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用地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用地现状分析

姓名:_何帆_______________ 学号: ********学院: 林学院专业班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一班论文标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任课老师:王忠诚二○一三年七月十五日第一章区域背景一、地理位置概况宁乡县位于湘中偏东北、湘江下游西侧、洞庭湖南缘,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地处东经111°53′~112°47′、北纬27°52′~28°29′之间,土地总面积2912.09平方公里。

其东临望城县和岳麓区,南与湘潭市犬牙交错,西南接娄底市,西、北面与益阳市接壤。

全县2005年总人口132.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29万人,农村人口96.90万人。

辖17个镇,16个乡,392个村。

二、自然条件宁乡县地处雪峰山余脉东缘和湘江尾闾两侧,属于湘中丘陵向滨湖平原的过渡地段。

县境西部高山盘踞,南缘山地环绕,东南丘陵起伏,北部岗地绵延,东北平原辽阔,中部为沩江谷地,大体轮廓为北、西、南三面向中倾斜,呈朝东北开口的凹形盆地。

海拔高度由西部的最高峰瓦子寨1070.8米到东北部的朱良桥团头湖28.7米,相对高差1042.1米。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流水的切割作用,水系相当发育。

境内主要有沩水、乌江、楚江、靳江四条河流;县东北角有团头、闸坝两湖。

宁乡县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

受季风影响比较强烈,冷暖空气的交替比较明显,四季分明,寒冷期短,炎热期长,春温多变,寒潮频繁,回暖较早。

历年平均气温16.8℃,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4.5℃,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达29.0℃;年平均无霜期27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约1737.6小时;日平均气温≥10.0℃的活动积温为5300.3℃;年平均降水量1358.4毫米;年平均风速2.9米/秒,一般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宁乡县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鱼米之乡”、“牲猪之乡”、“茶叶之乡”,是全国重点瘦肉型猪商品生产基地和湖南省商品粮生产基地。

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与规划第二章学习辅导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在1998年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中,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定义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规划的目的:“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土地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基础,同时亦为实行用地分区和用地审批相结合的土地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规划的特点:具有战略性、地域性、政策性、综合性、动态性,也兼有近期实施的可操作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对城市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等专业、专项规划的规模和布局起控制和指导作用。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资源配置的战略性规划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社会总体利益的要求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调自上而下,逐级控制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不同,地域空间尺度不同,各级政府负责编制和实施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也不尽相同。

总的来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规划体系中,从上至下,规划任务和内容由宏观逐渐向中观,进而向微观转变。

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国家和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高层次的政策性规划,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

2、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作为省级规划的依据。

3、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地区(市)级规划是由由省级规划向县级规划过渡的中间层次,其中,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仍属于政策性规划的范畴,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属于管理型规划。

∙根据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地区土地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和方向;∙根据本地区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布局进行地域分区,确定各地域土地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研究分析土地的供需情况,综合研究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确定本地区与周边地区在中心城市职能、产业结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的分工与协作关系,确定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处理好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的关系,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点地区,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及土地开发、整治和保护的重点地区,并将耕地等重要土地资源的控制指标分解到县级政府;∙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七章全):第二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七章全):第二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
部门间的合理配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历程 “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86-2000)的评价 第一轮规划方针:
切实保护耕地;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 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实行土地“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 统筹兼顾,量力而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2.调查研究阶段
✓ 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
测,编写《问题报告书》。 ✓ 确定规划目标:
注意“两个估计”、“两个协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3.编制规划方案阶段 ✓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找准问题,提出合理战略,编写《土地利用战 略研究报告》。 ✓ 编制规划供选方案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编制土地利用平衡 表,编绘土地利用分区图。 ✓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和规划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4.规划审批和公布实施阶段 ✓ 规划成果评审
评审内容 ✓ 规划审批
分级审批 审批内容 审批程序
本章结束 THANK YOU
长期性
规划期一般10-30年,甚至更长
战略性
研究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控制性
对其它类型土地利用规划,起约束和指导作用
一个行政区同时只能有一个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知识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原则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b) 提高土地利用率 c) 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d)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e) 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相平衡 f) 依法编制、相互协调 g) 因地制宜、注重实施

