与发展报告。

二、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数千亿元,而且还在不断扩大。

这一规模的迅速增长主要受益于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增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的认可。

三、市场需求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对于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企业进行战略转型和升级换代,对于具备全球化视野、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的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四、市场发展动态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人力资源管理行业也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

首先,企业对于综合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包括人才储备、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等方面。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推广,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改变着人力资源领域的方式和手段。

五、市场竞争格局人力资源管理行业需求的增加吸引了众多企业的涌入,形成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

知名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通过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在市场中占据着领先地位。

但是,随着市场的扩大,新进入者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六、市场发展趋势未来,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出几个明显趋势。

首先,企业对于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需求将更加关注,引领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向着更加深入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其次,技术的应用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再次,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将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

七、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行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在于市场需求的增多和技术的进步给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挑战在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行业规范的不完善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市场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市场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市场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不断壮大的市场规模也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将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市场分析,探讨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市场规模与发展状况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是以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为主要目标的行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承担着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一系列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这一行业的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二、市场竞争格局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目前,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这些公司经验丰富、资源雄厚,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二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互联网平台的运用,提供更加灵活、智能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三、市场发展动态1.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人力资源管理行业也开始加速转型。

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能够更高效地整合资源、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员工的满意度。

2. 人才需求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在过去,企业更加注重管理层和核心岗位的人才引进,而现在,企业越来越重视整体员工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强调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国际化趋势的增强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国际化的企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公司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管理能力,为企业提供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四、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1. 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将继续扩大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

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关于发布宁波市2020年度企业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及2019年度人工成本信息的通知

关于发布宁波市2020年度企业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及2019年度人工成本信息的通知

关于发布宁波市2020年度企业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及2019年度人工成本信息的通知各区县(市)人力社保局,“四区一岛”管委会人力社保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指导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发挥市场在工资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现将我市2020年度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及2019年度人工成本信息予以发布,并就有关情况作:一、本次发布的各职位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是在调查我市2019年度生产经营正常、工资分配制度较完善的2952家不同经济成分企业人工成本数据和433870名全年正常上班的职工工资报酬数据的基础上,经过技术归类、汇总、审核、处理和分析后形成。

其中工资统计口径为在岗职工全年应发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等。

二、发布全日制就业人员职业(工种)392个,其中管理职能类职业(工种)32个、专业技术类职业(工种)126个、职业技能类职业(工种)234个;发布包含焊工、电工、防水工、车工、钳工等在内的40个技术工人职业(工种)分等级的工资指导价位;发布12个行业门类,共计1296个职业(工种)的工资指导价位;另外发布50个行业大类,共计4039个职业(工种)的工资指导价位,基本覆盖行业中比较普通、从业者较多的职位,适合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劳动者的需求。

三、本次指导价位中发布了高位值、中位值、低位值等市场分位值以及平均值水平,适合于不同企业的需求。

市场分位值工资水平是将所有调查的员工工资水平按由低到高排序,处在某个分位上的工资水平。

其中,高位值是指将市场水平按由低到高排序,排在90%高位的市场水平所代表之数字,反映市场的高端水平;中位值是指将市场水平按由低到高排序,排在50%中位的市场水平所代表之数字,反映市场的中等水平;低位值是指将市场水平按由低到高排序,排在10%低位的市场水平所代表之数字,反映市场的低端水平;平均值是指所有样本数据的平均值,用来估计人力资源市场工资平均水平。

浅析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浅析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浅析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概念界定公共部门是行使公共权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公共利益,管理国家以及社会公共事务的一般性部门。

这里所指的公共部门包括党、行政机关、国家机关、第三部门及社会非政府组织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充分、科学、合理有效地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 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力利用、开发规划及效益优先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薄弱。

一直以来我国公共部门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认知。

首先,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没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素养。

其次,缺乏忧患和预防意识,生活安逸而缺乏奋斗的精神状态,事情发生后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最后,单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的单位人观念,造成公共部门活力不足,效率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职位设置与职能分类界定缺乏明确性。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于工业社会,主要依靠规章制度来制约运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中心,注重职能之间的相互协调。

