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经济学汇总版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74bf7e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c.png)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的定义和分类1、什么是货币?货币就是能够用来交换其他商品的东西。
2、货币的分类:(从发行方式角度)1)按是否有国家信用作担保分为自由铸币制和信用货币制;
3、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和计价单位等6项职能。
(2)按与同一般等价物关系的密切程度分为一般等价物货币和货币。
货币具有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而且是普遍使用的一般等价物,只有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商品共同充当它的等价物时,才有可能出现,例如贵金属(金银等)充当货币,这种货币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反之则不然,这样的货币不具有通用性。
( 3)按货币与商品价值的关系分为商品货币和货币。
货币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但商品价值是否转移到货币中去,并不改变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职能决定了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承担起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多种职能。
二、货币制度的类型货币制度就是货币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
从本质上看,货币制度就是货币的运动规律和制约机制的总和,是一定社会中人们对货币的认识、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社会制度,是货币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条件。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1、最早的货币制度:贝壳,贝壳作为货币的历史悠久,远在4千年前的尼罗河畔,先民就用贝壳作为工具进行渔猎和农业活动。
金属货币是由铜、锡等金属铸造的。
中国人民
银行在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合法货币。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f13bfe9e3143323968938d.png)
货币金融学一、货币、收入、财富关系:货币就是收入或财富,这句话是错的。
二、货币形态的演进: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纸币)三、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世界货币(可自由兑换、币值较稳定、又被乐于接受)四、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五、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M0(现钞)、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六、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七、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无限法偿: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法律规定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但是,用辅币缴税、向政府兑换本位币的数额则不受此限。
八、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九、“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
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均可自由铸造,融化及自由输出入国境,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银币充斥市场,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又叫“格雷欣法则”。
十、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信贷行为)商业信用(商品资本为对象)具体形式包括企业之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理等银行信用(以货币资本为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等业务提供的信用。
货币金融学重点知识点
![货币金融学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9aa23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4.png)
引言概述:货币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货币系统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将分析货币金融学的五个重点知识点,并在每个知识点中详细阐述相关的小点。
正文内容:1.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货币供应的组成:货币的狭义和广义概念,包括中央银行货币和商业银行货币发行。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以及这些需求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货币市场和利率货币市场的功能和特点:包括提供流动性和资金调剂功能,以及货币市场利率的决定因素。
利率的含义和种类:市场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区别,以及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3.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作用:包括货币发行和管理、维护金融稳定和控制通胀等。
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目标:国库券、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以及控制通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等货币政策目标。
4.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银行体系的组成和功能: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不同类型银行的职能。
金融市场的分类和特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5.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货币供应的过多或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转型经济体中的货币供应问题:在转型过程中货币供应的管理和调控。
总结:货币金融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货币系统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通过分析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货币市场和利率、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以及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等五个重点知识点,详细阐述了其中的小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大一货币金融学全部复习知识点
![大一货币金融学全部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a6ba0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1.png)
大一货币金融学全部复习知识点货币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货币及货币市场的现象和规律。
