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合集下载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人的定义人是一个系统的存在。

系统能够分为两个子系统:⑴第一个要紧指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人,那个子系统包括生理、心理、认知、情感、行为等要素;⑵第二个要紧指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的人,那个子系统包括家庭、单位、社区、民族、制度等要素。

2.人类行为的定义、特点、分类及与动物行为的差异⑴人类行为的定义: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反应,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⑵人类行为的特点:①适应性:人类适应环境,同时改变环境;②多样性:人类行为存在各个不同的侧面;③动态性:人类行为处于变化之中;④指向性:人类行为有自己的逻辑性,指向特定的目标;⑤可控性:人类有意识的操纵和调剂自身行为,使其朝着目标前进;⑥进展性:人类行为是连续持续的进展过程;⑦整合性:人类行为必须整合各方观点加以综合研究。

⑶人类行为的分类:①依范畴:狭义(指能够观看到的一切外在的活动);广义(除包括狭义行为之外,还包括内在思想和心理过程)②先天或后天:本能行为、适应性为③行为主体:个体行为、集体行为、组织行为⑷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的差异:①人类多习得行为,而动物多差不多行为;②人类行为多变化,较难推测,而动物的行为较少变化,较易测知。

③在后天获得的行为中,动物多制版式行为,而人类则多摸索及学习的行为。

④人类的学习及适应行为时传播的及累积的,因此有文化。

动物因为无传播及累积,不能将他习得的行为传至下一代,因此无文化,一切的行为,从上一代至下一代均需重新开始。

3.环境阻碍行为的定则⑴各年龄时期由于社会环境改变阻碍行为的进展及转变之程度各不相同。

凡是个人的人格模式尚未充分定型,社会进展亦未成熟,则社会环境阻碍人类行为较多。

反之,个人身心进展均已成熟,则受社会环境的阻碍较少。

⑵环境转变程度极大,或专门不良,阻碍个人的行为较多。

环境之转变程度轻微,或对个人而言损害不太重大者,阻碍个人行为的改变较轻。

⑶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内,许多个人受到长期的耳濡目染,会形成某些相同的或相似的行为或人格特质。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基本关系的说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基本关系的说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基本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青少年旳行为受目前社会环境旳影响较小
B. 大众旳一致行为对社会环境产生旳影响巨大
C. 良好旳遗传基因可单独对人类行为发挥作用
D.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相影响旳力度是平衡旳
正确答案:B
解析:
少年期旳社会性发展是由青少年社会化旳任务决定旳,宏观环境对青少年旳影响逐渐扩大。

部分青少年在准备不充足旳状况下过早接触社会,少数青少年受到社会负面信息旳不良影响。

故A错误。

人类可以变化社会环境,由于人类具有很强旳能动性,因此人类可以变化自然环境,也可以变化社会环境,领袖人物或者大众旳一致行为,对社会环境旳影响作用巨大。

故B正确。

影响人类行为旳原因复杂多样.这也是导致人类行为多样性旳一种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影响人类行为旳原因包括生物原因、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三个方面。

故C错误。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相影响旳力度并不是平衡旳,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旳影响要大某些。

故D错误。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社会唯名论强调个人及行为者的主观意义。认为个人动 机和主观意义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具有决定意义(韦伯)。

(二)互动关系
• 个体必须适应环境; •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 同样,良好的遗传特性需要依托适当的社会环境才得以 发挥;
•作为能动的个体,人类行为也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C 运行的角度——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两 个过程即压力—应对/防卫、挑战—奋斗
(三)分析视角
查尔斯·H·扎斯特罗、卡伦·K·科斯特- 阿什曼(2006) 提出了用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多层系统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 系,即一种“用于描绘和分析人和其他存在的系统,以及他 们之间交往的系统理论。”
从横向的角度重在评估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通常 区分为生物系统、心理系统和社会系统,逐一进行解释。
从纵向的角度重视生命周期或生命历程的视角。人的一生会 经历很多转变或过渡,每次转变都意味着生理、心理和社会 关系的变化。
(三)分析视角
谢谢观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 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更大。
(三)分析视角
我们必须把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 分析。
杰美因和布鲁姆的社会生态学理论提供了三个分析角度
A 结构的角度——主要考察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契合程度
B 发展的角度——主要考察个体的生长和发展过程及其
一、人类行为 二、社会环境 三、二者的关系
四、学习的意义
三 、
1