土地利用与规划教学大纲

土地利用与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土地利用与规划课程总学时42课程学分5课程分类专业教育课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先修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管理学等课程内容简介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也是土壤学、资源环境管理等专业的重要骨干课程。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规划发展历史、现状、研究实践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重点讲授土地规划的基础理论;从土地规划思想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土地规划的哲学观以及自然-空间一人类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思想。

分别选取代表性规划内容,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模式、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配合课程讲授,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实习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讲授部分第一章第一节课程简介第二节什么是土地利用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要做什么第五节如何学习土地利用与规划第二章土地与土地利用*第一节土地及其特征*土地的概念土地的特征*第二节土地利用与控制**土地利用及其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几个概念土地利用控制*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第三章土地利用系统*第一节土地利用系统描述*土地利用系统土地利用系统的特性*第二节土地利用过程生态过程(二)实验、实习部分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该实践,学生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典型样本;总结、描述其用地特征,并拍照。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到符合下列要求的土地利用类型,描述其特征,拍摄照片,并填写下表。

至少要完成8种类型。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系统描述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系统。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找出当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资本情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劳动情况;总结、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出本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并根据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第2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空间对象编码

第2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空间对象编码
20位阿拉伯数字符
地类块主号
4位阿拉伯数字符 在所在权属单位唯一
地类块支号
4位阿拉伯数字符 在所属地类图斑主号唯一
初始调查地类块外码 = 变更后权属块外码 + 地类块主号 变更后地类块外码 =初始调查地类块外码 + 地类块支号
农村 农区 林区 牧区 1:10000 1:25000~50000 1:50000~100000 城乡居民点 1:500~1000 1:1000~2000 1:1000~2000
分类衔接和转换的方法
• 当原有地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地类含义 完全一致时,可直接转换为对应新地类
• 当原有多个地类对应《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一 个地类时,可将几个地类合并,再转换为对应的 新地类 • 当原有地类对应《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多个地 类时,须进行补充调查,再转换到对应的新地类
工矿用地,作为二级类,在其下划分城市、建制镇、农村
居民点、独立工矿、盐田和特殊用地6个三级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主要内容
• 概述
• 我国土地调查分类回顾
•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
• 农村土地调查地类认定 • 分类衔接和转换
•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
标准(GB/T 21010—2007)完全相同,以《土地
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为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
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进行 统一分类
• 分类依据和原则 • 分类基本框架
• 地类含义
分类依据和原则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为主,依据土 地的自然属性、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土地用途、经营特 点及管理特性等因素 • 分类原则:

专题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专题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专题⼆⼟地利⽤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黄陵县⼟地利⽤总体规划修编专题研究黄陵县⼟地利⽤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专题研究黄陵县国⼟资源局2008年12⽉⽬录第⼀章导论 (3)1.1研究对象 (3)1.2研究⽅法 (3)1.3研究内容 (3)1.4研究意义 (4)第⼆章⼟地利⽤现状分析 (5)2.1黄陵县基本情况概述 (5)2.2⼟地利⽤结构和布局分析 (11)2.3⼟地利⽤程度分析 (26)2.4⼟地利⽤效益分析 (32)2.5⼟地利⽤特点 (33)第三章⼟地利⽤动态变化分析 (35)3.1农⽤地动态变化分析 (36)3.2建设⽤地动态变化分析 (40)3.3未利⽤地动态变化分析 (44)第四章⼟地利⽤动态变化趋势预测 (47)4.1农⽤地变化趋势预测 (47)4.2建设⽤地变化趋势预测 (49)4.3未利⽤地变化趋势预测 (63)第五章⼟地利⽤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64)5.1⼟地利⽤中存在的问题 (64)5.2合理利⽤保护⼟地资源的途径及建议 (65)第⼀章导论1.1研究对象本专题的研究对象是⾃1996年⾄2005年黄陵县辖区范围内各类⼟地利⽤状况,尤其是要重点研究2005年黄陵县农⽤地和建设⽤地的利⽤情况,将耕地和基本农⽥变化情况作为本专题研究的重中之重。