作为大一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货币金融学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复习大一货币金融学的全部知识点。
1. 货币的概念及货币职能货币是指在经济交换中被广泛接受的支付工具,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等职能。
货币的发展与货币职能的演变是货币金融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2.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是指经济体中货币的总量,由中央银行通过决定货币基础与货币乘数来控制。
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体对货币的需求量,受到货币收入、利率、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3. 货币市场与货币政策货币市场是指短期资金的交易市场,其中包括央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交易。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调节货币供给与需求,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4. 利率与利率决定因素利率是指借贷资金的价格,是货币金融市场的重要指标。
利率的决定因素包括货币供求关系、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经济政策等。
5. 货币的价值与通货膨胀货币的价值是指货币单位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量,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
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实际需求,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6.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用来实施货币政策的手段,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以及直接干预外汇市场等。
7. 货币供应量与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总量,货币乘数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存款扩张贷款的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倍数增长。
8. 银行业与货币创造银行业是货币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通过资金的筹集、存贷款和支付结算等活动进行货币创造。
9. 货币信用与金融市场货币信用是指借贷双方基于信任而形成的支付承诺,金融市场是指长期资金的交易市场,包括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等。
10. 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影响,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促进就业等目标。
货币经济知识点总结
![货币经济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5ff8d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5.png)
货币经济知识点总结货币是人们在市场交易中所使用的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三个基本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是一种用来衡量商品和劳务交换价值的标准。
作为流通手段,货币是一种便于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
作为支付手段,货币是一种用来支付债务的财务资产。
货币经济是指通过货币在市场中进行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的经济活动。
本文将从货币的定义、货币的发展史、货币的功能和货币的政策等方面,总结货币经济的知识点。
一、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一种通用的交换工具,它在市场交易中具有普遍接受性,并且具有相对稳定的价值。
货币通常由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它可以是纸币、硬币或数字货币等形式。
货币的价值来源于人们对其信任和承认,而不是其本身的价值。
货币的货币价值是指其在市场上可以换得的实物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货币的购买力是指以货币为媒介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
二、货币的发展史货币的发展经历了自然经济时代、商品经济时代和货币经济时代三个阶段。
在自然经济时代,人们直接以商品交换商品,但由于商品的可分性和便携性等问题,交换的效率很低。
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开始使用某种商品作为交换媒介,如稀有金属、贝壳、盐等,这种商品通常具有通用性、稀缺性和耐久性。
在货币经济时代,人们逐渐采用金属货币、纸币和数字货币等形式作为交换媒介,这种货币具有便携性、易分割性和普遍接受性。
三、货币的功能货币具有三个基本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可以衡量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价值,帮助人们比较不同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价值。
作为流通手段,货币可以便于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提高交易的便利性和效率性。
作为支付手段,货币可以用来支付债务,支持人们在市场中进行交易和投资活动。
四、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或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关于货币供应、利率和汇率等方面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通货膨胀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货币稳定。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开展外汇干预和实施资本管制等手段来实现。
货币金融学习题及答案汇总
![货币金融学习题及答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9d80e4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75.png)
钱币练习题一、选择题 (含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1.钱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A、交易媒介 B 、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D、价值储藏2.钱币在执行()职能时,能够是看法上的钱币。
A、交易媒介B、价值储藏 C 、支付手段 D 、价值尺度3.以下说法哪项不属于信誉钱币的特色()。
A、与金属钱币挂钩B、是一种信誉凭据C、依赖银行信誉和政府信誉而流通D、是足值的钱币。
4.我国的钱币层次区分中一般将现金划入()层次:A、M0 B 、M1 C 、M2 D 、M35.虚金本位制也叫()。
A、金币本位制B、金块本位制 C 、生金本位制 D 、金汇兑本位制6.金银复合本位制的主要缺点是()。
A、造成价值尺度的多重性B、违犯独占性和排他性C、惹起兑换比率的颠簸D、致使币材的贫乏7.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的过渡方式是()。
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跛行本位制D、金块本位制8. 以下哪一种经济体中,支付系统的效率最低?()。
A、使用黄金作为商品钱币的经济体B、易货经济C、使用不兑现纸币的经济体D、使用通货和存款钱币的经济体9. 以下哪一种经济体中,商品和服务能够直接互换成此外的商品和服务?()。
A、使用黄金作为商品钱币的经济体B、易货经济C、使用不兑现纸币的经济体D、使用通货和存款钱币的经济体10. 以下哪个不是钱币的目的或功能?()。
A、价值积蓄B、交易媒介C、防止通货膨胀的冲击D、价值尺度11. 以下哪一种是商品钱币的例子?()A、 5 美元钞票B、鉴于在美国的某银行账户签发的支票C、信誉卡D、战俘集中营中的香烟E、上述选项都正确12. 以下哪一种是不兑现纸币的例子?()A、 5 美元钞票B、 20 美元金币C、原始社会顶用做钱币的贝壳D、战俘集中营中的香烟二、判断题 (在以下题目中,你以为是对的打√,错的打×)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支票和信誉卡都是钱币。
