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实训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茶艺》实训大纲

《茶艺》实训大纲

《茶艺》实训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茶艺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二、实训教学的目的《茶艺》实训室在学生完成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论知识学习后,进行的一系列实践环节训练,通过实训,达到以下目的:1、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在讲解、应变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地训练,同时对学生对茶叶知识方面的融会贯通进行锻炼和提高。

2、通过以知识竞答比赛,操作演练等形式,达到学生在具体实训中全面熟悉八种茶叶的冲泡技巧,培养全面的知识面,和有针对性地对各种茶艺适合饮用的冲泡方法和适饮的人群进行了解,以便日后的工作。

3、通过实训教学,培养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增强个人工作的责任感和茶叶店工作所必需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个人修养,将茶艺作为艺术的一种,发扬其的美与韵味。

4、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旅游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实训教学,完成教师讲向学生做的转变,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三、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1、为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学生应认真阅读实训资料的有关内容,弄清实训的目的和要求,并结合教材及八种茶叶的特征对相关实训做好准备工作。

2、在需要分组的实训项目中,学生必须按照所分派的小组和岗位人员角色完成实训任务,各组员必须相互协调、配合,有团队精神,小组长必须做好相应的组织。

3、实训的各个环节必须符合旅游行业规范及标准(1)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在场。

指导教师应每次对学生进行考勤,维持秩序,随时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实训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2)每个实训项目结束后,学生必须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心得体会,提出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并以实训小组为单位提交完整的实训资料;(3)指导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实训资料和实训报告,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计入学期总成绩。

四、实训时间安排实训共计36课时,每一模块下相关任务的理论知识教学完成后进行相应的实训。

五、实训地点实训室。

《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议课时数:36制订人:审定人: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茶艺》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满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陶冶学生生活情操,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学生学习识茶、泡茶、品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茶艺茶技、茶风茶俗、茶具茶事等活动,提高茶艺服务技能。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熟悉茶叶知识,掌握初级的茶艺技能,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和欣赏水平。

通过茶文化和相关技能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能修炼学生自身气质,强化学生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此外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的氛围中,启发广大学生科学地饮茶、艺术地品茶,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性和陶冶美好的心灵,更好的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着重学习茶叶知识和茶艺鉴赏。

(一)专业能力目标1.了解茶的起源和发展;2.涉猎茶文学作品和相关故事传说;3.清楚制茶工艺与分类,根据六大茶类的基本特征对其加以区分;4.了解茶艺礼仪常识;5.能够根据不同的茶叶选择相应的冲泡和品饮茶具;6.能利用所学进行茶艺解说;7.能根据茶艺要求进行我国主要茶类的冲泡和品饮。

(二)方法能力目标:1.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2.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3.具有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4.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规则意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气质;3.具有团队合作意识;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5.能在茶艺活动中不断规范礼仪举止,提升人文素质;6.能在茶艺活动中培养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综合素质;7.能在茶艺活动中陶冶生活情趣,不断提升生活品质。

三、课程结构四、课程内容五、学业质量本课程标准教学可采取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示范教学法、讨论法、项目导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茶艺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茶艺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种类;(2)掌握泡茶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了解茶叶的保健功效和适宜人群。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实践技能;(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茶的历史与文化2. 茶的种类与特点3. 泡茶的基本步骤与技巧4. 茶叶的保健功效与适宜人群5. 茶艺表演与礼仪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茶的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茶叶、茶具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了解。

(二)新课讲授1. 茶的历史与文化(1)讲述茶的历史渊源,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介绍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2)介绍茶文化的特点,如茶道、茶艺、茶宴等。

2. 茶的种类与特点(1)介绍茶叶的分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

(2)讲解各类茶叶的特点、口感、功效等。

3. 泡茶的基本步骤与技巧(1)展示泡茶所需茶具,如茶壶、茶杯、茶盘、茶匙等。

(2)讲解泡茶的基本步骤:洗茶、注水、泡茶、出汤、品茶。

(3)演示泡茶技巧,如水温、泡茶时间、茶具的选择等。

4. 茶叶的保健功效与适宜人群(1)介绍茶叶的保健功效,如抗氧化、降血压、抗疲劳等。

(2)讲解茶叶的适宜人群,如老年人、上班族、学生等。

5. 茶艺表演与礼仪(1)展示茶艺表演,如茶艺表演的基本动作、茶艺表演的意境等。

(2)讲解茶艺表演的礼仪,如敬茶、递茶、品茶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泡茶活动。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泡茶实践,包括洗茶、注水、泡茶、出汤、品茶等步骤。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茶文化的重要性和茶艺实践的意义。

