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ppt

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ppt
突发事件特点
突发事件通常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面 广、后果严重等特点,需要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
突发事件的分类
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
事故灾难
如工矿企业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 和设备事故等。
公共卫生事件
如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食品和药品安全事件等。
社会安全事件
急救车辆
配备有急救设备的车辆,以便快速到达 患者身边并及时救治。
03
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措施
现场急救措施
现场评估
01
在实施急救前需对现场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包括危险因素
、受伤人数、伤情等。
生命支持
02
对于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危重病人,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通气等生命支持措施。
止血止痛
03
对于有出血的病人,应采取止血措施,同时给予适当的止痛药
伤员救治
心理援助
需要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 ,确保受伤人员能够得到 有效治疗,降低死亡率和 伤残率。
需要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 ,帮助受伤人员缓解心理 压力。
案例四: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
救援经验总结
伤员救治
在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中 ,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需要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确保 受害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降低 死亡率和伤残率。
物缓解疼痛。
伤员转运与接收
伤员分类
根据伤情轻重进行分类,以便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转运方案
制定转运方案,确保伤员在最佳时间内被安全、迅速地转运至医院。
接收流程
医院应制定伤员接收流程,确保伤员在到达医院后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医疗救治与康复

灾害紧急医疗救援ppt

灾害紧急医疗救援ppt
其他国家灾害紧急医疗救援案例
如青海玉树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等,分析其灾害紧急医疗救援的经验和教训。
国内其他地区灾害紧急医疗救援案例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快速响应
以人为本
协调联动
科学有序
医疗救援必须始终以受灾者为中心,全面保障受灾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医疗救援需要多部门、多机构协调联动,共同应对灾害带来的挑战。
医疗救援必须科学、有序地进行,注重救援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救援效率。
策略制定
根据灾害类型和受灾情况,明确医疗救援的重点,如创伤、中毒、感染等。
中国汶川大地震的医疗救援经验
救援力量的组织与协调
中国政府动员了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伍,包括国家灾害医疗援助队和地方急救中心。
灾区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分配
中国政府对灾区医疗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分配,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医疗人员等。
其他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借鉴
如新西兰基督城地震、智利矿难等,分析其灾害紧急医疗救援的经验和教训。
救援力量的组织与协调
美国政府动员了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伍,包括国家灾害医疗援助队和地方急救中心。
灾区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分配
美国政府对灾区医疗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分配,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医疗人员等。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医疗救援经验
紧急医疗救援的启动
在汶川大地震后,中国政府迅速启动了国家紧急状态,并动员了全国医疗资源。
灾害紧急医疗救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
社会力量协作不顺畅
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中,各方的协作至关重要。应建立健全的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协同行动。
社会力量的参与与协作
灾害紧急医疗救援的案例分析

灾难现场医学救援 PPT课件

灾难现场医学救援  PPT课件
❖ 防骨折端移動,減輕痛苦,避免骨折端損傷血管、神經 ❖ 固定骨折前,應首先完成基本生命支持等救命措施 ❖ 對外露的骨折端不應送回傷口,對畸形的傷肢不必複位 ❖ 固定範圍應超過骨折上下相鄰的兩個關節 ❖ 疑脊柱骨折固定後搬運
1
搬運
❖ 儘快撤離危險現場是救治的第一步 ❖ 通常採用擔架搬運傷患
脊柱骨折
❖ 大批傷患救治,最主要的不是技術,而是高效的組織
救援 模式
救治机构有明确分工,确保分级救 治原则的落实,根据灾情严重程 度、伤亡人数、医疗资源残存情 况等决定,一般分为二级和三级 模式
①二级救援模式,“灾区内基层 医院-灾区内三级医院(建制完整、 运行良好)”
②三级救援模式,“灾区内基层 医院-灾区内三级医院(建制完整、 运行良好)-灾区外医院”
基本組織形式
1
二、分級救治原則
及时合理
• 10分钟内获得现场急救 • 3小时内获得紧急救治 • 6小时内得到早期治疗 • 12小时内接受专科治疗 • 关键是现场抢救、积极后送,
勿使伤员在现场过多、过久 地滞留 • 以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服 务于最大多数的伤员,以尽 可能多地救治伤员为目标
连续继承
• 将救治过程分工、分阶段 • 各级救治应连续继承,使整
收容分类
• 快速将伤员分别安排到相应的 区域,接收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救治分类
• 判定创伤的严重程度和主要损 伤,确定救治措施,统筹安排 救治顺序
转运分类
• 以伤员尽快到达确定性治疗机 构为目的,根据各类救治措施 的最佳实施时机、转运工具及 转运环境等确定转运的顺序、 工具、地点
1
分揀依據
生理体征 解剖损伤 致伤机制 伤前状态 其他因素
控制出血是维持循环 稳定的关键