()2、易货经济的效率很低,因为想要完成,一定实现“需求的两重符合”。
货币金融学西财知识点总结
![货币金融学西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5b8d0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3.png)
货币金融学西财知识点总结一、货币的概念和功能1. 货币的概念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并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工具。
货币有三个基本属性:一是货币是一种流通手段,即它能用来进行交易;二是货币是一种价值尺度,即它能用来衡量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三是货币是一种价值储藏工具,即它能用来存储财富。
2. 货币的功能货币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作为交换媒介,即作为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工具;二是作为价值尺度,即作为衡量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值的尺度;三是作为价值储藏工具,即作为存储财富的手段。
二、货币的产生和发展1. 货币的产生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从商品交换到货币交换的演变过程。
在原始社会中,商品是直接交换的,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进化为间接交换,最终形成了货币交换,即人们用货币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
2. 货币的发展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从黄金和银行纸币到现代电子货币的演变。
在古代,黄金和银币是主要的货币形式;在近代,银行纸币和纸币成为主要货币形式;而在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货币成为了主要的交换媒介。
三、货币的供给与需求1. 货币的供给货币的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来控制的,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的供给量。
货币政策包括开放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手段。
2. 货币的需求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人们的交易需求和财富需要。
货币需求函数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即货币需求量与货币利率呈负相关关系。
四、货币的价值和汇率1. 货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是指货币在交换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购买力。
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其供给和需求,当货币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时,货币的价值将下降;相反,当货币供给减少或需求增加时,货币的价值将上升。
2. 汇率汇率是一种用于表达两种货币之间的比率。
可以分为直接报价和间接报价。
直接报价为外币单位兑换本国货币单位,间接报价为本国货币单位兑换外币单位。
汇率有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分。
五、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均衡1. 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均衡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均衡是指在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保持均衡的状态。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f13e2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6.png)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产生:社会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二、货币形式的发展(一)实物货币(二)金属货币(三)信用货币1.传统信用货币两种信用形式:一是银行债券二是纸币2.现代信用货币三、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职能(二)流通手段职能(三)贮藏手段职能(四)支付手段职能在银行存钱属于支付手段职能(五)世界货币职能四、货币数量的界定(一)狭义的货币量:现金加活期存款(三)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划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划分的一般性标准应该是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
一般我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成为准货币或亚货币。
五、货币层次的划分(一)基本公式M1=C+Dd(M1表示第一层次,C表示现金,Dd表示活期存款,Ds表示储蓄存款,Dt表示定期存款,Dn表示其他所有存款,L表示除存款以外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二)货币层次划分依据: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依据是流动性。
包含三重要求:1、不受损失2、及时转化3、现实购买力六、货币制度定义: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包含四个方面: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制度。
“角”“分”为辅币单位。
七、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以币材为代表。
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大阶段。
金属货币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符合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货币制度信用货币本位制八、金银复合本位制九、金本位制的特点:1.以黄金为主币材料,流通金铸币,无限法偿还,国家对铸币有法定的样式和含金量规定。
(最主要的)第二章、信用和信用工具一、信用的含义:信用是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贷款行为。
二、信用形式(信贷信用体系中,最典型的直接信用是证券信用,最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信用。
货币金融学公式汇总
![货币金融学公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07763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4.png)
货币金融学公式汇总1. 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公式:货币乘数是指总货币供应量与银行准备金的关系。
货币乘数公式为:货币乘数=1/银行准备金率2. 金融准备金率(Monetary Reserve Ratio)公式:金融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需要按照法规规定存留的比例,公式为:金融准备金率=银行准备金/存款3. 货币乘数模型(Money Multiplier Model)公式:货币乘数模型用于预测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乘数模型公式为:货币供应量=货币基础*货币乘数4. 货币需求量(Money Demand)公式:货币需求量指个人和机构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
货币需求量的决定因素包括货币收入比率、利率和价格水平。
货币需求量公式为:货币需求量=K*(Y/P)(1/V)其中,Y表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P表示价格水平,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K为系数。
