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大纲第一章:课程简介大学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
本课程将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汉字、词汇、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目标1. 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读音和书写规范;2. 积累丰富的词汇,并灵活运用于写作和口语表达中;3. 熟悉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方法,能正确解读古代文献;4. 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章;5.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6.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
第三章:课程内容1. 汉字学习1.1 汉字的基本构造和书写规范1.2 常见汉字的读音和意义1.3 汉字的常见误用与纠正2. 词汇积累2.1 日常生活词汇的积累与运用2.2 学术词汇的学习与理解2.3 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3. 文言文阅读3.1 古代文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3.2 关键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应用3.3 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难点解析4. 现代文阅读4.1 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现代文阅读4.2 文章结构和逻辑的分析与理解4.3 文章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学习与应用5. 写作能力培养5.1 写作的基本要素和结构5.2 文章写作中的逻辑和连贯性5.3 提升写作技巧的训练与实践6. 文学鉴赏6.1 不同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的欣赏6.2 文学作品的符号、象征和意义解读6.3 优秀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第四章: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基础知识和技巧,并结合实例进行解析。
2. 阅读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促进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流。
4. 写作法:通过指导学生写作,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1. 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词汇积累情况、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核。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与要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红楼梦》、《诗经》等。
2. 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围城》、《家》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和鉴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 阅读与写作: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修辞与韵律:学习修辞手法和韵律,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3. 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参与语文社团和文学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课堂测试:进行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占总评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大学语文教学要求的教材,包括文学作品选读和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配合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共10页)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共10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者:刘淑霞审核者:邓晓成课程代码:LB001A/LX028A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参考学时:40学时先修课程:无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一、说明大学语文是理、工、文、管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各个专业的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健康情感、完美人格、审美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使已经具备高中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习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现代人文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准确地阅读理解一般文章、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三)编写原则1.本大纲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编写。
2.内容多,课时少,突出关键和有代表性的内容,做到少而精。
(四)建议1.鉴于语文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可根据个人擅长或学生需要灵活、适当选择、安排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
2.在更多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五)有关其它问题的说明无二、课时计划注:1.机动内容是指,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赋予授课教师发挥个人研究专长,同时结合学生接受实际可以灵活调整该次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2.电教欣赏是指针对一些较长较新、教材囿于篇幅和时限未能选录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电教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次数和时间安排,最多不超过2次,4学时。
3.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诗词部分,而吟诵是诗词的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吟诵中把握思想、感受情感、得到审美的陶冶,基于此,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安排2个学时的配乐诗词朗诵。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课程以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语言文化基础:包括汉语拼音、汉字书写、词汇积累、语法分析、修辞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2、文学鉴赏:选取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3、文化学概论:介绍文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4、语言学概论: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汉语语言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5、批判性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演讲、辩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
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
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将占总评成绩的30%,期中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50%。
期末考试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2000年制定,2006年修改)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课程编号:313360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二、大学语文的性质和地位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二十字”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要性1、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依托人文学科,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体悟和内化的教育。
人文知识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总称,包括历史、哲学等。
大学语文是人文知识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她涵盖了语言应用和表达,应用写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
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既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基础。
2、我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
向通才教育发展。
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
大学语文课程大纲(2025级)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本门课程为全院本科各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课,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即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文章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是通过对各类文章写作要领和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语文实际应用水平;三是通过语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口头和文字的沟通能力。
具体的能力标准如下:(一)交际能力1.能独立思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2.具备团队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3.对热点文学文化现象能进行点评。
(二)写作能力1.在以后的职业环境中能够根据需要完成应用文的写作;2.书写表情和表意的文章。
(三)阅读能力1.养成阅读的习惯;2.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品读、鉴赏;3.能读懂专业类书籍、文书、文件。
(四)人文素养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累。
要求学生每周摘抄相应的国学知识,教师定期检查。