目前,政府公共部门职能之间存在某种交叉现象,对职位描述模糊不清,无法量化也无法衡量。

(三)人事运行体制缺陷与开发培训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人事制度出现了一些弊端。

论资排辈、干部终身制,选拔任用效率不高,激励制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机构、人员精简困难。

另一方面,员工的培训与开发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以课堂授课为主,缺乏活力。

(四)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方式不全面。

奖励措施未涉及职位及级别的上升,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比较落后。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大多局限于员工培训等方面的简单数据,并未利用互联网、计算机进行深入分析。

人力资源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人力资源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人力资源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市场背景及概述人力资源行业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运营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员工素质、组织效能和竞争力。

本报告将对人力资源行业进行深入的市场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趋势以及相关挑战。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人力资源行业市场规模庞大,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的稳步增长,各国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员工队伍的壮大,人力资源市场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预计未来几年,人力资源行业的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人力资源服务涉及人力资源咨询、招聘猎头、人事代理派遣、薪酬福利管理等多个领域,其中人事代理派遣和薪酬福利管理等细分市场发展迅猛,成为人力资源行业的新增长点。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人力资源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从全球范围来看,大型跨国公司在人力资源行业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以专业化和国际化为特点,能够提供一站式综合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以及创业公司纷纷涌入这一市场,通过定位在特定领域或者地区进行细分市场的竞争。

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逐渐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并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开拓了独特的市场空间。

例如,一些在线招聘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快速筛选匹配合适的人才,减少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投入。

这使得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成为人力资源行业的一股新力量。

市场挑战和机遇人力资源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之间的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需要高效和灵活的解决方案。

其次,人力资源服务需要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例如新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转型,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人力资源行业也面临着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需要提供更为全面和战略性的服务。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兴起,人力资源行业无疑也面临着机遇。

人力资源市场调研报告(3篇)

人力资源市场调研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特组织本次人力资源市场调研。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分析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状况、行业分布、薪酬水平、招聘渠道等方面,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调研背景1. 经济发展需求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此背景下,人力资源市场的研究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 人力资源市场改革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人力资源市场改革的力度,推动了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化和市场化。

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助于推动改革进程。

3. 企业需求企业在招聘、培训、薪酬等方面对人力资源市场有较高的关注度。

了解人力资源市场状况,有助于企业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人力资源市场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及发展历程。

2.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对企业和求职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看法和需求。

3. 深度访谈法选取部分企业代表和求职者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认知和需求。

4. 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状况(1)供需总量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总量持续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同比增长3.4%。

(2)供需结构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等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较高。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人力资源需求量较大。

2. 行业分布(1)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支柱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较大。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2)服务业服务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

服务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餐饮、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

人力资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正文]近年来,人力资源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

该行业作为现代企业和国家的中枢,其发展势头需要关注和分析。

本文就人力资源行业市场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并预测其未来发展。

一、市场概况近年来,人力资源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

以2019年为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3万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占比则高达20%以上。

其中,员工招聘、培训、薪酬指导和福利管理等子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

而现阶段,国内人力资源行业以偏小企业为主,规模较大的人力资源公司占比较少。

二、市场分析1.发展趋势当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和国际化的管理理念,人力资源服务越来越成为了企业最核心的管理要素。

其中,大数据、算法、云技术等新技术正在改变着人力资源行业的格局和服务模式,成为人力资源企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推手。

另外,企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国家战略规划中出台的政策也有望带动人力资源行业的快速发展。

2.优势和劣势人力资源行业的优势在于管理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服务优质且快捷,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将企业发展和人才发展结合起来。

同时,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非常弹性化,不仅在经济上具有较强抗风险性,而且提高了企业战略转型的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人力资源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和暴力竞争,加入行业门槛较低,导致市场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服务机构,影响了人力资源行业的形象和发展。

3.竞争策略人力资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寻找更好的发展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更好地结合新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等工具,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和效率;二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三是不断扩大服务覆盖行业,拓宽服务领域;四是强化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市场机遇和挑战1.市场机遇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为中国经济和人力资源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政府的一系列人才政策也将为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状况分析一、市场发展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从劳动力供求关系、技能需求变化、就业形势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力供求关系是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状况的重要指标。