5.劳动力市场公式:劳动力市场公式用于预测就业率和失业率的变化。
劳动力市场公式为:就业率=就业人数/劳动力人口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口其中,劳动力人口等于就业人数加上失业人数。
6.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公式:货币供应量是指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
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包括中央银行的政策和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
货币供应量公式为:货币供应量=高外溢贷款+商业银行贷款7.货币政策效应公式:货币政策效应公式用于衡量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效应公式为:Y=C+I+G+NX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NX表示净出口。
以上公式只是财经金融学中的一小部分,涵盖了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和其他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
货币金融学的公式和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货币金融学总结
![货币金融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777fb303d8ce2f016623aa.png)
货币金融学总结1、货币流通:货币收支以个人、经营单位、财政及机关团体、金融机构等为中心,还有对外的货币收支。
这些货币收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现实的货币收支。
这些收支紧密连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流通。
2、古代货币起源说:①主流观点:肯定商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②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3交易成本说: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 n 指商品数量):1/2 n﹙n-1﹚:n-1 (货币交易比物物交易节约成本)4、货币的不同形态:实物货币—的期限结构为代表。
③收益率曲线是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图形描述。
收益率曲线并不总是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即向上倾斜。
通常归纳为四种图形。
④收益率曲线并非简单向上倾斜,是由于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
归纳各种有关理论,作用于利率期限结构的因数有:对利率的预期;对流动性的偏好;资金在不同期限市场之间的流动程度等。
⑤因此,就有了相应的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
㈠预期理论⑴预期理论有以下假定:a投资者服从利润最大化原则;b全部投资者都是风险中立者;c不存在证券买卖的交易成本;d投资者都能证券预测未来的利率;e不同期限债券之间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
⑵预期理论的出发点是:长期证券的到期收益率等于现行即期短期利率和未来预期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
⑶即期利率是指对不同期限的债权债务所标明的利率(复利);远期利率则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⑷由于长期证券收益率是短期收益率的几何平均,则Fn代表第n年的远期利率,rn代表第n年的即期利率。
因此,只要知道相邻两证券的到期收益率,就可以计算出每期预期的短期利率。
即投资者如果知道各种期限的收益率rn,就可以知道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值。
⑸预期理论认为,利率的期限结构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
货币金融学重点归纳
![货币金融学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3ba495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12.png)
货币金融学一、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 是以信用为保证, 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制造的信用凭证, 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2.格雷欣法则: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 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被人们收藏、熔化或输出, 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将充斥市场。
3.货币制度: 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4.信用: 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5.基准利率: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6.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拆合多少单位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7、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拆合多少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8、直接金融市场:以证券类金融机构为核心, 通过资金盈余者直接购买资金短缺者债权或产权来融通资金所形成的市场。
9、间接金融市场: 以存款类金融机构为核心, 通过存款类金融机构向资金盈余者出售金融工具, 向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所形成的市场。
10、货币市场: 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金借贷或短期信用工具买卖所形成的供求关系的总和。
★11.同业拆借: 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为解决临时资金困难, 调剂头寸所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
12.票据贴现:票据持有者将未到期票据转让给贴现银行, 以取得资金的行为。
13、金融远期: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 按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
14.金融期权: 指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合约。
15.投资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基金受益凭证聚集众多中小投资者的资金, 进行多元化证券组合投资, 将投资收益按基金份额进行分配的金融机构。
16、政策性银行: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 为贯彻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 以国民经济的整体性和长远利益为目标, 在特定的业务领域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的专业性金融机构。
17、中央银行:18、货币需求: 指在一定时期内, 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 对货币需求的量的总和。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b24815b9d528ea80c7798f.png)
货币金融学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所发挥的一种功能,是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交易媒介,是使所有的商品得以交换的功能。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后,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4、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偿还债务或进行单方面价值转移时所具有的功能。