1.2研究⽅法通常采⽤的⼟地利⽤现状分析⽅法有静态分析法、动态变化分析法、对⽐分析法、指标分析法、图上分析法等。

1.静态分析法:是分析对象在某⼀时期或时刻的状况与特点。

主要⽤于对基期年⼟地利⽤结构与布局进⾏分析。

2.对⽐分析法:将不同地类的⾯积、构成与同类型地区或与有关更⼤⼀级区域平均值进⾏⽐较。

3.动态分析法:(⽬前⽐较强调的部分)运⽤多年⼟地统计资料,分析⼟地类型变化情况、特点规律和成因。

4.指标分析:即是⽤特定的指标,反映⼟类利⽤的特点和状况,主要⽤于⼟地利⽤程度、效益的分析。

5.图上分析法:既是⽤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反映出⼟地利⽤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第二章 土地利用概论

第二章 土地利用概论
8
楼越高越好吗?
据公安部消防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共有高层建筑近9.8万 幢,其中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1154幢,并且还在快速增长。 北京有超过24米的高层建筑8000多幢,超过百米的超高层建 筑40余幢。上海拥有高层建筑4000多幢,超过百米的超高层 建筑200多幢。 高楼问题多多: 高层逃生可能几乎为零; 地面沉降; 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
13
每年损失4000万吨化肥
每年损失土壤约50亿吨,被冲走的氮、磷、 钾等营养物质约1亿吨,相当于我国一年中生 产的4000万吨化肥所含的营养物质量。仅肥 力损失每年就多达70多亿元。由于水土流失, 缺钾耕地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约50%以 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 养分不足。
14
2.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 2.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
中国土地供不应求集中表现 在耕地严重不足。另一方面, 在耕地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在 中国的广大地区, 中国的广大地区,耕地荒芜现象 到处可见 , 非农用地在日益蚕 食耕地的同时,又存在很大浪费, 食耕地的同时,又存在很大浪费, 大片沃土良田占而不用、 大片沃土良田占而不用、多占 少用。 少用。
9
不堪重负的陆家嘴
上海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下沉,最严重的是 浦东区,尤其是高楼林立的陆家嘴金融区。 陆家嘴金融区启动十几年来,平均每12天 就崛起一幢约30层的问题
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2.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 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还有待提高
第二章 土地资源利用概论
第一节 土地利用的内涵及目标 第二节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1
第一节 土地利用的内涵及目标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土地: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结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1)自然特性①位置固定型②面积有限性:土地的面积具有不可再生性,面积有限迫使人们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③质量差异性:由于土地自身的条件(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以及光照和相应的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土地的较大质量差异性。

④功能永久性(2)经济特性:是人类在土地自然特性基础上长期利用土地的过程中产生的①供给的稀缺性②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3.土地的功能承载、生育、资源、生态、财产和资产4.土地的分类2007年:分为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2017年:分为12个一级类、73个二级类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述1.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同时又是个经济问题,并且内涵是动态的。

2.土地利用的内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编制土地利用规划(4)土地开发(5)土地保护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利用程度分析: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改造程度,以及土地收到人为影响的变化程度(2)利用结构分析:可以了解土地利用是否与需求结构相吻合,了解现有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否与土地的自然性状相适应。

(3)利用效益分析在农业上,用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经济作物产量、水果产量等。

对城镇土地,所看重的是单位土地面积带来的收益(利润/纯收益)。

除经济效益外,还要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土地开发:广义的土地开发是指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清理、整治,使之可投入使用,包括把无法利用的土地加以改造,然后投入利用的活动;也包括对农业用地进行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后,使之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活动(也就是非农业土地开发)。

狭义的土地开发即土地开垦,是指把适宜耕作的生荒地开垦为耕地种植农作物的过程。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

大气和植被等要素以及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所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3.土地的功能及其分类?功能: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

财产和资产功能。

分类地貌: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土壤:黏土,壤土,沙土。

土地生产能力: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

土地权属性质:国有,集体所有,私有。

农用地,未利用低,建设用地。

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论1、土地利用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土地利用:就其实质来说,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变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与转换。

内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3,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4,土地开发。

5土地保护。

2、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实现手段?目标 1,土地提供的产品:取得物质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取得服务。

2,最终发挥的作用:经济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对土地的需求;生态目标,保护土地利用的良好生态系统;社会目标现代人生活需求好的生存环境。

手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由政府严格控制农用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税收手段,土地科技与教育手段。

