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依据为加强我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漏洞等级划分指南》(GB/T30279-2013)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信息系统、网络设备和相关软件的安全漏洞管理。
三、管理职责1.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组织开展安全漏洞评估、修复和验证工作。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安全。
3.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发现漏洞后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修复。
四、安全漏洞管理流程1. 漏洞发现:通过安全漏洞扫描、安全事件报告、内部审计等方式发现信息系统中的安全漏洞。
2. 漏洞评估:根据《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漏洞等级划分指南》对发现的安全漏洞进行等级划分,确定漏洞的严重程度。
3. 漏洞修复:根据漏洞等级和修复难度,制定漏洞修复计划,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漏洞修复。
4. 漏洞验证:修复完成后,进行漏洞验证,确保漏洞已得到有效修复。
5. 漏洞跟踪:对已修复的漏洞进行跟踪,确保漏洞不会再次出现。
五、安全漏洞分类及处理1. 高危漏洞:指可远程利用并能直接获取系统权限或者能够导致严重级别的信息泄漏的漏洞。
如:命令注入、远程命令执行、上传获取WebShell、SQL注入、缓冲区溢出等。
对高危漏洞应立即修复,并在修复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2. 中危漏洞:指能直接盗取用户身份信息或者能够导致普通级别的信息泄漏的漏洞。
如:存储型XSS漏洞、客户端明文传输等。
对中危漏洞应尽快修复,并在修复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 低危漏洞:指对信息系统影响较小的漏洞。
如:部分功能缺陷、性能问题等。
对低危漏洞可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修复时间。
六、安全漏洞管理要求1. 各部门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漏洞扫描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4篇)
漏洞扫描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一、概述漏洞扫描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对企业的网络和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扫描和漏洞检测,为企业提供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支持。
为了保障漏洞扫描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管理,制定一套漏洞扫描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漏洞扫描系统运行安全管理职责1. 系统管理员(1)负责安装、配置和维护漏洞扫描系统;(2)定期更新漏洞扫描数据库和签名文件;(3)监控漏洞扫描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及时处理系统日志和报警信息;(4)维护漏洞扫描系统的资产信息,包括系统版本、IP地址、端口等;(5)协助信息安全管理员进行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工作。
2. 信息安全管理员(1)负责规划和执行漏洞扫描工作,包括扫描策略、扫描周期等;(2)监控漏洞扫描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漏洞;(3)评估漏洞的风险等级和影响范围,并提供相应的风险处理建议;(4)协调和配合系统管理员进行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工作。
3. 部门负责人(1)对漏洞扫描系统的运行安全负有最终责任;(2)审核和批准漏洞扫描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在全体员工中得到贯彻执行;(3)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确保漏洞扫描工作的顺利进行;(4)定期组织漏洞扫描系统运行安全管理的评估和复查,并对重大风险情况及时做出处理。
三、漏洞扫描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内容1. 漏洞扫描策略(1)明确扫描目标和范围,包括IP地址段、子网、指定系统等;(2)确定扫描的时间段,避免对正常业务造成影响;(3)制定扫描规则和参数,包括安全测试等级、端口范围、漏洞类型等;(4)禁止未经允许的主机进行漏洞扫描。
2. 漏洞扫描和测试(1)确保漏洞扫描系统的时钟同步和准确;(2)定期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漏洞扫描,包括内网和外网;(3)对漏洞扫描结果进行分类和归纳,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4)禁止对产生影响的生产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测试;(5)对新系统上线前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测试。
完整版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完整版安全漏洞管理制度1. 概述安全漏洞是指系统或者应用程序中存在的隐患与漏洞,可能会被黑客利用从而造成重大损失。
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漏洞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漏洞报告、漏洞评估、漏洞修复和漏洞追踪等方面介绍完整的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2. 漏洞报告任何一位员工或者用户发现安全漏洞都应该立即向安全团队进行报告。
报告应当包括漏洞的详细描述、漏洞出现的环境和条件、漏洞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发现者的联系方式等信息。
同时,为了鼓励漏洞的主动报告,公司可以设立漏洞奖励计划,鼓励员工或者用户主动参与漏洞的报告。
3. 漏洞评估安全团队收到漏洞报告后,需要进行评估工作。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漏洞的严重程度、可能被利用的机会,以及对系统安全的潜在威胁。
评估结果应该能够指导修复工作的优先级,并提供给管理层做出决策。
4. 漏洞修复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安全团队需要及时制定漏洞修复计划。
修复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制定补丁程序、安全设置优化、系统配置调整等。
修复工作应该由专业的安全工程师来完成,并在修复完成后进行严格的测试,确保修复工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5. 漏洞追踪修复漏洞并不意味着安全工作的结束,而是需要建立持续的漏洞追踪机制。
安全团队应该建立漏洞追踪表,记录漏洞的发现、修复、验证以及关闭等工作。
追踪表可以帮助安全团队掌握漏洞管理的进度和效果,并为日后的安全审计提供证据和参考。
6. 漏洞通知与知识分享在修复漏洞后,安全团队应该及时向涉及的相关方发布通知,告知其漏洞已经修复,并提供相应的安全建议和指导。
此外,安全团队还应该将修复后的漏洞情况进行总结和分享,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7. 安全漏洞管理责任对于安全漏洞管理制度,公司应当明确责任分工。
安全团队负责日常的漏洞管理工作,包括漏洞的报告、评估、修复和追踪等。