灾难医疗救援PPT课件

灾难医疗救援PPT课件
转运工具和随后进一步处理所需要的医院条件 (7)确定亟须解决的卫生问题
灾难现场检伤方法
(1)行动指南:①指引能行动的伤者到一 指定区域(绿区);②此类伤员属第三优 先;③到不能行动自如的伤员处继续检查。
灾难现场检伤方法
(2)呼吸检查:①为所有不能行走的伤员 进行呼吸检查;②如有需要先保持气道通 畅(须同时小心保护颈椎),可用提颏法; ③没有呼吸。
对伤员进行必要的急救和治疗; 向接收单位介绍伤员的伤情,移交医疗护
理文书。
正确掌握转运指征和时机
(1)可不转运者:伤员病情稳定,生命体重情况良好, 现场急救的各种医疗措施已经实施完毕,如充分止血、骨 折进行良好固定、气胸得到封闭等。
(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应暂缓转运者:①伤员病 情十分严重或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者,如休克未得到 控制;②外伤出血未得到有效止血、包扎和骨折固定、有 活动性出血;③需要在现场心肺复苏;④呼吸道阻塞未解 决;⑤化学烧伤未得到彻底清洗与消毒;⑥脊柱损伤无有 效的固定措施;⑦高位截瘫伴呼吸障碍;⑧接受全麻手术 尚未清醒者。应指定有经验的急救人员严格把关。
现场救治的指挥
在灾害事故发生后,到达事故现场的当地 最高行政主管即为灾害事故的现场医疗救 援总指挥,负责现场的医疗救援工作。
参加医疗救援工作的人员应尽快到达现场, 并由指挥人员安排分别固定数名伤员进行 医疗救护。
医疗救援人员的任务
(1)协助救援人员尽快使公务员脱离致伤环境。 (2)评估伤亡人数。 (3)评估伤员损伤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4)评估伤员伤情以及病情分类 (5)对伤员进行初步的抢救和处理 (6)确定现场医疗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伤员
复苏;对未控制出血的休克病人,应采用限制性 液体复苏。 5、变开放性气胸为封闭式气胸。 6、固定骨折患肢。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ppt课件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ppt课件

确认无其他生命体征障碍者,给予黄色标识;
(三)、对剩余伤员的生命体征进行鉴定:
有生命体征存在
红色标识
无生命体征存在
黑色标识
注:1、对所有标识都应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以便识别;
2、病人送达医院后应再进行检伤分类。
-
13
四、创伤病人的分级救治
(一抢救; 第二级:早期救治; 第三级:专科救治。 (三)、分级救治的要求: 1、迅速及时; 2、前后衔接; 3、转送与医疗相结合。
确认救援环境安全
呼叫病人,确定心脏已停止跳动
招呼周围人协助抢救并拨打120
放置患者于硬质平面,仰卧位
检查颈动脉搏动及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
-
19
(四)、心脏按压的要点
1、按压的部位:胸骨中下1/3处; 2、按压的幅度:>5cm; 3、按压的频率:>100次/分 4、连续按压30次后,人工呼吸2次,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
1
随着社会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突发 灾难性事件几乎每天都以各种形式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发生:
2001年美国“9.11”事件 2003年中国的SARS 2004年印度尼西亚海啸 2008年汶川大地震 2009年全球型H5N1流感传播 2011年日本大地震并引发海啸 2014.08.03日云南昭通地
……
-
17
(二)、心脏骤停的识别
1、突发意识丧失或抽搐,发生于心脏停搏后 15s内;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伴紫绀,发生于心
脏停搏后20-30s内; 4、心音消失,测不出血压; 5、瞳孔散大,多出现在心脏停搏后45s以后,
1-2分钟后瞳孔固定。
-