者 关
2

3
理论观点 互动关系 分析视角
(一)理论观点
二者关系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人在环境中:这是一种系统论的观点,它将个体遇到的问题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反对将问题单独归因于个体特质或某一外在因素的简单化观点,而从整个生态系统(包括生理系统、心理系统、社会系统、自然系统)着眼,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资源. 2.“人在环境中”这一理念启发社会工作者关注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①关注个人并寻求提高其解决问题、应对环境和发展自身的能力;②关注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把人和他们所需要的资源、服务和机会连接起来;③关注环境并在必要的时候改革环境,使之更有效地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

3.生态系统理论:又称为社会生态系统论,它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群体、社区等)看作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即人的生存系统)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这种相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

4.生态系统具有层次性,它可以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

5.时间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环境变量.6.生命历程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随着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受到文化和社会变迁影响的年龄层级角色和生命时间序列。

7.多元年龄观包含生物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三个基本维度。

8.性别包括生物性别、社会性别、性行为性别三个基本层面。

9.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的影响;②母亲对胎儿的影响;③父亲对胎儿的影响;④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10.母亲的自身条件对胎儿的影响:①母亲的年龄;②体重;③身高;④孕史11.环境对胎儿的影响:①孕妇体内环境和物理环境对胎儿的影响;②职业环境与不良嗜好对胎儿的影响;③家庭与社会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12.在帮助意外怀孕的女性上,社会工作者可以承担许多角色,比如使能者、教育者、中介者和倡导者的角色。

13.人口性别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衡量男女两性人口数量是否均衡的标志,国际上一般以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时刻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存在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名词解释1、人类行为的定义: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

2、社会环境的定义:是指由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如生物遗传、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过程等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3、本我(id):类似于无意识,与生俱来,是生物成分。

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大。

4、自我(ego):是心理成分,派生于本我,负责与现实世界协调,控制本我的盲目冲动,遵守“现实原则”。

5、超我(superego):象征着理想,是一种内化,由自我理想和良心二方面组成,遵守“道德原则”。

6、依恋:指婴幼儿与照顾者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

多数情况下发生在母婴之间,所以又称母婴依恋。

7、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是指激发并维持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的动因和力量8、同辈群体(peer groups)是一群年龄相仿、关系密切,并且在已建立的社会关系基础上进行互动的孩子所组成的群体。

9、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情绪的内容、强度、稳定性、概括性和深刻性等方面具有两极性。

10、心理性断乳:青少年从父母的保护、监督和依赖关系中摆脱出来,并追求在家庭中占有平等和独立自主地位的过程。

11、.专业荒废一种专业在某人的实践领域之内就目前而言是可用的,但是在从事此后的业务时,知识、理论和技术就力不从心。

12、功能性文盲:指的是受过一定传统教育,会基本的读、写、算,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及图表,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的人。

导论1、人类行为的定义: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

2、社会环境的定义:是指由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如生物遗传、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过程等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3、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可控性:人类能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多样性:人类行为是个复杂系统•变化性: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整合性:只有整合各方观点,才能理解4、社会环境的构成:(1).家庭①教导:父母向儿童传授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②奖惩:父母通过奖惩模式塑造儿童的行为③榜样:儿童仿效父母,学习其行为方式④支持:通过情感与社会支持帮助儿童成长(2).朋辈群体•从偶然选择到主动选择(3).学校、单位与组织①个体成长约有1/4的时间在学校度过②离开校园后,单位或组织对个体产生较大影响(4).社区:通过价值与目标实现某种社会控制(5).社会:个体在有规范和秩序的系统中展开互动(6).文化:如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日本人拘泥于礼节、美国人活跃外向(7).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1.行为变化贯穿于人的一生2.社会环境可以改变人类行为3.人类行为也会改变社会环境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第二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一、弗洛姆的精神分析理论(一)无意识(潜意识)是人类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力比多(libido)和塞纳托斯(thanatos),二者相互对立。

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

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

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对于塑造人类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和引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定义与作用社会环境是指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社会背景。

它包括了社会结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规范和制度等方面。

社会环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它是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环境对于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形成行为模式:社会环境不仅塑造了个体的认知和价值观念,还对人们的行为模式产生影响。

例如,个体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2. 规范行为准则:社会环境通过制定和传递行为准则,引导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

这些准则可以是法律法规、社会习俗、道德规范等,它们约束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范围。

