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即使是一个小小 的成功 ,也会增强人的 自信心和热情 , 英语产生畏难情绪 ,就不容易记住所学 的东西 。根据 这一原 理 ,教师应该为学 激励人们 去追求更高的 目标 。同样 ,学生对学 习也是 抱有 一定的成功期望 。但 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 的氛围 ,态度和蔼可亲 ,与学生融洽相处 ,鼓励其学习的
之 ,从 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多种方式 ,可以使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的过程生动 活 泼 ,有 深度又有趣味 ,又可 以使培养辩 证思维能力与培养其他能力相互作用 , 同步发展 。 2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 证思维能力 , 应采用多种方法 。
1 ) 、比较法
个应认 真研究的问题。
由于以往 的考试存在着一定 的弊端 , 大 多数学生被迫背着 “ 沉重包袱” , 带 着应 愿望 ,多表扬 ,少批评 , 让 学生的神经处于活跃状态 ,积极 主动学习 ,增强学 试 的心态 参加复习 ,也有一 部分 学生认为 自己复 习不 复习都是一样 ,反正都是 习的 自信心 。另一方 面 ,教师还要注意复习的方法和形式 ,要 与新授课 一样 ,
灞
中学 阶段 是学生人生观 、世界 观形成的熏要时期 ,为了避免学生片面地 、 孤立地 、绝 对地看问题 ,如何在语 文阅读教学 中培养学生辩 证思维能力是一个 应认真研究 的问题。那么 ,如何在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 维能力呢 ? 什么是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 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 事物的思维方式 ,通 常被认为是与逻辑 思维相对 立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 逻辑 思维中 ,事物一般是 “ 非此即彼” 、“ 非真 即假” ,而在辩证 思维中 , 事 物可以在同一 时间里 “ 亦此亦 彼” 、“ 亦真亦假 ”而 无碍思维活动 的正常进行 。 辨证思 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 。世 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 系 ,互相影响的 ,而 辨证思维 正是以世间万物之 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 ,而进行 的对世界进一步 的认 识和感知 , 并 在思考的过程 中感受 人与 自然的关系 ,进而得 到某种结论的一种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引导。
可以借助经典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审美情感的升华,使学生在感知美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
在跨学科活动中融入美术、音乐等元素,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使其对不同形式的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引导学生参与文学创作也是培养审美修养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美的力量和魅力。
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陶冶,从而培养其审美情感。
通过以上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经典文学作品、多媒体、跨学科活动、文学创作、情感体验、综合素质、策略方法。
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审美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力,培养其整体素质。
审美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领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和主题的文学作品,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审美情感的升华,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美感。
开展美术、音乐等跨学科活动促进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美的存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美学观念。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还可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样化的策略和方法来实现,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审美能力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艺术是审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绘画作品等进行解读和欣赏,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情节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作品的内涵。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再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学思维能力。
美学思维是审美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要求学生能够从审美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审美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这幅画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对这首音乐的感受是什么?”等等。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培养出独立思考、审美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最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学表达能力。
美学表达是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它要求学生能够用语言、文字、形象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美学作品的创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表达自己对美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学评论的写作,让学生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评价。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的生活体会 , 教师不能过分依赖例子 中浅薄直观的形象 , 这不仅 悟和启发 , 审美能力也 自然得到了提高 。
