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中“预设性”生成与“生成性”预设
教学中“预设性”生成与“生成性”预设一、预设与生成关系的重新厘定一直以来,人们都是将预设与生成作为一组对立的概念置于课堂的环境中加以讨论。
其实,在当前对课堂教学改革反思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跳出二元对立的模式来看问题。
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都是要从对立走向统一或者最终消解才算是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矛盾是伴随事物发展的始终的,它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同时也存在于同一个事物的内部。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及教学对象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发生的交互性活动,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从整个教学活动的高度俯瞰,二者是此消彼长的,互为独立的。
其实又不尽然。
预设与生成并不是完全异质、对立的,这只是一组相对而言的概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者在事前预设的时候,都要表现出一定的前瞻、开放、生成的意识;而在把握生成的过程中,亦要是有依据、有范围,有目的,而非盲目的生成。
反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均是预设中包含生成,生成中折射预设。
预设与生成,是统一在整个活动之中的,不可二分。
可以这样说,预设,是“生成性”的预设;生成,是“预设性”的生成。
类似于哲学中的“二律背反”。
所以,我们要放开眼界,丰富预设与生成这一组概念的内涵,追求教学中的“大预设”和“大生成”。
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预设与生成不仅仅是课堂活动中的关键要素,他们更是一种课堂思维、课堂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之所以出现了预设过死与过度生成的矛盾,就是因为教师将预设与生成生硬地割裂开来,或者说是没有意识到二者的圆融性,这样才走向了极端。
我们从以下两段评述中,或许能收获一些启示。
“在现代西方哲学家的视野中,一个纯自在的、随意的世界虽然能说明人的自由、个性和生成性,但却很难找到共性、普遍性、规律性和确定性,而在一个没有确定性的世界,生成虽消除了限制,但也没有了历史、保证和方向。
这样的生成虽然是一条永不止息的河流,但却是人无法把握的‘克拉底鲁之河’。
此种生成观除了陷入相对主义之外,并无它途。
举例谈谈您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能够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02
通过预设,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确保教学的
系统性和连贯性。
预设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
03
预先设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可以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
和教学,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
生成是预设的拓展
生成能够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反思生成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需要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 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 学效果。
反思预设与生成的平衡
需要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是否能够合理平衡预设和生成的 关系,既保证教学的有序性和计划性,又能够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未来教学的展望
1 2
预设和生成需要相互补充
预设和生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关系,需要在教学中保持平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预 设和生成的优点,相互补充,以达到 最佳的教学效果。
预设和生成需要相互适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预设的教 学策略和内容,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03
日常教学中处理预设和生成的 方法
。
案例二:数学课上的预设与生成
预设内容
生成内容
处理方式
在数学课上,我会根据教学大纲和教 材,提前设计好教学内容和练习题。 例如,我会准备相关的公式、定理和 例题等。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掌握 情况和反应,灵活调整教学难度和进 度。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 点掌握不够扎实,我会及时调整教学 策略,加强练习和讲解。
预设是教学计划和设计的基础,它为教学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内 容。
如何处理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概念和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
“生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成就课堂的精彩。
但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既有预设内的生成,也会遇到一些意外的偶发事件。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那么,作为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一、精心预设,成就自然真实的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在充分预设教学方案中,需要预留出课堂的弹性教学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要预设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呈现方式,而并非教师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话;预设活动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结果的可能性,而并非学生对应教师问话的每一个答案。
要预设会用到哪些学习策略,学生对学习内容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感悟,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读懂学生和课堂,在备知识的基础上,备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这些都是为充分的预设做准备。
正如杜威所说:每一位教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质量愈高。
预设高质量的教案,是教师经验的积累,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
二、弹性的预设,实现智慧的生成生成是预设的发展,预设与生成互为补充,但它们之间却没有一个绝对的比例关系。
我们不能说预设80%、生成20%就是好课,预设60%、生成40%就不是好课,不能绝对化。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预设要预留出弹性的区间,为生成提供空间。
若预设牵引的痕迹多了,随机生成的亮点就会少。
教学使之成为艺术,需要智慧的生成增添色彩。
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为前提下的生成性教学。
教学有全面的预设会使课堂充实,而弹性的预设会使课堂闪现智慧的光芒。
教学中我们发现课堂上能不能生成、生成什么样有时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同的教学班会出现不同的生成结果。
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预设,课堂教学才能更有目的性,课堂组织才能更具系统性。
而实现生成才是教学的最终任务,也是预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和效率。
笔者认为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一、结合学生实际,合理预设教学是为学生认知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学生的认知水平就是进行教学预设的基础,脱离学生实际的预设是毫无意义的。
1、整体把握,突出目标。
预设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以此确定教学的方向,面向全体同学,准确定位,突出重点。
2、关注差异,分层预设。
预设时要根据个体的发展差异,充分考虑教学中的弹性设计,避免一刀切,即要保证面向多数,又要兼顾少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学生,尽可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自己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有发展。
3、注重细节,精心预设,预设不但要明确教什么,更要设计怎样去教、如何导入、课堂的组织、问题的设计,重难点的突破等都要全盘考虑,注重教学环节的有机联系和过渡,使教学能有水到渠成,自然天成之感。
4、充分预设教学中会出现的困难,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中会出现的各种困难,才能更好地对症解决,使课堂中很多的“意外”得到顺利解决。
二、研究教材,创新使用对教材的创新使用主要体现在,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作为教师应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其实际的意义都要充分理解,只有这样,教材在教者手中才能活动来,长期教学预设才能更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指导竟义。
三、把握课堂教学,实现生成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主要环节,因此,对课堂教学的把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生成。
1、选择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不但要能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气氛。
更要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利于课堂的教和学。
因此,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或侧重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或采取自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等。