3. 影响价值取向:社会环境对于个体的价值观念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一个崇尚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环境可能会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公益和个人奉献,而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则可能使人们更加强调个人成就和物质追求。

二、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具体影响1. 社会认知:社会环境可以改变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方式。

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可以促使人们对他人更加怀疑和警觉,而一个合作共赢的环境则会培养人们的信任和合作意识。

2. 社会正义感:社会环境对于个体的社会正义感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公平和正义的社会环境能够激发人们的公平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反之则可能导致不公平和社会不满。

3. 社会支持与孤立感:社会环境对于个体的社会支持和孤立感产生影响。

一个和谐团结的社会环境可以提供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帮助个体克服困难,而一个冷漠和孤立的环境则可能导致人们的退缩和自卑感。

三、调节社会环境与改变人类行为了解社会环境对于人类行为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节社会环境,实现积极的行为变革。

以下是一些调节社会环境的方法:1. 培养良好社会氛围:通过教育、宣传和引导,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团结的社会氛围。

第3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3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行为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一)、人类需要含义—需要是人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活动和行为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二)、人类需要的层次1、需要层次论:20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

认为只有基本满足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后低级需要仍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

低级需要是人和动物共有的,高级需要是人特有的(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一是归属的需要;二是友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内部尊重(自尊);外部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2、ERG理论:阿尔德弗尔1969提出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

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当得到满足,可能会追求更高层次,也可能没有上升趋势,当较高需要受挫后可能会降求其次;认为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烈强度不仅不减弱,还可能增强,这与马斯洛理论最大不同(1)、生存的需要:关系人的肌体存在或生存(2、)关系的需要: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3)、成长的需要: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3、莫瑞的需要理论(1)、需要的特点和作用①、需要与需要之间的关联②、需要作为力能够影响并组织个人的知觉思维意向以及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③、需要永远作为力推动着活动,是个性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④、需要有不同的发展阶段(2)、需要的分类①、第一需要:也称生理性需要,包括食物、水、排泄、性、避免伤害②、第二需要:也称心因性需要,包括:与学习任务有关的需要和影响学生操作水平的需要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莫瑞认为心因性需要是通过童年的经验获得的,不同人的不同行为是由个人的内部活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三)、需要类型1、按起源:生物性需要:对生活资料的需要;生理保健的需要;繁衍后代的需要社会性需要:对工作的需要;对知识的需要;实现理想的需要2、从对象角度:物质需要:个体对物的需要,包括生理性和社会性需要精神需要:对智力、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条件的需要3、间接需要:概括、抽象的需要,常以理想志向等形式表现直接需要:指随着间接需要产生而产生的具体需要,如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上大学的需要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一)、人类行为含义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影响人类行为 2、人类行为也会引起社会环 境的改变
第二节 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学龄前儿童与社会环境
(一)学龄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自我体验的发展 3、自我控制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与社会环境
(二)性别认同的发展
1、性别认同的发展过程 2、性别角色的判断标准 3、对父母的认同
青少年性意识发展阶段
抵触 好感 依恋第四节 成来自行为与社会环境一、成人前期(青年期)行为与社会 环境
1.成人前期(青年期)社会角色的 变化
2、成人前期(青年期)社会性发展
二、成人后期(中年期)行为与社会环境
1、 成年后期的家庭生活 2、成人前期(青年期)社会性 发展 3、成年后期(中年期)的职业 发展
从来源与作用的角度来看,影响人 类行为的社会环境有常规事件因素与非 常规事件因素两个方面。
2、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
一般认为,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主 要有生物过程、心理过程和社会化过程三大方面。
(1)生物过程 (2)心理过程 (3)社会化过程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表现为:
二、学龄期儿童与社会环境
学龄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道德的发展
第三节 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青少年的情绪发展
1、情绪的两极性特征 2、反抗情绪的具体表现 3.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
二、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道德的发展的发展 3、 社会性交往的发展
三、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
第五节 老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老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人际交往的特点 3、生死观的发展

第六 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六 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六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本章重点
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关系 人类成长
第一节
人类行为Βιβλιοθήκη (一) 涵义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它是对人的一切行 动的泛指。意为有机体的作为及其行动,包括内 在隐秘和外在可观察到的行为。