会扼杀学生 的想象力 , 也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果 教师表 演不到位 , 那反 而弄巧成拙 了。所 以笔者认为 , 作为一名语文教 总而言之 ,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 的全面实施 和不 断深入 , 作 为一名初 中语文 教师 , 我们要把 培养学生 的审美能力作 为一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河 南省 洛 阳市河 洛 中学 李
美育就是利用美去激发学生 , 让学生去追求 美 , 热 爱美 , 培
玲
的事物 、 现象都可以在学 生面前清晰地展现出来 。 使学 生不仅可 以牢 固掌握所需 的知识 , 而且能获得大量感性 的信息 。 使 自身 的
养他们 感受美 、 欣赏美 以及创造美 的能力 , 引导初 中学生产生
健康 的审美观念 以及审美情趣 。初 中语文教材 中 , 生动鲜活 的 审美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和提升 。 文章里蕴含着深刻 的哲理 , 向学生展示着五彩缤纷 的美好世界 。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 , 应该充分 、 巧妙地运用教材 中的优美 素 二、 注重类 比教学 , 让学生领悟 美育 在运用类 比教学法时 . 要注意学生与课文 内容之间的联系 . 这样学生不仅可 以切身体会 到作 者的情感 , 还可 以培养 自身的
不 同的心情 时对美 的感受 也不 同。在进行美 育的过程 中, 学 生
审美 意识 , 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审美能力 。例 如《 背影》 表达 的是 深厚 真挚 的父子之情 ; 《 热爱 生命》 体 现的是新时代人们对生命 的珍惜 和执著 的追求 。学生从 文中体会思想美 . 获得人生 的感
谈初中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

谈初中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对于中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审美素养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欣赏、评价以及创造文学艺术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培养语文审美素养的前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诵读、朗读等活动引领学生感受语言的音韵美、格律美、节奏美以及整体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
教师还可以通过选取优秀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人生的美、爱情的美等不同层面的美感,逐渐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学生需要通过多样的语文阅读和欣赏活动来培养观察、感知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推理小说的情节、品味散文的思想等,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领悟。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学比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批评能力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培养语文审美素养的目标之一。
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对美的独特感悟和独特欣赏能力,并积极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朗诵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美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提高语文审美素养的关键环节。
通过创造性的写作、创作作品、表演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题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作,完成一篇文章、一幅画作或者一段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
例如,在教授《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现美。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逐渐发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鉴赏美在发现美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美进行鉴赏。
鉴赏美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如何鉴赏美。
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美的意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鉴赏不同的文学作品,如古代诗词、现代散文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鼓励学生创造美除了发现美、鉴赏美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创造美。
创造美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美。
例如,在教授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音乐等形式来表现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美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提高教师审美素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自身的审美素养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摘要】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引导和训练。
可以通过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主动去接触文学作品。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文学作品,让他们感受到文学之美。
注重语言的美感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带领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开展多样化的艺术活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审美视野,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更全面的培养和拓展。
【关键词】审美能力、语文教学、初中、培养、阅读、兴趣、欣赏、文学作品、语言美感、艺术活动、创造力、想象力、重要性、结论。
1. 引言1.1 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审美能力是人们通过感知和感受美的能力,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和理解优秀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判断能力。
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热情和品味水平。