灾害事故急救(急诊医学)PPT课件

灾害事故急救(急诊医学)PPT课件
原因
自然变异
如地震、风暴潮、 海啸等
人为影响
火灾 交通事故
6
可编辑
20世纪自然灾害的“Top10排 行榜”
灾害类型 1.热带气旋、飓风、台风 2.地震 3.洪水(除与1关联的之外) 4.龙卷风与雷暴 5.雪暴 6.火山爆发 7.热浪 8.雪崩 9.泥石流 10.潮汐流(海啸)
死亡人数 499,000 450,000 194,000 29,000 10,000
灾害:程度比灾难较轻;如台风(1991年的汕头),最近的广 东冰雹
2
可编辑
第一节 概 述
3
主要教学内容
1
灾害定义
2
灾害原因
3
灾害援救
4
可编辑
一、灾害定义
灾害 disaster
是指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 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而且超 过受影响地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 事件。
5
可编辑
二、灾害原因
33
可编辑
现场救护要点

常规急救:体位、建立静脉通路、观察 生命体征,专科抢救准备 ❖ 1、维持呼吸功能,通畅呼吸道 ❖ 2.维持循环:CPR,高血压、休克处理 ❖ 3.中枢神经系统保护:脑水肿、癫痫处理 ❖ 4对症处理:止血、止痛等 ❖ 5灾害意外现场救护 ❖ 6创伤现场救护
❖抢险救灾: ▪ 寻找并救护伤病员、检伤分类、 ▪ 现场急救、运输和疏散伤病员。
23
可编辑
第二节 灾害急救
第九章 灾害事故急救
24
主要教学内容
1
灾害急救原则
2
灾害急救特点
3
灾害急救基本要求
4
灾害急救流程
25
可编辑
二、灾害急救特点**

灾难医学救援PPT课件

灾难医学救援PPT课件

.
29
应急预案编写中的问题
内容粗略 可操作性差 知晓率低 有预案无实施
.
30
大批量急诊病人应急预案
<3名:急诊科内部应对 4~6名:急诊科及专科医生应对 >7名:动员全院力量应对
.
31
大批量急诊病人应急预案
硬件:场地、抢救床、监护仪 人员: 指挥员: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医务科、急诊科
发展为“ABCDE”去评估和处置创伤
.
27
A. 气道和颈椎保护 B. 呼吸评估与支持 C. 循环和控制外源性出血 D. 活动障碍或神经功能改变 E. 暴露(除去衣服)和环境控制(温度控制

.
28
1. 准备 2. 分拣 3. 初期评估:ABCDEs 4. 复苏 5. 初期评估和复苏的辅助检查 6. 再次评估:从头顶到足趾的检查和病史 7. 再次评估的辅助检查 8. 继续复苏后监测和再评估 9. 确定性治疗
灾难医学救援的应急 救援策略与实践
成都双楠医院
.
急诊科
1
国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
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 应急预案》,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自然灾害 2. 事故灾难 3. 公共卫生事件 4. 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
2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 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其分 为四级,
.
14
检伤分类
按伤势的严重程度分类,并按其严 重性作出先后处理,是大型灾难事 件医疗救援的一个重要环节。
.
15
.
16
红色(第一优先)
1. 即时的气道梗阻或呼吸停止

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及案例分析ppt课件

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及案例分析ppt课件
员处于危险境地的应尽快脱离险地,移至安全地带后再救 治。如失火可能引起爆炸的现场,应先抢后救,抢中有救 ,尽快脱离事故现场,以免发生爆炸或有害气体中毒等, 确保救护者与伤者的安全。
现场救援原则
先检伤后分类
创伤的检伤分类是灾难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灾害现 场医疗急救的首要环节。 当医疗救护人员面对现场大批伤员,第一步救援措施必 然是快速检伤分类,将重伤员尽快从伤亡人群中筛选出来 ;争取宝贵的时机在第一时间拯救,从而避免重伤员因得 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于现场。然后再分别按照伤情的轻重, 依先后顺序给予医疗急救和转运送院。
突发性
突如其来的,不易预测;必须 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分析、判 断。
影响区域广,涉及人员多, “多米诺骨牌”效应。
普遍性
非常规
超出一般社会卫生危机的发展 规律,呈现易变特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
医疗卫生救援事件
特别重大
(Ⅰ级)
重大 (Ⅱ级)
较大 (Ⅲ级)
现场救援原则
现场医疗救援管理和原则
紧急受理:当突发事故群死群伤发生时,120调度员以最短最快 速度,了解事发时间、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事件类型、伤 亡程度、涉及人数、周边环境、道路状况等信息,立即就近派出 第一紧急医疗队,并确认现场指挥官,向有关领导报告,伤员分 流。 紧急救援:第一紧急医疗队到现场后,被指定为现场指挥官的医 生,要观察地形和判断现场情况,设置现场救援区域,包括指挥 所、检伤分类区、伤员处置区、停尸区、救护车停泊区等。
突发事件发生
110或群众报警 启动应急响应
根据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指示启动应急响应
120通讯调度科
主任或副主任任总指挥
应 急 响 应 流 程