社会工作倾向于从综合观点看待人类行为: 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 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 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 • 1.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 • 2.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
(三)关于人类行为正常与异常的划分
大众普遍认为人的行为有正常和异常之别, 但是两者的绝对区分极其困难。按照社工视角, 任何人都是独特的,所谓异常只是体现了一种与 众不同,并不表示该个体有负面问题。因此,正 常和异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类型划分,不应该 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划分的相对标准:统计规律、社会规范、行 为适应性、个人主观感受等。
一、 社会环境的涵义
社会环境是与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相关 的、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人造环 境、社会关系系统、社会氛围和文化等。
(二) 社会环境的多样性
人不可以依靠自身完成各项人生发展任务。 作为社会系统的元素,人总是处于家庭、学校、 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的单系统或多系统的交 叉场景之中的。
(1)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 的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 赞许的行为。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个人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 对等。
(三) 社会工作者要科学地分析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归纳为生理、认知、 社会心理和精神四个层面,个体每阶段的发展都 是这些层面的有机结合。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是面对整个心理学的一种 方向,它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和学派。 方向,它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和学派。它主张 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主张对不同的心理学学说 的尊重,对可接受的方法持开放态度。主要代 的尊重,对可接受的方法持开放态度。 表有马斯洛 罗杰斯等人 马斯洛和 等人。 表有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 马斯洛( Maslow,1908—1970),美国 1970), 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 1970),美国 著名的心理学家, 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最著 名的概念是“自我实现” 高峰体验” 名的概念是“自我实现”。“高峰体验”是他 的另一著名的概念。 的另一著名的概念。
六、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乔治.赫伯特. 米德(1863—1931 1931) 乔治.赫伯特. 米德(1863 1931)美国社 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符号互动 论的主要创始人和代表者。他认为, 论的主要创始人和代表者。他认为,社会其 实也就是通过象征符号而进行社会交往过程, 实也就是通过象征符号而进行社会交往过程, 在这些象征符号中语言最为重要。 在这些象征符号中语言最为重要。 米德比较值得关注的理论是关于自我的学 在自我的学说中,又包括两个重要组成: 说,在自我的学说中,又包括两个重要组成: 一是自我的两个组成部分—主体我和客体我 主体我和客体我, 一是自我的两个组成部分 主体我和客体我, 二是自我的三个发展阶段—模仿 模仿、 二是自我的三个发展阶段 模仿、游戏和比 赛。
第二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 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第五章__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五章__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龄外,还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 年龄等指标。 在进入老龄方面,个体之间可能有明显 差异。
一、老人阶段的特性
1、生理衰退越来越 显著; 2、社会角色发生多 角度改变; 3、认知和心理的变 化;
4、社会环境具有重 要影响。
二、老人问题及对策
(一)老人的主要问题
(1)经济收入减少; (2)情感生活弱化;
婴儿,需要学习一些行为, 需要耐心劳动,需要相互帮 助,同时完成某项工作还很 可能得到一种内在的满足或 愉悦。 成年人与小孩打交道,而只
做很少工作或根本不干活的
儿童,则更有空闲时间与同 龄伙伴玩耍。
舍不得孩子干活,有百弊 而无一利。
人类的所有美德,都与劳 动有关。
古人有云:
不吃苦中苦,
难为人上人。
2010年11月5日输毕
课程作业:
社会工作的现状调查和未来展望
(西方、世界、中国、浙江、金华等某地皆可, 文献与实地皆可,作为平时成绩;不少于1500 字,形式完整,包括封面;12月7日前交课代表, 时间许可的话,要安排一次课堂讨论)。
稳定;
(3)容易接受同辈团 体的行为标准。
总体而言,由性成熟到 20 岁的青少年的抽象思维和
科学推理能力不断提升,自
我中心继续发展,努力寻求 自我的身份。
(三)社会关系方面的特征
1、与双亲和教师关系疏远,与同伴的关系
极其亲密。 2、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阵地。 3、宏观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扩大。
(3)各类疾病增加。
(二)加强老人服务的对策
1、关注、帮助满足老
人的生活需要; 2、协助老人恢复受损 的生理、心理和社会 功能;
3、协助老人积极参与
社会生活,丰富社会 关系; 4、协助老人面对死亡 议题。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是紧密联系的,人类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人类行为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人们生存的空间、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社区、城市、国家等所有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因素。

人类行为主要指人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习惯等各种方面。

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和言语对孩子印象深刻,往往对孩子的性格、品德、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学校环境中,学校的教育方式、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的教学方法等,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沟通能力等方面。