2、我国土地利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2,土地浪费与土地短缺兼有。

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都有待提高。

3、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方法?基本原则: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第二篇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第二篇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1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
结合土地资源条件,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分布是否合理,重点对农用 地特别是耕地、建设用地的比例、分布、增减去向进行分析,总结土地利 用结构和布局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主要分析方法: 空间结构-功能分析法 时间结构-功能分析法 主体资源匹配关系法(运用主体资源优势显著地方) 不确性资源组合分析法(运用分析资源优势不突出或有多种优势) 资源结构关系分析法(分析系统内资源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
3
主要土地利用指标
• 土地总量指标:反映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土地现象 规模会增减变化,其表形式为绝对数。因此也称土地的 绝对指标。 • 土地相对指标:指两个有联系的相关指标对比的结果, 又称相对数。
• 土地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是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某一 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或典型水平的综合指标。
4
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
5
土地质量调查指标
气候
气温(年和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积温)、降水(多年平均降水 量、全年各月或旬降水量、降水季节、降水强度)
自 然 属 性 社 会 经 经 济条件
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
地表水、地下水、水利设施、水旱渍灾害状况 自然植被、人工植被、特种土宜植物 土壤质地、理化性质、土壤侵蚀、障碍因素
第二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重点: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含义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和指标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
难点:
采用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分析方法进行土地利 用现状的全面分析。
熟悉:
如何撰写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1
几个思考、回顾的问题?

土地科学导论 第二章 土地资源学

土地科学导论 第二章 土地资源学

第二节 土地资源学的主要知识体系
(一)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 绘制图等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 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 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 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等服务。 土地资源调查大致可以分为土地条件调查(土地 质量状况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种。
土地与土地资源是有区别的:土地的范畴要宽于土地 资源,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是指在 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 利用的那部分土地,强调其具有资源利用价值。
土地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从发展运动的 角度辨证地看,有些现在看来毫无用处的土地,在未 来的科技及社会的发展中,可能成为非常有用的资源。 因此,土地与土地资源两个概念在通常情况下没必要 具体区分,可以等同看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土地资源研究取得了很大的 进展。
20世纪90年代,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在我国广泛开展,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也逐步完善。
2003年正式颁布《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 地定级规程》和《农用地估价规程》,推进了 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的开展。
2005年以来,以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我国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 面展开,2006年底已完成国家和省级规划修编 的重大专题研究,这些成果突出了土地利用战 略、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优化区域与城乡土 地利用、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等新理念、 新方向,使我国传统型土地利用规划逐渐向资 源节约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转型。
土地资源生态伦理体现了一个重要思想,即要把人的行为准 则和道德规范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领域,扩张到人与自然生 态关系的领域。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优化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优化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优化研究第一章引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导致城市土地利用面临着空间压力。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优化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章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相关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第二章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本章将介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整体规划,调控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

其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两个重要环节。

在制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时,需要考虑的原则包括合理性、可行性、可持续性和公正性等。

第三章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本章将通过对目标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用地类型分布、建筑密度、绿地保护情况等方面。

通过分析现状,可以为城市土地利用优化提供依据和方向。

第四章城市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理论模型本章将建立城市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理论模型。

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综合因素出发,通过系统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优化策略。

在建立模型时,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城市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第五章空间优化案例分析本章将通过对实际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案例的分析,探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实际应用。

主要从不同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案例出发,对比分析不同城市的优化策略和效果,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第六章城市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政策建议本章将提出城市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政策建议。

主要从法规制度建设、土地利用政策调整、城市规划机制改革和土地供应管理等方面进行政策建议。

通过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可以推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实际落地。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本章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实践,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平度市南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平度市南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促进土地利用向节约集约方向转变,科学指导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第二节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二)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三)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四)《南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五)《平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七)相关专项规划和相关行业发展规划。

第三节规划任务根据南村镇社会、自然、经济条件和平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上级规划”)的要求,综合研究和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统筹安排田、水、路、林、村各类用地,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协调安排村镇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及其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划定土地用途区,科学安排土地整治,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第四节规划的范围和期限范围为南村镇行政辖区全部土地,总面积109.50平方公里。