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精选PPT)

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精选PPT)
23
(二)灾害事故急救组织 1.建立各级急救领导小组
各级急救机构应成立由领导和相应科室 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组织现场急救、 转运和组织院内急救。
24
2.组成急救梯队 ①第一梯队:由事发当地急救机构当日急 救值班的车辆、医护人员、司机、担架 人员组成。 ②第二梯队:当地卫生应急部门领导、急 救指挥中心值班领导、专家、司机及所 有增援的急救应急队伍组成。 ③第三梯队:急救医疗网络后续车辆、医 护、司机及相关人员。
27
三、灾害事故的应急流程
(一)指挥调度流程 1.“120”在接到事故呼救电话后调度员应立即 做出反应:详细了解事故性质、地点和伤亡人 数。 2.迅速调度离事故现场最近的急救机构人员和 车辆前往事故地点,并根据事故性质调度其它 值班车辆赶往现场或待命做好应急准备。 3.向急救指挥中心领导、当地卫生局应急办和 局总值班报告:灾情性质、地点、人数、伤情、 灾情趋势(是否发展)、已经采取的措施、现 场急需的救援物资。
22
二、灾害事故应急组织机构
(一)指挥机构和120指挥系统
1.灾害事故急救医疗指挥机构由当地卫生行政 部门和卫生应急机构组成。决定各级应急预案 的启动。 2.“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是区域内院前急救 医疗统一的指挥调度机构。 3.急救医疗机构应与当地120急救指挥中心共 同组成急救医疗网络。 4.120急救指挥中心与所有急救机构的急救车、 急诊科之间应安装专用的有线、无线通讯设备, 并保证设备的运行和完好。
32
(三)灾害事故的现场指挥 1.现场指挥的确立 ①到达现场的当地最高卫生行政部门领 导即为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援总指挥。
②120急救指挥中心现场领导应配合现场 医疗救援总指挥做好救援工作,在当地 最高卫生行政部门领导未到达之前临时 担任现场医疗救援总指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救援的准备
体现院前急救的特点:时间 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 呼之即来,来之能救;快速、 准确、安全、有效
灾难医学与急诊医学的关系:
灾难医学是由急诊医学分化并进一步发展而来, 是急诊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其专业特点:
1.侧重于院前救护与管理(大部分工作在灾难现场 进行)。
2.包含许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内容。 3.对象为大规模人群,因此除医学外还涉及社会学、
救援医学
救援医学是急救医学发展的更高阶段, 重要区别就在于急救医学更偏重于医 疗,而救援医学是在急救医学的基础 上,更强调政府、社会的作用。除做 好日常的院外危重病的救治外,更要 做好突发事件的准备及应对。
灾害救援的准备
灾害性事故发生突然,无预兆, 给紧急医疗救援的准备带来很大的 困难,要求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日常 要为战时做好一切准备
2.迅速调查灾害,快速诊断,因地制宜 开展急救医疗工作,控制、稳定局面。
3.及时向主管部门呼救,依靠全市卫生 救援力量,分类处理伤病员,先抢救危 重伤病员,再转运经初步处置后的轻伤 病员。
4.医务人员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分秒 必争地进行急救,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驾驶员、担架员服从医务人员安排做好 相应工作。
(三)急救人员、车辆
1.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专业从事院前急 救任务的急救小组不少于3组,每组由从 事临床工作三年以上的医生、两年以上 的护士和司机、担架员组成。
2.各急救机构配备急诊专用急救车不少 于2辆。
3.急救车车内药械、急救、通讯等设备 按卫生部相关要求装备。
4.急救车应保持车况良好,应备有监护 型急救救车。
灾害医学定义