注重语言的美感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并能够用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开展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判断能力。
最重要的是,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写作和表达中展现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审美能力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素质。
2. 正文2.1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审美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当今社会,审美能力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素养。
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自己编写故事或者写一首诗。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其次,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讲解作品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欣赏。
通过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到其中的美。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文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或者文学讲座,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并鼓励他们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会,让他们有机会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最后,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度。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去描述作品中的情感,或者让他们通过绘画、音乐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已成为一个引起初中语文教师重视的教学课题,本文从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从中感受情感之美,把握课文思想情感,从中体味思想之美等四个方面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使正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要以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教学方式将这些内容的教育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新课程理念下,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已成为一个引起初中语文教师重视的教学课题。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从中感受情感之美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入的基本都是文质兼美、堪称经典的课文,很多文章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美好的情思遐想,而领略和感悟这些精神圣餐,获得美的熏陶,只有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才能实现。
因此,我认为,一堂充满了魅力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流动着朗朗书声的,教师对于课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示范朗读,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课文所描述的情感世界,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与作者思想情感交融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共鸣。
教师要在深入地解读课文的前提下,做好学生的诵读指导,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关键环节,在诵读的过程中,更好地体味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之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对课文的反复诵读中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审美的体验,让心灵得到美的升华。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审美能力。
二、把握课文思想情感,从中体味思想之美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作品的人物、描述情节的、字词的特点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借助语言传递的信息,感知形象和其中的思想,从审美的感受中,形成审美的意识,实现逐渐提升审美能力的目标。
谈初中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

谈初中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修的一门课程,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指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和鉴赏能力,包括对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各种形式的美的欣赏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载体,下面就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文学作品、诗歌、歌曲、美术作品等多种艺术形式,启迪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认知。
在教学《边城》这篇课文时,可以在音乐欣赏课上播放相关的音乐,或者在美术课上欣赏相关的绘画作品。
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学、音乐和绘画的结合,让学生在审美领域有更广泛的接触和体会,激活他们的审美情感。
通过课文的导读和讲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导读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过程等。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语言和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让学生在审美上有更高层次的认知和体验。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提升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改编和创作,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到文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文学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诵、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艺术表现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