管理层则负责监督和支持安全团队的工作,并对整个漏洞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调整。
8. 总结建立完整的安全漏洞管理制度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网络安全管理,保障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网络攻击和漏洞威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信息系统、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以及相关网络安全管理人员。
第三条公司将建立健全安全漏洞管理制度,明确漏洞管理流程,确保漏洞及时被发现、评估、修复和跟踪。
第二章责任与权限第四条公司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制度,对安全漏洞进行统一管理。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信息系统、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的安全漏洞负有管理责任,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确保本部门网络安全。
第六条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全漏洞的发现、评估、修复和跟踪工作,确保漏洞及时得到处理。
第三章漏洞管理流程第七条漏洞发现:任何人员发现安全漏洞时,应立即向网络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第八条漏洞评估:网络安全管理部门收到漏洞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评估,确定漏洞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第九条漏洞修复:根据漏洞评估结果,制定修复方案,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修复。
第十条漏洞验证:修复完成后,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应进行验证,确保漏洞已得到妥善处理。
第十一条漏洞跟踪:对已修复的漏洞,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应进行跟踪,确保漏洞不再出现。
第四章漏洞修复与维护第十二条漏洞修复:对于已确认的安全漏洞,应根据漏洞的严重程度,优先修复高风险漏洞。
第十三条漏洞维护:公司应定期对信息系统、网络设备、终端设备进行安全维护,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五章漏洞信息发布与通报第十四条漏洞信息发布: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发布漏洞信息,提高公司全员安全意识。
第十五条漏洞通报: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向公司相关部门通报漏洞情况,确保各部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第六章奖励与惩罚第十六条对在漏洞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公司给予奖励。
第十七条对未按照本制度规定履行职责,导致公司信息系统遭受安全威胁的个人或部门,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由公司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信息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信息安全漏洞管理,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设备、网络、数据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依法管理、规范有序;3. 责任明确、奖惩分明;4. 保密安全、技术保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信息安全漏洞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信息安全漏洞管理工作。
第五条信息安全漏洞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信息安全漏洞管理制度;2. 组织开展信息安全漏洞排查、评估、修复和通报工作;3. 督促各部门落实信息安全漏洞整改措施;4. 定期对信息安全漏洞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1. 按照本制度要求,落实信息安全漏洞管理工作;2. 定期对本部门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排查和修复;3. 及时向信息安全漏洞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信息安全漏洞情况;4. 配合信息安全漏洞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相关工作。
第三章信息安全漏洞管理流程第七条信息安全漏洞管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漏洞发现:各部门发现信息系统存在安全漏洞时,应及时报告信息安全漏洞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2. 漏洞评估:信息安全漏洞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漏洞评估,确定漏洞等级和风险。
3. 漏洞修复:根据漏洞等级和风险,制定修复方案,明确修复责任人和修复时间。
4. 漏洞验证:修复完成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漏洞验证,确保漏洞已得到有效修复。
5. 漏洞通报:信息安全漏洞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将漏洞信息通报相关部门,提醒加强防范。
6. 漏洞总结:对信息安全漏洞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漏洞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第四章信息安全漏洞整改与奖惩第八条各部门应按照信息安全漏洞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及时整改漏洞,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九条对信息安全漏洞整改工作,实行以下奖惩措施:1. 对及时报告、积极整改漏洞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2. 对因工作不力、延误整改时间、导致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部门和个人,追究相关责任;3. 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部门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成为了企业和组织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安全漏洞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业务中断等严重后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防范安全漏洞,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漏洞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安全漏洞的发现、报告、评估、修复和跟踪流程,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护企业的业务和资产安全。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的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设备、服务器、应用程序、数据库等。