5、世界货币:当商品职能越出国境,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就会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这就是世界货币职能。
三、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划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1)M0(现钞)、(2)M1(狭义货币=现金+活期存款)、(3)M2(广义货币=M1+准货币,所谓准货币,一般是指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注:稳定物价,控制M0、M1四、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为了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各个要素所作出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五、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基本内容)1、货币材料:是整个货币制度赖以生存的基础2、货币单位3、货币种类4、法定支付偿还能力5、货币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6、发行准备金六、货币制度的演变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1)平行本位制(2)双本位制:“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3)跛行本位制:指国家规定金币可自由铸造,银币不能,只能以固定比例兑换金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2)金块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4、金本位制的崩溃5、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一、信用的形式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包括商品的赊购赊销和预付货款两种类型。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83fa34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b.png)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总结一、货币、收入、财富关系:货币就是收入或财富,这句话是错的。
二、货币形态的演进: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纸币)三、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世界货币(可自由兑换、币值较稳定、又被乐于接受)。
四、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五、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M0(现钞)、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六、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七、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无限法偿: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法律规定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但是,用辅币缴税、向政府兑换本位币的数额则不受此限。
八、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九、“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
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均可自由铸造,融化及自由输出入国境,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银币充斥市场,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又叫“格雷欣法则”。
十、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信贷行为)商业信用(商品资本为对象)具体形式包括企业之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理等银行信用(以货币资本为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等业务提供的信用。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c84fbfb2b160b4e777fcf97.png)
P527i•货币失衡:即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
2•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即货币供给大于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
3•通货紧缩:也称通货不足,是指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即货币供给满足不了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4•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牛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其中包括了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衣食住行、水电、医疗、教育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5•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称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商品的批发价格编制的物价指数,反映包括了原材料、中间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批发价格的变化。
6.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全部生产资料、消费品和劳务费用的价格的变动。
7•通货膨胀的类型:根据物价上涨的方式(1)公开性通货膨胀:是指市场机制充分运行和政府对物价不加控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或是政府虽然施加控制,但因通货膨胀的压力太大而未能生效,价格上涨的特征非常明显。
(2)隐蔽性通货膨胀:是指政府当局采取物价管制而使一般物价水平不能自由上升的通货膨胀。
根据物价上涨的速度(1)爬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年率为2%-3%的状态(2)温和通货膨胀:低于7%的通货膨胀率,或者是低于10%的通货膨胀率(3)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物价连续暴涨但持续时间不会太久,货币完全丧失价值贮藏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交易功能。
根据通货膨胀可否预期(1)预期通货膨胀: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预计将要发生通货膨胀,无避免经济损失,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预先计算进去。
(2)非预期通货膨胀: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之后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涨 _______而产生的通货膨胀。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238f02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2.png)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一、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2、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然结果。