灾害医学是研究为受灾病员提 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科学,是介于 灾害学与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现代救援医学
救援医学
救援医学是急救医学的发展。由于社会、 人文、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剧烈变化,特别 是“非典”“地震”,使我们认识到,原来 传统的急救模式及运作已难适应形势的需要, 在大的疫情或突发事件中,单纯的急救治疗 已不能完全应付局面,必须有政府、社会的 参与,国家将急救中心更名为紧急救援中心。
心理学、管理学等。
4.不仅研究突发灾难,也包括渐变灾难。
灾难急救医学:
(一)灾难间歇期(灾难前期) 1.建立较健全的社会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与救
灾医疗网络。 2.制定救灾预案:要求分类制定、符合国情、
反复演练修正、组织人员物质落实。 3.急救医学技能、药物、设备研究。 4.及时信息交流提高。 5.其他相关的技术与设备研究。
②红色:重度;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或处理的 伤、病员。
③黄色:中度;需要及时进行处理的伤、病 员。
④绿色:轻度;基础生命体征正常,可暂时 不处理的伤、病员。
谢 谢! Thank you!
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工作流程
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 李远建
目前,我国处在社会和经济高
速发展,但各种灾害事故和突 发事件又频发的时期,急诊医
学共事件分类
自然灾害:水旱、气象、地震、地质、海洋、
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生产安全、交通、公共设施设备事
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灾害救援的准备
包括:急救人员、车辆、药 品、器械、通讯设备、急救预 案、现场急救规范(搜寻、检 伤、分类、急救、转运、分流)
基本装备
a:心电图机
b:监护除颤仪
c:复苏箱
d:外伤包(止血包扎用品)
e:出诊箱
f:吸痰器
g:输液泵
h:血糖仪、生化仪
I:担架单、床单、手套、照明设备等用品
必要时加配呼吸机。
③第三梯队:急救医疗网络后续车辆、医 护、司机及相关人员。
3.急救专家组
①建立急救专家组,急救专家由本地重点 学科副高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②在本地发生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 害事故时,急救专家能确保在10分钟内 出发,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指导并参 与急救工作。
③急救专家除有精湛的技术外,还应具有 团结协作、以大局为重的团队精神,在 处置突发事件时,服从当地120指挥中心 的统一指挥。
2.重大事故 伤病人数10人以上,或死亡3人以上(或涉及外 籍公民和有社会影响人士),事故基本得到控 制,伤亡人数基本不再增加。
3.特大事故 伤病员20人以上,或死亡6人以上,事故趋势继 续发展,伤亡人数不断增加。
二、灾害事故应急组织机构
(一)指挥机构和120指挥系统
1.灾害事故急救医疗指挥机构由当地卫生行政 部门和卫生应急机构组成。决定各级应急预案 的启动。 2.“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是区域内院前急救 医疗统一的指挥调度机构。 3.急救医疗机构应与当地120急救指挥中心共 同组成急救医疗网络。 4.120急救指挥中心与所有急救机构的急救车、 急诊科之间应安装专用的有线、无线通讯设备, 并保证设备的运行和完好。
救援医学
救援医学是立足于医院外社会大环境下的一项 医学科学性很强,但同时又是学科交叉很广的应用 科学。实施现代医疗救援,特别在意外灾害、突发 事件的处理上,还涉及到信息掌握、通讯工具、组 织专业队伍、应急医疗装备、行动方式、处理程序、 救生脱险,以及政府的运作程序,社会人群的参与 等多方面问题,单靠急诊工作的知识、经验、技能 是无法在现场开展最有效的救治和医学监护的。
③特大灾害事故伤病员特别多时,应遵照 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部署,按急救预案分流。