三、安全漏洞管理流程(一)漏洞发现1、定期进行安全扫描使用专业的安全扫描工具,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的漏洞扫描,包括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
2、人工检测安全团队成员应定期进行人工检测,包括对系统配置、代码审查等方面的检查。
3、第三方报告鼓励员工、合作伙伴和客户报告发现的安全漏洞。
(二)漏洞报告1、发现漏洞后,应及时向安全团队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漏洞的详细描述、发现的时间、发现的位置等信息。
2、安全团队应建立专门的漏洞报告渠道,如电子邮件、在线表单等,确保报告的便捷性和保密性。
(三)漏洞评估1、安全团队收到漏洞报告后,应立即对漏洞进行评估,确定漏洞的严重程度。
2、评估的依据包括漏洞可能造成的影响、漏洞的利用难度、受影响的系统和数据的重要性等。
3、将漏洞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
(四)漏洞修复1、根据漏洞的等级,制定修复计划。
高等级漏洞应立即修复,中等级漏洞应在规定时间内修复,低等级漏洞可在定期维护中修复。
2、修复漏洞应遵循安全最佳实践,确保修复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在修复漏洞前,应进行充分的测试,避免因修复导致新的问题。
(五)漏洞跟踪1、对已修复的漏洞进行跟踪,确保漏洞得到彻底解决。
2、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复查,防止类似漏洞再次出现。
四、职责分工(一)安全团队1、负责制定和完善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2、组织实施安全漏洞的发现、评估和修复工作。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漏洞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安全弱点或缺陷,可能被黑客利用来进行攻击或者非法入侵。
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企业应当建立和遵守一套完善的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本文将围绕安全漏洞管理制度展开论述。
一、漏洞调查与发现漏洞调查与发现是安全漏洞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旨在全面了解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漏洞调查与发现,例如安全扫描、渗透测试、漏洞报告等。
在进行漏洞调查与发现时,企业需要确保选择可靠的工具和方法,并与安全厂商合作。
通过分析扫描结果、测试漏洞及其实际风险,确定系统中存在的漏洞级别和优先处理顺序。
二、漏洞评估与分类漏洞评估与分类是安全漏洞管理制度的下一步,旨在为不同漏洞确定相应的处理策略。
评估漏洞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漏洞的严重程度:根据漏洞对系统的威胁程度,将其分为高、中、低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时限和流程。
2. 漏洞的类型:将漏洞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如系统漏洞、网络漏洞、应用漏洞等,以便针对不同类型的漏洞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3. 漏洞的影响范围:根据漏洞可能产生的影响范围,将其划分为局部漏洞和系统性漏洞,并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案。
三、漏洞修复与补丁管理漏洞修复与补丁管理是安全漏洞管理制度的核心环节,对于已经发现的漏洞,企业需要尽快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1. 及时发布补丁:当安全厂商提供了相关的补丁时,企业应及时获取、测试并应用补丁,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系统受到攻击的风险。
2. 定期更新系统:企业应建立定期更新系统的机制,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更新补丁,以修复已知的漏洞和缺陷。
3. 搭建漏洞修复团队:企业可以组建专门的漏洞修复团队,负责跟踪、处理和验证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发布相应的修复方案。
四、漏洞报告与追踪对于发现的漏洞,企业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追踪和记录。
1. 漏洞报告:及时向漏洞管理团队或相关负责人报告漏洞,包括漏洞的详细描述、发现时间、影响范围以及可能的修复方案。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安全漏洞是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系统故障、业务中断甚至法律责任的潜在威胁。
为了有效地识别、评估、处理和预防安全漏洞,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漏洞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范围与目标(一)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组织内所有的信息系统、网络设备、应用程序以及相关的技术设施。
(二)管理目标1、及时发现和识别安全漏洞,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
2、确保安全漏洞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防止其被恶意利用。
3、建立持续的漏洞监测和预防机制,提高整体的信息安全水平。
三、职责分工(一)安全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完善安全漏洞管理制度,协调漏洞管理工作,监督漏洞处理过程,并定期向管理层汇报漏洞管理情况。
(二)技术团队负责对信息系统和网络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测,发现安全漏洞,并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三)业务部门负责配合安全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进行漏洞的排查和处理,确保业务的正常运行。
(四)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发现安全漏洞及时报告。
四、安全漏洞的发现与评估(一)定期扫描技术团队应定期使用专业的安全扫描工具对信息系统、网络设备和应用程序进行扫描,以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
(二)漏洞报告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安全漏洞,应及时向安全管理团队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漏洞的详细描述、发现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三)漏洞评估安全管理团队收到漏洞报告后,应组织技术团队对漏洞进行评估,确定漏洞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五、安全漏洞的处理(一)紧急漏洞处理对于严重影响业务运行或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紧急漏洞,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包括暂停相关服务、进行紧急修复等。
(二)一般漏洞处理对于非紧急的安全漏洞,应制定详细的处理计划,明确处理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并按照计划进行处理。