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学过程中的预设与生成:一种动态的平衡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精心预设,同时也要学生的反应和需求。
预设和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相互影响,共同影响着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分析两者的关系,并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两者的平衡和相互促进。
预设:明确教学目标,规划教学路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预设教学内容和方法。
预设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进行明确和规划。
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预设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活动。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时调整预设,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生成: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按照预设进行,还需要时刻学生的反应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生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同时,教师还需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预设和生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预设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它为教学提供了框架和路径。
而生成则是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它为教学增添了活力和智慧。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预设和生成的平衡和相互促进。
通过精心的预设,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教学路径和步骤,使教学更加有条理和高效。
而通过学生的生成,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
预设与生成的相互关系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两者的平衡和相互促进。
结论:预设与生成对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是密切相关的。
预设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它为教学提供了框架和路径;而生成则是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它为教学增添了活力和智慧。
简析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简析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通过对预设和生成的定义及特点进行分析,揭示二者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探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预设和生成,以及实践案例的分析。
通过总结文章内容,展望未来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运用预设和生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预设、生成、关系、定义、特点、应用、实践案例、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简介数统计等。
谢谢!引言预设与生成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先验知识和思维方式进行合理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和应用。
预设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有的固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而生成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构建新的数学知识体系。
预设和生成在数学教学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预设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基础和支撑,而生成则能够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开拓思维空间。
本文将对预设和生成的定义和特点进行简要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预设和生成的策略。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未来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背景数统计、标题等。
谢谢!在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如认知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预设和生成能力密切相关。
预设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基础知识、观念和认知结构,生成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独立思考、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者开始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预设和生成能力。
研究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通过对预设与生成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所谓“预设”:就是课堂教学前的一个预案。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教师在备课时缺乏对教材的研读和对学生的了解,缺乏对课中生成问题的预设和思考,无法给学生以明确的回答和引领,既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又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没有充分的预设,就没有丰富而有价值的生成。
二期课改后,数学课堂越来越趋向活跃,这就意味着对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机智的挑战。
教师只有精心预设教案,课中不拘预设、不断调整教学预设,方能在开放的课堂中收放自如,使“课前预设”和“课中生成”有机融合,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课前精心预设,打好生成基础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备课时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
而正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起点。
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高效的生成。
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来谈一谈如何在预设与生成中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教学片段1(七上9.4整式)介于2022年世博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我通过对各国国家馆的建设费用、门票、参观人数、路程等等设计了一组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得到等式子。
教学实录片断一:师:请同学们讨论这两组代数式各有什么特点?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得到:(1)中的代数式是由数与字母的积或者字母与字母的积所组成的。
(2)中的代数式是(1)中这类代数式的和。
师:像(1)中的叫单项式,像(2)叫多项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从而得到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
单项式:强调最后的结果为积的形式,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最后是和的运算。
为了巩固这些概念,我安排了“擦亮双眼辨一辨”环节。
师:请同学们判别下列式子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哪些是整式?(这环节中前4个题目学生都没什么异议,很快就大家一致通过,但在第5、6的辨别中学生出现了分歧)生1:都是单项式,因为是单独的一项。
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学习是预设和生成相辅相成的。
预设完成不了,就是学习目标没实现,学习任务未完成。
有时为了有效落实预设,就不得不忽视了生成,尤其是面对课堂上出人意料的各种生成,也总是感觉自己的引导、点评跟不上。
请问老师们怎样处理预设之处的课堂生成?让“预设”和“生成”美丽邂逅,促成精彩课堂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
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
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
当课堂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可以而且应当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
那么,如何处理新课标视野下的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呢?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工作的一线教师,我粗略地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预设是生成的必要一一为了动态的生成,我们需要精心地预设。
对一堂好课来说,成功的因素不仅是生成,还有教学的提前设计。
课堂教学有其特殊性,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探究与生成则失去了坚实的基础,更谈不上发展。
可见,没有预设的生成是无源之水,为了动态的生成,我们需要精心的预设。
那怎样才是好的课前预设呢?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习心理。
教师要全面了解儿童年龄阶段特征和班级学生心理状况,深刻地认识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
这三点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调控生成的基础。