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读、诗歌的吟诵、报刊杂志的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魅力,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书法手抄、美术作品的绘画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熏陶,提升他们的审美修养和创造能力。
初中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让学生通过比较反衬,来发现文中人物的美与丑,在不断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不同的角度上各自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鉴赏、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作者在刻画菲利普夫妇这两个人物形象时就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他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自然地表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当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赚了大钱的时候,认为于勒是“一个正直,有良心的人”“他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而当于勒又成为了穷光蛋时,又变成了“决不会有出息的”“这个东西”“流氓”;当菲利普夫妇盼望着发财的于勒快些回来时,于是他们一家在海边散步,菲利普太太是安详地用手挽着丈夫的胳膊,而发现于勒穷困潦倒时,先是惶恐,浑身发抖,之后是马上镇定,指挥着全家安全地避开了于勒。
就是这几处看似好笑的言谈举止,在我们的印象中已出现了既可鄙又可怜的人物形象。
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还有许多,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
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想象中体会文学作品美的意境。
三、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我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将被教育者各方面素质都有提高,包括但不限于潜力培养、道德培养、个性发展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内涵之一,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初中阶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会是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一大目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所以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美育教育,要注意美育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
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能力;语文教学正文:初中作为学生受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时刻,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学习的效果,让学生有能力接住下一阶段学习压力,也要锻炼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世界,以阳光,乐观,健康的角度看世,同时,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帮助不可忽视,也是学生快速提高审美能力的最好帮手。
一、注重学生感悟,体会形象美美是分很多种的,而且所有的美都离不开形象,一位文人曾经说过文学的另一面是人学,所以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致力于让学生的思维在形象,具体的基础上延伸,这样学生会善于感悟,体会形象带来的美,学生不会将美的概念模糊化,会深刻地体会到美到底是怎样的,将美具象化,形象化,让美伴随着教师的教育,也让美伴随着学生的学习。
师生一起学习美,感受美,体会美。
举个例子,在进行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探讨“春”的样子,每个学生对春天的样子都有着不同的印象,师生一起探讨体会文人朱自清笔下的春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让春天的美具象化在学生的脑海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PPT等方式,让学生直面的看到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景象,将春天的美体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样学生在理解朱自清的春时会更加轻松容易。
二、注重学生想象,体会意境美一位伟人曾说过“想象,就像流星,是一瞬间的闪耀,哪怕活动并无规律,其方向亦不固定。
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知识、传递信息、教会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审美观念、培养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审美教育,也称为美感教育或艺术教育,是指通过有目的地对人们进行审美方面的教育,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成长。
审美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次,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热爱,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忽略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心灵的交流。