茶艺实训课程标准

茶艺实训课程标准

茶艺实训课程标准(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茶艺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茶艺》是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专业技术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是连接学生和就业之间的重要课程。

让学生学习识茶、泡茶、品茶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掌握泡茶技艺的同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关系。

二、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自然、得体、高雅的外形形象2.培养学生拥有平和、谦恭的处事心态3.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茶艺礼仪(二)能力目标1. 能鉴别六大类茶叶及再加工茶2. 能对不同配置茶叶进行审评3. 能根据各类茶叶选配品茗茶具4.会演示多种茶品的冲泡、调制5. 会进行简单的茶艺表演6. 能懂得各类茶的品尝技艺(三)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茶文化发展演变及其精神的内涵2. 了解茶叶基础知识3.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不同的茶俗4. 通过对有代表性的茶诗词的鉴赏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美学意境5. 了解各类茶的冲泡技巧6. 了解茶具知识7. 了解品茶的知识四、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讲课,图文并茂,课堂提问、展开课堂讨论,还采用视频、网络技术、多媒体影音资料加以辅助教学。

(2)实训教学:①示范教学法:边讲解边操作示范②现场教学法:预先设定情景③任务驱动法:定出具体任务,设计方案④项目导向法:编排茶艺项目,设计、策划活动方案。

2.教学条件与环境酒水实训室,主要茶叶品种,各种茶具。

3.参考教材与文献教材: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贾红文,清华大学出版社五、考核评价本课程在考核评价方面,摒弃传统的一考定型的方式,积极探索了“全程化、开放式”的考核体系。

考核形式多样,既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

茶艺校本课程纲要2024

茶艺校本课程纲要2024

引言:茶艺是一门古老而精妙的艺术,其渊远的历史和博大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艺作为一门学科,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茶艺校本课程纲要的第二部分,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茶艺学习指南。

概述:茶艺校本课程纲要(二)是茶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在茶艺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通过细致的课程规划和专业的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茶文化,掌握茶艺的基本技巧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正文内容:一、茶叶品鉴与评估1. 茶叶的种类和产地详细介绍主要茶叶的种类和产地,比如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辨别不同种类的茶叶,并了解每种茶叶的特点和适宜饮用的方法。

2. 茶叶的外观、香气和口感评估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茶叶的外观,闻茶香、尝茶汤等方法,评估茶叶的品质和品味。

他们将学会运用专业的茶叶评估标准,判断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二、茶具使用与保养1. 茶具的分类和特点介绍各种常见的茶具分类及其特点,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茶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 茶具的保养和清洁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保养和清洁茶具,以确保茶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他们将了解使用不同茶具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妥善地存放茶具。

三、茶礼与茶道1. 茶礼的历史与意义学生将了解茶礼的起源、发展和意义,明白茶礼在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他们将学习不同茶文化中的茶礼仪式,并能够运用于实践中。

2. 茶道的流派和要素介绍茶道的主要流派,如日本茶道、中国茶道等,以及茶道的要素,包括动作、礼仪、服饰等。

学生将学会茶道的基本步骤和规范,培养优雅、细致的茶艺气质。

四、茶文化与茶艺史1. 茶文化的源流及其影响学生将了解茶文化的源流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他们将学习茶文化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内容,理解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2. 茶艺史的发展与演变介绍茶艺的历史发展轨迹和重要里程碑,包括茶道的起源、明清茶艺的繁荣等。

学生将了解茶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茶艺》课程标准1

《茶艺》课程标准1

《茶艺》课程标准1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茶艺》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1、课程名称和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茶艺》课程代码:013732、学时: 54学时3、学分:3学分4、适用对象:各专业学生(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

其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茶艺师职业核心技能培养为导向,通过教学和实践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以学生即将从事的茶艺师职业为依托,注重综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内容包括了茶叶发展史、茶叶知识、茶艺表演等相关知识,内容充实,知识面宽,实用性强,突出茶艺的实用性,体现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茶艺师这本书从内容和结构上来说,不仅适用于茶艺专业学生和茶艺爱好者学习使用,也适用于对茶艺师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指定辅导用书。

(二)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1)学习茶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茶文化,体会中国查问的博大精深。