(三)漏洞修复验证在漏洞修复完成后,技术团队应进行验证,确保漏洞已被有效修复,不会对系统和业务造成新的安全隐患。
六、安全漏洞的预防(一)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减少因人为疏忽导致的安全漏洞。
网络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网络安全漏洞管理,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网络设备、网络资源的使用、维护和安全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标是:1. 识别、评估和修复网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降低网络安全风险;2.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漏洞管理制度,规范漏洞管理流程;3.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二、漏洞管理组织与职责第四条成立网络安全漏洞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网络安全漏洞的识别、评估、修复和通报等工作。
第五条网络安全漏洞管理小组职责:1. 制定网络安全漏洞管理制度,组织相关培训和宣传;2. 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和评估工作;3. 协调各部门开展漏洞修复工作;4. 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网络安全漏洞管理情况。
三、漏洞检测与评估第六条网络安全漏洞检测与评估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定期开展,确保网络系统安全;2. 全面覆盖,不留死角;3. 科学评估,准确判断漏洞等级;4. 及时修复,降低风险。
第七条网络安全漏洞检测与评估工作内容包括:1. 定期对网络设备、网络资源进行漏洞扫描;2. 评估漏洞等级,制定修复计划;3. 对发现的重要漏洞,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修复;4. 对修复情况进行跟踪和验证。
四、漏洞修复与整改第八条网络安全漏洞修复与整改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优先修复高等级漏洞;2. 确保修复措施有效,防止漏洞再次出现;3. 及时记录修复过程,形成整改报告。
第九条网络安全漏洞修复与整改工作内容包括:1. 根据漏洞等级,制定修复计划;2. 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漏洞修复工作;3. 对修复效果进行验证,确保漏洞得到有效修复;4. 形成整改报告,上报网络安全漏洞管理小组。
五、漏洞通报与信息共享第十条网络安全漏洞通报与信息共享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通报,确保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漏洞情况;2. 保密处理,保护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3. 信息共享,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完整版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1.通报中心应建立安全漏洞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安全漏洞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1)鼓励和支持网络安全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等参与安全漏洞信息共享。
(2)定期组织安全漏洞分析与研讨会,提高我国安全漏洞研究水平和应对能力。
2.相关单位应积极参与安全漏洞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自身安全防护能力。
(1)评估内容包括安全漏洞发现、报告、修复、发布等全流程的管理效果。
(2)根据评估结果,对相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2.相关单位应积极配合通报中心的评估工作,主动提供真实、完整的管理数据和资料。
十六、信息安全文化建设
1.通报中心应推动信息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社会对网络安全和漏洞管理的重视。
(1)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完整版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确保我国网络安全,加强安全漏洞管理,规范安全漏洞的发现、报告、修复和发布等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与分类
1.安全漏洞:指在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应用程序及其组件中存在的,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篡改、破坏等安全风险的缺陷。
2.安全漏洞分类:
四、安全漏洞管理组织与职责
1.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以下简称“通报中心”)负责全国安全漏洞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工作。
(1)建立健全安全漏洞信息收集、报告、处理和发布工作机制。
(2)组织专家对安全漏洞进行评估,确定漏洞级别和危害程度。
(3)指导和监督相关单位开展安全漏洞修复工作。
(4)定期发布安全漏洞信息,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
2.安全漏洞评估:
(1)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在接到安全漏洞报告后,应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2024年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和系统升级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和系统升级管理制度为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行,防止各类病毒、黑客软件对我校联网主机构成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损失,特制定本制度:一、各接入科室计算机内应安装防病毒软件、防黑客软件及垃圾邮件消除软件,并对软件定期升级。
二、各接入科室计算机内严禁安装病毒软件、黑客软件,严禁攻击其它联网主机,严禁散布黑客软件和病毒。
三、网络中心应定期发布病毒信息,检测校园网内病毒和安全漏洞,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防治。
四、校园网内主要服务器应当安装防火墙系统,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五、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应当建设网络安全发布系统,以防止网络黑客对页面的非法篡改,并使网站具备应急恢复的能力。
网络安全发布系统占用系统资源百分比的均值不得超过____%,峰值不得超过____%。
六、要及时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进行补丁包升级或者版本升级,以防黑客利用系统漏洞和弱点非法入侵。