在工作场所中,员工之间的互动、公司的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会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工作动力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人类行为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行为、消费观念等,对环境质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不断增大,对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这直接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我们需要重视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影响,尽可能地减少人类行为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倡导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手段,来引导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减少浪费和排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外,我们还需要通过政策、制度等措施来规范人类行为,保护环境,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适当的政策和法律的支持,我们才能真正使得每个人的行为在保护环境和资源消耗方面有所贡献,实现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我们需要关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影响,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教育、政策等途径,促进每个人的环保意识,从而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推动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行为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说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1. 社会化影响: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社会环境是人类行为形成的基础。

个体在社会中接受社会化过程,通过社会交往、角色扮演、价值观传递等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受到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约束。

2. 形塑行为: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家庭、教育、工作等,都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在家庭中长大,家庭环境的关爱或冷漠、父母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其性格和行为产生影响。

3. 行为反馈:人类行为的结果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反馈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个体的行为。

比如,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受到社会认可,会对其获得奖赏或惩罚,从而影响其行为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4. 社会问题和挑战:社会环境中的问题和挑战会导致人类行为的变化。

例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科技进步、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可能引发人们的新行为需求和适应方式的变化。

总之,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关系。

人类行为不仅受社会环境影响,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建着社会的发展与演变。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行为:是指主体的活动或对环境的反响。

2、人类行为:简单地说是泛指人的一切行动。

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反响,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情境中的人:就是研究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人,社会如何让满足个人成长的需要,个人如何让适应开展变化的社会和应对社会压力。

4、呼吁者:为案主的利益和权利而呼吁的社会角色。

5、自恋人格:人和客体相处,把它当作自体的一局部或该客体对自体起着非常重要、生死攸关的功能。

6、客体:就是与人在其外部世界进展互动的婴儿、儿童或成人。

7、同一性危机:对原来形成的同一性产生疑心,从而再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意识的混乱,突出表现为情感障碍。

8、自律: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

9、社会交换:指个人为了获得回报,而又真正得到汇报的自愿性活动。

10、顶峰体验:是指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的状态时感受或体验到的最完美的心理境界,是对灵性最特殊的体验。

11、灵性:作为人体核心的局部,也是最深入的层面,是人类在生命过程中自我超越能力的表现,可藉由个人与自我的关系,他人关系及其他关系的交流,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12、增权:意指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力。

13、头尾原那么:即婴幼儿的开展遵循从头到脚,由上至下的原那么。

14、松果体:在人体的功能就是分泌褪黑激素,监视着体内各种腺体、器官的运作,指挥各种荷尔蒙维持在正常的浓度,能够减轻精神压力,提高睡眠品质,调节生物钟,缓解时差效应,能提高免疫能力。

15、生长陡增:身体外形方面的急剧变化。

16、亚XX:指人体界于XX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无器质性病变,但有功能性的改变。

17、更年期:指从生育年龄到无生育能力的年龄之间的过渡阶段。

18、产翁习俗:主要是指父亲有意识地模仿或模拟其妊娠配偶所经历到的病症,如腹部肿胀、恶心呕吐、焦虑不安,以及牙痛、头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工作为什么要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社会工作的目的:(1)帮助案主解决具体问题,提高他们应对环境和发展自己的能力;(2)与各类组织、机构打交道,并改革这些系统使之更有效地满足案主的需要;(3)把人和环境联系起来,帮助案主获得资源、服务和机会。

2、人类行为:人类行为简单地说是泛指人的一切行动。

从社会工作角度来看,人类行为是指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3、人类行为的分类:1、根据行为的功能分:生理行为、精神行为、情绪行为和社会行为。

2、根据是否符合社会文化标准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1)正常行为:指符合社会文化的要求,同时符合在该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的要求。

它是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平衡发展以及适应良好的标志。

(2)偏差行为:不符合或者违反社会文化标准的行为是偏差行为。

第二节研究人类行为的模式1、研究人类行为的模式有哪些?一、单元决定论到多元决定论:1、19世纪下半叶,社会工作信奉单元决定论(单原因说)。

①理论依据:认为任何一种结果都可以追溯到一个单一的原因。

②思想:一旦揭示了问题的原因,问题将得到解决。

如:友好访问者——道德提升将解决“道德不足”的穷人问题;睦邻运动者——致力于改变贫穷的“环境决定因素”来解决经济萧条、酗酒、文盲和事业问题都失败了。

2、复合因果说:复合因果说假定社会问题。

如贫困问题既是个人原因也是社会原因。

3、多元决定论:①多元意味着,在问题发生的临界点,多重因素同时发生作用。

②决定论即案主难以回避作为结果的症状或问题。

二、心理—社会方法:1、含义:它包括一个有关问题成因的理论并提供一种临床模式(clinical model),在这种模式中包含多维的诊断和治疗。

2、理论:19世纪末诞生,心理-社会方法一直强调同时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案主。