(2)能够具备识别各种茶叶的能力。

(3)学会识别各种茶具和泡茶用水质量的好坏,并懂得茶具的相关配置。

(4)掌握不同茶类冲泡的基本程序和冲泡技巧。

(5)掌握茶艺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原则。

2、知识目标(1)学习茶艺的职业道德知识。

(2)学习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和茶叶知识。

(3)学习茶具知识、品茗用水知识。

(4)学习茶艺基本知识。

(5)学会科学饮茶,了解茶叶基本标准。

(6)学习茶艺馆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内容标准第一章职业道德一、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学习茶艺人员的职业道德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调整好茶艺人员与客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树立起热情友好、信誉第一、忠于职守、文明礼貌、一切为客人着想的服务思想和作风。

二、教学时数:4学时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第二节职业守则四、教学重点: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作用茶艺服务人员的职业守则第二章茶文化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让学生学习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陶冶他们的情操,给学生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酒店管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也可作为选修课。

本课程根据茶艺考核要求,对学生进行鉴定前的强化训练,逐步引领学生进入鉴定考核实战空间,帮助学生到达胜利的彼岸。

在教学中注重进行科学的应试复习,做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明确考证要求,快速掌握鉴定考核要求。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茶艺服务中接待服务的礼貌礼节、语言表达艺术、接待艺术。

2.识别绿茶等各类茶的品级。

3.识别茶具质量、配置等。

4.了解有关泡茶用水知识。

5.了解茶艺表演场所布置知识。

6.了解茶艺表演基本知识。

7.了解中国各地名茶、名泉。

8.了解艺术品茗知识。

(二)能力目标1.识别各种茶叶的能力,并能判定品级。

2.学会识别茶具质量,懂得茶具配置。

3.掌握泡茶基本程序。

4.掌握碧螺春、乌龙茶、普洱茶、茉莉花茶、红茶的冲泡。

(三)素质目标1.了解中国茶文化,体会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给学生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2.学会团队合作与创新,尤其是掌握日照茶文化的特点,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开发出新的茶艺服务流程。

三、参考学时32学时四、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师任职条件本课程的任课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

校内专任教师要求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讲师以上职称,有企业挂职经历;企业兼职教师要求有三年以上茶室经营和管理经验,在茶行有良好的声誉和一定的影响力。

(二)教学方法在实施《茶艺》课程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引导自学法、视频教学法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按照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学习、问题学习、项目学习,实例引证、实景训教等;有效地使用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评价方法1.学业考核:试卷(60%)+平时成绩(40%)。

《茶艺技巧》课程标准

《茶艺技巧》课程标准

《茶艺技巧》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开设,既是让学生在提升对兴趣的角度更快的了解本专业,也为后续《茶艺表演》、《茶叶冲泡》等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课堂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项目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执壶、翻杯、洗杯等茶艺基本手法,再进行玻璃杯茶艺、盖碗杯茶艺、紫砂壶茶艺、盏泡茶艺冲泡程序的学习,使学生修完本课程后能掌握标准的茶艺冲泡手法,并能对六大茶类做出选择正确冲泡手法、器具及流程。

同时,本课程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判断能力、提升学生形为美、心灵美。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学生操作能力培养为重点,站同学们充分的掌握茶艺基础技能。

在教学过和中,为让学生以结果为导向,多采用项目教学法,以赛促教、以赛代考,对合格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不达标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与帮助,并形成结对子一帮一模式,以优帮弱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学以致用。

四、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之外,更加熟悉茶叶知识和泡茶技巧,掌握基本茶艺技能,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欣赏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的本领。

1.专业能力目标1)、能掌握习茶的各项礼仪2)、能了解茶具基础知识3)、能了解茶类的特点和分辨4)、能够根据不同茶叶选择相应的冲泡和冲泡和品饮5)、能够进行席间茶水服务2.方法能力目标1)、具有应变能力2)、具有终身学习能力3)、具有探讨问题能力4)、具有创新能力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专业运用意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气质3)、具有团队合作意识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该课程为实操演绎性艺术课程,增加学习兴趣为最大的需求。

通过茶文化基础知识、古典舞、古筝等这一系列相关知识的学习,能掌握更丰富的泡茶技巧、审美能力的相关知识。

且泡茶,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茶艺课程标准(烹饪专业)

茶艺课程标准(烹饪专业)