七、网络与信息中心定期对网络安全和病毒检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024年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和系统升级管理制度(二)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网络安全漏洞的存在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风险,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和系统升级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为此,制定2024年的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和系统升级管理制度,是保障网络安全稳定的必要举措。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和系统升级管理制度,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
2. 原则:(1)全面性:覆盖企业网络、个人设备和关键基础设施,针对各类风险和漏洞进行检测和升级。
(2)及时性:定期、有计划地进行漏洞检测和系统升级,确保安全漏洞及时修复。
(3)科学性:采用科学、先进的检测技术和工具,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可持续性:制定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保持网络系统安全的持续性。
三、具体措施1. 漏洞检测:(1)定期漏洞扫描:每月对企业网络、个人设备和关键基础设施进行漏洞扫描,发现漏洞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安全漏洞管理制度完整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安全漏洞也不断涌现,给企业、机构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确保企业正常运营,必须建立和完善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安全漏洞的发现、通报、修复和评估流程,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机构和个人使用信息系统的所有环节。
三、定义和分类1.安全漏洞:指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被攻击者利用的错误、疏忽、缺陷、软件漏洞等。
2.漏洞评级:根据漏洞的危害程度和利用难度,将漏洞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四、安全漏洞管理流程1.漏洞发现:任何人在使用信息系统过程中发现漏洞,应立即报告给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或指定的漏洞管理人员。
2.漏洞通报: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或指定的漏洞管理人员接到漏洞报告后,应即时对报告内容进行审核和确认,并记录漏洞相关信息。
3.漏洞分析:漏洞报告确认后,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或指定的漏洞管理人员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漏洞分析,确定漏洞的危害程度和利用难度。
4.漏洞修复:根据漏洞分析结果,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或指定的漏洞管理人员应及时通知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修复工作,并记录修复过程和结果。
5.漏洞验证:漏洞修复完成后,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或指定的漏洞管理人员应对修复情况进行验证,确保漏洞已经被有效修复。
6.漏洞评估:对已修复的漏洞进行评估,确认修复效果和安全措施是否足够,如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安全改进,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7.漏洞报告: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或指定的漏洞管理人员应将漏洞报告和修复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同时保留相关记录和证据。
五、安全漏洞管理的要求1.责任分工:明确漏洞管理的责任和权限,确保责任到人。
2.及时响应:对所有漏洞报告要进行及时处理,尽快修复漏洞。
3.漏洞归档:对所有漏洞报告、修复记录和评估报告要进行归档,作为后续安全管理的参考依据。
(完整版)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完整版)安全漏洞管理制度安全漏洞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安全漏洞的存在将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为了加强对安全漏洞的预防和管理,制定一个完善的安全漏洞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定目的1. 确保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
2. 降低企业和个人因安全漏洞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3.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人员培训和漏洞管理能力。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网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管理。
四、漏洞的分类与评级1. 分类:将漏洞分为严重漏洞、一般漏洞和轻微漏洞三种类型。
2. 评级:根据漏洞的潜在威胁程度和影响范围,对漏洞进行评级,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级别。
五、漏洞管理流程1. 漏洞发现:通过定期安全扫描、安全测试、用户反馈等途径,及时发现系统和应用中的漏洞。
2. 漏洞报告:发现漏洞后,由发现者向安全团队提交漏洞报告,详细描述漏洞的位置、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3. 漏洞验证:安全团队通过复现漏洞,确保漏洞的有效性和可利用性。
4. 漏洞评级:安全团队对已验证的漏洞进行评级,确定漏洞的风险等级。
5. 漏洞修复:根据漏洞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并及时修复漏洞。
6. 漏洞验证:修复漏洞后,进行再次验证,确保漏洞已被成功修复。
7. 漏洞跟踪:安全团队对漏洞的修复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确保所有漏洞得到及时修复。
8. 漏洞总结:对漏洞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常见的漏洞类型和防范措施,为后续的安全加固提供参考。
六、漏洞管理责任1. 安全团队:负责漏洞管理流程的运行和监督,对重大漏洞的修复方案进行指导和审核。
2. 系统运维人员:负责对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定期的安全测试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报告漏洞。
3. 开发人员:负责及时修复系统和应用程序中发现的漏洞。
4. 用户:通过用户反馈系统,向公司报告发现的漏洞,积极参与漏洞管理工作。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安全漏洞,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漏洞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制度的制定、漏洞的发现与管理、漏洞的修复与验证等方面详细介绍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一、制度的制定1.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安全漏洞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并规范管理漏洞的发现、评估与修复过程,以降低系统被攻击的风险,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2. 制定安全漏洞管理制度的原则(1)合规性原则:制定的制度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科学性原则:制度要基于系统的实际情况和威胁环境,科学合理。