当前,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尤其是大城市和高技能领域的劳动力紧缺现象更加明显。

而相对来说,低技能劳动力的供给却相对充裕。

这一现象既体现了劳动力结构的不平衡,也对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三、技能需求变化技能需求的变化是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状况的另一重要方面。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许多传统行业的工作机会逐渐减少,而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就业机会则大幅增加。

因此,未来的人力资源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上升。

四、就业形势当前,就业形势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传统的全职工作岗位逐渐减少,而兼职、自由职业和远程办公等新就业形式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既给人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提高了人力资源市场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五、教育培训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

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教育培训市场也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提供专业、系统的职业培训和终身学习的机会将成为人力资源市场中重要的需求。

六、人力资源管理需求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现实背景下,企业需要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来进行招聘、人才储备、绩效评估等工作,以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力。

七、人力资源市场的挑战人力资源市场虽然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人力资源市场在满足快速变化的技术和产业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其次,人力资源市场还需要克服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八、提升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议为了进一步改善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状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劳动力供需关系的预测和调研,提前做好岗位需求的分析和人才培养的规划;加大技能培训和教育投入,提升人才素质和市场适应能力;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构建健全的人才激励和晋升机制。

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合作战略方案docx

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合作战略方案docx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以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合作战略方案为主题,对人力资源服务项目的合作战略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以期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概述: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合作战略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规划,旨在通过与外部服务商的合作,利用其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能力,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

合作包括但不限于招聘、薪酬福利、绩效管理、培训发展等方面,通过外部合作,能够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专业化水平,并有效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

正文:1. 合作目标的明确- 确定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合作的目标,如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招聘效率、优化员工培训等。

目标的明确将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合作战略方案。

- 在确定合作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资源情况,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2. 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估-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需要考虑其专业能力、经验和声誉等方面,并与企业的需求是否匹配。

- 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参考其他企业的经验以及与候选合作伙伴的多次沟通来评估其能力和可靠性。

- 为了保证合作伙伴的合法合规性,还需要对其进行合规性审查,以确保合作过程中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 合作模式的确定- 合作模式可以选择全面外包、部分外包或合作共建等形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资源情况进行选择。

- 对于合作模式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合作伙伴的专业能力、资源投入和风险分担等方面。

- 在确定合作模式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合作伙伴与企业的文化匹配度和资源协同效应,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4. 合作绩效评估与管理- 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建立合作绩效评估体系,对合作的效果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与监控。

- 可以通过定期的沟通交流、合作伙伴对成果的交付以及员工的反馈等手段进行绩效评估。

- 合作绩效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将对合作的后续优化和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5. 风险控制与合规管理- 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确保合作项目的合法合规性。

苹果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设计方案.docx

苹果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设计方案.docx

苹果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设计方案小组名称:成员名单:指导教师:联系方式:小组成员任务分配情况目录前言 (1)1.苹果公司岗位说明书 (2)1.1市场专员 (2)1.2项目经理 (3)2.苹果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6)2.1人力资源外部环境分析 (6)2.2人力资源内部环境分析 (8)2.3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 (12)3. 苹果公司员工招聘与测评方案 (17)3.1 测评目的 (17)3.2测评内容和方法 (17)3.3测评信息处理反馈 (20)4.苹果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22)4.1绩效考核体系制定背景 (22)4.2绩效考核体系制定目的和意义 (22)4.3绩效与绩效考核概述 (23)4.4绩效考核的方法 (24)4.5苹果公司概况 (28)4.6苹果公司绩效考核体系 (29)5.苹果公司薪酬管理设计 (32)5.1苹果公司薪酬体系 (33)5.2苹果公司薪酬系统 (36)5.3苹果公司薪酬体系分析 (40)6.苹果公司关系管理制度 (42)6.1苹果公司现行员工管理制度 (42)6.2苹果公司员工关系管理制度存在的缺点 (43)6.3改进方案 (45)参考文献 (46)前言苹果公司(Apple Inc.)一家以“变革”为口号的高科技公司。