《茶艺》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茶艺课程管理系部:参考学时:36参考学分:2撰写人员:二、课程性质和作用(一)课程性质和作用《茶艺》课程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36学时,2学分。

通过课堂讲解、技能训练、观看影像资料等活动组织教学,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茶技茶艺、茶风茶俗、茶具茶事等活动。

(二)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通过茶文化和相关技能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能修炼自身气质,强化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此外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的氛围中,启发广大学生科学地饮茶、艺术地品茶,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性和陶冶美好的心灵,更好地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熟悉茶叶知识,掌握初级的茶艺技能;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和欣赏水平。

表1课程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1.能进行我国主要茶类的冲泡和品饮2.能向客人介绍茶的起源、发展和相关故事传说3.能够分辨六大茶类4. 能够根据不同的茶叶选择相应的冲泡和品饮茶具5、能够将健康美味的将茶入菜1.具有应变能力2.具有终身学习能力3.具有创新能力1.具有规则意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气质3.具有团队合作意识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四、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茶艺活动和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改进与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项目教学的具体任务,寓学于乐。

在实施《茶艺》课程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引导自学法、视频教学法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按照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学习、问题学习、项目学习,实例引证、实景训教等;有效地使用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2.教学评价(1)考核内容本课程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是:①职业素养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精神面貌、团队协作等内容,可从学生的课堂与日常行为、职业习惯中获得结果。