(3)灵活性原则:制度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信息系统发展和安全威胁的变化。
3.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的内容(1)漏洞评估与等级划分标准:制定漏洞评估的具体细则和等级划分标准,以便对漏洞进行分类和处理。
(2)漏洞报告与追踪流程:明确漏洞的报告与追踪流程,以保证漏洞能够被及时发现和跟踪处理。
(3)漏洞修复要求与时限:规定漏洞修复的要求和时限,确保漏洞能够被及时修复。
(4)漏洞验证与关闭流程:明确漏洞修复后的验证与关闭流程,以确保漏洞修复方案的有效性。
二、漏洞的发现与管理1. 漏洞的发现(1)主动扫描: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主动扫描,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潜在漏洞。
(2)被动检测:引入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对异常行为进行检测并发现潜在漏洞。
2. 漏洞的管理(1)漏洞报告:任何人员都可以向安全团队报告漏洞,报告内容应包括漏洞的描述、影响程度、可能的攻击方式等。
(2)漏洞分类与分级:根据漏洞的严重程度、受影响范围等进行分类与分级,以便确定漏洞处理的优先级。
(3)漏洞追踪与记录:建立漏洞追踪与记录系统,及时更新漏洞修复的进展情况和结果。
三、漏洞的修复与验证1. 漏洞修复(1)紧急修复:对于严重等级的漏洞,需要立即进行修复,以避免被攻击造成的损失。
(2)计划修复:对于一般等级的漏洞,可以根据情况制定修复计划,并合理安排资源进行修复。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一、总则1、目的为了加强对公司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的管理,降低安全风险,保障公司信息资产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网络系统、应用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
3、定义安全漏洞:指信息系统在设计、实现、配置、运行等过程中存在的可被利用的缺陷或弱点,可能导致信息系统遭受攻击、数据泄露、服务中断等安全事件。
二、安全漏洞管理流程1、漏洞发现(1)公司应建立多种漏洞发现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定期的安全扫描、渗透测试、员工报告、第三方安全机构检测等。
(2)安全扫描应覆盖公司的所有信息系统,包括内部网络、外部网络、服务器、客户端等。
扫描频率应根据系统的重要性和风险程度确定,一般重要系统每月至少扫描一次,高风险系统每周至少扫描一次。
(3)渗透测试应定期进行,对于重要系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渗透测试。
渗透测试应由具备专业资质和经验的人员进行,并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4)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发现的安全漏洞,对于报告者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和保护。
2、漏洞评估(1)对发现的安全漏洞应进行及时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漏洞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利用难度等。
(2)漏洞的危害程度应根据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进行划分,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3)影响范围应包括受漏洞影响的系统、应用、数据等。
(4)利用难度应考虑攻击者所需的技术水平、资源和时间等因素。
3、漏洞修复(1)根据漏洞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修复方案应包括修复的步骤、方法、责任人、时间节点等。
(2)对于高危漏洞,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修复,如暂停相关服务、限制访问等,在最短时间内消除安全隐患。
(3)对于中危漏洞,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修复,一般不超过一周。
(4)对于低危漏洞,应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修复,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5)修复完成后,应进行复查和验证,确保漏洞已被有效修复,不会对系统造成新的安全隐患。
4、漏洞跟踪(1)建立漏洞跟踪机制,对漏洞的发现、评估、修复等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
(完整版)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完整版)安全漏洞管理制度安全漏洞管理制度1. 引言安全漏洞是指在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存在的潜在漏洞,可能被恶意攻击者利用,导致信息泄露、系统瘫痪或其他危害。
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组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漏洞管理制度,及时发现、评估和修复漏洞,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 漏洞管理流程2.1 漏洞发现漏洞发现可以通过定期的安全扫描、系统审计、内外部报告等方式进行。
当发现潜在漏洞时,需要立即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漏洞的发现时间、影响范围以及可能的风险等级。
2.2 漏洞评估在漏洞发现之后,需要对漏洞进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风险级别。
评估时可以考虑漏洞的影响范围、可能的攻击方式以及攻击者利用漏洞可能获取的权限。
评估结果应根据一定的风险评估标准进行分类,以确定下一步的处理措施。
2.3 漏洞修复根据漏洞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漏洞修复措施。
修复措施可以包括修补漏洞、更新软件版本、配置安全设置、调整网络拓扑等。
修复完成后,需要进行验证,确保漏洞成功修复,并记录修复时间和过程。
2.4 监控和反馈修复漏洞后,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控,确保系统的安全状态。
监控可以采用日志分析、入侵检测等手段,定期检查系统是否存在新的漏洞。
同时,还需要建立反馈渠道,接收相关人员对漏洞管理工作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制度。
3. 漏洞管理责任3.1 安全团队组织应设立安全团队,负责安全漏洞的管理工作。
安全团队应具备相关的技术能力和知识,能够独立进行漏洞评估和修复工作。
团队成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
3.2 部门合作在漏洞管理过程中,安全团队需要与相关部门合作,包括系统管理员、开发人员等。
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及时提供所需的信息和资源,以便安全团队有效地进行漏洞管理工作。
3.3 领导支持组织领导应给予安全团队足够的支持,包括人力、物力和决策上的支持。
领导应明确安全漏洞管理的重要性,并下发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指导文件,以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安全漏洞管理制度是指针对信息系统中的安全漏洞进行全面管理和应对的一系列政策、流程和措施。