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二、货币的演变1、实物货币:以实物作为货币,如牲畜、布帛、贝壳等。
2、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货币,如金、银、铜等。
3、纸币: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如人民币、美元等。
4、电子货币:以电子方式作为支付工具,如信用卡、电子钱包等。
三、信用与金融市场1、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是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资金交易的场所。
3、金融市场的结构:金融市场的结构是指构成金融市场的各组成部分的比重和相互关系。
4、金融市场的类型: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等。
四、货币供给与需求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的货币量。
2、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动机而形成的对货币的客观需求。
3、货币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均衡状态。
五、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2、金融调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调节经济中的货币数量,使之符合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
3、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从中央银行到经济部门的中间环节或途径,包括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两个传导机制。
货币金融知识点整理货币金融学是一门涵盖广泛且实用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货币、信用、银行、国际金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货币金融学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整理。
1、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同时也是价值的尺度。
货币经济学汇总版
![货币经济学汇总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99da7567ec102de3bd8903.png)
第一章货币基本理论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作用货币的作用:表现在货币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节货币的定义、形式和层次划分一、货币的定义:1.马克思:(1)本质定义:货币是一个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职能定义:货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西方货币银行学的货币性规定:1.凯恩斯:货币是流动性最强、收益率为0的资产2.弗利德曼: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栖所3.钱德勒:货币是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为交易媒介、支付工具、价值贮藏和计算单位的商品。
现实存量定义:信用货币不仅包括流通中的货币也包括银行存款二、货币形式的演进(一)货币材料的选择标准:一般性、特殊性(二)货币形式的发展阶段:实物货币—铸币—可兑换的银行券—不可兑换的银行券—电子货币(未来货币)(实体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三)货币层次划分和计量依据:货币的流动性(金融资产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我国的货币口径M0= 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M2=M1+准货币(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第三节第三节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第二章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演化第一节1.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一国、一个区域或国际组织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相应范围内货币的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按照货币特性来分类: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单位 2、确定货币材料 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结构(规定主币和辅币) 4、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法偿力是指法律赋予货币一种强制;流通的能力,任何人不能拒绝接受) 5、货币铸造与货币发行的规定 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第二节2、货币制度的类型及演变银块本位银本位制银汇兑本位银币本位平行本位金属货币制度复本位制双本位跛行本位金币本位金本位制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不兑现的纸币制度Ps:各个本位的特点也要记一下基本形式:银本位制——金银复本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银本位制: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维持固定关系,以白银为主币材料,银币为无限法偿货币,具有强制流通的能力;主币的名义价值与所含的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相等,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货币经济学整理
![货币经济学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4eed02c89eb172dec63b7aa.png)
精选课件
第一节 金融机构与资金融通
一、直接融资的优点:
1. 筹资范围广 2. 规模大 3. 可以连续筹资 4. 具有社会宣传效应
精选课件
第一节 金融机构与资金融通
二、直接融资的缺陷:
1.对投资者的要求很 2. 投资风险较高 3. 融资门槛较高
精选课件
三、间接融资的优点:
1.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 2. 灵活方便——聚少成多、续短为长 3. 分摊风险 4. 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5. 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6. 提高金融的规模经济
精选课件
通常国家弥补赤字的途径:
增税 发行钞票 向社会举债
17世纪,英国开始发行了以税收保证支付本 息的政府公债,信誉度很高。因其带有金黄色的边, 因此被称为“金边债券”。后“金边债券”一词泛 指所有国债。在美国,经权威性资信评级机构评定 为最高资信等级(AAA级)的债券,也称“金边债 券”。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一、信用的基本形式:
1.商业信用 2.银行信用 3.国家信用 4.消费信用 5.国际信用 6.民间信用 7.证券信用 8.租赁信用
精选课件
重要概念:
❖ 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上,交易一方对另一方缺乏充分 的了解,以至于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 逆向选择:那些最可能造成不利(逆向)后果即制造信贷 风险的潜在借款人,往往是那些最积极寻求借款,并且最可能 获取贷款的人。 ❖ 道德风险:指借款人从事不利于贷款人的(不道德)活动 的风险(危险),因为这些活动增大了贷款无法清偿的概率。
式中,L1表示交易需求,L2表示投机需求,L1 (Y )为收入Y 的递增函数, L2( i )为利率 i 的递减函数。
精选课件
❖ 凯恩斯的货币供求均衡与均衡利率的决定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货币金融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80bdafb7e21af45b307a8e5.png)