茶艺服务课程标准

茶艺服务课程标准

《茶艺服务》项目课程标准(36学时)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可作为选修课。

本课程根据茶艺考核要求,对学生进行鉴定前的强化训练,逐步引领学生进入鉴定考核实战空间,帮助学生到达胜利的彼岸。

在教学中注重进行科学的应试复习,做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明确考证要求,快速掌握鉴定考核要求。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茶艺师鉴定考核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茶艺师鉴定考核要求,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茶艺服务中接待服务的礼貌礼节、语言表达艺术、接待艺术·识别绿茶等各类茶的品级·识别茶具质量、配置等·了解有关泡茶用水知识·了解茶艺表演场所布置知识·了解茶艺表演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各地名茶、名泉·了解艺术品茗知识2、能力目标:·识别各种茶叶的能力,并能判定品级·学会识别茶具质量,懂得茶具配置·掌握泡茶基本程序·掌握碧螺春、乌龙茶、普洱茶、茉莉花茶、红茶的冲泡3、情感与态度培养目标:了解中国茶文化,体会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给学生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学会团队合作创新,尤其是掌握苏州东西山碧螺春茶文化的特点,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开发出新的茶艺服务流程。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模块一茶叶品级一、适用对象:职二年级学生二、参考学时:2课时三、学习目标:1、识别绿茶的品级2、识别红茶的品级3、识别黄茶的品级4、识别乌龙茶的品级四、相关实践知识:识别茶品级的方法和步骤五、相关理论知识:绿茶、乌龙茶、普洱茶、茉莉花茶、红茶的品级六、拓展知识:黑茶、白茶的品级模块二观茶汤识茶一、适用对象:职二年级学生二、参考学时:2课时三、学习目标:1、观茶汤识绿茶2、观茶汤识红茶3、观茶汤识黄茶4、观茶汤识乌龙茶茶四、相关实践知识:观茶汤识茶的技巧五、相关理论知识:观茶汤识茶的基本步骤六、拓展知识:观茶汤识黑茶、白茶模块三茶具质量及配备一、适用对象:职二年级学生二、参考学时:4课时三、学习目标:1、识别茶具质量2、学会茶艺茶具的配置项目一识别茶具课时:2课时1-1.学习目标:1、能识别陶与瓷器的区别2、能识别不同的瓷器1-1.相关实践知识:识别茶具质量的基本步骤1-2.相关理论知识:茶具的识别标准1-3.拓展知识:其他泡茶茶具项目二茶具配备课时:2课时2-1.学习目标: 1、掌握因茶制宜配置茶具的方法2、能选配茶饼茶具3、能选配芽茶茶具4、能选配团茶茶具5、能选配花茶茶具6、能选配绿茶茶具7、能选配红茶茶具8、能选配乌龙茶具2-2.相关实践知识:因茶制宜配置茶具的方法2-3.相关理论知识:茶具配置的原则2-4.拓展知识:各种茶具的发展情况模块四茶艺接待一、适用对象:职二年级学生二、参考学时:2课时三、学习目标:1、接待服务中对仪容仪表的要求2、接待服务的基本流程3、VIP客人接待4、有效语言沟通的技巧四、相关实践知识:接待服务的基本流程五、相关理论知识:仪容仪表的要求、礼貌语言六、拓展知识:解答有关茶艺的问题模块五表演台及品茗环境一、适用对象:职二年级学生二、参考学时:4课时三、学习目标:1、掌握表演台的布置2、学会布置品茗环境项目一表演台的布置课时:2课时1-1.学习目标:1、掌握茶具的定位放置方法2、茶桌、茶椅、茶巾的摆放方法和技巧1-2.相关实践知识:布置表演台的基本步骤1-3.相关理论知识:表演台物品的用处项目二配置品茗环境课时:2课时2-1.学习目标: 1、掌握音乐的配置技巧2、掌握插花的配置技巧3、掌握茶挂的配置技巧4、布置品茗环境2-2.相关实践知识:掌握插花、茶挂和音乐的配置技巧2-3.相关理论知识:熟悉音乐的韵律和内涵,了解花语模块六泡茶训练一、适用对象:职二年级学生二、参考学时:20课时三、学习目标:1、掌握绿茶的主泡2、掌握乌龙茶的主泡3、掌握武夷岩茶的主泡4、掌握普洱茶的主泡5、掌握茉莉花茶的主泡项目一碧螺春的主泡课时:4课时1-1.学习目标:1、了解碧螺春绿茶的知识2、掌握主泡碧螺春1-2.相关实践知识:主泡绿茶的基本步骤和技法1-3.相关理论知识:各种绿茶的特点项目二乌龙茶的主泡课时:4课时2-1.学习目标:1、了解乌龙茶的知识2、掌握主泡乌龙茶2-2.相关实践知识:主泡乌龙茶的基本步骤和技法2-3.相关理论知识:乌龙茶的特点项目三普洱茶的主泡课时:4课时3-1.学习目标:1、了解普洱茶的知识2、掌握主泡普洱茶3-2.相关实践知识:主泡普洱茶的基本步骤和技法3-3.相关理论知识:普洱茶的特点项目四茉莉花的主泡课时:4课时4-1.学习目标:1、了解茉莉花茶的知识2、掌握主泡茉莉花茶4-2.相关实践知识:主泡茉莉花茶的基本步骤和技法4-3.相关理论知识:茉莉花茶的特点项目五红茶的主泡课时:4课时5-1.学习目标:1、了解红茶的知识2、掌握主泡红茶5-2.相关实践知识:主泡红茶的基本步骤和技法5-3.相关理论知识:红茶的特点模块七应试指导一、适用对象:职二年级学生二、参考学时:2课时三、学习目标:1、了解茶艺师技能鉴定的试题形式2、了解茶艺师技能考核内容1-2.相关实践知识:茶艺训练1-3.相关理论知识:试卷的组成及考核注意事项1-4.拓展知识:观看茶艺表演四、课程教学建议1、学时分配建议2、教学建议⑴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各类茶的特点、冲泡流程实施。

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鉴赏与训练课程标准适应专业: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学时数:64学时所用教材: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清华大学出版社一、课程定位(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本专业培养学生的就业方向为酒店、旅行社和茶楼,而本课则是培养茶楼的操作者。

本学科使学生从茶艺的认知到具备茶艺师的素质,即使学生今后从事其他行业,也能从中培养学生的素养和内涵,最终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二)构建基础:本门课共设置两个情境,即如何根据七大茶类的功效为不同人群搭配茶叶;如何根据茶性为茶叶搭配茶具及冲泡技艺。

每个情境由若干个项目组成。

(三)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茶的分类标准(2)能够说出科学饮茶的方法及依据(3)能够根据不同茶叶搭配茶具(4)能够得体的进行茶艺冲泡服务(5)能够独立完成绿茶的冲泡表演(6)能够独立完成花茶的冲泡表演(7)能够独立完成乌龙茶的冲泡表演(8)能够为不同人群配茶2、知识目标(1)熟悉茶的相关概念(2)明确茶的起源与发展(3)掌握茶的分类标准(4)明确中国茶区的分布情况(5)掌握茶的基本成分(6)熟悉茶与健康的科学理论(7)熟悉常见茶具及其使用(8)掌握不同茶叶与茶具的搭配(9)掌握茶事服务中的礼仪要求(10)熟悉冲泡茶叶的手法与原则(11)掌握绿茶的相关知识与冲泡方法(12)掌握红茶、白茶、黄茶与黑茶的相关知识(13)掌握再加工茶知识与冲泡方法(14)掌握乌龙茶相关知识与冲泡方法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茶楼服务工作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从而使课程达到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企业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融为一体的目标二、教学内容、形式与时间安排三、考核的内容和考核的办法(一)考核内容:每项任务结束后进行考核。