安全漏洞是指在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被攻击者利用的弱点或缺陷。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安全漏洞管理制度的目标1.提高安全意识:通过制定安全漏洞管理制度,加强对安全漏洞的认知,提高员工对安全漏洞的重视程度,倡导安全第一的理念。
2.及时发现漏洞:通过建立漏洞发现机制和反馈渠道,实时监测系统漏洞和安全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理。
3.快速响应漏洞事件:建立动态响应漏洞事件的流程,快速处置漏洞事件,降低对信息系统的损害。
4.有效预防漏洞:通过定期开展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发现并修复潜在漏洞,预防漏洞被利用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安全漏洞管理制度的要求和内容1.安全漏洞的发现与报告(1)明确安全漏洞的定义和分类,制定安全漏洞发现和报告的流程和要求。
(2)设立安全漏洞发现和报告的渠道,包括内部员工、外部用户、供应商等。
(3)确保安全漏洞的发现和报告信息的保密性和及时性,对报告人给予奖励和保护。
2.安全漏洞的评估与处理(1)建立安全漏洞的评估和处理流程,确定漏洞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
(2)指定专门的安全团队负责漏洞的评估和处理,及时跟踪和更新漏洞的处理进展。
(3)建立漏洞修复计划,对高风险漏洞实施紧急修复,对中低风险漏洞按计划处理。
3.安全漏洞的预防与控制(1)制定安全漏洞的预防措施和策略,如加强系统配置管理、限制权限、加密数据传输等。
(2)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安全检查,以发现潜在漏洞和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制定系统更新和补丁管理流程,确保及时安装安全补丁,防止已知漏洞被利用。
4.安全漏洞的监控与追踪(1)建立安全漏洞的监控和追踪机制,对漏洞修复后进行验证和跟踪。
(2)建立日志审计和异常检测机制,及时发现系统中的异常行为和恶意攻击。
(3)对安全事件和漏洞修复情况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报告,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安全漏洞管理规定_实施(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安全漏洞管理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网络产品安全漏洞发现、报告、修补和发布等行为,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了《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的实施进行探讨。
一、安全漏洞管理规定概述《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旨在规范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该规定明确了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的责任主体、管理流程、信息共享和监督管理等内容。
二、安全漏洞管理规定实施背景1. 网络安全形势严峻: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频发,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安全漏洞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3. 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需求: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安全漏洞管理规定实施主体1. 网络产品提供者和网络运营者:负责网络产品的安全漏洞发现、报告、修补和发布等行为。
2. 网络产品安全漏洞发现、收集、发布等活动的组织或个人:负责发现、收集、发布网络产品安全漏洞信息。
3.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相关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监督管理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工作。
四、安全漏洞管理规定实施流程1. 安全漏洞发现:网络产品提供者和网络运营者应建立安全漏洞发现机制,通过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方式发现安全漏洞。
2. 安全漏洞报告:发现安全漏洞后,应按照规定格式和时限向相关部门报告。
3. 安全漏洞修补:网络产品提供者和网络运营者应制定安全漏洞修补计划,及时修补安全漏洞。
4. 安全漏洞发布:经相关部门审核后,将安全漏洞信息公开发布,提醒用户关注和防范。
五、安全漏洞管理规定实施措施1.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宣传活动等,提高广大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
完整版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完整版安全漏洞管理制度一、背景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安全漏洞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防范和管理安全漏洞,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漏洞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适用于企业的完整版安全漏洞管理制度,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的安全漏洞管理流程,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2. 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防止被攻击者利用;3. 完善的责任分工和协作机制,提高漏洞管理的效率;4. 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共同守护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
三、制度细则1. 漏洞管理责任(1) 安全保障部门负责制定和管理安全漏洞管理流程;(2) 各部门负责积极参与漏洞管理工作,及时上报发现的漏洞;(3) 管理层负责对漏洞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2. 漏洞发现与上报(1) 安全值班人员负责定期扫描系统漏洞,并记录漏洞信息;(2) 员工在日常使用系统过程中,发现任何安全漏洞应立即上报给安全保障部门;(3) 安全保障部门应及时处理和确定漏洞的紧急程度。
3. 漏洞评估与分类(1) 安全保障部门对上报的漏洞进行评估,并根据危害程度进行分类;(2) 漏洞分类包括高危漏洞、中危漏洞和低危漏洞,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
4. 漏洞修复(1) 安全保障部门负责指导相关部门进行漏洞修复工作;(2) 相关部门应及时修复高危漏洞,并设立监控机制,确保漏洞彻底修复;(3) 中低危漏洞的修复可根据情况进行优化处理,但仍要确保风险的可控范围内。
5. 漏洞验证和测试(1) 安全保障部门进行漏洞修复后,应进行验证和测试确保漏洞已修复;(2) 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对修复后的漏洞进行验证和测试,确保修复效果。
6. 漏洞总结与反馈(1) 漏洞修复完成后,安全保障部门应对漏洞管理过程进行总结与反馈;(2) 漏洞总结与反馈应包括漏洞数量、修复时间、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评估。