1、狭义货币:M1=通货C+活期存款Dd+其他支票存款+旅行支票2、广义货币:M2=M1+Ds储蓄存款+Dt定期存款;M3=M2+Dn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存款;M4=M3+L 银行与金融机构外的所有短期流动资产。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即期交易);储藏手段;支付手段(跨期交易);世界货币。
4、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本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和商品经济一样,都是以私有制存在为前提的。
5、信用的基本要素:信用主体、信用标的、信用载体、信用条件6、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7、信用工具: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是贷者与借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工具。
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
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要求信用标的具备可转让性,以充分满足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这就要求信用标的物由标准化的、可精确定价的和可广泛接受的载体来承载,这个载体就是具备充分流动性的信用工具。
8、主要的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往来时发生的信用,其主要方式是预付和赊销,相应的信用工具是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作为典型的直接信用,具有交易直接而迅速、交易费用低等特点。
此外,商业信用在一点程度上扩大了商品交换渠道,调剂了商品市场,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对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缺陷】:1--授信规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限制;3--商业票据接受性有限;4--信用链条具有不稳定性。
(2、银行信用:通过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将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进行社会化资金分配的信用形式,其典型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银行信用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等优势,它大规模地促进社会资金全方位、多层次流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信用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货币基本理论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作用货币的作用:表现在货币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节货币的定义、形式和层次划分一、货币的定义:1.马克思:(1)本质定义:货币是一个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职能定义:货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西方货币银行学的货币性规定:1.凯恩斯:货币是流动性最强、收益率为0的资产2.弗利德曼: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栖所3.钱德勒:货币是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为交易媒介、支付工具、价值贮藏和计算单位的商品。
现实存量定义:信用货币不仅包括流通中的货币也包括银行存款二、货币形式的演进(一)货币材料的选择标准:一般性、特殊性(二)货币形式的发展阶段:实物货币—铸币—可兑换的银行券—不可兑换的银行券—电子货币(未来货币)(实体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三)货币层次划分和计量依据:货币的流动性(金融资产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我国的货币口径M0= 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M2=M1+准货币(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第三节第三节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第二章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演化第一节1.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一国、一个区域或国际组织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相应范围内货币的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按照货币特性来分类: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单位 2、确定货币材料 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结构(规定主币和辅币) 4、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法偿力是指法律赋予货币一种强制;流通的能力,任何人不能拒绝接受) 5、货币铸造与货币发行的规定 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第二节2、货币制度的类型及演变银块本位银本位制银汇兑本位银币本位平行本位金属货币制度复本位制双本位跛行本位金币本位金本位制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不兑现的纸币制度Ps:各个本位的特点也要记一下基本形式:银本位制——金银复本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银本位制: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维持固定关系,以白银为主币材料,银币为无限法偿货币,具有强制流通的能力;主币的名义价值与所含的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相等,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银本位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银币本位制;(2)银块本位制;(3)银汇兑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3、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一条经济法则,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意为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如果其中之一发生贬值,其实际价值相对低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将被普遍收藏起来,逐步从市场上消失,最终被驱逐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将在市场上泛滥成灾,导致货币流通不稳定。
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概念:以纸币为本位币,且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特点:①信用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并由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
②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固定联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数量的限制。
③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量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