(二)考核办法:每个情境有相应分值:情境一:如何运用茶叶的功效为不同人群搭配茶叶20分;情境二:如何为不同茶性的茶叶搭配茶具及其冲泡20分;(三)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茶艺学课程标准-精品

茶艺学课程标准-精品

《茶艺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64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茶艺与茶营销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了解教学目的、内容、进度、方法。

培训大纲对不同等级的评茶人员分别列出了可供选择的课程名称、培训目标、主要内容和学时要求。

评茶人员培训属于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不同,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内容比较浓缩,实操课时较多。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培训学习使学员在专业知识上,茶艺即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它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茶艺学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艺师职业认证的推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为提高生活情趣,提升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培训学习使学员在专业知识上,能基本了解茶叶的基础知识和中国茶文化的基础知识;能基本进行茶叶的选择与保管;在掌握茶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科学地泡茶和品茶,并掌握茶馆的基本服务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茶之语一一茶艺简史(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茶饮的起源(1学时)第二节古今茶艺史话1唐代的茶艺1(1学时)2宋代的茶艺(2学时)3明清的茶艺(2学时)4现代的茶艺(2学时)(二)基本要求:学生了解古今茶艺史(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茶饮的功用与起源第二章茶之趣——茶闻逸事(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名茶典故(4学时)1黄山毛峰的传说(0.5学时)2西湖龙井的传说(0.5学时)3洞庭碧螺春的传说(0.5学时)4安溪铁观音的传说(0.5学时)5武夷大红袍的传说(2学时)第二节茶饮轶事趣闻(4学时)一、茶饮轶事(1.5学时)二、茶饮健康趣闻(2.5学时)(二)基本要求:学生了解名茶典故(三)教学重点、难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唐宋明清茶叶品饮方式第三章茶之母——鉴泉择水(8学时)(一)教学内容:1古人的择水观(2学时)2第二节现代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2学时)我国饮用水的水质标准…(2学时)二、水质对茶汤的影响……(3学时)一、庐山谷帘泉——茶圣口中第一泉(0.5学时)二、济南总勺突泉一一大明湖畔第一泉(0.5学时)三、无锡惠山泉一一天下第二泉…(1学时)二)基本要求:学生了解我国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三)教学重点、难点:水质对茶汤的影响第四章茶之父一茶具对茶汤的影响(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茶器具的分类4学时)瓷器茶具…(2学时)其他材质茶具2学时)第二节茶器具与茶的关系(4学时)-茶器具对茶品质的影响(1学时)二、茶器具对茶艺演示的影响(1学时)三节茶器具的组合……(1学时)四节茶器具的清洁与保养(1学时)(二)基本要求:学生了解茶器具对茶品质的影响(三)教学重点、难点:茶器具对茶艺演示的影响第五章茶之雅一一茶艺技艺(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茶艺的类型(4学时)一、生活型茶艺(2学时)二、表演型茶艺(2学时)第二节茶艺的冲泡要领.・(4学时)一、茶叶的用量(1学时)二、冲泡的水温(1学时)三、浸泡的时间(1学时)四、冲泡的次数(1学时)(二)基本要求:茶艺的冲泡要领(三)教学重点、难点:茶叶的用量冲泡的水温第六章茶之韵一一茶艺表演(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确立茶艺表演的主题.(2学时)一、以茶品为主题(0.5学时)二、以茶事活动为主题(0.5学时)三、以地方文化为主题(1学时)第二节茶艺表演的准备(4学时)一、编排(1学时)二、备席(1学时)三、备服饰(1学时)第三节茶艺表演之美(2学时)一、内涵美(1学时)二、解说美(0.5学时)三、神韵美(0,5学时)第四节茶艺表演赏析一、茶艺表演赏析二、茶席设计作品赏析(二)基本要求:了解掌握茶艺的茶艺的冲泡要领(三)教学重点、难点:熟悉冲泡技巧操作程序第七章茶之融——饮茶习俗(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的饮茶风俗(4学时)一、汉族的清饮(1学时)二、藏族的酥油茶(1学时)三、蒙古族的咸奶茶(0.5学时)四、维吾尔族的奶茶与香茶(0.5学时)五、白族的三道茶(0.5学时)六、客家的擂茶(0.5学时)第二节部分国家的饮茶习俗(4学时)一、英国饮茶习俗(0.5学时)四、摩洛哥饮茶习俗(0.5学时)五、日本饮茶习俗(1学时)六、韩国饮茶习俗(1学时)(二)基本要求:熟悉饮茶风俗(三)教学重点、难点:部分国家的饮茶习俗的熟悉第八章茶之和一一茶事服务(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茶事礼仪(4学时)一、仪容、仪表(1学时)二、服务姿态(L5学时)三、礼貌、礼节(1.5学时)第二节茶事服务(2学时)一、接待准备(1学时)二、服务程序(1学时)第三节茶点选配(2学时)一、茶点的分类(1学时)二、茶点的选配(1学时)(二)基本要求:1.能做到仪容仪表整洁大方2.能够正确使用礼貌服务用语(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必须认真听课和参加各项实操活动。

