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诗经蒹葭赏析1000字 《蒹葭》赏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像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

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探讨。

作为一个学习软件工程的工科男,在选择选修课的时候,我特地避开和工科有关的科目。魏征曾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在日益浮躁的社会,我觉得人文气息对于一个人与科技素养对于一个人同样重要,尤其在沾满了名利气息后,荡涤在人文与传统的清流中,人,可以愈发宁静、澄澈。鉴于此,这个学期我选了一节《国际经济》,又选了一节《十三经导读》,两者的选择都各得其所,各自引发我特有的深思。在此,我选择一篇《诗经》中的经典篇目—《蒹葭》进行赏析,作为我的结业论文。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这段文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在我看来,《蒹葭》大概讲的是一个暗恋的故事。金秋之末,河水之畔,白露化成霜,蒹葭饶堤岸,就在这某个平常的秋天,男主人公偶遇了那个令他心跳的“女神”,而女神就在河流的彼岸。男主人公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水道弯弯,蜿蜒曲折,但是他依旧不愿意放手,沿着路有险阻的河道,顺流而下寻找她,意中人仿佛就在水中央。

河畔的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还尚未晒干,意中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男主人公依旧没有放弃,如此反复地追求心中爱情,到诗的最后,诗人依旧没有阐明,两人的爱情结局依旧暧昧。

是分是合,《诗经》传颂到今3000年,依旧没人告诉我们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结局迷离,但是我们可以肯定:三千年前河畔的那个男子,不管前路多么崎岖,依旧会追求他心中的女子,虽然过程或许也像诗的回环“反复”,虽然“所谓伊人”,总是老样子“在水一方”,但心中有认定的爱情,就矢志不渝!

没有大结局的《蒹葭》仿佛在叩问我们,在经历几次“溯流从之,道阻且长”后,在几次相望却不能相遇后,你,还暗恋着心里的那个她吗?

当今的社会,有这么一句话深得“民心”,在广大少年少女间口耳相传,网络相传:“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这句话句式很美,我却从中读出了悲凉。用通俗的话来讲只有你爱我,才能让我爱你。用今天的价值取向来看,这对男女双方都公平,你既然不爱我,又有什么资格让我必死乞白赖地与你相守一

生,若要相守一生,你得打保票不离不弃。但是没有信任的爱情,没有坚定信仰的爱真的可以长久吗?我想起了蒹葭里那个男子,只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爱情信仰,便不离不弃。虽然相望无法相见,依旧暗恋始终,追求不渝。这是怎样的痴情,这是怎样浪漫的爱情。

这是这样一种爱情:虽然知道爱你没有结局,我却依旧爱你;不求你天长地久,但我会做到矢志不渝。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又是清秋季节,歌一曲两千年前的爱情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会令人唇齿留香,神清气爽。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古今中外皆然。《诗经·秦风·蒹葭》情致凄婉,缠绵悱恻,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秋水苍茫辽阔,白露凝结成霜,日夜追寻思慕的“伊人”仿佛在朦胧的水中,时远时近,咫尺天涯。当我们满怀渴望、历尽艰险、上下追寻她时,却仍只见伊人伫立在波光粼粼的河水中央,始终可望而不可即,只有银紫色的摇曳风中的芦苇,诉说着诗人无边无尽的无奈与落寞。

追寻目标的切近使得追求不得的结果更让人遗憾,全诗也因此笼罩着凄美的色彩,体现出迷离的情调,渗透着思恋的焦渴和可望而不可得的惆怅。诗中的“伊人”和所在都是那样的飘渺迷幻,也许,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心愿,也如同“伊人”一般,虽然很难清晰地把握,但却值得我们一生去追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