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区域的城镇化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空心化的含义,许多学者的认识是 指农村中的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 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同 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村 庄建设规划的不合理,导致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 和村庄内部的急剧荒芜,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 空心分布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 向城市转移的结果。
7%
4%
2%
10%
4%
3%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政 策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 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到1998年后,各级城市不断发 展,小城市在比重和绝对量上 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发展中等 城市和大城市。
1.2城镇化水平及比较
城镇化水平指一个地区城镇化所达到 的程度,是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指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是世界各国衡量城镇化进展情况的最基本 方法。
城镇人口是居住在城市或集镇地域范 围之内,享受着城镇服务,以从事二三产 业为主的特定人群,不仅包括城镇中的非 农业人口,也包括在城镇从事非农业或城 郊农业的农业人口,其中一部分是长期居 住在城镇、但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
1.3四大区域城镇 化发展特征
东部城镇化:
东部地区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 为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最重要的 城市密集区,城市之间地理和经济 联系比较紧密,有利于发展城市群 和大都市圈。改革开放后,东部对 人力、资源、技术以及资本吸引力 大,产业集聚进一步促进人口聚集, 城镇化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 区。
一方面,要有利于发挥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特 点和资源分布优势,尽快的形成各具产业优势的 区域,并使各区域互为条件,互为补充,互为促 进,形成东北地区的总体优势;
另一方面,又要有利于区域之间的合理分工 和专业化发展,使南部的区域优势与北部的资源 优势相结合,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进程相结合, 城市建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椅相结合,促进区 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各区域城镇化发展趋势及比较
1.1城镇体系及基本形态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 围内由职能各异、规模不等,既相 互分工、又密切协作的城镇组成的 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多层次、开 放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1978—1998 1999—2004
小城市
中等城市
59%
28%
49%
34%
Leabharlann Baidu大城市
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
解决农村空心化应以解决人口空心化为核心, 以解决农村科技空心化、农村工作社会服务空心 化和资源空心化为突破口,逐步全面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
西部城镇化:
西部地区环境条件有限,城镇化与经济发展 水平均较低,且不协调,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 化。 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难以适应西 部大开发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西部城 镇化数量较少、人口比重偏低,基础设施落后, 而且城镇规模较小,经济实力弱,对地区经济发 展的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强。
随着国家 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转变的 过程,东北地 区在经济社会 背景和较雄厚 的工业基础条 件的支持下, 其城镇化率相 对较高,2011 年全国的平均 城镇化率已经 达到51.27%。
二.四大区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为研究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经济 发展与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选取了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地区经济发展 代表性指标。运用SPSS软件拟合回归 方程,得出结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的人均GDP随着城镇化率的提 高而增加较快,而中部地区的人均GDP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呈现出稳步增长 的趋势。
文章框架
文章概要
四大区域城镇化发 展趋势及比较
城镇化与经济 发展关系分析
城镇发展趋势及预 测
城镇化问题 的思考
文章概要:
以我国东部、中部、东北、西部 四大板块为对象,以省级区域为单元, 对我国四大区域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 势进行比较,定量分析了四大区域城 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对未来四大区 域城镇化发展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 促进区域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同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 难以支撑不断增长的人口过上小康生活。城镇体 系发育不全,缺乏大城市,中小城镇尚处于起步 阶段,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全国的平均城镇化率为51.27%。
东北城镇化:
东北地区城镇化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各地资 源分布特征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按照优势互 补与协调发展的原则,选择区域城镇化发展模式。
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城镇 化发展特征与趋势比较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 镇人口的过程。 反映城镇化水平 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 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 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 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 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 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 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 市。
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城镇永续发展的重要条 件。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低 碳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设 集约紧凑、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现代绿色城镇。
中部城镇化:
中部城镇 化水平总体一 般,且内部不 同区域城镇化 差异相当明显, 城镇辐射能力 偏弱,农村 “空心化”的 现象已较为普 遍。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
长三角地区更好地发挥城镇化对于科学发展、改善 民生的巨大作用,应着力推进城镇转型创新,在一些重 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探索,努力走出一条结构合理、 功能提升、特色彰显、城乡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坚持创新发展。长三角地区城镇应把创新发展放在 更加突出的位置。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立足 于发挥比较优势和实现科学发展,着力进行城镇管理体 制、运行机制的创新和城镇品质、城镇精神的塑造。
三.四大区域城镇化发展趋势及预测
1957年
1979年
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4.2%,已 达到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遇见在未来的 几年将继续保持这一态势,并在一段时期 内有可能呈现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趋势,特 别是西部地区。
4.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1)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 区正在形成多中心的巨型城市区域 。在城 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应该遵循可持续发 展 城镇化理念,城镇规划、设计和建筑必 须从生态学的角度,协调城镇化与支撑城 镇发展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城镇 结构优化、合理布局、人口容量适当、城 镇功能协调,与区域发展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