《茶艺技能实训》课程标准

《茶艺技能实训》课程标准

《茶艺技能实训》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茶艺技能适用专业:国际邮轮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时:20学时学分:1.5学分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实训课程内容包括茶文化知识、茶艺礼仪、玻璃杯冲泡技艺、盖碗冲泡技艺、小壶冲泡技艺和茶叶营销六个部分。

重点突出对茶艺技能学习和掌握的基础上拓展了茶文化知识和茶艺礼仪的学习内容。

本课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茶艺技能的掌握来安排教学内容;以项目化和情景任务驱动为载体组织教材构架;在保证知识内容基本够用的同时突出能力培养,紧扣茶馆、茶楼的应用实际,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教学过程与实际训练流程相吻合,方便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

二、课程设计思路通过茶艺技能实训项目教学,逐项完成六个教学任务,使学生具有茶艺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项目的解决,使学生能正确运用茶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及继续学习打下一定基础;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敬业爱岗和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良好职业道德观。

掌握茶艺服务的日常操作流程,具备从事茶艺服务实际工作要求的技能,具备良好的服务礼仪、礼貌,具有较好的服务意识、职业道德。

同时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的学习氛围中,启发学生科学地饮茶、艺术地品茶,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性和陶冶美好的心灵,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三、课程目标1.思相政治目标1.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法制意识与职业道德2.认知目标1.了解茶文化基础知识;2.了解茶艺礼仪和职业要求;3.掌握茶学基础知识;4.掌握茶具及泡茶用水的基本知识;5.掌握茶叶冲泡理论知识6.了解茶叶营销相关知识3.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茶艺礼仪规范;2.熟练掌握茶具及泡茶用水的使用;3.熟练掌握玻璃杯、盖碗、小壶冲泡茶叶基本技能;4.熟练掌握茶事服务工作程序4.素质目标1.使学生具有亲和力、沟通力、协调力。

2.具备敬人、敬业、敬己的职业精神和态度。

3.具备诚信和服务意识等良好的职业素养。

《茶艺》课程标准(新)

《茶艺》课程标准(新)

《茶艺》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茶艺生产与加工、旅游管理茶方向专业,是从事茶艺师和茶叶销售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六大类茶叶基础知识,具备冲泡不同茶叶的操作能力,并能进行茶艺表演服务,能胜任初级茶艺师和茶叶销售岗位。

前导课程有:《茶文化》、《茶艺基础》,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

2.思路设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茶艺师和茶叶销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

以岗位能力需求、工作任务为主线构建情境导向的项目化课程。

按岗位任务和学习情境来设计学习过程,使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相关职业能力。

(1)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能力图表,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2)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3)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

(4)任务设计以描述、分析和训练为线索,将茶叶知识融入到相应的工作任务中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态度,从而融合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门课程的目标定位就是学习六大类茶叶知识,掌握不同茶类的冲泡方法。

该课程以《茶文化》、《茶艺基础》、《茶艺技法》等课程为基础。

为了更清楚的表述课程目标,提高课程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价值,本课程采用表现性课程目标表达方法,采用学生在相关课程内容掌握中所能表现出的实际行为来表述课程目标。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使课程内容更好地与茶艺服务工作岗位对接。