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20年;以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以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一节南村镇概况一、自然概况南村镇地处平度市东南34公里处,中心点位于东经120°01′、北纬36°30′,东西横距12.5公里,南北纵距13公里,面积为109.50平方公里。

南村镇地势较为平缓,大部为平原,也有浅平洼地,东部为临河高地,西北部为小弧丘地域,西南部为平洼地域。

境内主要有大沽河、落药河、助水河、东新河、西新河等。

土壤主要是砂姜土类和潮土亚类。

二、经济社会概况南村镇辖52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委员会,总人口61697人。

级《地籍管理》课后习题按章及答案

级《地籍管理》课后习题按章及答案

第一章地籍管理概述名词解释:1、地籍2、税收地籍3、产权地籍4、多用途地籍5、初始地籍6、日常地籍7、地籍管理简答题:1、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基本任务)是什么2、地籍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第一章地籍管理概论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地籍: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

2、税收地籍:税收地籍是各国早期建立的为课税服务的登记簿册。

3、产权地籍:产权地籍亦称法律地籍,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合法权利、鼓励土地交易、防止土地投机和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而建立的土地产权登记的簿册。

4、多用途地籍:多用途地籍,亦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

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产权登记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各项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提供信息服务。

5、初始地籍: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县以上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图册。

6、日常地籍:日常地籍也称变更地籍,是指在初始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和利用、使用情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数,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7、地籍管理: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简答题:1、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目标是:(1)维护和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2)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3)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4)加强土地用途管制;(5)为社会提供地籍信息服务;(6)为土地管理服务。

2、地籍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地籍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2)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

土地利用规划学-考试资料整理

土地利用规划学-考试资料整理

*土地:*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预测:是指预先或事先的推测或估计。

是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知状况。

预测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手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

*土地质量:土地相对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的优良程度。

*土地质量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OR: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

*土地利用分区:以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利用规划方向划分的不同用途的区域,它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用地系统编制部门规划提供了依据。

*居民点:是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总称*城镇化概念:城镇化有三层意思,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城市数量日益增加;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大。

第二章 土地利用系统及其分类

第二章 土地利用系统及其分类
:是按用途、经营特点、自然与社会的功能和 覆盖特征等综合划分的土地利用种类。如按土地利用现状的 土地分类可分八个一级类和四十六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 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 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 土地类型: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级别的土地单位 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 土地利用方式:是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按产品的市场方向,投 入水平、采用的技术和劳力、地权关系的不同所划分的各种 不同的土地利用形式。土地利用方式是比土地利用大类描述 或规定更为详细的土地利用种类。 • 土地利用结构:是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在一定区域内的 组成比例,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包括各类用地面积比例和空间布局结构。一般指 现状土地利用方式用地比例。 • 土地利用布局:指与土地利用结构相联系的各类用地的空间 分布。
• 土地分级:是指在综合分析土地组成要素的基础上,自下而上 或自上而下划分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方面有差异的土地单 位,它们构成一个土地分级系统。如我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 的类型分级是在大气候水热类型基础上进行的,共分两级,第 一级类型是以引起土地类型分异的大地貌类型及其相应的土壤、 植被类型而划分;第二级是依据引起次一级土地类型分异的中 地貌、植被亚型或群系组、土壤亚类划分的。 • 土地分类:在同一级土地中划分出不同的土地单位就称为土地 分类。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的纵向划分,而土地分类是对土地的 横向(同一级别内)的类群归并。 • 土地使用:指具有某法权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土地利用过程。 土地利用与土地使用含义基本相同,不过前者着重从经营的角 度来讲,后者从法权的角度来说的。 • 土地利用区划:是在充分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演变发展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的地域差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土 地利用方向、结构及布局进行分区。

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演化时空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演化时空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演化时空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也不断发生变化,而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演化的时空模拟方法,对于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和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城市,大庆市在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的承载力和环境保护的挑战。

因此,对于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演化进行时空模拟研究,对于科学合理规划城市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意义1.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通过对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的演化模拟,可以对未来城市空间布局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2.对城市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通过对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演化的模拟,可以分析城市发展可能带来的资源压力,为城市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3.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

通过对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演化的模拟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提高提供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对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等。

2.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演化重要驱动因素分析。

通过对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演化重要驱动因素的分析,深入了解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