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宜宾市食品工业职业中学刘建军一、正确认识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就对立而言,课前细致的预设容易导致“剧本化”的行动,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生成,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无效的预设,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对学生的发展同样都具有价值,而不是承认一种就否定另一种。
(一)教学是预设也是生成的过程。
在新课程的学习中,某个预设性的结论的获得不再是唯一的目标,学习者自己的探索、思考与体验过程越来越成为学习的关注点。
因此,教学过程应由对教师精心设计并严格控制的文本的演绎过程转变为由学生与教师共同直面问题、共同探索和发现、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
这样的过程既不是完全由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更改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无限发散的生成过程,而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静态与动态的矛盾统一体,这样一个过程既包括事先对教学过程的精心准备和预设,同时更是对教学过程的真实进行状态密切关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状态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经历对话、沟通和合作,产生相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过程。
(二)预设与生成具有同等的价值。
教师既要设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激励作用的、愉悦的课程经验,也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日常生活和常规中的偶然、非预设的机会和经验;既让学生参加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也让学生有机会投入与学习环境、资源交互作用的自发活动之中。
同时我们不仅要注重教师的预设活动,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成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也要关注我们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更要让学生获得能力、产生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在“预设”和“生成”中都能获得有价值的东西。
(三)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充分的预设、开放的预设,创造性的预设,就不会有精彩而有价值的生成。
教学设计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教学设计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而教学生成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接受教学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教学设计预设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所做的假设和设想。
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进行的思考和推测。
教学设计预设可以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教学评价的方式等。
预设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它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
教学生成是教学设计的结果和目标。
教学生成是通过教学活动所实现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它反映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质量。
教学生成可以是指导性的输出,如作业、考试成绩等,也可以是非指导性的输出,如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等。
教学生成是教学设计预设的验证和衡量标准,它反映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教学设计预设和生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教学设计预设是教学生成的基础。
只有进行充分的预设和设计,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和科学合理,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设计预设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清晰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和灵活性等,这些预设的因素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教学生成的质量和有效性。
其次,教学生成是教学设计预设的验证和衡量标准。
教学设计预设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设想和假设,而教学生成是教学活动的结果和目标。
教学生成反映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它验证了教学设计预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教学生成不仅可以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改进,也可以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
最后,教学设计预设和生成之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学设计预设是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的,它是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设想和推测。
而教学生成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学生的参与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预设可能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教学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如何处理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以下列举一个我教学中的生成课例。
学生喜欢读节奏感强的chant, 更喜欢唱好听的歌曲,他们对chant、song的内容记忆力特别牢固。
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教学内容编成chant、song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知识。
例如:当学生们学完“I like ....”“ Do you like…”这两个句型时,我先在学生面前示范:把教学内容编成了chant的形式:fish, fish, I like fish. Do you like fishYes, yes, I like fish. 并带学生有节奏地朗读一遍,又带学生以歌曲的节奏唱了一遍,可见学生们兴趣浓厚,余味未尽!随后,我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知识内容自编自读自唱,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双人合作,单独创作等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可见学生们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如今教育界大力提倡新课程理念,但新课程理念又常常于课堂教学发生冲突。
那么做教师的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第一,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
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作者:朱丽娟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09年第06期教学预设与生成一直是教学领域的一对范畴。
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在教学认识上强调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学的知识传承;在教学操作上,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总是试图把复杂的学生归结为简单的整齐划一教授对象,把学习者、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排除在外,是机械地“复制”教材内容的过程。
因此,教学设计追求高度的完整和细节化,而生成被教师认为是“不确定因素”、“偶发性事件”、“不可预测性”。
建构主义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是专家和教师规定的,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并在探究中共同创造的。
学生往往依照自我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程所提供的文本,并对其进行筛选、重组和建构。
课程是一个不断创生的过程,而不是既定的。
生成逐渐出现在教育工作者的视野。
在新课程实施以后,有人认为,课堂教学要“鄙弃”预设,因为预设会限制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和学生的生命活力,要坚持在过程中“生成”和“生长”。
朱志平先生把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论证为教学的基本问题。
因此,如何看待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对于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预设与生成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预设即预先设计。
教学预设是一种教学设计,是课前教师对教学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计划和安排。
余文森教授认为:“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预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预设。
教学目标的预设,一方面根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教材规定了教学所要达成的培养目标和基本类型,并且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表述,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