此外,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许多教师只注重教材中的内容,而忽略了课外资源的利用和拓展。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教师要注重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段文章时,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 么 不懂 的 ,能提 出什 么 问题供 大家 思考 ;然后在 小 组长 的组 织安 排下 ,在 小 组 内谈 自己学到 了什 么 ,并 提 出问题 ,共 同讨论 ,并注 意倾 听和 思考 别 人 的 意见 :最后 选 出代 表 ,在全 班汇 报 学习 结果 。在学 生合 作学 习时 ,教 师 不 断深入 各 小组 ,帮助 小组 长 组织 、协 调,鼓 励 小组成 员 参与 、互 动。 无 论哪 种合 作方 式 , 教 师都 应从 细微 处着 眼 , 进行 指 导 : 有 的当 组长 , 负 责整 理每 个 小伙伴 的 发言 ,准备 交流 ;有 的当主 持 ,负责协 调小 伙伴 的 发 言顺 序 ;有的 作音 量控 制员 等… …角 色随 时变 更 ,使之 机 会均 等 。教 师 对 学 生发言 、倾 听、评 价 、质疑 等处 处参 与其 中 ,时时促 使 学生 了解彼 此 , 反 思 自己 ,反 馈他人 。教学 过程 既是 学 习的过程 ,又是 师生 交往 的过程 ,
一
三 、 引导学 生进 行 自主探 究 语 文 课程 标准 要求 学 生 :“ 能主动 进 行探 究 性学 习 ,在 实践 中学 习 、 运 用语 文 。” 如何 引 导学 生在 语文 课堂 中进行 探 究性 学 习,笔 者认 为 应该 从 以下 几个 方面 进行 : 第 一步 :激 发 导人 , 自学探究 。 1 、导入 的 内容要 注 意调动 学 生学 习的积 极性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教 师可 以提 出一 个或 几个 紧密 结合 所学 内容 的关 键 问题 , 让 学生 带着 问题 去 感知所 学 新 内容 。 2 、要 让 学 生在 感知 中积 极 思考 ,发 现 问题 ,提 出疑 问 。语文 课程 标 准 在第 一 学段 中要 求 学生 “ 对 周 围事物 有 好奇 心 ,能就 感 兴趣 的 内容提 出 问题 。” 其 目的是 培养 学生对 事物 的好 奇 心 ,使他 们产 生强 烈 的探究 兴趣 , 具 有 问题意 识 ,乐 于探 究 。清 朝唐 彪 认为 :“ 凡理 不疑 则 不生 悟 ,唯 疑则 后 悟也 。 小疑 则 小进 ,大 疑则 大悟 ,… …” 因 此 ,在教 学 过程 中 ,教师 要 安 排较 充分 的时 间让 学生质 疑 问难 。 第 二步 :解疑 导 拨 ,合 作探 究 。 自学探 究后 ,紧扣 结合所 学 内容 的主题 质疑 问难 ,组织 学生两 人 或四 人 一组共 同探讨 。教师 或学 生从 中筛 选 出有价 值或 挑战 性 的问题 小组 合作 对所 要解 决 的 问题 互 相研讨 、交 流 、补 充 ,使 问题 越来 越清 楚 、透 彻 ,从 而达 到感 悟课 文 内容 的教 学 目的 。 第三 步 : 明理强 化 ,实践 探究 。 1 、利 用游 戏表 演 、 竞赛 、讨 论等 形式 总 结 、强化 和扩 大所 学 知识 , 培养 了学生 的认知 和 思维 能力 。 2 、教师为 学生创 设各种 条件 、情境 ,结合课 后练 习和语文 大课堂 等语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
培 养 学 生 的审 美 感 受 力
1通 过 文 学 作 品 中 的 形 象 , 养 审 美 感 受 力 . 培 初 中语 文 教 材 中 的 文 学作 品 , 都 是 文质 兼 美 、 文 并 茂 的 大 情 经 典 之 作 ,作 者 用 优 美 的 语 言 为我 们 塑 造 了一 系 列 美 的 形 象 和 意 境 。如 黄 山的 秀 美 , 湖 的艳 丽 , 西 长江 三 峡 的 雄 奇 险 峻 , 塘 钱 江 潮 的宏 伟 景 象 , 处 显 示 出 大 自然 的 迷 人 景 色 { 如“ 宵 酒 处 又 今
醒 何 处 , 柳 岸 , 风 残 月 ” 婉 约 缠 绵 , 大 江 东 去 , 淘 尽 千 杨 晓 的 “ 浪
古风 流 人 物 ” 的豪 迈 奔 放 , 不充 满 震 慑 人 心 的 艺术 魅 力 。教 学 无 中 , 师 要 充 分 发 挥 主 导 作 用 , 据 美 的特 点 , 捉 形 象 进 行 分 教 根 捕
二 、 养 学 生 的 审美 鉴 赏 力 培
1通 过 比较 鉴 别 , 养审 美 鉴 赏 力 . 培
比较 , 人 们在 认 识鉴 别 事 物 中 获 得 新知 识 的 一种 方法 。 是 比 较 是人 们 最 常 见 的 思 维 方式 , 过 比较 , 们对 事物 的感 知 由片 通 人
起 一 座 桥 梁 , 他 们 感 受 美 , 爱 美 。如 讲 授 《 州 园 林》 教 师 使 热 苏 , 要通 过 讲 述 , 导学 生 随 作 者 的 踪迹 , 游“ 间天 堂 ” 园林 胜 引 神 人 的
从 以下 几 方 面对 学 生进 行 审 美 能 力 的培 养 。
一
现 教 学 内容 , 富 课 堂 信 息 容 量 , 造 审 美 的情 境 , 到 情 感 体 丰 营 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偃师市城关四中寇会超
审美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教师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实际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对作品的优劣,美丑进行思考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而作为涉世不深而又缺少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可能是处在一种初级阶段,获得美感仅是一种直觉,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依据作品创建意境,在激起学生情感涟漪的同时,引导他们将道德情感和理智参与进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鉴赏作品深层次的美,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品味。
审美能力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感知美的能力。
主要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具有审美意识,能敏锐的捕捉作品中的美学因素;(2)鉴赏没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觉深入的体验和领悟作品的形象和语言,初步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3)创造美的能力。
在实践中以已有的审美能力为基础,发挥想象、思维、表达、鉴赏、等审美创造力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把语文视为美学载体,就可以发现,语文可以传达世界上美学家们所研究、所表达的一切的美。
因而可以从审美的角度来整合语文这一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
力求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把知识的传授与美感体验结合起来,据不同文体,设计不同的切入点与鉴赏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审美意趣与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完善个性品质。
这就需要作为审美主导者角度的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进而外化为具有审美性质的教育行为。
也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审美主体(学生)与审美客体(教材)的关系。
要求教师不断开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美学滋养,寻找语文教学中知识传授与美育熏陶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学生知、情、意协调发展。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尝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创设情境,选择美;(2)体会形象,感悟美;(3)比较形象,鉴赏美;(4)完善形象,创造美。
2创设情境,选择美