本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服务业市场、茶叶行业对茶艺从业服务人员的需求情况,根据“初级茶艺师”职业岗位来确定。

在教材内容的筛选上,应用职业分析方法,将典型的工作任务和最新成果纳入到教材的同时,充分考虑国家的职业资格标准,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

《茶艺》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

《茶艺》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

《茶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茶艺》学时:40(一)课程定位《茶艺》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40学时。

通过课堂讲解、技能训练、观看影像资料等活动组织教学,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茶技茶艺、茶风茶俗、茶具茶事等活动。

(二)课程设计思路通过茶文化和相关技能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能修炼自身气质,强化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此外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的氛围中,启发广大学生科学地饮茶、艺术地品茶,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性和陶冶美好的心灵,更好地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

对酒店服务专长的学生,着重茶艺表演和茶水服务。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四)课程的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熟悉茶叶知识,掌握初级的茶艺技能;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和欣赏水平。

五)、教学建议与进度要求(六)教材选择1.教材选取原则1.教材应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实效性的课程设计思想。

2.教材内容应以茶室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职业教育的理念,根据酒茶室经营管理的现代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项目教学内容。

3.教材实训项目活动设计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推荐教材:(1).版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主编:何国松(3).书号:97875639286373.参考资料:杨学富《茶艺与茶道》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七)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建设在实施《茶艺》课程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引导自学法、视频教学法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按照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学习、问题学习、项目学习,实例引证、实景训教等;有效地使用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八)学习场地、设施要求(九)教师要求本课程的任课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

校内专任教师要求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讲师以上职称,有企业挂职经历;企业兼职教师要求有三年以上茶室经营和管理经验,在茶行有良好的声誉和一定的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艺实训》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茶艺》是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专业技术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是连接学生和就业之间的重要课程。

让学生学习识茶、泡茶、品茶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掌握泡茶技艺的同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关系。

二、课程目标
(一)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自然、得体、高雅的外形形象
2.培养学生拥有平和、谦恭的处事心态
3.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茶艺礼仪
(二)能力目标
1. 能鉴别六大类茶叶及再加工茶
2. 能对不同配置茶叶进行审评
3. 能根据各类茶叶选配品茗茶具
4.会演示多种茶品的冲泡、调制
5. 会进行简单的茶艺表演
6. 能懂得各类茶的品尝技艺
(三)知识目标
1. 了解中国茶文化发展演变及其精神的内涵
2. 了解茶叶基础知识
3.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不同的茶俗
4. 通过对有代表性的茶诗词的鉴赏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美学意境
5. 了解各类茶的冲泡技巧
6. 了解茶具知识
7. 了解品茶的知识
四、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讲课,图文并茂,课堂提问、展开课堂讨论,还采用视频、网络技术、多媒体影音资料加以辅助教学。

(2)实训教学:
①示范教学法:边讲解边操作示范
②现场教学法:预先设定情景
③任务驱动法:定出具体任务,设计方案
④项目导向法:编排茶艺项目,设计、策划活动方案。

2.教学条件与环境
酒水实训室,主要茶叶品种,各种茶具。

3.参考教材与文献
教材: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贾红文,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考核评价
本课程在考核评价方面,摒弃传统的一考定型的方式,积极探索了“全程化、开放式”的考核体系。

考核形式多样,既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

(一)本课程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和“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
(二)技能测试占40%,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40%。

本课程共1学分,28课时,课程总评成绩的评分标准为:平时成绩占20%;实训考核成绩占40%;期末考核成绩占40%。

(1)平时成绩(20%)的评分标准:
考勤10%:要求不迟到早退,不随意请假,不无故旷课。


作业10%:要求按质按量完成布置的作业。

(2)实训考核成绩(40%)的评分标准:
技能操作20%:按照中级茶艺师技能资格证书的考核规范进行测试。

角色规范20%:按照茶艺师主要岗位设计服务与表演情节,进行角色规范扮演。

(3)期末考核成绩(40%)的评分标准:
测试学生掌握本课程理论知识的水平的程度及茶艺表演的技能。

六、其他说明
1.建议本课程标准教学可采取项目教学法、实操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2.建议充分利用投影、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为学生创建茶艺服务的仿真环境,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茶事服务的技能技巧。

3.学生学业评价建议采取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自评、他评和师评的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要充分考虑个人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

4.本课程标准所列学时是参考学时,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