2007年由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更名而来,核心业务为电子科技产品,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知名的产品有Apple II、Macintosh电脑、Macbook笔记本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商店、iMac一体机、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

2014年11月26日苹果公司周二盘中市值首次突破7000亿美元,成为标普中首家市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公司。

每当有重要产品即将宣告完成时,苹果都会退回最本源的思考,并要求将产品推倒重来。

波士顿咨询服务公司共调查了全球各行业的940名高管,其中有25%的人认为苹果是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思考.docx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思考.docx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思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需要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是企业最具能动性的资源,相对于企业的物质资产更具有绿色发展的实践性意义。

本文探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而构建相应的战略框架,深入探究如何将绿色理念与招聘和选拔、培训和开发、绩效考核和评估、薪酬和奖励、员工赋权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六个人力资源管理要素有效结合。

一、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发展现状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保持内外部和谐,将社会、企业和员工看作是一个协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在低碳经济模式的驱动下,采用绿色管理手段,以高效、低耗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

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现代的人本管理,再到如今提倡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人类思想文明不断进步发展的结果。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张以人为本,消除组织内的“非绿”行为,构建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二是注重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将环境绩效纳入企业的战略管理中,追求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协调统一,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共同发展。

绿色经济浪潮席卷全球,影响并改变着传统企业的发展战略模式。

我国企业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除了要注重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发挥自身市场优势,还需要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制订顺应时代变化的战略规划,而人力资源作为战略系统中的核心要素,管理转型已成为必然的历史潮流。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其在利益相关者和政F的推动作用下,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绿色化来影响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进而改善组织环境绩效的考核结果,也因此推动了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然而,企业在实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阻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主要分为外部阻碍因素和内部阻碍因素,涉及市场规范、经济壁垒、行业竞争、组织管理诸多内容(见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近年来,世界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低速运行的可能性大,达国家复慢,新体增速一步回落,世界整体复疲弱乏力,增速度放。

与此同,易、新技争倒逼中国型升。

高盛最新告《全球与市展望》中,中国未来25 年的年人口每年将下降0.47%,人口利逐消失。

未来,中国要以人才利代替人口利,由市代向本代,在新一的展中得争。

共享、互网、工 4.0等新以及云、大数据等新技也在深刻影响中国企的未来展,也在促使人力源管理必跟上代,行革与新。

管理大德克:“互网消除了距离,是它最大的影响。

”在互网思的冲下,的界正在消失。

新成企人力源管理面的最大挑,扁平化的网状价构取代了以往科制的垂直构,个人与不再是的依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成“自雇佣者”,极挖掘每一位工的潜力,他的才能,造极向上、开放包容的企文化。

同,人力源管理更用“数据”,在人力源管理的各个,都可以将人力源的行特征以数据化的形式呈,如大数据效管理平台,基于大数据的人均效能分析系,基于大数据的人才招聘与人匹配等。

于人力源管理而言,互网+人力源管理意味着不是在某个人力源管理模上提供工具,而是在整个人力源管理流程都互网化,人力源管理、工及企三方都来性改。

在互网+代下,企招聘、人才管理、效考核、文化构建等都需要化重新思考和架构。

人力源部需要聚焦在核心价,最大程度地开人才价、激工的内力和工作情,打造一个富有活力、充效率的新型,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和展自身价。

共享、互网 +、云、大数据、人口利⋯⋯个代充了各种数,企展面多重挑,人才争愈演愈烈,人力源管理正在向更广、更深拓展,技上的新和思方式的也正在引企人力源管理的型与升。

在个高度不确定、以覆性新的代,人才被重要的本。

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不能准确知企的未来展,但可以肯定的是,企的成功一定与人才密切关。

于企而言,除了秀人才,更重要的是管理人才的能力。

了高与企展的目,我会充分各方面资源,对人才进行有效激励与管理。

德勤《 2016 年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发现,为应对数字化技术、商业模式和劳动力人口的急速变化,92%的商业和人力资源领导者已经确定要重构其组织,以满足全球业务发展的需求。