④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伤病员原则分流 至当地最高级别医院救治并相对集中。
四、灾害事故现场急救流程
1.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忙而不乱 ①灾害事故现场在卫生救援组织未到达之前, 由当地政府、公安等部门组织群众自救互救, 并向上级政府及急救指挥中心呼救。 ②急救指挥中心接到呼救后,立即指挥调度人 员、车辆、设备、药品等,以最短时间、最快 速度奔赴出事地点。 ③救治原则:先排险后施救,先救命后治伤。
(二)救灾期
以急救医疗体系为基础,启动救灾医疗网 络,必要时呼请外援。
1.建立临时医疗卫生保障指挥机构。 2.急救人员尽快到达现场,抢救工作分步
进行,寻找伤员,验伤分类,分级救治、 转运疏散。
3.分级救治分现场、灾区医疗站、医院三 级。
现场急救的实施:
1.由公安、消防、医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
员组成急救队按规定进入灾区。 2.迅速划定并管制有害灾区,防止无关人
员进入。 3.划定一至数个伤员集合点,经现场急救
后的伤员集中到伤员集合点,集合点应 设在靠近灾区,便于转运的安全地点。
4.相关车辆必须按规定方向运行,防止阻 塞影响抢救,有条件则开辟直升机着陆 地带。
5.急救队中设:①医务联络员(支援,联 络);②医疗检伤员(伤员分类编组、 了解各医院情况,使附近医院保留一定 应急应变能力);③医疗运输员(指挥、 指导急救车辆搬动与运送伤病员)
(二)灾害事故急救组织
1.建立各级急救领导小组 各级急救机构应成立由领导和相应科室
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组织现场急救、 转运和组织院内急救。
2.组成急救梯队
①第一梯队:由事发当地急救机构当日急 救值班的车辆、医护人员、司机、担架 人员组成。
②第二梯队:当地卫生应急部门领导、急 救指挥中心值班领导、专家、司机及所 有增援的急救应急队伍组成。
报告内容 ①灾害事故的性质,现场准确地点与路线。 ②人员伤亡情况:伤亡人数、受伤程度和 部位;已采取措施和急需支援的内容 (车辆、药品、器械)。 ③重要伤、病员的身份,以及后送情况。 ④事故是否已被控制,有否发展趋势。
2.驾驶员应将车辆停放在便于开展急救和 分流的安全地点。
3.当地卫生行政领导到达前急救医生临时 担任现场指挥任务。
②与当地卫生领导和急救专家迅速查看 伤病员并再次检伤分类,准确统计现场 伤亡人员的数量。
③保持与“120”指挥中心的联系,紧急 调动急救资源。
④及时联络领导机构,在省、市和卫生 行政部门领导下统一开展现场急救,并 与其它应急系统(公安、武警、消防、 交通、军队)联络,协调配合做好现场 救援工作。
⑤利用当地条件组织急救医疗和转运, 对重伤和必须进行紧急处理的伤员进行 当地急救。
4.通知有关人员(各级部门领导、需继续 增派的急救单位),迅速赶往急救现场 或按领导指示到指定地点报到、集结、 待命。
5.通知相关网络医疗机构按急救预案集中 车辆,人员,各医院急诊科做好接收伤 病员准备。
6.根据现场汇报和领导指示派出增援车辆、 人员。
(二)第一梯队现场急救流程
1.最先到达现场的急救小组应立 即了解现场的情况,及时进行检 伤分类并向“120”指挥中心报告。
⑥根据事故性质、伤病员情况请示现场 总指挥,确定分流地点和人数,果断组 织伤病员的分流。
⑦指挥车驾驶员作为医疗运输员与交警 配合负责调配和指挥现场急救车辆。
3.现场分流原则
①灾害抢救现场的分流应由120急救指挥 中心统一指挥,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 统一安排。
②伤病员的分流遵循就近、专科、实力和 承受能力的原则合理分流。
5.指定专人向患者家属及单位领导讲明 病情及预后,取得家属及单位理解与配 合,防止医疗纠纷发生。
6.指定专人向卫生主管部门汇报救治工作 进展情况。
7.院前急救人员填写《伤票》,院内医护 人员做好分流病员的病情、抢救记录, 与接收转运伤病员的医护人员认真做好 交接工作。
8.急救医生对现场进行搜寻和对伤员进行验 伤、分检。可采用分检卡对伤员分检: ①黑色:已死亡。
三、灾害事故的应急流程
(一)指挥调度流程 1.“120”在接到事故呼救电话后调度员应立即 做出反应:详细了解事故性质、地点和伤亡人 数。 2.迅速调度离事故现场最近的急救机构人员和 车辆前往事故地点,并根据事故性质调度其它 值班车辆赶往现场或待命做好应急准备。 3.向急救指挥中心领导、当地卫生局应急办和 局总值班报告:灾情性质、地点、人数、伤情、 灾情趋势(是否发展)、已经采取的措施、现 场急需的救援物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