即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辨明并评估影响案主的心理因素(如:人格应对、智力和自我运作能力),同时还要辨明并评估影响案主的社会因素(如:家庭历史、同伴关系、社会制度等)。

三、人类行为的医学模式:1、理论来源: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的大学里开始传授社会工作课程,到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大多数社会工作者开始使用医学模式来研究人类行为。

创始人是弗洛伊德2、医学模式:把案主看做是病人,首先诊断病因,然后提供治疗。

病人的问题被认为存在于病人的身体之内。

医学模式把人类性感和行为问题概念化为两大类,即精神病和神经病。

因此有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的人被贴上了医学标签,如: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神经病、精神错乱等。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时期的创伤经历是精神失常特别是神经官能症的主要原因。

3、心理-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把病人当作需要帮助的人,研究病人情感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病探索治疗的方法;强调内在的心理过程,着重于使病人调整自己已适应社会环境。

因此这种方法也称为心理-医学模式。

四、环境中的人:1、理论来源:20世纪60年代,一些社会工作者对医学模式的作用提出质疑,认为在引起案主的问题上,环境因素至少和内部因素一样重要。

所以,这时社会工作者开始把部分注意力转移到环境上来,试图以改变环境的形式来服务案主。

2、理论框架:案主的问题既源自案主的个人因素(例如人格、个性、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等),也源自环境因素(如不良的环境或者阻碍案主接近资源的环境障碍等)。

框架把把人类问题两方面的原因结合起来即早期的个人因素(弗洛伊德观点)和后来的环境因素。

认为与系统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如:家庭、教育、就业、政治、宗教等)。

3、社会工作者关注的三个领域:①关注个人并提高其解决问题、应对环境和发展自身的能力②关注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把人和他们所需要的资源、服务和机会连接起来③关注环境并在必要的时候改革环境,使之更有效地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

第三节人类行为的生态系统模式一、生态系统模式的主要概念:1、系统:是同类事物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整体。

它由一组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以一定的方式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功能性的整体。

(如: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社区等)2、边界: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界线。

它是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它反映了系统内部关系的特点,使系统表现出独特性。

(Chess and Norlin说到边界界定了子系统。

在界定子系统的同时,边界也界定了组成系统各元素将要扮演的适当的角色。

如:学生、教授、秘书,就像我们的皮肤一样,边界的目的之一是保护系统,使系统的功能免受外界因素的负面影响。

)3、子系统:是二级的或者附属的系统,也可以认为子系统是大系统中的小系统。

(如:一个家庭系统,父母形成一个子系统,而孩子也是一个子系统;大学里教师是一个子系统,而行政工作人员又是一个子系统。

)4、自动平衡:它是系统的一种性质,是系统维持一种相对稳定不变的平衡状态的倾向。

大多数活性系统都具有这种寻求系统内部的平衡以维持系统继续存在的性质(如:一个家庭系统中一个孩子被虐待,虐待将是该家庭的一项功能,一旦那个受虐待的孩子离开家庭,那另一个孩子将被选择出来受虐;或者就是家庭成员改变行为,但是这种改变会打破平衡,那其他成员也必须改变来适应那个改变行为的成员,以达到家庭的平衡。

)5、整体性:指由各元素组成的系统所产生的效应大于由各元素简单相加所产生的效应。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不能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简单相加,或者说,系统一旦被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系统也就不复存在了。

如:一个家庭不等于孩子和父母,如果父母离婚,其家庭也就解体)6、角色:是根据个人地位确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以及特定团体和社会的期望。

系统中每一个人都在系统中扮演着一个角色。

7、关系:是两个或多个个人活系统之间在情感、认知及行为等方面的实际联系,它常常意味着相互交换和动态的相互作用。

8、输入:它包含从其他系统中获得的能量、信息或者通信流。

(父母可能从孩子的老师那里接收输入,孩子的体育成绩不及格。

)9、输出:是某一系统对所接收的输入进行了处理之后所产生的结果。

(如:一位虐待妻子的案主在结案之前不再虐待妻子了,这种积极的行为改变是一种输出。

)10、反馈:反馈是输入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包括接收有关自身工作绩效的信息系统。