未来,以特定任务为目标的工作团队将成为企业组织的常态结构,组织结构比以往更加具有柔性和灵活性。

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加深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连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大挑战,我们会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全局性地进行人力资源战略配置,为企业创造独特的人力资本优势。

结合国际局势和国内人力资源市场的情况,分析市场的现状如下:一、劳动争议成为企业最迫切解决的人力资源问题;《劳动合同法》生效实施多年以来,劳动争议纠纷出现了从案件数量大爆发到高位运行的态势,劳动争议案件已经成为占民事案件数量比例较高的一类案件类型,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息息相关。

就河北省为例,数据显示的现状是:1)争议案件所涉及行业分布根据检索到的数据,我们分别统计出了劳动争议案件在各行业中的占比。

劳动争议案件的行业分布极为不均,争议多发行业前五位依次为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

这显然与河北省特有的产业结构特点有关。

河北省一直以制造业为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拥有国家确定的13 个煤炭基地之一冀中煤炭基地,大量的用工规模是引起大量劳动争议案件的最主要因素。

而建筑业,又因其极不规范的用工模式及较高的工伤风险程度,一直以来就是劳动争议的重灾区。

除此之外,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等国家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用工过程中发生的劳动争议数量也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这些行业的案件数量占据了 2014 年河北省劳动争议案件总量的约7%。

在“后《后劳动合同法》”时代,面对法律意识逐渐增加的劳动者,这些用人单位应摒弃自身角色的优越感,在积极解决体制遗留问题的同时,针对合同制劳动用工给予相当的重视。

2)争议案件所涉及审理程序在所涉 2453 份裁判文书中,一审案件 1561 件、二审案件 823 件、重审案件 43 件、再审案件26 件。

可见,在劳动争议领域,员工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仲裁程序一直持续到二审甚至再审的情况屡见不鲜,案件的审理难度逐渐加大。

从劳动争议案件仲裁、诉讼程序图可知,一起劳动争议纠纷,仲裁程序期限为60 天,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审限分别为 6 个月和 3 个月,此后还可能启动重审、再审和执行程序。

总之,在当事人穷尽法律救济程序的情况下,一起劳动争议纠纷的处理程序最长可耗时近3年。

这也再次提醒了所有用人单位在用工时需要更为谨慎,否则一旦出现劳动争议,很可能陷入长期诉讼,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

3)案件所涉及争议类型律师随机选取了省会石家庄市的劳动争议案件,并对其全部案件的争议具体类型作了进一步分析。

我们发现,河北省的劳动争议案件如今已呈现出纠纷类型多样化趋势,但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也有其较为明显的地点。

从图示中不难看出,争议的重灾区体现在:经济补偿金、支付工资、社会保险、二倍工资、加班∕年休假工资及劳动关系认定上。

二、劳动法的普及程度和雇佣双方的法律意识的变化,纠纷案件随之变化;通过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检索,我们分别从用人单位层面、劳动者层面、司法层面、立法层面、行政执法层面来分析案件发生的成因:1)企业用人单位层面首先,企业经营者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劳动者保饭碗、求保障、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矛盾,使得资方与劳动者处于利益冲突的两端。

这种利益冲突便通过劳动关系确认、工资报酬、社会保障等纠纷形式体现出来。

其次,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经营理念滞后、管理制度落伍、和谐用工氛围缺失,导致劳资关系紧张,企业内部疏导、调处机制也未能发挥有效作用。

2)从劳动者层面首先,劳动者权利意识的觉醒,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导致了劳动争议案件多发。

当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劳动者不再一味忍让,而是选择通过正当的途径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

其次,仲裁、诉讼的费用大幅降低,劳动者维权的成本下降,进一步促进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多发。

劳动争议仲裁已经取消收费,提起民事诉讼,诉讼费均为十元。

作为弱势群体的劳动者再不会由于经济困难而放弃维权机会。

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滥诉现象的产生,只要是法律法规中提及的项目,劳动者不管是否与自己的情况相符,均提出相应的赔偿请求,导致司法资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再次,因劳动争议皆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关系,往往一名员工带头,串联与其有相似情况的其他员工共同进行维权,调解工作极难开展;另一方面,涉及同一问题的员工,其中两三人在案件中胜诉的辐射作用也相当强大,往往会带动本企业五个、十个,甚至上百个员工陆续或共同起诉,给企业带来极大危机。