审美情境的创设,具有丰富多采的审美因素,通过启发想象,诱导联想,激活学生的审美激情,审美体验,从而构建审美的心理结构,这就是语文审美教学的切入点。
渲染审美氛围。
教师用精美亲切的感人语言,述意趣横生的人物,渲染景物;或者演示逼真的和教学细节密切相关的动作,从而创造出一种审美情境。
如我在教《春》导入时,对春天美景动情的描述,历代描绘春的佳句的朗读,使教室春意融融,学生仿佛淋浴在春光之中。
我讲《背影》在讲台上艰难地演示文章攀爬月台之情景,令学生热泪盈。
这种情景,使审美主体处于情感的共鸣之中,又使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欲望,急于对所学课文去作审美鉴赏。
精心选择美的载体,教学时,据各种文体的特点,选择美感目标更为集中的内容作载体。
一般说来作为文学作品的小说、散文、诗歌、对戏剧是不可多得的载体,除此之外,有不少文质兼美的记叙文也可适当选择,把它作为美的载体。
有时运用各种辅助手段也是审美的载体,如学古诗,可造用《十面埋伏》、《梁祝》、《将军会》等古筝伴读,还可用有关的插图照片、实物标体,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二)体会形象,感悟美
体会形象,就是通过朗读或品味课文词语,使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中去寻求和感受人物的的形象美,并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心灵美。
如学习《七根火柴》就需要抓住课文中写无名战士的动作“擎”、“指”等动作,理解形象的美,内心的美,使这一形象鲜活起来。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一篇好文章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自己的心血和生命。
那么读者就应该读文生情,教者要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读者情感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
教学中可采用美读激情法。
叶圣陶创造了“美读法”,强调时声音节奏美的感觉,设身处地地领会课文的深层蕴含的思想感情,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即神相遇、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欣赏境界。
美学家朱光潜说:“常常高声朗读。
朗读时心情是振奋的,仿佛是满腔热血都沸腾起来了。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感应及其彼此界限的消融,由
朗诵的节奏美达于作品的深层情感美,到达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
情感是一种审美的动力,它把主体(学生)、客体(教材)交融起来,产生共振,作用不可估量。
不管什么作品,都要把自己的思维、心理活动引向感情。
这样才能在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基础上,赋予作品丰富多彩,生发不可抗拒的感深力,才能使学生实现由己达人的意境。
引发情感的桥梁是想象,是读者朗读心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它将静态语言文字化为动态的具体场景;从而超越现实的时空;它可以激发情感,使情感得到激化。
在朗读作品体会形象时,应努力让学生加入丰富的想象,这样朗读自然会流露真情,达到情理交融,声音并茂的程度。
4比较形象,鉴赏美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这用比较映衬,最能显示事物形象的意境美。
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把握并突出这一点就可以对作品中形象的感知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从而揭示形象本质属性,揭示形象间的关系与异同。
其结果必能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美并受到美的陶冶。
如将《沁园春雪》,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法风格,感情基调进行比较,将《范进中举》《孔已己》中人物不同性格命运结局进行比较,会让学生更深一步的鉴赏美。
通过这样的比较映衬,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从中体会作者的难言之隐,以及词语的韵外之致。
另外鉴赏中,可以采用自由讨论鉴赏与定向讨论两种鉴赏的基本模式。
(1)、自由讨论鉴赏: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对于学生个体的鉴赏评析观点应该充分肯定,淡化鉴赏的权威性,不能只用一个模式,去压抑学生的审美情感。
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个性。
(2)、定向讨论:好处是有利于学生选准审美的目标,让学生对美的印象更加清晰深刻。
6完善形象,创造美
审美创造力是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往往来自主体(学生)深层需求的心理。
因而教学中,应该激发创造力的深层源泉,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活力。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文字来创
造形象的,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在教学中,必须完成“转换”“补充”“再创造”的过程,把文字符号转换为多彩多姿的立体画面,把作者没有说明的意思补充完整,这样才能使学生领会其中蕴含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叶圣陶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
”想象作为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不但依赖于过去的感知、记忆的表象,还需要把想象思维参与创造。
相传宋代一才子以“踏花归去马蹄香”引回为题材作画,他刻画了一匹奔跑的骏马,几只蝴蝶翩翩起舞,追逐在马的后面。
大家都赞不绝口,原因在于它“画尽而意无尽”,它让人依靠想象,借助抽象思维从“蝴蝶追马”而知暗寓“马蹄香”,进而推想到“踏花归来”,这个想象参与和抽象思维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
创造还是写作的生命。
在写作中,审美创造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首先要给予学生创造的自由,不拘一格,不硬性规定题材,表达方式,标题模式,允许学生在限定的基础要求下,尝试自由发挥。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维,求新求活,写出新、真、美的文章。
其次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创造完美形象。
而不是用春暖所以花开,或冰雪融化后一定是水,除了黑的一定是白的模式,灌输给学生,限制学生创造美的潜在能力。
在教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语文是一种以美育美的教学活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着美的韵律。
这使语文成为最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方式,在指导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时,必须遵循学生感知的心理,使受教育者具有共同健康人性——对真、善、美的肯定和追求,力求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求美、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