反馈有正性反馈和负性反馈两种形式。

正性反馈是接收他关于他正在正确的做什么的信息,以维持现状并持续发展(一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考试“个案社会工作”这门专业课时,得了98分,那么这位学生给的反馈是他已经掌握了这门课的大部分信息)。

负性反馈告诉系统他做错了什么,作为负性反馈的结果,系统可以选择纠正任何偏差或者错误并恢复一种自动平衡的状态(如:一位社会工作督导告诉被督导人他正在用错误的方式填写一份机构表格,这使被督导人有机会改正其行为并以正确的方式填写)。

11、界面:指不同系统、组织或者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环境之间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确切点。

要准确找到案主的问题,关键要找准界面。

(如:一对夫妻前来咨询所,说他们在教育孩子上存在严重的分歧。

通过交谈发现他们真正的问题是他们不是教育孩子有分歧,而是夫妻之间缺乏交流。

)12、演变:是系统从简单状态向复杂状态运动的倾向。

(如:家庭,两个人——三个——四个——五、六个并且在生活中每天都在增加新的信息和经历,使开始的简单变到复杂)13、熵:在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或者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可以能出现的程度。

在生态系统模式中,熵的具体一样是指系统趋于解体、损耗和消亡的倾向。

(如: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衰老并最终死亡。

)14、负熵:他是熵的对立面,是系统趋于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大,在生理、智力、情感等方面会发展成熟。

)15、同等结果:即“条条大道通罗马”,达到同一个目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如:一个社会工作者,为贫困家庭寻找资源,可以是现金、代金券、食品券、免费服务等等)16、社会环境:指包括与案主相关的各种社会条件、情形和包围着案主的各种相互作用。

17、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A、人;B、社会环境;C、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

18、相互依赖: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

19、事件:是人与人、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

事件分为肯定事件和否定事件。

20、能量:是人与环境之间能动作用的力量,有输入、输出两种形式。

能量输入即能量进入个人的生活并提高个人社会功能运作的能力;而输出即能量从个人的生活中外流或者从个人的生活中拿走一些东西。

21、适应:即根据周围的环境作出调整的能力,意味着变化。

22、压力:是一种制服人的力量,通常让人感到紧张、焦虑不安或者感到危害、威胁等。

(1)挑战:这是一种由挑战引起的对胜利的期望可以引起一种积极的情感,这样的压力可以促进案主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2)危害或者威胁所带来的消极情感,这样的压力常常带有痛苦或者破坏的性质。

23、应对:它是适应的一种形式。

适应强调对新环境的肯定性或否定性的反应,应对而强调努力克服困难、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4、结果:人与环境之间的每一次有效事件都会对相互作用的双方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具体表现就是事件的结果。

分为积极结果和消极结果。

25、问题:结果的形式之一就是问题。

如果在与环境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中出现了不良、无法适应或者无法应对的情形,那么,问题就产生了。

26、变化: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在案主自身的努力下,案主不断改善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的严重性逐渐得到减缓,案主逐渐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化这就是变化,它是社会工作介入的目标。

变化是双方的,一方面包括案主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包括社会环境系统的变化。

变化所表达的是人与华宁双方面而不是单方面的关系、作用或者性质。

二、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工作者:1、经纪人:即把案主及其所需要的资源联系起来。

2、促进者:为案主提供支持、鼓励和建议,使案主更有效的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3、调停者:帮助冲突双方解决争端、达成和解。

调停者在冲突双方之间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偏向任何一方。

4、教育者:社会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像案主传递有关信息。

5、评估者:所有的社会工作人员都需要扮演评估者的角色,以评估自己的工作绩效。

6、个案管理者(协调者)主要是挖掘资源,有计划地为案主提供资源、服务和监督的过程。

7、呼吁者:为案主的权力和利益而呼吁。

第三章胎儿期第一节生物系统及其对胎儿期的影响1、胎儿期: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胎儿出生这段时间,约40周,即我们通常说的怀胎十月。

(研究发现,人类行为是从胎儿期开始有,并且胎儿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快的时期,个体在母体子宫内的成长对人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胎儿的发育阶段:当精子透过卵细胞避时,受精卵就诞生了,这时母体就怀孕了,一个受精卵从针尖大小到完全形成新生儿通常要经过280天左右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