二是教学过程的预设。
“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的教学过程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学习方式、教学流程的预设等等。
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但是,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突出表现就是按教案上课,预设和教案就像一只无形之手控制着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使上课变成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显然,这种教学不是以学生为本,而是以本为本,它反映的是僵化封闭的课程观和“知识传递”式的教学观;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
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教学中我们力求做到以下三点: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三、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浅谈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浅谈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预设教育活动。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
“生成”对应于“预设”。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
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不要“节外生枝”,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为止。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科书的编写更注重学生主动实践、自我感悟、自主创新。
选文更具有人文性和时代性,体例和呈现方式灵活多变,注重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专题。
课程标准变了,教科书变了,教学宗旨变了,语文课堂增加了许多可变的因素,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应该有所变动。
预设的教案不能再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线索。
“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再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渴望自由,乐于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应随时关注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
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
“动态生成”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
“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
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立足于课堂的开发,把执行教案当作课堂教学的起点。
悉心收集、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学生反馈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鲜活资源,并以此来调整教学行为。
举例谈谈您在日常教学中,是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前设计好教学方案,包括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任务的 设置、阅读方法的指导等。
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和课堂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例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增加或减 少阅读材料的数量等。
实践应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预设和生成也是相互补充的。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同时也需要在课堂 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推动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 学方式。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以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动态调整的必要性
预设与生成的动态调整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学 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预设与生成的融合策略
融合策略一
以预设为主导,生成为主体。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但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融合策略二
以生成为导向,预设为辅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预设的教学内容 和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 。
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预设的目标应该具有可操 作性,能够具体、清晰地 表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考虑学生差异
预设目标要考虑到学生的 个体差异,设置不同层次 的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 的学习需求。
预设内容的规划
内容的选择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 的教学内容,确保内容与 目标相匹配。
内容的组织
对选择的内容进行合理的 组织,确保内容的连贯性 和逻辑性。
怎样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怎样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第一篇:怎样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怎样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
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拨或讲解,这些资源的出现和适时运用,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
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
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
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就像布鲁姆说的:“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既动态生成,也预设成功。
一、课前精心预设教案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
预设教案的成功,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益。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去挖掘教材,拓展教材,超越教材。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材的部分内容会出现滞后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怎样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怎样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
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拨或讲解,这些资源的出现和适时运用,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
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
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
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就像布鲁姆说的:“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既动态生成,也预设成功。
一、课前精心预设教案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
预设教案的成功,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益。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去挖掘教材,拓展教材,超越教材。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材的部分内容会出现滞后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
关系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
生成是指在具体教
学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只有课前精心
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
但是,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突出表现就是按教案上课,预设和教案就像一只无形之手控制着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使上课变成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
显然,这种教学不是以学生为本,而是以本为本,它反映的是僵化封闭的课程观和“知识传递”式的教学观。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
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教学中我们力求做到以下三点: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二、以生
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三、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