3.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演化模拟。

利用Arc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结合遥感影像、GPS数据和时序空间数据,对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演化模拟进行研究。

包括时空格局演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4.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演化未来趋势预测。

基于对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演化的模拟结果,对未来城市土地利用趋势进行预测,为合理规划未来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归纳分析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的演化进行详细研究。

具体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对大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模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规划依据。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作用
土地利用现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 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起点和重要依据。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可以掌握规划区域的以 下情况:①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 济条件;②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变化趋势;③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与布局特点;④土地开发利用 程度;⑤土地利用效果;⑥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等。
量、分布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于有林地可进一步分析说明其中用
材林、薪炭林、防护林、经济林的面积及各自在有林地中所占比例。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本区域各类林业用地的基本情况及开发利用状况,
阐明规划区域内林地的整体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的潜力。通过分析可以 看出本区域各类林业用地的基本情况及开发利用状况,阐明规划区域
(二)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及结构分析 1.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现状分析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是指城乡居民点及其居民点以外的独立工矿、 国防和名胜古迹等用地。 分析的主要内容是: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及其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并分析居
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内部的城市用地、集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 立工矿用地、盐田、特殊用地的面积及在区域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中
水域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水域面积及其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河流水面,湖泊、水库、
坑塘水面,苇地、滩涂、沟渠、水工建筑物、冰川及永久积雪面积及其 在水域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并进一步分析研究河流水面,水库水面,湖 泊水面,坑塘水面的利用率,水产养殖的产量、产值情况;分析研究滩 涂的可开垦率以及开发后土地的质量状况,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
5.粮食作物复种率 是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粮占耕地面积的百 分比,反映粮占耕地的利用效率。即:
粮食作物复种率=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占耕地面积×100% 6.建设用地率 是建设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建设 用地占地情况。即:建设用地占地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交 通用地面积)×100%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概念、作用、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概念、作用与内容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概念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指在一个区域自然、社会经 济条件下,对全区域各类土地的利用类型、质量,不 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土地的生 产率和利用率等方向所作的分析,明确本区域土地资 源潜力及特点,以及土地利用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草田间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零星果树、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
地,新开垦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海涂、荒草地、盐碱地。 内容:耕地面积及其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灌溉水田、 望天田、水浇地、菜地、旱地的面积及在总耕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 水资源状况及灌溉条件;分析计算各类作物占用耕地的面积及所占 比例;计算区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并将其与全国、省、同类县 的 平均水平比较,说明该区域人均耕地的多少。
内林地的整体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的潜力。
4.牧草地利用现状分析
牧草地是指以生长草本植被为主,用于牧业生产的土地。它又分为 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草地的生产水平决定于气候、土壤 与水源条件,也决定于草种结构、草质和管理水平。 牧草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是: 牧草地面积及其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并对牧草地内部结构、 数量、分布、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二级地类占牧草地总面积的比 例。同时分析各类草地的产草量,自然条件,载畜量等具体内容,说 明本区域牧草地的主要种类、特点、生产水平、发展潜力等。
学依据。
(三)未利用土地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分析 未利用土地是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未利用土地又分为荒草地、 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和其它未利用土地。
未利用土地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未利用土地面积及其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未利用土地的主要类型 及其比例;可开发利用土地类型、面积及分布状况,适宜开发利用方向、开 发利用潜力及存在的制约因素等。
五、土地利用宏观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土地利用宏观经济效益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单位土地面积的社会总产值,社会净产值及总收入。
2.单位播种面积的产量
是指单位土地播种面积生产 的物质产品数量,
用以反映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即:
单位面积产量=某作物产量/某作物播种面积 3.单位农业用地总产值 即: 单位农业用地总产值=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用地面积 用以反映农业技术措施效果和土地利用情况。
1.土地利用率 它是已利用土地面积和土地总面积的百
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分比,是反映
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资源潜力的指标。即: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
2.土地垦殖率 它是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土地的开
发程度以及种植业的发展程度。即: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100%
3.农业用地率 是指大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用地面积 与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大农业的发展程度。即:
农业用地率=农业用地面积/总土地面积×100%
4.耕地复种率 是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反映耕地的利用效率和程度。即:
耕地复种率=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总耕地面积×100%
耕地质量的好坏是耕地肥力、水土流失情况、坡度情况、 涝洪 灾害情况、生产力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的综合反映。耕地质量分析是 分析各种质量的耕地在总耕地中所占的比例,以揭示区域耕地的整
体质量。
2.园地利用现状分析 园地是指以采集果、叶、根、茎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 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 土地。园地又分为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和其它园地。 园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是: 园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各类园地面积和分布状况,各 类园地面积占总园地面积的比例,园地的生产情况及人均占有量,
产能力或生产水平。即:
单位面积水面水产品产量(产值)=水产品产量(产值)/全部可利 用水面 9. 人均占有各类农产品产量 水平。 10.农村人均纯收入 是反映农业经济发展和经济效果 包括粮、棉、油、瓜菜、肉、蛋、奶、
鱼、果品等,用以反映本区域人民对各类农产品的占有水平和消费
的综合指标,它是按农村总人口平均的农村经济纯收入。即:
4.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产值)
和利用水平。 5.单位土地面积净产值
用以综合反映耕地的农业技术水平
用以表明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动创造的价值水
平。即:位土地面积净产值=(农产品产值-消耗的生产 资料价值)/土地面积
6. 单位土地面积纯收入(土地盈利率) 收入水平和对社会的贡献。即:
用以表明单位土地面积的
单位土地面积纯收入=(农产品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 7.单位面积草地畜产品产量 用以表明单位面积草地的生产能力。 8. 单位面积水面水产品产量(产值) 用以表明单位面积水面的生
农村人均经济纯收入=农村个人所得总收入/农村人口
六、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
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是指根据生态平衡规律,通过土地开发利用所 创建新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七、土地利用现状评述
土地利用现状评述,实际上就是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 土地利用做出结论,明确区域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后备资源潜力,总结 土地利用的经验,并弄清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卫星遥感图和平面影像图等将成为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的基础图件。
四、资料整理与评价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
一、土地利用数量、质量和结构分析
(一)农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分析 1.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耕地是指人们经常翻耕、耙耘,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土地,是一 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作地、休闲地、轮歇地、
以及园地商品率。
3.林地利用现状分析
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不包括居 民点在内的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林地又分为有林地、灌木林、蔬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
作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资 源,提高地力,提供木材,解决农村燃料等作用。 林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是: 林地面积及其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比例,并对林地内部结构、数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
一、发展过程纵向对比法 发展过程纵向对比法是在土地资源形成的历史过程,选取 多年或有代表性年份资源数量的指标,以指标为纵坐标,时间 为横坐标,制作成直角坐标内的散点图,得到反映土地资源形 成的历史过程曲线,再对于不同阶段的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以 揭示土地资源形成的规律。 二、发展过程纵向相关分析法 发展过程纵向相关分析法是把存在内在联系的两种以上资 源或与某一约束资源形成和利用的因子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 成统计图,对它的发展过程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因果关系的分 析结论。
(一)气候条件 (二)水资源条件 (三)土地资源条件
(四)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五)骨干性工程措施情况
(六)社会经济资源情况
三、测绘图件的收集
目前,我国全部土地都已被各种比例尺的地形 图所覆盖,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应根据规 划区域的大小,采用相应的比例尺。如:省级: 1∶100万;县级或相当于县级的范围:1∶5万或 1∶10万。 为了取得较详细的地形、地物资料,工作底图 也可选用l∶2.5万、1∶l万等大比例尺图件。
的比例;进一步分析研究城市和农村居民点中的人均用地面积,户均用
地面积,工矿用地单位产品产量占地面积,用此说明居民点及独立工矿 用地的基本情况,居民点及独立工矿内部土地存量及存在问题,为非农
业建设用地指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2.交通用地现状分析 交通用地是指居民点以外的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民用机场、 港口码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分析主要内容包括: 交通用地面积及其在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例,其中铁路、公 路、农村道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等用地的面积及其在交通用地中所 占的比例;分析交通密度、通车里程、道行能力、道路等级等现有交通 网是否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水域现状分析 水域是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垦殖三年以 上的滩地,海滩中的耕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水域中又分为河流 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平、苇地、滩涂、沟渠、水工建筑 物、冰川及永久积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