3)从立法层面《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实施,致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原有的利益格局与力量对比产生了重大变化。

《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的正式颁行,在实体方面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更为周全的保护,这也是用人单位败诉率极高的主要原因。

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实施,也在降低仲裁、诉讼成本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劳动争议纠纷的解决途径,明晰了相应操作规程,方便劳动者以更简便、更经济的方式来解决纠纷。

在立法政策对劳动者保护力度逐渐加大的背景下,劳动者对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期望值升高,其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也逐步提高,很多劳动者也如愿以偿,这样就产生了示范效应,于是更多的劳动者纷纷效仿,导致了大量劳动争议纠纷如潮般地进入仲裁及诉讼领域。

4)从司法层面现行的法律体制尚不完善,劳动立法虽已有了较大突破,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可以适用的法律依据相对繁杂,甚至相互之间还存在冲突,导致仲裁机构和法院在相同问题上的认识法不一致,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大量存在。

这导致当事人对两个部门的处理结果均存有疑虑,院判决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敦促当事人服判息诉的工作难以开展,甚至还有不少当事人穷尽民事救济途径后又提起行政诉讼。

5)从行政执法层面一方面,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通过法律咨询、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等手段,大大拓宽了劳动者寻求法律救济的渠道;另一方面,部分劳动监察等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使得部分存在管理漏洞和瑕疵的企业依旧逍遥法外,这些企业认识不到其行为的危害性,权益受到侵害的员工不得不通过仲裁诉讼维权,导致大量劳动争议案件的出现。

三、企业员工的资料真实性和能力评估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面对劳动用工风险的防范对策和减少争议案件的情况,我们有相应的对策;企业用人和劳动者就业这双方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双方!但是,如今状态下的市场现状情况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不能从源头来保证双方的适配程度!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从法律层面和管理层面等制定了相应的对策1)法律培训学习常规化首先,对企业法务专员的劳动法业务培训常规化。

一些企业的法务可能在其他领域非常专业,但常常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感觉力不从心。

劳动领域法律规定非常庞杂,且几乎每年都有更迭,甚至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冲突,没有持续性的关注及实战经验的积累,很难娴熟驾驭劳动争议案件。

其次,对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的培训常规化。

基础的法律培训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劳动争议预警和预判能力。

企业内心应有一个警戒线,当发现有一些员工有争议苗头的时候,应首先启用企业文化、人文管理等看似概念化但实则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当争议越到警戒线的时候,企业应切换到法律的思维上来,要清楚地知道争议即将发生且应如何应对。

定期对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进行法律培训,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摸清引发劳动争议的风险点所在、关注可能引发争议涉及的员工、树立正确的证据意识、吃透解决争议的法律规定。

如此,才能将争议化解工作贯穿至发生的始末,最大程度减少企业的损失。

2)制定符合公司的管理模式这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纠纷产生的根本途径。

一方面,帮助企业更新观念,通过法律知识的培训,让企业从而迅速树立《劳动合同法》所倡导的新型用工理念,为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给企业提供完善的制度建立,并对企业进行合规性审查服务。

例如,薪酬管理制度,很多企业做的非常笼统,而真正有效的薪酬制度,需要配套工龄工资管理制度、年终奖金管理制度、提成奖金管理制度等,相互间形成配套且能够相互协调的整套制度。

另外,很多公司的规章制度会出现与《劳动合同法》或其他相关法律强制性规定相互严重冲突和矛盾的地方,用这种错误的规定来规制相关的劳动者是无效的,而此种错误就需要专业的人员定期对制度进行全面梳理3)建立企业和员工的征信体系和统一的衡量标准平台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服务模块的同时也建立相应的征信标准,企业用人可以通过员工的综合评价表里了解相应的信息,从而更加快速准确的匹配职位,为招聘到更优质的人才提供很大帮助;员工也可以通过平台来寻找符合自己能力的相关职位,少走很多弯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