此部分内容设置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经典,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教学内容:1.大学语文课程基本概况:(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2)课程教学内容;(3)课程教学方法;(4)课程考核方案。
2.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意义;3.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大学语文课程基本概况;2.理解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意义;3.掌握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意义。
教学难点: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方法。
(二)计划教学内容:1.计划含义;2.计划种类;3.计划的写作结构及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计划的含义及种类;2.理解计划与总结的关系;3.掌握计划的写作结构及写作技巧;4. 能撰写常见的计划。
教学重点:计划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不同计划的撰写方法。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高教第二版)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学时数:
80课时(第一学期)
二、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大专课程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语文》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一年级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
其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于:一是通过优秀语文作品学习、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二是通过对优秀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讲授规定的12篇必讲篇目,选讲一定数量的自选篇目。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和体悟能力。
3、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段。
4、结合教学,播放2至3次著名影视文学作品。
五、课程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方法
1.课程安排(明细附后)
2.课程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通过研讨教材、听取讲授、课堂讨论、写作训练、拓展阅读等学习环节,来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
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考核方式:全院统考
六、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大学语文》(第二版),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辅助教材:《大学语文》拓展读本,陈洪、李瑞山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七、必要的说明
本课程使修课学生,激活、强化、重组其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在更高的级别上研习较复杂的语文材料,提高对优秀汉语文章的的鉴赏力,体认文章写作要领和语言表达技巧,改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提高语文实际应用水平,同时使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
课程安排。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2024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引言: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为了确保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制定了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本文将分析和阐述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的内容和要求。
正文:1. 语文课程目标- 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提升文学鉴赏和写作技巧- 培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强调语言运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2. 课程框架- 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 创作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基于文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文化与传统的传承与发展3. 教学方法与策略-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利用- 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 提倡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 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4. 评估与考核方式- 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成长- 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笔试、口试、作业、项目等- 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5. 教师角色和要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的思辨和探究精神- 设计与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总结: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
大纲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应用技术学院全日制学生
开课学期:秋
学分:2
主讲教师:王家伦
参考教材:
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第29次印刷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一、说明
1.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由于受社会各界对语文胡乱指挥的影响,中小学语文成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故借此机会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乃主要任务。
2.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基本为“古汉语教学”,故精选文言作品,主要为“文学作品教学”。
3.各地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大多以“人文”组元,不符合语文、文学本身的规律,故按文学发展自身的规律——文学史组织教学活动。
4.总学时数为36课时。
二、教学任务
1.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大致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概貌;
2.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积累一定的优秀文言诗文。
三、教学时数分配表
每周两课时的教学活动以课堂教授为主,指导学生讨论、背诵为辅。
四、教学内容
第一周先秦文学概貌
第二周氓、湘夫人
第三周秋水、冯谖客孟尝君
第四周汉魏六朝文学概貌
第五周国庆放假
第六周垓下之围、陌上桑
第七周短歌行、饮酒、归园田居
第八周唐文学概貌
第九周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汉江临泛
燕歌行、宣州谢朓楼鉴别校书叔云
第十周秋兴、长恨歌
第十一周始得西山宴游记、锦瑟、过华清宫绝句
第十二周宋文学概貌
第十三周虞美人、八声、鹊桥仙、声声慢
第十四周定风波、水龙吟、念奴娇
第十五周伶官传序、前赤壁赋
第十六周元明清文学概貌
第十七周宝玉挨打
第十八周随堂考试
五、成绩考核
1.平时成绩(占30%):以出勤与课堂表现为主。
2.闭卷期末考试(占70%)
3.按学校规定,凡缺勤满6次(全部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如有特殊情况,需学院证明。
六、实施大纲的要求
1.坚持“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举,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互补”的指导思想,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2.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语文教学“文道结合”的总体原则,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按学校规定,凡缺勤满6次(全部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如有特殊情况,需学院证明。
4.如能就教学写出小文章者,酌情加分。
七、思考题
1文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先秦?先秦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3.最主要的先秦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4.汉魏六朝的大致情况怎样?汉魏六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5.最主要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6.唐朝的大致情况怎样?唐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7.最主要的唐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8.宋朝的大致情况怎样?宋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9.最主要的宋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10.元、明、清三朝的大致情况怎样?元、明、清三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11.最主要的元、明、清三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八、主要参考书目: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修订本)[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7月
执笔人:王家伦
2015年 11 月
主讲教师
王家伦(1949——)男,汉族,江苏昆山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中文系,自称“硕士前”。
在苏州市第十一中学任教12年(初中高中两大圈)后,1993年底进苏州大学文学院任教“语文教学论”,直至2009年成为“退休教授”。
苏州市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
主要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必须走“平民化”的道路,必须将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放在首位。
2007年以来公开发表有关教学论文八九十篇,其中九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15年度到九月底为止,已发表论文15篇,出版多本有关语文教学与地方民俗文化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