④不兑现信用货币的发行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发行的,货币流通由政府调节,并构成对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5、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联盟制度、东加勒比海货币制度、欧洲货币联盟制度等。
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两个:①较低阶段,各成员国仍保持独立的本国货币,但成员国之间的货币采用固定汇率制和自由兑换,成员国以外由各国自行决定,对国际储备部分集中保管,但各国保持独立的国际收支和财政货币政策。
②较高阶段,区域内实行单一的货币;联合设立一个中央银行为成员国发行共同使用的货币和制定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监督各成员国的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对成员国的政府进行融资,办理成员国共同商定并授权的金融事项等;各成员国之间不再保持独立的国际收支,实行资本市场的统一和货币政策的统一。
6、本位货币(1)本位货币亦称主币,指一国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基本通货。
(2)特点:它是一国计价、结算的唯一合法的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力;在历史上存在的本位币都是指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形态,离开金属货币制度,就不存在本位币;实行本位币制度的国家,本位币是由国家用法律规定的价格标准,但不能因此就误认为货币的职能是由国家权力授予的。
7、中国的货币制度:自己看课本吧44---54中国古代、近代、新中国货币制度的萌芽与发展、新中国货币政策、中国现行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港澳台货币制度名词解释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主币的最小规格通常是1个货币单位,如1元、1英镑等。
辅币:是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他是本位币的等分,其面值多为货币单位的1%、2%、5%、10%、20%、50%几种,主要解决商品流通中不足1个货币单位的小额货币支付问题。
无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这种支付是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结清账款、缴纳税款等,法律规定之接受者均不得拒绝接受。
本位货币:商品和劳务交换以及债权债务关系的处理,则以其中的一种货币单位作为计算单位或基本单位。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
银本位制:在此制度下,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维持固定关系,以白银为主币币材,银币为无限法偿货币,具有强制流通的能力。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主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实行金银复本位的国家中,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和黄金维持固定关系,在这种制度下,金银都可以自由铸造成金币和银币,两者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法偿货币:国家在法律上赋予强制流通的货币。
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随着金本位制度的崩溃而建立起来的信贷货币制度。
在此制度下,各国主要货币为中央银行发行的纸质的信用货币,是国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具有无限法偿资格。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代替金银币执行货币职能。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一节信用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
(一)、信用的本质:1信用是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3信用反映的是债券债务关系(二)、信用关系成立的条件1信任要素(6C):品格、能力、资本、担保、经济状况、连续性2时间因素(三)、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物,商品货币经济是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信用关系发展的客观经济基础1、高利贷信用:高利贷具有双重作用:a高利贷剥削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前提条件的形成b高利贷是以贫穷为基础的古老行业,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自然经济。
反对高利贷的斗争方式:a立法斗争b建立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主义信用制度。
2、现代信用:现代信用中资金来源:a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b食利者阶层的货币资本和居民货币收入的储蓄信用经济是指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发展阶段,信用经济以货币的存在为基础,以金融业的发达为条件。
参与信用活动的主体:企业单位、居民个人、政府及其所属机构、金融机构(四)、信用经济的职能:1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职能2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职能3加速资金周转职能4调节经济运行职能第二节信用形式一、信用分类(一)按期限分长期信用 Eg厂房、机器、设备、基础设施中期信用 Eg半耐久性机器、仓储设备短期信用 Eg原料购买、半制成品和制成品、支付工资、融通商品运销活期信用(即期信用)Eg拆借、活期存款(二)按有无中介分直接信用间接信用 Eg金融机构所授信用(三)按有无担保或者抵押担保信用无担保信用(四)信用主体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证券信用、二、主要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1、1、含义:企业之间提供、商业资本为对象2、2、具体形式:商品赊销、分期付款、预付货款、委托代销3、3、特点:客体;主体;与经济周期一致4、4、优点:提高商品流通速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5、5、缺点:规模局限性;方向局限性;对象局限性;期限局限性(二)银行信用1、1、含义:广义: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狭义:银行2、2、特点:双重身份;动员、分配资金的广泛性(与商业银行区别);业务综合性;创造信用流通工具3、3、在现代信用制度中,银行信用占据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三)国家信用1、1、含义:国家政府为主体2、2、特点:政府债券(国库券;国债;公债)、向央行借款(短期)KP723、3、类型:君主消费;筹措公费与宏观调控;建设型(四)消费信用1、1、含义:工商企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2、2、三种形式:分期付款;消费信贷;信用卡(广义和狭义)3、3、消费信用作用积极消极(五)国际信用1、1、含义2、2、类型(六)民间信用1、1、含义2、2、特点(七)证券信用含义;目前,证券信用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最为重要的信用形式、三、银行信用与其他信用形式关系KP77-----P78第三节信用工具一、信用交易成立的方式1、口头约定。
是借贷双方以口头协议方式,议定债务人到期还本付息的承诺。
这种信用成立方式完全依赖当事人双方的记忆与诚实,一般缺乏证据和证明人。
现在一般存在于民间信用。
2、账面信用。
是借贷双方互相在对方账薄开立户头,记载彼此之间的信用交易。
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律约束,只是比口头约定方式应用范围更广一些。
3、书面信用。
是借贷双方以书面文件形式证明其债权债务关系的信用方式。
这种书面形式不仅是债务金额和条件的法律证明,而且可以在市面上流通即信用工具。
一般信用工具由五大要素构成:(1)面值(2)到期日(3)期限(4)利率(5)利息的支付方式二、信用工具的特征1、期限性。
债务人关心的是名义期限,债权人关心的是实际期限。
2、流动性。
又称变现能力,是信用工具在较短时间内变现且不产生损失的能力。
流动性与偿还期呈负相关,与债务人的信用呈正相关。
3、安全性。
是指信用工具的本金是否会遭到损失的风险。
包括:违约风险、市场风险、购买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