7. 漏洞培训与宣传(1) 安全保障部门负责开展定期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2) 安全保障部门负责制定安全宣传计划,加强对安全漏洞管理制度的宣传。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过程中,安全漏洞的存在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漏洞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二、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有效地管理和及时修复安全漏洞,降低信息泄露、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的风险。
三、制度内容3.1 安全漏洞的定义安全漏洞是指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可以被攻击者利用的弱点或缺陷,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数据泄露或服务中断等安全风险。
3.2 安全漏洞管理流程3.2.1 安全漏洞扫描与发现建立定期的安全漏洞扫描机制,对企业的信息系统、网络设备和应用软件进行全面的安全漏洞扫描。
发现安全漏洞后,及时进行记录和分类。
3.2.2 安全漏洞评估与风险分析对发现的安全漏洞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漏洞的危害程度和可能造成的风险。
根据风险等级划分,制定相应的修复优先级。
3.2.3 安全漏洞修复与验证制定漏洞修复方案,并安排专人负责修复工作。
修复完成后,进行验证测试,确保漏洞被完全修复,并消除可能的副作用。
3.2.4 安全漏洞监控与追踪对已修复的安全漏洞进行监控和追踪,确保修复措施有效,持续关注漏洞修复后的情况,及时发现是否重新出现漏洞。
3.3 安全漏洞报告和通知3.3.1 安全漏洞报告修复过程中需要记录并撰写安全漏洞报告,详细描述漏洞的影响范围、修复过程和相关统计数据。
报告应精确、清晰地表达漏洞情况。
3.3.2 安全漏洞通知妥善管理和保密漏洞报告,按照相关规定通知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开发人员和安全团队,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责任与义务4.1 管理责任企业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安全漏洞管理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并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4.2 相关部门责任每个涉及到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部门都应承担相应的安全漏洞管理责任,并制定配套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
安全漏洞管理制度
文件修订履历
目录
1引言 (4)
1.1目的 (4)
1.2对象 (4)
1.3范围 (4)
2漏洞获知 (4)
3级别定义和处理时间要求 (4)
3.1级别定义 (4)
3.1.1高风险漏洞定义 (4)
3.1.2中风险漏洞定义 (4)
3.1.3漏洞处理原则 (5)
4职责分工 (5)
4.1信息安全部 (5)
4.2 IT中心 (5)
4.3各产品开发部门 (5)
5漏洞处理流程 (6)
6罚则 (7)
1引言
1.1目的
本制度规范了XXXX(以下简称:XXXX)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的发现、评估及处理过程。
保障尽早发现安全漏洞,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加快安全处理响应时间,加强信息资产安全。
1.2对象
本制度阅读对象为单位所有的运维人员、产品开发人员、测试和质量保障人员等。
各产品开发、运营、系统运维、质量测试等部门负责人应通读并认真执行本制度中与其职责相关的要求。
1.3范围
本制度中的信息系统描述适用于XXXX信息系统:
应用系统:所有业务相关应用系统,包括自主开发和外购产品。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 和UNIX 等。
数据库:Oracle、MySQL、Sql Server 等。
中间件:Tomcat,Apache,Nginx 等。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
安全设备:安全管理、审计、防护设备等。
2漏洞获知
漏洞获知通常有如下方式:
➢来自软、硬件厂商和国际、国内知名安全组织的安全通告。
➢单位信息安全部门工作人员的渗透测试结果及安全评审意见。
➢使用安全漏洞评估工具扫描。
➢来自单位合作的安全厂商或友好的外部安全组织给出的漏洞通知。
3级别定义和处理时间要求
3.1级别定义
对于没有CVE评级的安全漏洞统一参考附录一标准进行漏洞评级。
3.1.1高风险漏洞定义
1.操作系统层面:依据CVE标准。
2.网络层面:依据CVE标准。
3.数据库层面:依据CVE标准。
4.中间件(包括应用组件包):依据CVE标准。
5.单位自主开发的业务应用:详见附录一。
3.1.2中风险漏洞定义
1操作系统层面:依据CVE标准。
2网络层面:依据CVE标准。
3.数据库层面:依据CVE标准。
4.中间件(包括应用组件包):依据CVE标准。
5.单位自主开发的业务应用:详见附录一。
3.1.3漏洞处理原则
1.所有高、中风险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复。
2.对于有关安全漏洞的修复方案经评估后会影响系统稳定或短期不能找到解决方案的漏洞,由信息安全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具体解决方案。
4职责分工
4.1信息安全部
1.定期对单位生产系统使用的应用软件及第三方组件进行漏洞监控和查找,并在当天将高、中风险转交给有关部门处理。
2.不定期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所有漏洞都按照流程进行了有效处理。
3.针对发生的安全事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避免再度发生类似事件。
4.协助各部门提供安全漏洞测试和修复方法,并定期组织安全培训。
4.2 IT中心
负责办公网、生产网中: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网络设备等安全漏洞的监控和修复工作:
1.负责维护信息系统所有设备(包括虚拟机)和信息资产列表。
2.运维部门根据信息安全部提供的安全扫描报告和本制度,制定整改工作日程,根据优先级按照“
3.2处理时间要求”进行整改。
外部漏洞优先处理,内部漏洞经信息安全部协商后可以延后处理。
4.3各产品开发部门
各产品开发部门应在接到漏洞修复通知后,按照“3.2处理时间要求”及附录一的相关要求,按时修复所负责应用系统的安全漏洞:
1.在生产系统中:可获取系统权限(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网络设备、业务系统等)的漏洞;可直接导致客户信息、交易信息、单位机密信息外泄的漏洞;可直接篡改系统数据的漏洞,必须在48小时之内完成修复。
2.如果确实存在客观原因,无法按照规定时间完成修复工作的,应在修复截止日期前与信息安全部申请延期,并共同商定延后的修复时间和排期。
5漏洞处理流程
6罚则
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全体员工,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违反本制度条款的责任人,第一次发现由行政部或相关部门领导对其进行口头批评;第二次发现以邮件形式在书面进行通报批评并通知所在部门领导;第三次发现以邮件形式在全单位通报批评,并通知单位内审部;因违反本制度造成严重后果或对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单位内审部对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并进行处理。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化成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